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虎口脱险》经典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虎口脱险》经典影评10篇

2022-03-13 12:45:4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虎口脱险》经典影评10篇

  《虎口脱险》是一部由热拉尔·乌里执导,路易·德·菲耐斯 / 布尔维尔 / 克劳迪奥·布鲁克主演的一部喜剧 / 战争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虎口脱险》影评(一):法式经典浪漫喜剧

  年代久远的法国式喜剧电影,那样的年代,用黑白的胶片能拍住那么高质量的电影真不简单。题材选的很好,不过有的地方处理还不到位,有点意犹未尽的感觉,如果今天重拍电影,重新编剧,还可以再拍的更好看。这样的电影才叫喜剧电影,同样是战争题材的喜剧,中国就会搞潘傻子举起手来那种喜剧。人家的是让人发自内心按捺不住的开怀大笑。我们的却那么做作,让人笑的那么勉强。(关键是还有些鉴赏能力低的人觉得好看。举起手来还拍了2又拍3的~)

  片中的那个女孩子好漂亮,欧美人特有的开朗活泼的脸蛋,身材很迷人。(不知道为啥老天不长眼,居然给个油漆工癞蛤蟆吃天鹅肉看上了~~)

  整部片都充满音乐剧般的诗情画意,虽然危机四伏但看起来却轻松无比。很多地方颇有创意和想象力,让人笑的前仰后合。

  《虎口脱险》影评(二):关于纳粹,关于老式喜剧

  人类这支种族的认识发展,和个体的人的认知发展,总是一致的。最开始的认识是简单地,最开始得表现方式也是简单地。

  比如对“坏蛋”的塑造,纳粹,对艺术彬彬有礼,长官发现指挥官帮助了英国飞行员后自己躲到了衣柜里暗搓搓的等指挥官回来,长官独自“询问”(完全木有审讯啊)指挥官和油漆匠俩人并被耍,纳粹军里瞄不准的对鸡眼士兵,等等,老式喜剧总有很多这类简单的,漫画式的描摹。

  国内也一样啊,在老式的喜剧里,比如《举起手来》,潘长江演得傻兮兮的小鬼子,和《虎口脱险》里的对鸡眼士兵,好像看他俩PK啊~

  总之,老式喜剧便是以轻松好玩有趣为宗旨的,脸谱化,漫画式为特点的。其实我挺喜欢得,和之前迪斯尼的动画作品有异曲同工之妙啊,它们代表的是最简单轻松的娱乐,也最能被最广大人群基数所接受,所以迪斯尼固然是一贯的人物情节但依旧受欢迎至今啊,正因为它们GET到的技能就是最不用动脑子的轻松娱乐呀。

  人人都会在某个时刻需要这样的“简单”的。

  关于纳粹。电影里的法国人一听说是英国飞行员,都立刻鼎力相助。战时国内对美国飞行员又何尝不是呢。虽然电影归电影。但当时对于百姓而言,“某国飞行员”就是如此简单的代表了“朋友”。

  只可惜政治永远不会这么纯粹。好多“不可说”,明明只是几大老流氓开会来决定怎么瓜分既得利益,但得说是:重建战后的世界秩序。明明就是分赃不均愤而开打,于是变成了代表爱与和平的正义与反人类的邪恶的斗争。关于犹太人,更是更多“不可说”,掌控了媒体就是好啊。只要不给公开说,随着下一代下下代人成长在“单纯”的环境里,慢慢的也就洗脑成功了。

  《犯罪心理》里BAU在跟一群变态杀人犯周旋后,回家笑着看卓别林。是啊,暗潮涌动,不如回头来看简单快乐地喜剧吧~happy ending~

  2014/12/24 逍遥

  《虎口脱险》影评(三):致侵略者与逃亡者——只有学好法语才混得下去

  很小的时候在电影频道看过国语配音的《虎口脱险》,断断续续地看的,当时印象最深的是那个德军的斗鸡眼高射炮手,心想德军里怎么会有这么逗的人。

  十多年后完整地又看了一遍原声的《虎口脱险》,印象最深的是碧眼狐狸Juliette,她微笑时,令人简直无法将视线从她身上移开。

  就翻译和配音质量来说,上译的质量其实已经可以算是精良了,但是比起原声版本,仍然免不了黯然失色。私认为,这部影片之所以能经久不衰,其实法、英、德三国的文化冲突是一个巨大的亮点,同时也是许多笑点的来源,中文翻译固然好,但不可避免地会错失这些韵味。

