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国富论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国富论读后感10篇

2022-04-05 03:02:1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国富论读后感10篇

  《国富论》是一本由[英] 亚当·斯密著作,华夏出版社出版的平装16开图书,本书定价:69.00元,页数:72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国富论》读后感(一):《国富论》中的贸易自由是通往幸福的终极途径

  关于《国富论》中提到的自由,我认为,作者亚当•斯密主要在论述“贸易自由”。

  他先给出一个比喻:一个家庭生产皮革、一个家庭生产弓箭,生产弓箭的家庭通过打猎获得动物毛皮,然后将自己获得的动物毛皮,卖给生产皮革的家庭获取利润;生产皮革的家庭于是有原料制造皮革,再销往市场获取利润;然而,如果生产弓箭的家庭自己打猎、自己制造皮革,那么他就不会和生产皮革的进行贸易,但是他既打猎又造皮革,显然浪费了从贸易中获取利润的机会,而且使自己精力分散无法同时做好两件事,常常顾此失彼。这个比喻说明,贸易和交换的重要意义,节约生产成本,有利于分工,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发展。

  见识到了贸易的重要意义,他进一步论述工业制造业之间的贸易,甲行业生产A原料,乙行业需要A原料才能生产B商品,B商品是丙国国民的生活必须品。这样一来,贸易的存在能够解决很多矛盾;而自由贸易的存在不仅使一商品可以在一国境内自由流通,满足一国国民需求,而且避免了一国因技术、资金等各方面原因不能生产该商品而带来的不便。斯密是这样说的:“但是,如果没有互通有无、物物交换和彼此交换,每一个人就必须为自己筹划自己需要的每一种必需品和便利品。”

  他以英国的《航海法》作为反面教材,认为贸易保护主义会带来另一贸易国的报复。虽然这样的保护主义在一段时间内,会起到保护本国商人利益的作用,但是贸易的另一重要目的在于国民的消费,即消费者的利益。损民肥商,这并不是一种明智的做法。而且,在你向对方设置贸易壁垒的时候,人家也在对你进行报复,也会采取和你近似的手段。这样的状况不利于贸易自由,不利于商品的自由流通,当然也不利于资本的自由流通,实际上受损的是双方国民的利益。

  但是,斯密提出“自由贸易”理论是有局限性的。

  其一,当时正值英国工业革命兴起,在欧洲范围内,英国一枝独秀,领先于其他欧洲国家。因此,英国的工业制成品由于劳动生产率高,物美价廉,在国家之间的贸易中很有竞争力;要其他国家取消、降低关税几乎是不可能的。

  其二,当时英国正在确立自己的海上霸权,和其他国家(如荷兰、法国)之间的关系简直是剑拔弩张,到了谁也不服谁,都想做冠军的地步。所以,“自由贸易”在这样的情势下,只能被弃之一隅,束之高阁。

  其三,斯密忽略了一个问题,即国与国之间存在的差异,而且还是比较巨大的差异。要实现自由贸易,就必须先消除差异。我认为,至少应该有一个合理、科学的标准来衡量,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包容程度。但是,直到今天,斯密提出的“自由贸易”仍未在整个世界实现。这并不能说明此理论的错误,也不能说明此理论的正确,只能说明“英雄无用武之地”。

  小结一下,斯密所谈“自由”乃“贸易自由”,斯密以为“贸易自由”能够增进人类幸福;然而,“贸易自由”至今尚未成功,到底其与人类“终极幸福”有多大关系?我认为,贸易自由只能够满足人类的物质需求,暂得肉欲的享受,无法到达“终极幸福”。

  《国富论》读后感(二):伟大的亚当-斯密

  我虽然刚刚看了前几章,但也深为作者的理论所折服。

  亚当的思想是深邃的,作风却是平实的,不象某些国人那样高高在上,故弄玄虚,亚当的精神实在可敬可佩。看看亚当把分工讲的这么细,这么透,仿佛一位耐心的老师辅导学生那样,读起来不由阵阵感动。

  估计我们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老马从亚当那里受益很多,但我们的教材却把伟大的亚当排除在外,以至于众学生们对亚当-斯密这个名字闻所未闻,让我觉得这个世界太不公平。

