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换子疑云》影评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换子疑云》影评精选10篇

2022-03-20 11:05:4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换子疑云》影评精选10篇

  《换子疑云》是一部由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执导,安吉丽娜·朱莉 / 盖特林·格里菲斯 / 米歇尔·冈主演的一部剧情 / 悬疑 / 惊悚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换子疑云》影评(一):震撼——世界好黑暗

黑暗的事实到处都有,到处都是,敢不敢拍出来?连贯的节奏,被抽丝剥茧的真相,揭露的不止是人性中不可理喻的黑暗面,更是权力掩盖下的犯罪事实。即使是黑暗中的人也真诚地希望着不下地狱,而利用权力为非作歹的人呢?可能根本都没有考虑过这些…
对强权的抗争,成为了电影最为有力的女权声音,而一位母亲的寻子之路,则构筑了剧情扣人心悬,为人动容的脉络羁绊,《换子疑云》将本自真实事件里的亲情、自由、正义,这些本触不可及的理念,在光影的艺术里赋予了最为真实的实态。
看名字以为是悬疑片,结果是聚焦类型的剧情片。因为在看这部片之前还看了部致青春2,以至于对全片每一个演员的表现都惊为天人。从女主进精神病院开始剧情展开,层层剥茧抽丝以后剧情倒也引人入胜。

  《换子疑云》影评(二):“美国的秋菊”和朱莉的“奥斯卡”

换子疑云讲的是一个女人在上班以后丢失了儿子,在警察局的帮助下,她寻找儿子。某天,儿子找到啦,却发现并不是自己的儿子。她向警察局反应,却遭到了强烈的反对,并强调“就是你的儿子”。从此,她和警察局展开了斗争。

影片观赏度极佳,思想性的部分恰如其分的表达出来。从一个小的事件出来,延伸出警察腐败,男性强权,女性崛起的现实意义。

还有就是朱莉的表演真的该有一座奥斯卡。

  《换子疑云》影评(三):换子疑云

子:“妈妈,为什么我没有爸爸?”
母:“你知道每个小孩出生的时候,父亲都会收到一个盒子,盒子里装着对他们来说可能是世界上最可怕的叫做责任的东西。”
子:“所以他被吓跑了么?”
母:“是的~”
开场一段单亲母子之间极为精辟的对话拉开了这部口碑甚佳的经典之作的序幕。
作为悬疑片,故事的主线始终聚焦在母亲对失踪儿子的坚定找寻态度。中途穿插了被恶意换子的波折,导致和警察局的纷争,人身权利受损,从而引申出主人公思想层面的进化与升华。发现真凶的情节则不经意的从另外一条故事线导入,最后巧妙结合。剧本构思实在太赞。
虽然电影是讲述一位失子母亲的痛苦与坚韧,但面对警察系统的腐败和陷害,我觉得值得庆幸的是社会并没有冷漠的面对这件事,女主一路都有贵人相助,得到了几乎所有人的支持。在这个层面看,电影基调其实还蛮积极明朗。人情社会,正义凌然,母亲并非一个人在战斗。
最为震撼的场景在于结尾审判时,律师大叔义正言辞驳斥警察高官的那段话,实在大快人心,震人心魄。
我们站在正义这一端,所以我们能够以凌厉的姿态昂扬直面并戳穿一切肮脏的丑陋与利欲熏心的不堪。这种气势,来源于内心的刚正与力量。
安吉丽娜朱莉在这部剧里演绎出丰富的特质,单身母亲的风情与隐忍,失子的折磨与痛苦,与警察系统对峙的坚韧与克制。最终,纷争落幕,一切都化为“希望”,继续抱有残念的等待。

  《换子疑云》影评(四):"I JUST WANT MY SON HOME"

