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开往春天的地铁》经典观后感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开往春天的地铁》经典观后感集

2018-01-15 21:37: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开往春天的地铁》经典观后感集

  《开往春天地铁》是一部由张一白执导,耿乐 / 徐静蕾 / 张杨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开往春天的地铁》观后感(一):在地铁里发喜糖

  看一部电影不能改变什么。生活还是生活。我不相信地铁里会有爱情,地铁是最不容易发生爱情的地方人来人往匆匆而过,留下的最多有张善意笑脸,大部分时间却是对你自作多情不以为然。最近流行看泰坦尼克号,网上各种炒作和跟风,其实我们已经长大了,却仍然怀念小时候单纯,于是联想起小时候的事情总是很在意很热烈。有一个男人打来电话,这通电话的目的是告诉我,他找到女朋友了,他之前一直在“追”我,可是我却没有告诉他我只对女生感觉。电话里恭喜了他,挂断之后突然觉得很可笑,其实我一点都没感觉,因为不爱。就像今天,我向一位有感觉的女孩发出一起去看泰坦尼克号的邀请,她说她很忙去不了了,于是我想,她拒绝我的时候,就跟我拒绝他的时候一样心情吧,轻松随意,或许还带着些许嘲笑,然后转头忘记。看着这个世界上这么多情侣,他们都找到了对的人,然后幸福的生活着,真的羡慕。属于我的那个人,难道真的如地铁中产生恋情一样艰难么?。“我17,”范伟说,“两个17。”我噗~可是最后范伟跟“人是铁”女孩结婚了,他们幸福的生活,笑着,在地铁里发喜糖。我总是觉得自己的爱情应该像耿乐和徐静蕾一样,难道我错了?或许我需要的只是范伟和“人是铁”女孩一样的爱情。结婚,然后发喜糖。

  总是忍不住模仿别人。如果在北京的这段不知长短的时日里,真的有段爱情发生,我也想跟她一起去地铁里发喜糖。

  《开往春天的地铁》观后感(二):关于大明、天爱这一段的几个细节

  (1)大明并不是不愿意在地铁里回头打个招呼,也不是纯粹的紧张,只是顾虑多,而且,自己也无法用声音表达;

  (2)用胶卷方式表达,并不是耍酷,但天爱却认为这是种耍酷的表现,尤其与大明的轮滑结合,更容易让人理解为是大明在耍酷;

  (3)即便这种耍酷让天爱不怎么自在(表现为自己在擦玻璃时本来还在甜蜜的回味大明对自己的表白,但当和轮滑呼啸而过的大明对视时,顿时笑容消失,很不自在的样子),但对火热的追求仍然怦然心动

  (4)约会的时候,其实大明已经感觉到了天爱在身后下车出现了,从他的笑容中可以理解到。但是,本来估计筹划好了好多“节目”,却临阵退缩了,不自信!!!认为自己的聋哑可能配不上她,万一遭到她的白眼,估计想死的心都有了。唉,逃避吧!!

  (5)天爱下车时,其实看见了大明,从眼神从左到右的扫描过程中,你们可以发现,其实在中间停顿了一下下,那就是看到了大明,那个衣服和轮滑装置、发型等,并不难很快认出。但是出于少女的羞涩,和第一次赴约的紧张,大多数少女都会假装看不见,而是等待对方主动和自己打招呼!!!要不然自己主动打招呼,多难为情啊!!!!况且还是你约我的!!!

  (6)逃避了的大明,那天一整天都在地铁里来回坐着,思考惆怅!和建斌一样,而错过当天另一个约会的机会,就是到冲洗店里拿照片

  (7)天爱只是一个打工的,负责前台、卫生等,并不是什么老板,甚至可能是一个童工!!总之,也是一个弱势群体!!

  (8)天爱在地铁里一直等,没有上班,估计是请了半天假!而且,在5点钟也回到了店里等他!!

  (9)再次在地铁里相见,天爱是带着挑衅、嘲笑、讥讽的态度靠近大明,嘲笑他“不是耍酷吗,怎么关键时候掉链子啊,算什么男人啊”!!!

