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过年 第一季》经典影评10篇
《回家过年 第一季》是一部由张旭 / 罗翀 / 罗珊珊 / 赵擎 / 谢芳 / 张志强 / 执导,纪录片主演的一部中国大陆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回家过年 第一季》影评(一):央视那么火,为什么这部春节记录片沉寂了一年?
俗话说,过了二十三,就是年。
踏上了返乡的旅程。
不管你在他乡过得怎样,踏上故土的那一刻,一切就都会变得无比熟悉。
这里有你爱吃的食物,有你熟悉的口音;
那就是家。
家不只是个一所房子,一个住所;
今天就用一部年味十足的纪录片,给大家拜个早年吧——
《回家过年》(2017)
如同片名,纪录片讲述的;
这个题材,本有可能像《舌尖上的中国》一样,成为现象级的国产纪录片;
抢占了所有的风头。
宣发上的不给力,让这部纪录片在播出一年之后,豆瓣评分依然显示评价人数不足。
而B站的播放量,更是连一万都不到。
豆瓣评分虽然不多,但是齐刷刷的都是五星好评。
豆友们纷纷表示,泪目、感人、温暖、哭惨了。
之所以它能如此打动人心;
反而是因为这部纪录片没有过度煽情,满满都是真实的触感。
从策划到节目播出,这个17人组成的剧组,只用了两个半月的时间就完成了。
要知道,这部纪录片,可是包含了10个故事,13个家庭,14个省份,56个有名有姓的人物的大工程。
不过在最初策划《回家过年》的时候,剧组就确定了“四不”原则:
不假造喜庆,不粉饰太平; 不利用情感,不贩卖苦难。镜头记录的,都是最真实的中国人。
每天风里雨里的快递员夫妇;
不论是谁,只要到了春节,他们都会背起重重的行囊,踏上归乡的旅程。
蒙俊源夫妇是广西人。
老父亲和两个孩子只能在家中留守。
而春节则成了他们一年中,唯一能一家团圆的机会。
今年也不例外。
他们再次加入了返乡摩托车大军。
万般最远途,是归乡路。
而老父亲一早就做好了准备,杀鸡备肉;
深夜,夫妻二人终于平安到家。
就算夜再晚,家中也会备着热饭等着他们;
就算夜再黑,家里的灯也为他们亮着。
而在两千多公里外的东北;
满语歌手宋熙东,也要回家过年了。
在北京打拼多年的东北汉子,已经两年多没回家了。
因为,他的父母几年前相继去世。
“不管多大年纪,你的父母去世了,你就变成孤儿了。”父母不在,家也就没了。
何世环是为数不多的会说满语的满族人。
宋熙东和她正因满语相识,从陌生到熟悉;
何世环也把他当成亲孙子。
奶奶家,就是宋熙东自己家,今年他就是要和奶奶一起过年。
穿上满族传统服饰,给老祖磕头祝寿;
自家该有的习俗,宋熙东一样都不少。
坐在热炕上,他和奶奶分享着自己创作改编的《摇篮曲》;
再好的酒肉,熬不过飞逝的时间;
再暖的温情,也要经受别离。
春节一过,宋熙东又要踏上返回北京的旅程。
奶奶挽着他的胳膊,送他到门口,对他叮咛嘱咐:
宋熙东一边走一边回头张望;
奶奶一边抹着眼泪,一边嚷着让他快走,别再回头看。
“他就把这儿当个家。 我东子想要要什么,来个电话我都能给; 我想要什么跟东子说,东子给我能拿回来。”骨肉不亲,人情亲。(泪目)
因为,他们的父母在那里。
他们也被叫做,“候鸟老人”。
所以才有调侃说,海南是东北“第四省”。
没想到,这边的乡音要更多。
于是,他们买上父母最爱吃的土特产;
现炒的当地瓜子,自己家腌渍的酸菜等等。
然后飞到父母身边,和他们过一个团圆年。
毕竟,有父母的地方,才是家。
因为他们已经不知道孩子的尺码。
在公司的年夜饭上一边豪迈地说出“2017我们重新开始”,一边忍不住落泪;
只有到了春节我们回到家中,所有的压抑、难过、与消极,才会被统统抛在脑后;
得到一丝温暖和慰藉。
如同纪录片中所说:
回家,不仅仅是跨越地域间的山水阻隔;
更是和从前的自己的一场重逢。
《回家过年 第一季》影评(二):已经拍了两季,都好看!
如果不是每一集一定要加一个大团圆ending,几乎没有硬伤——泪点低的要每集必哭,高泪点的像看完【和奶奶过年】这样的单集,估计也要破功。10集里面,10个样本,有被逼婚的大龄男青年,有庞大的去海南过冬的东北候鸟老人群体,有小白杨哨所的官兵…有的单集,旁白寥寥,全是同期,引人入胜全靠交叉剪辑+情感自然的张力,新技术的普及,让小人物的拍摄,也动用了大场景的航拍,堪比小电影,大概春节期间播放,没有人会安静的看纪录片,因为看过的人太少,豆瓣也没有评分,而这部纪录片,我觉得本来是可以成为现象级的。说个插曲。第十集讲在旧县居住开旅馆的南非人,夏天我去旧县的秘密花园(hotel),竟然和他正面相遇。这一集里,讲这个南非人接父母来旧县过年,其母因为有感于村里特别浓稠的亲情氛围,每每出场每每开口,都要落泪,这一集里有无数次,这二位七,八十岁外国老人的拭泪镜头,非常之——生动!美好!感人!
《回家过年 第一季》影评(三):这才叫纪录片 这才叫书写历史
《回家过年》--新时代的国家记忆,是真正的纪录片,没有炫酷的移动延时、航拍、三维制作、理论文献专家的解读,只有真实的家国情怀和温暖人心的力量。作为一个漂泊在外打工的游子,过年无法和父母兄弟团聚,看完这十发催泪弹,更是挂念他们,回家过年不易,尤其是在分别的时刻。纪录片《回家过年》应该可以成为朱自清《背影》一样的作品,百世流传。
节选《背影》部分内容: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儿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回家过年 第一季》影评(四):这才叫纪录片 这才叫书写历史
《回家过年》--新时代的国家记忆,是真正的纪录片,没有炫酷的移动延时、航拍、三维制作、理论文献专家的解读,只有真实的家国情怀和温暖人心的力量。作为一个漂泊在外打工的游子,过年无法和父母兄弟团聚,看完这十发催泪弹,更是挂念他们,回家过年不易,尤其是在分别的时刻。纪录片《回家过年》应该可以成为朱自清《背影》一样的作品,百世流传。
节选《背影》部分内容: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儿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回家过年 第一季》影评(五):回家过年(第二季)甩《舌尖3》N多条亍!
春节期间,偶然在电视上,看到中央第九套节目播出的回家过年(第二季)第六集,感慨很多,欲罢不能 。。。于是,在手机上下载央视影音APP!专门选第九套节目投到大屏幕上看重播,直接追剧从1集追到10集!每集都既虐心又感人了,太好看了 。。。
感謝央視C C T V 9 紀錄頻道深入實際、深入生活、深入群眾,用心講述出了老百姓的過年故事。
本片聚焦春節,通過中國人家庭團聚,展現時代變化、關注社會民生;選題分布於中國全境,選擇具有典型特徵的地域,關注普通家庭的團聚,在講述人物故事同時,兼顧中國不同區域的年俗文化。
本片在過年這一特定的時間節點上,選取回家、到家等多種生活截面,用平視的視角記錄普通中國人的團圓、親情、夢想、希望。
本片用微觀視角、現實故事記錄中國政治經濟、社會生活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