影片描述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很难想象,但的确发生在80年前的美国。
1928年,洛山矶。单身母亲Christine Collins和她的儿子过着平静的生活。直到有一天,儿子失踪了。伤心的母亲寻求警察的帮助。警察为了改善其由来已久的不良声誉,设置了一个骗局,在5个月后找回完全不同的另一个男孩,迫使Christine Collins违心的承认这就是她的孩子。包括使用所谓专家鉴定等手段。看到这里就足以让我目瞪口呆了。但没有任何力量能迫使一个母亲坦然的接受陌生的男孩作为自己的儿子,也没有任何手段能否定一个母亲识别自己孩子的能力。当这个单身母亲面对警察的敷衍塞责忍无可忍,在一名牧师的鼓励下寻求媒体的帮助时,令我更加目瞪口呆、万分讶异的事情发生了。
警察竟然在未经过任何法定程序的情况下,以精神失常、妨碍公务的名义将Christine Collins送进了精神病院。这和希特勒、斯大林们的做法有何异趣?还好后来的自由言论和街头抗议示威提醒观众,这里依然是美国。回顾美国的立国信念和国民传统,让我对接下来的剧情发展多少又有了一丝信心。
精神病院总是这样的一个地方:精神失常的人总是声称自己精神正常而一直被认为没有好转,精神正常的人在作出同样的言行举止时总是被认为精神失常而不停的被迫服用药物最终导致精神失常。总之,这里比任何专制社会的监狱都更可怕,更让人绝望。尤其令人可怕的是当精神病院被用作压制任何不稳定、不和谐的言行的工具时。片中的精神病院正是起着这样的作用,尽管,是在美国,而且是宪法公布150年了的美国。而在当时,洛山矶的警察部门在片中的Gustav Briegleb牧师口中被描述为“一个充斥着暴力谋杀、滥用职权、贪污腐败和威胁迫害的部门”(A department ruled by violence, abuse, murder, corruption and intimidation.)。这样一个和黑社会别无二致的公权力机关在美国公然存在,实在是对立国先贤理想的冷酷嘲讽和无情打击。这样的警察部门和精神病院联手,也正如片尾Christine Collins的律师在听证会上获得热烈掌声的发言所描述的一样,“将会使得这个州的每个家庭都处在极度危险之中”(Every family in this state is in grave danger)。而这,也决定了本片主人公的悲剧命运。与警察狼狈为奸的精神病院的医生和护士很显然知道自己在做些什么,但他们面无表情的执行着警察部门指派的一切。
同样受到迫害而先入院的一位病友Carol Dexter,向Christine Collins介绍了精神病院的情况。所谓病人,大多数都是因为得罪了政府部门尤其是警察部门而被送去的。病友的鼓励,使得Christine Collins坚定了决不低头的信念。由于拒绝在认罪书,即放弃追究警察部门责任,承认自己存在精神问题的文件上签字,Christine Collins即将送往所谓“room ,被处以电击。
在Christine Collins被送入精神病院,观众为Christine Collins的遭遇感到愤怒并且担忧的时候,影片描绘了另外两条主线。一条是Gustav Briegleb牧师通过他的电台反复播放Christine Collins的遭遇和Christine Collins失踪的消息,大批热心民众在牧师的带领下开展了声援Christine Collins的运动,并且最终迫使警察承认了将Christine Collins送往精神病院的事实。另一条初看和剧情毫不相干,但不多久便和女主人公的命运联系起来,更使得观众对Christine Collins的同情和对洛山矶警察部门的痛恨都实现了加倍。当地警察捕获一名在美非法居留的少年,即将遣返。遣返前,少年痛哭流涕地向警察诉说了被迫协助其表哥捕获并杀害20名儿童的经过,Christine Collins的儿子也被指认出曾经捕获。该警察在向上级汇报时,队长要求他封锁消息,将少年带回警局,试图掩盖Christine Collins儿子失踪案的真相。但这名警察良心发现,带领少年前往现场,发掘了受害儿童的遗骸。这一洛山矶历史上最大的连环杀人案迅速出现在各报纸的头条。影片进行到这里,观众的情绪稍稍得到安慰——警察部门必将受到应有的制裁。但,女主人公Christine Collins的人生却从此是灰色的了。