  三个英国人,只有队长会说法语,其余两位都是一窍不通,不仅造成了许多沟通上的困难(还好,油漆匠和指挥家都奇迹般地能理解英文),而且也惹出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Peter在火车上与德国军官相对而坐,正是由于听不懂对方说的法语,最后还冒出一句sorry,而露出马脚被识破的。多么没用的英国佬!

  看到最后,不由得感叹,美丽的木偶剧团姑娘难怪不喜欢高大帅气的英伦小伙子Peter,而对看上去平庸无奇的Augustin青眼有加,原来早已高下立判。

  最后说说里面的德国人,少校Achbach其实是我相当佩服的一个人,精通法语,英语也还不错,而且挺精明的,可以算是个难缠的对手。而且影片里面的德国人大多数表现出了良好的教养,尊重女性,举止文明,纪律严明,甚至还能跟法国人联欢,完全没有给观众留下声名狼藉的印象。其实历史上作为德占区的法国,算是相当幸运了。与其说悲惨,不如说仅仅是羞辱了高卢民族高贵的自尊心。法国不能不说还是沾了些德国种族意识的光,没有被列入劣等民族,与其他一些战败者待遇完全不同,这点说来倒是颇为讽刺了。

  《虎口脱险》影评(四):一部值得回味的经典

  影片给我印象是,中队长掉到了动物园里,动物园的管理员帮他逃脱;麦肯则掉在了歌剧院的屋顶上,指挥家帮他藏身;彼特掉在一座德军的军营,油漆匠帮他掩护。这些人的职业都是平凡的,可是他们都有一个不平凡的灵魂,在面对苟且偷生或是鼎立相救的艰难抉择时,他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不惜代价的帮助几个素不相识的外国士兵脱险。可以说他们都是有民族大义的,比如说那个指挥家,他的工作很好,靠给德国军官演出可以有很多的出场费,可以衣食无忧,当时他发现了麦肯,他完全可以把他交到德国人手里,可是他还是选择把英国空军藏在衣柜里,这种行为不由得让我佩服。

  我想,这也是我喜欢这部影片的原因之一,在了解二战的同时,还有那些开怀大笑的场景使我回味无穷。

  《虎口脱险》影评(五):一部二战喜剧片抚慰了全世界人民的伤口

  关于二战的喜剧片有很多,但只要提到二战喜剧,就不得不提《虎口脱险》!我第一次看《虎口脱险》的时候就连续看了两遍,以后更是不断回顾其中的经典镜头!我对电影拍摄手法和技巧并不专业,所以我不敢从拍摄的技术等方面来大侃,我只把我眼中的这部法国喜剧做一个简单的影评!浪漫的法国人用一部二战喜剧抚慰了全世界人民的伤口,给全世界受战争伤害的人们带来的欢乐。

  影片给我印象是,中队长掉到了动物园里,动物园的管理员帮他逃脱;麦肯则掉在了歌剧院的屋顶上,指挥家帮他藏身;彼特掉在一座德军的军营,油漆匠帮他掩护。这些人的职业都是平凡的,可是他们都有一个不平凡的灵魂,在面对苟且偷生或是鼎立相救的艰难抉择时,他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不惜代价的帮助几个素不相识的外国士兵脱险。可以说他们都是有民族大义的,比如说那个指挥家,他的工作很好,靠给德国军官演出可以有很多的出场费,可以衣食无忧,当时他发现了麦肯,他完全可以把他交到德国人手里,可是他还是选择把英国空军藏在衣柜里,这种行为不由得让我佩服。

