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毕业》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毕业》影评10篇

2017-12-20 20:19: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毕业》影评10篇

  《毕业》是一部由冬子执导,周星彤 / 赵群 / 吕永振主演的一部纪录片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毕业》影评(一):毕业那年,逃离旧生活

  9月份的气温直转急下,早晨和夜晚,微风吹过的时候,顿时浑身鸡皮疙瘩。这样的季节,开始了没有学校的生活

  这些年,9月的样子一直在变,9月的感觉也像流水般付之东流。想想四年前的这个时候,背上行囊去了陌生的城市求学,那天正好也是星期五。异地的车水马龙在夕阳的映射下,显得那么似成相识,存在于启程时的梦境里,不可预知而又想接近。

  我很清楚那是一种什么感觉,那一天的场景,会在之后的这些天气中让我想起,冷冷的色调,暖暖的让人感觉未来其实不遥远。那时的激扬青春在很多年后被提及,有点无力和哀伤。如果,可以一直锋芒,生命就不会有什么遗憾了。

  这样的日子会被很多生命体无限重复,很多年,很多年,很多年后,就像今天,很多生命体会写上一篇日志,想着那些画面,想着其实那时可以做的更好。

  《毕业》影评(二):我不敢看第二遍

  下了好久总算下下来了 先是下软件再是下电影 然后昨晚把它看完了 在看之前我不小心看到了别人给你的影评 我建议还是看完再看影评比较好 可能会被有所左右 让猪脚来说几句 仅仅是个人想法

  1.我喜欢一开始我们在黑板前录的说说大四的打算 记得那一天是11年的9月8号 我觉得电影一开始就应该这样开始 对于一个大四的准毕业生 距离毕业9个月时对毕业的看法 你也是按时间顺序来的 2月怎样3月怎样 都有一个主题 但是直接切进故事 毕业本身是一个很瞬间的事情 主要是思想上带动行动上的变化 9月的你和2月的你对毕业的打算肯定不一样 对毕业后的要找的工作可能也会发生变化 就我本身而言 本来是信誓旦旦要出国深造的 但是我在4月彻底转折了(打算放弃出国直接毕业工作了) 到了现在7月我又觉得我不想结婚了 就是这种大大小小的想法会随一阵时间而发生变化 你可以抓住这些微妙之处来进行

  2. 采访偏少 叙事性偏强 我看过一些独立纪录片 有些几乎是全采访有些就是很少说话画面感很强 就像你说的话少片子就比较闷 2个多小时确实有些部分显得有些冗长

  3. 结尾毕业和军训的串联不错的 一个新的循环 可以多一些毕业生的采访 如果一开始在黑板前说的那些话能录用程开头的话 再做个九个月之后的版本相对应效果会比较好 同意某个人说的 中间结尾多一些其他毕业生的采访 即使非常简短 一个镜头扫过也可以 这样可以更加突出电影名字毕业 还是那句话 毕业其实是件很瞬间的事情 关键是对这件事的态度和想法的转变

  冬子 知道你一个人又导演又摄影的不容易 将近一年的努力不光是给我们 更重要的事自己 有个好交代

  此外 我还想说我已经分手了 不过我们还是朋友 同在这个社会上本来就不容易 特别是异地的 希望所有的男同女同都能坚持到自己的幸福。这片子我绝对不敢看第二遍 至少第一遍看的时候我是幸福的。2011年9月4号对我来说是这个片子最好的诠释 是我第一次考雅思 是我正式参与《毕业》这个片子 当时我记得我和冬子还签订了一张合约 上面家属签名是你 那天我们刚在一起。

  《毕业》影评(三):毕业即老去

  自主创业,未果;恋爱,分手;音乐,解散或者重组,因为,人走了,不一定有人来。从2月到7月,“我们该怎样浪费最后的无聊岁月”,一系列的放肆,变故,温存,坚持,无奈,破碎,失败,所有人都明白,此时,不会再继续,只剩下了此时。等到天渐渐热了,不想离开校园可是马上就得离开,不想工作可是必须去工作,不想可是得去做,这事儿够让人迷茫的。于是想让大家相互之间离得近一点,离我们共同的岁月近一点,现实里不会再拥有,就让大家在回忆里一一聚首。于你们,是无锡;于我们,是黄岛,可是对他们,是济南,是北京,是再也达不到的第二故乡。毕业,就是这么一回事。