镜头切换。就在Christine Collins被送入room18的紧急关头,Gustav Briegleb牧师和律师来到精神病院,带来了要求立即释放Christine Collins的法院令状(warrant)。观众终于松了一口气。在离开精神病院的时候,坚忍的Christine Collins用她曾经用来教育儿子的一句话,向Gustav Briegleb牧师,也向观众,表明了她的决心。“决不挑起事端,但是奉陪到底”(Never start a fight, always finish it)。
连环杀人案凶手被抓获,随后开始了审判。另一场关于洛山矶警察部门渎职的听证会也同时在进行。凶手被判处绞刑,警察队长、局长被免职,洛山矶市长放弃竞选连任。Christine Collins带着律师冲进精神病院,以法院的命令把包括Carol Dexter在内的被警察局强制治疗的病人全部释放。在这里,力挽狂澜的不是级别更高的强权,不是某纪委,不是包青天,而是法律。警察的狰狞,最终败阵于法律的绝对权威之下。1930年,凶手被执行绞刑。直至行刑,他都没有向Christine Collins说明她儿子的生死。5年后,据一名当年被连环杀手捕获但成功逃脱的孩子陈述,Christine Collins的儿子协助了他的出逃,并且自己也曾逃脱,但是否被连环杀手抓回不得而知。
Christine Collins终其一生,没有放弃寻找儿子的希望。
利用周五的晚上,一口气看完了长达两个半小时的这部电影。得承认,这是一部很让人压抑的影片,压抑的让人几乎窒息。我想作者的意图并不仅仅在于让观众简单的去怜悯女主人公,或者说去痛恨当权者。反思和启示,我以为是更重要的东西。和其他类似文学作品一样,作者仍旧想要告诉观众:最恐怖的根本不是什么连环杀手抑或变态食人魔,而是统治者的腐败和专制。如今,这样的观念在美国已经深入人心。制度总是只有更好,没有最好。美国社会能从80年前那种电影中描述的状况走到今天的进步和繁荣,并不仅仅是一纸宪法、凡事投票就能实现的。我注意到这样一段对白:
Gustav Briegleb牧师:Collins夫人,我将以此为使命,将洛杉矶警察局不想为人所知的那些事大白于天下。警察局不能容忍异议、反驳甚至是尴尬。你会让他们尴尬,他们不喜欢如此。他们会不择手段地破坏你的名誉。这样的事,我见过太多,都快麻木了。这也是为什么我想见你,提醒你,你现在所陷入的困境。如果你想要与之抗争,我将帮你。
Christine Collins:牧师,我非常感激,你所做的一切、你所说的一切。但我并非以此为使命。我只想要我的儿子回家。
Gustav Briegleb牧师:Collins夫人,很多母亲的儿子,已经因此(警察部门的失职)失去了生命。很不幸,你的儿子并非是第一个。但如果你作出正确的抉择,他很可能是最后一个。
“我只想要我的儿子回家。”这是一个母亲最本能的关切,也是一个普通公民对于这个国家提出的无法降低的基本要求。而这,也正是影片所要提醒观众注意的,面对这样一个最朴素、最真挚的要求,警察部门作为人民公仆,在做些什么呢?而Christine Collins作为一个生活在女权运动尚未开展的80年前的美国的普通女性,对政治、对社会不公很明显是消极的,缺乏信心、勇气和力量去抗争的。“但我并非以此为使命”充分的表明了这一点。任何人都无权要求这样一位女性去具备何等崇高的使命感,去为某项伟大、正义的“事业”去奋斗。而当人祸来临,奋而抗争而不是逆来顺受,勇于去维护自身的权利,则是一个社会进步的最基本的原动力。正是千千万万个和本片女主人公这样脆弱、忍让但于忍无可忍时奋起抗争的公民,成就了今天的美国——一个开放、多元、人人懂得珍惜、捍卫自身权利并且充分尊重他人权利的社会。我想,这才是影片所要告诉观众的。
推人及己,我想说的是,我们支持那些先知先觉们为改善大家的生存状况所作的任何努力,并向他们表示敬意(也许还应该保持适度但必要的警惕)。但是我们同时也要意识到更为重要的一点,改善自身生存状况的责任,在我们自身。
本文曾从下列豆友的影评中获取灵感,在此致谢:
Morrowind@远离电脑 (上海)
芬雷 (杭州)
reamer(Vancouver)
巫山雨师 (上海)