  我想,这也是我喜欢这部影片的原因之一,在了解二战的同时,还有那些开怀大笑的场景使我回味无穷。

  《虎口脱险》影评(六):从一个比较轻松的角度去反映战争。

  虽然是二战的背景,但是,整个片子充满了轻松和搞笑。

  从翻译过来的名字,就能看出来,结局是好的。原以为既然是“虎口”,应该有紧张和血腥。没想到,从一开始,情绪就是松弛的。除了三个英国空军士兵外,这里面碰到的每个普通人,油漆工、指挥家、修道院里的嬷嬷、木偶剧团的女演员,都自然而然地选择了帮助这几个士兵。这里面也有抱怨,但更多地并不是涉及到大是大非的道德选择,而是脱险过程中的一些疲累。

  观影过程中,充满期待,想着,他们怎么逃出去的呢?尤其是最后一个场景,三个士兵、油漆工和指挥家还有嬷嬷,他们以一种有趣的方式发现了彼此身处同一个地方,想办法就出了被困的伙伴后,他们坐着嬷嬷开的马车逃离了德军指挥部。

  就算是这里面的德军,也是充满了人情味。尽管控制了整个巴黎,但未见恐惧和屠杀。更多的像是,来了一个大家长,把大家管得很严,但也还是比较讲道理。

  里面有个演员非常熟悉,就是演指挥家的。记得很小的时候,在中央台看过不少译制片,其中有一个系列,叫托马斯的,就是这个人演的,非常搞笑的一个人。

  《虎口脱险》影评(七):好的喜剧是一道光

  优秀的喜剧绝不仅仅是运用一些别出心裁的手法,配之以人物传神的表演来逗人发笑,当然,这些“术”的层面是必不可少的。好的喜剧当有更丰富的内核,比如引人思考,或是让人感受到一些美好的东西。

  《虎口脱险》属于后者,与那些刻画战争与灾难,或是重在反思历史的二战片不同,它显得很“轻”,自始至终,影片都没有给我们压迫感和紧张感,哪怕指挥家被躲在衣柜里守株待兔的德国军官逮个正着,哪怕彼得在火车上因为不懂德文露了馅,哪怕他们五个人最后深入虎穴、危机重重,我们都很放心,因为我们相信,他们终将以一种聪敏而轻松的方式,虎口脱险。

  《虎口脱险》影评(八):一部经典改变命运

  从跑龙套到喜剧之王,路易·德菲奈斯这个小个子、神经质的喜剧大师,因《虎口脱险》永远被中国观众记住,只要说起“指挥家”,观众就会浮现出会心的笑容。鲜为人知的是,在拍该片前,德菲奈斯已50多岁,从影20年参演电影120部,但几乎全是群众演员或跑龙套。命运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他建议导演乌里拍喜剧片,也为自己争取到了机会。德菲奈斯在《暗渡陈仓》里第一次担任重要角色,曾因自己的戏份少于绝对主角布尔维尔而闹过一次罢工,直到导演答应为他专门补一场戏才罢休。《虎口脱险》上映时,他的片酬已达100万法郎,还有票房分红,让老来成名的德菲奈斯感慨良多:“靠这部电影我赚了不少钱,这是我生平第一次参与一部电影票房分红,1.4%。”

  《虎口脱险》影评(九):20120629 虎口脱险 La grande vadrouille (1966)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000d6a101015b11.html

  虽然我很喜欢,但是却不会推介给周围的人看,因为,我想没多少人能看完。

  没有战争的血腥,没有纳粹的残躏。

  不过在我看来确实很棒。

  没有哗众取宠的笑点,没有紧随时尚的娱乐,用善良与质朴的生活态度博君会心一笑。

  是你看完,不会让心觉得空虚的片子。

  生活从不是我们能预设的,好的或者坏的,按部就班的或者“天外飞仙”

