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狱前教育》观后感精选10篇
《狱前教育》是一部由伊坦·柯亨执导,威尔·法瑞尔 / 凯文·哈特 / 爱丽森·布里主演的一部喜剧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狱前教育》观后感(一):美国的监狱,爆菊是常事,不怕爆菊的也大有人在!
美国的监狱,爆菊是常事,不怕爆菊的也大有人在!
加州民间团体“停止囚犯强奸”最新发布的一项报告估计,美国监狱每天发生的性侵犯事件至少在7150件以上,随着囚犯人数增加和年轻化,这一问题正以20%的比例上升。美国常以“人权大国”自居,其国内监狱却经常发生囚犯遭强奸案件。但美国政府却从不正视和解决这一严重问题。有关组织认为,美国纵容狱中强奸堪称全球最大人权丑闻。美国是世界人口中受监禁的比例最高的国家,每34个成人中就有一人。现在其总量已经超过200万“大关”,“跃居”世界第一。现在美国的犯人总数,占世界犯人总数的“1/4强”。1995年在美国各州,首次出现修建监狱的资金大于建造大学的经费的现象。美国联邦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公布的一份报告说,每1000名美国犯人中有5.2人患艾滋病,是监狱外艾滋病患者比例的6倍。
《狱前教育》观后感(二):狱前教育|典型又非典型的喜剧片
前段时间突然很想看喜剧。翻了不少片能看的真的也没几部。今天来讲的就是其中一部还不错的片辣。
原名 get hard,直译为变得艰难。中文名狱前教育。
整个故事建立在一个有点无厘头的基础上。遭到陷害的即将因为诈骗罪入狱的高管(?)James为了给监狱生活做好准备高薪聘请了有“前科”的洗车行老板Darnell。电影主要讲述的就是在这入狱前的30天里,发生的一切事情。
《狱前教育》观后感(三):Get Hard 狱前教育(2014)
Get Hard,一部典型的美式喜剧,由Will Ferrell饰演的James家财万贯,却被人陷害,因诈骗和挪用公款而被判到圣昆丁监狱服刑10年。在仅剩的30天自由时间里,James找到了平时帮他洗车的黑人Darnell(Kevin Hart饰演)来训练他以适应不可想象的监狱生活。
电影故事还不错,笑点贯穿整部电影,Darnell真的从很多方面(比想象中更“多”的方面)去训练James,James也很配合地做了很多很扯淡的尝试。随着两个人的长时间相处,两人的友谊日益加深,白人与黑人,或者说不同的种族,为什么不能成为朋友,不能成为死党,不能成为恋人?
下面的这段台词,虽然包含脏话,但是当时听到的时候就已经很有感触,还是决定放上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不喜剧透的请直接跳过……
quot;You know what? I got something to say to you all since I'm guessing this is the first time you've been forced to listen to a black man. You know maybe you guys should just calm the fuck down. Black people ain't tryin' to hurt you. I mean technically I am right now but that's only because of what you were trying to do to the white guy. Think about that. Google "I Have A Dream" assholes."——Get Hard, 2014
《狱前教育》观后感(四):八百万白手起家
电影就是无节操搞笑片,放心,肯定比你想的还要无节操一点,也许只有在这种片子里面,大家才能够发泄种族歧视。
我唯一,唯一觉得值得一提的就是,跟我前几天在知乎看到的一个神回复有关。题主问,为什么「穷不过三代,富不过三代」?