  《换子疑云》影评(五):是什么支持你一直走下去

最开始,吸引我来看这部影片的并不是影片本身背后的奥斯卡光环,而是因为朱莉和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一个是全球著名以性感著称的女演员,一个是年轻时长得比贝克汉姆还帅还有男人味的导演(好吧开玩笑~但帅是真的)。这样一部标记为悬疑/剧情类的电影应该还挺适合在夜晚静下心来观看吧。
影片的前半段,朱莉在工作中的理性冷静与自持,与儿子失踪后的焦虑崩溃,得到消息后的激动狂喜形成鲜明的对比,让观众看了后不自觉的就与她站在了同一边,即是不是为人父母的我们也绝对相信她作为母亲的直觉。
本以为是一个单身母亲寻子的故事,没想到当局的涉入和阻挠让这个过程艰难重重,所幸这个社会还有一群不畏权重,看得清事实真相,勇于追寻公平正义的人和她一起并肩战斗。
当朱莉褪去光鲜时尚的外衣,只是饰演一个失去了她所深爱的儿子的单身母亲,平凡得就如千千万万人中的一员。但是整部片看下来,你会觉得没有比朱莉更适合这个角色的女演员了,因为她的经历,她面对生活的勇气,她为为家庭为世界上其他贫困地区的儿童所付出的努力,都使得她无比适合这样一个坚持自我始终心怀希望的坚强女性。虽然这个角色再后半段始终带着强烈的朱莉的个人色彩,但仍不失为一部精彩优秀的影片。此时,红唇边的微笑成了她抗击当局黑暗势力,为骨肉,为希望,为社会的公平正义而战时坚强的微笑。少了性感妩媚,却依旧动人心魄。

  《换子疑云》影评(七):母亲的正义

有人说,为了孩子,一个柔弱的女子甚至可以杀死一只老虎。
        克莉丝汀是一个柔弱的女人,为了找到自己的孩子,忍受着万般的焦灼苦苦等待警方的消息。抱着华特的小熊,抚摸着华特睡过的小床,经过数月的煎熬以为找到自己的孩子,却卷入了一场警方精心导演的阴谋。
         面对冷酷的警察,她拋弃尊言苦苦哀求却只是等来欺骗和敷衍。当她求助无门,得到牧师的帮助,想要动用媒体的力量促使警方继续寻找自己的儿子,却被警方动用暴力送进精神病院。
        面对警方和医院联手的暴力,克莉丝汀陷入了痛苦和绝望,这时同样遭遇的病友令她认清了自己身处的现实,只要承认谎言就能出院。遭到精神和身体双重摧残的克莉丝汀怀着找到孩子的信念,在病友的鼓励下顽强抗争着。
        直到另外一桩案件令真相浮出水面,华特和其他失踪的孩子都已遭遇不幸。法庭之上,真凶闪烁其辞,警方竭力争辩,终究逃不过良知和正义的审判。
        纵然所有的人都认为华特已经遇害,克莉丝汀仍然抱持着信念和希望,寻找着自己的孩子,"华特睡着时,我会走过他的房间,就算我看不见他也听不见他,我还是能感觉到他"。

