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百鸟朝凤》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百鸟朝凤》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2018-02-13 20:17:1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百鸟朝凤》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百鸟朝凤》是一部由吴天明执导,陶泽如 / 李岷城 / 嵇波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百鸟朝凤》影评(一):《百鸟朝凤》

  《百鸟朝凤》让我觉得悲凉的,并不是唢呐行业的没落——时代变迁,各行各业有兴有衰是自然法则。唢呐就算作为民俗,也并不具有什么太大的特殊性——民俗没落的多了,别说是民俗,就算是戏剧业,京剧还是国粹呢,不照样不复当年?

  让我觉得悲剧色彩浓厚的,是《白鸟朝凤》的男主角。他其实并不是真正的热爱唢呐——小时候是被父亲逼着学,因为父亲的虚荣心咬牙坚持,到最后是被师父逼着不放弃。也许他从来都没有好好想过,他到底是不是真的热爱唢呐。是标准的缺乏自我的传统文化受害者——“我对师父发过誓”。为一句誓言执着不放弃。

  重情重义重诺——这是中国传统道德观一直以来所宣扬的。男主很好地做到了这三点,然而他的人生从来没 为自己活过。在他茫然困惑时候,推动他的都是他人的执念:第一次想放弃的时候看到父亲在对人夸耀——明明是一种浮夸的虚荣心,他却为之感动了决定要为父亲争光,返身回到了师父家;第二次茫然的时候,师父一次再次地几乎可说是以死相逼——逼他也逼自己,于是他又感动了,决定遵守誓言不放弃。他从来没有为自己活过,他活的不像个真人,像个符号

  男主师父最后吹《百鸟朝凤》吹得吐血,躺在病床上卖了牛要给男主置办新唢呐——影片也许是想表达一种悲壮?一种令人敬佩的坚持?但是我并不感动,我只觉得可悲。我能理解师父对唢呐的执念——他一辈子都以焦班主的身份受尊敬并且因此赚到足够生活的钱,于是他无法面对时代变迁唢呐业的没落,以一种螳臂挡车蚍蜉撼树的执念和悲壮来结束他的一生。然而他还要求男主继续撑下去,无视男主生活的艰难,信心动摇,要求他必须撑下去。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传统文化观里父权有绝对威严,因此师父才会那么理直气壮的跑到徒弟的家里,扔掉他准备出门的行李,无视徒弟贫病交加母亲。在师父眼里,人是不重要的,唢呐曾经为他们带来的荣耀尊严才是重要的——然而,人可以为自己的信念坚持,却不能强制要求他人也做同样的坚持。

  也许这就是传统道德观和现代道德观的本质差别:现代道德观是用来要求自己的,而传统道德观用来要求所有人。

  《百鸟朝凤》影评(二):这么多宣传点,方励偏偏选择下跪……

  讲真,《百鸟朝凤》是可以好好宣传的,有很多点可以做稿子。

  严肃一点的,忙事业顾不上谈恋爱于是被父母催婚的话题啦。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尊师重道啦。

  娱乐一点的,里面的土狗妞妞会给主人午饭你说怎么办吧?!还有小天鸣和小蓝玉辣么萌,做个萌娃选题妥妥的!还有长大后的男主第一次露面,全场女观众都在喊“好帅”!手漂亮,不输你们凯凯。

  另外,陶泽如扮演的三爷是标准的中国男人形象。看着生硬、霸道,还让老婆给洗脚,但是他也细腻温柔大雨天找徒弟的时候把斗笠脱下来给徒弟、生病卖牛时给老牛披上蓑衣……醉酒solo唢呐那段,简直娇俏!贡献了一打表情包!

  里面也有不同年龄不同形式爱情,天鸣的妹妹为爱走天涯,跟着蓝玉到了西安做建筑。而师娘,擦眼泪都要背过身去不让老伴看到……

  这么多都是宣传点,可方励偏偏选择下跪……

  对了,电影本身,剧情平淡、叙事规整、冲突不够力道,前半段前戏绵长细腻,后半程线索杂乱,没有讲好每个人的生存窘境、没有讲好现代的冲击,传承方式的探讨也略陈旧……但演员表演还是到位的。另外,如果用方言味道会更好。

  《百鸟朝凤》影评(三):一把时光刀,一代人心(少量剧透,慎点)

