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其他人》经典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其他人》经典影评10篇

2018-03-02 20:57: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其他人》经典影评10篇

  《其他人》是一部由克里斯·凯利执导,杰西·普莱蒙 / 莫莉·香侬 / 布莱德利·惠特福德主演的一部剧情 / 同性 / 家庭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其他人》影评(一):You know we're all the other of life

  接近年尾的时候,我看了一本书,书名叫做《斯通纳》。主角斯通纳应该算是一个“凤凰男”,从某个小村庄农民到某个城镇的大学教授,娶了第一次爱上的名门之后,本来以为会过上幸福生活,但生活是这样的,总是让你打碎牙齿和血吞。之后斯通纳婚姻生活不幸福工作不顺畅,中年时出轨,有过一段很舒心爱情生活,还是被舆论打败,最后麻木地过完了一生

  生活是这样的,每个人都是他人眼里的“其他人”。其他人的悲伤快乐,其他人的微笑眼泪,其他人的故事,无论再怎么动人,都是其他人的,讲白了就是——关我屁事。

  我偶尔会喜欢看那种沉闷的没有什么明显戏剧冲突的电影,像这部《其他人》,之前看过的《恋爱谈》、《月光男孩》,还有一部讲旅途的故事,我突然忘记了名字。越长大越发现曾经非常羡慕的那种轰轰烈烈的生活,可能都是其他人的,放到自己身上,有时候是适配不上,有时候是没那么好,总之就是最后都归于平淡,像《少年时代》那样,一个孩子总要经历很多事情才会长大。

  最近《奇葩大会》开播了,很多人都记住了高晓松说的一段话,那段话是这样的,“年轻的时候,不要放过生活,使劲踹它,千万不要以为你在生活面前怯懦,生活就会放过你,不会的,生活不会放过任何人。”生活自然不会放过人,就像每个活着来的人,最后都要死着去。你我都是生活里的其他人,如果有神的话,他会安排不同剧本,但结局都会是一样的,你我都留不下任何。生活又会像无风无浪一样平静

  电影里的戴维陪着母亲抗癌,开始的第一个场景就是,一家人都躺在床上互道“我爱你”,母亲乔安娜的朋友打来电话,在对方诉说对不起听到这个不幸消息,觉得很难过同时,对方在买东西吃,提各种关于食物要求,所以你知道的,这是其他人的生活,“病了吗?病了。哦哦我好抱歉我听到这个消息。”“他们是不是最近结婚了?对啊。哇那好幸福啊,那个我最近的项目碰到点麻烦…”“听说我们老师得子宫癌去世了。”“……”这些都不关自己的事,都是“其他人”的生活,但我们多少都会对其他人的生活指手画脚,提出意见

  年关在即,我知道会有很多人对其他人的生活提出意见,“你为什么还不结婚?”“你们结婚两年是不是该要孩子了?”没错,我们什么时候学会“live your life”,什么时候就是进步了。

  行走世间到现在,没什么人不是带着一点点伤痛的,关于自我的认同,关于周遭环境的不解,关于想要而不可得,关于得到的不想要,活着的永远孤独,又用同样的冰冷对待其他人。

  今天还看了一则新闻,是一个大叔半夜带好装备偷取了一家24小时自动情趣用品店里的一个充气娃娃,大家都在笑,有人同情他,说他可能是个鳏夫,有人同情老板,被人盯了那么久都不知道。但每个人都是站在别人的角度来说话,亦即“站着说话不腰疼”。他可能欲求旺盛得不到满足,他也可能想从偷东西寻求刺激,他也可能太过孤独了,他的可能性有很多,但他真的盗窃违法。他是我们嘴里的“其他人”。

