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鬼乡》经典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鬼乡》经典观后感10篇

2022-03-21 15:37:0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鬼乡》经典观后感10篇

  《鬼乡》是一部由赵正莱执导,姜荷娜 / 崔莉 / 郑仁基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鬼乡》观后感(一):只是好好活着

  影片的沉重感配合着小清新的风格,来回穿插中前牵扯着观影者的心。

  第一次碰触到这个题材,之前听到的看到所有叙述都存在在书本上,苍白的几个字简单概述了几十万人的生命。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好好活着都已经成为了那样的奢侈,而侥幸幸存的人们只能靠着神力才能把心底的那些秘密宣泄出来。好在现实社会中还有那么多人愿意去相信,去聆听,去帮助。

  有的电影是一部艺术品,需要打磨甄别任他人评说,但有的电影,它承载了几十万人的冤屈和绝望,它承载着几十万人对生命的呼喊和渴求,它无法从一个角度去评论,它只是需要把那个暗无天日的世界展现在你面前,让罪恶赤裸裸的暴露在阳光下,告诉你生命的脆弱和可贵。

  故事里面的那些期盼活下去的花季少女,那些每天活在死亡阴影下的日本士兵,那些为了存活而出卖国人的朝鲜老板,以及那些在家乡等待子女望眼欲穿的父母。

  在战争的阴影下,一切都变得如此沉重且艰难,战争本身带来的死亡阴影将人性中最阴暗的一面暴露无遗,还将持续影响一代又一代的人。

  因此,在电影中看到那群在磨难中的少女们偶尔的笑容和坚定的眼神才会让人觉得热泪盈款,那是战争沙漠中的一滴水,不知何时会消失但是的确是你活下去的希望。

  万人坑里无数少女的尸体化成一片,仿佛可以触碰到那些悲切了一个世纪的苦难的灵魂。当战争袭来的时候,无一可以幸免于难。

  只是好好活着,那些对于和平年代人们而言甚至都可以挥霍的生命,仅仅倒退不足百年都是一件奢侈的事情。

  感谢此片导演,演员及那些捐助者,在人们心中再一次敲醒警钟,和平难得,需珍惜!

  《鬼乡》观后感(二):想说的多过短评字数所以写评论

  对情节基本都是意料之内,对韩国的煽情创作深感没有新意,这种沉重题材的镜头往往放在弱势群体中,并且以一种比较能刺激人神经的未成年少女们来引起话题,色调总喜欢暖暖的,海报也是笑容满面的。

  慰安妇是一个渐渐会减少的群体,电影除了勿忘历史外,也饱含了要关注活着的慰安妇群体,可能在韩国,这个群体已经被漠视、不人理解或是被当做疯子一样的存在,但是唤起关注的力量着实让人动容。

  还有没有众筹的电影?

  《鬼乡》观后感(三):请让我们的先烈安心归乡

  仅凭对中韩观众的惊醒,就足以拿到这四星。超现实的虚幻剧情或许只是为了托起那些不堪回首的民族记忆。看到日军处决那些姑娘时还未擦掉血迹的刺刀,听到日本军官在蹂躏女性时如野兽般的吼叫,看到天性纯善的日本兵被杀的的时候,才能深深刻刻体会到那个时代我们的弱小和因此而带来的绝望感。面对狰狞的日本军官,我不知道胸膛有什么翻江倒海如抓挠心的民族性的情绪要宣泄,但我清楚的知道,我们要做的不是宣泄,而是保管好我们民族的记忆。

  嗯,我们也需要这样的片子。

  我们也不该丢失这样的记忆。

  《鬼乡》观后感(四):历史意义大于电影观感的电影。。

  这部片子被营销化了,感觉看上去并没有感觉到特别的好,从拍摄手法,情节,还是什么的,总之是看不到什么亮点的,甚至往深里说,故事的某些情节是经不起推敲的,但评分依然不低的原因,我想应该是电影所包含的意义远大于其他的一切,首先影片是从真实事件改编而来的,从真实性来说更容易让人去抛开外围的东西,其次就是,当我们身处其境的去考虑作为一名慰安妇经历了这么多的磨难之后,在人们都已经忘记那段作为她们到死都无法忘却的屈辱经历之后,再次重提时,她们作为受害者,屈辱的受害者,站在众人的目光下去诉说当年的那段历史时,其他的一切都不重要了,什么拍摄手法,什么情节,那都是些可以忽略的东西(尽管我认为那依然很重要,因为电影目的就是让人在现有的状态下去感受曾经发生过,可以能以后会发生或者永远都不会再发生的事情,身临其境很重要。)

  当老奶奶情绪激动的冲着工作人员大喊:我就是那个疯女人~的时候,我产生了明显的触动感,这个情节就仿佛是集结号里,从煤矿里刨出战士钢盔的谷子地一般,但是在表现手法上,远不如集结号容易说服人,更容易让人跟着主人公的情绪波动。

  倒是那位神神叨叨的神婆让人觉得挺上心的,其一这是一种地域文化形成的,或许只有在韩国的某些地区才能看到这种招魂仪式,很神圣,很虔诚。其二就是这样的一群人是不是真的存在?不迷信,但网络的发达让我们越来越多的感受到了很多科学无法解释的东西,我们无法排除他们的是否存在,那就姑且认为他们或许真的存在,通灵这样一种状态如果真的开通了,不知道到底是灾难,还是幸福?

