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手机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手机读后感精选10篇

2022-03-13 12:54:2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手机读后感精选10篇

  《手机》是一本由刘震云著作,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23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手机》读后感(一):你在咫尺,还是天涯?

  柳永有词,“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与何人说?放在今日,理论上,拨通电话,爱和谁说和谁说。古人那种无处排遣的相思之苦,今人恐怕难以体会。

  老电影、言情小说里,常有这样的桥段:与佳人相约,一方弄错了时间或者地点而未能赴约,终成憾事。如今,这样的岔子是断不会出的。爱情没有了这些意外,却也未见得完满,无尽的空虚乏味填充进来。感情变成了廉价的快餐,几个电话几次约会,便可成事。

  随意地和千里之外的友人高谈阔论,在古人看来,几近志怪小说。可手机做到了,不得不佩服科学家的构思之妙。然而,是否常常拿起手机,手指在通讯录上反反复复滑了好几遍,却不知该和谁打这一通电话?如此,带来的更是几分落寞。父母恋爱时,分隔两地,山长水远,全凭书信往来,仍然情深意笃。

  还有诸如此类的很多很多。古人羁旅苦顿,可怜春半不还家。今人迈开步子容易,却不知迈向何处。高科技给我带了什么?除了便利简单,它其实什么也没有带来。它给我们提供了那么一个可能,只是心变了,那些个可能只能徒增烦恼。

  说来说去还是人心的问题。

  忽而想起一个仲夏的夜晚,一个男孩睡我隔壁。他在我身边,隔着一堵墙。我们在阳台上共饮梅子酒,打了无数个哑谜。我们缄默时,他很近很近;我们说话时,他又变得很远很远。

  《手机》读后感(二):近距离的疏远

  《手机》讲了三个故事。开篇用电话传话,之后的主线讲的手机的故事,最后用最古老的托人带口信的故事收尾。

  这样的组合十分奇妙。第一段故事中,由于技术还不十分发达,设备落后,人们之间信息传递的不仅困难,而且毫无隐私可言。第二段故事技术已经发展到了一定境界,信息传达也十分快捷,不过正好勾起了人潜在的欲望,利用方便的交流工具毫无底线地满足一己私欲。首位的小故事倒是十分耐人寻味。一个讯息传了一辈子,才传到最终的那个人,信息的搁置反而成就了其他事情。由古至今,技术的进步让人们的距离越来越近,但精神上的距离似乎越来越远了。

  这三个故事,技术是工具,是手段。交流才是主角。主人公严守一的爷爷好不容易有个说得上画的同伴,但老头子眼里这仅仅是个可以挤兑的傻缺,慢慢的。爷爷也成了不喜欢说话的人。严守一把官话说给了观众,知心话全说给了费墨,下流话说给了情人,夫妇却一直无话可说。而牛三斤夫妇之间也是无话可说。

  不论交流的工具如何发达,不好好利用也只是浪费。况且,人不能成为工具的奴隶。

  《手机》读后感(三):距离与谎言

  刘震云的作品很多都带有两种幽默,一种是镶嵌在文字里的,读着读着会感到愉悦,但是不会笑出声来;另外一种是隐藏在字里行间的,也许当时你觉得没什么,得好一阵子才能回过味来,回过味来就觉得可笑。也许就是这两种幽默组成了所谓的“刘氏幽默”,不得不佩服作者的语言功底,无论是怎样的故事,讲法不一样,效果就不一样。

  《手机》是一部围绕谎言与距离的故事,而这两者是相互矛盾的。大家距离远的时候,说谎就说谎了,或者说即使说谎,没人知道,也就不算是说谎;但是就如费墨所说的,现在大家的距离太近,谎言还是那个谎言,但是站不住了,存在不下去了,这就成了矛盾。但是我不知道整部作品是在控诉谎言的存在,还是在担忧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太短,就像一只只刺猬,挨近了,必然就会互相伤害。