  每个人都是别人眼中的“其他人”,毫无例外地孤独,可是为什么还是会嘲笑他人孤独呢,大概只有那么一瞬间,会让自己觉得原来我跟其他人不太一样,也只是大概吧。

  《其他人》影评(二):荒谬的其他人

  生命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是荒谬的:你从超市出来,多年未见的熟人突然叫住你跟你说话,临走还非要让你免费租部电影;你朋友家领养的弟弟从小就有drama queen潜质,把自己的笔记本电脑外壳弄成仿大理石材质;你阿姨相信自己买到了可治癌症的魔杖;你父亲过了多少年也不接受你的性取向,哪怕专程跑到纽约去看你也到了家门口不上楼;最荒谬的是你的母亲,明明还在光彩照人地参加家庭聚会,明明还是你灰暗人生中唯一的光芒,怎么会得了癌症马上就要死了呢?

  这是《其他人》主角大卫眼中的荒谬世界。这个年近三十的剧作家一没工作二没情人长相普通穿着土气,性格温和中带着冷淡,面对自己出身的小镇和母亲以外的家人一副“我们不熟”的样子一身丧气中隐约透露出一点儿敏锐聪慧和对世事透彻圆滑:大家都习惯得厌倦的平凡人生只在他眼中露出了荒谬的一面,尽管生命中每个小节都让人无法忍受,大卫还是把那些尖锐的嘲讽藏在微笑中。可以看得出他在“自己”和以家乡小镇居民代表的“其他人”之间划出了明确的界限,母亲琼安本来是这两者间的联系者(大卫曾对父亲说,自己不知道母亲死后还会不会回来),正是她的即将缺位迫使大卫和“其他人”之间重建联系,从而让大卫观察到了上述点点滴滴的荒诞。与小镇上种种漫不经心的不合情理相比,大卫自己的生活——在纽约某喜剧剧团演即兴荒诞剧,反而成了他自己眼中的“正常”。

  然而这始终是个视角问题。在一段点题对话中,朋友对大卫说,对其他人来说,你就是其他人。从这一刻起,观众开始跳出大卫的视角,观察作为“其他人”的大卫身上的荒谬之处:他咬指甲,喝醉酒后在超市找不到泄药时歇斯底里地发牢骚,最重要的是,他的世界只分为“我”和“他”,认为“他”对于“我”是持有敌意态度的(从他上大学前如何处理自己偷藏的黄书可看出)。原来,大卫对“其他人”的冷淡,是出于对自己的保护,追根究底又是不会处理自我和外界关系结果。大卫眼中其他人生活荒谬,还是因为他只会用自己的视角看其他人生,无法将这些纳入自己眼中的片段回归到别人各自的生活轨道去,用他人的逻辑理解他人的世界。对于他来说,世界不是生动整体,而是一个个漂浮到他面前的、奇形怪状碎片。这样龟缩在自我的世界中,等来的却是熟悉世界逐渐土崩瓦解脆弱的“我”再次被抛到荒谬的“他人”面前。

  这种认知问题本来是很难消解的,但是本片的导演编剧克里斯·凯利为这个以自身经历为蓝本的故事制作了一个开放式的结局:接受世界,可以从接受类似自己的人(家人,尤其是妹妹)开始。这可以理解为,与自己和解是与世界和解的第一步,毕竟,自己是广袤世界以外的一切,万千世界又只存在于自己的眼中。

