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我们的家族》经典观后感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我们的家族》经典观后感集

2017-11-11 21:50: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我们的家族》经典观后感集

  《我们的家族》是一部由石井裕也执导,妻夫木聪 / 池松壮亮 / 长塚京三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们的家族》观后感(一):一触即溃的伪中产阶级家庭

        何为中产阶级家庭,本身定义就比较含糊。就表象来看,影片中的独门独院带车库的住房,座驾丰田皇冠,丈夫是所谓的社长,长子白领已成家儿媳有孕,小儿子大学在读,主妇可以和好友喝茶聊天,乍一看一家生活安逸祥和,划入中产阶级家庭范畴并无争议,表面上的光鲜遮盖了内在的隐忧。
        号称“经济的前卫,政治的后卫”的中产阶级其中一特点就是相对于自身能力而言有过多的物欲,这点在影片有一定体现(夏威夷,换新车)。中产阶级另外一特点是全家人努力多年维系支撑起来的家庭面对动荡和波折不堪一击。单比这一点,日本和我国的中产阶级基本无差别,这类家庭在我们身边也比比皆是,比如一线城市夫妻俩合计不到两万的工资,月供七,八千的房贷,儿女出生不久或刚上幼儿园,奶粉钱,月嫂钱还是幼儿园钱哪一样的月花费都比三线城市人均收入高得多,这时候如果家里父母身体有个恙,亦或是夫妻一方丢了工作,很轻易就使得这个家庭陷入困境。
        有什么别有病,没什么别没钱。不幸的是Satoshi他们家两样都占了,男主人苦心经营多年的公司不盈利,债务连连,在儿女面前也没有父亲应有的威严,想寻求长子援助一下医药费半夜打三次电话才敢说出口。家境不殷实,长子在媳妇面前也没有话语权,老妈重病而怀孕没几个月的媳妇不去探望他不敢数落,给老妈治病需要钱也不敢挺直腰板问媳妇要。两个男人的处境和家庭地位证明了一个真理“钱是男人的胆”。
        影片中规中矩的治愈系,平淡舒缓,刻画了面对家庭变故每个成员的反应和情绪变化,煽情也处理的比较娇羞和矜。两个儿子的成长似乎是瞬间完成的,感觉有点唐突,或许本来就是这样,男孩本来就是瞬间成长起来的。
        请爱惜自己的身体,别给家人添麻烦

  《我们的家族》观后感(二):绝望中激发的正能量

《患難家族》──絕望中激發的正能量
電影由憑《字裡人間》奪得日本奧斯卡最佳導演的石井裕也自編自導,改編日本新銳作家早見和真半自傳同名小說。講述一個平凡的家庭,以母親被診斷腦癌並只剩一週生命為契機,揭露出家族中的種種問題,沈重的打擊之後一家人提起勇氣同心面對,並期望創造奇蹟拯救母親的故事。《東京小屋》暖男演員妻夫木聰飾演家族中的長男浩介,弟弟俊平由《愛の放題》上位新星池松壯亮飾演,雙親則由實力演員《黑澤明之夢》原田美枝子和《瀨戶內月光小夜曲》長塚京三演繹,當中觸及現代家庭倫理關係和普遍社會議題,故事溫暖人心且具共鳴感,是今年不容錯過的家族親情電影。
片中母親患病是一個導火線,點燃了隱藏在四口之家的許多問題。父親作為一家之主沒辦法擔起責任,公司經營失敗負債累累,是現代社會失敗的中年男子的典型代表,令原本就處在經濟困境的家庭雪上加霜。長子面臨了日本青年一代的普遍困境,自己成家立業需要照顧正在懷孕的老婆,而另一方面父母遇到問題時也必須依靠他,在經濟上和感情上都面臨來自兩個家庭的壓力,處於巨大的矛盾中得不到家人的理解,壓抑的他找不到情感出口只能寄情於俱樂部的陪酒小姐。而他也常被弟弟稱為“隱青”,這一新興名詞代表的是將自己封閉起來,拒絕與父母溝通的問題青年。兩代人之前的隔閡和缺乏溝通的現狀讓情感逐漸淡薄。弟弟原本只是玩世不恭的小孩,處於最浮躁青春期,卻在母親生病後毅然和哥哥一起擔起家庭責任。儘管講述的只是一個家庭的個體事件,但每一個人物都是社會中特定年齡群體的典型代表,藉由他們的個體經歷來突出社會矛盾。
“希望”是這部影片帶給觀眾的正能量,影片的前半部份用壓抑的、沈重的基調講述了母親患病給家庭帶來的打擊,後半部份從長子浩介決心站出來承擔起家庭責任、拯救母親的那一刻起,導演將希望和社會關懷逐漸鋪滿後半部影片。熱心幫忙聯繫醫院的醫生,浩介公司同事主動提出讓他放假回家照顧母親,浩介妻子從一開始的不理解到共同承擔等等這一些列的轉變,給原本絕望的生活增加了一絲關愛和溫暖。
導演用平淡真實的基調講述,在大喜大悲人生關頭沒有刻意煽情,感情卻在層層遞進。影片最後奇蹟發生,原本只能活一週的母親在多方努力下渡過了這一難關。導演表示自己七歲時母親患病過世,所以與這個故事很有共鳴。即使現代社會很多家庭感情淡薄、責任感缺失,導演還是希望通過這部電影給大家傳遞更加正面的價值觀,表達關於共同承擔的家庭觀念和無處不在的社會溫情。