  作者的任务刻画依旧细腻,就我而言对于费墨这个形象非常喜欢,这可能是大多数读书人理想中的中年状态,不粗鄙、不自卑,对于社会与生活有自己的认识,即使现实生活可能有一些不如意,但是对于他的思想与意识,他是清晰的。很多人一辈子读不了几本书,懵懵懂懂的来,懵懵懂懂的走,相比之下,费墨是出众的。

  情节是评判一部作品是否精彩的重要标准,我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总是会想起当年读《废都》的时候同学评价《废都》的一席话“这本书的精妙之处在于,本来一些我们看似不可思议的事情,却被作者一步步推进,当事情真正发生的时候,我们似乎又觉得理所应当,或者说事情必须是这个样子。”就像我们很难想象开头中的严守一是怎么样衍化成结局里的落魄的,但当我翻到“自己在世界上是个卑鄙的人。”,我忽然觉得事情就该是这样,或者说严守一的结局是必然的,也许世界上有无数的严守一与无数的机缘巧合,但是无论哪一个严守一终究会在这样一个时候反思自己是一个这样的人。

  文章后半部分的“传话”在开始看的时候看得不明所以,但后来体会到,这是一种对比,一种人与人之间距离长短的对比。后半部分大家之间距离很短,但不得不说不想前面那么多谎言,那么多伤害,这不仅仅是一个笑话,更可以说是一个社会的精神状态。

  作者很重视人类的孤独,这种重视在这部作品中也有所体现,最终在《一句顶一万句》中打到了顶峰。在作者看来,“说得着”和“说不着”是很多事情的起因,这中间包括婚外情、结婚、事业……也许真正能与严守一说得着的人已经永远得离开了,那么严守一注定要像吴摩西一样去寻找,去等待,也许也要等到几十年后……

  《手机》读后感(四):手机的秘密

  《手机》读后感(五):手机

  从严守一小时候说起,围绕着说话的话题。现代化之前,传一句话,要进城打电话,到二百里之外,电话还很有可能打不通。没有电话之前,穿一句口信,几年都不一定能传到。有了手机之后,沟通变得简单,人与人之间近了很多,但是也失去了很多隐私。费墨说,进京赶考,一去几年不回,什么都有可能发生。当然这并不代表别人不知道就可以为所欲为,只是每个人都需要一点自己的空间。然而,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这点空间,却都很难挤出来了。简单的说,通讯如果使用不当,就会束缚自由,过量的信息,可能反而带来不安与矛盾。严守一的奶奶则是将一切看在眼里,内心清明的人,她看出来严守一变了,看出来沈静是好人,费墨是好人,她不用手机。

  《手机》读后感(六):那些钻研松土的三儿啊,你们只会捡破鞋。

  我发现我看书总是瞎看。

  刘震云03年先出了《手机》的剧本,电影成功以后同名小说随即发行,时隔几年后,刘接着围绕“找一个说得上话的人”写出了迄今为止他最好的小说《一句顶一万句》,13年他又从找人说话难到纠正一句错误的话更难这角度创作了小说《我不是潘金莲》。

  结果,到我这,给这三本书顺序读岔了,对这“说话”主题理解的也是乎深乎浅。

  虽然我看书总是瞎看。不过这本书我看出点意思:

  女人没点事业心没点野心只知道揪着一男人凡事都为他考虑,像于文娟和沈雪,只有被绿被抛弃的份;有点野心,把男人看成垫脚石和踏板或者泄欲工具,像伍月,反而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你并不能相信你为一个男人五年七年十年的付出能换回他的一片真心,“十多年了,确实有点审美疲劳”,男人看着你蜡黄的脸只会这样想。你胸前没顶着两个篮球、你没有雪白的腰肢、你脑子里不为自己着想,那你就只能做一个在家给男人洗内裤男人在外脱内裤逞威风的有名无实的小主。

  出轨的人难道不应该判刑么?他/她们不就是一堆挑战婚姻法的罪犯么,希望在当下中国这种一夫一妻的制度下同时享有两具肉体和性福:家里一个默默无闻为你整理内务的贤妻,外面一个被你驾驭在身下可以和你操着脏话共享美好生活的三。

  说到三,我挺佩服伍月的,她是一个由头脑的名三儿。起初不争不抢,只贪图一时的快感,并不破坏人家家庭和谐,她明白能松的动土的男人也没有任何留在身边的价值。她留着严守一这货是为了自己更大的利益。

  我特别想问问身边的男性朋友,你们遇到这样松土的伍月,能做到无动于衷么?

