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如父如子》经典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如父如子》经典影评10篇

2017-12-21 21:02: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如父如子》经典影评10篇

  《如父如子》是一部由是枝裕和执导,福山雅治 / 尾野真千子 / 真木阳子主演的一部剧情 / 家庭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如父如子》影评(一):窒息般的细腻,雨夜般的冷静,落日般的温情

  好的电影是给你空间的,

  商业片是给不愿意思考的人看的;

  你理解你的父母吗?你知道如何做父母吗?

  或者直接问,

  你懂如何做一个人吗?

  儒家老话,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懂得君臣之道,懂得父子之道是为人也;

  可是什么叫好的父子?

  成功,素质,钢琴,相机,追求成功?

  还是和孩子在一起洗澡,放风筝,“你知道蜘蛛侠是蜘蛛吗?”

  又或者像福山的父亲喝酒,赌马,欺骗,任性

  福山后妈,完全的照顾男人,谈各种八卦?

  其实,没有答案……只有宿命。

  父亲,也就是家是没有办法选择的;

  说完父亲,来谈谈儿子

  影片中聚焦了3个儿子,

  福山养大的儿子,亲生的由另外一家养大的儿子,

  还有一个就是福山自己

  其实还有一个儿子的戏很抓人,也成为全片的戏演,

  就是故意抱错孩子的护士的养子,

  养子在看到福山到他家脾气很大,就马上出来保护妈妈

  让福山反思了自己的对后母的行为

  也谈到了后边他小时候跑回母亲那里,

  为最后去找养子做了情感铺垫;

  知识分子家庭是很决绝的,所以当福山夫妻无法要到两个孩子时,毅然决定放弃养子,抚养亲生的孩子,可是当他们付出很多,发现孩子的心就是那么简单脆弱时,他们也被击碎了,被孩子的纯真击碎了,被真情击碎了;

  最后也是他们走进了第一次去觉得如此“差劲的”房子,但是最温情的房子——那间修理铺;

  而他们的家,被几次提到——真像宾馆;

  所以导演还是知识分子视角的一种人性回归;

  修理店老板成了福山做父亲的老师

  其实片中还有一位明白人,福山的老板;

  福山本来像成为老板那样的事业强人,老板说了一句话时代一样了。

  其实这句话是他的反思,时代是做出来的,不是拼搏事业出来的。

  “家”多么哲学的一个词;

  《如父如子》影评(二):浅谈观感

  影片內容我不贅述,只從個人感觸最深的細節展開。

  這兩個家庭,在經濟條件和對子女的教育方式上都有著差異。

  良多家是顯得相對有秩序和規範的三口之家,規矩、禮貌但略顯沈悶;

