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天使在美国第二部》经典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天使在美国第二部》经典影评10篇

2018-03-31 20:01: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天使在美国第二部》经典影评10篇

  《天使在美国第二部》是一部由Marianne Elliott执导,安德鲁·加菲尔德 / 拉塞尔·托维 / 内森·连恩主演的一部剧情 / 同性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天使在美国第二部》影评(一):“我们不要沉默地死去”

  “我们不要沉默地死去” 本来不抱希望《天使在美国》能在国内上映,大约是大环境,在一个发红光的背景之下,我已经做好了攒钱去香港看的准备了。所以当得知居然北京能点映一场,一时欣喜过分。 转回话题,还是谈AIA,谈AIA,就必然要谈homosexual。 谈到homosexual,大家则普遍变得沉默。前几日,我的一个好友要做一个课上的展示作业表演一个话剧片段,我给他们推荐了《历史男生》。其中有两条线,一条是对教育制度和历史背景的探索,男生们在备考牛津和剑桥的同时,要同时把自己埋入历史,写论文,做讨论。一条则是感情线,英国两宝:男校,给佬。他们意识自己的感情的同时,又要应对这些感情,年轻人如何处理尚炙热的火焰,年长者又如何表述自己的喜爱。非常有意思,也充满了戏剧张力。但他们组有一个男生竭力反对表演感情戏,提出的理由是,“我们的作业主题,难道是homosexual吗?” 彼时我正窝在床上看索布尔,我的好友坐在我的床上发问,“为什么主题不能是homosexual呢?我们为什么不敢谈论这些事呢?” 我想了想,暂时没想出一个圆满答案。 所以当我今天看这部剧时,同样怀揣着这个没有答案的问题。 三十年前的纽约,扭转乾坤律师罗伊这么回答,“I have sex with men. But unlike nearly every other man of whom this is true, I bring the guy I'm screwing to the White House and President Reagan smiles at us and shakes his hand. Because what I am is defined entirely by who I am. Roy Cohn is not a homosexual. Roy Cohn is a heterosexual man, Henry, who fucks around with guys.”他给自己的辩词是,“我不是个同性恋者,虽然我得了艾滋,但是我有权有地位,同性恋者没权没地位,即使我们都和男人搞。综上所述,我不是个同性恋者。” 很讽刺,对吧。 但不是虚构的讽刺,而是从现实中提炼出来的讽刺。非常简单道理,奥尔巴赫早在《模仿论》中说过,“我们看待人类生活社会方法基本上是相同的,无论我们关注的是过去的东西还是现在的东西。” 也可以这么说,社会培养了你看问题的观念,接着你再用这个观念去观察社会中你所想要得出答案的问题,并试图得出结论。 这是一个双向连接。 三十年后有改变吗?有,homosexual从精神病的分类中被剔除出去了,美国的pride parade每年都举行的如火如荼。它甚至变成了一种政治正确,这种“正确”的观念延伸到了文艺作品的各个方面,搞homosexual成为了影视剧中被推崇的主流,就算不能做到完全弯如山路的homosexual,但这主角也好歹得是个bisexual。 有根本上的改变吗? 没有。 作为边缘人物仍然是要承受不堪的痛苦人们害怕边缘人物,说恨谈不上,只是没来由的厌恶。厌恶变成害怕,害怕滋生了各种各样行为。 千禧年过去了十七年。 把视线聚焦到人物身上。路易斯是个懦弱的男人,他的身上仍然带着孩童气质,面对爱人病痛和死亡,他选择闭上眼,逃开,走出门外。甚至不敢当着面讲分手,要趁着昏迷时无人指责,悄然离去。