  我也特别想问问身边的女性朋友,你们面对老公的出轨,能做到像于文娟那样,干脆决绝地走开么?

  希望我身边的姑娘都能活得漂亮,

  祝福那些钻研于松土的三儿啊,希望你们捡的破鞋刷一刷还能穿一阵子。

  《手机》读后感(七):带着面具通讯

  《手机》这本小说讲述了以严守一这个会说话的节目主持人为主线的故事,第三章与通讯方便的现在形成了一个对比故事。 过去通讯不便,让人捎个口信还是打个外地电话都是尽量的简单又实在,与远行的人保持联系阻碍重重。现在,有了电话,有了手机,有了网络通讯,与一个人取得联系更简便起来,成本也更加低廉。

  生活中面对面的面具也被我们带到了即时通讯中,我们说谎、瞎扯淡,扮演一个又一个角色。这不是手机的错,这是社交的本性。科技的发展已经让我们与整个世界的交流也易如反掌,打开QQ与微信我们就能看到朋友生活的点点滴滴,与他人分享生活的喜怒哀乐。但这是我们真实的一面吗?那可不一定,我们的面具已经与科技生活融为一体,在评论里留下“哈哈哈哈哈”的时候,现实中的你我可能绷着一副脸。

  今时不同往日,希望你我都能保有一颗真诚的心去对待未来。

  《手机》读后感(八):《手机》刘震云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4-10-19

  1958年生于河南延津县 1982年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

  ◆但严守一又不想离婚。人像狗一样,时间一长,就对一种环境习惯了,懒得换窝了。

  ◆嘴里贫,是证明心里闷呀。

  ◆沉默归沉默,但沉默的底部不光有寒冷,还有许多温暖。

  ◆大家都是以说话为生的人,或者说,都是不拿话当话的人,现在又来培训说话,便显得有些滑稽。

  ◆邪路和歪路,都有一种不可抗拒的诱惑力呀。越邪越歪,诱惑力越大。

  ◆现实和一时的癫狂是两回事。消毒剂并不能天天当水喝。在黑暗中呆久了,万一天没有准时亮,就会被黑暗吞噬。

  ◆“那就把错算到我身上吧,是我太经不起打击了。你不用几次一刀就把我捅死了。”

  ◆“离婚不是因为你,是我已经死了,你知道吗?”

  ◆傻话看似傻,原来里边还有明朗的一面,乌云之中,还透出另一缕阳光。

  ◆一傻治百病 心里没鬼,不怕喝凉水。

  ◆“你们在手机里说了多少废话和假话?汉语本来是简洁的,现在人人言不由衷。手机里到底藏了多少不可告人的东西?再这样闹下去,早晚有一天,手机会变成手雷。

  ◆原始社会,那时大家不撒谎,因为那帮猴子还不会说话;现在你们爱撒谎,是因为你们学会了说话……

  ◆上帝手里有时间,上帝可以让时间帮你解除烦恼,上帝也可以将时间拉长给你安排麻烦。

  ◆世界上的事情,原来都有目的;就是原来没目的,渐渐也会演变出目的。

  ◆天无绝人之路,钱是人挣的。

  ◆世上只有不学的人,没有学不会的事。

  第一章 吕桂花——另一个人说

  第二章 于文娟 沈雪 伍月

  第三章 严朱氏

  如果要说契合这本小说的名字,应该是第二章了,篇幅也是第二章最多,中心也是与手机有关。

  第一章 严守一的童年时代

  严守一的爹不爱说话,与卖葱的老牛感情不错,但是后来发生的事还是挺让人难受的。严守一的爹与老牛一起合伙卖葱,老牛记花帐坑严守一的爹,严守一的爹这样说:“花帐我能忍。腊月二十三,算了一天帐,到了黄昏,我拿钱往外走,出了门,突然想起过了年啥时去发葱,又回到院里,听到老牛在屋里对他老婆说,老严是个傻逼。” “不为钱,就为这一句话。”接着潸然泪下:“一辈子没说得来的,就一个说得来的,还说我是傻逼!” 指指自己胸口:“爹这一辈子,这儿有些发闷。”