  齊木家則是隨性活潑,孩子多,嬉笑打鬧。

  孩子會潛移默化受到家庭的影響,這一點在影片多處反覆被印證。

  良多明顯的自我優越感也在後來逐漸被稀釋。

  兩個家庭的比對令我想起小時候去鄉下玩的片段。

  令我驚訝的蜻蜓。和農家友好的小孩一起看了盜版動畫片。

  目送她騎自行車去打醬油。至今有模糊的印象,那是橘褐色的傍晚,小孩靈活又單純的身影

  第一次嘗試溜狗,拉著繩子的力度給我身體帶來的衝擊感。

  早早拉上夜幕的農舍里,他們家人坐在小板凳上,

  小土狗就在腳邊晃悠。

  模糊的記憶,但那天是暢快舒爽的。

  童年能記得的片段如幾塊碎片。

  作為獨生女,小時並沒有太多機會去嬉戲打鬧。

  和玩伴一起玩的次數都屈指可數。

  大家住在火柴盒裡,封閉地各自生活

  人與人之情感,就算沒有血緣,多年的朝夕相處,點點滴滴,也是難以捨棄忘懷。 那些被雙親拋棄的孤兒,在血緣和情感上,他們會選擇什麼。

  即使多年後找到了親生父母,最終也還是不會割捨養育自己多年的養父母吧。

  說道這裡,我想起是枝裕和那部《誰も知らない》

  回到影片,當父親看到慶多在自己毫不知情的時候為自己拍了那麼多照片,總是板著臉一副傲嬌面孔的他落淚了。

  我也落淚了。

  幼小的慶多端著碩大的單反相機,悄悄在父親熟睡的時候拍下他的面容,他的腳丫,他的笑容、背影。 那是不經意間的極致感動。為你拍照,是想留住你更多的瞬間。

  如果有人悄悄在我不經意的瞬間抓拍我美好或是真情流露的樣子,那麼他不會是不愛我的。

  拍全家福時 兩家爸爸拿出各自相機定時拍照。

  我不禁贊歎該片對細節的把握。

  不僅在咬扁的吸管上,還在相機上也下了功夫。

  野野宮是單反大相機,齋木是數碼卡片機。說明了家境的差異。

  但當一大一小的相機開啟,它們相同的定時功能,相同的鳴響,不也說明了兩個家庭雖然不同,但有相同的父愛,相同的感情麼。

  可以不是完美的父母,完美的家庭。

  但是,要有完美的情感,完美的愛。

  這樣也就足夠了。

  《如父如子》影评(三):父亲是无可替代工作

  关于父与子的电影,《美丽人生》里为保护儿子编造谎言温柔犹太父亲,《因父之名》与儿子一起遭受牢狱之灾的严厉父亲,《千里走单骑》抑制的情感和爱的父子,《当幸福来敲门》永远怀揣希望和梦想的父亲,《我是山姆》最是痴傻也最是催泪的父亲,《大鱼》讲述光怪陆离魔幻荒诞经历的父亲······

  这一次是枝裕和也开始讲父亲,而与其他电影相比,《如父如子》在情节上无疑毫无新意。两个经济水平悬殊的家庭抱错了小孩而引发的故事,这样的故事背景连现在八点档的家庭伦理片都不屑用了,最擅长亲情家庭主题的是枝裕和重点不在讲感人的父子亲情,而是关于一个男人如何学会成为父亲的故事,以及在血缘和亲情两者面前,如何选择的话题

  电影里角色的性格相对脸谱化,福山雅治饰演的野野宫良多是个追求完美很少陪伴的精英父亲,中川雅也饰演的斋木熊大则是个大大咧咧市井普通却经常与孩子打闹的乡下父亲。

  不同的家庭,性格迥异的父亲,对孩子的要求也截然相反,而无论是父亲还是两个儿子,电影的主角无疑是福山雅治,他是一个父亲,同时也是一个儿子,受到自己父亲血缘理论的影响,他选择要换回亲生儿子,他主导着两个家庭的去向。因为社会地位的不对等,他在斋木熊大面前总有一种优越感,电影里两次在餐厅相聚的情节,足见野野宫良多对斋木熊大的看法。而斋木熊大对野野宫良多忙于工作却没有时间陪孩子的行为,也友善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当野野宫以自己有着不可取代的工作要做,斋木不再笑嘻嘻而是正色说道,你在说什么呢,对孩子就是要花时间,父亲也是无人能取代的工作吧。

  无疑,在父亲这个角色上,野野宫也好似一个蹒跚学步的孩童,而斋木对父亲这一角色的领悟完胜于他。当两个孩子重回原位,一个离家出走,一个却能享受家庭的温馨

  电影使用大量的固定镜头,以碎片化的情节来推动故事发展。因为回家看望父亲,而做出换回儿子的决定,又因为与老建筑师的偶遇,一段关于蝉的对话,而动摇了自己一直坚持的生活准则。蝉从产卵到幼虫破土而出再到羽化成虫,要花15年的时间。这么久?感觉时间很长么?