同时还要在每一个时刻为自己做出开脱的理由,“我爱他,可我无法面对,但我爱他,我是真的爱他啊!”小心眼儿,记得三年前伯利兹讲的“玩笑话”,不仅碌碌无为,做律师狠不下心肠,举正义大旗被人性弱点压垮;还是个信仰犹太教右翼种族歧视的白人。 这样一个男人,会在工作地点卫生间里哭泣,抱怨没有人安慰自己,诅咒那些视而不见的人“尿攻击膀胱憋死”,并且一见面就对乔脱口而出,“共和党同志”。把乔吓傻了眼,急忙跳脚“我不是同志,我不是。” 如果把他们这条线单拎出来,实在是让看客有指责婚外情和不忠的底气,透过乔,我还有点看到《looking》里凯文的影子,不过凯文是个更理直气壮的人,“我俩处于一段婚外恋里,你应该知道会发生什么。”路易斯不是,路易斯他脆弱到会扑到普莱尔怀里寻求安慰。最后的最后,他扭开房门,走进那个开放病房开始剖诉自己的情感。“I want to come back to you. You could...respond, you could say something, throw me out or say it's fine, or it's not fine but sure what the hell or... I really failed you. ” 但普莱尔也是个看透了一切的先知,深爱的人跑回来,在面前痛哭,然后他还能说出那个不。 普莱尔这个角色可以作为金句担当,我爱极他坐长凳上质问身旁路易斯的样子,“你要不要问问我,怎么知道你新男友是个摩门教徒?”“为什么?”“因为我他妈是个先知。” 加菲的演技可以说好太多了,那一批漫威流水线上的年轻超级英雄扮演者里,他用这个角色完整证明了自己。所有的情感爆发点都恰到好处争执,怒吼,歇斯底里。幻觉中抹粉化妆扮女人时候,是拒绝又否认的。Homosexual身份此时对他们来说是一个超越性别概念,光谱理论中所说的摇摆和不定性原则体现淋漓尽致,并不是一个女性灵魂困在男性躯壳中,而是性别的变化,可以娇媚,也可以硬起胸膛做前进者,做反击者,因这是一个独立并可改变自身的个体。 所以我大概明白为什么普莱尔是先知了,因为他是真正从历史中跳脱出来看问题的那个人。先知约克拿最后是断头的结局,他看见的太多,他被困在这段长河里了。因为在一定程度上,我们所有人都在做“局外人”,当这个圈子缩小了,我们又变成了“局内人”。普莱尔是最早受病痛折磨的人,但他在经过思想的煎熬后选择了坦诚,坦诚露出自己的伤口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得到的事。大部分人还是选择沉默,这个社会的沉默不是它出生时就带着寂静色彩,而是人们选择了沉默相对,于是社会便以沉默相回应。 普莱尔要变成一个千禧年来临之前的“克利俄”,必须承认的是,历史发生的第一次是悲剧,之后却不一定会是闹剧,他们向前奋进,是为了让悲剧不再永恒的悲剧。 也为了不让人们永远沉默。 所以他把预言未来的书还给天堂,还给天使。他又不被神化成心怀大义的人,他走到大天使面前要祝福。“If I can find hope anywhere, that's it, that's the best I can do. It's so much not enough, so inadequate but.... Bless me anyway. I want more life.”他成功了,他要更多生命,是为了活下去,做一个希望,做一个见证者,做一个散步的homosexual。 与homosexual相对的,是不敢承认自己的homosexual。 比如乔。 在所有角色都找到归属的情况下,乔像是被遗忘一样,他从那扇白色的门出去,走进黑暗里,回家。他的妻子哈珀此时终于变成属于自己的个体。她给他一巴掌响亮清脆,没有更多争吵了,她害怕床底下拿着刀的男人,她沉入幻觉中找南极中的爱斯基摩人,现在她要走了。就留乔一个人在这,做一个半只脚在门外逃亡,半只脚深陷水泥地中的雕像。就像是弗罗斯特写《Come in》,“我并不愿意步入,即使有人邀请我也不去,何况也无人请我。” “And I hadn’t been.” 他的转变过程其实对我来说有些不那么流畅,终于意识到血液来回崩腾的是原始的力比多,跪下祈祷,屈服于宗教,半翻身,喘着粗气认输的是灵魂。