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烈火情人》的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烈火情人》的观后感10篇

2017-12-18 21:20: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烈火情人》的观后感10篇

  《烈火情人》是一部由路易·马勒执导,杰瑞米·艾恩斯 / 朱丽叶·比诺什 / 米兰达·理查森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 / 情色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烈火情人》观后感(一):每个人都有挚爱,你的是什么?

  每个人在这世上都有一个挚爱,对于我,是马丁,对你,安娜,那么安娜呢?

  即将入职的内阁部长史蒂夫同妻子英格丽、儿子马丁平静安逸生活着。安娜的出现像是一股汹涌的暗流冲撞着这个看似完满的家庭。安娜是儿子的女朋友,却背地里与史蒂夫展开了一段热烈浪漫关系。安娜曾经青春期里与哥哥的畸恋记忆一直影响着她,这使她一面寻找各种机会和史蒂夫约会,一面又能泰若自然的面对马丁,而当史蒂夫提出要抛弃家庭与她厮守时安娜却冷静地拒绝。某日马丁开门见到二人相会的情景,震惊和痛苦使他不慎跌下楼梯,史蒂夫匆忙下楼抱着死去的儿子,安娜此时却无声地离开,只留下身后中年男人无法重建的坍塌生活。

  看似家庭、事业双丰收的史蒂夫为什么会为了安娜不顾一切,最后身败名裂,丢弃了一切呢?难道他推开安娜房门的那一刻没有想到这些吗?我觉得他一定是有所考虑的,但是还是被一种莫名的东西吸引着,安娜的身体或者说是他内心一直没有被填满的欲望

  从政的人是什么样?相信我们每个人的脑子中都有一种印象。在我想来,史蒂夫一定是从小就受到严格的家教,说不定还有什么家族传统,走上事业轨道后精于交际,一切都在掌控和设计中。正如他的妻子英格丽所说,他的口才是天生的。就这样,小心翼翼,包装精美的生活着。

  看似平静的海面永远都是暗藏激流。

  安娜就是打开潘多拉的钥匙,我不能说史蒂夫的做法是错误的。因为我都不确定一夫一妻制是不是正确的。自古多情都是被唾弃的,可是专一到底是不是我们进化发展的结果呢?还是政治的手段?史蒂夫撕扯安娜的衣服时,那种感觉仿佛就像他急切的想打开圣诞节礼物的盒子,欲罢不能

  一次,在餐桌上,马丁说起他生活幸福,但是总感觉缺些什么,他说可能就是温情激情。的确,父亲史蒂夫没有带给儿子马丁带来温情与激情,但其实他自己的生活就是没有激情的安逸平缓。美满但是总感觉缺点什么。安娜的出现仿佛终于给了史蒂夫放肆一回的理由,而且这次是任何政治理想都不能阻碍的。忠实的丈夫、爱民的部长,这些都不及他想探寻安娜的忧伤与神秘来的急切。他也挣扎过,尝试过放弃,但是可能压抑了太久,最终不能自己。这就是真爱吗?

  最终,史蒂夫与安娜的偷情被儿子发现,儿子从高楼跌落,丧生。现实重重的打碎那层表象与真相之间的玻璃,至此,理性重新回归。可是为时已晚。

  事发后安娜默默的走开,身败名裂的男人多年后回忆说,他再也没有见过她,只有一次在车上,远远看见她抱着一个孩子跟在另一个男人身后,跟任何一个女人都没有什么不同

  人很容易遗世独居。 我旅行,直到我找到自己的生活。人到底是什么做的?无从知晓。 我们坠入情网,为了找寻真爱。 其他都不重要。 至终无悔。

  安娜爱过史蒂夫吗?可能吧。因为幼时的阴影,可能她的爱就是那么飘忽不定,她可能没办法真正爱一个人,因为爱与不爱都会导致伤害甚至死亡,这样的处境让她不得不徘徊,爱无定所。当时史蒂夫要抛弃家庭,与安娜在一起,她拒绝了。她问史蒂夫,你愿意每天和我生活在一起吗?你愿意我每天陪着你看报吗?你要好好想想。其实这个问题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好好想想,你是爱她的新鲜吗?那么审美疲劳过后呢?