  野野宫从父亲再婚之后,也曾离家出走,到最后却发现自己反而和后母的感情更好,与亲生父亲却疏远。血缘的牵绊与朝夕相处的情感,不过是时间的度量。而如今,转眼他也成了父亲,孩子已经慢慢长大,他能够与孩子亲密相处机会,还能有多少年?世界上最让人心凉的事情莫过于子欲养而亲不在,对于父亲而言,是父欲亲而孩已大。

  电影大半部分与赚眼泪不沾边,每个大人和小孩都平平静静,好似走在路上的配角,没什么值得喜怒哀乐。可是当野野宫从迷迷糊糊的睡梦中醒来,摸到庆多送给自己的纸花,已经只剩下一个光秃秃的树枝梗。又拿起相机看照片,前面一张一张都是陪伴琉晴的照片,后面才是零星几张与庆多一起的照片,而后出现的却庆多在看不见的地方偷偷拍摄他的照片,那是一个孩子对父亲的纯真而亲密的爱意,他不说不哭不闹,正在努力活成你想要的样子。当一直板着脸的野野宫压抑着哭泣时,鼻子一酸,也跟着哭了起来。好在野野宫能够及时地领悟,与那个转身就跑的孩子,逐渐靠近,最终相拥相抱。

  孩子出生以后,你只是有了当父亲的资格,并不是够格当一个好的父亲,在往后的岁月里,父亲这一角色与儿子是彼此的学生,需要不停地学习,才知道父与子这堂课程里,能够得到一个什么的成绩

  《如父如子》影评(四):养一个自己的孩子

  无论怎样,我不想养一个跟自己没有关系的孩子。

  一年前朋友这样说。

  人生总无法圆满,在这个世界上生活了三十年才算是认清这一道理。朋友夫妻感情很好,经济基础不错,却因为身体原因不会有自己的孩子。抱养并不少见,尤其在这样一个结婚年龄被一再推迟而导致无数夫妻无法生育的年代。我并不认为抱养的孩子有什么不好,只是因为看到太多孩子与父母遗传学上神奇的相似性,不知道如何面对一个跟自己“不像”的孩子。而朋友对抱养有抵触则源于自己父亲即是抱养来的儿子,与养父母的关系虽不算坏,却总感觉缺少了一点什么。

  这是一年前的事情。

  试管婴儿再次失败,她开始考虑去抱养一个孩子。

  而我也开始思考关于孩子的事情,真的一定要跟自己有血缘关系才是自己的孩子吗?生和养虽总是被我们放在一起,但他确实可以是两件完全独立的事件。用心养一个孩子,给他爱,陪他玩,他也同样会给你爱,谁又能说这不是你的孩子你们不是一家人呢?

  良多不是一个陪在孩子身边的父亲,但他同样爱着那个似乎并不像自己的太和。只是当知道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是另一个似乎与自己更加相像的孩子时,他选择了血缘。而在其后与自己亲生儿子的相处中,他也渐渐明白对孩子来说,丰富的物质与血缘并不足以成就一堆父子,付出爱才是关键第四号。

  这是一部关于血缘与养育之情的影片,却又并不局限与此。它通过两个父亲与孩子迥然不同的相处之道的来探讨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做一个父亲。看着他一天天长大,陪他放飞一只风筝,跟他一起洗澡,或是帮他修好一个坏掉的玩具,对孩子来说比其他任何东西都要来的重要。并且,不要要求你的孩子一定像你,因为虽然延续了你的基因,他却仍旧是一个独立的人,有自己的爱好喜怒和完全不同于你的生活。

  紧紧依偎,却又相互独立,做这样的父与子。

  《如父如子》影评(五):你知道Spider Man 是蜘蛛吗

  新学期伊始,同级的奥野君一直在发邮件说,呢,要不要一起去看一部刚上映的电影?