  赵群,周星彤,吕永振。每个人又不只是他们自己,他们身上都带有很有的影子,这些影子,是我们有过没有过毕业的这些观众自己的,或者就是我们身边最亲密的哥们姐们的。镜头犹如一把网,在大学岁月的这口深不见底的清澈塘里自在打捞,捞起了叫做真实叫做激情叫做感动叫做共鸣叫做鲜活的,多少淋漓红尾鱼。

  就像我们毕业时候的每夜长嚎与寻衅滋事,那不对可是我们就那么没皮没脸的做了,那不对多少学弟学妹一脸不屑或者鄙视可是我们未曾害臊。这不仅仅是一部电影,就像我们并不出彩的毕业,不管自己内心早已沧海桑田翻天覆地,在别人眼里,只是这人不正常了而已。所以,冬子啊,所谓批评,何必在意,自管他去。这部作品,已经是对自己,对很多人对这个群体来说,来说,最棒的毕业礼物了。

  那会我们承担了多少东西呐。就比如我毕业的时候,整个专业走得只剩下我和对门的班长,我们叫他猩猩。这么个人高马大壮得像畜生一般的人物,独守宿舍,就穿着一小内裤蹲在椅子上,一遍一遍看班里的毕业视频,一把一把抹泪,嘴里说,这群傻逼,这群傻逼们。

  好了,正经说点什么吧。首先,三个人物,三条线。我不知道这是刻意,还是忽略,在结尾处,未让这三个故事结而为一——简单来说,我觉得让这三方面会师一下比较好。赵群认识王佩吕永振和你关系肯定很好,可是又有多少人知道幕后的你和献身做群演的王佩(这姑娘原来这么活泼啊,上海一行,我本以为她是很安稳的那种姑娘呢,大跌眼镜大跌眼镜)。或许你想给观众这么一种感觉:他们就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毕业之际的,我的同学我的朋友们的表现,他们的表现很亲切,很鲜活,很容易让我们自我陷进这部电影里,与剧中的“朋友们”一起,重新经历那段,重新感觉那种。有一个小问题是,哪里是“我”的位置?第三人称,稍稍有些让观众为难。我没想到的是,冬子你完全没有出境,活生生将自己从“毕业”的壮举中解脱(这个词不对,这完全是献身),不是每个人都有这种觉悟,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这个时候,还是把观众当傻子吧。

  另外,5个月的长路漫漫,压缩成2个多小时,很不容易。有很多东西已经被忍心割掉了吧,但还是稍显罗嗦。我知道这部片子记录的成分比拍摄的成分多得多,所以有些地方,可以迅速解决的一些事,浪费了时间。(如何让角色和那么多路人甲在镜头之前若无其事呢,我很纳闷,这又是你的本事了)。相比于我提出的上一条很可能不对的,额,用不着改变的意见,这一条吧,完全可以通过剪辑改变的。

  最后,你该更多的融入一些你的东西(周星彤最后在宿舍里说的话,应该来自你吧)。这不是毕业的时候,班级自己拍给自己看的毕业视频,对不对,真实的同时,可能会平淡。如果是小说,故事的开始,发展,你做的很好,结尾是意料之中的精彩,高潮何处?比如演唱会,不够HIGH,气氛不到位:这本该是全剧中的G点才对。这一点,也可以通过配音之类的,加以完善吧。暂时就这么多吧。最后,再多说几句。跟随拍摄,我知道其间的辛苦和艰难,冬子,了不起。你的这群哥们姐们,了不起。

  《毕业》影评(四):九月

  都九月了,毕业的该工作工作,该上学上学 了。

  如果没考上研究生,我也该工作了有三个月了吧。会不会一样的抱怨生活苦逼呢,

  大五时也有找工作,自己去陌生的县城,随便面试,青县,石家庄,北京,各处奔波,那是寒假开学的第一个月。然后准备复试,见导师,在娟姐的小屋里呆了十天,然后实习,跟舍友转遍保定各处大街小巷吃喝玩乐,偶尔实习。再然后五月份确定 去读研。

  暂时告一段落

  吃散伙饭那天,一团和气,觉得这气氛好不正常。

  送小猪那晚,我们仨哭成一团,这是唯一有点别离味道的。

  没有电影里女同,乐队,开饭店那些大事,只记得吃了很多次自助。我们是平凡的大多数。

  大学之前你想大学时什么样子的?