  史蒂夫爱过安娜吗?应该是爱过的。而且我觉得虽然他现在漂泊在外,生活辛苦,但是他没有后悔曾经和安娜有过那样一段感情,他也说过他为安娜着迷是因为在安娜身上他找到了从未有过的感觉。可能就像古时候为了双胞胎长大相认制作的信物。史蒂夫和安娜的契合了。

  其实,我们的一生都在理性与情感中寻找平衡。

  可能就如史蒂夫所说,他认为自己找到过真爱,哪怕再也回不到过去,也至终无悔。

  史蒂夫和安娜的关系说出来永远都是乱伦,是羞耻的。但是我总觉得这段感情并不肮脏。

  影片最后史蒂夫没有和安娜再有发展,因为这就是生活,过去的事情就是再也回不来了。反倒每个人都是孤独的了。史蒂夫独自旅行,英格丽离开丈夫,马丁死了,就连安娜,虽然结婚了,可是她的心从来都没有过栖息地。

  最后,还是觉得英格丽问丈夫的话值得我好好想想。每个人在这世上都有一个挚爱,对于我,是马丁,对你,安娜,那么安娜呢?

  我们的一生可能都在努力追求或者耐心等待着自己的挚爱,《烈火情人》中,她也许是史蒂夫眼中安娜。《甜蜜蜜》中,她/他是多年后相遇的彼此。《艺妓回忆录》中,他是千代小时遇见的大叔。《刺猬的优雅》中,它是生命意义。《碧海蓝天》中,它可能就是那一抹蓝色。我们的挚爱有时候不是人,只是一个意象,一种感觉。还有时候,我们的挚爱并不爱我们。但是,我们最后都会为了自己所爱的,期待、相遇、离去,至终无悔。

  《烈火情人》观后感(二):人,究竟是什么做的

  人很容易遗世独居,独自旅行.....直到找到自己的生活

  人究竟是什么做的..........................................................................................................................................................................................................................................................................................................男人多年后回忆说,他再也没有见过她,只有一次在机场转机的偶遇,远远看见她抱着一个孩子跟在另一个男人身后,跟任何一个女人都没有什么不同。

  《烈火情人》观后感(三):No one can survive

  故事的结尾,苍老羸弱的他面对着从前与她的巨幅合照,她站在他与儿子中间,脸上带着她一贯缄默的笑容。她安静姣好的笑靥却以狂乱烈火的姿态长年烧灼着他的心,他深陷其中,备受煎熬。她年轻的容颜似乎定格了时间,成为他内心的死结,经久无法释怀。

  最终他凝神注视着合照里的她,内心再无跌宕。

  她的笑容随着沉重冗长的弦乐逐渐放大模糊,消融在一片漆黑里。

  哀痛缠绵,余恨无休。

  唯有英国电影才能将优雅与哀伤诠释到极致。这不仅是一种擅长,更是英国人与生俱来的传统与自觉。法国导演Louis Malle在他六十岁时完成了《Damage》,作为法国新浪潮的重要影人之一,Louis Malle更将这部英国电影增添了不少温情,每一个镜头都像油画一样浓郁情迷。

  他与她相识在沉闷的舞会,她沉默着对他笑,意味深长却带着冷漠。他不再年轻,他见她第一眼便已着迷。

  她是他儿子的女友。伦理道义无休止的折磨他,他想过不顾一切,想过放弃,却始终无法停止对她热爱。他在人前心虚掩饰,他与她在教堂做爱,他在她对面的旅馆房间窥视她与儿子亲热,内心被嫉妒撕裂的痛。他忘记了事业与亲情,忘记了上帝,忘记了一切。

  直到儿子发现后跳楼身亡,他赤裸着冲下楼,抱着儿子的尸体痛哭不止。

  他众叛亲离,他的良心终于解脱,他仍然无法放下他惨痛的爱情。

  他的妻子曾问他,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人,于我是Martin,于你是Anna,于Anna又是谁?

