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恋》影评精选10篇
《绝恋》是一部由迈克尔·温特伯顿执导,克里斯托弗·埃克莱斯顿 / 凯特·温丝莱特 / 利亚姆·坎宁安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绝恋》影评(一):伤逝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这次看的又是哈代……《无名的裘德》,结局雪地里茕茕孑立的裘德的身影让我想起了这首《半死桐》。
别人家的悲剧用编的,搭了舞台、请了戏子,敲锣打鼓,堆砌许许多多生离死别悲欢离合的桥段演出来给人看。
哈代的悲剧简直是用血泪哭成的,字字句句都剜在人的心尖上,那声音响彻肺腑,叫人悚惧的共鸣感让自己几乎忍不住要惊呼他写的莫不是自己的前世今生?
他所有的悲剧似不再有戏剧性,或者说,在其他小说家那里称作“戏剧性”,到了哈代这里就成了‘宿命论’。他写的悲剧无一不是水到渠成,就连惊愕质疑的反问都不给机会。
他悲观消极,他悲天悯人,又愤世嫉俗,个人爱他大过雨果,雨果的文章里太多矫揉造作与废话连篇,哈代的小说只给人感觉无尽的坦诚和穿透人生的真实与质问。
看过哈代之后方才知晓,风花雪月的生离死别凄楚断肠那还不算悲剧,真正的悲剧不仅仅在相爱的两人的天各一方,而是在分手时的哀莫大于心死,而在于灵魂的幻灭,美梦的幻灭,希望的幻灭,未来人生的统统幻灭。
曾经健康聪颖的那个女子死了,曾经两个互相偎傍的灵魂死了一个。
悲哀的不是死亡……
悲伤的是她亲手杀死了那个青春活泼、充满力量与智慧的自己。明知宗教的愚昧道德的虚伪,最后她却不得不投靠宗教,借此麻木自己的灵魂。
她本是聪慧的人,却硬要自己变得无知。
一个人是要经历何等沉重剧烈的打击,打击到一个人的精神与肉体都无法承受,才会咽下那味麻药当良药?
我很怀疑现在的人还有没有哈代那样的勇气与真诚,去把那些叛离经道、被奸污、被伤害被社会压迫且不被同情的人的故事这样写出来,顶着世俗舆论口诛笔伐,去维护自己心中的纯洁与理想。
裘德的故事,若是放在现代,放在当今社会,估计也是写不出来的。
我们都已经被驯化被僵化了。在我看《苔丝》的电影小说看得走火入魔泣不成声的时候,同学来一句:“我觉得苔丝的表哥很好啊,给她钱,又总跟着她。这不是很爱她吗?怎么不好了?”
我竟然无语凝噎,一时之间竟不知从何说起——不知该如何跟她解释赤裸裸的欲望与自由理想的爱情的区别,不知如何辩解一个酒囊饭袋的无赖花花公子和如今的霸道总裁到底有何分别,不知何从说起,那被欺凌、被侮辱、被捆绑被霸占的苔丝姑娘的一生竟不是爱情狗血剧而是真真正正的大悲剧。
我意识到我整个的思维都混乱了。我意识到作者传达给读者的真善美在其他人眼里其实很荒唐——我觉得苔丝姑娘很悲惨,她却会直接忽略了所有的压迫与仇恨的来源而觉得苔丝是个没良心的杀人犯。哈代想极力去维护去同情的对象,比如裘德,比如苔丝,比如苏,在当时的社会里可能也是被批判的对象,放在当今社会可能也是要被骂得很惨,他们都已经背叛了社会的道德,按照自己的精神与意愿去活着。所以他们身上带有耻辱的烙印,耻辱之人是该被批判的,所以哪怕他们活得纯洁内心高贵,就越要受到惩罚与责难。
——这不也是一个悲剧?