  比较轻松,高跟鞋,化妆之类的吧

  你大学都做了什么?

  日记里都是灰蒙蒙的,也没有吃喝玩乐,连个男朋友都没找。倒是柏拉图式精神恋爱了

  一年前你在做什么?

  考研,实习,过日子

  还有十几天就上学去了。延期开学这种事都能让我赶上。。

  好话唠啊,大妈。

  《毕业》影评(五):《毕业》的台前幕后

  文/关关

  现在是凌晨四点,我吃了一盒泡面,在此之前,我关掉灯,戴上耳机,花了完整的两个小时看完了《毕业》。本来片子中出现的每一个场景我都看了不下二十遍,冬子每天拍完之后我会把素材拿来看一看,他做后期的时候我也是在旁边剪完一段看一段,都快把所有字幕背出来了。

  我觉得再看我就要吐了。现在我吃饱了,没有吐,好像也有力气说话了。

  首先,我称它是一部纪录片,不是一个几分钟的视频,看完它需要浪费一点时间。其次,它叫《毕业》,片名多么煽情啊,可惜这是部超级大闷片,毕业生不要被这个名字骗了,在里头是找不到共鸣的。

  去年这个时候,我们准大四,冬子说想要拍一部纪录片,跟拍几组大四的学生,记录他们一年的生活状态,等毕业的时候看看这一年他们身上发生的变化。当时的计划很宏伟,想要拍下所有毕业生的普遍状态,包括文科的工科的理科的,考研的、考证的、找工作的、不知道要干什么的。如果这个计划能实施的话,也许可以做成一部电视连续剧,也许能让很多毕业生在里头找到自己的影子并且痛哭流涕。哈,反正没拍成,就准许我这么意淫一下吧。

  前半年我们有两部机子,还有皓杨。我们曾让拍摄对象站在黑板前说出他们对于大四的安排,一年后拿出来与现实做个比较。很不幸后来硬盘坏了,数据全部丢失,包括这几段十分珍贵的素材。再加上那阵子冬子导演沉迷于FM,拍得懒懒散散,片子几乎流产。

  过年回来,冬子说不行了,要重新开始,现在只有他一个人,一台机子,根本没有办法跟拍很多人,只能挑几个拍。于是排除了一部分人,也有一些人自己退出了,最后剩下的,就是片子中出现的这三位主角。

  故事是他们的,所有事件的发生都不可能事先安排,也不可能重来一条。我们只负责记录,而且记录下的也只是其中一部分,最后呈现出来的就更少了。这曾让我对纪录片这个东西产生质疑,究竟纪录片能记录下什么?我们根本不可能通过影像将一个人或一件事完整地摆在你的面前,那这究竟还有什么意义

  好吧,我们不谈意义。也不谈这部片子有什么主题,它就是在说三个大学生在临近毕业的一段时间里都干了什么、吃了什么、想了什么、去了哪里,赞同也好反对也罢,事情就是这么发生了。

  做后期剪辑之前,冬子很失落地告诉我片子可能站在基耶斯洛夫斯基、达内兄弟甚至吴文光的后面,不可避免地有他们的影子,我就知道完蛋了,这片子的节奏一定会缓慢地叫人抓狂,也赚不到一滴眼泪

  果然,片子又臭又长。剪辑过程中冬子几度崩溃,三番两次想撒手不干,剪完之后更是空虚绝望,企图要毁掉这部片子,他对自己的作品永远不满意。我多次以死相逼,总算把它留了下来……好吧,这句是瞎掰的。