  《鬼乡》观后感(五):一部只成功了一半的电影

  终于,把这一阵子霸占我的微博首页的一部韩国电影——《鬼乡》给看完了。

  我对韩国的影视一向是偏爱的,特别是电影,可能因为地理上的相近,人情和人性上有许多相通之处。再加之,没有审查制度的韩国电影,能将社会的阴暗不公、人性的黑暗残忍,光明正大开诚布公地晾晒在银幕之上。

  说实话,我是抱着极大的期待看的《鬼乡》。或许,正是因为“慰安妇”这个题材,从一开始这部电影就走上了道德的高地上,比起普通的生活题材,站在这样的题材之上,只要稍下功夫,就能轻易地给观众深刻的印象。然而,这部电影,以我个人的感受,我最多只能算其为合格之作。

  (以下内容涉及严重剧透,慎重!)

  《鬼乡》通过两条线展开叙述——一条线时间点在1943年,也就是描述14岁正敏被日本军队强行抓到慰安所发生的故事;另一条线是在1991年,一个能够通灵的少女恩京和幸存老人英熙之间的故事。两条线串联过去和现在,通过现在一步步解开过去的惨绝人寰。

  第一条线的完成度还算可以,虽然导演考虑到未成年演员,刻意减轻了日军灭绝人性的行为,但是我们仍然直面只有十四五岁的女孩被当做泄欲的工具,每个女孩不停地被蹂躏折磨,甚至是生理期生病也不放过,一格一格的方块房内,同样的事情每时每刻都在重复。

  “你们不是人,是给日军的母狗。”一个日本军官对着这些女孩如此说到。殊不知,人当做是一个人的时候,那你自己就先不是人了。

  导演想要刻画的是日本军队对这些女孩非人般地折磨,禽兽般的行为,这一点大概做到了百分之七十的程度。导演同时也想表达在苦难中女孩之间的互帮互助,正敏和英熙在悲惨中建立的友谊,以及最后正敏帮英熙挡的一枪,但是,除此之外,我真的没有办法看出其他的体现。

  影片想要表达的东西其实很明显,绝望与希望。但,看完之后,我并不能陷入绝望,同时也不能看到希望。所有的感情都存在,但是没有一种感情能够直击观众的内心,没有一个机会能够爆发出来。

  电影中有一个这样的画面——女孩们得到短暂的休息机会,聚在一口小池塘边上,她们聊着天,开着玩笑,似乎还是十四五岁少女的模样。这时,和我一起看的朋友一脸震惊问了一句“她们就这样接受了?!”呃……我一时语塞,随即,我解释道,在那种时候,知道自己没有办法摆脱这噩梦般的牢笼,就像陷入蜘蛛网的猎物一样,反抗到反抗不了的时候也许就不再动了吧。当我解释出这些的时候,其实我也无法说服自己。说一句极端的话,我并不想看到在遭受禽兽般暴行的女孩们展现出她们仍对美好的如此亲切的保留。

  不得不吐槽的是,当女孩正敏受到了一个日本士兵的帮助,得到了逃出这地狱般的地方的地图。她带着几个好姐妹一起逃跑,一个姐妹走散被抓。这个时候,女主做出了一个很玛丽苏最没有用的决定——“我要回去,不然她会死的”。然后她和她的好姐妹英熙回去了,另外一个女孩选择了继续逃走。她们俩没有能力也没有任何主意救被抓的女孩,回去了以后,他们也没有凛然地说出自己是同谋,也没有保护自己的能力,就是回去连同其他女孩一起挨打而已……被抓的女孩没有例外还是死了,帮助她们的士兵也死了,她们俩继续被折磨。

  对于这个行为我表示实力拒绝,真的。导演你说,这样的剧情是为何!是为何哪!这不是用来讨伐日军残忍的行径,完全是为了膈应观众的啊。

  如果说第一条线还算是合格的话,那第二条线就是破坏了整个故事的罪魁祸首。第二条线的剧情异常地混乱,导演想用通灵的方式来连接故事,让幸存的英熙能够解开心结,让通灵的女孩能够带已逝的女孩们的亡灵回家。导演的立意想法确实不错,但是叙事的手法确实还是欠缺。莫名出现的人物,没有任何铺垫说明,过于碎片化的叙事。我本是期待到故事最后能把这些碎片拼贴起来的,但是我错了,并没有,疑问到了最后还是疑问,只能靠脑补。