  他也许终其一生也无法了解。他或许明白她并不爱他。

  Anna所以与他纠葛来自她自幼父爱严重的缺失,少年时表哥勉强填补了这项缺乏。但是表哥却因为她与其他男孩约会自杀,这对Anna无疑是又一次深刻的残害。他的家人曾问起她表哥的死因,Anna坚定的毫不避讳说,因为爱。清冷的双眼透着严肃。Anna心中的爱是神圣惨烈,充满遗憾。这是她将表哥因为对她的感情自杀无限放大后的结果。她的情感在那里失去依托,她的情感与灵魂都停在那里。从那时起Anna真正成为一个重伤残缺的人,她无法爱任何一个人,她的每一个遇见都是双方的爱情重伤。

  她赤裸着坐在床上温柔的抚摸他的脸,她微笑着轻声说,Damaged people are dangerous.They know they can survive.所以她的脸永远带着冷漠的意味。

  Anna的一生在寻找一个与她一样深刻的人。一样理智冷漠,一样惨烈极致,方能触碰她的灵魂。温和朴实的Martin当然不是这个人,他也不是。

  当他冲动的对Anna说要抛下一切与她在一起时,Anna拒绝并冷淡的说,Just let it be.如此浅薄冲动的男人一定不会是她想要的那个人,那一刻Anna定是失望的。

  他也曾想结束这种关系,却又忍不住打给她。Anna仍然接受了他,但他在她眼里已只是一个被情欲冲昏头脑懦弱男人。

  Anna需要的人,也许只存在于她的想象。

  也许只是她自己。

  Louis Malle曾说,The longer I live,the less I trust idea,the more I trust emotions.

  唯有感性至此的人才能拍出如此动人的电影。

  那曾如烈火让你爱到极致爱到毁灭的情人,最终你放手解脱,你清醒顿悟

  he was no different from anyone else.

  《烈火情人》观后感(四):殇

  “Damage”是我特意找来看的,记不起在哪里看过故事简介,但真正引得我想看的还是因为主演是杰瑞米·艾恩斯,他那优雅的绅士风度,轮廓分明的脸庞,浓重的英伦腔,哀伤的眼神,精湛的演技,年过五十依然近乎完美的身材,令人无法不注意到他,他可以优雅,可以邪恶,可以残暴,也可以温柔到令人心痛,这一点和拉尔夫·菲因斯非常相似。

  “Damage”里的史蒂夫永远衣冠楚楚——我对衣冠楚楚的男人总有种特别的好感,一丝不乱的头发,笔挺修长的腰身,优美精致的手指,沉默忧伤的眼神,这样的一个中年男人能让年轻女人一见倾心我一点儿也不惊讶

  《烈火情人》观后感(五):毁灭---早在电影叙述时间段之前就开始了

  没看电影前看影评看照片,会以为是像失乐园那种。出于对两位演技派的热爱和好奇他们如何演绎情色,开始看片。越看越觉得标题翻译的离谱。远非“烈火情人”或是“爱情重伤”那般表层。就是 毁灭。

  关于他和她的背景,电影是逐步道来的,会像洋葱一样,一层一层剥开后,才会明白光鲜外表之下的深入骨髓的苦楚,让人流泪。

  他的事业成功,来自于贤惠妻子的父亲;片中没有提到他自己父母情况,本来还不太理解一个入赘女婿的痛苦,直到后面一场戏是在丈人家里,宾客满堂中你能看到,他始终无法融入。 真正的他是那个躲在巴黎旅店的窗后,独自早餐时饮红酒,蜷在床上哭泣的孩子。是的,无关年龄,他的确风度翩翩,口才出众,但是他的不可思议的冲动,压抑后炽烈的性欲,都证明了他的孤独心。疯狂的坠落颇有戏剧性:他会从布鲁塞尔到巴黎,打电话给他儿子身边的她,出街就爱;他甚至在丈人家里,半夜和她幽会;他还会躲在她家门外一夜。。。凡此种种,令我目瞪口呆,又似乎了解他想要热烈地活而不是躲在面具后的生。