  其实我是想说,这里面有我很喜欢的气味流动,所以我想留住它。

  赵群盘下饭店实属偶然,瞒着家里人,房租是东拼西揍借来的。起初当然是满怀希望,鞭炮声中出现店里焕然一新的场景,不热闹,但让我觉得是个新的开始。她在学校门口发优惠券拉客,镜头很长,她拨弄着手中的卡片,不说话,就这么张望着,很无助。算算帐,钱不知道哪里去了,长时间的沉默。刷牙洗脸,打理好自己,跟家里人说一切都好,然后一个人站在店门口抽烟,背影凄凉。房租被骗,钱要不回来,我很喜欢出租车一直开的那段,她说话的声音出现,她的夜生活,唱着《公路之歌》,一直往南方开。

  其实镜头外她有好几次情绪的崩溃,但生活总要继续。

  去南京面试,在很郊外的地方找到这个据说很高级的公司,站在楼底下一脸失望。找饭店经手人谈判,谈不拢,表情尴尬。变卖店里的东西,很便宜的价格卖出去,还是脸部特写,是气愤。店里做最后的清扫,小孩子从空荡荡的屋子里跑出去,冷冷清清的。

  赵群最后留在了无锡,做销售,来钱快,挣了钱得先还债,这是我们看不到的了。可能因为她是与我最亲近的,所以她在片子里留给我的都是熟悉的表情和细微的小动作。她毕业前最后的状态是看看电视,炒炒菜,从头到尾,她一直都是一个人,孤零零的。

  周星彤说不上有什么故事,她在恋爱,她的生活细密宁静。跟女朋友窝在宿舍看电影,女朋友给她剥栗子;去常州看李志,两个人的背影温柔;去杭州考雅思,在房间里斗斗嘴聊聊家常。跟所有的情侣一样,却又不一样,她们是她们。

  周星彤的焦虑在于毕业之后就要面对分离,以及将来不知该如何解决的婚姻。所以在毕业之前仅剩的时间里,她们一直在一起,吃吃喝喝走走玩玩,给我的感觉好像是对未来毫无把握,就趁现在尽情狂欢,这样说也许有些严重。她是一个十分诚实的人,没有虚伪,采访的时候问什么答什么,毫无保留,包括她的家庭、她的妥协、她的担忧、她的打算,我觉得她是对这个世界完全没有戒备的人。

  某些方面来讲,她是幸运的,起码她不必为生计担忧,很多毕业生面对的问题她轻易地躲避了过去,但同时,她遇到的问题也是大多数人面对不了的。我不知道她们最终会有一个怎样的结果,惟有祝福。好在,在这部片子里,她们一直是两个人,也让这部惨烈的片子显得温馨了一点。

  永振出现的时候总是热热闹闹的一群人。说起毕业演出的时候嘻嘻哈哈的,没事儿就调侃老蔡。等到真正开始筹备的时候,他在乐队中的决策地位开始突出,做海报时提出创意,现场准备时他是领导,指挥成员布置舞台,要求大家保持心态。我非常非常喜欢那场黑白的演出,舞台上永振多么张扬潇洒。听台下的观众一起合唱,一起尖叫,疯狂地投入地,我就想跟着一起喊叫。我能在里头感受出一种属于青春的躁动不安,需要释放需要发泄。庆功宴上永振一杯一杯喝,拉着老蔡说一起留下,年轻时候的兄弟,跟年轻时候的恋爱一样单纯。

  回到现实,该考虑生计了,永振在招聘会上茫然无措,淹没在人群里再也找不出一丝舞台上的风光。有时候我会想象永振这么一个意气风发的人居然穿得笔挺坐在办公室里做文案,就觉得特别难受。他现在还在琴行教吉他,认真地耐心地。暑假学琴的人比较多,还能糊口,虽然我不知道他那份稳定的工作究竟什么时候能找着,但我知道他一定会去找。他是个踏踏实实的人。

  朱天文说电影是导演的,但这部片子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属于上面三个人的。导演只是给了片子一个结构和整体气氛。