  应付课业已是艰辛,果然是悠闲懒散的孩子,才能在开学第一周想到这种消遣吧。比较礼貌地推脱着,然一向话少腼腆的奥野这次却一反常态,再三地邀约。于是,我问,是什么映画让你如此执着?他告诉我是是枝监督的作品,我的记忆中模糊飘荡出去年课上看过的《步履不停》,很多年前似乎还有那部看后沉重的《誰も知らない》。对前者有留下好的印象,加之奥野的恳切,于是我们选择在公开日的最晚场前往观影。谁知弄错时间,当进入映画馆时,故事已开始了30分钟。于是,我们连蒙带猜地看完剩下的部分,却仍然在接近尾声那一幕平静又激荡的场景中悄悄湿了眼眶。日本人从来是如此善于克制自己,黑暗中静的可怕,却还是有隐忍的抽泣时不时响起。我偷偷侧身打量着奥野的样子,黑框下的他也有流泪么,然而却隐藏的如此好。我毫不掩饰地擦去眼泪,默默地在黑幕中直到听完最后一个音符。

  Like father,like son。和原名的《そして父になる》比起来,其实可以理解为直接向观众提出它的设问,怎样为父,而又该怎样为子。作为父亲的良多,也是作为儿子的良多,在亲子关系这个课堂里一开始交的完全可说是一张白卷。这并不是他的错,小时候老听父亲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直到长大后看着自己偶尔透露出的处事态度,言行举止完全来自潜移默化中对父母的模仿,这时才发现,传承是一件严肃又可怕的事。良多的很多教育观点,【我们家是希望培养出任何时候都能独立一个人的风气】在斎木指责其不愿拿时间付出给孩子时理直气壮地【有非我不可的工作等待去做】【世界上有很多种的亲子关系吧】妻子愤怒地说着【其实比起与庆多的六年时光你选择了血缘不是么】等等,在与父亲会面的一小片段里对良多父亲的寥寥数语刻画,完全可以隐隐看出传承的影子。然而,“血缘”的传承即使不可违抗,影片也在娓娓道来的故事发展中说出了更深的,高于血缘的羁绊。那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相伴,相惜后产生的更深的爱,它可以是良多对继母的歉意,可以是看护师年幼的继子为保护母亲挺身而出的英勇,也可以是斎木一家对所有的孩子一视同仁的疼惜与陪伴。这样的爱温柔地流淌,也许在漫长的岁月中缓慢产生,增加,甚至不着痕迹直到有一天才会突然惊醒。但一旦意识到在我们平凡又渺小的生命中,一直存在着这些简单又厚重的爱,短暂的生命也会因此变得温暖而有力量,不会孤单。

  电影乍看之下是平淡的叙事,然而很多小细节却刻画的让人心颤。一些日常生活中小道具的使用也颇为用心,那折在沙发里的手工树枝,坏了又可以被修好的机器人,庆多不擅长却很努力着练习的钢琴曲,斎木家一定会带孩子们去玩的放风筝.....都是我们熟悉,在儿时的陪伴或记忆,这些至今大人眼里(也许良多就是现在忙于生计而投身社会后冷漠又麻木的我们)也许微不足道的东西,在孩子的世界里俨然占据了很大的一部分,甚至会对孩子的成长和观念产生重大的影响。而有朝一日也要成为,或已经成为人父人母的我们,又是否意识到了呢?也许有些幸运的人像斎木夫妇一样愿意用时间与一颗心温柔地陪伴与爱着孩子,但更多人其实应是良多这样,在社会上忙于工作忙于应酬忙于所谓的大事业,而忽略了身后那一双稚嫩的眼睛吧。不可承受的社会现状,挣扎于生计的国人,也许更为无奈与悲哀....对于这样的现实,要能像斎木那样堂堂正正地说一句【孩子其实就是时间】,是一件异常奢侈的事。

  奥野君在之后告诉我了一句,「胸にぐいぐい突き刺さる」,原来他也在相机里庆多偷拍的爸爸的照片被翻出那个镜头时心狠狠地刺痛了,从头板着脸冷漠的良多哭了,我们也哭了,那一刻心好像也随着作为父亲的良多一起狂奔,狂奔到了庆多的身边,呼喊着,跟在儿子那小小的身影后一路恳求,说着庆多,说着对不起,说着你真的拍了很多相片呢,说着钢琴很努力,说着我们的mission结束了,说着,六年,这六年都还是你的爸爸呢。第一次,一直默默地爱着爸爸,努力讨爸爸开心而懂事的良多站在了坡上,一直保持着距离威严又认真的父亲站在坡下,他们的关系第一次有了颠倒。两条路慢慢汇集到一起,沉默寡言的庆多仍然睁着可爱的大眼睛不说话,但不再向前逃跑。良多揉了揉庆多的头发,没有血缘关系的两个人,却在俯下身轻轻的拥抱中第一次真正成为了父与子。这一刻,即使是止不住的哭泣,也是我们心底笑的最开心的泪。

