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父亲与伊藤先生》经典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父亲与伊藤先生》经典观后感10篇

2018-04-10 21:37: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父亲与伊藤先生》经典观后感10篇

  《父亲与伊藤先生》是一部由棚田由纪执导,上野树里 / 中川雅也 / 藤龙也主演的一部剧情 / 喜剧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父亲与伊藤先生》观后感(一):平平淡淡才是真

  这部影片让我想起了《东京家族》,不同于《东京家族》的热闹,紧凑,让人略感欣慰又很遗憾结局,这部影片始终是一种淡淡的,无能为力让人不知所措感觉。说一说电影中看得哽咽的镜头吧。

  关于父亲

  ①首先是让人会心一笑的一个片段早餐时父亲假装在看报纸,但却硬硬的新闻和伊藤关联起来,接机套aya的话。父亲不接受伊藤,但是一方面女儿说了觉得他俩不合适,aya也不与理睬,再者住在女儿家里,也不好再三反对。所以父亲就开始旁敲侧击的从aya口中打探伊藤的事情。看的父亲故意找借口和aya尬聊,真是让人忍俊不禁

  ②关于父亲落寞背影。父亲搬去和aya他们一起住一个,每天在外面忙忙碌碌的样子,不知道在干嘛,aya跟踪了父亲一天,父亲这一天东晃西晃,无所事事,看的我最心酸的镜头就是到了傍晚,父亲坐在一片空地的石凳上,佝偻着背,呆呆的一动不动的坐着,一直坐到天黑。。。我直接看的哭出来。。。父亲每一天应该都是这样孤孤单单,无所事事的过来的吧。aya估计也是看的心酸,想对爸爸好一些,多安排活动,让父亲高兴起来吧。哈哈,可是,即便是父女,他们互相也不了解,父亲不知道aya的近况,aya也不知道父亲的喜好,安排的活动父亲并不为所动。这个时候伊藤发挥了他的人格魅力,安排了让父亲高兴的活动,最终让父亲觉得这是高兴的一天,是值得纪念的一天。也正是这次开始,父亲才真正的接纳了伊藤。

  ③父亲的柿子树烧着了,父亲呆呆的看着,彷佛心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也被冲走了。原来的计划全都泡汤了,今后将何去何从也都无从知晓,父亲的表情里看到的是落寞和绝望。。。

  ④最后是父亲从乡下回到aya家中,整个人神情呆滞的坐在窗前一言不发,一动不动。。。整个人如同被打垮了一般。。。看的让人心碎。学生的探望如同给这位老人注入了一针兴奋剂,让老人活起来了,有了些许生机

  关于aya

  最难忘可能是aya突然失控痛哭。听到爸爸的学生讲有这样女儿,如此陪伴照顾老师幸运以后,aya再也忍不住失声痛哭起来。。。她没有想过要陪伴父亲,甚至和父亲一起住她都觉的是个麻烦,但在跟踪了父亲一天后,看的父亲的房子被火烧后,看穿了父亲的落寞和孤独,对父亲产生了可怜同情,变得想要照顾他,对他好些。。。也可能会觉得,自己这个女儿做的,有些失职吧。。。

  关于伊藤

  影片的一开始,看到aya和伊藤在一起觉得有点难以理解,54岁的一个大叔。。。破罐破摔嘛。。。

  在便利店里的镜头让人对伊藤只有loser,败犬的印象。。。看到最后慢慢理解了,aya想要的就是和伊藤在一起时的放松随意自在的感觉吧。伊藤虽然是个大叔,是个传统意义上的失败者,但却也是一个温柔的,悄悄治愈人的大叔。影片先抑后扬,然人慢慢感受到了伊藤的体贴和好脾气。父亲执拗的想要五斯达酱汁的时候,伊藤好脾气的要去给买:为了哄父亲开心,带他到商场里去看男人们喜欢工具,螺丝,陪着聊天。。。其他的任何时候也都是,静静地默默地感觉,或是腼腆微笑给人很温暖安心的感觉。但是面对大事上,伊藤却一点也不含糊,让aya去找离家出走老爸,甚至自己去查老爸的手机定位,让父亲和兄妹促膝长谈时都当机立断行动起来,让人觉得很可靠