  《我们的家族》观后感(三):一体两面的日常生活

虽说旬报口味不能代表绝对的经典,但无论如何,作为世界上历史最长的电影奖项,旬报电影十佳对于总结过去一年的日本电影整体素质,还是相当有权威性的。《我们的家族》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度评选中名列第五,仅次于大林宣彦的《原野四十九日》,足证品质。这部改编自早间和真小说的影片,延续了近年来优质日本家庭片的传统:平淡、内敛、万箭穿心。
在去年11月的香港亚洲电影节上,此片以《患难家族》的中译名放映,映后导演见面会上,一名长者直陈从此片中看出了小津的风骨。并不令人意外,影片开场不久,已经患上脑瘤的家庭主妇玲子坐着地铁跋涉回三好的场景,隐然有《东京物语》东京游车河的味道了,诚然,与小津安二郎相比,本片导演石井裕也无论从镜头语言或叙事风格上,都与之有相当大的距离,是以我宁愿将那位长者的话理解为是两者对待生命的无奈而淡然态度,这并非指具体呈现在《我们的家族》中的情境如此,而是指面对需要处理的种种困境,石井裕也如何稳重地抽丝剥缕,来展示生活的幸与不幸并存状态。
玲子患了脑瘤,直接影响到的非止她本人的正常生活,更令他色厉内荏的丈夫、家有孕妻而依然保持稳重的长子与“隐青”次子的生活面临颠覆性的倒转。这是非常有群戏的题材,同时亦是非常难拍好群戏的故事,好在《编舟记》已经充分展示了导演的韧性。在《我们的家族》中,每个人物都有充分余地来正常发挥他们的情感、超常展现他们抗击困难心思:倔强的父亲不得不承认欠债,而不务正业的次子亦被生活强迫面对家庭将要财政崩溃的事实。围绕玲子日益恶化的病情,即将被家庭主妇彻底从脑海中擦去的三个男人,在现实冲击下垂泪,却又一度重新站起。
患难中的家庭,正是千万寻常百姓的日常,家家一本难念的经,在玲子一家,是具有代表性的一个女人和三个男人,在这典型的角色塑形上,《我们的家族》又适时将辩证的两面况味加诸于日常之上:患脑瘤的未必是悲惨收尾、欠债的也并非苦闷到底,“隐青”终于也脱胎换骨。看似柳暗花明的故事却没有完整终结,生命是在无限的时间里截取有限的段落,《我们的家族》占了其中的沧海一粟,有头有尾,亦没头没尾。
石井裕也的前作《编舟记》是2013年日影的口碑极佳之作,编写辞典的诸君,似乎亦翻版到了患难家族的诸君,换了天地,不变的是一种乐观精神与通达心态,而这种乐观本身,亦非通过外在的言语或夸张的表情“作”出来。润物细无声,是《我们的家族》最好的态度,亦是日本电影的优良传统。

  《我们的家族》观后感(四):家族有多远?