  (10)天爱:那天你为什么没来?这句话其实是一语双关,一是说怎么没来拿照片?二是,更准确的说,是怎么不来赴约?耍我啊,他娘的!!!!

  (11)天爱把照片,用自己的发夹别在大明身上,并走下地铁,在地铁门口,骄傲的看着大明如何下车。这段简直太精彩了。我估计至少有以下几段含义

  A:把你没有来拿的照片还给你 ,就冲你这怂样,我们只可能是店员和顾客关系

  :你的爱情宣言就是这样,停留在照片上?也就只会做做姿态吧,既然这样,干脆把它贴在你身上,让大家都来看看,你是如何爱情表白的!!!并打算看看大明是如何这样下车的!(少女的调皮很好的得以展现)

  C:这个方式是天爱想了很久的一个发泄不满的方式,当她完成了发泄后,心情如释重负;再加上大明的满脸羞愧样,和默不作声,让天爱得到了情绪上的极大宣泄和满足,甚至傻傻的样子,还让天爱觉得有的可爱!爱恨交织的情绪开始出现了!!!

  (12)最最精华的出现了。大明没有选择下车,一直低着头。在门关起的一刹那,大明终于鼓起此身最大的勇气抬起头,面对天爱清澈眼睛,用手语表达了一切,也从形式解释了一切!关于这段哑语是什么含义,由于画面并没有完全展示,多所以意思并不完整,现在大概知道的是,“我”“人”“希望”几个字,估计是我是哑人,我希望我们能够继续交往之类。晚些时候查到更为精确的,再来更新

  《开往春天的地铁》观后感(三):当爱情靠近现实

  人来人往的地铁里,多少人擦肩而过,然而这里是他们幸福的起点,有他们初遇的缘分,有他们熟悉的陌生,也有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张一白导演的处女作《开往春天的地铁》为观众讲述了三对为爱羁绊的男女:羞怯不敢言的青春萌动;随缘而遇,相识相恋而立之年的成婚之喜;七年的同甘共苦,相伴而生的爱情之痒。特写独白的质疑,闪回隐喻的表征,引发观众深深的思考:当爱情靠近现实……

  时间的流动带来的变化呈现出真实的叹息。建斌和小惠初到北京时的铭记在时光流逝中变得淡化,一个又一个的时间空镜头告知观众没有静止的时光,犹如那只慢爬的蟑螂,等到的却是无奈的一击,只有闪回中印象可以让他们记起曾经感动。十二点整,她来了,他怀着那份激动,无言的踏上返程的地铁,车可以返程,时光不可倒流,望着她的倩影,他在地铁里焦灼的徘徊,而如约而至的她守望着时光带给自己的欣喜,却只见时钟指针的摆动却寻不见他;而立之年的王要用年龄转述时间的流动中心境的变化,与推销女孩初相遇时的不经意在雨中倾诉泪水中化为久违的感动,近景雨中的浪漫呈现在特写独白的简单描述中,促成了最后成婚的喜悦。感叹现实的同时,时间依旧流动。

  淡化的还有承诺。诺言兑现不了就成了空话,然而承诺也只是对过去的感慨,对未来的憧憬,当一切付诸于现实就只能作为回忆中的甜蜜,慢慢回味,或许建斌为没兑现诺言而懊恼时,小惠早就忘却了当时说的那句感动之下的“我爱你”,交叉蒙太奇的时空交换与闪回中的近景激情也只是对他们曾经“爱”的凭吊,由近及远的拉镜头中建斌和小惠的爱情,也只能从全景中窥及当时的样子,仿佛空镜头中那黑暗的走廊,只有在发出声响时才会有灯光的照耀,没了声音,依旧黑暗,没了承诺也就没了那份最初的真挚,不知是承诺输给了现实,还是现实败给了承诺?