  从繁华落寞,本是物竞天择,遵从于自然的规律,我们确实可以说,不就是一个关于唢呐的故事嘛,明明就是师傅迂腐,不懂得推陈致新,可是看完这个电影,我想也许有些人误解了,这个故事也许在说的是,时间能不能慢点走,让我们有时间可以好好面对自己,让我们多一点时间去拯救那些传统。不要等到那一天,只是当时已惘然。

  《百鸟朝凤》中的唢呐是民间艺术形式,我想这是很多人无法共鸣的一个乐器,甚至有些人会质疑焦三称自己为一个匠人,一个吹唢呐的可以成为匠人吗?我一直觉得民间的文化是很难保存的,首先按照传统的师徒制,他的传承依靠的都是师傅的口口相传,没有文字记录,常常说断就断了。再者,民间文化与当时的民间生活环境和形式息息相关,而民间的一些风气又与当朝皇帝喜欢有关,一朝天子一朝臣,战火纷飞年代,想要一直延续下来,更是难上加难更何况物极必反,当他走到顶峰的时候必然会走下坡路,连唐诗宋词都不能幸免,何况唢呐呢?而唢呐一直属于民间,我们甚至很难想起文人墨客的笔下有多少关于唢呐的风花雪月,在我们现在这个号称要复兴国学的年代,又有谁会去想起小小的唢呐。所以对于这部片子,票房差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受众群体少之又少。

  而匠人这个词,我想故事中的焦三完全担得起。我们是一个擅长将一件小事做到极致民族,以前的日子慢,一生就用来做一件事,我们把一件事做成了艺术,我们将一件事做成了生命

  电影有几个我特别喜欢的情节。开场那段,游天明的父亲带他去焦三那拜师学唢呐,原本焦三因为天明天资不好,并不想收他。但是天明的父亲递烟时摔了一跤,天明哭着去搀扶,焦三不经意的打量,微微变了表情,抬头举了举烟管,在看时不说话。这一来二去,焦三眼里都是戏。知道故事快最后了,焦三和天明的一段对话,焦三问:你知道我当初为什么收你做徒弟吗?因为你当时的那滴眼泪。”这个呼应特别好,你可以忽然明白焦三开场的那段戏,也升华了焦三的人物形象。焦三符合我所有对传统匠人的想象,对于自己的手艺有种执拗的狂热,古板不苟言笑内心极善,德行高贵

  当焦三带着焦佳班给村长办白事的时候,村长的孩子请求焦三吹百鸟朝凤,那段对话更是上升了焦三的匠人精神。“三爷,我父亲在世时把村子治理得很好,也算德高望重,能不能给他吹首百鸟朝凤,钱不是问题。”焦三顿了顿,慢慢地摇了摇头回答说:“不是钱的问题。”你看,这就是规矩,这就是品,这是一个手艺人的不妥协,这是手艺人的固执。只因能配得上这百鸟朝凤的人,必然是个德高望重的人,这个德不是你功成名就,而且你功成名就的道路上未曾伤害过别人,这是大德,也是我们想在这个时代想唤醒的礼乐。有人说,不懂为什么当时村里喜欢在办白事的时候听唢呐,吵吵闹闹,烦得慌。那是我们的传统,事死如事生,因为我们相信哪些逝去的亲人只是去了另一个世界,我们愿那个世界一如现在如此热闹,不要孤身前行。每一种文化习俗都是一种载体,我希望可以少一点批评

  这个电影不能说完美,无论拍摄手法还是叙事,取景,时间定位,都称不上完美。这是实话。刚看完时我觉得故事的结局太开放,天明是如何守着对师傅的承诺在以后生活,唢呐的命运何去何从。直到我想起电影的导演,吴天明,巧合也好,特意也罢,这个在商业片包围的速食时代,吴老师因该在筹拍电影开始就可以预料到这个电影不会卖座,可是他也和电影里的天明一样,无论是守着对师傅的承诺,但是担着对初心信仰,他们都会坚持下去,唤醒更多人对于艺术的敬意。所以,我个人对方励老师的下跪的行为并不支持。因为艺术是有尊严的,正因为守着这个尊严,艺术才得以取之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但是我也反对对方励老师的“阴谋论”“卖惨”“情怀癌”的指责,因为这个时代让艺术流离失所,让匠人无力适从,眼泪也是虚伪的时候,他无可奈何用了尊严,这是一种悲哀,我们都该反思。