《无名的裘德》里,主人公的死亡不算最悲剧,直到死亡那一刻,悲剧的阴影都未曾脱离。哈代的悲剧论最狠的地方在于他把那种人性与宿命的悲哀探入了人的心底,于是合上书本你还看得到那种悲哀还挣扎在人的心间、还蔓延在这个人世、还在这世世代代中宿命轮回。
《绝恋》影评(二):【无名的裘德:他让他怀孕的妻子在雪地里杀猪】
裘德走在旷野上,天空成片的乌鸦飞过。
结果被抚养他的人痛打一顿,也算活该。
这块石头也算敲开了裘德对异性的性启蒙。
将屠夫的女儿搓倒在她家的猪圈里。
裘德还是娶了屠夫的女儿,这大概是他唯一做过的还算男人的决定。
冬天,下着雪,裘德在屋内读书,一副拽得二八五的样子。
怀孕的妻子却在冰天雪地里杀猪,放血,破肚取肠。
等到猪终于被杀死的那一刻,裘德叫出一句:上帝。
妻子看出裘德的不齿,没好气的回一句:上帝跟杀猪有什么关系?
熏臭的猪圈不能安放文静的书桌,优美的诗歌和血腥的猪肠盛不到一个锅里。
雪夜回家的裘德看到妻子留在半片生猪上的告辞:她去了澳大利亚。
其实,屠夫的女儿是个爽快的人,比腻歪的裘德要爷们的多。
后来,裘德爱上凯特温斯莱特饰演的表妹。
当年的凯特只有21岁,还没有和莱昂纳多成为银幕情侣,
这男人做事情就是这么纠结。
裘德就这么狗皮膏药似地,阴沟里冒出来的鬼似的,撵着撬着追腥逐臭。
在人家的家里偷偷摸摸吻人家的妻子,多么傻气。
说到底,裘德就是这么一个闷不呲的没长熟的欠把柴的家伙。
表妹吭哧吭哧地给裘德生了两个孩子,尽管他们并没有结婚。
做了父亲的裘德依然一副不成熟的样子,没人知道他究竟想要什么。
最终表妹也离他而去,所有事情在他左右飘摆间分崩离析。
因为在猪圈里揉倒屠夫的女儿而早婚搁浅学业,
因为谋生的职业被带有偏见的轻视而拒绝入学申请,
因为和表妹同居而被辞退、拒租、诟骂、居无定所,
托马斯哈代的长篇只读过两本:《苔丝》和《远离尘嚣》,
无名的裘德没看过原著,以后或许会看。
总共分为6部的原著,2个小时零4分的电影,表达得了么。
《绝恋》影评(三):你們為上帝所殺
原文來自:Amanda | 滿眼煙花
http://chengkaiamanda.blogbus.com/logs/20254701.html
這並不是懲罰,而是審判。
香港天水圍倫常慘案,為母親的把孩子扔下高樓之後自殺,聳人聽聞。倫常慘案多半與貧窮相關,道德在此之前對當事人橫加指責,之後對著屍體卻背過臉去,封殺輿論。正如哈代筆下「無名的裘德」(Jude the Obscue),儅夫婦兩人窮困潦倒為棲身之処來回奔波之時,大兒子勒死弟弟和妹妹,爾後上吊自殺,一門慘烈。淑自此精神遭受極度折磨。對著心愛的裘德,悲愴的一句:這並不是懲罰,而是審判。
香港導演許鞍華曾有把天水圍倫常慘案拍片的打算,無奈題材過於敏感,為計劃不至流產計,忍痛轉換主體,生出一個悲城之下溫情脈脈的畸形怪胎。但十年之前,1996年,英國導演邁克爾•溫特伯頓,改編自哈代小説作品「無名的裘德」,已將一個兒童的悲劇、一對有違倫常的男女感情,拍得絲絲入扣、動人心弦。愛情是一個永恒的名,沒有上帝的榮光與恩賜,他與她,内心永無獲得平靜的權利,從愛自心底而生的那一刻起,備受煎熬與折磨,直到上帝的審判使他們分離,裘德抑鬱而終,淑的下場只有這麽一句蒼白的話「她自從離開他的懷抱后,就從來沒有得到過安寧,並且直到她像他現在這樣死去,再也不會得到安寧了!」
内心無法安寧!這句最後的審判重復了兩次。