脑海中不停反复凡人和天使斗争的场面,最后并不是他做那个凡人,将天使击倒在地夺取选择权的是先知。 乔,这个躲藏的男人,还得抱着旧卷宗悔过。 瞧瞧那份判决书,“法律并不保障同性恋者的正式权力,他被判赢是因为知情同意。”这个年头,罗尔斯都把“每个人对与所有人所拥有的最广泛平等的基本自由体系相容的类似自由体系都应有一种平等的权利。”都要贴在报纸的最上角了,然而法律不保护,甚至连这些深柜都得被逼出来出来在某些方面与他们水乳交融兄弟胸口踩上一脚。 你不踩这一脚,就有人踩你。 于是路易斯就可以举着判决沾沾自喜,甩他脸上,扎他胸口,扬眉吐气高声宣布,“你是个人渣,我现在可以抛下你了!” 借用罗伊一句台词,塞到乔的怀里,让他送给路易斯,送给他自己。 “Well fxxk you too.” 至于罗伊,他是一个可怜的人,可怜的加害者,受害者,到死也不承认自己是个homosexual,偏偏要说自己死于肝癌。即使他清楚的知道,这座城里人都知道他的朝向是哪边。平日里惯于采用马克·奥勒留的方式喋喋不休,炫耀自己有多少他人的秘密。 怕死,怕的不得了。 却是剧中唯一一个确定死亡的角色。 罗伊的台词刻薄尖酸,与伯利兹针锋相对的时刻简直亮点比爆开的大烟花都多。 “-Kike. -NOW you're talking! -Greedy kike. -NOW you can have a bottle. But only one. Belize.” 并且他的角色非常丰满,你几乎可以想象到他有多厌恶霍布斯鲍姆笔下极端世纪里的游民,流浪者,被放逐者。”西装是不能遮盖他身体上浮肿焦黑的伤痕的,他觉得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大男子主义者自强不息,权力,能力缺一不可事实上他还扮演着要对母亲故作坚强儿子伤疤不会消下去的,也许会随着尸体一起腐化,灵魂飞去告别,肉体自然损毁。他再妙语连珠,都是被网困住了的人,里根主义下僵持的右翼执政人,难逃一死,也无法求生。 死去之际还要装幼儿,诈对家唱温柔的摇篮曲。 最后谈伯利兹,是因为他的角色让我有一种固化了的感觉。很符合他讲那句“我是你眼中的我们,你也是我眼中的你们。” 如果可以,我真想为他写一个长篇赘论,就用这句话来做题,做结尾升华。 先放下人物,回到舞台吧。 这一版AIA的舞台无疑太出彩了,角色和所处的小空间一起滑动,颇有身不由己感觉,没法让历史的车轮停下来,因为顺序固定好了,所有人只能向前走。 巨大翅膀公园里的雕像,两组情侣空间交错的争吵戏…… 如果还有机会,当然要去看现场。 戛然而止,主要是困了,想再找时间继续写下去,就先写到这做个结尾算了。 非常遗憾的是,我也没想出我开头提那个问题的答案。 结尾普莱尔可以有力的做出宣称,“This disease will be the end of many of us, but not nearly all, and the dead will be commemorated and will struggle on with the living, and we are not going away. We won't die secret deaths anymore. The world only spins forward. We will be citizens. The time has come.” 他们终于变成不是黑暗中死去的那批人,他们终于又点亮了火,盗火的普罗米修斯也好,又或是学做马上举起刀剑飞驰的凯撒。 而我们还在沉默。 沉默有时比站出来反对更伤人,因后者还可以被讲解为历史的遗留问题,学术争论,是一种连续不断试图安置的状态,像萨义德笔下的人文主义问题。我们争吵是为了让这件事被重视,被看见,被摆到眼前而不是藏在幕布后面。 所有这一切都发生在这个世界里,homosexual,bisexual,heterosexual,甚至是asexual,transgender。从文本的阅读,到艺术中的理解,到生活中的会面,从私人空间到可称为公共空间的大场地里。最初我们沉默,但沉默应变为阐明和发表意见,因单纯的沉默是必死的宣言。 我们是我们,舞台上的他们是他们。 历史虽断然不会终结圆满,但当我们不再闭口不谈时,也许这部剧会更像编剧说的那样, “变成古老的艺术品吧。”