影片的名字是我们的家族。但对于越来越多的独生子来说,家族是个遥不可及的词。我们似乎只活在电子产品环绕的时代,父辈们的隐忍坚持辛苦劳作,成了我们伸手便来的钞票。母亲经历孤单,疼痛,成了我们不耐烦的唠叨之语。
我们不了解何为家族。家族,具有血缘关系的人组成一个社会群体,通常包括几代人。它带着远古的部落气息,又沾染世事沉浮的意味。
我们甚至不了解家庭。茶余饭后爷爷必讲的抗日战争史,奶奶的放牛记,老妈嫁妆里的凤凰牌自行车,都和老爸的喇叭裤和牛仔上衣一样成了上个世纪的时尚
家族,离我们越来越远。
然而不少电影让我们重新回顾并反省,日本导演讲家庭讲得很好,大抵是平静压抑的民族本性里暗藏着汹涌的波涛。老年人的落寞悲凉,父辈与子辈的交流困境,中产阶级的审慎……电影里常能看到,对此我们不难体会,因为中国的状况其实差不多
当灾难突然来临,当所爱之人不再健康,不再美丽,考验降临。如《我们的家族》里患了脑癌只有一周生命的母亲,如《去见小洋葱的母亲》里老年痴呆到只有摸到儿子光秃秃的头顶才认识的老奶奶,如《记我的母亲》里“弃子”而愧疚的老人。而这些电影的共同点也都是家庭的回归,家庭是社会的投影,我们常常能从一个家庭的经济状况看到社会的发展情况,从家人的相处方式瞥见社会的人际关系。
影片中的母亲是病后反而变得坦率了,她说,我是怕家变得四分五裂啊。诚然,可怕的不是病魔,而是人的疏离与冷漠。
王家卫眼里的我爱你是,坐在一个人的后座上,不知什么时候会下车,但这一刻心里好温暖。而我眼里的家庭也是,当合家人共聚一堂时是开心的,虽然不知道以后会发生什么事。我想,任何情感,难得的都是此刻吧。
当外界尚不能如意时,愿我们都有温暖的巢。