裘德的身上帶著亞當的影子,因爲偷食了禁果,與不愛的女人上了床——其實,他的第一次,是在骯髒的豬圈,與代表原慾的阿拉貝娜,倉促興奮的刺激與快樂——經歷草率無知的婚姻(並且這種婚姻的不幸伴隨了他的一生),從而墮入了人生痛苦的深淵,被糾纏的債務、被摧毀的聲名,不得不離開了人生最初的伊甸園——那是他還沒有被阿拉貝娜的豬膀胱打中之前,在夏天的樹蔭下大聲朗讀拉丁文的日子,是全片中唯一色彩飽滿猶如油畫的段落,自此之後,不復再現。
第一次婚姻對裘德留下陰影,這個家族的人,無論誰,結婚都不會幸福。他的表妹淑對婚姻的恐懼卻超逸常人的理解。她僅僅認爲,世人都要結婚,但世人的婚姻都不幸福,她深愛裘德,無法忍受與裘德的婚約使他們的愛情減色。少女時代的淑,身上都是自由的光芒。反抗一切既定的世俗,帶異教徒塑像回店裏而遭到革職;與裘德徹夜未歸而遭到開除;和平地離開菲洛特桑,她的第一任丈夫;與身無分文但是心比天高的裘德同居,接受他與阿拉貝娜的孩子,並為他生養了一男一女。
在愛情面前,婚姻是一種骯髒愚蠢的契約。他與她的天性,都是要自由地結合,擺脫一切無意義之束縛。這就是他們爲什麽多次進入登記處,卻遲遲未領結婚証的緣由。他們在結婚証上贏了世俗一回,但是,世俗的力量,很快就進行了絕情反撲。
他背棄上帝而去,她皈依上帝而來。
愛情是虛幻的,婚姻是實在的。世人不認虛幻的愛情實質,認準的都是婚姻千篇一律的臉孔。他和她沒有結婚,在重返基督寺時,命運讓裘德發出最後精彩的講演,卻讓他們錯過了找房子的時機。不是夫婦,無法入住。最終的兩地分居,淑的文藝特質與絕望情緒,催生大兒子「時間老人」早熟厭世的觀點,最終釀製慘劇。
他不再相信上帝,因上帝導演出這麽一場悲劇,對他的上進與用力視若無睹。而她卻祈求上帝給予她内心的平靜,結束這悲哀的生活。皆因她此前對上帝的不尊,上帝的審判,讓「正確婚姻的兒子」殺死了「錯誤婚姻的兒子」。
兩顆心靈無法再對信仰持有相同的觀點,他無法説服她,她執意向信仰回歸,向傳統婚姻回歸,明明兩人相愛,卻薄弱如同風中微弱燭火,照不亮人心。
因爲那字句是叫人死,精義是叫人活。「新約•哥林多后書」
裘德是一個失敗者,愛情上、婚姻上、事業上。慾火炎炎的求學就職計劃,在現實面前不得不低下他高傲的頭顱。任憑他才華蓋世,但那些穿著紅、黑學士袍的人永遠不會是他,而是那些在酒館裏連拉丁文都聼不懂的貴族學子。兩度與女人的糾纏,他離開學業的路越遠。由一個為教堂工地服務的高級石匠,變成一個墓碑工人。他所激昂背誦的聖經典義,無法拯救他社會地位的墮落。
「可是我失敗並不是因爲我一直不堅,而是因爲我貧窮。本來要兩三代人才能完成的事,我卻極力想在一代人中去完成。我的衝動、我的感情,也許它們應該叫做我的惡習,太強烈了。一個沒有優越條件的人必然要受到其阻礙,我的血應該像魚一樣地冷,心應該像豬一樣地貪,這樣才會真正有好多機會成爲國家的名人。你們也許要嘲笑我——我倒很願意你們那樣做——因爲我無疑是一個適合受人嘲笑的對象。但是我想,假如你們知道我近年來是怎樣過來的,你們就會同情我。假如他們知道,也很可能要同情我的。」
淑•佈萊赫特——凱特•溫斯萊特
她在「無名的裘德」裏預熱,仿佛這個孤苦的少女,淑,在一年后的「鉄達尼號」光華萬丈地斜戴帽子出場,為挽救她的命運,要嫁給她不愛的那個男人,卻最終愛上一文不名的傑克,那個英俊風流、來自下層階級的小賭徒。
不能抑制地發肥,影人暱稱「肥溫」,今年再不捧回奧斯卡小金人,她即將創造紀錄——連續6次提名,卻一無所獲。但是,又什麽所謂?小金人,不過是一紙婚約的世俗。我愛她,一如既往。
《绝恋》影评(四):Hey Jude, don't make it bad. don't be afraid !!!!