  虽然这本书厚了点,读起来估计要费点时间,但我计划把她看完,因为当年亚当写这本书时,费的时间和心血更多。

  暂写至此。

  《国富论》读后感(三):我认为现代经济学理论的种种问题都源于亚当斯密

  之所以加上“我认为”三字是因为我知道许多人对此会嗤之以鼻。但不管你们现在怎么看这个问题,这就是一个简单的事实。总有一天人类会承认。

  事实无数次的向我们证明,如果一个体系需要不断的通过附加条件加以修补,那么就说明这个体系本身很可能就是错误的。当年的地心说理论与观测数据偏差越来越大,天文学者已经不能依靠这个理论预测任何天文现象,而只能在观察到一个天文现象后对轨道加以个新的变量来使其与事实吻合。这也就是我们如今的经济学。但总有一天,地心说会被抛弃,日心说会建立起来。

  我常常很惊讶于许多经济学家的语言表达能力之差。作为文科学者,这样的现象简直是一种耻辱。而与此同时,这些经济学家的数学也是同样的差。简单的微积分在他们都很成问题。张五常那就更不用再提。而就是这样一些人,往往在痴迷于细枝末节的数据分析。殊不知这些数据运算更像是会计的工作而不是经济学者的工作。真正的问题在于,如果体系有巨大的漏洞,你的数字运算再精细准确,又怎能得到正确的结果?或者,这些经济学者只是在对理论已经完全丧失信心之后,躲在这些专有名词和数字统计身后,依靠它们支撑起自己最后的尊严?

  至今为止,经济学理论依然在沿着亚当斯密的思路在走。不论是马克思或者凯恩斯都没有质的突破。亚当斯密体系中的漏洞依然在制约着理论的发展。

  比如最简单的分工问题,宏大的斯密体系居然都建立在这样一个前提上。“劳动生产力的最大增进是分工的结果”,果然如此吗?科技的进步是不是呢?

  现代经济学理论的种种缺陷,归根到底,都可以溯及基本的价值理论。无论是GNP,GDP的重复计算,投入法产出法的混乱,都表现出的价值衡量的缺陷。而斯密,正是劳动价值论的创造者,或至少是发扬光大者。劳动确实是价值的唯一来源吗?还是需求是价值的衡量标准?一千年前的文物,1000年内没有任何人对他进行劳动,为何价值会增加?如果劳动才是价值,那么矿产资源是否具有价值?参不参与运算?GDP理论的漏洞是否由此而起?甚至,广告会不会影响价值?或者,价值到底是不是可以衡量的?

  再比如,货币。货币表现价值吗?我认为货币倒更像是表现了交易量。随着货币价格的变动,价值是根本无法用货币来衡量的。并且,在金银本位下的货币与政府信用担保的纸币性质是完全不同的。而斯密和他继承人的理论从未清楚的研究这一点。假设没有新矿山,在金银本位下,货币量是不变的。而在纸币体系下则完全不同。两种制度所产生的社会效应也是完全不同的。金银本位决定政府需要收税,而纸币体系下,政府还有收税的必要吗?政府的角色,也是需要认真研究的。

  再比如所谓的自由市场理论,完全建立在全世界只有一个国家的基础上。这样的理论来指导当今的世界贸易,不知有何价值?

  许多人会认为我这是无知者无畏。但其实我所想指出的只是,几百年时间过去了,人们应该尝试一下理论体系的更新换代了。牛顿体系后已经由了爱因斯坦,而斯密之后仍然后继无人。当然,如果让我去研究,恐怕我现在没有这个实力。我也只是挑挑斯密的刺罢了。:D

  《国富论》读后感(四):没有很懂

  这周拜读了传说中的《国富论》,没有很懂。

  本书有关金属货币价值变动和纸币的部分是我最混乱的部分。我对金银矿藏的开发导致货币大量涌入市场、金银兑换比例与实际价值的矛盾、纸币的发行等等的影响与后果并没有理清头绪。只是隐约觉得货币的发展演变是一种价格与价值的“离心运动”并愈行愈远。方便、快捷的代价是波动和变数。将商品与货币,价值与价格连接在一起的越来越是一种“信任”、“共识”,对国家权威,对长久以来形成的游戏规则。这种“信任”、“共识”带有一种全民博弈的色彩,不知是实是虚,像一个只知开始和结局,过程藏在黑箱里的游戏,不知道“可控”与“失控”的界限在哪里。

  《国富论》读后感(五):国富论的题目

  第一篇

  1.论分工、2.论分工的起因、3.论市场范围对分工的限制、4.论货币的起源和货币的使用、5.论商品的真实价格和名义价格,或论用劳动表示的商品价格和用货币表示的商品的价格、6.论商品价格的组成部分、7.论商品的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8.论劳动的工资、9.论资本利润、10.论工资和利润随劳动和资本的用途不同而不同、11.论地租。