  除了这些情节也侧面反应了当代社会父母成年子女问题

  比如高齢者万引,这位父亲显然不是贫困,而且从偷的数量来看,老糊涂了拿了东西忘付钱这个借口更说不过去。父亲去超市偷勺子是因为太寂寞了吧。。。

  还有父母突然和成年子女一起生活

  和中国不同,日本的父母和子女间好像并没有那么亲密,也不能这么说,只能说每个人的边界线和独立感都比较强,父母和成年子女在一起生活本身就不是大多数。当子女成家立业了,而父母双方都建在时还好,父母两人还能互相陪伴,与子女们互不打扰的生活。但是当爸爸或妈妈其中一位过世了,特别是妈妈过世了,只留下了不会独立生活的爸爸时,子女只能不得不离开自己的舒适圈,和爸爸一起生活。父母和子女已经成了最熟悉陌生人了,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活法,而且还要在不了解对方的喜好和想法基础之上一起生活,不出问题真的让我觉得太偶然了。。。

  影片虽然比较平淡,但反映出很多现代社会的问题和我们或许要面对的问题。看完以后心情好沉重,也好惭愧对于自己的老爸,我真的也是不了解。。。现在只想马上给老爸老妈电话。。。

  《父亲与伊藤先生》观后感(二):和父亲一起生活

  34岁的阿彩和54岁的伊藤先生曾经是便利店的同事顺其自然地在一起并同居了。日子波澜不惊。直到有一天,哥哥约阿彩见面,询问能否让父亲在阿彩家住一些时日。阿彩还没有答应,74岁的父亲便拎着自己简单行李来到了阿彩家。

  食物

  父亲是一个傲娇固执老头,尤其是在吃饭这件事情上。他和儿媳妇矛盾之一是儿媳妇为了孙子们的学业,给他们准备了便当;而父亲认为晚饭就是要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食物在人们的生活中承载的并不仅仅是温饱,更是一种情感上的纽带。父亲来到阿彩家,对食物各种挑剔。初来时,伊藤先生按照父亲的要求煮了荞麦面,没有多余椅子,他站在厨房吃。隔日,他兴高采烈地买了一把蓝色的皮椅作为父亲的专座。电影中多次出现椅子的特写,我想这把椅子代表的是伊藤先生对父亲到来的接纳,从买椅子开始,他就从心理认同父亲今后要同他们一起生活这件事情。

  柿子树

  电影中的柿子树对父亲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大概是他乡愁寄托。阿彩削着买来的柿子,父亲直斥,柿子干嘛要买,直接从树上摘就可以。后来,他们在父亲长大的地方找到了父亲,院中是有一棵巨大结果的柿子树。最后,突来的闪电烧着了柿子树和老房子,父亲一下子就没有了精气神,在阿彩的住所里,窝在角落里,郁郁寡欢,直到他曾经的学生从网络上得知火宅情况特地看望,讲起曾经班级趣事时,父亲才有了笑容。父亲又开始早出晚归,一天回来后,说自己偶然看到一家养老院,设施不错,有单人间浴室家具齐全,他已经签了合同,次日就要搬过去。

  搬家那日,他不让阿彩和伊藤先生送到车站,自己一个人拎着小小的一个包,慢慢地走向车站,蹒跚的背影。他从儿子家来到女儿家时,大概也是这样的场景。想到朱自清的《背影》“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父母之爱子女拳拳之心离别前,父亲拜托伊藤先生照顾好他们一起买的枇杷树。归有光在《项脊轩志气》中也写到过:“庭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草木并非无情,所谓睹物思人。父亲心底会不会是希冀阿彩他们在看树时能够想起他。那日,他们三个人一起看电影,打保龄球,逛超市买下这株枇杷树,一向傲娇的父亲直言“我很开心。”每天孤孤单单一个人四处走,暮色四合之时,一个人坐在路边长椅上看万家灯火慢慢亮起。阿彩那日跟踪后看到的就是这样的父亲,所以才有了计划的一日陪伴。后来,阿彩送别父亲的学生时,学生们感慨,老师有女儿在身边,所以很幸福时,一向寡言倔强的阿彩突然哭了出来。她心里又想到了什么。最后,看着父亲的背影逐渐消失,伊藤先生说:“我是不会逃避的。”然后拍拍阿彩的肩膀,阿彩追向父亲。其实,在父亲决定搬到养老院时,伊藤先生和阿彩商量搬到郊区一点的地方,可以和父亲一起住得更舒服一点。他们应该会在院子里种很多很多的蔬菜水果,大概有茄子南瓜之类,父亲应该还是很挑剔,也会有矛盾,但是,日子就是这样悠长地过下去。