  《天使在美国第二部》影评(二):飞过千年的病毒

  今年腐国最卖座的戏剧表演,乘着纪念The Sexual Offences Act部分合法化同性性爱50周年的彩虹潮早早在伦敦上演。拜高清卫星影院直播所赐,在各种剧评照片的挑逗勾引持续数月后,更多人终于有机会一睹为快。

  这部美国人写美国社会的普利策奖剧作,早在1992年就被National Theatre搬上了伦敦的舞台。当时的导演Declan Donnellan回忆说,他和戏剧设计师伴侣Nick Ormerod正带着共同创立的剧团在巴西巡演,一个标着“National Theatre”的大包裹邮到他们的酒店。Nick坐下就开始读剧本,还没看到第一幕结束,就一副严肃的表情对他说:“我们必须演这本子。”

  所以2017版还是纪念该剧回家的复兴之作。25年后,像我这样无缘千禧之前英美两地剧场首演的“新人”,在结识HBO迷你剧版之后,得以领略更当下也更本源的剧场诠释。

  八十年代的纽约:Prior Walter成为又一位染上艾滋的同性恋男性,他的犹太爱人Louis临阵脱逃;一对摩门教夫妻的模范婚姻正被愈演愈烈的嗑药幻觉和性倾向觉醒撕扯殆尽;里根保守派阵营的恶魔律师逐渐踏上自己的死亡之路。这样多线式、关系互动错综的剧情结构早已是电影和剧集的惯用模式,但要在剧场的即时空间展现,这注定是个野心勃勃的挑战。

  导演Marianne Elliott之前已凭借《战马》证明女戏剧人不但精于情感和细节,也同样可以做出胆识和气魄。2017版一方面忠于Tony Kushner的简约初衷,用几道多彩霓虹勾勒出黑暗弥漫中的世俗空间,也充分利用灯光音响为狂想的段落营造出《战马》般宏大的超现实图景。天使被黑影演员托举着如秃鹫捕食般在低空盘旋,脏兮兮的身子和随时分离的骨感翅膀强化了黑暗末世的氛围,是本剧诸多亮点中的神来之笔。Lyttelton剧场的开放式空间被充分利用,检场和布景迁换延续了首演时快速连贯的设定,让每幕戏的能量一以贯之。

  第一部分Millennium Approaches以现实叙事为主,交代各角色的相互关系,以天使穿破屋顶进入Prior的房间而终,紧凑流畅。不同人物空间的同时进行在保持节奏和自然叙事的同时强化了情感效果,尤其是第二幕同性情侣和摩门夫妻两段对话交叉交融的段落,是全剧人物互动的一个转折点,各路矛盾自此开始汇聚膨胀。 如果是电影,就只能用分屏的突兀方式来展现,这是舞台的一大优势,但如果搞不好也很容易弄得混乱做作。这里导演和演员都把握得很好。

  第二部分Perestroika逐步深入天使和死亡的地域,叙事慢慢让位给幻境,节奏慢下来,在情感爆发和角色思想陈述之间不可避免有些松弛的瞬间。如果说这并非剧本本身的缺陷,那就要看观众是否能够感同身受Prior的死亡挣扎,进而接受Kushner的逻辑想象。人类在地球的所作所为拖累了天堂,上帝也遗弃了天使和人类而去。天使毕士大本可以洗净人的一切疾病,却要求Prior所代表的人类“停止移动”,用消极保守的反进步方式来修补对世界的破坏。Prior则在歇斯底里的恐惧后变得越发勇敢明晰,为生存和希望,与天使展开对峙。