  我推荐大家去看这个电影,因为这个电影里有值得我们反思的事情,我希望时间可以慢一点,让我们来得及去珍惜这些即将消失的美好

  《百鸟朝凤》影评(四):从唢呐到电影的遭遇都是悲凉的现实

  终于去看了百鸟朝凤也想来刷一发。

  说来有些辗转。周一就想去看了,但后面唯二的两个场次都有课就没能去。逢周末昨天下午就开始各种搜影院和时间,地点合适的只有12点多和14点多的两个。原本已经下定决心索性跑远路也没关系去看14点的,今天发现学校对面的影院竟然也有了排片。算是意外之喜。

  最后一次奏鸣,印象深刻的一个场景,也是影片里最盛大的一次丧礼,吹奏的就是百鸟朝凤。

  游天明生病到吹不了,焦三爷拖着已经渐趋衰败的身体挑大梁主奏。从看片开始就在预设和想象的这一曲百鸟朝凤在片中的片段演绎并没有想象中来的惊艳。现在想想,后来不再有人听了,不再有人需要了。它的不完整和不完美是否在那一刻带了一丝孤绝的味道。就像焦三爷说:“唢呐,是吹给自己听的”。

  当镜头缓慢地从焦三爷的凝眉移动到唢呐口的时候,我被那一条细细的血瞬间晃了眼,聚焦在那一抹血水上瞬间流下了眼泪。“泣血而鸣”一下子印入脑海。那血水里,是焦三爷对唢呐的执拗,是对传统的坚持。那一刻,我哭到不能自已

  然后是看完电影之后印象最深刻的两句话:焦三爷问天明知不知道我为什么当初收你做徒弟——是因为你看到你爸摔倒时的眼泪。躺在病榻上的焦三爷用尽力气抓着天明的胳膊说——无双镇不能没有唢呐。

  这大概就是那一曲百鸟朝凤的含义:只吹给德高望重的人,也只有德行兼备的人才配得上一代代的传承和发扬。

  从开片游天明和蓝玉父亲都迫切想要让自己的孩子入到焦三爷门下学艺吹唢呐,如果能学到那一曲百鸟朝凤更是祖上积德的事。再到片末无双真的人办红白事都是请西洋乐队、游家班的成员为了讨生计也都纷纷艰难放弃。这对比在缓慢地叙事节奏里依旧带来了极大心理冲击。(后来想想片中的唢呐队和西洋乐队的对比、现实与坚守的抗争,起初需对主奏敬茶行礼等再到最后西安城墙上有人给坐在那里吹唢呐的人放下的钱,甚至是这部电影的境遇,戏里戏外,讲述的都是让人压抑的现实,心感悲凉)

  那一段焦三爷拖着气管炎的病体找回游家班的成员,粗重的喘息声和那眉间的执拗然人肃然起敬。我想这就是那些还在坚守着的那一群人的状态,尽管有数以千计的阻挠,但他们依旧咬牙坚持。随着时间的推移,吹唢呐变成了一个象征性的仪式,以往的礼仪敬茶也可有可无,到最后人们办事都不再找唢呐队了。

  片中病榻上的老母亲,难以维持的生计,三哥他们的放弃真的没有谁对谁错。

  生活所迫,时代角逐。

  当人们不在需要的时候,便被“现实”无情的抛在脑后,那一纸非物质文化遗产让人心生慨叹惋惜。可这大概也是时代发展的选择。

  就像我们看电影一起去了四个人。一个一直说无聊看不下去就是从小喜欢西洋乐器,一个好像基本没什么感觉,两个最后哭成狗。没有对错,但我总是觉得那些被丢弃掉的和少数人在坚持着的,不只是文化,更多的是精神,值得我们坐下来静默深思。

  这部片子的好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评判,但背后对于传统文化、礼仪德行价值体系的坚守却值得我们深思。

  看新闻制片人方励下跪求排片惹争议,且不论这一跪的对错缘由。从现在稍有增加的排片量来看它惹了争议赢了关注也起到了效果。当然还有电影界诸如张艺谋冯小刚等各界人士的声援······但是,这样的方式这样的结果,却怎么都无法让人高兴起来,有些戏谑、有些悲凉。

  商业片大行其道的今天,综艺节目都能各种出大电影排片圈票房,这一只亡灵(吴天明导演)的绝唱却步履艰难的在夹缝中寻找依稀生存之地。恍惚间这部电影的遭遇竟和影片中唢呐的遭遇重和。中国难出好电影也不止没有好编剧这么简单

  风骨与传统,坚守与传承。

  “百鸟朝凤,敬送亡人”。吴天明导演值得这一曲百鸟朝凤!