  看这样平淡的剧,代入感很强。无法理直气壮指责某一个人。因为自己是普通人,所以知道如果是自己不一定会比剧中处理得更好,所以会有一份同理心。如果我是剧中的嫂子,面对这样坚硬如石爱挑剔的公公,还有儿子们升学考试压力,大概也很容易精神压抑。很多话,作为女儿口无遮拦地说出,但是作为儿媳妇不可以。家人之间的理解与包容是建立在长期的磨合与适应中,这个漫长过程不是所有人都能抵达终点。哥哥也是左右为难,从他的性格可以看得出,他应当是个老好人能力也不突出一面妻子,一面是父亲,还有中年人职场压力,再三取舍之后,把父亲放在一个相对次要的位置。不是不关心,只是没办法像对自己的妻子和儿子那样关心。不然不会得知得知父亲失踪后的住址一同前往多次劝父亲一起回东京。

  父母和子女,每个人都曾经是子女然后是父母,对子女几乎倾尽全力,对父母却逐渐失去耐心,能够为父母付出六分心血,大概就算是优秀了。我几乎可以料想自己将来也应该是爱子女大于爱父母。所以,看这部剧才会这么难过,这么有共鸣,哪怕我只是一个单身青年,并没有任何关于婚姻的计划。

  《父亲与伊藤先生》观后感(三):晚饭要一家人一起吃

  自从离家读大学后与父亲相处时间少之又少。以前总觉得自己还年轻,从没有考虑过年近60的父亲已经年老的问题,今年父亲心脏需要手术,才突然意识到父亲已经这么老了,身体已经开始衰弱!也是经过这几天的相处才发现父亲是孤独的,他的某些痛苦无法向我们诉说,然而又有点孩子气会因为我们的疏忽而生闷气!也常常因为自己生病而生自己的气!

  年过三十的我们确实要开始考虑赡养父母的问题,也是无法逃避的责任!可能有时候也会感到无助,觉得父母很难相处。但是如果这个时候能得到身边人的鼓励,说一句“我是不会逃避的”,是多么的重要

  最后套用电影里的一句话:晚饭还是要一家人一起吃!

  《父亲与伊藤先生》观后感(四):【越来越像我的老父亲】

  老父亲从哥哥家出走,倔强得像一只浑身张开尖刺的老刺猬,横生生插进了女儿和伊藤先生的小世界

  这似乎是亚洲父权文化里很容易产出的一款顽固老爹。基本上孩子的成长他不在场,跟子女的沟通机会为零、技能为负,离开妻子的日常照顾,生活根本无法自理,一退休几乎等同碍眼碍事又惹事的大件垃圾表达方式以端着架子家长式训斥找茬为主,视情感流露为懦弱羞耻。就连偷勺子的行为,也被他不承认——尽管是老人表达孤独和宣泄心情的方式,更加孩子气的方式。

  但海报已经和我们透露了很多讯息,三个人的位置,老爹在最下面,满脸不高兴但实际上是最被呵护对象;伊藤先生笑眯眯的趴在最上面,他是那个最睿智的人——以独有的安慰方式帮助父母俩找到了那个“不逃避”的自我。对待俩傲娇可真是有办法呢。

  装满勺子的箱子被老爹时刻带在身边,着火时也要推开女儿奋力去抢救,这是因为勺子箱也是代表他“存在”的物件吗?一辈子的小学教员肯定为人诚恳,老来的叛逆就也是积攒了多年的压力吧,你们不理我,我就自己积攒陪伴我的勺子们,去哪都带着。固执到可爱的老爹呢。

  老父亲是重视安土重迁的那一代,他始终放不下“过去”的柿子树,但却不知道怎么融入“现在”和子女们的相处,在夕阳下默默发呆的背影让女儿心疼,但回到家还是为了“恶魔酱油”发牢骚——说不口啊,说出来的都是笨拙亲情:“你们知道吗,晚饭是要一家人一起吃的东西。”

  知道老父的孤独后,女儿开始采取行动。但看电影,打保龄球之后,父亲明显不喜欢这些年轻且热闹的活动。但故事还是有了转变,他因为伊藤先生的带领,买到了象征“现在”的枇杷树。尽管是一个小小的盆栽,但以后会长得大大的,大大的,被几代人一直呵护。

  女儿呢,也是越来越接触父亲之后,被人不断地说:“你啊,和你爹一样的傲娇顽固。”是啊,我始终认为,傲娇懂傲娇,尽管他们磨磨唧唧从来都不说。既然不说,那大家好好养新树吧!