  看了这段,心里酸酸的,原来不只是爱情会让人受伤,友情也会,有可能伤得更重。唯一愿意交心的人,放在心上的人,你在他心中连个屁都不是。挺让人心寒的。

  1968 严守一11岁,他的好朋友张小柱12岁,被张爹接到三矿。

  1969 20岁的吕桂花嫁到了严家庄,严守一和他的小玩伴陆国庆、蒋长根、杜铁环与吕桂花混熟了,严守一骑车带着吕桂花到镇上给吕桂花在三矿的丈夫牛三斤打电话。

  30年后,严守一成了清谈节目《有一说一》的著名支持人,吕桂花的女儿到北京来,说她妈说根本就没有这回事。

  读完小说后,我也不太清楚这件事到底发生过没有,难道是严守一幻想出来的,亦或是吕桂花记错了。我更倾向于后者,算来吕桂花算是他性启蒙的女性吧,书中这样说“远远望去,吕桂花穿一件红灯芯绒上衣,并无出奇之处,等到走近,严守一马上闻到了她身上特有的味道;接着又发现她的眼睛也与人不同,眼是细眼,像小羊,半睁半闭,老蒙着,但偶尔睁开,无意中看了严守一一眼,十二岁的严守一,魂儿就被她勾了去。” “吕桂花一起一伏的胸,身上散发出的味道,将严守一熏得差点晕了过去。”

  我看这一章,觉得特别纯,更多的像是把吕桂花当做母亲、姐姐般的存在,严守一的娘死得早,他的父亲又粗暴,他应该是很渴望母爱的。之后严守一的风流不羁,好像又与小时候的初恋关系不大,并不像是心理分析什么的,小时候的经历造成了成年后的种种,好吧,最近心理分析什么的,不由地被感染了。童年时代的严守一心理很健康,长大后也是,环境社会变化,让人的心里烦躁,严守一才做出了一系列的荒唐事。

  第二章 于文娟、沈雪、伍月是三个与严守一有关系的女人,这章也就是围绕严守一与这三个女人的爱恨情长展开的。

  这时,严守一已经是个名人了,电视节目《有一说一》的主持人,身边的好友,费墨比严守一大三岁,是个大学教授。费墨知识渊博,被严守一好说歹说做了《有一说一》的策划。严守一与妻子于文娟结婚十年,从有话到无话,两人的生活全无激情。严守一主持《有一说一》也已经有七年之久,也丧失了工作的激情。严守一在外偷腥不断,伍月是严守一“特别”的情人,为什么说“特别”呢?伍月很独立,不问他要钱,只保持肉体关系。

  严守一和伍月的事情暴露,也是与手机紧密相关的。严守一与于文娟通话,骗她说自己和费墨在一起→_→严守一把手机关机→_→严守一堂哥黑砖头打电话找严守一打不通→_→于文娟打已关机→_→于文娟打电话给费墨询问→_→费墨没兜住露馅了→_→严守一重新开机回家→_→费墨打电话给严守一通风报信,手机是于文娟接的→_→严守一撒谎差点蒙混过关→_→伍月的露骨短信→_→露馅→_→彻底玩完离婚

  于文娟说:“离婚不是因为你,是我已经死了,知道吗?”感觉于文娟离婚的原因一半是严守一出轨,另一半是因为自己,她的性格本身就很倔,严守一的出轨打破了她对婚姻坚持的最后一根稻草,也就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业务培训,台词课的老师沈雪,傻傻的,说话直,和严守一不闹不相识。其实通过后续发展可以看出,沈雪一点都不傻,能做到大学老师,双商都不会差到哪里,她只是装傻不点破而已。不过她遇到严守一之后,真得动了心,也就对严守一如看贼一般看着。