  《我们的家族》观后感(五):"我们的"家庭——日本中产阶级社会家族的现实缩影。

本片的原作是作者以自己的真實生活編撰。母親被宣佈疾病,在找到了新的醫院轉院后,作品開始做了連載,稿費用於母親治療費。與疾病抗爭了五年后,母親病故。
電影放映之後,在日本的反響甚好。雖然是一個平凡家庭的故事,卻讓很多家庭找到了共鳴。它反映了現時作為主力的中產階級家庭正在或即將面對的家庭問題,緊貼著時代背景和每個人日常朝夕的思考方向,給予了現代年輕人更多的反思,在當下這個浮誇的時代,的確是一部好作品。
開端,是母親和朋友的聚會。她和日本其他的家庭主婦一樣,期望幸福的家庭生活,那是可以在朋友面前炫耀的其樂融融的家庭關係,是可以每年一次的全家旅行,最好是海外,最好是夏威夷,(夏威夷在日本主婦夢想的旅遊地中常年排在前三名)。
但是,隱藏在她樂觀背面的自己的生活,卻並不那麼幸福。經營著虧本公司卻改不掉泡沫經濟時期花錢大手大腳的丈夫、曾被校園欺凌自閉結婚之後就很少回家的長男、不上進又玩世不恭以上學為名搬出去生活只有需要錢的時候才會聯絡的次男...和希望的完全相反,沒有和睦的家庭,沒有家庭旅行,夏威夷她也是一次也沒去過。
笑容的後面背負著的沉重壓力,無疑是母親病情的首要原因。在母親發病之後,大家反思著自己的這個家,才意識到自己應該為這個家付出一份分內的力量。
片子大量的是揭開日本人本質的內心戲。特別的也反映著現時當下作為父母的50、60后、作為長男的80后、作為次男的90后三個時代的人的處事方式。
我覺得關於父親的演繹很有代表性。在這個時期的"父親"已經削弱了常態里日本人大男子主義的氣質。比如,母親從閨蜜聚會后回來一直陷入沉思,父親回來之後看到她沒有做飯,略強硬的問了一句:「ご飯は?」,母亲说「还没做,那你先洗澡吧」,可以看到,父親雖然皺了眉,卻沒有特別的生氣什麼,就認可的去洗澡了。在浴室里看到跳草裙舞的母親,也沒有為沒有做飯的事情遷怒,反而非常寵妻的說了:「如果想去夏威夷我們就去吧,反正結婚旅行也沒有去」。
在母親住院的第一天。父親給長男打了好幾次電話,內容有很多猜想的成分,父親看似是為了是不是可以給母親抽煙這件事打電話,其實也有可能是他想和長男提住院費的事情但是怎麼也開不了口,就每次都是用其他話來假裝帶過錢的問題。
中間有提過一處:母親在長男家裡蹲之前都是有出門工作的。是在長男不再出門后非常擔心他,所以辭去工作成為家庭主婦。這個,可以看作是日本一個時代現象。妻子出門工作是,兒子的校園欺凌導致不再出門自閉在家也是。
父母飽享"平成景氣"的鼎盛和衰落,鼎盛時花錢大手大腳根本沒有存什麼錢。經濟衰敗,公司的生意變差靠著借錢維持著,到了這個年紀房子也還要還貸款,而父親卻還想著換車的事,母親短期貸款的賬單有好幾萬,還要時不時的在次男要錢的時候能隨時拿出幾萬塊給他。
再看長男作為代表的80后。
校園欺凌這個話題並不陌生。日本有一個詞叫【いじめ】,專門是指欺凌。日本在1985年之後,校園欺凌發生事件導致的致傷、致死、自殺的數字逐漸開始大量增加。被欺凌的孩子在此後的人生觀社會觀都絕對會被影響。
長男也深受其害。因為被欺凌,他害怕去學校,也就可以視為是一種社會逃避。次男曾經說過一句:「沒想到哥哥那樣的家裡蹲也能走出家門」。是社會責任、家庭責任把長男推出了家門,但他的逃避心理一直都存在,一直有一種本能保護。他總是顯得非常沉重。細節裡面比如:他和妻子的交流很少,夫妻之間總是有距離的。妻子總是先睡,妻子讓他挑一頂帽子他也是敷衍,在商量為母親出住院費的時候,語氣是商量反被罵了一通。
所以在這部片子裡面,我覺得主線的部分其實一直都是在表現長男的轉變身上。現時社會的主力軍也是在80后身上。如何的覺悟、如何的成長,在潛台詞裡面都是給予定義80后們社會責任感的。就是這個非常有挑戰性的角色,讓妻夫木聰獲得了第6回TAMA映画賞的最佳男演員獎。這個角色是社會中堅力量的一個最大一批代表,上有爹媽、下有妻小,中間還拖著不成熟的弟弟,家裡一個變故重擔就全落在他的身上。啊一個細節:弟弟建議父親辦理個人破產,父親說,擔保人是長男,如果破產了債務就全部得由長男來還清。這個就更加來表現長男這個角色在電影中在社會中的一個重要意義,他垮了,這個家就垮了,80后垮了,整個社會也勢必崩塌。於是電影也著重的去表現長男在其中的一種成長。也是來警醒這個社會中的無數個"長男"吧。
再看次男。
厚著臉皮啃老和玩世不恭是這個時代對於90后的定義。
既然大家都這麼說,那麼他們大概也就順從了這樣的存在。
【少年不识愁滋味,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這個大概可以來形容弟弟的變化。
當他看見家裡的賬單的時候,他大概才明白到底是怎樣的一個環境。但初期也并沒有意識到到底有多差。反正有父親、反正有哥哥,應該是這樣的想法。當他意識到一直和他談笑塞錢給他的母親內心的壓力、父親債務重重就要撐不住了的脆弱、一直背负着一切對誰也無法訴說反而要去找キャバ嬢倾诉的哥哥的沉重,他覺悟到自己身為家庭成員的責任。特别是,他為母親轉院跑了六家醫院,終於奇跡一樣的遇到了好心的醫生為他介紹了另一家醫院重燃了這個家庭的希望,他在這個家的存在才真正有了實感。
醫生對他說的那番話,很值得思考。大意是:你跟我的兒子差不多一樣大,雖然平時不務正業傻乎乎的,這種時候你也還是要靠譜點兒。
大概這是一種定義吧,對於一直被誤解再被扭曲了的90后,這一句無疑是從內心的理解萬歲。90后並不是徹頭徹尾的ダメ人間,絕對也是可以扛事兒的一個男子漢。
這就是一個現代日本家庭的縮影。也也許不只是日本吧。

