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罗辑思维 第二季》经典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罗辑思维 第二季》经典观后感10篇

2022-04-05 03:34:55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罗辑思维 第二季》经典观后感10篇

  《罗辑思维 第二季》是一部由罗振宇执导,罗振宇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罗辑思维 第二季》观后感(一):20140606期:胡适的百年孤独 观后感

  大概自初中起,学语文课本,便察觉到鲁迅先生的文章是经常出现,并且几乎每篇文章都是重点,老师会花上一周来讲。

  我对胡适的了解来自两个地方,历史课本和语文老师偶尔的提及。我一直以为胡适是个纯粹的文人,并且在文学方面造诣很高,高中后才知道他也在国民政府当过官,甚至一度出任驻美大使。当总统这事,还是听罗胖说,才第一次知道。

  看完本期罗辑思维发现,胡适是个学者——和文人是有区别的,涉猎范围极广,却并未在哪一领域成为绝对的大师和权威,多只是有开创之功而已。反倒是在政治上有独到的见解,眼光远大,得到诸多人敬佩,难怪当初蒋委员长要提议他胡某人出任中华民国总统一职。

  罗胖对胡适的推崇——大家都知道,罗胖反中医,认为它没有科学依据——是他研究问题的方法,所谓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罗胖说,那是一套科学的方法,只相信有证据的事实,其他被扯。我的理解是,臆想、传说什么的,没意义,当小说看就得了。

  在多看免费下载了两本胡适的书,《人生有何意义》和《寻一个不受人惑的人》,都只看了个开头,看了这期节目,打算寻一段时间,一口气读完。

  《罗辑思维 第二季》观后感(二):如何为魔鬼的影子辩护?——《25为魔鬼辩护》

  有人说今天我们已经进入了自媒体时代,在所有人(在名义上)都拥有发言权的当下,各式各样的独立节目应运而生,而像罗胖这样的能人也顺理成章的走在了这股浪潮的前沿。

  在豆友推荐中第一次看这种知识类的脱口秀,不到一个小时的节目中让我初步领略了这种新生事物的风采。我这种口拙的人相当羡慕那些思维严谨,逻辑清晰,知识储备丰富又可以从容表达的人,而罗胖就是此类人的典型。罗胖的思想以一种循序渐进的方法表达了出来来,而期间 整个思维过程跃然纸上,相当清晰。虽然我对这集节目的结论部分持保留意见,但是罗胖已经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而且能共通过各种论据自圆其说,作为一个时间并不那么充裕而且面向群体范围较广的节目来说已经足够了。

  如果允许我吹毛求疵的话,我想说,这种文化节目虽然以普及知识表达观点为内容,但最终还是难逃娱乐时代的窠臼,有快餐之嫌。毕竟读书与听书不同,原汁原味的食物也远比嚼过的有营养。但是单从我看的这一集来看,这档节目的质量和启发性还是毋庸置疑的。

  下面来说说节目的内容和从中得到启发。

  我看的这集叫《为魔鬼辩护》,这个的魔鬼即指现代化。

  在节目当中,罗胖以甘地为引子,认为甘地终其一生所抵制的不只是英国殖民者,更是这些殖民者背后所支撑的西方工业文明。

  而罗胖随后又坚决的否定了甘地的这种近似迂腐的成见,他认为现代化才是真正符合人性的,并能不断发展人性的。工业化生产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产品和方便的生活,民主化政治保障了公民的自由与权利,发达的科技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保障了人的健康、提高了人的寿命。这些现代化的成果在我们看来都是无需置疑并且难以反驳的。之后罗胖又提出了这样的观点:现代化进程中即使出现了问题也不必担心,因为更进一步可以使这些问题迎刃而解。比如环保问题,比如社会矛盾,这些都可以通过科技的进步或者社会改良加以解决。在我们看来这种说法也不无道理。所以,类似甘地那样的向前工业社会回复的思想根本就是倒行逆施,是无稽之谈。从前的社会连人的根本生活问题都不能保证,又何言其他呢?