  rior和摩门母亲Hannah的互动是全剧最打动我的地方。一个是身患艾滋、被爱人抛弃、在疯癫和死亡边缘的“被诅咒者”,一个是与自己同性恋儿子无法进入彼此世界、身处异乡的虔诚信徒。他们的社会角色在地球的两极,却拥有一样的孤独和绝望。在这个自我蒙蔽、身份隔绝的世界里,他们已无法从自己熟悉的人事物中找到慰籍,却依然决定为生存和理解而努力。于是,Hannah让Prior和天使角斗,使他得以在天使面前证明自己,而Prior也填补了Hannah心中儿子疏远的空缺,给她了解、甚至理解同性恋的可能。两个人,都需要萍水相逢的陌生人来让自己生存下去,像赌博一样去撞运气,这令人绝望,而他们的确获得了生存下去的勇气和智慧,也无法不因此而感动。

  论卡司,NT这版的实力丝毫不亚于2003年群星璀璨的迷你剧,但从星的绝对亮度上,显示是水星奖之于葛莱美。除了加菲,都是术业有专攻、甚至名不见经传的中青老戏骨。Nathan Lane上一次光芒四射还是百老汇转好莱坞的经典音乐剧《The Producer》,这次饰演全剧唯一的反派角色,他的大律师在愤怒、轻蔑、荒诞和脆弱间流畅游走,得以说出全剧最邪恶闪亮的台词(“我没有艾滋。艾滋是同性恋得的病,他们没有社会影响力,而我五分钟内就能跟里根老婆联系上”;“雇个律师,告个谁,对灵魂有好处的。”),却也有血有肉到在卸下面具的那一刻足以赢得观众的同情。饰演摩门老婆的Denise Gough在戏剧界炙手可热,获得2016年Olivier最佳女主角奖,影视剧不少拍,还为好几部大牌游戏做声优(包括《巫师3》和《质量效应:仙女座》)。她的角色是全剧的核心,通过现实和幻觉勾连起几乎所有人物,在压抑、疯癫、悲情和洞察间找到平衡,用一句句犀利的短评为故事做注脚。James McArdle的犹太男友叽里咕噜大谈特谈宗教、种族、政治,却完全无法梳理清楚自己混乱的情感状态,试图将自己与社会种种危机隔离,愚蠢得可恨也可爱。这位苏格兰演员在这次BBC的Gay Britannia季中口碑甚好的《Man in An Orange Shirt》里也有精彩出演。Susan Brown和Nathan Lawrence两位老戏骨都有丰富的影视剧历练,前者肩负了最繁多的角色,包括摩门母亲,大律师的受害者,犹太拉比,以及地球上最后一个布尔什维克人,轻松驾驭多变的性别身份和语言;后者的天使严肃起来能让人湿裤裆,困惑无语的时候也真忍俊不禁。相比之下,Russell Tovey的摩门老公角色不占便宜,第一部分隐忍被动,第二部分偶尔爆发,却也始终处在整个剧情网中比较边缘的位置。所幸,对于喜欢他的人来说,他的表演卖点甚多,能听到这么有个性的英式口音全程转化成美音已是空前的新鲜感,还有演木偶剧和全裸的段落(可惜是背对观众,不知James McArdle有没有感觉),以及招牌式的尖声细气,但这些也都基于他慢热稳健的表演,他和McArdle的对手戏也是全剧最有化学反应的交互。Nathan Stewart-Jarrett的娘娘腔护士也是极尽机智反讽的能事,每个表情都有电影特写的感染力。