  《我们的家族》观后感(六):成長改變我的看法——石井裕也《患難家族》

原文刊登於三角志四十四期
http://www.arts-news.net/node/6465
【文:何阿嵐 】
突如其來的噩耗對若菜家由如一個大炸彈,為他們帶來前所未有的困境,面對母親那難以理解的病症,父親的無力,更發現一家人原來債台高築,即將結婚的大兒子浩介唯有承擔所有事,連平時好食懶飛的小兒子也出力襄助,這家人究竟會面對怎樣的未來?
拍過《字裡人間》的日本導演石井裕也,今次應亞洲電影節邀請再次來到香港,為觀眾帶來新作《患難家族》,從編輯部走入尋常家庭,由光怪陸離的邊緣小鎮到我們也一起生活的城市中,石井裕也從這部電影裡,為我們帶他一個怎樣的故事?
△:△志
石:石井裕也
△:為甚麼今次會選擇改篇早見和真《我們的家族》這本小說?當中又改動了多少?
石:第一次接觸這小說時,會覺得故事很簡單,但當中的內容也很像自己家庭的影子,加上作者和我是同代人,令我留下深刻印象。這故事本身是作者的親身經歷,那改篇時我都以忠於原著為先,大約改動了15%吧 ,一些細節是考慮到要將之影像化、成為電影,要令到情節變得更生動,其中一個大改動就是兩兄弟走上山上,談論如何幫助媽媽的情節。
△:在這作品,我們會看到兒子們都很努力去解決這場困境,但父親好像很無用,那你如何去看待父親這角色?
石:日本社會裡也有很多像電影中父親的狀況,明知要負責任,但又會選擇逃避不去做,戲中的長男也變成要負擔這責任。但我自己又覺得在現實裡,男人可能愛面子,都會變得不願去面對現實。但去到最後,人又願不願意重新去面對這困境呢?通過這電影,我像在自己問自己,究竟父親是一個怎樣的角色?因為我也到了做父親的年紀了,那上一代發生了這些問題,我又會如何去面對?我想,一個新時代,「父親」這角色也應該有勇氣去面對自己,這也是我想在這部電影裡表達出來的。
△:那其實長男的角色也有導演自身的投射嗎?
石:當然有啦。
△:母親在戲中也描寫得不多呢?
石:在原著裡,其實由五個不同的角色視點所組成,當中這個家的四位角色也很平均,但正如你剛剛所說,自己對長男這角色有共鳴,有了感覺,自然會在寫劇本時將他當成主線。
△:小兒子的轉變在戲中好像也很大,由當初很冷漠,到最後變得很積極,導演又如何去理解這轉變?
石:這個男生當初好像對所有事漠不關心,但其實他只是隱藏了自己的想法,可能他還是很年輕吧,也不太會表達自己。到母親出事後,他就很自然將自己內心的想法表達出來,因為他害怕以後不能表達對母親的關心。戲中雖然沒有很明顯的情節看到他的改變,他也在戲中說到擔心自己大哥會變回隱蔽青年。一段兄弟關係,弟弟好像總會跟著哥哥走,如果哥哥很認真去面對這件事,那弟弟也自然會跟著一起做吧。
△:在你近兩部作品中,電影也變得樂觀起來。
石:這可能是因為自己也成長了,為甚麼以前作品裡的角色,好像沒有將來,沒有希望那樣,我也很想那些角色有光明的前路。也許是因為自己年輕吧,總覺得這樣去描述這些角色很灰暗才對,又或年輕時還未能真正感覺到希望、光明,拍電影也有一段日子了,到近來才終於感覺到、觸摸到這些感覺。
△:在這部電影裡也好像看到你對「家庭」有另一種想法?
石:其實到結局,我也不認為這家庭會改變太多,好可能他們會回復原形,舊有問題還是未能解決,母親也可能無計可施。當我和原作者談論這故事時,他覺得「家庭」是,當你和家人共聚時,能夠一起笑,這才是家庭帶給人的幸福,就算是很短暫的時間,大家也不知道將來會怎樣,但只要有這樣的片刻,對於家庭也是難能可貴。
△:早年是獨立出身,到現在成為一位商業導演,對你拍電影又會不會有甚麼轉變?
石:那分別就是,早年確實較為自主,隨心所欲去拍攝自己想拍的題材,但那個階段,資金、人手都很少,只為了存資金也是難事。打個比喻就是作為獨立導演,你要去迎戰的武器很少,有時候要做一些怪異的事來吸引觀眾。成為商業電影導演後,資金、演員還是工作人員也較充裕,那就不需要搞一些奇怪的事,可能也有些制肘,年紀大了,想進一步讓更多人認識自己的作品,但我又不是別人想要我拍甚麼就拍甚麼,現在所拍的電影都是我自己想表達的題材。

