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黎明前的拉达克》观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黎明前的拉达克》观后感精选10篇

2018-03-30 21:57: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黎明前的拉达克》观后感精选10篇

  《黎明前的拉达克》是一部由卡比尔·汗执导,萨尔曼·汗 / 朱珠 / 索亥尔·可汗主演的一部战争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黎明前的拉达克》观后感(一):垃圾作品 全靠抄袭

  这个作品是抄袭的 豆瓣的评分跟IMDB的差距一般没超过1分的

  这作品IMDB才4.2 豆瓣居然有6分以上

  不仅是故事情节 连宣传片都是抄袭的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10667069/?from=search&seid=9252307548722503724

  文戏抄小男孩 武戏抄阵地战 太极旗飘扬 一堆高分电影的即视感 IMDB很多评论都喷了

  《黎明前的拉达克》观后感(二):好好看片,好好过日子

  偶遇一部印度“抗中”电影叫做《黎明前的拉达克》,怀着嘲讽的心态我下载了这部电影,结果却被感动得稀里哗啦。先说我为什么会怀着“嘲讽”的心态,自从1962年印度被中国惨虐之后,印度凡是“抗中”的电影都充满着深深地YY,比如印度兵手撕解放军、把解放军黑化成无恶不作的坏蛋等(1964年印度拍的《严峻的现实》可以说是“抗中神剧”的开山鼻祖,有兴趣的可以看一下)。再说下为啥会如此感动,想了想,我决定从去年中印边境对峙事件说起。

  2017年夏天中印对峙的场景仍然历历在目,在中国人的眼中,印度人就是一帮不知天高地厚啥都想跟中国比却啥都搞不成的、对美俄日等大佬唯唯诺诺的“红头阿三”。虽然这种称呼是不尊重对方表现,但阿三的一系列错误行径和激怒国人的做法,不得不令人对其另眼相看,我们在自家修个路,人家恶心了,派了兵,越了境,扣了我们的设备,要不是我天朝秉承以和为贵的理念,早都上演了一部“再揙阿三”的现实剧。但让我想不到的是,这部片子竟然是一部以1962年中印战争为背景的“反战”题材电影,看清楚是“反战”!!!这着实让我吃了一大鲸。要知道,在印度电影里,只要出现解放军,那一定就是印度神兵狂揙我军的镜头

  片中完全没有了“抗中神剧”的尿性,而是通过一个普通人角度表达了印度大部分人民讨厌战争,渴望和平美好愿望具体来说,影片讲述了一对亲兄弟之间的故事,他们出生在美丽的山巅之城拉达克。哥哥可能天生沾点痴呆傻,经常遭人欺负嘲弄,但心灵很好;弟弟聪明胆子也挺大,经常替哥哥打抱不平,兄弟间的感情在印度电影一贯的歌舞升平画面体现淋漓尽致,甚至一度让我怀疑这两会不会发展成一对基佬,咳咳,邪恶了。他们的父亲喜欢消费酒,最后也被酒消费了,母亲伤心过度也跟着去了。兄弟俩从小由心地善良叔叔抚养大。

  世事无常,说是这么说,其实就是尼赫鲁开始膨胀了,圣雄甘地去世后,他所倡导的“非暴力”学说被尼赫鲁政府搁置一旁,他们肆意发动战争,为的就是配合苏联遏制中国,还有自己的一些不可告人野心。影片中的弟弟应征入伍,很快就被送去了前线。印度人民可不跟印度政府一样,大家仍旧心怀圣雄甘地的教诲,并不希望发生冲突,哥哥的那句“中印两国其实是很好的朋友”就是证明

  然而,那段历史大家也都知道,印度政客的不负责任,结果就是让二三十岁的年轻人生命承担了战争的后果。弟弟被解放军俘虏了,在逃跑的过程中阴差阳错地被错认为阵亡,消息传回拉达克,哥哥悲痛欲绝,抱着弟弟所谓的“骨灰”,其实是弟弟生前的衣服等烧成了灰烬,哥哥将他们撒向了河流山川。哥哥抱着骨灰行走在山巅的画面让我突然想起来了《天空之城》里的一个画面,在希达和巴鲁离开天空之城拉普达的时候,那个仅存的机器人和小松鼠一起行走在墓地里的画面。战争带给人的凄凉无助感,在这孤独背影中是最能引起共鸣的,我也是在这块儿落下了热泪。这就是战争。

  影片中着重强调了甘地的训诫,“只要你坚信,它就一定会成功”,还有“面对强大武装到牙齿敌人,唯一斗争武器就是坚持真理与非暴力”。甘地为印度民族独立与解放提出了“非暴力抵抗”学说,这部影片在剧情安排上也是对印度政府的一种批判。甘地活着的时候,他们运用“非暴力抵抗”的精神赶走了英国人,甘地死后,尼赫鲁以及后来的各届政府都将甘地的训诫抛之脑后,并且刚愎自用发动了战争,让人民蒙受了苦难

  不知道是上帝还是印度政府,给中国人开了这么大一个“玩笑”,这部反战电影刚刚上映三天后,印度出兵越境……作为平民老百姓的我们看不懂世界政治,只希望一切安好,和平的日子难道不好吗?还有一部分无良媒体,动不动煽动国民情绪,隔段时间就要上演“狼来了”的现实闹剧,万一哪天狼真的来了呢?