  *2016.5.14记一部算场次最艰辛的电影*

  后记:

  这是一部可能会有人觉得无聊但值得坐下来静静看一看的电影。

  (以上仅为本人感性观影感受欢迎交流

  《百鸟朝凤》影评(五):百鸟朝凤,诚意之作

  之前在微博被「百鸟朝凤」刷屏的时候,就在纠结这场微博营销给观众带来的到底是惊喜还是食之无味的鸡肋。

  终于抹着眼泪从一群和我一样拿着纸巾擦眼睛的观影人群中走出来时,不得不感慨,这是一部值得去看看的电影。

  这种带着土话以乡村背景的片子,尤其还是讲吹唢呐的故事,如果放在观影list里一般是不感兴趣的。

  在电影院却完全没障碍的看完了,全程都没觉得矫揉造作,没觉得无趣,很自然,看得很舒服,还能花时间写说这部片子好看,那真的算是一部好片了。

  故事并不复杂,从一个只要能拜师吹上唢呐就觉得祖坟荣耀得冒烟的时代一直过渡到人们接触西洋乐器、在路边吹唢呐再没法养家糊口而只能作为街边艺人一样收到一块钱的时代的些许悲凉、值得思考却又无可奈何的故事。

  一部电影哭了三次。

  第一次是老师父决定“退休”,把所有的东西都传给自己选定的接班人。那一夜师父又失落又欣慰,失落自己老了也该退位了,欣慰自己找到了一个传人,能传承自己的技艺和班子。那晚看师父喝多了咧着嘴笑着说「我把这些宝贝都传给你」,一下子眼泪就出来了,直到喝得晕晕乎乎越来越多,一下子倒在地上,那一刻,脸上都是笑容。

  第二次是唢呐班子遇到西洋乐器,当传统已因为泊来品受到冲击,大家不服气,大声地吹又打了架,而师父啊,就握着唢呐一直吹一直吹,直到唢呐流出血,是师父吹得吐了血。那个场景啊,从一开始被地位千差万别的打击,到后来不甘心鼓足劲儿奋起直追的不甘心,再到后来坚持却没什么成效的失望难过……真让人心酸啊。

  第三次是电影结尾,师父的身影突然出现在坟前,他笑,背对着观众一路往前不回头的走,可是啊,那背影就像老师父代表的唢呐,代表的「过时」的传统,也不知道路在哪里,该去哪里……

  还记得很多镜头,

  那个曾经因为儿子拜师吹唢呐高兴得逢人就讲生怕别人不知道的父亲,后来他踢着儿子的唢呐,嫌弃地说「破烂」,让儿子赶紧放弃去赚钱……

  曾经风光无限的师兄弟啊,却背井离乡落得如此地步……

  悲凉,讽刺,心酸……看到那句“那钱用来置办行头”的时候突然就想到一句“文艺青年之死”。

  可是啊,「情怀」这个词第一次让我觉得无比珍贵,一点都不廉价,是为匠心。

  就这么一个故事,从开头到结尾全程没有让你不耐烦、让你觉得多余的画面,每一个点都恰到好处,每一个镜头都很干净,那些你脑子里想着“这个镜头该换演员了”“这个镜头该xx了”的套路都不讨厌而变得有点亲切。