  但这条故事线有本影片唯一的泪点,就是当英熙老人以慰安妇的身份向有关部门申告的时候,对着质疑是否会有人愿意报出自己是慰安妇的职员,老人噙着眼泪喊出“我就是你说的傻女人”的时候,压抑了五十年的委屈和痛苦一下子爆发出来的时候,我可以深深地感受到她的痛苦和她曾经受到的折磨。

  不丰满的人物和不够成熟的叙事,不足以撑起这个过于沉重的题材。当然也不否认这部电影有着令我感动的地方,历经了十四年才将这个故事搬上银幕,靠七万多人的众筹才制作出来的电影,基本零片酬的演员,这是一部由韩国人良知拍成的电影,是对那些曾经遭受痛苦的人们的思悼。

  “这个电影能拍出来就已经是成功的一半,然而这部电影也只做到了一半。”

  《鬼乡》观后感(六):最后只有她们活成了我们最尊重的模样

  上个月看完《二十二》之后,《鬼乡》就被我收藏在电影名单里,知道昨天才有勇气打开它。有时候我甚至鄙视我自己的这份懦弱,身为这个时代的我甚至连了解历史的勇气都没有,而她们是真正经历过历史的人,当她们勇敢的把故事讲出来的时候,就已经成为了这个时代我们最值得尊重的人。

  意外的是,看完影片之后,格外的平静,也许这份平静来源于结尾处正敏的灵魂终于回到里父母身边。

  当代的导演和编剧真的都好善良,用超现实的招魂术把她们的灵魂又带回到家乡。整部影片我最喜欢就是把这些女孩儿都比做成蝴蝶,最后的她们都像纯洁的白蝴蝶一样,终于可以自由自在的去她们想去的任何地方。

  有一个长达一分钟的空镜头,为我们展示了整个慰安所的全貌,有时候我们都不敢相信,每间小格子里生活的少女是如何度过这一天一夜的,与我们而言可能仅仅关在这样的小房间里都已经受不了了,可是她们还要接受非人一般的强暴和鞭打,但是她们还是善良的,善良到她们还可以爱上蹂躏她们的日本士兵,相信他们说的带她们成亲的话,这也是这部电影中最令我震撼的地儿,她们用最善良的一颗心活在最没有人性的地狱。

  于我,现在听她们把这些故事用最平淡的语气讲出来,大概安静的听她们讲完是我最大的勇气,慢慢的,她们也活成了我们最值得尊敬最有勇气的人。

  《鬼乡》观后感(七):慰安妇、女人、人权

  《鬼乡》观后感(八):题材重于电影:《鬼乡》魂兮归来

  题材重于电影:《鬼乡》魂兮归来

  韩影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在亚洲电影市场上占有了一席之地,这不得不让人称为一种奇迹。在女人们沉浸在韩剧浪漫温馨霸道总裁的性幻想中时,韩影却已一种深刻冷峻的姿态剖析着人性和现实,这种狠劲大概就是韩影可以成功的原因之一。

  讲述“慰安妇”故事的《鬼乡》狠狠地揭开了历史的疤痕,是韩国的主旋律电影。不同于国内的主旋律电影,美化英雄人物,将日军拍的痴痴傻傻,甚至保有人性,它用一种更为凄厉更为客观的姿态控诉了日军的暴行,艺术化的手法仅仅用来渲染少女们的情感,而对于日军令人发指的暴行则表现的更为露骨。大篇幅的对慰安所的描写让人压抑的喘不过气来:昏暗的小屋,窄小的隔间就像蜂巢紧密的格子,缓慢的俯视移镜头毫无感情地向观众展示着,日本兵排着队蹂躏女孩们,甚至还有人不耐烦地敲打隔间的门……

  日本《广辞苑》对“慰安妇”一词的解释为“随军到战地部队,

  安慰过官兵的女人”。更多的学者给“慰安妇” 一词作的定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迫为日本军人提供性服务、充当性奴隶的妇女,是日本军队专属的性奴隶。慰安妇制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和战时,日本政府及其军队强迫各国妇女充当日军性奴隶的制度。“慰安”不过是日军对自己暴行的美化,这简直是世界上最可怕的粉饰性词汇,它将女性的服务歪曲成自愿为之,给自己的兽性找台阶。对于这些女性更准确的称谓应该是“性奴隶”,她们经历的是惨无人道的折磨,性虐待,就像电影中那该死的日本军官所说的“你们不是人,是为了皇军苟活的母狗”,可这个叫法实在让人难以承受。