  我们还是好好看片,好好过日子吧。诚心向大家推荐《黎明前的拉达克》。

  《黎明前的拉达克》观后感(三):反思愤青思想,碰触敏感领域深刻思考什么是爱国

  文以言志。电影这种文艺作品,除了用来赚钱以外,有思想有良心的电影人,用他来表达更深刻的价值观。TUBELIGHT就是一部诠释制片方对战争和国家主义认识的电影。

  电影情节如一副简笔画,呈现出战争时期边境小镇众生相。最有代表意义的,莫过于嚷嚷的比谁都凶,口头比谁都爱国,却没有参军的小镇愤青。看到镇上来了一个长着华人面孔女子,带着一个小孩,就要为国除奸,去烧孤儿寡母的房子,甚至根本不管这家孤儿寡母其实也是印度人。

  看到这种印度愤青,让人想起砸日本车,暴打日本车车主的中国勇士。这种盲目的所谓爱国主义,不是印度独有的,也不是中国独有的,而是人类的通病。他让国与国的关系更加紧张,用所谓民意,影响甚至劫持政府妥善处理国家争端的政策步骤。这种愤青思想和行为,看似爱国,实际则是害国。因为这类愤青人数众多,而且颇网络话语权,无论中国还是印度,没有什么文艺作品敢于揭这些愤青的龙鳞。所以,必须为制片方的勇敢深邃叫好,这是真正的有良知的电影人。

  电影没有对领土争端对错的争论,没有印度军队开挂痛击,从客观视角,通过一个弱智残疾人喜怒哀乐,反射着人们在战争中的情绪和生活。战争场面,没有丝毫偏向和立场,仿佛是只是第三国拍摄的战场纪录片

  电影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没有一言不合就跳舞的印度传统,也没有开挂的印度式打斗。整部电影,就像一杯清茶,如果牛饮,会觉得很无味需要慢慢喝,沉下心,细细品味。唯一突兀的,就是男主表演。一眼看来,表演仿佛用力过度,显得过于夸张,很不自然。但是,作为智力缺欠儿童的亲属,我作证,某些智障人群的表现,就是像电影里那么夸张。别忘了男主的人物设定,是个货真价实的智障残疾人。如果您说,男主演的真傻真呆真弱智,这说明男主演的真好。

  总之,这是一部题材新颖大胆的良心之作,传递着和平和理智价值观。导演演员们都非常用心摄影很美,道具很有年代感。特别是男主萨尔曼汗,一反又帅又酷的超级英雄形象,扮成一个虚胖蠢笨的智障,敬业精神值得称赞。编导卡比尔汉对细节的研磨和一丝不苟,也值得同业学习

  《黎明前的拉达克》观后感(四):当宣扬民族主义的《战狼2》大热时,印度人却拍了一部这样的电影

  说到今年的国产电影,不得不提《战狼2》,在长达90天的上映期内,其票房累积达到惊人的56.8亿人民币,打破了上半年低靡的电影市场,也直接催热了下半年的行情

  《战狼2》当时的火爆,堪称是彗星撞地球级别的,举国上下都在谈论它。

《战狼2》

  讲真,单纯质量上来讲,这部影片是有很多问题的,最显著的就是过多的打戏和单薄的文戏,让整个故事显得空洞节奏凌乱。然而,在近代屈辱史的长期发酵下以及近二三十年国家快速发展与逐日强大的催化下,影片所释放出的火热般的民族主义,几乎没有任何悬念的点燃了整个中国,这种时候,故事拍的如何已经不重要,观众看得本来就是一种感觉

  中印之间在这方面是有共鸣的,摆脱殖民后的欣欣向荣到跻身金砖五国,让大多印度人觉得自己可以直起腰板了,民族主义情绪在印度民间相较于中国,有过之而无不及想想看去年那部号称要打败中国,并侵占中国15万平方公里土地的《第三次世界大战》吧!

  于是,当这部以1962年中印战争为背景的《信念》摆在面前时,我不自觉的预设了主题,所谓信念,大约就是民族主义吧!?

  然而,并非如此

  故事发生在中印边境上的一个印度小城镇主角叫拉什曼,由于性格软弱、天资愚钝,一直都是众人嘲笑的对象,他最好的朋友,就是弟弟巴拉特,中印战争爆发后,身强体壮的弟弟被征召入伍,拉什曼倍感焦虑,这时,一对华裔姐弟来到了小镇上......