  百鸟朝凤,诚意之作,有时间还是去看看吧。

  《百鸟朝凤》影评(六):百鸟朝凤,终成回忆

  话说知道这部电影,是因为制片人下跪上了新闻,看了电影,内容很朴实但让人很感动。

  电影讲述了游天鸣学习唢呐的过程以及在时代的发展中,唢呐的逐渐没落……

  游天鸣学习唢呐是因为父亲,父亲一辈子没学成唢呐,便想儿子完成自己的梦想。起初的天鸣对于父亲强迫自己学习唢呐这件事情是怨恨的,但慢慢了解了父亲的心意之后他便潜心学习,刻苦练习。因为他踏实努力不耍花样,师傅教给了他最好的唢呐曲子:百鸟朝凤,这曲子只有品行德行皆受人尊重、敬仰称赞的人才配得上,因此他也成为了唢呐的接班人与传承人。随着时代的发展,唢呐渐渐被人不尊重,被洋乐器排挤,甚至受到侮辱,电影中,在一个老人的寿宴上,唢呐和洋乐队较量的那一幕,所有人都围在洋乐队前,还有几个混混模样的人侮辱吹唢呐的师傅们并在打架的过程中唢呐被破坏的那一幕,很让人心酸。曾经觉得洋乐队的演奏很欢乐,看了这个电影后还是觉得老技艺的唢呐声音很好听,最感人的是焦三爷把对唢呐打退堂鼓的师兄弟们叫回来一起演奏那段,咳的血都顺着唢呐流出来还在卖力的吹奏,他真的是在用生命演奏,希望能传承下去,看了真的很心酸,很让人感动,那真的是对唢呐的真心热爱啊!

  时代向前发展是好的,但是也让越来越多的传统手艺传统技艺流失,慢慢的只能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影片,不曾接触过的我们以及我们的后代,只能在影片中看到那曾经令人惊叹的手艺,想想也是相当的心酸啊!现在会吹唢呐的匠人还在继续的传承着这门手艺,真心希望这传统的技艺以及拥有这些技艺的如焦三爷这样的匠人以及他们的匠人精神能更好更好的传递到下去,希望继续有更多的学徒学习并传承下来!!!

  最后也谢谢吴天明导演带给我们这样好看有意义的电影!

  《百鸟朝凤》影评(七):真正的唢呐是吹给自己听的

  好久没有写影评了,哈哈

  首先这部片子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导演,吴天明。中国的第四代导演,现在能在电影院里看到四代导演的作品着实不容易,四代导演在叙事结构,镜头语言上有很大的创新,最重要的是他们探索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风俗文化,这才是真正的电影,电影人能被成为大师,他的电影注定是反应自己国家自己民族的,就像日本的小津,伊朗的阿巴斯。像《变脸》《百鸟朝凤》这种才是最正宗的中国电影。

  与其说这是吴天明拍给自己的,不如说这是吴老拍给中国电影的,拍给中国电影人看的,现在的中国电影已经达到了“放肆”的地步了,烂片横生,天大地大票房最大,想进电影院,看到的确实美国电影,漫威dc,不敢想象当代年轻人看到的是什么电影,接受的全是美国思想,那中国的老东西去哪了,孔孟之道在哪?我们也要学习外国人每天吃牛排和牛奶吗?片中的焦三不就是吴老本人吗?是他带领了五代导演的发展,但现在五代导演的拍的片子更让人难以接受。拍出《菊豆》《活着》《红高粱》的张某,竟然能拍出《三枪》这种低级的片子,凭借《霸王别姬》惊艳世界影坛的陈某,也能拍出《无极》这种“高智商”的片子,欺骗中国观众,还说什么十年以内没有人能够看懂无极,现在十年过去了,果然还是没有人能够看懂,敞开了说,不还是为了钱吗,为了钱连自己都不做了,当张某拍出《三枪》时,吴老将他骂了一通,张某也只能诺诺称是,确实是让吴老寒了心,片中的徒弟面临当今社会变迁,都放弃了唢呐,这不就是当前的中国电影吗?

  中国电影缺少一个领军人物,五代已经完全融入了电影的票房市场,各种中美合拍,已经忘记了前辈的教诲,自己肩上中国电影的担子,只有六代导演仍在坚持,可是论资历他们还不算太老,但是值得高兴的是贾樟柯,王小帅,娄烨等,仍在坚持自己的电影,但是他们所探讨的又是现代社会边缘人的迷离,他们无法拍出像四代导演这种富含中国历史底蕴,传统文化的片子,《百鸟朝凤》遇到《美国队长》,过几天毕赣的处女作《路边野餐》遇上《X战警》或许又是相同的状况,就像本片最后一个镜头焦三远去的背影,也看到的中国电影远去的状况,大师已去,后辈在何处?只想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由衷的希望看到中国电影蓬勃发展,而不是仅仅局限于票房。

  不好意思,扯得有点远。

  《百鸟朝凤》影评(八):没落的一天 坚守是勇气还是保守?