  庆多第一次被放到斎木家寄宿,斎木笑眯眯地摆摆手说,【呢,你知道Spider Man其实是蜘蛛吗。】庆多呆呆地摇了摇头,似懂非懂。

  影片的最后,两家人快乐地走进斎木家,镜头飘向天空时,庆多稚嫩清脆的童声响起,他问爸爸,【你知道,Spider Man是蜘蛛吗。】

  良多温和地回答着儿子,【不,这是第一次知道了呢。】

  第一次,他教会了连他也不知道的东西。

  第一次,他教会了他,什么是父子。

  ——————————————————————————————

  无聊的后话:由于错失前30分钟的片段而不甘心的两人,于是在心灵的再三挣扎下选择今日上课前跑到映画馆重看了一遍。结束时走出大门,我对奥野幽幽地说,果然是想要有个孩子啊。他推了推鼻梁上厚重的镜框,轻轻回答我说,但也许.....我还是想成为良多那样的父亲。

  哈哈,结论就是那样帅气高大能干又立派的福山雅治是所有男女老少的梦想!

  《如父如子》影评(六):你不是我的父亲

  看这种片之前,就提醒过自己不能太入戏。但一部好的片子,就是在你十分“不入戏”的情况下,在结尾前也能将你的情感强行带入,被感动这件事情,是避免不了的。

  是枝裕和的一大特色就是干净的画面和清新的音乐。这些都使得平常日子多了些感性的美好,这也衬托了故事本身的某些不愉快成分是多么地令人不舒服。父爱,是很难理解的,至少要比母爱更难体会。相对的,父爱也是很难准确表达的,很多做父亲的人都不很明白应该怎样做一个父亲吧。有些话,我小时候也说过,那么如今是否依然那样坚持呢?当然没答案,儿子对父亲的感情,是在任务和成长中逐渐形成和明晰的,不像母爱,那么直接,那么无可置疑。

  最后福山去追儿子,越走越远,脚步也越走越慢,岔开的两条路需要沟通,最后父子俩走到了一起。血缘,在我看来不是那么地重要。生育之恩,无论怎样都打不过养育之恩。

  《如父如子》影评(七):一个父亲的成长

  与其叫如父如子,不如叫做一个父亲的成长。以化雨无声的方式来刻画细腻的感情转折一向是日本片的长处,本片也不例外。片子的节奏不紧不慢,却又丝丝入扣。在血缘和亲情之间的取舍,若非设身处地,恐怕谁也给不出完美的答案。

  故事非常不错,但拍摄方面则仍感觉有美中不足。一个是片子整体节奏有点偏慢,前期篇幅太多,以致后面部分感觉有些仓促。也许是因为时间不足,主要人物情绪也相对显得比较平淡。日本人总的来说个性含蓄,但这片子里也未免过于波澜不惊。另外就是斋木一家交代不够。换子一事,他们似乎怎样都行,任由野野宫家摆来摆去,按说这也是他们养了六年的孩子。也许是因为导演的拍摄手法,全片都是从福山雅治的视角来看,因而其他人都被抽象化了。其实我觉得多一些角度也未必不好。总分4星吧!