  第二篇

  1.论资产的分类、2.论作为社会总资产的一部分或作为维持国民资本支出的的货币、3论资本积累或论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4.论贷出取息的资产、5.论资本的各种用途。

  第三篇

  1.论财富的自然增长、2.论罗马帝国衰亡后欧洲旧状态下农业的抑制、3.论罗马帝国衰亡后城市的兴起和发展、4.城市商业如何对乡村改良做出贡献。

  第四篇

  1.论商业主义或重商主义的原理、2.论限制进口国内能生产的商品、3.论对其贸易差额被认为不利于我国的那些国家的几乎所有商品的进口实施特殊限制、4.论退税、5.论奖金、6.论通商条约、7.论殖民地、8.关于重商主义的结论、9论重农主义,或论把土地产物看做是各国收入及财富惟一或主要来源的政治经济学体系。

  第五篇

  1.论君主或国家的开支、2.论一般收入或公共收入的源泉、3.论公债。

  《国富论》读后感(六):国富论

  国富论书评 亚当斯密《国富论》,被称为西方经济学的“圣经”,全书共分为五卷.斯密在《国富论》一书中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各个不同侧面详细而严谨地论证了如何增加国民财富和促进经济的发展繁荣。他采用了以微观经济分析为基础的宏观分析方法,综合了人性论、法律与政治理论及经济思想理论的分析视角,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经济学理论体系。 在斯密看来,劳动分工是国民经济增加的重要因素。看过卓别林大师《摩登时代》的同学都会发现,在机器大生产的年代,实行规范的劳动分工和生产流水操作,给劳动生产率带来了的极大提高,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而对现在的经济来说,劳动分工更是显而易见。亚当斯密能够在当时那个特殊年代发现这一秘密,可见他超强的洞察力! 亚当斯密着重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方面严谨而详实的论证了国家财富。在这里,他强调的是一国的进出口贸易。一国的进出口贸易是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是一国财富的重中之重。而结合我们国家而言,更能充分证明这一观点。2010年我国的净出口贸易近3万亿,占全球的10%。外汇储备更是达到了28473.38亿美元,如今,我国外汇储备一举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强大的进出口贸易,不仅增加了国家财富,更使得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得到增加。 斯密的国富论不仅对我国的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对全球的经济的影响更是巨大。 1776年亚当斯密《国富论》的诞生,可以说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扫清了前进的障碍!也许,一个国家正处于转型时,他需要一种强有力的支撑,而亚当斯密的自由经济体系,正是这种强有力的力量,他得到了资产阶级的认同。英国走在了世界大变革的前列,自由经济体系不仅使英国发生了巨变,而且也推动了一个时代经济的大繁荣!一个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经济体系由此形成。 亚当斯密《国富论》,让我们看到作者对世界经济的深入思考,对世界经济的巨大贡献。我想说的是,如果我们不读《资本论》,就不会知道社会主义,那么同样,我们不读《国富论》,就不知道什么是市场经济。需要电子资源的私聊我,免费分享

  《国富论》读后感(七):木有标题

  本来以为和《经济学原理》类似,结果发现完全不一样。我感觉《经济学原理》讲的是现代经济学的分析,主要通过图表等讲述经济学的一些基本原理,做为教科书简直讲得非常好了,但是缺少其他的延伸,比如政治经济学。而在《国富论》中是通过历史资料来总结基本概念,这让它变得有些枯燥,但是也让它的描述很令人信服。读了这本就觉得资本主义实在是再自然不过的制度了,而共产注意却显得很反自然:资本的所有者当然是想从已有资本来赚钱,这根本无可厚非,没有了集中的资本,劳动力根本就集中不起来,也便无法形成规模效应,降低成本,提高大众生活水平。在都比较穷时实施共产注意就是找死,除非政府拥有大量资本,这样才可以集中起来推动生产,但是就像《国富论》中所说的,最有效的调控手段还是“看不见的手”,只是因为中国可以模仿他国的发展过程来模拟这只“看不见的手”而已。

  一般都会认为《国富论》是经济学著作,但是里面的内容远远超过了纯粹的经济学,还包括政治经济学等方面,如下面的摘抄:

  “司法权如不脱离行政权而独立,要想公道不为世俗所谓政治势力所牺牲,那就千难万难了。肩负国家重任的人,纵无何等腐败观念,有时也会认为,为了国家的重大利害关系,必须牺牲个人的权利。但是,各个人的自由,各个人对于自己所抱的安全感,全赖有公平的司法行政。为使各个人感到自己一切应有的权利,全有保障,司法权不但有与行政权分离的必要,且有完全脱离行政权而独立的必要。审判官不应由行政当局任意罢免,审判管的报酬也不应随行政当局的意向或经济政策而变更。”

  所以我现在倒觉得这书对管理者也十分有用。

  下面摘抄一些我觉得受益匪浅的几句:

  “凡是能采用分工制的工艺,一经采用分工制,便相应地增加劳动的生产力。”

  “人们壮年时在不同职业上表现出来的极不相同的才能,在多数场合,与其说是分工的原因,倒不如说是分工的结果。”

  “分工起因于交换能力,分工的程度,因此总要受交换能力大小的限制,换言之,要受市场广狭的限制。市场要是过小,那就不能鼓励人们终身转务一业。因为在这种状态下,他们不能用自己消费不了的自己劳动生产物的剩余部分,随意换得自己需要的别人劳动生产物的剩余部分。”

  “一国尽管非常富有,如若长久陷于停滞状态,我们就不能希望在那里找到极高的工资。指定用来支付工资的资金,换言之,居民的收入和资本,也许达到极大的数额。但这数额如果世纪不变,或几乎不变,那么每年雇佣的劳动者人数就很容易供应下一年所需劳动者人数,甚至还有剩余。这样,劳动者既不缺少,雇主也不会为要获得劳动者而相互竞争。在另一方面,劳动者的增加却自然会超过需要雇佣的人数。就业机会常感不足,于是劳动者为要获得工作,不得不相互竞争。假如,该国劳动者的工资,本来足够养活他们各自的身家而且还有剩余,那么劳动者间的竞争和雇主们的利害关系,不久就会使工资减低到合乎一般人道标准的最低工资。”

  “所以劳动报酬优厚,是国民财富增进的必然结果,同时又是国民财富增加的自然征候。反之,贫穷劳动者生活维持费不足,是社会停滞不进的征候,而劳动者处于饥饿状态,乃是社会急速退步的征候。”

  “资本的增加,提高了工资,因而倾向于减低利润。在同一行业中,如有许多富商投下了资本,他们的相互竞争,自然倾向于减低这一行业的利润。”

  “一国土地和劳动的全部年产物,或者说,年产物的全部加个,自然分解为土地地租、劳动工资和资本利润三部分。这三部分,构成三个阶级人们的收入,即以地租为生,以工资为生和以利润为生这三种人的收入。此三阶段,构成文明社会的三大主要和基本阶级。一切其他阶级的收入,归根结底,都来自这三大阶级的收入。”

  “第二阶级即靠工资过活的阶级的利益,也同样于社会利益密切相关。如前所述,劳动工资最高的时候,就是对劳动的需求不断增加、所属劳动量逐年增加的时候。当社会的真实财富处于不増不减的状态时,劳动者的工资马上就会低落,只够他们赡养家庭,维持种类。当社会衰退时,其工资甚至会降低到这一限度下。劳动者在繁荣社会中不能享得地主阶级那样大的利益,在衰退的社会中却要蒙受任何阶级所体验不到的痛苦。”

  “按照事物的本性,资财的蓄积,必须在分工以前。预蓄的资财越丰裕,分工就能按比例地越细密,而分工越细密,同一数量工人所能加工的材料,就能按更大的比例增加。每个工人所担任的操作,既渐趋简单,变有各种新机械发明是操作更为简单迅速。所以,当分工进步了的时候,雇佣工人数目不变,所必须预先储有的食物供应,要和在分工没有这样进步时相同;而必须预先储备的材料和工具,却要比分工没这么进步时所需要的来得多。况且,一种行业分工越是细密,它的工人人数往往越是增加;更确切地说,使他们分工能越来越细密的,就是他们人数的增加。”

  “司法上的职权,如是君主或酋长自己行使,无论如何滥用,亦无法矫正,因为他是最后权势的,任何人都不够资格责问他。可是,这职权如由代理者行使,那就有矫正的余地。代理者如犯了某种不正当行为,而且有单是为了他自己的利益,君主未必总是不愿意惩罚他,货强制矫正错误。但代理者所行的不正,如是为了君主的利益,换言之,如是为了献媚于任命他重用的人,那在大多数场合,就严如君主自行不正一样,无法得到补救。”