  如果说时间的流逝带来承诺的淡化,那么环境的变迁也是现实中最为关键的因素。换言之,环境的变化呈现出真正现实中的无奈一无所有时的纯真是那句“我爱你”的肺腑之声。如今却成了昏暗灯光下质问的话语,“你还爱我吗”,特写镜头中的那痛苦表情是,现实残酷的蹂躏。环境的改变使原来围绕在他们身旁的东西变的物质,来自不同方向诱惑让他们迷失,犹如建斌蒙上双眼摸索前行一样。不再单纯的他们学会了试探,交叉蒙太奇中过去与现在的对比是甜蜜与痛苦的象征;当小惠听到老狼的那句“我喜欢你”,当建斌与老师倾心交谈的一瞬,他们就像清晨中二人一前一后地往回走,人潮依旧是那样清晰,只不过看到的是远去的背影。变换的环境让彼此难以适应,倒不如那个雨天,那组平行蒙太奇中两人拥有各自的空间去完成本该是面对面的交流,弥补平日里慢慢流失的温情与浪漫。

  当爱情靠近现实,回顾则是为了告别,回忆是为了证明此刻的不堪入目,爱情在现实的生活中变得微不足道,最初的那份激情渐次褪去,虽同坐在一起心里却有两种想法,仿佛两个世界,,曾经相牵的双手,成了三次试探的触摸;当爱情靠近现实,对角线构图中的彼此,看似在一条在线却不怎么稳固,俯拍镜头下的二人也显得如此渺小,一段又一段的闪回是为了纪念曾有过的美好,心里蒙太奇下的呐喊也显得如此无力。爱情是大明的决心,是他用底版写成的情书,是十二点钟见到她时的欣喜;爱情是王要与推销女孩的简单相遇,是车厢中奋发喜糖时的欢笑;爱情是建斌对小惠的承诺,是他们同甘共苦的奋斗历程,是他们相拥而跃时的刺激,是那句我爱你……爱情是现实中的美好。

  现实是大明难言的无奈,是他乘车离去伤感,是他哑语的默然;现实是王要二人雨中的哭泣;现实是建斌小惠七年之痒的难耐,是那张被点燃的报纸……现实是爱情危机时的感叹。特写镜头中主人公的疑问,仿佛也是对观众的询问,戏里戏外有着同样的思考,思考着当爱情靠近现实……

  《开往春天的地铁》观后感(四):地铁里的人没变,地铁里的爱,却不一定还在

  地铁,穿梭在黑暗的隧道,没有一个人看过地铁的尽头,我们,只是在黑暗之间,来回着.

  地铁,仿佛就是现代城市的象征,在光和影的穿插中,我们都只是静静的,静静的....

  这,是一部关于地铁的电影,从地铁开始,在地铁结束.

  这,是一部关于爱情的电影,爱情开始,最后,是爱情,还是习惯

  这,是一部关于诚实的电影,诚实可以解决问题,诚实却不一定能够得到.

  这,是一部关于勇敢的电影,勇敢了,就爱了,勇敢了,却发现,迷茫了.

  有三段爱情.

  发现,徐静蕾的那种美,是多么的令人想靠近,又是多么的令人却步.

  耿乐这个男主角很好,外表坚强,自尊懦弱,真正的爱,都表现出来了.

  第三者们都很含蓄,都很好人,都很简单.

  范伟+柯南的组合,很惊艳,也很实际,这世界上大多的人都如此,活在忙碌的世界中,总是觉得自己是感情的受伤者,最后走到了一起.

  高圆圆,原来,在那么早以前,就已经拍电影了,第三男主角不知道名字,没有台词,却,最让我震撼,最让我心痛.

  不想说太多的剧情,已经无力复述.

  在感情中,诚实最重要,或许,如果一开始男主角就诚实,一切都不会发生,如果女主角一开始就诚实,男主角就不会疑神疑鬼.

  但,感情,注定就不诚实.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样的经验,明明很喜欢一个人,当别人发觉时,你却总是在否认,朋友而已.

  有时候,打动一个人并不一定要什么惊天动地,一句实话就够了.

  这就是所谓的:"怦然心动的感觉",不管你是否爱那个人,至少,你会觉得轻松.

  有些人总是在抱怨,自己的感情路很不顺,或许他真的很不顺,或许他只不过发现这样他会多一点朋友.

  有时候爱上一个人,帮她买支牙膏,帮她递纸巾,就足以娶她了.