  导演能力有限,拍摄器材也少得可怜,声音、画面上的硬伤根本没办法解决,所以这部片子有很多毛病。冬子剪完后跟我说,他再也不一个人做片子了,要是皓杨在该多好。他是怪自己舍不得对片子做减法,以至于最后的成片如此冗长。

  他说这话的时候我突然就想到了《赛德克•巴莱》,我是先看了它的幕后制作纪录片,再看的电影。《赛德克•巴莱》也是分了上下部,而且相当冗长拖沓,在结构上甚至都有些混乱,但我完全不忍心去批评它,因为片子拍得太艰辛,导演倾注了太多的感情,所以他舍不得删减。我觉得冬子大概也遇到了差不多的情况。

  至于做这部片子的辛苦,我倒觉得还好。反正在我看来,全部器材也就一架相机、两个镜头、一部小录音机,看冬子扛来扛去也不是很重。熬夜什么的我都不好意思说他,明明剪片子没时间了还天天欧洲杯呢。只是这一年我们没有任何收入,花了家里不少钱,很惭愧。

  影片结尾冬子终于把自己放进这部片子了,他说“等等我”,是的,他做这部片子的时候好像忘了自己也大四毕业了,他进入毕业生的角色似乎比我们慢了一拍,他得赶上我们。

  他也要找工作养家糊口了。如果说世界上有理想这么个东西,又如果说电影是冬子的理想,那么要让这个理想纯粹的话,就必须呵护它,供养它。所以冬子选择低头工作,挣钱养活自己和电影,没有高举着理想做一个为艺术献身的无业游民。

  对我来说,这部片子结束了,我的大学才跟着结束。我要投入到轰轰烈烈的待业青年行业中去寻找饭碗,而冬子还会继续摆弄他的相机然后穷三代,下一个片子也许什么时候就出生了。

  不过他说,他再也不想拍纪录片了。我真的很欣慰,我非常非常希望他学会偷懒,也非常非常害怕他过于热情以致透支了自己的生命,这实在是太累了。

  8月4日

  《毕业》影评(六):纪录片,放不下的一段情

  身为无锡人,对“江南大学”这几个字总是有些敏感。其次,身为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学生,对“纪录片”这几个字又有些敏感。手指不由得就点了进来。

  先看了第一集,很安静,仿佛又回到了大四的时光——找工作的找工作,考研的考研,追梦的追梦。有的成功了,有的失败了,有的摔倒了,有的还在追逐着。

  看片的同时,除了回忆大学时光,最多闪现的就是我的纪录片梦。记得大四快毕业时动过要开工作室的脑筋,当时计划工作室的重头戏就是纪录片。无奈口袋瘪瘪而又没有投资人,这个计划搁浅了,并在不知道哪块河滩上晒着太阳直到现在——工作两年了,还在不停的惦记“我的纪录片”。中途也找过志同道合的人想要合拍,但是我庸俗的舍不下工作,他又有更重要的理想。于是就“顺理成章”的散了。

  片子看完,我想鼓掌喊声好!为青春,为奋斗,为梦想,为纪录片!

  《毕业》影评(七):姐,如果你是拉拉我真的支持你

  首先声明啊,我不是一个玻璃!

  但我还是支持拉拉的,其实你大可不必结婚,你不结婚没人会逼你,具体参考本人。

  关于纪录片本身,这并不算是一部好国产纪录片,但考虑到是记录了我们的大学,我还是给5星以鼓励!

  我现在就生活在无锡这坐城市,江南大学我还是知道的,我的大学,不是在这里上的但现阶段中国的大学大抵如此,宽进严出,对于这种制度我是深恶痛绝的。如果有可能的话,你尽量选择一个好大学;如果你上不了一个好大学,请务必选择一个好专业!

  关于吕永振

  找不到工作,可以暂时做家教,我很多同学都在做这个兼职家教,教教琴还是可能的!

  关于拉拉

  我想姐姐并不是真拉拉吧,真拉拉我就支持你!

  关于大学生创业

  其实无锡这坐城市的骗子还是蛮多的,开饭店我还是支持的,但主人公的这个问题我还是第一次遇到。

  到明天的夏天我也毕业5年,回想第一个5年计划,哎,一事无成!现在回过头想想自己年少时候做的一些事,真是觉得很可笑!