  听说很久了,刚看。被电影的气氛感动,但结束后细想,是一部好电影,但是个人感觉目前8.0的评分稍显过誉,7-7.5的水平差不多吧。

  一个行业、一个技术,总有没落的时候。特别是看到影片中,乡亲们先是无视过去请唢呐师傅的礼节,后来就开始流行西洋乐队,想起了郭德纲的一段。

  郭:相声和鼓曲一块演出

  于:这是花场啊

  郭:我们吃亏啊

  于:吃什么亏啊

  郭:唱大鼓的小姑娘一个个倒持的这漂亮啊

  于:哦~~~~

  郭:盘着头,烫着发,这搁一朵花,这搁一钗子,这挤俩红点

  于:哪挤红点~!

  郭:这搁俩枣就是切羔啊

  于:嗨,把吃往脑袋上搁?

  郭:穿着各种颜色的旗袍

  于:对啊

  郭:那旗袍的qi都开到胳肢窝了

  于:啊?披俩门帘子就出来了?

  郭:哎哟,那两边的票卖特别的好!

  于:那不是看大鼓的,那是看大腿的

  看到影片中,也能想到相声当时所面临的惨淡情形。虽然影片中唢呐进入非遗,但这不是一个有生命力的艺术该有的位置。

  在一门艺术、技术落寞的时候,坚持还是放弃,无对错。坚守,是道义,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是国人喜欢的情节。离开,是现实,去一个更容易谋生的行业,是想要更好生活的本能选择。

  作为一个从报社出来的人,当时感觉进入下滑趋势,毫不犹豫离开。后来知道报社业绩难以为继,都要开始走上合并、停刊的道路,还在感叹“还好当时跳船跳的早”。

  作为一个没有新闻理想,只是和片中学唢呐只为谋生的人一样,注定是没法坚守。

  《百鸟朝凤》影评(九):想听一次完整的《百鸟朝凤》

  从小学民族乐器的我不太喜欢中国民族乐器中的两种东西,一个是二胡(总觉得很悲伤),一个是唢呐(听起来有点噪),于是不知道《百鸟朝凤》是什么的我在第一次看见点电影海报的时候误以为它是一部动画片……后来看到这是一部关于“匠人”的电影的时候决定去看的。之前虽然看过吴导的作品,但确实不识导演在电影界的地位与影响力,所以并无关所谓的情怀。虽然今天赶上了关于排片的下跪事件,无奈我也没能力讨论所谓的商业。无论是故事架构还是拍摄手法上,《百鸟朝凤》其实并没有什么“亮点”,于是,接下来所要说的一切就只能随大流地集中在文化问题上了。

  黄土高原、唢呐、文化传承这几个电影中的要素,有的让我倍感亲切,也有的让我疑惑不解。见识过陕北的样貌,能理解夏日的酷暑难当,所以大概看到游天明在河边吸水吸得满头大汗的时候就知道了他一定会成为焦三爷最终的传人;从来没想过的是,中国的“匠人”,曾经能拥有“接礼”、太师椅、哭拜的待遇,而且是在今天看起来十分不发达的农村也能起到这样尊重“手艺”(技能)的作用。电影中表现出的时代背景、时代巨变、农民生活问题等等都不是最触动我的,最让我难过的是面对技艺背后文化消失的恐惧。

  为什么唢呐匠在短短的十年不到的时间里地位就从天上掉到了地下?表面来看,是改革开放的结果,是文化的冲击,但我却觉得这是我们自己选择的放弃。

  电影中游家班没了“市场”,意味着我们又扔了一份文化,《百鸟朝凤》的演奏是技艺问题,而真正的《百鸟朝凤》背后却是一个庞大而古老的文化系统。《百鸟朝凤》本身是唢呐这种乐器文化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而什么时候能够演奏《百鸟朝凤》则是中国农耕文化中的重要部分,中国人讲礼,讲忠义、讲气节;我们有自己在千百年历史中传承演变的价值观,崔三爷和游天明对唢呐的坚持,有点像《老炮儿》里六爷对“旧文化”的坚持,第一次看可能很容易被打动,第二次看可能会觉得有不能理解的地方,会想问他们为什么不活的活泛一点,可如果再多看几遍却会害怕,害怕去知道我们在所谓的发展中到底都扔掉了些什什么。没有了“礼”(规矩),让我们彻底失去信任。