  小人物之间,或许更加不需要什么真爱,觉得适合,就可以了,两块拼图,不吻合,但,如果都孤零零的,摆在一起,又何妨?

  大家都把自己的棱棱角角都磨一下,或许生活早就磨过了,所以,舒服得在一起.

  他,勇敢了,用最浪漫的方法,在我看来,这是世界上最浪漫的约会方式.

  她,勇敢了,用最温柔的方式,满怀信心期待着这个男孩走出车厢.

  但,我终于知道男孩为什么从来没有说过一句话,甚至连招呼都没打过,终于知道为什么用胶卷作为表白的道具.

  他只会手语,他不会说话,他不是含羞到不会讲话,他....没有走出车厢.

  勇敢了,但,不要忘了有些东西永远也不能逾越.

  男孩还在月台上等,他或许不是在等那个女孩,他或许是在等着时间给他答案.

  不喜欢这样的结局,却知道这样的结局才真实.

  男孩愿意迈出第一步,女孩愿意接受,但,是否要真正开始呢?这需要考虑的更多.

  如果我是导演,大概会让高圆圆最后出现,至少,出现....

  这是一部需要静静地看的电影,拉上窗帘,不要拿着什么零食之类的,静静地,静静地.....

  很喜欢,那组镜头:

  男主角在医院,推这轮椅上,眼睛包扎着纱布的女人,在阳台前,外面下着雨,女人伸出赤脚,推出去,用脚感受雨水,拉回来,又再推出去.

  眼睛看不见,却对周边的东西更信任,更愿意却接触真实,愿意让一个陌生男人,带领自己感受雨水.

  而这个男人,宁愿放弃也不愿去了解相爱七年的女人的真实想法,宁愿她背叛自己,宁愿自己心如刀割,只是害怕了解到真实,接触到真实.

  地铁里的人没变,地铁里的爱,却不一定还在.

  这一个站到了,谁将下车?

  还是,我们都只是在月台上等着某个人?

  我不诚实,我也不勇敢,我整天抱怨着感情的不顺....

  我以为自己已经转了好多次车,其实,我只不过在月台上望了望.

  《开往春天的地铁》观后感(五):对不起 我看到了爱情

  高圆圆在地铁外 那个男孩在地铁内打手语

  幼儿园老师在病床上躺着讲故事 建斌在病床下躺着听故事

  天使与玛丽 你没有给我你的快乐

  范伟和那个女的在地铁里发喜糖 徐静蕾笑了 幸福的微笑 好像自己在幸福似的

  建斌穿着衣服侧躺在红墙映衬的白色浴缸里 徐静蕾在地铁里吹气泡哭了

  徐静蕾给建斌收拾衣服 外面在下雨是晚上

  徐静蕾在外面坐了一天建斌陪她 早上看见了日出

  最后他们在水池边皮肤触摸 然后打斗亲吻

  出来一个情节

  徐静蕾说 建斌我想和你一起死

  建斌说 你想好了吗 现在后悔还来得及

  然后他们跳下来 蹦极

  说你爱我 快说你这个混蛋

  我看到了爱情

  《开往春天的地铁》观后感(六):信仰主义者的地铁

  光听名字,文艺气息扑面而来。一会儿我会再看一个春风沉醉的晚上,发着癔症再拉几句话。

  我喜欢听徐静蕾的内心独白,很贴心很细腻很有生活情调,这是徐静蕾喜欢的节奏和表达方式,君不见梦想照进现实和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乎?剧情的波折戏剧性什么鬼的从来不是徐姐的风格,就跟你玩心理玩存在的诗意感性情绪,你还别不待见。

  男主人公的我是理解的,爱面子,也很想用自己的能力给女朋友幸福,然而生活毕然残酷,非但过不上理想的生活,房东催房租都得躲着,吃饭都得省着。男人没钱啊就没底气就不敢承诺不敢对女朋友说我爱你之类的就怕吃醋啊就怕失去啊就多疑啊就挺那啥啊。我明白男主人公的自暴自弃,信仰主义者大抵如是,若换做一个现实主义者乃至机会主义者,我大不了送快递给别人装空调搞装修,干什么不是吃饭,是不是?但耿乐,不是。地铁的速度很快,在一个密闭的空间里疾驰,以空间置取时间,可以这么干。女主人公反而更像普通人,民主的社会咱们别道德绑架,毕竟耿乐对不起徐静蕾,摊牌就是解放。