  《父亲与伊藤先生》观后感(五):关于那一箱子的汤匙

  电影节冲着野田妹去看的,情节看似温馨平淡,却给我带来强烈的触动,是让人直面生活直击心灵的那种,我想说说那个装满汤匙的纸箱,虽然电影没有直接交代这个箱子存在的意义,可我认为箱子在全剧中占据举足轻重地位,站在野田爸爸的角度,试想当我们老去,渐渐的变得动作迟缓大脑迟钝,健忘甚至时常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做出一些无法理解荒谬的事时,你会怎么办,这是人生中必定会经历的阶段,然而这样的自己同时又是最难去面对和接受的,同样的对倔强的自尊心超强的野田爸爸来说这箱汤匙的存在是他无法言说的痛楚和不堪一击的脆弱,必须要封存起来随身带着不允许任何人碰触,也拒绝任何人的同情怜悯,他最不希望家人朋友看到这样的自己,宁愿带着这个纸箱远离挚爱的家人找一个栖身之处一个人躲起来,这让我想起了96岁去世的外婆,她总是说人活着就要有尊严,最害怕失去自理能力要去依赖别人活着,很多场景历历在目,记得有一次她发病,叫了救护车,我抱着她让她斜倚在我身上给医生检查,病情危急的情况下她支撑着身体不愿意把重量全压在我身上,还有很多次她总是坚持自己料理日常生活不愿意给孩子增添负担,每每想到这些我都忍不住泪流满面,长辈们总是为孩子付出最多,而孩子长大后长辈们通常又是那个被疏于照料和关爱的,请善待身边的长辈们,尽可能的耐心理解包容和陪伴,因为一直以来他们也是这样对待我们的。

  《父亲与伊藤先生》观后感(六):对外人的依赖要适可而止啊

  平淡而温情的生活片,没有刻意的煽情,只是通过日常琐事来表现父亲与子女之间的矛盾冲突,不善表达的坏脾气父亲与同样不善表达的倔强女儿之间的隔阂。父亲可以和自己当年的学生相谈甚欢,却从没有对自己的家人流露过欢乐的情绪;女儿不理解父亲也从不亲口过问,还怀疑早出晚归的父亲在外面做坏事。多少人都是把快乐和温情分给外人,家人用来分担负能量和坏情绪,多么现实的写照。伊藤先生的那句“对外人的依赖要适可而止啊”道出了全片的主题,我们要依赖的不该是外人,而应该是家人。

  我有点认同短评里说的“父权文化根深蒂固的日中韩东亚社会,很容易产出该款讨人嫌的顽固老爹。基本上孩子的成长他不在场,跟子女的沟通机会为零、技能为负,离开妻子的日常照顾,生活根本难以自理,一退休几乎等同碍眼碍事又惹事的大件垃圾,表达方式以端着架子的家长式训斥找茬为主,视情感流露为懦弱羞耻。” 因为我的父亲差不多就是这样。父亲的性格是不会变了,作为子女的我们只能多些理解和沟通;但我以后会尽力不成为这样的父亲。

  《父亲与伊藤先生》观后感(七):父亲与伊藤先生

  在现实生活中,上野树里要是真与中川雅也是恋人并且同居的话,那真是会让人“崩溃”的。好在这是在影片中。其实我要说的是好在是日本,在中国确实女方的家人要闹翻天的。

  影片内容到是非常的平淡,其实与父母辈的共同生活和交流我想在全世界都是个问题,不管是两代相对来说独立的欧美日本,还是两代互相依存度高的中国,其实都一样。中国不也有古话“久病床前无孝子”吗?