  《国富论》读后感(八):国家致富秘密里的“看不见的手”

  更多精品财经书籍摘要,请关注微信公号【浮世开卷 ID:qqkaijuan】

  1.“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1723—1790)对政治经济学产生了巨大影响,甚至有人曾评论:“两百年经济学家所做的工作,都不过是在为斯密的理论打打补丁,抹抹油而已。”

  2、今天的经济学理论大厦,经过二百多年的精心构建,已经巍峨耸立,金碧辉煌。这座大厦的奠基石就是斯密的《国富论》。该书全称《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全书围绕的一个主题,就是如何促进国民财富的增长。

  3、财富的源泉是什么?斯密说:“一个国民每年的劳动,本来就是供给他们每年消费的一切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的源泉。”

  4、既然“劳动是财富之父”,那么要增加财富,就得提高劳动效率,或者增加劳动数量。斯密注意到,分工是提高劳动效率的重要法门。因为分工可以使劳动专业化,提高劳动熟练程度。

  5、分工还有一个妙处,能为发明和改进机械提供契机。比如,最初的蒸汽机比较笨,活塞的升降,需要一个儿童专门开启和关闭汽锅。有一次,一个按活塞的小孩,因为干得久了,就“懒”中生智,把开启汽锅的舌门把手,用一条绳索系在机器的另一端,让舌门随机器的运动而自动开闭。

  6、斯密认为,交换是人与生俱来的倾向,由于交换而产生了分工。那么,商品的交换价值如何确定呢?他指出:“劳动是衡量一切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这就等于说,商品的价值取决于劳动。但斯密同时声称,这个理论只适应于人类社会的野蛮时代。

  7、在资本积累投入企业和土地私有发生之后,此时的劳动产品不再全部归劳动者所有,其中一部分作为利润和地租,被雇主和地主收入囊中。所以,决定商品价值的就不光是劳动,利润和地租也得算上一份。如此,工资、利润和地租,就不仅是一切收入的来源,还是“一切交换价值的三个根本源泉”。

  8、马克思把这三种收入决定价值的理论,叫做“斯密的教条”。后来西方经济学的不少理论,如生产费用理论、节欲论等,都可以从它那里找到思想源头。斯密揭开了商品价值的面纱,但他在价值问题上又含糊其辞,给后人留下许多模棱两可的答案。后来的经济学家各取所需,甚至势不两立的学派,也能同时从斯密那里找到本派发端的痕迹。

  9、在《国富论》中,斯密还谈到了货币、分配、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社会再生产以及自由贸易等学说。这些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中最著者,莫过于他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想。

  10、斯密认为,人本性中最重要的是利己主义,人大部分行为都受“利己心”支配,社会利益往往被抛在脑后。但不期而然的是,这种行为的结果,不但利己,且比一个人刻意追求公共利益时,更有利于社会。这种机制,即为“看不见的手”。

  11、他主张完全自由竞争,认为与其让政府干预经济,还不如听任市场调节来得有效。政府的职能,只是保家卫国,抵御外辱;建立严明的司法机构;适当兴办公共工程和公众事业。其他则尽可无为而治。

  12、斯密一生性情平淡,可对任何来自制度上的垄断,他都深恶痛绝。他极力主张清除关税壁垒,实行贸易自由,撤销行会制度和专卖公司。

  13、《国富论》从面世到现在已经两百多年了,其光亮一如从前,熠熠生辉。比如,1960年代末以来,西方国家陷入“滞涨”,凯恩斯主义者对此一筹莫展。不少经济学家就转而求助于斯密的经济学,梦想回到自由竞争的“黄金时代”,希望在“看不见的手”的指引下,重整旗鼓,再创辉煌。

  资料来源:《领读经济学名著》 王东京 赵建军 著 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年出版。