  严守一、费墨、沈雪三人回乡下看望严守一的奶奶,从山西老家回来,严守一和沈雪同居了。严守一决定洗心革面好好对沈雪,无奈本性难移,还有伍月这个尤物时不时来撩拨他一下。不光有伍月这个麻烦,前妻于文娟生了个儿子,一直不孕的于文娟在离婚前有了怀孕征兆,但她性子倔,不肯委屈自己,也不想再与严守一有任何关系,一直瞒着严守一,天上就这样掉下了个儿子,对严守一来说,这不是儿子是麻烦。

  严守一给于文娟买的手机,于文娟不肯收,沈雪归置包的时候发现了,严守一只好对沈雪坦白前妻生了孩子,沈雪虽然生气但也无可奈何。

  严守一、沈雪与费墨夫妇一起去捏脚,伍月来短信,严守一聪明反被聪明误,把“震铃”改成了“振动”,引起了沈雪的怀疑,发现了伍月的短信。原来伍月到了庐山,她和严守一认识的地方,触景生情发了短信。闹过之后,又因为手机,沈雪发现了严守一与于文娟他哥联系,又哭了。

  严守一私下为于文娟找工作,又因为费墨的新书的序与伍月见面,又被沈雪识破,不过这次俩人真没有什么,纯粹是公事,沈雪哭过后也就算了。

  在费墨新书发布会上,严守一知晓了费墨不可告人的秘密,原来费墨和他一样,也有情人,p个s,费墨藏得挺深的,看他衣冠楚楚,不过这倒与现在社会上的某些现象挺像的,费墨的情人是他的学生,一个美学研究生,还是师生恋呢。

  酒后乱性,也不完全,严守一骨子里就是个不安分的主,他又进了伍月的房间,还被伍月拍下了裸照,伍月想要进《有一说一》当女主持人,拿裸照威胁他,严守一以前当伍月是个吊儿郎当的人,没想到她很有心计,用身体换取利益。

  费墨的老婆李燕洗衣服的时候,发现了一个房卡,打电话套严守一的话,与严守一上次一样,费墨也露陷了,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严守一放在费墨那里的照片和存折也一并被搜了出来,虽然严守一真得没打坏主意。

  沈雪扣留了严守一的手机,又根据话费单子锁定了伍月,给伍月发了条模糊不清的短信,伍月回复了,发过来她和严守一的裸照。于文娟突然打来电话,说奶奶生病了,严守一带着儿子赶到乡下,奶奶已经死了。“严守一潸然泪下。这时他知道,自己在世界上是个卑鄙的人。”故事到这里戛然而止。

  沈雪这次也真的是对严守一死心了,一次又一次的欺骗,再傻的人也应该清醒了,何况她又不傻。

  伍月感觉不是那种会结婚安定下来的女人,就算嫁人她也不会嫁给严守一,严守一也不敢娶她。

  严守一从老家回来,后面一大摊子麻烦事等着他,伍月要进节目怎么办?沈雪怎么办?他好像也对儿子有了亲人感觉,还要养儿子吧,还有费墨的事。

  这里面最喜欢的就是奶奶了,没读过书,不识字,却深明大义,淳朴、善良。看她最后的遗言,把一切都安排好,不说从小把严守一拉扯大,在严守一与于文娟离婚后,还可以这样说,“不用你说,我就知道,当初的事,一点不怪人家,怪自家的孩子。” “回北京以后,还替我还给文娟,跟她说,她不是俺孙媳妇,还是俺孙女。” 多好的老太太的啊,心里明白着呢,善解人意。

  严守一不算是十恶不赦的坏人,或者像他这样的人,现在社会上好多,他对奶奶的孝顺,为前妻找工作,也曾下定决心好好对沈雪。无奈男人都是下半身动物,管不住自己的下半身,抵挡不了诱惑,弄成最后的状况,里外不是人。