  《换子疑云》影评(八):母爱与正义

安吉丽娜朱莉用此片证明自己不仅能打而且也可以胜任感情复杂的人物。当克莉丝汀与警察斗争时,被警察以私权关进精神病医院,我觉得她不够圆滑;当正义的牧师来拯救她时,我又觉得她应该继续坚持正义。我发现我错了,错的超级离谱,我的心中竟然站在强大的一方,而不是正义的一方,想到这里我特别惭愧,原来自己是这样的一个人。幸好克莉丝汀和我不一样,她坚信自己是对的,不论警察怎样欺骗,恐吓,威胁,甚至是肉体的伤害,她都没有屈服。邪恶如此强大,强大到只要一个响指就可以毁了一个人,为什么她还是坚持斗争?因为她很强大?因为她有势力?都没有!在精神病医院里,她手无寸铁,没有一个认识的人,是真的一无所有,这时,只要签一个字,承认自己以前说的是错的就可以重见天日,但是她说,不。这一刻,我觉得,克莉丝汀太帅了。她没有什么,甚至觉得生命也不重要,只要能找到自己儿子,她一直斗争着,斗争着,这些只有一位母亲能够体会出个中滋味。
牧师是一位坚定的正义斗士,他抬头挺胸的站在邪恶的对立面,正是他这样的人才能捍卫法律的尊严,保护一个人作为人的自由。