深情至此
只能感叹
唯美悲哀的故事
用情太深
最后却只剩空余的躯壳
看完电影
披头四的那首歌不断在我脑海徘徊
好适合这个故事
他们是天生的一对
彼此相爱
但她很特别
她说过她不会为了一纸婚约才和他在一起
所以我想无论如何他们都不会结婚的
这是挑战世俗的勇气
也是他们想要的
只是这个世界远远没有他们想象的简单
无论是jude年轻时的理想
还是小jude和他的兄弟姐妹对这个世界的不适应
还有他们的生活价值观
jude最后一句呐喊
真的很悲切
爱情很简单
加上生活就很复杂了
就相爱吧
就互相折磨吧
爱情不就本来如此吗
《绝恋》影评(五):Father,I come to the world as a creature,but why let me surfer.
听着英文的原声,那一丝一扣的情怀全部缓缓的滑入心底。
O1.引子:片头的回忆处理成阴暗的灰白色,阴霾沉重。(有点像《远大前程》的片头,大概是惯用手法了)小Jude在田地奔跑看到一排像是被挂在绞刑架上的乌鸦,低着头意味着屈服。jude出于怜悯同情,轻声唤着“come on.it's for you.come on!”把面包屑喂给更多活着的乌鸦。被农田的主人追着打。 这大概从一开始就预示着jude一声中不断的抗争吧。
O2.演员:凯特温斯莱特出演的 苏 ,96年的她真美。尤其是片中朝气十足风趣可爱的她。抽烟的样子也很美(推断她是会抽烟的,因为泰坦尼克里也有类似情节。也觉得她在现实生活中也应该是比较特立独行,不轻言放弃的人。演员,说到底,就是在演自己。)
O3.面对梦想:费勒先生将梦想教会了JUDE,但他自己轻易的放弃了,归于平凡相信命运。 阿拉贝拉,我甚至觉得她是这个故事中——唯一一个追逐到梦的人(世俗的梦)。从一个养猪的姑娘变成一个贵妇,她有目标,敢爱敢恨,遵从而又利用好了现实。舍弃了一些东西,比如小JUDE,不过她成功的将自身的利益最大化。过上自己渴望的生活。 苏,那个和JUDE“几乎让人觉得是一个人分开的” 的苏。她是最让我心碎的一个人物。不屈服于男权(我始终记得她那句话“我不害怕任何男人。没有男人会对一个不情愿的人干出那种事儿,只要我不对他们微笑并说着来吧。JUDE你胆子太小了。还想再试试吗?”),敢于怀疑,一次又一次的试图摆脱世俗的束缚——她和JUDE并没有正式结婚,而这恰恰又是社会所不容的,但她从没否认,这一句话挂在嘴边“我们并没有做错什么。”最终她屈服了,虔诚的祈祷,回归世俗.... 我觉得,她的认输才是对JUDE最大的最致命的打击吧? JUDE 让我怎么说?这是一个让人不忍评说的家伙。来几句我印象深刻的语录吧。关于爱情的:与苏同坐在钢琴前,种种之后,当苏要他发誓说永不放弃的时候,她没有向任何恋爱中的男子那样不顾一切头脑发热的答应。“我不会这样承诺,这太难了。”的确——谁能对自己的情感做出承诺?什么海枯石烂天长地久,从嘴里说出来的都是他妈的鬼话。但他做到了。在孩子们的墓地前,他像要离去的苏大声质问:“是你要我发誓永不放弃的。如果你不爱我了,我不会缠着你。可是我要你说!”苏的背影越来越远,裙脚漫着扬起的雪花,他的心是否在滴血呢——像普罗米修斯的惩罚,持久缓慢的折磨,最痛彻心肺的伤害。用那个时代学者们所追捧的拉丁语大声呐喊:“没有比你我更像夫妻的了”。像是对天对时代的控诉,更是一个莫大的讽刺,不是吗? 当发现三个孩子都已死去的时候,慌乱而又镇定的将孩子们的尸体一个一个的抱到一起——门板上那张“我们人太多了”的字条是不是一遍又一遍的啮噬着他的心智呢?孩子们竟然选择这样的方式来挽救自己的家庭,对他来说意味着作为男人的无能——没有能力保护他们给他们幸福,而且竟然将这样的苦果让孩子们承受! 看着苏在夜里去教堂虔诚的祷告,他又是什么滋味儿?听到苏说:“我已经不爱你了。不过我会替我们祈祷。”后那一句决绝的“DON'T FOR ME "有透露着多少的失望与悲恸。
这个世界上有JUDE们的存在,让这个世界更美好。他们的抗争,让有良知的世人一次次拷问自己。而JUDE们是注定要忍受这一切,承担所有的痛苦的。只想起这样一句话:Father,I come to the world as a creature,but why let me surfer.