  她则是一个畸形家庭的心理症患者。父亲不在,母亲多次再婚,哥哥和她之间强烈的超过兄妹的爱和依赖,最终导致了悲剧。哥哥自杀后她第一件事情是去到哥哥吃醋的PETER家,从此,爱对她来说是再也绕不开的哥哥的阴影。当她母亲轻描淡写地指出MARTIN长得很像她哥哥时,顿时觉得像惊悚片了。。。这位母亲煞是厉害,一眼就看出他和她的关系,劝他离开她。母亲的坚强和冷漠会让人看到女儿成长终会像她母亲一样,也会理解她最终的确会淡然而去,会嫁给PETER,像所有女人一样。

  他和她的交集,要归功于她缺失的父亲,深爱的哥哥,和他缺失的男人的强势控制欲以及需要一个真正的女人。他妻子总要和他谈她父亲他的事业,而情人则可以张开双臂,任由他放纵。他是一个容易受伤的孩子,都要情人来哄他说,我要嫁给MARTIN因为有你是他的爸爸。其实可怜的是他。她早就知道结局会是什么,但是躲不开还是会一次次重现自己和哥哥诡异爱的场景;而他真的不知道等待自己的悲剧会是什么,他对于自己孩子的态度也若即若离般地生分,他似乎从来没有为自己真正地鲜活,他从来不懂做丈夫或是父亲,于是他不负责任地开始坠落;当JEREMY IRONS全裸从楼梯上跑下过去抱住自己儿子的时候,那种悲伤和自责,像个婴儿一般。

  影片最后,他一个人落魄生活,回到局促而空空的家中,却面对一幅放大了的照片,是他,她,和儿子。背影依然像个孩子般无助。

  本片中的其他配角都演得相当到位,包括妻子,儿子,办公室秘书,丈人等。另外,题外话,JEREMY着西装真是好看。比诺什的脸的侧影真是好看。

  二十多年前的片子,还是能如此让人深思。看片子的时候,会想到亨利五世中的国王,浓情巧克力中的店主,两个迷人的演员呀,绝对要赞的。

  《烈火情人》观后感(六):乱

  本来不想更多更深入地评论这个电影的,但是在电影还没看完的时候,在我看到史蒂夫独自一个人痛苦地蜷缩在床上的时候,我忍不住了~

  真的就是那一刻,看到那个男人蜷缩在床上,双手抱着自己的时候,我触动了,这个男人在看到自己想要疯狂抓住的女人躺在别人怀里的时候,那种无助,那种伤感,那种无尽的落寞无尽的痛苦让一个身在电影外的我都感受得到~~我忽然有点同情这个男人,即使这个男人有着一个幸福的家庭,有着体贴的老婆,可爱的女儿,出息的儿子,即使这个男人做的事情都一直是让我鄙视的。

  那算爱吗?我不知道,不管它是性还是感情,我觉得都很疯狂,没错,疯狂~这算爱吧…史蒂夫在开了一冗长而烦人的会之后,只是因为想见安娜,想拥有她,他在凌晨赶去火车站,坐去巴黎。如果没有见到安娜,史蒂夫会茶不思饭不想,心里只想着她。在巴黎旅馆里,看见安娜与自己的儿子的亲密举动,痛苦地蜷缩在床上。看了许久,还是觉得这个中年大叔有些可怜,那么大年纪了,那么疯狂地对一个女子,但是却得不到那女子的应承。