  《如父如子》影评(八):父亲也是别人无法替代的工作

  “六年以来朝夕相伴的可爱儿子竟然与自己没有任何血缘关系,而这一切都始自当年在医院阴差阳错的误抱。”乍看故事简介,估计不少人会产生这样的想法“故事好狗血啊,这真的不是琼瑶阿姨的剧情配置吗?”然而同样的情节,在电影《如父如子》中所要表达的主题却截然不同。

  一脉相承的血缘关系与朝夕相处的养育之情,两者之间如何选择。这是围绕电影的一个核心问题。两个家庭,两种完全不同的教育方式以及家庭环境,观念的不同也造成的是否交换孩子和如何交换孩子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

  影片中,野野宫一家家庭富裕,丈夫良多一心在工作上,对儿子也是严格要求,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要求儿子庆多。对于庆多来说父亲是严肃的,令人胆怯的。父子间缺乏交流和感情的培养,父亲对于儿子来说更多的是敬畏。而另一个家庭,斋木一家则经营着一个很小的店铺,虽然经济条件不是很好,但是丈夫斋木雄个性随意,经常与孩子玩成一团。父亲的随性,母亲的随和,使这个贫困的家庭变得温暖而快乐。相较之下野野宫一家,就显得尤为的冷漠。当得知儿子并非自己的亲生儿子时,良多内心越加的压抑,以至于各种不满于儿子庆多,总觉得是因为不是自己的亲生儿子所以不能像自己一样做到做优秀。俗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子”,所以他期待他的另一个儿子,跟他流着相同血液的那个儿子。然而当两个孩子真的相互交换之后,他的亲生儿子琉晴,却并不能接纳他。良多无法和琉晴正常的相处,更无法用以前对待庆多的方法去要求他,教育他。这使得良多异常的苦恼,也越发的想念庆多。

  随着故事的发展,查其抱错的根本原因,是医院护士的恶意调换。医院护士当年也同样遇到了与非亲生儿子的相处问题,邪念之下做出了换子行动。然而当良多去拿赔偿金还给护士之时,另护士做出换子举动的根本原因那个继之却出来维护了继母。这一幕让良多明白了母亲告诉他的,“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也能靠时间的相处成为至亲。”原来血缘的联系并不能维持好亲情,亲情是需要陪伴和交流的。所以良多开始转变,他开始陪伴琉晴,与琉晴相处,去完成“父亲这项别人无法替代的工作”。

  影片中,捕蝉人那一段颇有意思。原对话是这样的:

  捕蝉人:“蝉在这里产卵,幼虫破土而出,再到羽化成虫,要花15年的时间。”

  父亲:“这么久?”

  捕蝉人:“感觉时间很长么?”

  15年可以是一只蝉化茧为蝶的时间长度,也可以是一个孩子长大成年的时间。是啊,15年很久吗?庆多他养育了6年,这6年现在回想一下转瞬即逝啊。

  所以影片最后,良多违背约定去找了庆多,告诉他:“这6年,这6年我都是你爸爸。我可能做的不够好,但我也是你爸爸。”

  整个影片着力于亲情的渲染,电影镜头总是在缓慢的平移,好似在安静的诉说着这样一个小故事,讲述着良多在做“父亲”这项工作中的成长。而导演在探讨亲情与血缘的这个问题时,似乎也不愿意放弃人性的探讨。良多一开始在同事的怂恿下,想利用金钱使斋木一家同时放弃两个儿子,这是人性的贪婪;还有包括女护士的恶念等,这是日本电影里经常出现的一个主题,人性。

  演员方面,福山雅治无需多说,人物各方面刻画的都很好。然而最吸引我的还是庆多,这个孩子眼神真的太赞了,小正太实在是太可爱了。奉上小正太萌照一张

  《如父如子》影评(九):《如父如子》:大音希声 大象无形

  文/陈令孤

  2013年注定是一个亲子话题的大年,由韩国移植到中国的电视节目《爸爸去哪儿》红遍南北,而电影领域也奉献出了陈哲艺的《爸妈不在家》和是枝裕和《如父如子》这样的口碑之作,后者更是获得戛纳评审团大奖。作为日本中生代导演,是枝裕和向来以写实著称,从早期对生命主题的关注,到近年来对家庭情感的细腻展现,平均两到三年一部作品,他一直走在“慢工出细活”的路上,并营造了“于无声处显惊雷”的效果。