《绝恋》影评(六):如果是宿命,我也愿意重蹈覆辙
基督圣堂!去到那里就能改变你的人生,你的未来掌握在自己手里。但这需要你起得比别人早,在别人玩乐的时候,你抵御寒冷坚持学习,最终有一天你可以到达那里。
我深深爱上Jude求知的执着与刻苦,他是个真正的学者,是受难耶稣的化身,在世俗之中勇敢执着着!!
信仰害死人?那只是理想的化身!事在最艰难的时刻对自己的暗示与鼓励。
文学害死人?我敢问,如果Jude没有如此的学习过,他与苏的崇高的爱情从何而来?
Jude站在酒吧里,高声用拉丁语背诵信条,他孤独的嘶吼:你们这些蠢猪,有人是否知道我背的是对还是错?
假如文学害死人?试问Jude是否应该和底下那些蠢猪一样动物的生存?找个女人,如同阿拉贝尔在猪圈里说的:女人的天职就是繁衍后代?!!
对儿时的Jude来说,无疑是崇拜老师的,但当偶像坍塌,理想破灭,文学对Jude而言,究竟带来了什么?
美妙的诗句,用来表达自己兴奋与喜悦,无需非要与人分享。那是个人精神境界的提升。
苏对J的理解,是阿拉贝尔这样的世俗女子永远无法匹敌的。那是只属于崇高学者的爱情。
Jude是勇敢的,只是最后Sue退却了。如果他们错了,请告诉我,是否应该遵循阿拉贝尔和其他世人那样的生活?如果他们是对的,那如同受难的耶稣,愚昧的是世人!即使最后走向毁灭,也值得我虔诚的追随脚步。
你永远不知道,人生的方向要去向哪里?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比我们更像夫妻了!
所有痛苦来自——崇高的精神思想,超越了迂腐的社会现实——这,错了吗?
关于孩子的惨死,我震撼了!!!我猜测了许多结局,估计Jude会默默而终;可我不可能猜测到,如此当头棒喝的高潮。伟大的电影,伟大的编剧,伟大的导演!
孩子的死是个错误。但是,Jude是个好父亲,Sue是个好母亲——远远伟大过小Jude的亲生母亲,而小Jude也是个乖巧的好孩子。那这一切是谁的错?
如果你也觉得是Sue的话,害死了孩子,那我要问:她为什么要那样说呢?因为她们必须搬走,因为房东丈夫要赶走这对自由恋爱但没有结婚的夫妻!现在你该知道了吧,究竟是什么害死了孩子们?
害死的远不止孩子们的生命。Jude,Sue,他们的爱情与理想,还有其他许许多多个Jude,和很多个Sue、很多个崇高的理想与纯真的爱情,被一起断送和掩埋。
如果这结局是宿命的悲剧,我也愿意成为虔诚的门徒!