  《我们的家族》观后感(七):世事无常 唯有面对

日本人的家庭观念很强,对很多中国人来说也很奇怪。[东京物语]里两位老人上京却无处可去,在责怪孩子之前,竟然会先自责给人家添了麻烦。他们喜欢讲人与人之间的“绊”,却一定要保持一个恰当的距离,而这个距离很“暧昧”、“微妙”。
这部电影也讲述了一个典型日本家庭的故事,大儿子浩介(妻夫木聪饰)是个普通公司职员,新婚不久即将迎来自己的第一个小生命,小儿子俊平(池松壮亮饰)是个不求上进的大学生,除了上学、宅,就只会向家里要钱,父亲克明(长冢京三饰)是个所谓的社长,其实根本赚不到什么钱。与这三个一无所长的家庭男性成员对应的,是母亲玲子(原田美枝子饰)。玲子是个称职的家庭主妇,性格温和开朗,偶尔和朋友出去喝茶聊天。在日本人的普遍观念里,一个女人的成功就是她能够妥善料理好自己的家庭,人们绝不会苛责她在事业上能否有成就,只会关心“她家的地毯洗得真干净”、“客厅的电视柜擦得一尘不染”、“儿子的便当很丰富长得超可爱”,要说日本主妇才是家庭的主心骨绝对不算夸张。但玲子倒下了。
玲子住院的那几天,浩介回家睡觉连衬衫和西裤都不脱,三个男人每天不是去态度恶劣的餐厅就是吃便利店的饭团,魂不守舍地上班,干脆不去上学,那些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皇帝日子算是到了头。但神奇的是,每当面对家庭重大危机的时候,那个平时看着不靠谱的小儿子总会第一个振奋精神。[东京家族]是最小的儿子带回了窝心的好媳妇儿,这一部中则是俊平从容接纳了母亲的胡言乱语:“不觉得这样直率的妈妈超可爱吗?”,小儿子继承了母亲的直率,也继承了父亲的不可靠。大儿子好不容易从家里蹲的阴影中走出来,迎娶白富美准备走向人生的巅峰,却突然要面对父母的无能,他只能苦笑。
石井裕也厉害的地方是,影片所有的情绪都通过生活的细节再现:三人得知母亲病情后要回病房,父亲跑得最快,却突然在医院外等待两个孩子,他没说出口,其实他不敢面对。小儿子在母亲手术结束才赶来医院,通过大儿媳的口中得知,他也是害怕。一张张信用卡摊开在桌上,直截了当地表明若菜家的财务状况。母亲神志不清时,语言从未中断,却突然开始说敬语来表现她已经不认识眼前的人。玲子第一个搞错的家人是浩介,让浩介伤心地以为“妈妈不爱我了”,即使这样母亲却还是知道,浩介是家里最靠得住的人。这些对细节的把握和处理在[编舟记]中早就见识过,只不过,病人及病人家属的故事,没有编字典来的“猎奇”,煽情与否就在一念之间,难免有些拖沓、流俗。不明事理的儿媳妇突然理解了若菜家的难处,也有些理想化。不过与年初上映的[神的病历簿2]的偶像光环比起来,同样是病理片,[我们的家族]还是更为真实可信,令人有代入感。
本片的演员表现非常可圈可点,池松壮亮演绎四六不靠的大学生是驾轻就熟,长冢京三这样“无用”的父亲形象也真实地可爱。妻夫木聪更是练就了不流眼泪只用下巴就能演哭戏的高阶技能,每一个以为他会爆发痛苦的场景,却都用苦笑来带过。原田美枝子听说自己病重时的一声惊叫吓傻了所有人。如此简单平实的故事,在石井裕也的编排下物无声,这一众演员的精湛表演使本片的回味更加醇厚。最后的好结局,是所有人的努力由量变发生的质变,更是大雨后缀上彩虹的通透蓝天。