  《鬼乡》基于姜日出老奶奶的画作,历时十四年万人众筹才得以问世,期间的艰难自不必说,当年票房黑马的背后流淌着的是历史的血泪。剧情片不同于纪录片,多多少少会对影片进行艺术性的创作,会降低历史真实的残酷。《鬼乡》的表现也难以避免的美化了现实,它的艺术技巧乏善可陈,主题的深刻厚重远远大于电影本身。但这样的影片并没有讨论艺术性的必要,它用最真诚的态度讲述故事,塑造人物,在黑暗之中闪烁着人性的光辉。

  ·切入:时空的链接,归家的亡人

  很多人认为用萨满教的招魂仪式来引出多年前的故事是电影的败笔,将一切都变得不够严肃,反而显得神神叨叨破坏了庄重的氛围。事实不然。

  电影用两条线索来讲述故事,一条比较清晰的是二战时期正敏等少女的遭遇以及逃跑的故事,另一条是现代的恩京被人强奸后被母亲送到巫女家随巫女进行招魂仪式。恩京是个通灵的人,用她被正敏附身来串联两条线索合情合理,且显得巧妙而富有内涵。

  几岁便漂泊异乡的姑娘们活着的时候不能回到故乡,死了之后总该让她们魂归故里,这是对于她们的尊重。而铭记当年日军的兽行铭记沉痛的历史则是我们现在可以做的事。

  通过正敏附身恩京,几十年之前的事变得触手可及,恩京成为了链接两个时空的媒介,让那些记忆中的故事真真切切地显露在我们的面前。

  ·现实:女性的地位,雪藏的耻辱

  不知道有多少人在观看影片的时候思考过现在。大多数人都在探讨着时间对于记忆的抹拭,我们和曾经从骨子里仇恨的邻国走的越来越近,新一代口口声声说着前代的仇恨不能影响现代的感情,我们不要背负着历史的包袱。

  但电影分明还提出了另一个问题:无论过去和现在,女性地位真的有所提高吗?

  而多年之后,当英煕奶奶到警局里举报日本兵对“慰安妇”所做的罪行时,男警察说“除非疯了,谁会揭开自己这样的过去。”原本便是受害者,人们应该给予同情理解和帮助的群体,却要被人视作肮脏耻辱的人,如果说出来反而会受到人们的指指点点:“哎那个人原来是慰安妇哎。”“呀,被人强奸过啊。”电影开头捉迷藏多多少少有这样的隐喻,慰安妇的事雪藏了有多少年,原本应该接受日本政府道歉的奶奶们耻辱的活了多少年,有多少人再也等不到那一声“对不起”。我们可以理解为国家弱小,影响力太小,可事实上又有多少人认为这样的事情是上不了台面的。就像当年导演因为奶奶的漫画深受触动,在筹备拍摄电影时接到愿意赞助的人的电话,对方说的第一句话却是“这些老太太都是骗人的。”

  《鬼乡》观后感(九):愿世界和平

  在看到微信推送上导演介绍这部电影的文章时眼泪就已经开始不住往下掉,我很怕韩国这些写实得让人心痛与愤怒的电影,像熔炉之类的片子都不敢看。刚好微博推送也有,就忍不住点开了,看的过程压抑得不行,也哭得不行。我在想是谁赋予了那些人那些权力,是战争,是死亡笼罩住的氛围下,他们绝望残暴,泯灭人性。而女孩则成为了他们愤怒和发泄对象。这些历史事实是无法抹灭的,四十万的女人,背后便是四十万个残缺的家庭,八十万个终身想念女儿的父母。对那些女孩心疼不已!对日军愤恨不已!希望日本这个国家能够坦白对待历史,为自己犯过的罪责忏悔,日本国民欠受害者与受难者一个诚恳的道歉。愿社会进步,世界和平,没有战争,没有伤害!

  《鬼乡》观后感(十):鬼乡??归乡!!

  自看来预告片就一直想看正片今天终于看到。一如预料中的灰暗的画面,压抑的气氛,凄厉到绝望的哭喊,无助的少女们,毫无人性的禽兽们......前面鲜花,蝴蝶,群山稍微暖色的画面更加衬托昏暗的“监牢”,成堆的少女尸体,熊熊燃烧的烈焰下冰冷的窒息。

  导演将影片命名为“鬼乡”意在抚慰亡灵,召唤这些受害少女魂归故里。主要讲的是九死一生幸存老人让妹妹亡灵回到家乡的夙愿。这也是两条主线存在的合理性:英熙召唤妹妹亡灵魂归故里;正敏等人在慰安所里的绝望挣扎。结果就是缺少了对战争以及抓取慰安妇这一恐怖行径的控诉,落脚着墨的也不再是苦痛和不甘的抗争。其实哪里有鬼,只有客死他乡的少女们,只有等待少女归家的绝望父母,只有幸存老人的梦魇......战争结束了,心还在那里。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