《绝恋》影评(七):都闭嘴……
在这部巨著面前
沉默
沉默吧都
你看你们的"味觉"
是如此糟糕
就像是个三炮说路易十三真难喝
我刚看完这部电影才18分钟
看完后我就立刻上网调查 来到了这里 看到了你们的评论
我为你们汗颜
我现注册的豆瓣 就为了让你们闭嘴--我实在是看不下去--我是如此老练的人居然冲动了,就是因为你们的丑陋啊
你们他妈的生活过吗
人是人他妈生 你们他妈的你们妈贵姓
这影片让我在下着雨的凌晨睡意全无即使我刚做完爱
让我穿着内裤激动的在百度上敲出--无名的裘德
我无法形容那种神秘的感觉 就像初恋
让我不顾一切的忘掉了自我 我高潮了
我共鸣了
“在这个世上,没有比你我更夫妻的了”
“上帝让天使来到了人间,天使变成了人。即使我们变肮脏了,我们也要坚持;我们遭到了嘲笑和侮辱,我们也要忍受。”
“我是个坏女人”
“我知道,回家吧”
有谁能像裘德一样爷们儿
有谁能像女一号一样娘们儿
有多少裘德啊他就在我们的身边,你是 我是 大家都是 都不是
谨以此
献给该片的导演和所有参与支持该片的演职人员和群众哦
还有以及真正活着的人
《绝恋》影评(八):只为纯粹的爱
裘德的表妹并不是不接受婚姻的,她不能接受的是爱情和婚姻如何结合。因为她个性太独立,怀疑一切,所以她对裘德说我是不会因为一张契约爱你的。她爱他是出于她对他的最纯粹的不加杂质的爱。这些杂质来自于社会的制度和世俗的道德。她想超越这些东西独立的存在,结果只是悲剧。既然她不相信契约的爱情,为什么不为了爱情去屈服,个人内心的矛盾导致了生活和命运的悲剧。
可是裘德的表妹刚强、坚毅地屹立在哪儿,充满了人格魅力,让人钦佩。她是一幅美丽的图画,被世人所欣赏。这样的美丽是以幸福的生活为代价,是以年幼小孩的生命为代价。她对裘德说是他的孩子害死了她的孩子,其实不然,是她害死了她的孩子。在不适应她的思想存在的社会里,她否认他们的婚姻,实际上否认了孩子的存在,这些孩子不能合法的存在。
古希腊的悲剧早就揭示了悲剧最终是个人性格与思想的悲剧。个人始终不能对抗整个社会,要么做出牺牲,成为先行者,成为变革的力量;要么郁郁而终,被社会抛弃,永远也得不到社会的认可。
《绝恋》影评(九):JUDE
《绝恋》。又名《无名的裘德》。
而纵然我知道这注定是场苦恋。却也未料到结局。
她自由不羁。他低调阴郁。
表兄妹的身份令他们不能结合。辗转反侧。流离失所。
他们带着三个孩子一个城市接一个城市的搬家。以企图得到人们的谅解和认可。
她坚持说。我们没有错。
他亦然。
而某个晚上。她因心情不好而说出得那句话竟然成为最巨大悲剧的引药。
次日。他找到了工作得以安家。两个人开心的赶回家庆祝。
结果。
我实在被惊吓到。
三个孩子里最大的那个男孩亲手杀死了小于自己的两个妹妹。并且自己上吊自杀了。
那间小房间的门上。贴着那句伤人的话。“因为小孩太多了”。
要怎么说好呢。
怎么表达才可以表达清楚我看到这一幕所感受到的绝望。
被世俗被人言所嘲笑和漫骂。
也打倒不了他们。
可是。
这种打击却是致命的。
最后的最后。
她决意离开他。
他站在孩子的墓前。
冬天的雪地里。
大声说。
We are man and wife。if ever two people were on this earth。
《绝恋》影评(十):转~无名的裘德
无名的裘德
裘德是让人印象深刻的啊,从小到大是那么坚强的一个孩子.他有一个不幸的童年,因为父母不幸的婚姻,他与自己多喜姑婆住,靠卖面包为生.他渴望改变自己的生活,热烈地崇拜自己的老师费乐生.费乐生渴望去基督堂读大学,这也使裘德立下了"到那边去"的志向.