  更多精品财经书籍摘要,请关注微信公号【浮世开卷 ID:qqkaijuan】

  《国富论》读后感(九):关于国富论的理解——第一遍

  前半部分还是认真地逐字逐句地细看,下半部分大多数是浏览+阅读作者在正文旁边的总结。

  带来效率提升的分工、价格的构成、资本的运用、市场的自身功能都是该书的重要部分。

  印象最深的是亚当·斯密关于商品价格的理论。

  自然价格——供求平衡师的价格。

  市场价格——供求不平衡时的价格。

  价格的包含部分【工资、利润、地租】

  工资是对劳动者生活资料必需品的补偿、利润是劳动为资本所有者所生产的剩余价值、地租是土地所有者出租土地的补偿。

  而利润和地租也都分别分为一般(自然)利润/地租和额外利润/地租。

  亚当斯密对于资本的运用有强烈的要求,即资本一定要用到生产性劳动上,而非非生产性劳动上(如侍奉贵族阶层的下人)。

  【但关于这一点,假如从宏观的角度上讲,服务业也是一个创收的第三产业,明显亚当斯密没有把服务也当做经济产业,而只是从政治阶级的角度对待侍奉者。】

  关于利润与利息

  利润是自身运用资本到行业中而产生而剩余价值,利息则是资本外借而赚取资金在时间上的增值.

  关于地租我不是很懂。。

  地租是土地所有者出借土地而取得的收入,而土地所有者具有改良土地的义务。

  难道地主们在土地市场上也是需要通过竞争而争取农民??

  资本所有者亦可通过与地主的合作,雇佣佃农而取得利润。

  但问题是地租怎么定价??在一般地租后(维持农民生活等成本)的超额地租是通过土地产品来实现?

  --------------------------------------------------------------------------------------

  【关于国家】

  以前的年代,农业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除了地少人多的希腊,都基本先满足农业的发展在追求商业的创收与贸易。

  在重商主义中,亚当斯密单纯从一个国家的角度出发,对国与国之间的贸易进行分析,论证“政治经济学”中对自身贸易保护的重要性,通过退税、专营、通商条约、殖民地的支持(原材料、土地、廉价劳动力、行政统治),最大限度的维护本国的顺差贸易。

  【关于国家财政】——想起了马基雅维里的《君主论》

  主要用于国防、司法、公共支出、“维护君主尊严的费用”——我想起了“人头税”:为固化分别社会各阶层而设立的税种。

  其实在税收方面,以前的君主与领主的关系,有点类似于如今中国的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或者美国的联邦政府和各县级政府,地方拥有自主的权力,自己解决自己的资金温饱。

  倘若发生债务危机,到最后没有中央政府兜底。

  【关于国家间的贸易】

  亚当斯密仅从维护国家顺差的角度出发,大大忽视了国家间双赢贸易的可能性。

  另外,他大多仅从一国与其殖民地的资源贸易而充盈自身的经济,殖民地仅作为一个依附附属的为其服务的“下等地”。

  --------------------------------------------------------------------------------------

  从政治的角度来解读

  【劳动自由】

  当时各个行业中都基本会有“同业协会”和“学徒制度”这两种institution,为了固化各阶层和稳定各行业的生产,不许跨行业就业、学徒最低满七年才可正式进入该行业。人员的流动不通畅,容易造成倘若一个行业发生劳动力短缺、劳动人员缺失就业自由、进入行业的时间等成本过高,最后导致各个行业总体上的不景气(但因为生计所迫以及行政命令的干涉人们无可奈克)。

  【行业歧视】

  服务人员就属于“非生产性行业”??第三产业亦可解决就业问题、为其他行业提供人才资源、推动一国的经济发展。但亚当斯密仅仅认为这个阶层这个行业的人员仅是为了求生而讨好献媚上层阶级,也许是当时的局限所致。

  过段时间再看第二遍。

  《国富论》读后感(十):经济与心理

  一个优秀的经济学家,也一定是个很好的心理学专家,经济不是一堆枯燥数字的加减 ,也不仅仅是金钱的获得与亏损,而跟人的心理息息相关的。

  比如作者的这本巨著就是建立在芸芸众生的自利(也可以说是自爱)的基础上的,猜想一下,假如这个社会占多数的是耶稣释迦牟尼一类的人物,作者的理论一定失去了用武之地。但也正因为大家的自利,通过那支看不见的手,也同时促成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古人说:天道以其私济其公。果然不假。

  再如,作者对大家喜欢买彩票的行为进行分析,就很精彩,他说,有那么多的人爱买彩票,尽管他们也知道从概率学的角度来说,中大奖的概率为零,但还是要去买,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比别人幸运,自己是上帝的宠儿。

  同样,一些有风险的行业还是有那么多的青年去干,也常常因为认为自己更幸运,灾祸不会降临在自己的头上。其实,对别人来说,自己也是别人的别人啊,老子在他的专著里说的好: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买彩票的人估计不信。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国富论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