  当时,前方战事吃紧,印军处于下风,伤亡惨重面,小镇居民对这对华裔姐弟的态度可想而知,蠢萌如拉什曼,也都一惊一乍的,甚至一度加入了恶整姐弟俩的活动中,直到一位拉什曼敬重的长者告诉他,真正的敌人是自己对他人的敌意,并劝诫他善待那对华裔姐弟。

  看到这里,影片的主题已经非常明了了,它宣扬的不是民族主义,而是超越民族的大爱精神。当自己的亲人正在遭受着来自敌人的袭击时,你依旧应当保持仁慈,而不被仇恨蒙蔽,你不会因为那个人和敌人有着相同血脉与面孔,就失去爱的能力

  印度人居然拍了一部这样的电影!要知道,印度政府一直对民众强化宣传1962年的中印战争,煽动民族主义情绪,而且前段时间,中印边界上还闹过事,对峙了许久呢!

  随后的剧情,对我这个具有民族主义精神的中国人来说,只有四个字:全程高能!

  傻乎乎的拉什曼根本不知道那对姐弟是印度华裔,只当他们是中国人,为了遵从长者授予的信念,他竟然一次次高呼着:印度人和中国人是兄弟。他千方百计的和姐弟俩做朋友,当姐弟俩遭受小镇居民围攻时,一向胆小的他居然勇敢出面维护。

  拉什曼坚持住了信念,在大爱精神的鼓舞下,不经意间超越了自我,再也不是那个需要弟弟保护的傻哥哥了。

  然而,弟弟巴拉特并没有因为这种大爱,回到故乡,并且处境危险

  单纯的拉什曼没有动摇信念,他向驻守当地的军官询问如何能让弟弟回家,军官告诉他,只有阻止战争,弟弟巴拉特才能回来,不但如此,中国的士兵也能回家与亲人团聚。

  随后,拉什曼又以自己的那股执着的傻劲,开始了所谓阻止战争的行动,谁都知道,他的方法并没法阻止战争,但他所信仰的大爱精神绝对值得尊敬与赞赏,它不仅超越了民族,更超越了敌我。

  这一系列剧情,让人倍感震撼,我在一种深深的感动中,也最终明白了,什么是反战?反战最终的目的,是反对战争本身,而不是反对战争中的某一方。印度人在这部电影中,自始至终都没有批判过中国人,而仅仅对战争表达了否决。

  回想以前,很多涉及日本的反战片,比如《硫磺岛的来信》,我都很难认同,因为身为民族主义者的我,执拗的认为,如果不在影片中强烈的抨击日本人,如果不在影片中让日本人认罪,那就不算反战片,如今想来,是我狭隘了。

《硫磺岛的来信》

  这部影片在很多方面都有缺陷,如人设不协调、剧情分散等等,但它的立意和境界,还是非常值得尊重。

  然而,正如我之前所说,印度社会的民族主义的氛围比中国还要浓烈,并对中国充满仇视,怎么可能接受这样的影片?

  不但如此,影片为了表达鲜明的反战精神,甚至安排了一段这样的剧情:中印边境情势紧张,但印度并不想打仗,弟弟巴拉特去参军,是因为他觉得不会开战,没有危险,回来以后还有补贴可以拿......如果说,大爱精神代表一种宽容,印度人勉强也就忍了,可这段内容对印度人来说简直如同侮辱,它似乎在暗示印度人不勇敢,印度人不爱国。

  于是乎,这部电影的票房可想而知,据称由于票房过于惨淡,主演萨尔曼·汗已经公开表示,将自掏腰包,弥补投资方的损失。IMDb上,影片则只获得了可怜的4.1分。(印度影迷知道,这分数基本都是印度观众上去打的。)

  熟悉印度电影的朋友都知道,萨尔曼·汗是个特别真性情的人,这种人小心思少,所以当听说阿米尔·汗的《摔跤吧!爸爸》在中国获得巨大成功后,他也立即愉快的表示,希望《信念》能够被中国引进。

  但这部电影没有可能被引进,因为中印双方指责对方是挑起这场战争的凶手,尽管《信念》中对中国人表达了充分善意和友爱,但中国还是被设定为了战争的发起方,如此,怎么可能被引进?

  但是,不管影片票房如何,印度人选择拍出这样的电影,我觉得就很了不起,如果《战狼2》体现出的国家实力的进步值得喝彩,那么《信念》中表达出的思想境界的提升,更值得赞美。

  注:后来得知影片翻拍自2015年的《小男孩》,背景是二战,这样就合理了,目前确实也只有西方国家才拍的好这样境界的影片。

  《信念》是梵镜论坛的译名,在豆瓣和时光网,片名被定为《黎明前的达拉克》。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