  我是个坚定的不婚主义者,马上大学毕业了,我也会经常搭乘地铁,地铁里面人潮汹涌,从A到B,没有一个叫做春天的地铁口,因为我们不会陪伴时间,我们在追赶它。

  《开往春天的地铁》观后感(七):我们依靠多年的爱情,实际是个脆弱的孩子

  十五除以三等于五,看完张一白新片《开往春天的地铁》,心里发狠地算着一笔账:这部用300多万元人民币拍出来的品质上佳的片子,如果将其投资数额乘以5倍的话,差不多就是前些日子一部票房惨淡的国产动作"大片"的耗资数目--1500万元人民币。也就是说,拍一部所谓大片"烧"的钱,足够四五个像张一白这样的小心翼翼对待投资的"小"导演拍出四五部像《开往春天的地铁》那样的真心实意面对市场的"小"电影。 ~ 7 / 91 ~ 《开往春天的地铁》"小",是相对它的先天来说,除了投资少,还因为它的导演张一白,是拍MTV、广告、电视剧的"出身",在电影的行道里,算个小导演;它的场景,相对地封闭在地铁、病房、居室等窄小的空间里;它讲述的故事,也都是些鸡毛蒜皮……然而,在陆陆续续的几次小范围放映后,该片却收获了观影者们许多由衷的夸赞。 记者看到此片的时间迟了些,看过之后,观影情绪在心中狼奔豕突正待发泄,已然看见有媒体记者对该片的评价:"《开往春天的地铁》具有中国电影少有的细腻感。这其中包括小压抑、小自卑、小逃避、小嫉妒、小移情别恋与小情感煎熬。它向人们展示了平凡生活之中的种种小的、但最终累积却能造成很大心理冲突的微妙矛盾。"这个评价如此贴切,分毫不差地描写了《开往春天的地铁》中,有关人物情感的"姿色"。 这的确是一部颇有姿色的电影,除了人物情感的姿色外,人物内心活动的姿色、环境的姿色、音乐的姿色、结构的姿色……斑斓交织。先说人物和内心活动,徐静蕾与耿乐,都是在一些时候能流泻出性感的那种"有质感"的演员,电影中他们的奔放、压抑或欲语还休,每一时刻的性情表露,带出的均是一种尖锐的有刺痛感的美,而环境的姿色,仰仗的是摄影的良好把握,但焕发其神采的,又是人物内心的波澜。音乐,张亚东的音乐,在整个充满情绪的片子中,对角色和观众都是一种释放和抚慰。片尾曲是羽·泉唱的,非常好听,但刺激影片情感更加饱满的还是片中常常出现的张亚东那几声旋律简单的配乐。最后是结构,三对恋人的几段情感涡流,被很好地控制在了"徐静蕾"与"耿乐"的爱情主线里,自然得像我们心灵中的别处或眼角余光之所见,不突兀、不别扭,却可以让人参照着想一想电影中"徐静蕾"与"耿乐"那随着时日渐渐怯懦的爱情,是不是也正发生在你的身上? 《开往春天的地铁》虽然是部小电影,但它提供观影者一个情感能够真实游荡的地方:我们依靠多年的爱情,实际是个脆弱的孩子,如意的日子他浪漫迷人,失意的时刻他怯懦茫然,我们总是需要一起克服怯懦……反正,看花大钱拍的"大片",我可没想那么多。

  《开往春天的地铁》观后感(八):没有睡意的午后,正是适合做白日梦的时间

  前段时间有个刚分手的友人跟我说,谈恋爱这东西,一定要严肃,谨慎,有好感的也不能轻易在一起,最好是能碰到真正很喜欢的,那就一直在一起

  我笑,问她面前这些饭菜是否吃得腻味(当时我们正在学校里面的一家中国饭店里吃饭)

  多新鲜啊,谁能爱吃Panda(饭店名)啊?