  而对于孤独的性格固执的父亲来说,与儿子媳妇的生活显然是艰难的,他甚至通过小偷小摸来引起关注,这算是应了中国的“老小孩”这个概念。而媳妇也几乎被公公逼“疯”了。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父亲来到了彩的家,与彩与男朋友一起居住。好在伊藤先生也是个中老年人,同时性格温柔纤细,也洞察了人情世故,反而与父亲更加契合。当然父亲也知道自己的境况,先是选择离家出走,在老屋被烧毁后最终选择自己进养老院。那背影真让人潸然泪下,和前面彩跟踪父亲的情节如同一辙。

  作品许是通过父亲与伊藤先生的关系,反映出日本老龄化、少子化以及后文明化后,新老一代人的隔阂,家庭关系的解体,两代人的观念和生活理论的冲突等等。虽然情节平淡但内涵深远。

  《父亲与伊藤先生》观后感(八):爱人、亲人、温柔

  四颗星。 其实是一部挺单调和慢节奏的电影,有些日式的矫情和细腻,结尾也是套路式的圆满。但因为树里太好看了所以没有只看了开头就点暂停。 关于亲密关系的另一种可能。 树里饰演的这个角色阿雅,在开头就做出让人大跌眼镜的事。34岁,肤白貌美,就那么莫名其妙地和54岁秃头大叔睡在一起了。也不谈结婚,不打算要孩子,只是同居着,一起在住房边种菜。 更让人难以置信的大概是她在面对父亲的询问时回答的“不知道”。不知道恋人以前的职业,大概知道他结婚又离婚但不知道他有没有小孩,不知道他以前做过什么事。但这么多的不知道却没有影响两个人的关系。 想起很多很多年前,看《他们生活的世界》时一直在思考一句台词:“为什么当一段关系需要更一步的时候,就一定要说出自己的秘密和自己的痛苦之处呢?为什么不能把伤痛埋藏起来,直接让感情更进一步呢?” 阿雅和伊藤先生的相处模式就好像在说,其实没有必要对恋人的一切都完全知晓。他爱过什么人,有多爱,他经历过哪些事,痛苦或是快乐,他的过往是怎样的,未来有什么打算… 如此种种。 有的时候我们渴望了解恋人的世界到事无巨细的地步,但扪心自问,真的只是因为想更多地理解他呢。或许,那只是因为不自信、不安全感。 怎么可能真正完全理解一个人呢。 老父亲说,我跟你妈妈一起生活了一辈子,也有许多无法互相理解的地方。 阿雅没有问伊藤先生,伊藤先生偶尔会说出一些片段,最初觉得她跟这个秃顶的老男人在一起画面真的很一言难尽,看到最后却觉得,有些人在一起真的不是外貌年龄物质所驱使,他们只是相爱,仅仅相爱罢了,在这一刻,在此时,在当下,无关过去和所谓的未来。 关于亲子关系的一些思考。 和许多日剧,日式电影一样,这个片子也在探讨亲子关系。长大成人后的儿女和年迈退休丧妻的老父亲,还有抑郁神经质的儿媳妇。父亲就像一颗皮球,从儿子媳妇处被送到女儿家。而女儿,也因为父亲几十年来如一日的刻板和固执,抗拒和他一起生活。 我们不在家的时候,父亲在做什么呢? 我们在家的时候,父亲又早出晚归,他去哪里了呢? 阿雅就带着这些疑问,跟踪了父亲,才知道他的一天,伴随着孤独、寂寞,或许还有许多怀念。 父母亲与子女之间,注定是具有着巨大的理解鸿沟的。他们拥有自己的行为准则与生活方式,正如我们抗拒某些要求一样。这样的要求或许是一起吃饭,或许是吃某款酱料等等。 到底是谁妥协,谁让步,这是一个永远说不出正确答案的课题。 关于温柔。 刚看片头时,弹幕里很多人感慨,女主怎么跟这样一个老男人睡在一起了。言语猥亵,让人不适。 但看完整个片子,才觉得,伊藤先生真是温柔啊。 也会好奇,他过去的53年里是怎样成长和生活的,才有了这么多的经验和方式,来稳妥地对应恋人家里的问题,处理方式让人信服、感到熨帖。 温柔真的是一个稀缺的品质。 温柔的人,身上是发着光的吧,也是相处得越深入,越能让人感受到幸福。 想成为一个温柔的人,而不一定是永远年轻的人。

  《父亲与伊藤先生》观后感(九):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男人

  曾经我觉得什么事遇到他就完蛋了。

  以败犬女自居的阿彩这样评价后来与她交往并且同居的伊藤先生。

  乐活主义者伊藤上一秒还被老板骂,下一秒就就偷偷躲墙角看漫画。但缘分就是这么奇妙,大概是人以群分,34岁的阿彩很快和54岁的伊藤的走到了一起,一个在便利店当临时工,另一个在学校当临时工。