  可能就是从这个影片中影射出生活中的某个我吧,才觉得这个大叔又傻又可怜。曾经的疯狂,曾经的无助蜷缩,曾经的彷徨,曾经的患得患失,曾经的短暂幸福,哪一样不是说生活中的我的呢…疯狂之人必有其可恨之处,这是某人的原话。疯狂的感情每个人都承受不住,不仅伤人,还伤己,程度很严重的那种,因此以这片警戒我以后不管生活还是感情,均需淡然处之。

  脑袋混乱,没有思绪…哎,乱罢~

  《烈火情人》观后感(七):也许是一个真实的人生

  导演是偏向史蒂夫的!无论气质还是外形,他都明显比他儿子有魅力。从少量剧情可以知道,他原来是个小医生,被有雄厚背景的太太家看中,一步一步成长为官员,而且,每个行动还要受到来自岳家的评价。他儿子说他自来疏离,也许这一直都不是他想要的生活。后来的独居,他未必痛苦。由于原来的太太和一切并非他真心想要,所以他儿子的死,其实他并未多么不能自拔。他仍然希望跟安娜在一起,是安娜不行了。在偷情的人中,少有他这么专情和负责的。他从第二次就要找出一个办法解决这事,第四次他就要离婚。他并不想要突破禁忌,他只是想要安娜。安娜,确实勾魂摄魄。而安娜,没想到他是这样的。如果它算是个情色片的话,那么那种不顾一切的渴望远比一切该打马赛克的部分更动人。

  《烈火情人》观后感(八):又一幕轮回

  安娜总穿黑色。

  安娜用这种禁欲的、遮盖所有情绪的颜色包裹自己的痛苦、愧疚,同时她的情欲也在这神秘的黑色下暗潮涌动。

  深爱哥哥的死彻底撕开了她爱欲的裂口,她放任自己,疯狂的FUCK来填补那段禁忌之爱,把伦理禁忌踩在脚底。她那样渴望自由,似乎在反抗哥哥地控制,然而她又思念着哥哥的温暖——她要嫁给长得像哥哥的马丁……

  浓烈、浑身散发爱欲和自由味道的安娜,看似掌控一切,然而最后还是回到了皮特的身边——哥哥无法阻止,史蒂夫无法阻止,自己也无法阻止。实质上她只是推动了这无法逃脱的轮回。

  安娜又是马丁的轮回,是史蒂夫的轮回。她的吉普赛气质吸引着这对父子。

  如果说安娜勾引了史蒂夫,那么史蒂夫也恰好等待着这样一条游进自己空池的鱼——安娜敞开怀抱——他的鱼上钩了。

  史蒂夫的生活就像扮演着一个精致生活里的正派角色。他的妻子时常跟进着报纸上政坛的最新动态,她像是时刻监视着史蒂夫的经纪人,他的房子就是他政治事业的延伸舞台。司机从后视镜看着他,秘书看着他,同事看着他,小女儿则更是导演安插在他家里的赤裸裸的窥视者。只有跟安娜在一起时,他才像下了班,他们做爱时像两头被激怒的牛。

  马丁欲出离这个家庭给他套上的一切,他遇到了安娜,他以为这是出路,然而这路的危险是自己无法接受的。最后又上演了那个熟悉的悲剧——血染在父亲的身上,一个家庭失去了儿子,一个妹妹失去了哥哥。

  他们渴望跳出轮回,又走进了另一个轮回,没有人能掌控,一个个轮回的生灭因缘,没有人能把握,轮回的走向。

  《烈火情人》观后感(九):激情的极致就是毁灭

  相对于《爱情重伤》和《烈火情人》这两个译名,我更喜欢的原版的片名——《DAMAGE》,中文可以翻译成“损坏,毁灭”,我觉得这个名字最切合影片本身,带着无可挽回的毁灭。

  这是一个貌似乱伦的关于激情与欲望的故事。功成名就的斯蒂芬邂逅了儿子的女朋友安娜,从此两人陷入了疯狂的情欲中。安娜在斯蒂芬和他的儿子马克之间游走。可是没有不透风的墙,当马克惊见自己的未婚妻和父亲在床上的时候,失足跌下楼梯死了。安娜走了,斯蒂芬身败名裂,在一小镇隐居了以此身。