  然后就是加菲了。十年前在他的电影长篇处女作《Boy A》里首次领略这小帅哥充满张力的表演,就感觉他前途无量。借《蜘蛛侠》攻占好莱坞时,一边为他高兴一边也担心他就此纸醉金迷。事实证明我想多了,从《Red Riding》三部曲到《Never Let Me Go》和2014年与Michael Shannon对戏的《99 Homes》,小伙一直没有停止表演探索和艺术追求。然后去年的《血战钢锯岭》和《沉默》横空出世,就在他的演艺生涯貌似已经进入巅峰时,他走到黑漆漆的舞台上竖起了兰花指。这次直男(应该是吧)演gay角,他的表演又上一层楼。从《日落大道》的Norma Desmond模式(那脖颈胳膊甩得天鹅般优雅)演到与天使的表现主义摔角(抽象的激烈,感觉像太极),7个半小时里,他的汗水泪水撒得到处都是,爽到透支是一定了。注定有人会觉得这样的舞台表演过了火候,但谁让这个角色又gay又娘又有病,甚至连副标题里都有“fantasia”这样的词作为免责声明呢!

  给本剧超高评价的英美剧评人都会提到这个戏在二十几年后还是及其关乎现实社会,特别是对那些给脱欧投反对票的英国人和没有投票给川普的美国人。实际上,性、爱、权力腐败以及存在主义终极关怀的死亡、自由、孤独和无意义这些内容,基本也都是人类文明的永恒主题,仅仅关乎现实已经不能作为评判一个作品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标准,关键是,经典优秀的作品能够激起一代又一代人强烈的感受,实现难以通过其他途径达到的沟通和理解。

  尽管如此,各处有各处的现实。NTLive已经入驻大陆两年了,虽然从这两年放的戏来看,还不如叫做NTRec,都是旧作新放,但确实给了高墙内的戏迷们难得享受世界顶尖戏剧制作的良机。只是基本可以确定,这部戏,不会被翻译引进吧。就像删节版的电影一样,有人觉得为了影院效果少看几分钟的妥协无可厚非,也有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抵制这种被阉割污染的自由假象。不过穷人没有资格挑肥拣瘦,如果NT真的为了自己的艺术信念不向天朝低头,以至于干脆无法进来,那对大家都是得不偿失,权力部门才不会care。

  只是现在,我们甚至还没有达到自我蒙蔽的阶段,根本是眼不见为净,视也不见,或者干脆也引用西方政治正确的那一套来掩盖真相。一个专门跑医药卫生领域的记者好友写过不少关于同性恋和艾滋患者的好文,但某次聊天,她说自己是如何不敢跟一个艾滋患者握手。在这样的世界里,《天使在美国》可以是一些人的启蒙、慰籍、甚至激励,这样的情愫也许终将汇流成海,冲开千年的桎梏,让不同群体的人和人相视相识。

  那个好友最近说自己那时是无知,现在不会那样了。也许她也可以是哪个Prior的Hannah。

  《天使在美国第二部》影评(三):天使既遥不可及,又无处不在

  8小时剧场体验并不是常有的。看一个故事上下部一共8小时,都赶上一个full-day training了,自然对会这个戏产生奇妙的亲密感,以及结束时的不舍。

  上部基本上一直在铺垫在堆积,营造80年代艾滋肆虐的大背景下人们对千禧年到来的恐慌、不安、惧怕、甚至期待的复杂情绪。种族歧视、信仰危机、深柜、恐同等问题全都被赤裸摆到台面,但并无出口。大天使在最后一刻降临,似乎说所有矛盾问题都会迎来出路和开解。剧本好,表演没的说,但看的时候总觉得少了那么一点什么。

  经过上部的铺垫,下部的故事和人物都像是打通脉络般倾泻而出。几处高潮/爆发点既令人感动又不乏幽默,四小时看的实在过瘾。即将来临的千禧年似乎给了每个人重新审视自我、他人、信仰和未来的机会。放不下过去又如何?该和解的终会和解,该向前还是要坚定的向前。

  quot;The world only spins forward. Time has come." 最后自白式的光明结尾是实在是太喜欢了,一直都在反抗在挣扎在痛苦的剧中人在最后一刻都沉了下来、变得安静柔软又从容。

  其实所谓“新千禧年的启示”、“先知”、“the threshold of revelation”,不过是借由一场大病将众人百态、社会矛盾、和生存困境全部放大给你,然后把你的信仰、认知、和价值观撕裂,摧毁,再重建。当你清楚看到生活中所有的不完美 -- 包括自我的、家人的、爱人的、信仰的、社会的、国家的,你依然接受这些不完美,能爱你所爱、从容生活。像剧中所说的那样,"reconcile with the unperfectability of life".