  虽然伊藤已经年过半百,至今也一事无成,但他们的小日子过得简单惬意,直到阿彩生命中另一个重要的男人闯入他们平静的生活。

  原来,哥哥阿洁家因为两个孩子照顾不过来,想把父亲送往阿彩那里。因为阿彩已经和伊藤同居,所以十分不情愿,奈何等阿彩回到家父亲已经不由分说地搬了进来,就这样,34岁的阿彩、54岁的伊藤和74岁的父亲住到了同一屋檐下。

  这便是我们今天要说的日本电影《父亲与伊藤先生》,由棚田由纪执导,之前热播的日剧《东京女子图鉴》也出自她之手。

  父亲住进阿彩家后,延续了他退休前教书工作的严师形象,成为一个严父,不仅不看好女儿交往的对象,对吃饭蘸酱这些芝麻小事也是百般挑剔。另外,“所谓晚饭,必须一家人一起吃”、“柿子怎么能吃买来的,在乡下外面就有的摘”这些也都是父亲严格恪守的规矩。

  不过这位固执的父亲虽然各种嫌弃,但是也慢慢开始接纳伊藤,以至于伊藤为他买的蓝色椅子后来竟成了他的专座。

  与很多日本家庭片一样,《父亲与伊藤先生》同样以温情与细腻让人为之动容,即便很多时候父亲与儿媳之间的嫌隙、女儿对父亲的不理解和无端的揣测、父亲与伊藤间的隔阂等,都给一家人的相处带来了诸多障碍。但恰恰是这些矛盾慢慢塑造了父亲这一威严执拗的外表下,老人孤独与落寞的退休生活,以及那颗强大的自尊心。在阿彩跟踪父亲时,本以为他有偷盗癖,却发现父亲只是一天到处瞎转悠,与之为伴的除了路边的餐牌、野花、超市里的勺子、公园里的便当、图书馆的书以及夜色降临后坐在凉亭里看万家灯火之外,别无其他。

  而当阿彩开始察觉到老爸的这一处境时,她和伊藤开始想办法弥补作为子女应尽的义务。在这一过程中,虽然对阿彩一家人来说伊藤还没有名正言顺的关系,但他对于阿彩和阿洁家庭关系的修复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比如影片最后父亲一心一意想住在乡下的老房子,不愿回东京,在伊藤的劝说下,老人变得言听计从,伊藤这个准女婿和倔脾气的老头也慢慢亲和起来。

  直到陪伴父亲成长的老房子在一场雷电中被烧毁,柿子树化成灰烬,一直随身携带的勺子也被埋在一对瓦砾场中,父亲的根没了,儿女也终于开始明白“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道理。好在父亲已经给自己找好了退路,退休金和养老金让他的晚年生活有了充足的保障,阿彩也托付给伊藤,无需再面对在两个最重要的男人之间做出艰难的抉择。

  一切就像伊藤所说的那样:

  放心,保龄球是不会跑的、房子是不会跑的、我伊藤也是不会跑的。柿子树虽然没了,但是枇杷树伊藤会照顾好,而亲情这一永恒的主题,也为影片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如果喜欢我们所推送的电影,敬请关注“河畔电影院”,每天一部好电影,让时间在光影的世界里定格,让电影成为理解生活的方式。

  往期影片:

  生活的本质

  别不甘心,你只是个loser而已 私藏影单第1期:《如父如子》

  《父亲与伊藤先生》观后感(十):伊藤,温柔兼具智慧

  伊藤先生,一个年过五十的小老头,比阿彩大二十岁,干干瘦瘦,其貌不扬。但是对怪老头的阿彩父亲却极好,这种好不动声色,很日常很不起眼,但是那却是很多儿女难以做到的,扪心自问亦如是。他对父亲的耐心和关心豪不敷衍,相当走心。去超市买东西,父亲对超市里品种繁多的商品都很感兴趣,虽然那不是他们要买的东西,从电动工具到螺丝头再到螺栓,伊藤跟着父亲的关注物随时投入,这种聊天方式完全以对方为中心,而且在每一个关注物上,伊藤表现出与父亲一样的好奇与兴趣。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