  罗胖的逻辑似乎顺理成章,观点也几乎无可辩驳,但是我想说的是,他这位律师似乎是在避重就轻,或者说他可能根本就找错了辩护的对象。

  除了十九世纪那些以卢德为首的工人们,可能没有人会去埋怨工业化为我们生活带来的舒适与便利。在欣然接受了现代化多彩炫目的商品时,又有谁真的愿意回复前工业社会那种窘迫又不便的生活呢?我想我们人类还没有卑劣到这种程度:以德报怨得把现代化称为魔鬼。

  那么那些伤时感事的思想家们所说的魔鬼又是指什么呢?我想大概是是现代化的影子,现代性。

  如果说现代化以一种客观实在的方式摆在我们眼前的话,那么现代性则是以主观意识的方式陪伴在我们的左右。现代性是一种思考方式,是一种生活方式,它是现代化大厦脚下的魅影,我们很难将它逮捕,然后对簿公堂。然而人类之中不发敏锐的观察者,早在西方工业化伊始,韦伯就开始对即将到来的现代性产生忧虑:自上而下的科层制管理方法和理性之上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虽然可以大大的提高管理和生产的效率,但是随之而来的也可能是人与人之间的淡漠和理性思维对我们人类自身的限制。在后来的学者也纷纷响应韦伯,而对现代性的问题产生了思考。比如米尔斯的一些看法就十分贴近我们的生活,他发觉当代的人们正在遭受一种莫名的不安与厌倦,似乎做什么事情都不能称心如意,而又找不到这种情绪的根源。病理学家更愿意把这种状态归结为个体的病态,而米尔斯直言这其实根源于社会所造成了巨大压力。

  在节目中,罗胖引用了2014年辽宁和广东两省的高中作文题来表达对现代化社会的拥护。但是他可能真的曲解了出题人的意思,没有哪个老师会希望你在作文中对比不同时代胶卷和数码相机的性价比,也没有人会把你赶回山东过茹毛饮血的生活。让社会倒退二百年回到前工业社会绝无可能,但在精神状态上借鉴一下前人又未尝不可呢?一种文化从历史上获得合法性的先例在文艺复兴时就有之,那么即便这种精神状态是虚假的臆造的又有什么关系呢。

  无疑,我们必须承认现代化在人类发展的进路上居功至伟,我们也可以相信在这条路上所出现的问题通过通过现代化自身的发展得到解决。但是我们不能忽视这些问题,尤其是隐藏在我们生活之中的那些,即使我们暂时找不到答案。

  如果不去批判现在,那么我们就永远达不到未来。

  《罗辑思维 第二季》观后感(三):《罗辑思维140912期:被误会的租界》观后感

  租界在我的心目中一直和现在的驻他国领事馆一样,不过那个印象是一直在的,租界是外国人通过各个条约占的,是我们的屈辱。今天听了罗胖的介绍,才算有了个大致了解,原来真是误会一场。

  落后就要挨打,这个“落后”大概指的是经济、军事落后,或者还可以加上社会制度,但是我想“知识落后”也是要挨打的。据罗胖的讲述,上海的租界可不就是道台大人知识落后的结果嘛,他不懂各种国际法,也不主动去学校,结果遇事就推,后来明明只是租出去的土地,倒被别人蚕食了治权、法权和主权。

  当租界成为了一个个和平繁荣的城市,带动经济发展,时间来到了北伐时期,随着帝国主义的衰落,我们的北伐军竟能与租界抗衡了,且能占上风,那时国民党组织的兵力不可谓不强啊,可惜可惜,先总理走了,蒋介石和汪精卫为了夺取开始内讧,并大肆迫害共产党和亲共分子,加之军阀各自为阵,中国未能有效抓住北伐的契机,凭借军事力量完成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本主义共和国。我不太懂,对那段历史的了解也多来自历史课本,这个观点可能“太傻”,请懂的朋友,包涵。

  在第三趴,罗胖保持罗辑思维视频的一贯风格,开始借古鉴今。说租界不是真要说租界,是想要说当今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改革开放的好处我不说了)。城市化大发展能够做出成绩,不是靠政府的政策推动,而是要靠社会的精英去经营。只是当精英人才聚集在一座城市,为它的发展贡献力量时,城市才能真正发展起来,比如深圳。当然,深圳也是靠着政策的春风,毕竟它是经济特区,有各种优惠举措,吸引了大批人才。既然如此,其他城市想要发展就要学习啊,推出能够吸引人才的政策来。