  一个中产阶级的三口之家,稳定地生活在勤夫主外、贤妻主内的轨道上,细心地培育着儿子。但某一天医生告诉他们,这个孩子在出生时被抱错了,他们之间并没有血缘关系时,六年的时光便突然遭到断裂。这本是一个极为狗血并容易制造煽情的老套故事,在是枝裕和那里却朴素如温水,暖暖地流过新房,不着泪痕而情意满盈。当然,既然是故事就避免不了张力,《如父如子》贯穿始终的矛盾就是两个家庭要不要交换孩子和是否能够交换成功,而在这条主线的周围便是那密布的生活细节,呈现了处于这个困境中的人物的心理变化。

  都市白领良多的育子原则是严格锻炼,要求儿子庆多每天必须按时弹钢琴,而另一个父亲斋木的育子态度却是陪伴玩耍,会带着孩子去河边放风筝。当两个家庭第一次交换孩子后,良多在饭桌上教导亲生儿子琉晴怎样正确捏筷子,而斋木却给儿子修理玩具。这些小细节上的对比,显现出不同家庭对待孩子的不同方式。最初,良多企图通过金钱来获得两个孩子的抚养权,但后来当他的强硬态度没能获得孩子的爱时,斋木也提出了要同时抚养两个孩子。正是在这种横向反差和纵向互动的框架里,两位父亲发生了碰撞,而观众也被“冷酷哥”福田雅治和“萌大叔”中川雅也所迷倒。

  生活的突变必然会在父母心底造成极大地震动,一般看来,这正是电影制造戏剧性的关键所在,常以银幕上人物的纠结来催动观众的感受。但是《如父如子》里,是枝裕和却恰恰在逃避这一点,尽量用一种隐忍的手段来抒情。每当人物的内心纠结达到极点的时候,电影立马切入一个长时间的空镜头中,以此来延缓了情感的宣泄。比如良多夫妻知道抱错了孩子的时候,以及良多被儿子的拍照行为感动流泪的时候,电影紧跟着就是车辆在路上行驶的镜头,将剧烈的内心冲突和浓烈的情感挥发在生命漫长的旅行中。

  有趣的是,对于这样一部着重描写人物心理的电影,整部片竟然没有用一个特写镜头去挖掘,而是通过大量的中景和近景来客观呈现故事的发生状态。影片中有少数几处人物流泪的情节,但镜头要么从背后摄录人物的啜泣声,要么将人物置于后景,通过间隔的玻璃来观察,要么是从侧面展现人物掩面的哭泣,绝不给予正面的逼视。这种处理电影的方式和日本人处理问题的方式是类似的,气定神闲,从不暴躁。

  影片结尾,思想转变的良多放弃交换孩子,想要重新回到以前的家庭轨道中,但是庆多在斋木家里生活了一段时间后,已不愿再接受这个以前的爸爸了。良多追随着孩子来到花园里,孩子走在一条路上,良多走在另一条路上向他道歉,当两条分叉的路交合在一起的时候,父子俩也拥抱在一起,完成了对血缘关系的超越,同时将小爱提升为大爱。

  《道德经》中说:“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一部有余味的电影便是能够以平实的手法传递出富足的神韵,将劲道藏在里子,而非炫耀在面子,《如父如子》无疑就是这类影片。同样,这句话也可以适用于育儿,相比起良多望子成龙的功利主义,斋木所遵循的自然之乐,倒是更有道家的气度,这对于广大父母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借鉴。

  《如父如子》影评(十):从人物性格出发设置情节

  如题,可利用人物内心纠结设置矛盾。

  (为什么要塑造人物性格,内心纠结这种题材的真正运用。)

  父亲角色,两种心态,希望孩子优秀vs和孩子6年感情

  希望孩子优秀而设置的情节:钢琴演出

  和孩子的6年的感情:平时日常生活

  模拟:男孩出国读服装设计和女朋友的感情

  希望出国:其他男生拿到出国offer

  和女孩的感情:平时日常生活

  模拟:比如说最近围脖上出的17岁当小三自杀的女孩。道德观和心里的爱恋两部分分割。

  导演是如何不动声色的让父亲把孩子交出去的:

  嫉妒心(小花),家庭背景(也是严谨的父亲),上进心(钢琴)。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