  《我们的家族》观后感(八):是时候开始学习如何带父母看病

庆幸上海的日本电影周,没有好位置,所以就放弃刷剑心了。刷了我们的家族和wood job。wood的上座率比家族高蛮多的。
所以干脆就两部一起说了吧。这部电影走的是典型和式家庭的亲情路线。因为家中唯一的女性,母亲的病倒,平日里不联系的三个男人,父亲,哥哥和弟弟,开始为了共同的目标,争相奔走,不停成长。看电影的时候,你也许会觉得沉闷,无聊,节奏缓慢。但是真的到了生活中,你就会发现,家中三个人都围着那一个人转,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情。
那些感觉好像疏远了的家人们,因为一个人的疾病,变得团结,为了家庭更好地向前,认真地做决定,跑医院,甚至放下工作。每个人都因为这件事情得到了成长,看完之后想想,中国这样努力的子女又有多少,这样爱的深沉的夫妻又有多少。
孩子长大成人结婚之后,就变成了两个家庭,渐渐关系变得疏远,不再联络。父母突然的疾病,变成了自己的累赘,不愿意放下工作去陪伴他们,不愿意放下自己的家庭去陪父母。这样的人太多,可是真正会自我醒悟的又有多少。当你不再是孑然一身,你还可以抛弃所有为了父母奔走么?这是导演希望每个看完电影的人,都认真地思考的问题吧。我自己在看的时候也在思考,如果父母真的卧病不起,我要用怎样的精神力,去井井有条地安排接下来的事情。如何找医生寻找更好地治疗方法,寻求更好地医院,让家中的经济可以负担高额的医药费,有更多的时间去陪伴病人,其实这都是现在独身子女需要思考的,那么你想好了么?
好吧,撇去影片的主题,其实我只是为了看小7的,每年的电影节,几乎都会有小7的作品,今年电影周就看到了,估计上海电影节也会参展吧。百美汇的一号厅其实并不大,不过感觉放映这部电影也是足够了,甚至没有坐满。一开始我就和亲友在认真地hc小7的颜,看看同年龄段的瑛太,tamaki都长满了褶子的眼角,这个永远年轻的少年,真的是一点都不会显老呢。虽然瘦弱的身躯,用坚强的性格担起整个家庭的男主,好样的!小7本人感觉也很喜欢这种亲情风格的作品,近年来也有挑战无厘头男主角,或者阴暗系男主角,寻求突破,不过这样的亲情剧似乎是最适合他步伐的作品,身为大哥,操心着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情,就好像当初餐厅里面那个少年,为了家中大哥二哥和小弟一样。笑容依旧是那么灿烂。

  《我们的家族》观后感(九):若菜一家

若菜家的女主人玲子(原田美枝子 饰)一段时间以来经常出现丢三落四的情况,经检查后发现,她罹患了十分罕见的脑瘤病症,也许只剩下不到一周的生命了。这一消息有如晴天霹雳,令若菜家的三个男人慌了手脚,不知所措。玲子的丈夫克明(长冢京三 饰)早年从公司辞职独自创业,但是时至今日却依旧背负一身的债务,日子过得十分拮据;长男浩介(妻夫木聪 饰)和妻子深雪(黑川芽以 饰)即将迎来新生命的到来,突如其来的变故让他疲于奔命,左右为难;最受妈妈疼爱的小儿子俊平(池松壮亮 饰)看似冷漠古怪,而他却成为病中的玲子最为信赖的倾听者,在这一过程中俊平似乎也慢慢成长为足以独当一面的男子汉。围绕着生病的女主人,若菜家平凡而感人的故事悄然展开。