  说到城市化,不得不提到的是户籍制度,的确户籍制度阻止了人们自由迁徙,但是当浪潮来临,有什么能够阻止,只不过让步伐稍慢一点,让过程痛苦一点。我倒是第一次听到,户籍制度不是阻止了农村人口进城,也不是阻止了其他城市的人进入北上广深,而是阻止了北上广深的人逃离,去到别的地方发展,真是新鲜。但仔细一想,不正是这样吗,我身在成都这样的都市,作为一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本科生,往往看到很多心动的公司,比如知乎、豆瓣,比如36Kr、虎溴,但是他们都远在北京,连一个实习生的岗位都不敢去投简历,因为不在北京,负担不起过去实习的成本。

  城市化,不是农民进城,而是城市人口离开城市,到城镇去,到农村去,将小城镇建设得像大城市,去农村发展现代农业,这才是城市化。农民进城,只是将农民塞进城市,要压榨我们一遍,去买高价房地产。

  以上。

  二零一四年九月十二日

  《罗辑思维 第二季》观后感(四):罗辑思维英美法——人

  大陆法系与海洋法系,两个完全不同的司法体系,体现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对待人的态度。

  海洋法系,亦即英美法系,对人给予了充分的信任,所有的评判标准都交还给人,而非相信语义清晰的规则。

  细想一下,人何其复杂,岂是三言两语的文字可以归纳总结得了的。妄图用法条来规范人,反而留下了很多空子可以钻吧。其实,这不过是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的需要而已。对待一个小孩子,当然是要先做规定让其遵守。然而,对待一个成年人,你只需讲大规则,对行为他有自己的判断。

  英美法系,从英国源起。皆因(哪个王我忘了名字了,反正是从欧洲来的)对英国本土的各方势力不甚清楚,那如何是好呢,你们自己商量,你们定好了我批准就是了。这是对当地人的尊重,也是对当地人的信任。因此奠定了英美法系的基础——信任。

  记得看《晓说》的时候,高晓松说,在美国,通行的准则是check&balance,凡事大家有商有量,绝对没有说那一方势力占绝对主导,没有谁一定要听谁的,县警、市警、州警仅是彼此职责不同,并不存在上下属关系,也没有条文规定案子的权责如何划分,全靠出了事之后自己商量。

  反观某些地方,仅仅是一条马路,马路牙子上和马路牙子下就归两个地方分理,报了警先问你到底是在上边还是在下边,然后决定这事儿该谁管,也许是死心眼,也许是互相推诿,但最终体现的,是对人的漠然、不尊重。

  这条路,也许还要走很久。但,终究,人会胜过冷冰冰的法条的。

  《罗辑思维 第二季》观后感(五):医生我们好好合作

  ——《罗辑思维 2014114期:医生的敌人》观后

  先吐槽一嘴,昨晚23点了,没等到更新,我是今天中午看的。没有字幕,没有字幕,没有字幕啊!罗胖,节操呢,说好的死磕呢?你看你明天早上微信语音怎么辩护,会不会解释!

  本期说医生的敌人,是从心脏这个点切入的,以人类在心脏治疗上逐渐取得各项进展来慢慢说明具体的困难,最后罗胖作结:医生敌人实在是太多了,除了病魔,还有他自己——你肯不肯把自己搭进去呢,还有病人——你肯不肯和我合作,让我背你过河呢,还有那个整个复杂的社会环境,以及那些唧唧歪歪的声音,所以医疗技术取得的点滴突破都是医生同时战胜所有敌人的一个结果。

  不出所料,罗胖最后谈到了医患关系。中国最近的医患纠纷相当多,倒不是说之前没有,现在特别多,而是移动互联网的发达让此类事情更多的暴露出来,更多的人能够看到,并且参与讨论。在党和政府也是积极倡导和谐的医患关系,动用了法律和行政手段。有识之士,有影响力的人,比如像罗胖,他们也在呼唤患者和家属保持理性。但是我们中国的医疗资源分配不均问题,医疗机构恃强凌弱,医生收取回扣红包的事件也是甚嚣尘上,让患者(家属)产生了一种对抗情绪,甚至不相信医院和医生,这些问题也是要解决的。