  电影里说到关于《百鸟朝凤》申遗,这可能是导演想寄托的一种美好希望,一份无奈的希望,在文化保不住的情况下,能保住技艺总比什么都留不住要好。即使申遗成功,以《百鸟朝凤》为代表的真正的唢呐文化也已经不复存在了。当人们决定用洋乐队和流行乐代替唢呐班子在红白喜事上演出时,当没有人再愿意尊重唢呐匠人时,我们就已经失去真正的《百鸟朝凤》了,。这一切导演看得很明白,影片最后焦三爷的死,在他坟前独自吹奏着《百鸟朝凤》的游天明看见的那个离开的背影,就是已经被我们扔掉的《百鸟朝凤》,么有对这种文化的信仰和赞美,吹的再好的《百鸟朝凤》也只是音乐艺术,音乐文化,而不是陕北黄土高原上我们的民族文化了。

  电影具有社会功能,要感谢《百鸟朝凤》让我们知道曾经又这样一个独特的文化的存在。但必须泼的一盆冷水是这部电影起不到真正实质性的作用。影像永远只是符号,需要解读,不同的解读者会解读出不同的信息,即使纪录片,它带有的文化性也不是那份文化本身所具有的。这部电影带来得到问题之一就是文化保护与传承,美好的希望是电影的上映,电影的大规模上映能让人们重视这个问题,但事实是然无卵。非物质文化遗产只能保住技艺,因为我们在思想上学会的从来就不是取其精华,而是直接抛弃,而如果不能让技艺背后的思想和文化这些精神意识上的东西呗传承和保留,仅仅保留技艺,价值都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焦三爷的死就是一种终结,虽然游天明很难过,却无能为力,我们就像游天明,虽然难过,能做得却无乎其微,完全束手无策,面对文化的遗失散落无只能呼吁和哀叹,也是可悲。

  看完电影以后真的好想听一次完整的《百鸟朝凤》,可是听真正的《百鸟朝凤》看来只能成为一个永远的愿望了。

  《百鸟朝凤》影评(十):以小见大 与老炮殊途同归

  没看之前我也以为这部电影会很无聊且无趣 且因为受到网上下跪求票房事件的影响 以及以吴天明导演遗作为卖点来宣传 更是对这部剧不抱特别的想法。于是先后看了 美队3 和 超脑48小时。今天无意间刷到美团上评分超过9分 因为好奇还是把这部片看了。

  总体来说感觉很不错 是为数不多的庆幸自己没有错过的电影。

  看完第一感觉 与之前冯小刚导演的老炮有异曲同工之处 借唢呐之物讲述了精神和文化的没落与坚守。

  片风朴实细腻打动人 对农村的展现 (时节 风景 村落 布局 陈设) 以及剧中人生活习性性格真实。

  也许有人批判焦三爷那种高高在上的傲骨 可是那个年代的农村就是有这种对艺术家身份地位的尊崇 这并不是所谓的父权主义。就像老炮里三爷以前受到尊重并经常会提到的规矩一样。

  焦三爷也是头脑清醒 品性佳 有原则的。守住唢呐是为了传承祖辈的艺术 非并为了行师礼和孝子贤孙跪一地的虚荣 只是借由这种人们对唢呐匠的态度 来直观地反应出人们对唢呐这么艺术的态度尊重与否。当然更不是 从来不是为了钱。

  也许我们不明白为何对老一辈唢呐匠对唢呐这门艺术的感情如此深厚 而需要用一辈子甚至几辈子来守住并传承 那是因为对其文化缺乏了解 且没有感同身受的经历 就好像你也有自己非常珍似的东西或者情感经历 而在别人眼里也许是nothing at all。

  从焦三爷挑唢呐匠继承人的标准也可以看出他看重的品性 是精神 是信念。

  不必纠结唢呐存在是否尴尬 也许随着时代的进步 被淘汰是必然 但本片并非再讲唢呐本身 也不是在呐喊留住唢呐这门艺术。

  而是借由这个点唤醒人们 在浮华的现代 勿忘初心 懂得自己想要什么 什么值得坚守 走得远了 回头看看当初为何出发 为何执着 现在是否值得坚持。

  就像天鸣小时候励志学会百鸟朝凤 渴望能吹上唢呐 长大后随着时代的变迁 即使众人离去 他也依然坚守一样 是一种精神至始至终从未被腐蚀。

  以上!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