  那每天都看你来吃?

  近嘛,方便,再说也没啥别的好吃的了

  我沉默

  同样的饭菜吃多了总是会腻,同样的人又何尝不是呢?

  只是我没有说出口,于是我们从讨论感情转向了讨论饭菜。显然,后者要实际许多。

  那顿饭之后我觉得自己关于爱情的想法已经不可救药了,有一种恐惧感油然而生,我害怕即使有一天我真正遇见了一个如我描述般默契的伴侣,也无法从一而终。我恨这种恐惧,要是有人能帮助消除这种恐惧或者改变我的消极,我一定拉扯着他/她的衣角,痛哭流涕以示谢意

  然后呢?然后我就去了图书馆

  爱情在某种程度上跟白日梦是一样的,实现了的白日梦都成了传奇故事,实现不了的始终都是茶余饭后也不敢拿来当笑料的意淫。同样,伟大的爱情都成了小说或者电影,我们每天经历的或者见证的都是平凡的,微不足道的,甚至是荒诞的,丑陋的。

  在无法战胜生活之前,或者说在无法去经营和实现之前,爱情跟白日梦一样,都是偶尔用来精神自慰的东西。

  还是让我再保留一丝希望吧,可是到底要多么美好多么有默契的两个灵魂交织出的爱情,才能在岁月和生活的摧残下屹立不倒?

  大概我们都被装B唯美的文艺小说和电影欺骗了,关于爱情还是彭浩翔看得真切,真正的爱情其实就是《志明与春娇》里默契的小暧昧,所谓的危机,所谓的误会与矛盾,也就如《不可抗力》中的教授夫妇一样狗血荒诞

  又也许是年代不同了,那个年代没现在这么多诱惑,那个年代没现在这么多选择,那个年代远比现在单纯善良

  是啊,时代变了

  第一次看这部电影是高二,那个时候看完这部电影,我莫名地就觉得爱情很美好,从此也莫名地就对老徐抱有好感

  现在我再看,满眼只看到爱情的脆弱,无力,可笑

  曾经骨感美丽的文艺才女老徐,也最终成为了那个恶俗的,脱了衣服比黄立行壮两圈的,令人反感的杜拉拉

  到底是时代变了,还是我们变了?

  《开往春天的地铁》观后感(九):开往春天?

  看这部电影好像是在02年的十一,在大连。

  据说这部是很受大学生欢迎的电影,也就跟着去凑热闹了。

  地铁里建斌显得很无助,对生活有点绝望,想想自己还是要找个事情做的,最后选择了去照顾一个失了明的女孩。

  这个时代,现实的压力很大,建斌还是选择了逃避,躲在地铁了,而地铁真的是开往春天的吗?

  建斌和小慧缺少了沟通,缺少的包容,渐行渐远,爱变得很是生硬。最后的结局和电影刚开始建斌和小慧一起走下火车,对这座城市充满了幻想和憧憬形成了很大的反差。

  城市还是城市,而他们的心态不再从前。电影要告诉我们的也许就是爱喝现实的矛盾冲突,让我们去思考怎么才能在物欲横流的现实中迷失了自我,迷失了爱情。

  《开往春天的地铁》观后感(十):送给所有正在恋爱长跑中的人

  我84年 在这个即将到来的27岁的冬天,我没有赶上开往春天的地铁。

  我一直怀疑27岁是否还会有一见钟情的倾心

  咬紧牙坚持住,毕竟这个社会没有那么多的美轮美奂的空间,要经历更多的是真实。要知道你的感情没有什么特别,特别的只是你们两个人。人都没有留住,留下记忆有什么用那?关心对方,善待对方,不要认为其他女人身上也可以得到这些,女人不是拿来比较的!

  牙都咬掉了,还是没有坚持住。那就放手吧。放手后克制住自己,不要做伤害对方的任何事情。尽管你是如此的受伤害。感情出现问题,有原因,也没有原因。要读懂对方的眼神!

  祝各位恋爱长跑中的人幸福。

  我也会幸福。只不过是在那下一站......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