  我们要相信,好人总比坏人多,医生是救死扶伤的,他们有自己的职业操守,面对一条人命,谁都是小心翼翼的,即便不怕良心过不去,也害怕法律的制裁,他们也总是兢兢业业想为病人服务。病人去看病就是要相信医生,倒不是医生百分百可靠,而是你不信的话,必然有抵触情绪,你如何能够放心就诊,怎么做到配合治疗。所以看病第一步,找一个你信任的医生。之后就是相互配合,同心协力把病治好。不过我们中国迷信权威,只相信大医院,想找专家看病,结果大医院排队的人能从北京西五环排到东五环去,同时乡镇医院和小诊所却门可罗雀。

  每一位在心脏领域取得突破性成就的人都有好运气,就是刚好有病人愿意当一个理论阶段方法的小白鼠(节目中提到的都是狗)。俗话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可是很多人终其一生就是没等到东风,这时不妨承认了,真是命不好,不要总纠结着自己本身不够努力,是不是哪里没做好,结果抑郁了!那些敢为人先的人是令人敬佩的,科学先锋们后人自会给予公允的评价,但我们不要忘了一些默默无闻的人,比如心脏病治疗方法突破中那些在初期接受治疗的患者和他们的家属。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要懂得感恩,珍惜来之不易的东西,好好接受治疗,好好活。

  节目中提到了一个蓝婴症,背后的故事更曲折,不知是研制医疗方法本身,还涉及种族歧视和争名夺利,了解详情,建议大家看一部电影《天赐良医》,我是在刷豆瓣电影top250时看的。

  2014/11/14 13:56

  《罗辑思维 第二季》观后感(六):罗辑思维140808期:改变世界的箱子 观后感

  最初我以为这个“箱子”是个多么神奇的东西,结果是个集装箱。

  通过讲述集装箱的例子,罗胖再次强调了“连接”在社会中的重要性,越能方便快速的连接,越能创造价值,也就越能获得收益。在具体分析前,罗胖提请大家脑袋里绷一根弦——互联网,仔细想想互联网是不是也正像集装箱一样改变着当下世界以及未来的世界。

  在说集装箱和互联网之前,罗胖先讲了讲蒸汽机。蒸汽机是将煤炭以及其他能源利用起来,连接工业生产的物品。我在这儿还是重复一下一个事实,瓦特是“改良”了蒸汽机,而不是“发明”了蒸汽机。

  集装箱的发明,在罗胖的分析中,也就是他读的那本书中,说是导致了6个重要的结果,这个我不剧透,你看的时候注意听就是。BTW,这次读的书是电子版,书名是《集装箱改变世界》。

  一个箱子带动了整个社会的大变革,但是他并不是什么高科技含量的东西,就是一个箱子,只不过它比较大而已。所以,我们看问题的角度,特别是商业上,真不一定要去追求什么科技创新,是把现有的东西的功能发挥到极致也是一个途径,其中该去探索重点的是利用方法。

  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如集装箱之父麦克莱恩一般偶然找到撬动社会变革的“大物品”的,其实我们在某一个行业中找到撬动行业变化东西就行了。比如购物中的电商(淘宝),比如改造传统行业的互联网思维(黄太吉煎饼),比如电动汽车对传统汽车的冲击(特斯拉)。

  这里我说说特斯拉,马克斯创建的特斯拉为大家为接受更多的是被当做一件互联网产品,当然特斯拉本身的确融入了很多互联网科技,但实实在在是汽车领域的创新,在前段时间特斯拉宣布放弃公司众多电动车相关专利后,整个行业更是陷入狂欢。

  可以想见,未来电动车的增长会很快,会有更多人开电动车,围绕电动车的维修产业会发展起来,给电动车充电的电桩会逐渐普及,为了让车更快充好电节约时间快速充电技术会取得长足进步——以后给手机充电是不是可以秒充(满)呢。由于特斯拉的示范效应,今后的电动车肯定会让具有互联网科技元素成为标配,自然也有谷歌、苹果等公司的推动。所以,这里特斯拉相当于一个“集装箱”,推动了汽车业、互联网界发展,带动了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电力相关技术发展。

  罗辑思维一直号称自己也是一个连接点,“团结”在罗辑思维社群下的会员有2万余人,他们通过罗辑思维的各种活动,通过罗辑思维微信公众号提供的“会来事”菜单进行讨论。嗯,所以我多少觉得罗胖有点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意思。另外就是不知道最近遇到啥事,罗胖“实在气不过”,痛骂了黑小米和老罗锤子的一些人。