  《其他人》影评(三):We are others

  David,一个眼看要跨入三十岁但穿着仍像个大学生、常常因为紧张咬指甲、每天写个不停却不曾令工作有起色的胖男人。他的生活正如他的外表、名字一样普通,可能生活还更悲催那么一点点。可是,正是在这个普通平凡男主身上,我仿佛看到无数个表现出的、未表现出的自己。 亲情中,David的母亲是他在这短短二十几年来最知心的人,可却遭受着癌细胞的无情吞噬;爱情里,自从九年前David出柜以来只有一个相处了五年的男友,却因为David父亲的无法接受,两人最终分手了;工作上,David这几年来不断地写却依旧未能让自己的前途有什么起色,还丢了饭碗。这些看似只会发生在其他人身上的事,竟然一件不落地降临在David身上。 看到这我以为这不就是套路嘛,我们都知道这只是发生在别人身上的故事而已。但影片刚开始时,他在圣诞聚会的一旁焦虑地咬指甲的画面,正中我的红心,其实这正是我的样子——咬嘴唇上的干皮。可能也是千千万万个某刻焦虑的人的缩影,而我妈,也像David的母亲一样试图阻止着这一种不能自控的行为,并将其归类为焦虑症。 整部片子感觉有点“反鸡汤”,从剧情,从台词。David在向老友倾诉时,老友说了一番话,说其实那些在教堂安慰你的“她会在天上看着你的”都一点不起效,真正安心的,是母亲生前说的那句“我最喜欢桦树,我死后会成为桦树,以后你见到的每一棵桦树,都是我”。再例如,男主在一次网友见面时第一次失态,离开酒吧后又接到父亲交付给他去买日用品的录音。在超市的第五货架前,他找不到泻药,脏话与烦躁喋喋不休——“该死的,这么多种药我偏偏找不到泻药!“,我知道并非没有这样东西,差点就想死盯着屏幕帮他找出那盒药。起初,我以为接近疯狂的他,会因为这段时间来所有的不顺利崩溃,我甚至预见了电影下一秒的画面——David将货架上的药全部推开,然后孤独又可悲地坐在超市地板上啜泣。可是,下一帧,一个售货员小心翼翼地靠近了他,并询问他是否需要什么帮忙,David边低声回答绝望地坐下。售货员轻轻扫视一眼货架后说:“在这,就在你面前。”,边说边将那盒药递上前。David愣了一下,说出一句谢谢。我松了一口气。或许现实也是这样,即使在超市里崩溃,最后也只是呆坐在货架前。 母亲离去、男友离开、工作失落、家人和好,这就是David的生活,也可能是我们的生活。 David是我,我是David,正如其他人是我,我也是其他人。

  《其他人》影评(四):世界没变,变的是我们!

  电影的第一个镜头是从戴维一家人的悲伤开始的。就在父子兄妹几人围在母亲遗体四周悲痛不已时,一位远方朋友的来电打破了这种气氛,原应是慰问和关切的电话,竟变成外卖点餐,可口可乐,甚至彪出一句shit。

  生命充满讽刺,连死人都不放过。

  显然她是一个很久没有联系的朋友。料想戴维当时并不会因此生气,只是在悲痛中再次体会人生的幻变与珍惜罢了。

  由于同性恋身份,戴维离家生活多年,母亲患上癌症,他才再次回到家里照顾母亲,在此之前,父亲对他的同性恋身份抱有严重偏见,作为血缘相亲的两个妹妹,也没能给他支持和理解。家庭聚会上,戴维面对亲戚幽默行为表示不解,长时间与家庭、亲人的缺乏交流使戴维心生隔膜,不知该如何融入他们。碰见多年不见的家乡好友,也是应付寒暄几句便急于离开,面对环境不同带来的变化,戴维心理上的不适应,只能一直压抑自己的情绪

  其实我觉得这些曾经最关心戴维的人,还像当年一样爱他,爷爷仍是固执己见奶奶也还是温和慈祥。亲戚的幽默显得愚笨和唐突,但也是情感上的讨好;多年不见的发小和他有说不完的话题,只是戴维自己给自己套上了“时间的罩子”,“罩子”里是纽约的世界,“罩子”外是过去的世界。

  在“罩子”里,戴维不是曾经的戴维,而是一个在纽约工作、生活,自命不凡的编剧,拥有见多识广的认知和见解、更高的素质修养精英人士,那里的人比“罩子”外的人更懂得和他相处、和他交流。

  导演在镜头安排方面有其独特意义生活中情感的细微变化和冲突直触内心。影片的最后一个镜头也开始的场景。悲伤的开始,悲伤的结束,富于人生哲理。在此之前有一个俯视航拍的镜头,给我们一个上帝的视角去审视人生。而后母亲的遗体被抬走了,戴维凝视着母亲卧床的位置,望着妹妹、父亲的脸,他们和一年前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是他们接受了戴维。环视这个家,屋子也没什么两样,只是少了一个他最爱的人。对于戴维来讲,这是一个多么痛的领悟