  伍月,算不上“小三”的“小三”吧,活得自由自在,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严守一两段感情的失败,应该说,就是我看小说时,感觉她对严守一应该是有感情的,她不是为了钱才去做严守一的情人,纯粹为了自己舒坦、开心。后来严守一和沈雪在一起后,她嫉妒的,嫉妒严守一为了沈雪疏远她,她和严守一不可能再回到原来的纯粹的肉体关系。严守一也不会娶她,感情得不到,男人也得不到,那就为自己谋划吧,以至后来为了进入节目,权色交易。看小说的时候,看到伍月和严守一偷情撞掉东西的时候,突然想到了贾平凹的《浮躁》,发现人物也有点相似,主人公也是一个文化名人,和好多个女人纠缠不清,原谅我对他们偷情那段记得比较清楚,毕竟那本书真的是太黄暴了,(可怜我高中的时候,读得面红耳赤的。)

  严守一是想要做个好人的,他觉得对前妻有愧,给前妻寄钱,找工作弥补,也是为了让自己心安吧。他想要沈雪稳定的感情,又想要伍月带给他的身体上的满足和刺激,欲望太多,想要的太多,付出得太少,自然就失衡了。

  讽刺社会,比如沈雪的那句,“把电视台交给你们,是全国人民瞎了眼”还有那不知所以然的行为艺术,实验话剧,出版社的老贺给费墨出书是因为费墨是女儿的研究生导师,这算是交换吧,还有伍月出卖肉体进电视节目。

  第三章 严朱氏

  初看的时候知道是讲严守一祖上的事,看到最后才知道,严朱氏就是严守一的奶奶。

  这就是一个找人的故事,严老有,严守一的曾祖父,严白孩,严守一的祖父。严老有托人捎口信让人到口外寻他的大儿子严白孩回家成亲。中间过程的捎信人在不断变化,口信在传递过程中也不太准确了,但到底还是把严白孩寻到了。

  贩驴的老崔,家住河南济源府→→→阳泉府(遇强盗,丢了本钱和小刘,自杀被救)→→→留在烧锅店做饭→→→遇到打鼓的老胡,一见如故→→→把口信托付给老胡→→→榆次府→→→太原府→→→五台县→→→繁峙县(老胡被误会,无奈离开戏班)→→→又返回五台县当挑夫→→→遇到起鸡眼的野郎中小罗→→→把口信托付给小罗→→→浑源县→→→大同府→→→阳高县→→→逢县→→→逢府→→→长城外→→→怀安县→→→张家口→→→面馆里见到了严白孩

  这一路走得,真的很佩服作者,这么多地名,老崔、老胡、小罗三人接力终于见到了严白孩,捎到了口信。以前没有手机时找个人得历经千难万险,很麻烦。有了手机之后,方便多了,副作用是也随之带来了一些麻烦。

  还有文中出现两次的,“王八蛋,大麦先熟,还是小麦先熟。”第一次,为严白孩踢严黑孩,(因为严白孩是老大还没结婚,严黑孩想要娶媳妇~)第二次还是为严白孩踢严青孩。o(∩_∩)o 哈哈,好搞笑。严白孩最后娶得朱姓姑娘,就是奶奶。善良的奶奶,令人敬佩的奶奶。

  这三章可独立成书,一三章篇幅短些,相互之间有联系。要说手机吧,就是主打第二章,表现得应该是现代社会的人们迷茫、欲望、烦躁、权钱交换。比之《浮躁》,这篇还是比较看得懂的,那本只是看了个大概,感觉有点离奇神秘的部分,没太读懂,哎,有些什么描写也太那啥了,怪不得有争议。

  回去把电影《手机》下载下来,看看导演是怎样用镜头和光影去表现这本小说的。书的封面上的那句话,“世上有用的话,一天不超过十句。”觉得好有道理,每天几乎都在说废话,以后要多读书,少说话。

  《手机》读后感(九):从前慢

  不知为何,读完《手机》脑袋里一直盘旋着“从前车马邮件都很慢,一辈子只够爱一个人”这句小诗。大概是因为这段时间读了太多太多又红又专的文学作品?读这本书竟然感觉像看完了一部都市言情剧。电视剧里面丈夫花天酒地寻求刺激妻子监督查岗矛盾接二连三这样的桥段不断地上演。