  以上。

  二零一四年八月十二日

  《罗辑思维 第二季》观后感(七):20140620期:爱,为什么变伤害 观后感

  罗胖真是古今第一奇人啊,说隐私、说自由主义竟然用雍正的事例来作为论据。

  这不是什么新观点,当然罗胖从来也没说什么新观点,他自己说了嘛,他是读书人,是从其他作者的书中汲取营养。不过他从自由主义者的角度重新诠释了一番,并且像布道者一样希望通过他的影响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将一些传统的认识扭转,比如本期他提到的父母对子女生活的干涉,何时结婚,何时生子等。

  想起我以前写过的两篇文章《为你好》和《关心你》,写得一般,也比较短,观点却是和罗胖此期节目所讲的相似。这从某方面说明,我能够认同罗辑思维、认同罗胖也不是偶然,我们的确是价值观相似,然后联合在一起,虽然我没有加入罗辑思维会员。

  最近在简书活跃,这是一个各种思想碰撞的地方,饱醉豚的一篇文章也是契合本期节目主题,别以爱的名义绑架人。名章名为《别把你最好的东西给我》,大概围绕一点说,你觉得最好的东西,其他人十有八九不是如此认为,所以不要乱发善心。

  罗胖说本期节目真的黑人的话,就是黑了所有中国人。的确如此,中国普遍存在着“为你好”的绑架,特别是农村地区。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不愿回老家,要留在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的原因,在这里可以做自己,保有追求的自由和隐私。

  《别把你最好的东西给我》链接: http://jianshu.io/p/479171e3b209

  《罗辑思维 第二季》观后感(八):《罗辑思维》140822期:南明为什么扛不住? 观后感

  我正在准备考研,报考学校对我报考的专业推荐的参考书目有《中国古代文学史》,在书中我看到关于《桃花扇》的介绍,说这部戏剧阐释了南明不像历史上东晋和南宋一般存在一两百年,而是一两年就灭亡的原因(似乎主要指福王政权)——统治阶级不顾国家安危,不思进取,只顾享受,为了自己利益残害他人。当时,我对整个南明的历史突然感兴趣起来,就想着建议罗辑思维专门讲一期,当然我是没分量的,知识储备还没到可以担任“知识策划”的地步,也就没说。再说我是为了解南明历史,要是我都了解了,罗胖讲不讲对我也就无所谓了。

  不过,终究还是来了,也在预料之中,毕竟讲了很多期“明朝那些事儿”,南明这段历史也跑不掉。但是,讲的和我想的不一样。我也知道,明朝当时还有和清廷抗衡的力量,甚至清廷的力量还不如明朝。

  罗胖先是分析了清廷的优势,一个,八旗创制。这是一个能够在战争时期充分调动各种力量的制度,不仅自己的人可以调动,其他人,甚至敌人,因为有上升渠道,有好处可得亦可能加入这个体制之中,用罗胖的话说,提供了一个好的创业平台,让有能力的人在上面发挥主观能动性,最终能够收获属于自己的果实。

  再说南明这边,最大的问题,中心化。我国封建王朝是一个集权系统——后来清朝到了中后期还不是充分集权了,中心化根深蒂固,中心不稳,便无法聚力;多个中心,又发生内斗,内耗自己的力量;中心不明,甚至中心无能,比如桂王朱由榔没有(如慕容复一般)恢复(大燕)王朝的雄心,周围的人再能也是白搭。

  其实本期倒不像讲南明,罗胖是从一开始就跑出观点,清朝有一个很好的创业平台,南明是中心化症结,就是对照着企业来说的,听起来有一种牵强附会之感,就是罗胖为了支持自己的论点,截取南明的历史,用自己的语言引导观众得出他(罗胖)想要的结论,去认同他。当然,我们不熟悉南明历史,也就只能听他说,再说就去看看《明朝那些事儿》的最后一卷,或可找到反驳之据。

  最后,罗胖当然要说说企业在如何在互联网时代去中心化,如何向国姓爷、和早期大西政权学习,他举了海尔为例,我不剧透,大家可以百度,或者去听罗胖扯。我每次看罗辑思维是都想想罗胖说的理论在我个人这儿准不准,放在我经验和经历中是否可以改造自己?(以下个人啰嗦,倾吐郁闷的,慎入)