  《换子疑云》影评(九):《换子凝云》

影片的开头是一段长长的叙述,在优雅的钢琴曲中,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加州出现在我们的眼前,从空中看去,像一幅怀旧的老照片,灰色的老房子,茂密的树林,迅速把观众的思维拉到了遥远的过去,接下来利索的摇景,洛杉矶的街头便出现在我们的眼前,老式的美国汽车慢慢的驶过,街头的一切都是那么自然,让人感到一种宁静祥和的气氛。这时镜头定格在一幢普通的灰色房子,让我们不禁想象这里面都有些什么,会发生什么让人心动的故事。画面迅速转接进屋内,故事便由此展开了,单亲妈妈带着儿子,平平淡淡的日子,简简单单的生活,吃早餐、上课、上班,生活温馨而自在。但是,这样的生活下却暗含着危机。 妈妈是一个忙碌的电话接线员主管,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工作紧张忙碌,经常会突然的要求加班,这样,孩子从妈妈得到的时间就少了。一次突来的加班,让本来打算陪伴儿子的妈妈不得不去工作,可怜的孩子再一次因为妈妈的忙碌而失去了游玩的机会。但是在妈妈准备出行前的片段里,我们看到了孩子的坚强,他说自己不害怕,可以自己照顾自己。然而,这一次跟妈妈分离尽然成了永别。等傍晚妈妈上班回家,儿子已经不见了。到这时,剧情突变,儿子失踪了,可怜的妈妈踏上了寻找儿子的遥遥无期的旅程。然而,妈妈在寻亲过程中,却遭遇了一个又一个让人难以承受的打击。警察署的黑暗,精神病院的猥琐,官与官的勾结,权利机构的腐败,让妈妈受到了巨大的伤害。可伟大而又无私的母性,支撑着母亲坚持寻子,虽然经历了太多让常人无法想象的苦难,妈妈还是义无反顾的支持了下去,虽然这仍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可是母亲却从来没有放弃寻找儿子的希望。她相信儿子仍然活着,还会回到自己的身边。 这个一个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影片,故事本身的动人性跟情感性使电影充满了感染力,情节曲折回旋、跌宕起伏,让人不知道影片的下一片段会发生怎样让人意想不到的故事,在观影过程中,观众整个心仿佛在跟着女主人公转动,或悲或喜,或愤怒、或激昂,为主人公儿子的失踪悲戚,为警察的腐败而义愤填膺,整部电影动人心弦,很多情节让观众唏嘘不已,却又是在情理之中,不得不佩服导演对整个电影性格的处理,使整个故事充满了张力跟说服力。 这部电影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具有很强的揭示能力,剧中对警察署腐败的描写,对社会一些部门互相勾结的丑恶行为,以及对普通民众的遭受的不公平待遇的刻画,让我们看到了隐藏在社会光明下的黑暗与丑陋,我们可以看到,在不公正的社会里,个人会受到怎么样的摧残,在这样的情况下,个人的力量显得微不足道,人权被无情的践踏,人毫无尊严,只能任由别人摆布。但是,正是在这样强力的对比之下,我们也才能看到个人力量的独特性,个人品质的重要性,女众人公尽管遭受到了非人的折磨,可是她从没丧失追求正义的勇气,丝毫没有动摇寻找到儿子的决心,她心中的那份正义感跟寻找儿子的信念始终在支持着她。这正是让观众为之感动,为之震撼的地方。影片最能体现女主人公性格的一段场景就是在洛杉矶精神病院的那一段,我们可以试着想象一下,当一个正常人因为寻找亲人,但因为警察的腐败而被关进了精神病院,在这样的环境里,人不能称为人了,人的基本的尊严,人的基本的权利都被剥夺,无论发出什么样的感慨,无论提出什么样的意见,别人都不会在意,因为你变成了“精神病患者”,但事实上你不是,你消沉悲痛,会说你悲观厌世,拒绝治疗,你反应激烈,会说你精神过渡亢奋,情绪失控,你发出的任何信号都是错误的。总之是百口莫辩,完全丧失了人权。但是,女主人公却凭借着强烈的个人意志坚持了一下来,不得不佩服影片对人性的刻画,让观众感觉出人性的光辉,人性的力量以及母爱的伟大。 电影的中形形色色的人物塑造的很立体,无论是丑陋无比的警察队长,腐败滥权的警察局长,还是心怀慈悲与正义的牧师,乐于助人的律师,更或者是那个供出犯罪事实的小男孩,以及性格扭曲的变态杀手,让观众能直观的看出人物的性格,好人好得舒心,坏人坏得彻底,人物形象很丰满,性格很鲜明,很多的人物都让观众印象深刻。另外,在人物关系的处理上,也交代得很清楚,观众能很明确的理解剧中人物的复杂关系,各种人物交织在一起,却不会让观众理不清头绪,使观众有更多的时间去体验电影的思想性,而不至于被剧情弄昏了头脑。 影片最终还是站在了正义的一方,丑恶的人物受到了应有的处罚,在强烈的社会正义下面,不公平的政策得以废除,但是导演仍然给我们留下了一个遗憾,那就是观众一直盼望的母子团圆没有实现,母亲还是孤独的等待着、幻想着拥抱儿子的那一天。这部影片让我再次深刻的体会到了一个朴素的人生道理,那就是:“好好珍惜我们现在所拥有的一切,”人生之中难以料想的事情太多,你永远都不会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事情。生离死别,骨肉分离,一经发生就像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很多时候都会有恍若隔世的感觉,很多人总是在追求财富,追求名利,追求一些遥不可及的梦想,却忘记了好好珍惜身边的人,忘记了好好享受自己正拥有的时光,其实真正让人存在下去的理由,就是那些身边最亲近的人,就是正发生在自己身边微不足道的小事。在我们义无反顾向前的时候,有时应该停下忙碌的脚步,好好看看最爱的人,最平淡是生活,最真实的自己周围的世界。 社会永远是一个利益的集合体,正如那句人人所知的话:“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这部影片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很真实的社会,了解了一些很真实的人生,在强大的社会制度下,很多时候个人的权益处于被忽视的境地,但是,人类本身才是最终的决定着,只要大多数人拥有正义的心,拥有抗争不公平待遇的胆识,拥有改革旧制度的勇气,我们还是会获得我们希望的权益,我们就还有好好活下去的那份坦然跟洒脱

  《换子疑云》影评(十):Changeling .