裘德利用一切的机会学习拉丁文,希腊文同时他成了一个熟练的石匠.在他19岁的时候,出现了他的噩梦——阿拉贝拉.邓恩.事实证明如此,稀里糊涂结婚的裘德.福来尝尽婚姻不幸之苦,对此充满悔恨和畏惧,在他老婆离他而去之后,他更努力地学习,把一切都放在到基督堂上大学上面去了。
终于他到了他心中的天堂。可是却不是为他这样的自学的穷人开的。院长的要他恪守本分的话让他彻底绝望了。冥冥之中有东西在对他说:“不要学习。“但他的生活并没有彻底得暗淡,因为他遇到和他是一个整体的另一个部分——他的表妹舒姗娜。多喜姑婆的明令禁止,处处提醒被置若罔闻,因为如果真有上帝的话,是上帝让他们相遇相爱的。
可是由于裘德的不幸婚姻,他们的表亲关系,裘德把他推给了另一个人——费乐生,一个理想破灭而安于生活的人。而裘德继续他的理想成为一个神学家和牧师。但是对舒的爱让他一刻不得安宁。
舒是个性灵的女孩,,她有自己的思想,不信基督教,对生活毫无畏惧因为不爱费乐生,为了避他的亲昵宁愿跳楼,她向费乐生摊牌希望他能放她走,要到她的情人裘德那里去。费乐生很爱她,凭着他的良心和朴素的爱心放了她,与她离婚。此举让他丢了教师的职业,颠沛流离。
裘德的妻子因为傍上一个开酒馆的澳洲人也终于急不可奈得与裘德离婚,并送给福来先生一个他们的意外——时光小老爹。看到这,我希望世上的父母没有准备的话,千万别让自己的孩子到世上来受苦。他有一句很让人心痛的话”我也没有办法——要不是我一想着花儿过几天就焉了,我准乐得不得了呢!”多悲观的孩子啊,才4岁的时候呢。
他们沉醉在自己的幸福里,但是他们的恩爱让人们怀疑他们没有结婚,因为在人们的意识里结了婚不可能那样,有点讽刺,不过他们也确实没有结婚,因为他们惧怕教条的婚姻会让他们不幸福。不过他们同样不幸,因为他们关系不被世俗所认同,受到大家的排斥和社会的挤压,有个声音对他们说了:“不要工作。”他们过着漂泊的生活。
终于裘德重返了基督堂,因为那里是他的理想,虽然不可能实现的。由于生活的窘迫,他生了大病,也因为他们的三个孩子,他们找不到房子,时光老爹觉得有义务帮父母解脱,他觉得不能再做父母的累赘了,杀死了自己的弟弟妹妹自杀了。他的留言同样让人心碎:“我们太多了,算了。”舒因为丧子之痛,流产。生活急转直下。
孩子的死使舒的信仰动摇,竟然背离自己的思想,信了基督教,并回到了费乐生的身边,与他复婚。生活对他们说:”不要爱了。“与此同时,生活让费乐生变得残忍,他对舒已经没有爱了,只有占有和对恢复地位的野心。
裘德痛不欲生,与此同时阿拉贝拉丧偶,重新打裘德的主意了,她把他灌醉,万念俱灰的裘德觉得怎么样都无所谓,在那样的情况下与阿拉贝拉复婚。但是,裘德完全垮了,他的肺每况愈下,但是他对舒的爱却从来没有减少过,也没有怪她过。终于他冒雨去看她,又一次验证了他们的致死不渝的爱情,舒也因为自己仍然爱裘德把自己逼到更大的痛苦。,由挂名夫妻和费乐生完成了夫妻之实,成就了妻子的义务,成了彻底的牺牲品。裘德也因为那场伤心的相会和大雨在一个盛大的节日默默地死去,那天,基督堂的学院正在给那些个贵族授名誉学位。
好累啊,打完这么多,是英国的小说家托马斯.哈代的小说。里面还有一个舒的引用的诗:
你能叫蜜蜂不花丛盘旋,或者叫斑鸠颈上不色彩斑斓?
你没法办!
你也没法叫不自由的爱情在重重束缚的两相结合中不完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