  天使既遥不可及,又无处不在。天使可以是你是我,是生活中或熟悉或陌生但都用自己的方式让你自我反省、直面困境,推你向前的人。

  加菲/Andrew Garfield太棒了,在舞台上简直是越来越有艺术家范儿。小狼/Russell Tovey的纽约口音特别可爱。当然最厉害的还是Nathan Lane,人家是真艺术家。

  quot;Hire a lawyer, and sue someone, it's good for your soul."

  quot;I just wanna lie down, and bleed a little, it will do me good."

  上部:3/4/2018. NT Live, PALACE IFC.

  下部:3/17/2018. NT Live, PALACE IFC.

  《天使在美国第二部》影评(四):我们会成为公民

  三万五英尺的高空上,是对流层,这条平静空气构成的大腰带,是距离臭氧层最近的地方。此刻,丽莎看到了只有他能够看到的景象:灵魂的大网。那些被饥荒、战争和瘟疫荼毒的人们,他们漂浮向上,像是反方向的高空跳伞者,四肢蜷曲,飞速旋转。这些即将离去的灵魂手拉手,扣住脚踝,形成一张伟大的灵魂之网。这些灵魂都是三原子氧分子组成的,和臭氧层的成分一样。然后大气层外缘吸收了他们,被修补好了。

  没有什么会永远迷失,在这世界上,这是一种痛苦的进步。

没有什么会永远迷失灵魂之网

  与病毒搏斗的普瑞尔曾经迷失在自己的梦境中,曾经沉溺失去路易斯的悲伤中,无法自拔。但是,生存的意志鼓舞着他,最终拯救了他。

  苏联解体,冷战终结。重建,融化解冻。

  现在是1990年1月,患上艾滋病之后的我已经活了五年,比我同路易斯在一起的时间还超过了足足六个月。

  立在广场的天使喷泉前,这个全纽约他最喜欢的地方,普瑞尔沐浴着秋日暖阳,看着蓝色的天空,远方的杨基树,自豪而欣喜地吐露心声。

  这位天使,贝塞达斯,她降临在耶路撒冷的圣殿广场上。就在她的双脚刚着地的时候,她碰触的地方,泉水从地下涌出。罗马人摧毁圣殿的时候,贝塞达斯的泉水干枯了。

  这泉水拥有疗救一切疾病的能力,当你涉过泉水,就会被治愈,痛苦就会被洗荡一空。当千禧年来临之际,贝塞达斯泉水会重新涌流!

  喷泉现在没有水,冬天他们会把它关闭,不然水管会结冰。但是到了夏天,会非常没,我希望我到时候能来看,我打算来,我希望能来。

  这种病会夺去我们中间很多人的生命,但远不是所有人。死者会被缅怀,也会继续和生者一起抗争,我们不会消逝,我们不会无声无息地死去。

  世界只会飞速向前,我们会成为公民。

  时机到了。先告别了!你们都是伟大的生灵,你们每个人都是,我祝福你们:拥有更多的生命。

  伟大的事业开始了!

我们不会消逝我希望能来

  看着普瑞尔微笑的脸,听着他真诚的祝福,我感动震颤,像是听到了上帝的召唤,有力,清晰,奋勇向前!

  身患艾滋病就等于被整个社会驱逐,成为边缘的存在。但是,普瑞尔说,我们会成为公民。这是多么振奋人心的期待和许诺,代表着一个更加温暖平等的未来。

  千禧年降临,伟大的事业开始了!