  我要做的是,去中心化!很多人要问了,你不说你在考研吗,和去中心化有一毛钱关系?诶,还真有关系。在一个月以前,我从来没想过自己要考研,我是想干服务行业,赚钱养活自己,同时趁下班时间写作,今后有成就了成为职业作家,实在不行,才安心混职场,安心赚钱过好生活。然而我父母认为我干服务行业没前途,工资低,又累,上升空间小,即便要工作,也得找个大组织。熟悉罗辑思维的思想的朋友就知道,反大组织啊,今后中层干部都没了,怎么混?所以我给自己想的招就是当自由职业者(自由撰稿人)。

  胳膊拧不过大腿,我最终屈服,然后准备考研,以作缓兵之计,一切等大学毕业再说。其实多少也有点缺乏独立之精神。然后我在家复习考研,就是围着我父母这个中心,我花很多精力去复习考研,让他们感受到我在为考研而努力,所以我时时保持看书学习的状态,即便那时我挺累了,实际我复习的效果也不怎样,我还是坚持,我要让他们一旦回家就看到我抱着书,知道我正努力学习呢!是实实在在在努力,不是匆促抱起一本书装样子,结果弄得我想做的事情就没法做了,我不怎么敢去做写作练习,不敢看喜欢的视频放松自己,不敢让他们看到我在玩。我一切以他们为中心,在乎他们的感受,结果迷失了自己!

  我在想,既然我有想法,我如此囿居一室复习考研是为什么?不如放弃好了,想干嘛干嘛去!经济独立了,我就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这个过程是去中心化!也就是说我现在是围绕我父母的想法在努力,以他们的满意度作为评判标准,实际我错了,我已经成年了,快要大学毕业了,该按自己的想法去努力,要去抗争了!

  不过,我还是要考研,考不考得上是一回事,但是要去尝试,因为在准备的过程中,我喜欢上我将要报考的专业了,并且它也是文学相关专业,我和喜欢习作并不冲突。若是考不上,我就该考虑去中心化的问题,不再唯父母之意见马首是瞻,坚持离开他们去闯荡,追求自己喜欢的生活。

  二零一四年八月二十二日

  《罗辑思维 第二季》观后感(九):不以一眚掩大德

  不以一眚掩大德,中国的历史教科书就是太简单,一整个历史事件,有其前因后果,在书上却是几句话带过,这是对历史不负责任,对学历史的人不负责任。在“五四运动”这件事上同样如此。

  从初中起开始正式学习历史,现实中国历史,再是世界历史,然后高中在学一遍,教材稍微加厚,为了应对高考,背诵要求更加严格,但是绝不教学生怎么认识历史,不去具体还原历史情景,就是告诉学生,这条很重要,极有可能要考,理解记忆——背诵下来。到了大学,我们要学中国近现代史,发现老师做的事是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否定历史其他形形色色的起义、改良和革命,夸赞党的伟大,以无产阶级身份领导了资产阶级革命!

  很多自称对历史感兴趣,说是公共课就属历史听得认真,其实这不过是借口,因为其他课听不懂,上历史就好像听评书,毫无压力,就错把无压力当成了喜欢。一旦要考试了,便开始讨厌起来了。真是对历史感兴趣,就会在课外看各种历史书籍,了解历史全貌,而不是仅仅满足于上历史课时听老师讲评书,看这种戏说历史的电视剧。

  因为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由所谓的爱国进步青年学生起头,掀起了“五四运动”。但是学生又了解多少呢,整个社会又了解多少,虽然那时已经有了报纸,但是各种政府议事远没有达到今天这种开放水平,大家都有渠道接受信息,有知识积累消化信息,真正了解局势的,是那一群食肉者。在大家都不了解当时的政府为巴黎和会谈判做的努力的情况下,光是一味的发泄自己的情绪,真是好心办了坏事!群众运动往往如此,很少有理智的,很多时候我们不得不说,民智未开,这是很无奈的,是现实。中国的示威游行运动从来没有一场是马丁.路德.金领导的那种非暴力的理智的运动,最后都演变成情绪的发泄,对个人财产、对公众财产造成了破坏,甚至危害了生命。

  但是民众的情绪是政府必须重视的,你要知道民众有这种情绪,需要处理,不能忽视漠视,否则情绪得不到安抚,最终将演变为动乱。常常听说,人是理性的动物,其实更多时候我们是感性行事,就连经济学中假设的理性人都不存在,何况现实中更复杂的生活。所以《思考,快与慢》的作者丹尼尔.卡尼曼获得了2002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嘛!