  很久没写东西了,写的一塌糊涂!

  最后支持一下,现在生活的城市!

  《毕业》影评(八):生活

  会看到这部片子是很偶然的,本准备一晚上就看完,结果因为半路断网,又第二天一早起来看。

  我从来不是一个苛刻的观众,只要那部片子有打动我,基本四星无误。

  曾经和一个学编导的同学一起去看电影,看完之后我抱怨那部片子真傻逼,根本不值得浪费时间去看,那个同学却只是说,你知道拍一部电影有多辛苦吗?

  先不说这部片怎么样,要跟拍几个人整整一年,拍完之后还要各种剪辑,并且,自己本身也是一个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我自问,你会把这件事善始善终吗?

  回归到片子本身。

  周星彤和陈怡是一对同性恋人,周星彤准备考雅思出国,以而陈怡才刚刚大二,她们和任何一对恋人都一样,一起去看演唱会,一起旅游,一个考试,一个在外等待,平淡,但是快乐并温情。

  赵群是个南方的女生,离开父母在无锡上学,在要毕业的当口,她盘下来一个店面,准备开一家小饭馆,自主创业,她和一个朋友,忙里忙外,布置饭馆,购置所有所需的物件,在学校门口发小卡片招揽生意,终于到了饭馆开张的那天。

  吕永振穿格子衬衫,牛仔裤,戴黑框眼镜,他弹吉他,有一个乐队,在舞台上嘶吼,是个风光无限的摇滚青年,当别人都忙着找工作的时候,他坚持写歌,写着自己的梦想。

  毕业意味着什么?

  我想,那是人生另一个阶段的开启。

  周星彤最终还是没有出国,在父亲的安排下回到家乡进入银行工作,和陈怡开始异地恋。

  赵群的房租被二房东卷走,创业失败,还欠下了一点债务,不得不去找一份稳定的工作来还钱。

  吕永振的乐队有人要离开,他的女友希望他有一份正当体面的工作,而他的歌还没写完,但是看着周围的同学都有了方向,他开始惶恐,暂时在朋友那里帮忙教吉他,然后继续找工作。

  那些曾经的梦想好像在现实的面前都被打破了。

  但是,如果再来一次,他们一定还会是如此选择。

  因为,这就是青春,没有值不值得,没有是否后悔,只有我们想不想做。

  周星彤和陈怡后来还是分手了,而赵群,那个坚强的女孩子,做了销售,吕永振应该是找到了工作。

  毕业只是生活的一部分,毕业带来的痛苦,迷茫,悲伤和兴奋,终将散去。

  镜头里他们的故事结束了,而镜头外的生活仍旧继续。

  这或许是一篇不合格的影评,写得零零散散毫无框架,但这就是我想说的全部了。

  希望大家都幸福。

  【如此生活三十年 直到大厦崩塌】

  《毕业》影评(九):谁还在流连

  ———— 我们该怎样浪费最后的无聊岁月

  睡前点开这部片子本来是打算扫一眼而已,没成想一下就沉浸在了其中,等抬头看表时已经2:40了,Vita上进度条已经显示电影看了一小半了。想一想今天白天要赶一天的飞机有的是时间补觉,索性起身下床打开显示器,冲了一大杯浓浓的咖啡,趁着自己毕业的那点小情绪还没散尽索性把这部片子看完吧。

  之前是在微博上无意得知这部片子的,看了看豆瓣上仅有的几篇评论,感谢导演最终坚持完成了繁复的剪辑工作做出成片,感谢那位因白血病去世的摄影师,感谢片中几位主角愿意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毕业季。

  现实题材的纪录片一直不好拍,彼得摩尔的法子不一定适用在中国,好在片中人物在镜头前都没显出任何刻意的感觉。想一想这都是与我同龄的人,心中不禁暗自为他们的大方、诚恳赞叹一番。