  守望相助,共享生命,共襄生活。

  于心深处泯然一笑。

  《虎口脱险》影评(十):战争喜剧的拍法

  看完这部十分著名的二战电影后,再次感叹,只要导演想,战争片可以有无穷多的拍法。譬如主角,可以是锅匠、裁缝、士兵、间谍,可以是敌对国的情人、被赶尽杀绝的犹太人或战败国的俘虏,可以波澜壮阔至战前战后数十年,也可以是突围血战的一夜。只需拂去蒙尘,人性的善与恶之花便能怒放银幕。

  《虎口脱险》则是特殊的一类。这部电影大概讲的是,二战期间一架英国的战斗机被德军击中,三位飞行员迫降巴黎德占区,在几位法国人的帮助下接头、逃亡、一路智斗德军,最后成功乘坐农用飞机飞跃边防线的欢快故事。在本应严肃的二战背景下,电影却饱含喜感,其中不少梗今天看来,仍不觉陈旧,大有令人忍俊不禁甚至捧腹之效。毫无疑问,它美化了战争的残酷性,削弱了法西斯的战斗力,大度地给异国的逃生者以光明的结局;但又和天朝的抗日神剧逼格截然不同,可说独具一格。观后思索其作为战争喜剧的魅力所在,久久不能停。

  首先不能死人。经历了迫降、巴黎-里昂-莫索特逃亡、指挥部大火、农用飞机大决战等一系列艰苦卓绝的斗争,主角中唯一受伤的,只有迫降后试图翻墙被打中左臂的彼得一人,他的损失是错过了歌剧院的拯救麦金塔什行动,其后便行动自如、完好如初。其余片中所有人员伤亡状况包括:指挥家的鞋不合脚致使其一路骂骂咧咧,油漆匠不慎将油漆泼至德国将军全身,追击修道院运蔬果卡车时几位士兵被南瓜砸中,指挥部大火搞得一众德国将士满面尘土狼狈不堪,等等。

  敌国忘我之心不死,然并卵。片尾一段,飞行员与法国人在木屋里找到废弃的农用飞机,鼓捣一番,以汽车为发动机,怒甩德军装甲车与侦察机,精彩程度超过徐老怪《智取威虎山》高潮部分张涵予追飞机的场面。这只是主角们兵法如神、粉碎德军铁蹄壮举的冰山一角;他们曾以满车的南瓜打得持有武器的士兵跌下公路,曾在指挥部点燃大火、戳了德军所有汽车的轮胎自己逃之夭夭、曾乔装德国将军,出入遍布德军的歌剧院,如入无人之境。(需要强调的是,德军虽然被逗弄得团团转,也未被手撕、团灭,本片夸张尺度亦佳)

  宜随意开黑。要让观众笑得出来,剧本就须放得下尺度。电影人物间的矛盾散见于德军VS法国人,德军VS英国飞行员,法国人VS英国飞行员,法国人(油漆匠)VS法国人(指挥家)中,其中后两者尤甚。德军全程被黑得体无完肤,无须再提。两位飞行员到修道院偷车时,法国人以为他们撇下自己走了,不由吐槽,“英国人果然过河拆桥”,此时英国人却在说“赶快去接法国人,怪想他们的”;指挥家两度感谢油漆匠救了自己的命,支使起他来却毫不手软,换舒服的鞋、骑在油漆匠肩上、让油漆匠抬两辆单车自己甩手走,很是傲娇。英国人的黑点倒很少,大概只有彼得,在火车上有剧团姑娘打掩护,本以蒙混过关,却因不慎将佐料倾倒而说了句“so sorry”才被德军,败于自己抑制不住的涵养。

  必逻辑自洽。一干人等的逃亡颇像冒险传奇,但导演没有放弃基本逻辑,中队长与两位飞行员迫降后,各自在动物园、歌剧院、大楼顶部逃生、遇见救助者的三条线叙事稳当,到土耳其浴室会和、歌剧院找人、火车站分别、环球旅馆混住、指挥部大团圆,几个重场戏发展合理清晰,支线亦恰当(如麦金塔什藏在歌剧院时遇到搜捕、彼得被抓到莫索特),到最后几波人在指挥部一楼大厅惊奇相遇,虽在意料之中,也很有看头。

  能做到以上几点的影片,实在值得珍惜。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