Changeling
 片名Changeling 中文译名 换子疑云,看过电影后很讨厌这个译名,商业味过重。Clint Eastwood虽是做过演员出身的政客,但这部片完全是在拍Police office在集权下的粗糙的行法制度粗暴执法和敷衍服务,citizen are unprotected and bullied by police,和因为这种体制bad people才得以生存。
 因为对Clint Eastwood的喜爱和被几次电影推荐到。所以很久前就把换子疑云下了,自下载来一直没看,因为近年这个国家发生的事让我对电影内容有所顾及,怕自己理性的意志上要再多扛起这个负能量的故事,影响心情。但今日凌晨还是把它看了,老镖客78岁时的作品,同样根据真实事件改变,同往的缓和,凌厉,深刻。整部电影老爷子还是继续做他作为导演最擅长的事:揭疤。
 相比百万美元的晦涩的反梦想主题,老爷车的后战争意义和偏见,美好的一天的短暂逃亡换来的自由,或黄岩岛的来信等等的不同。换子疑云和他们有一样的共同点 那就是沉重,悲剧收场。而他拍的这个30年代真实发生在美国洛杉矶的故事就像在拍现在的中国,那时的洛杉矶警局则像现在中国ZF的缩影。 这也是我忍不住在夜里三点写这个观后感的原因,而非影评 。
 电影在Angelina Jolie朱莉饰演的collins母亲去替班,导致她儿子失踪的案件中开始。从开始一些细节可以看出,collins太太很不情愿去帮朋友替班,一是不想打破带儿子去电影院的许诺,二则是出于对社区治安的担心。还有个很有趣的个镜头,Walter collins在学校因为他爸爸的问题和同学打架,最后却只能在妈妈那里获得关于Never start a fight,always finished it的打架准则。而当他问他妈妈为什么自己从没见过爸爸,Kristin Collins则回答说因为爸爸在他出生那天被一种叫做责任的东西吓跑了,这也暗示了后面手握重权的警察却胡作非为:同样是男人,同样有保护者的的义务和责任,但也是同样的逃避。面对这些男人(坏人)的则是镜头前瘦弱的母亲和她才从学校里走出活泼的孩子。
 进入片中重点,也是最多被引像当今中国的内容。弱小的受害者和充斥着腐败和暴力的执法机构艰难的抗争。在执法系统充斥着腐败,执法者抓着大把钞票和权力的体系下,受害人的正义在不触动执法高层和不得到公众关注的情况下,更多的是靠运气伸长。而有些情况中执法系统在公众影响下还给受害者的只有“面子工程”,片中collins女士通过舆论发声一开始从police得到的冒充她孩子的“假Walter Collins”就是这样的“面子工程”。而当“面子工程”再次被舆论撕破面子时,执法者则会用官方否定受害人的做法来让大众对同情对象产生怀疑,在没有正义与力量并佳的外部力量的帮助下,一般荒唐的案件就到这一步就可以结束了,受害人变成坏人或怪人。但电影没结束,电影本可以说,collins在帮助下告赢police office,最后寻回失子:励志。但电影把故事引到了一个更深层也更黑暗的局面,collins失子,因为police office找顶替者,所以找回失子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导致collins已被一以虐杀儿童为乐的变态杀死(而变态最初被police office查的原因竟然是因为偷渡案件)。因此police office中的某个还存有良心的policeman发现将近二十个孩童因为同样的原因惨死在变态手中。后面也是因为这个还存有良心的policeman,案件才得以被挖掘,否则这个骇人听闻的案件很可能会一直因为police office的对collins案件的掩盖而不存在。
 而如果在现在的中国,很有可能collins和其他十九个孩童的惨死都不会被发现,更别说给受害人公道,让犯罪嫌疑人伏法。所以说在三十年代police in los angeles were protected citizen are a joke,not even in China of this moment。
 现在的China还不如那时的美利坚,原因可想而知。
 黑暗的执法系统和贪婪愚蠢的执法人员不仅仅无法伸张受害人的正义。而且还把受害人与其他百姓带入了一种更危险扭曲的环境,因为真正的凶手依旧逍遥法外。而掩盖的行为只会加深受害人尸体在地下的深度,深到地上再没有真相可言(All of these are Products in concentration of power)。
 其实到这里电影还没结束,后面变态伏法,腐败官员落马,但walter collins却没能找回。电影虽给了walter collins活着的可能,给了她母亲寻找的希望。可这是在安慰电影院里的观众。我也一直紧抓着这仅能依靠的运气,希望他帮kristin collins太太和当时的洛杉矶社会伸张这口仅存的正义。但最后walter collins还是没能回来。(在真实的故事中,失踪的孩子在案件结束时就已被宣告死亡)
   六月二十六日凌晨四点四十。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