  影片开头,斯蒂芬和安娜在宴会上相遇时,彼此看对方的眼神让人印象非常深刻。那不止是一见钟情,那简直是一种相逢恨晚,彼此都恨不得把对方吸进去的那种感觉。两位实力派演员艾恩斯和比诺什把这个瞬间演得非常销魂。

  贵为政府议员的斯蒂芬对日以重复的单调生活,在骨子里是感觉非常的厌倦。当安娜出现点燃他激情的时候,他再也控制不了,尽管他知道这是他儿子的女朋友,这样下去早晚出事,他还是象飞蛾扑火般地投入到这销魂的情欲中,不到毁灭绝不罢休。

  影片最后的悲剧是必然的结局,从电影的一开始,就已经驻定了悲剧。似乎也没有比一切毁灭最好的结局了。

  迟来的爱情,不可遏止的激情,欲罢不能的情欲,最终毁灭。

  人是要有激情的,人是蕴藏激情的。斯蒂芬想不到自己年过半百,成熟理智的男人会在遇上安娜后这样不可自拔。这样的激情是他自己以往都不知道的。

  不知道的时候,斯蒂芬也不觉得有多大的遗憾,可是一旦觉察到的时候,无论如何再难将就下去的。

  激情是一把双面利刃,要么收在匣子内让它沉睡,要么出鞘一挥,与人与已同归于尽。

  影片的结尾,已经妻离子亡的斯蒂芬,隐居在一小镇,他的一段独白让人无限感慨——“人容易遗世独居,我旅行,直到我找到自己的生活,人到底是什么做的?我们无从知晓。我们坠入情网,为了寻找真爱,其他都不重要。至终无悔!”

  结尾在斯蒂芬的独白里,我们知道,从此他只有一次见到安娜,她和一个男人在一起,手里抱着一个孩子,跟任何一个女人都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在斯蒂芬凝视那张巨幅的照片时,对着照片上的儿子,他充满了悔恨和内疚,可是当目光落到安娜身上的时候,他的眼神依然那样的深情。既然没有什么不同,当时那般的迷恋,又是为了什么?

  时光回不去,还有最爱的人,曾经最热烈的激情,以及带来的最彻底的毁灭!

  也许极致的爱本身就是一种毁灭!

  《烈火情人》观后感(十):关键时刻

  看了很久了,记一下想到的东西。

  这个片子肯定不是路易马勒最好的片子——如果真谈质量,它只能算平庸。

  我一直搞不清楚这个片子到底是被哪部分扯了后腿,内容、选角和演员(单个来说)都没问题,但究竟为什么就是有点不对劲?它有种太过漂亮(近乎完美到令人厌倦),不够过瘾,四平八稳的平庸感。相比冬之心在平凡生活中体现出的平静、内敛和典雅,差了不止一条街。

  书的作者谈到过很有意思的一点,是铁叔和导演一起看中的这本书,铁叔很兴奋……我对比了书和电影,也觉得剧本的一些改动确实没有什么可挑剔的。

  但是,书中的男主是个长相平凡的政客(也许更接近一个普通人遭遇激情的故事),换了铁叔,忽然就变成了另外一种调性——成了美奂美轮的养眼情色片儿。没办法啊,铁叔此人就真的是自带光环啊。

  这个片子最大的看点在路易马勒拍出来的那一套中产阶级里最高等级的那部分人的生活细节,穿着(尤其是这部分),室内陈设,食物,娱乐,言谈举止等等,真是有意思极了,质地精良极了。