  明白代价的意义后,他拾起枕头,躺在床边的地上,回到了亲人的身边。

  电影结束。

  《其他人》影评(五):Death is certain, life is unpredictable

  今年也是我有生以来过得最糟的一年,所以看这片子时有着强烈的代入感。

  老妈年初做了胆囊摘除手术,她选择在出院后才电话通知我。虽然是小手术,但也是需要开刀,也需要在病床上躺上两周,而作为长子的我却没有陪在她身边,万分羞愧。事后才知道,当时老爸和老弟两人轮流陪床,可老爸重度耳聋,基本与他人不能交流,而老弟白天还要上班。这种情况下,他们却没有告诉我,理由是我在千里之外的北京,他们怕我担心影响了工作。这更加深了我的负罪感,因为当时我已经辞职闲在家中,只是没有告诉他们罢了,理由同样也是怕他们担心。

  随后我一直在想,为什么要离他们那么远?当初的理由很简单,因为需要去大城市,小镇的生活显然没有未来。而现在不愿回去的理由,或许是害怕他们看到我仍没有未来、狼狈过活的样子。

  本片名为其他人。其他人是谁?可能更多是你周围的人,那些与你有千丝万缕联系的人。萨特说他人即是地狱。你发现,你的痛苦从他们而来,你的快乐也从他们而来,或者说,你的一切纠结都从他们而来。

  今年被几个人拉黑了微信,我为此伤心了好久。在反省被拉黑原因的时候,我发现事情的吊诡一面。这些人我大多都没有见过面,和他们的对话只停留在从哪来、做什么工作的层面,为什么素未谋面的陌生人的消失却能变成我的地狱?

  这也许就是其他人的价值所在吧。他们在你身边,随处可见,是不可避免的存在。他们与你的关系就是你的生活,选择如何与他们相处,就是选择怎样生活。那些说不在乎他人,勇敢过自己的人,到头来会发现或已经没有了自己的生活方式。

  导演在片中用了两次Train的歌Drops of Jupiter,其中有一句是这样唱的:“你在那边寻找自我的时候是否想念我?(did you miss me while you were looking for yourself out there)”

  反正,看完片子,我想起了好多人,且明天早起做的第一件事应该是给老妈打个问候电话。

  《其他人》影评(六):对其他人来说,你就是其他人

  已经忘记是什么时候开始了我的北漂之旅,像我这种在外人看来像极了沟通达人,与家里人却不知道如何沟通。虽然每两三个月就会回家几天,但说真的即使我在外面死了都没人会知道。

  所以看这样的电影特别有感触,我理解男主与家里人的那种代沟,理解大城市与小城市的那种说不出的区别,理解男主那种委屈、压抑又无处诉说的心情。然而至少我还可以回家与母亲斗斗嘴,而男主,唯一可以安慰自己的母亲在遭受了无尽的折磨后死去。

  贴几张图,大家感受下吧,每次在电脑上看电影我总会截一些图,有趣的、恶趣的、恶搞的、励志的、哲理的、非主流的、反社会的、血腥的、恶心的、美好的等等等等,大约已经2000多张了,每当我坐车回家的时候,我就会翻看这些照片,往日的记忆浮现在眼前,人这一辈子,不就靠着那些美好的和即将变成美好的、回忆或者嘛。

  好了,贴图了,自己感受。

  《其他人》影评(七):你的剧本,不是他们要的。

  此片的导演Chris Kelly是美国综艺节目《周六夜现场》的一位编剧,而这部《其他人》是这位80后的导演首度参与电影编剧并且自编自导完成的一部独立电影。根据这部电影中的桥段,主人公David就是一位编剧,为《周六夜现场》工作,同时这部作品也是Chris Kelly的半自传形式的电影。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