先告别了我们会成为公民伟大的事业开始了

  《天使在美国第二部》影评(五):艾滋病毒与末日预言

  碎裂的世纪之末,是否可以看到黎明的曙光?普瑞尔顽强地抗拒着病魔。挣扎徘徊在生与死的边缘,恐惧中,幻觉出现。

  天使,居然没有洁白的皮肤,迷人的微笑。残破的翅膀,略显狰狞的脸,很像是女巫。她说普瑞尔就是先知,戴上眼镜,书本打开的一刹那,普瑞尔只感到莫名的激情:它突然变硬了!

  神圣的发情!神圣的孔洞!至高无上的欢愉!当天使们到达高潮时,他们会喷出某种叫做高潮血浆的东西。正因为危险,才显得更加美丽。从能够自我生殖的备受崇拜的凝视中,把字形撕裂,他会燃烧着降临我们。然后,天堂的四壁会回荡着天使们快乐而疯狂的呻吟。热烈、潮湿的火焰会席卷整个宇宙,可燃气体把空隙填满,火焰旋转,半球分解。希伯来字母燃烧,他永远燃烧。他厌烦了我们,我们的颂歌与交配。他的天使没有想象力,缺乏那种功能。为了寻找一些新的东西,他毫不犹豫地把世界一分为二。

  这是对上帝创世纪的全新诠释,或曰迥异常情的发现。原来,所有一切都起源于性欲的厌倦。天使,不过是取悦于神的存在。当上帝无法从混沌的融合中体验快感,他就要创造新的东西——人类。

  当人类开始旅行,混合杂交,天堂开始起风波,地震。他离开了我们,震动伴随震动,消失接连消失。讨厌的贞操与无序,性欲减退,原质短缺。

  然后,1906年4月18日,上百万难以言说的生灵,共同的慈爱天父。他离开了我们,抛弃了我们。我们只有等待、苦涩地,迷茫地等待。我们最好的房屋,我们最甜蜜的葡萄园,都因为思念他而荒芜贫瘠。

  天父的离开是对人类的惩罚。正如圣经里的大洪水,上帝要清除地上的邪恶,末日即将来临。

  天幕崩溃了,天使伸手扒住紧张的手指,担心破碎的边缘。在血液飞腾和皮肤灼烧之前,秘密地灾难来临了。在地球最终几乎不能拥有生命的那一天来临之际,会有很长一段时间,变得完全难以忍受。

  身患艾滋病的普瑞尔,在死去之前,必将备受病痛的折磨。天幕崩塌,在完全摧毁之前,当如普瑞尔般苟延残喘。

  所以,剧作家在这里从圣经中汲取灵感。艾滋,这可怕的病毒,宣告了生命的腐败和停滞。或许,它就是你所说的预言书?预言了世界的末日。

  让根扎入地下,如果你不乱交,你的病就会停止恶化。不要去寻找这世界与它脆弱的小逻辑。你不会明白,你只能毁坏。你不会进步,你只会伤害。可怜的盲童,被丢弃在世界上,心怀恐惧被误导着。经过杀戮的土地,经过残害的躯体,当自己的绊脚石。

  你所在的地方已经没有圣山了,如果你无法在你的后院里找到内心的渴望,那它一开始就不存在。

  这就是上帝对人类的警告。不可否认,艾滋确实是因为人类不合常规的性行为所导致的致命病毒。

  这一段奇幻非常的梦境,听得我汗毛竖起。完全被语言的魔力所震慑!

  最后,天使与普瑞尔交合,高潮处,普瑞尔惊醒。他说自己是天使学家,不错,他已经在梦境中窥探了死亡。

  天梯降落,普瑞尔来到所谓天堂,却发现那些天使穿着黑衣,探讨着如何应对核战争。普瑞尔坚定地宣称:我不会屈服,我渴望生命!请让我回家,回到地球。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