  在这里插播一句,铁叔穿着衣服真是太好看了,铁叔脱了衣服也真是太好看了。

  路易马勒出身好,对于富贵一事,他是真懂行,不是假懂行——看这个片子的时候,观察这些生活细节真是让人乐在其中,反观激情戏那部分倒是看不看无所谓,权当他们在搞健身。

  路易马勒在这个片子里表现出来的最大特色是他对事件中几个关键时间点把控得太精准——让看的人对他极其放心和信服,他对节奏的把握精准到几乎是毫无悬念的地步——但演员却要在这一明察秋毫的节奏下演一个极为激情放荡随波逐流的故事。原本这种节奏感应该来自导演的上帝视角和命运的残酷凝视,与过程中激情荡漾的男女情感形成一种反差。

  但,也许正是这点没弄好,演员,尤其朱丽叶比诺什(奇怪的是,她过去是一直以自然著称的,因此我只能推断是导演的要求)表演里拿捏分寸和自我控制的痕迹特别重,铁叔一向精准细腻,导演也是胸有成竹,大家都如此是精准,演到最后反而堆叠成了本片的重大缺陷——残酷成了必然,冷静成了沉闷,大家一路闷到底了。

  结果这个片子里,侯孝贤说的岔开一下,真正让人惊艳一点的东西,居然是铁叔的小女儿这个角色和儿子死后老婆的表现,那真是好东西。

  果然,这个片子只有老婆得了提名。

  我看这个片子的时候,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就是到底在哪里,他们一念之差之下,这个事情还有救,不会发展成最后玉石俱焚的结果呢?

  1 在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安娜和铁叔就已经明了了对方的欲望。其实真正关键的点反而在第二次,安娜和马丁来访。

  铁叔在厨房里看到安娜,他特意延迟了一点出去,手拿酒瓶,等着安娜发话。安娜说的是:“Nice to meet u.”丝毫没有流露出他们之前曾经见过的痕迹,铁叔随即也做出若无其事的反应——这个时候,这场情事就已经在两人心中有了默契。

  2 安娜第一次把电话打到铁叔办公室,女秘书报上姓名,铁叔考虑不到半秒说:put her through,随后直截了当地记下地址——他们两人都知道对方要干嘛,没有半分迟疑。

  我看到这里叹了口气,如果不接这个电话……这部电影是不是就没有了……才怪。

  3 安娜的母亲亲自出来恳求,铁叔本来已经决定彻底与安娜断了,却终于忍不住打了个电话给安娜,结果是儿子接的,铁叔仓促挂断。那一刻,在旁边的安娜心知肚明是他忍耐不住,于是采取主动,租了房子。

  如果他忍住不打这个电话……

  4 那天他们两人初次在小屋约会,铁叔步伐轻快,安娜喜气洋洋,两人都如此放松,显露出舒适的本性——他们本以为找到一个世外桃源,谁知马丁之死和一切的崩塌在后面等着他们。看到铁叔兴冲冲走出办公室,这个时候已经是上帝视角的我在想,很多时候,在灾难来临之前,我们都是不知道后面要发生什么的。则又衬得之前的喜庆如此愚不可及和辛酸。

  5 马丁站在父亲和安娜偷情的屋外,表情纠结。他已经有了不祥的预感,但还是开了门——果然好奇心是害死猫的。

  这几个时刻,都是我们所说的,人生的关键时刻,也许那个时候忍住,做了另外一种选择,之后的结局都可能改变。但也许事实真相是,无论你如何挣扎,那个结局都在等着你。

  马丁在饭桌上随随便便指责父亲,说自己的幸福童年中缺乏激情,passion,他这个指责可谓是非常缺心眼儿的。事实上,马丁应该从未与这个魔鬼碰面,他有的是平常范围内的喜爱,温情和理解,这是安娜需要的。而他的父亲才是那个被激情不由分说俘虏的人。最后,当铁叔跑到儿子的办公室去,试图诉说激情的可怕和命运无情时,他们之间的落差和交流的虚弱无力,拍得特别好。

  是啊,激情是可怕的,这一点唯有那些曾被激情吞噬过的人们才知道——而试图诉说时,他们苍白的双唇已然被命运锁住。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