  很遗憾的是,巴黎和会之时袁世凯袁大总统不在了,否则凭他老人家的见识和决断,肯定最后拍板签字了!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需要那种杀伐果断的人,敢于背万世骂名,去做真正对国家和民族有益的事,比如在《凡尔赛合约》上签字。李鸿章因为清末的一系列作为,被戴上了卖国贼的帽子,但是现代大家都对他作出肯定积极的评价,认为他的那些所谓卖国行径是好的!当然,这不是肯定他,这里的“好”也不是一个褒义词,而是某些事必须得有人来做,弱国无外交,怎么利用智慧在外交中减少利益损害,便是为国家争取了利益了。

  慈溪老太后曾说过,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传统观点都认为这是慈溪的谄媚行为,就是为了讨好各种,愿意奉献中华的一切。但是最近有了一种新解释,这里的“量”,意为“估量”,就是要估量着中华的物力程度,我们国家不富裕,早被搜刮好几遍了,要悠着点,尽量用少点物力,讨取帝国主义的欢心。

  当然,我觉得是不能否定“五四”的,所以罗胖最后的观点我是不赞同的,学生在巴黎和会这件事上是好心办了坏事(罗胖部分驳斥了此观点),但是五四的运动可远不止阻了“签字”这个坏处,它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通过五四运动,广大人民更一步参与到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鲁迅、胡适等人在五四期间的创作对思想启蒙产生很大意义。

  2014/10/17 10:36

  《罗辑思维 第二季》观后感(十):罗辑思维140725期:曾国藩成功学

  到了晚清,为什么是曾国藩和李鸿章成为了名臣,这些都是有原因的。李鸿章还背上了“汉奸”的骂名,曾国藩可谓功成身退,得到善终了。

  通过一系列讲述,前后半生对比,罗胖最后对曾国藩以四个字做结,内圣外王。所谓严于律己,宽以待人。高中写作文,经常遇到的一个话题是外圆内方。很多例文对此是持肯定态度的,我读完后,嗤之以鼻,不屑一顾。这就是表里不一嘛,伪君子!

  我是一个正直的人,我自己如此认为,我的朋友同学们如此认为,我的师长们如此认为。我一直认为自己是受儒家思想影响长大的,这算是找到了我正直的根源吧。但是我最喜欢的是老庄学说,这解释了我为什么喜欢自由,大学后赋闲学习去了。

  我到底是怎么顽固不化,让正直害了我呢?从小学五年起至高中结束,我先后担任学习委员、副班长、班长、副班长,然而不管我担任什么职务,我在班上的主要工作都是管纪律。后来才明白,班主任们多少都是学过用人之术的——方正之人要用以监督规范集体纪律。

  我管纪律,就是用要求自己的标准要求别人。我做得好啊,不迟到、不早退、不请假,遵守课堂纪律,按时交作业,等等。总之我懂,要想有资格管别人,自己就要以身作则,让别人无可挑剔,不落话柄于人。

  仔细想想,我和海瑞很像。上段我说了,我是全勤,我的全勤保持程度是怎样的呢?就是自五年级起从不请假(现在大学了,我也是坚持了三年了),课堂上也不请假上厕所。于是就有了笑话,高三毕业前不久一次自习课,我大概是吃坏了肚子,实在憋不住了,请假上了次厕所,结果我在厕所听到,全班哄然大笑。

  因为管纪律(不得法),结果和班上多数人关系都不好,很大多人都针对我,专门和我对着干。现在幡然醒悟啊!以前真是不懂,老师、长辈们教诲我,要我圆滑一点,不要把所有的正直全部赤裸裸显露出来,我不听,一直没改。上大学之后,我道理是懂了,在实践方面做得还不行。为了不惹事,我干脆辞官,班上的纪律委员不做,系上学生会不入。

  在看本期《罗辑思维》以前我还是没有彻底想透想明白,或许是因为罗胖在说,我很重视,于是认真思考了,或许是以曾国藩为例,其取得的成功刺激了我,我终于认同了“内圣外王”这一说法,并觉得可以付诸实践,并不折损品格,反倒于人于己有好处,能为社会造和谐。

  这方面还要反思(目前主要是和大学室友的相处),要往曾国藩先生的精神境界上靠。欲成事,需得学啊!

  二零一四年八月二日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