  1.周星彤

  周是以一个女同的身份出场,乍一看噱头十足但其实导演在处理过程中更想体现的是普通大学生的爱情问题,令人非常舒服的做法。

  周是三个主角中唯一一个全片一直有人在陪伴的角色,出现在她身上的第一个标签是考雅思。仍然记得自己去年10月被老妈“逼着”去考雅思,国庆节去朋友家开Party玩耍后在图书馆刷了3天题就直接上阵了。和周星彤一样在考口语的前一晚我会和室友在酒店互相“盘问”,简直是一模一样的场景。后来口语考试时被要求介绍一本杂志,自己作死给考官推荐电影杂志说到一半发现原来电影术语自己一个都不会讲。写作大作文的题目让说说现今智能手机对人们的影响,自己哪能料到居然12月考研时的作文题目依然是这个。好在自己还是蒙到了7分后来申请到了学校,一定是室友定的五星级酒店大床房有加成!

  出现在周段落中第二个标签就是她和女友的关系,片中那一段黑白自拍非常干净,我们能透过镜头看到一对在分享彼此的情侣。这也算是全片中最美好的一段感情。

  之后还在周的部分中出现了穿学士服拍照、摆摊卖东西,这应该是每一个毕业生都有的记忆。她们学校的牌坊简直和我们的南门贞节牌坊一模一样。

  周在收拾寝室时说了一句“其实留下来的比较难过”,被送的人可以就那么直接走了。7月2日收拾东西离开寝室时自己就是班里离开学校的最后一批,周围寝室已经变得空空落落,揭了寝室牌、和楼妈合影,住了4年的信园一下变成了一个压得人喘不过气的地方。周收拾好东西最后一次走过走廊时想起了GALA的《骊歌》配乐,杰哥当时送我到机场时放的就是这首歌啊233333

  2.吕永振

  三个主角中唯一的男性,长得很像我高中一个室友。吕永振出场时正在和朋友组乐队以筹备毕业演出,他们既是在向台下的观众表演亦是整个乐队的最后一次完整演出。到现在还记得我们社团自己的告别赛,已然毕业的学长学姐从世界各地飞回来就只为了大家在一起打一场球,红白色的缝线背后是大家共同挥棒的汗水,衷心祝愿棒球社能迎来一波又一波的新人。

  辞退工作、双选会、毕业聚餐,吕永振用一杯又一杯的啤酒来向自己的四年告别。

  3.赵群

  赵群是个人最喜欢的一段故事。一上来就是盘下了一家餐厅自主创业,很难想象一个如此娇小的女生居然有这么大的气魄。站在校门口给过往同学发传单那里导演特别的选择了只是静静的拍,没有额外的采访,摇摇晃晃的镜头就像赵群心里对餐厅开张的那份紧张不安一样。巧合的一句“我们餐厅就在学校小东门那边”立马勾起了我对我们学校自己东门的回忆,烤鱼、冒菜、凉面,屏幕前的我到现在都还能闻到阵阵香味。

  随后餐厅运营因为受到诈骗而不得不中断,赵群此时展现出了一股与其年龄不相符的冷静,换做是我自己估计早已哭晕在厕所了吧哈哈。之后去南京面试工作时看到对方公司与自己想象的差很多,赵群还是没有把不开心写到脸上。特别喜欢她对自己情绪的把控,不论是在镜头里还是镜头外。看到不少评论觉得看火车那一段很多余,但我觉得那一段反倒代表了生活中偶有的细小精彩。我们每个人都会有失意的时候,总需要通过某种方式来调节自己的心情。也许是朋友的一两句鼓励,也许是一首歌的慰藉,也许需要的真的只是火车开过时带来的阵阵微风。

  我觉得赵群身上带有一种永远不会被生活消耗殆尽的闪光,希望她的眼神可以永远保持成片中这样。

  也许再过那么一两个月等自己毕业情绪散尽了,那时候再看这部片子我一定不会有像现在这么激动的感觉。可我也一直觉得能在一个合适的时间点上遇到一部合适的片子,这样的机会实在太少,纵使自己已经看了1000多部电影这也不过是我尝试写的第4篇评论。希望我写第5篇评论的日子不会离的太远。

  2015.7.11 我的学生证已经过期了11天。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毕业》影评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