  《我们的家族》观后感(十):投石起浪,雪后春来


正如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人的地方也有家庭,中国人常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这是我们用来过日子的一句话,充满了处世的妥协。作为以家庭为社会基本构成单位的东方社会,处理家族题材的电影一直日本电影中的一个重要分野。随着社会的演化,家庭的存在方式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也在持续酝酿着异变,话题老旧,但表达常新,电影《我们的家族》是日本年轻一代影人对家族发声的勇敢尝试。在一个90%的电影作品都依赖原著改编的电影环境中,遇到好的原作就如同遇到了性能优良的发动机,而幸运的石井裕也总能发掘乍一看不起眼,细细使来却耐力十足的那一台。令他走入国际视野的《编舟记》来自三浦紫苑的书店大奖作品,而《我们的家族》则改编自早见和真以自己亲生经历为蓝本写就的同名小说。
《我们的家族》讲述的故事并不复杂,一个家庭因为母亲突如其来的疾病而陷入困境,平日里潜藏在暗处的问题因为疾病这颗石头的扔入而渐渐浮出水面,家族的成员不得不直面困境,找到一种挣扎后的方法去对抗,并最终跨过羁绊,迎来了春天。这是一个不复杂却又充满可能性的故事,影片的开端聚焦于母亲若菜玲子由于记忆障碍而引发的一系列生活错位,虽然透露出了一丝悬疑的氛围,如果故事继续朝着记忆障碍的问题发展下去,把主角限定在开篇大幅描写的母亲身上,很可能会成为李沧东的《诗》一样的电影,或者换上另一种乐天派的外衣,成为《去见小洋葱的母亲》,但石井裕也却立刻把网撒开,增加了家庭成员的多重视点,切断深入某种单一关系的趋向,把母亲的病及母亲余留不多的生存期限变成了一把楔子,撬开了家中其他人紧裹,不愿触碰的灼人心火。
另一方面,石井也放弃了在若菜玲子这个角色与疾病的抗争上做过多的停留,母亲住进医院后,电影实际上成为了母亲的某种“不在场”。“母亲的不在场”在石井裕也短暂的创作生涯中并不陌生,在他早起亲自编剧的长片《从河底问好》中,母亲就是一个缺失的角色,被单亲抚养长大的女儿正处在艰难的求职期,某日突然接到父亲病危的消息,不得不回到乡下继承海产工厂,尽管挫折重重,糗事不断,困顿中的女儿最终走向了重生。从这个角度看,虽然《我们的家族》没有预设单一视点,没有对家庭关系作出过多主观上的评判,石井裕也却也在不自觉中套用了自己最为熟悉的一种模型。越是不在场,越能体现出母亲作为一个家庭“核心”的重要性,抽离核心即是秩序崩塌的开始,石井裕也深谙此理。
石井裕也在一个具有悲剧气质的故事中加入了自己的喜剧天赋,消解了笼罩在题材之上的阴影,父亲孩童般的不知所措,大儿子内心的挣扎,小儿子不经意间的努力,这些状态和行动都恰如其分地加入了一份喜剧式的轻盈,以及石井擅长的“无言的温暖”。三个男人面对家庭内部的崩坏,并没有做深入的言语式交锋与辩解,一切都体现在无言的行动中,无论是兄弟二人喘着粗气爬上漫长的后山阶梯,互相鼓励着一定不能放弃,还是当母亲获得治疗希望后,父子三人迎着晨光的慢跑,都规避了用啰嗦的台词来注解内心转变的做法,宛如一丝扑面而来的轻风,令观者得到了心理节奏上的舒缓。
向天邦子在一篇题为《春天来了》的短篇小说中描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平时邋遢不堪得过且过的家庭里,大女儿终于交到了男朋友,男朋友每周去一次她家,除此之外并无约会时间,大女儿发现,年轻男人每周的到访让这个家庭突然迎来了春天,母亲开始偷偷买起化妆品打扮自己,父亲重新建立了男人的威严,连还在读初中的小妹妹也突然开始了向女人蜕变的过程。每个家人都在抢夺他男朋友的时间,而她自己却从来不曾有单独见面的机会。《我们的家族》亦是如此,母亲的疾病成为了原本崩坏的家庭走向重生的契机,给这个家庭带来了许久未见的春天。只是老道的向天邦子最终还是选择让这个年轻男朋友离开了这个家庭,而大女儿的虽然失去了解决终身大事的一次好机会,却发现男朋友的离开并没有带走家庭新来的春天。故事的结局是洞察人事残酷后,把日子过下去的妥协与激励。相比之下,石井裕也还是太多年轻,虽然尝试了不作任何主题预设地去讲述一个家庭,仍然不免流于简单的温情注解。最好的家族电影里都有最深层的绝望,无论是小津安二郎的《东京物语》,还是是枝裕和的《步履不停》。
载于《电影世界》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