  尽管是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仍旧期待一辈子只一次的爱情。二十岁了,我觉得最可怕的不是没谈过一次恋爱,而是已经对所谓矢志不渝的感情不再憧憬并且不抱任何期待。告诉最要好的同学说,还想要一辈子只谈一次恋爱,一次就成功,当然男方要是也是初恋就更完美了!也不知道这是不是大多女孩都向往着的。然而朋友不屑一瞥:老古板,你一辈子只离一次婚都算最好的了。啊啊,如果是那样的话我是真的愿意单身一辈子的,一个人的心是怎么可以大到同时住下那么多人……不禁羡慕以前,一辈子只够爱一个人的那种日子。

  和室友谈论着相亲,家里好几个表姐都在被长辈不断介绍着男朋友,我甚至还被姐姐拉去过。长辈们永远都只会考虑家庭出身收入学历,从来都对于性格爱好不管不顾。感慨啊,这个社会习惯对人提各种各样的要求,真挚的爱甚至都比门当户对这四个字廉价得多,好难得有那种不散发着钱的恶臭味的美好爱情。好像存在这样一种现象,人们总是能够共苦却很难同甘,一旦苦尽甘来,总有人会选择去追求一些看似无意义他们却乐在其中的享受,比如在有了妻子的情况下还与别的女人纠缠不清。用今天比较通俗的话来讲,大概就是“人越有钱就越作怪吧。”会不会是因为以前人们普遍都穷,所有的钱只够填饱肚子,所以感情都会比较真挚。现如今发达了并且更开放了,人们可以肆无忌惮,对任何东西也都不那么珍惜,包括感情。

  (似乎与本书没多大关系,不过却是看完书想说的)

  既然书名是《手机》,就干脆以对手机的看法来结尾吧。手机无疑是个适合撒谎的工具,我想用过手机的人也都深有体会。只要你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和音量,并且足够聪明可以不引起怀疑,你尽可以向通话的对方撒各样的谎,对朋友、对家人,或许太多人也都习以为常并且麻木到不会因为撒了谎而脸红心跳。不要以为要伤天害理才叫谎,除了少数善意的谎言,谁能说一个本来因为睡过了头约会迟到了的人说他已经在赴约路上了不算一个谎话?他可以让对方一直等,因为他早早就编好了第二个谎——不好意思路上塞车。我要是等待的那个人,如果知道对方明明是睡过头还要这样欺骗自己会有多么不开心。

  嘈杂的社会,总是太多不真诚的声音。只希望人们都可以多多去珍惜当下的每分每秒,给在乎的人更多的爱和关心。

  《手机》读后感(十):胡乱写写(取标题无力)

  整本书还算好看,这个好看不是说这是本好书,只是指阅读上不容易让人走神。这事成为好书的第一步。

  我在想他们的偷情被揭露是手机的原因,但从根源上讲还是人性中的不道德。到了今天,每个人都知道一夫一妻制是受法律保护的,这是社会道德。但是人性之中总有一些蠢蠢欲动的欲望,而这种欲望对自身以外的其他人来说是不道德的。所以他们甚至有了理由来抨击你,哪怕你跟他们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最近文章的出轨正好印证了这个观点。当然我本人也是不赞同文章出轨的行为的。

  为什么手机能成为这本书的关键词呢?因为在没有手机之前,你想去抓另一个人的把柄没有那么简单。他去妓院、去找小三,你找不到他,回来他还有充足的时间去和同伙们编个故事来欺骗你。所以出轨这种现象从古自今有之,只是今天手机让出轨的人们无所遁形。你洗澡不能带着手机去吧,你配偶总可能会帮你接个电话吧。得,就是一个定时炸弹。先不说出轨这么大的道德问题,我也相信不是每个人都愿意把手机交给别人看。

  文章的最后反叙了男主他们上一辈想找个人经历了那么多道手才传达到位,而且事情还说得不清不楚的。但是化解了那儿子和那父亲的恩仇。不得不说朦胧有神效。

  (太久没有写文章,知道结构和叙述都有问题,请大家包涵)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手机读后感精选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