答主风叶崭:穷不过三代,大家都不能不理解么。其实是这样的,就是爷爷很穷,爸爸很穷,自己更加穷,讨不到老婆,没有小朋友了,自然没有第四代了吗。富不过三代,也很好理解吗,富人第一代,他说自己白手起家,第二代跑出去,他又说自己白手起家,孙子出去又说自己白手起家。嗯,都是富一代么。何来富四代。
请允许我加个链接,因为毕竟要尊重出处。zhihu.com/question/20366401
希望没有侵权。
我不知道答主是否是由这部电影受启发的,因为这是六月份的知乎帖子,而电影是三月份的。或许英雄所见略同吧,我是先看到的知乎,后看到电影,当时立刻就被唤醒了,仍然觉得回答的很精彩。看来这已经是国际主流观点了。喜剧的力量就在这里,从不回避问题,并且能够用幽默的方式化解尴尬。
第三方若出于非商业目的,将用户在知乎上发表的内容转载在知乎之外的地方,应当在作品的正文开头的显著位置注明原作者姓名(或原作者在知乎上使用的帐号名称),给出原始链接,注明「发表于知乎」,并不得对作品进行修改演绎。若需要对作品进行修改,或用于商业目的,第三方应当联系用户获得单独授权,按照用户规定的方式使用该内容。
《狱前教育》观后感(五):《狱前教育》:有点痛的领悟
作为一个超小成本的限制级电影,整个故事的看点全部集中到了两位主演身上,对于喜剧明星威尔.法瑞尔则继续保持了他那无下限的演出,虽然让人感觉过于造作,不过还是凸显了他那一贯的演出风格,相对于当今世界的电影流行趋势,过于老派的无厘头表演对于现代人会不怎么买账,但对于一部讽刺喜剧来说,过于浮夸的表演,反而成了提供笑料的一种方式。而相对于凯文.哈特所饰演的黑人洗车员则紧紧的扣住了现实小人物的窘迫,很贴地气的演活了关于一个生活在底层的小人物,想尽一切办法摆脱生活窘境的状态,这一点,电影的故事情节还是处理的相对的真实一些,但是作为一个黑人喜剧明星来说,他的表演略显的正统了一些,没有发挥他喜剧方面的优势,虽然电影也为他做出了一些笑料铺垫,可是相对于威尔.法瑞尔的戏份来说,显然不值一提,这就不免让人对这部影片略微感到一些失望,毕竟我们能够从《定制伴郎》里看到他那所能够带动全场的能力,而且对于营造喜剧高潮也有着一定的控制力,可是电影里面威尔.法瑞尔的无厘头表演完全的掩盖了他的这一点,让他完全成了法瑞尔的附拥,不得不让人感叹电影没能编剧出两人相当的角色戏份,从而掩盖了演员所能带动电影效果的推动作用,不免有点可惜。
电影是一个美式幽默的集合体,结合了很多美国社会现实种族题材,不但非常典型,也很容易制造出很多笑料,让人们从欢笑中感受社会关系,让人与人接触之中,表现出种族之间的认识,反衬出了所谓的偏见与狭隘不一定是最真实的情况。电影的故事很简单,充满了荒诞与离奇,也充满了现实与无奈,反映出了在名利与物质的追逐当中可以出卖自己身边的人,让谎言与信任成了横羁在贪婪与私欲的理智与决断。导演将威尔.法瑞尔的角色形象设计成了一个高智商低情商的人,在成功与虚荣中迷失了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判断,也对将玩世不恭过于个人化的风格带入了生活当中,显然这个角色被导演设计的过于夸张化了,现实中不可能存在这样的人,即便是存在,也不可能获得真正的成功,就是这样的人物设计,让电影给我们的感觉太过随意让人看轻,不能够将观众的感受带入电影,反而让电影的作用成了提供笑料,供人消遣的娱乐。然而电影过多的被威尔.法瑞尔的表演所牵制,其实电影中有很多戏份是表现人情冷暖的戏份,只是这种消极的感受过多的被喜剧成分所掩盖,而引导不出人们对生活消极抱怨的共鸣。让种种智商低的笑料占据了整部电影的大部分比重,致使电影陷入了一种小儿科的范畴,如同卡通片的剧情无法真正的打动观众,近乎出洋相的举动对每个人来说,不可能会有多少人的理解与支持。可是威尔.法瑞尔却在这种表演方式上走的太长太远,以至于现在的审美观已经不适合他这种夸张式的表演风格,我们对于他的评价只能存在下游的水平,虽然他想要诠释的结局是一种正常且美好的,但不合时宜的演绎奠定了电影终究不被人看重的宿命。电影看起来很庸俗,庸俗的让人无以复加,以个人主观意识为表现形式的意识流电影,虽然目的是好的,但怎么也提不起人们的兴趣。
电影的模式延续了《王牌播音员》的套路,近乎神经质的表演让威尔.法瑞尔显得格外的沉闷,他已经难以突破他的那种玩世不恭的无厘头形象,也造就了电影只能沦为口水片的命运。最近一段时间的他似乎在事业上再难以有所起色,虽然他的表演能够胜任各种人物角色的把握,可是一味的毫无突破性的表演喜剧,让人们对他的表演风格的兴趣已经消失殆尽,电影虽然有着精彩的种族之间的嘲讽,却难以让人能够认真的引起重视,正是因为他那让人感觉不到严肃的气氛,即使到了最后故事氛围的逆转,也得不到观众的欣赏与同情。
电影更像是一部闹剧,闹来闹去终会脱离不开一个个人的小圈子,电影成了威尔.法瑞尔一个人的表演秀,一切围绕的剧情都没有脱离开他的主观思想。作为一个成功的喜剧明星,夸张幼稚的表演让电影的品质难以得到提升,一味的靠出洋相来满足电影的笑料,终归是一种低智商的小儿科,虽然故事最后让他领悟出了真正的人情冷暖是是非非,可是带给人的感觉仿佛没有真正的得到领悟。
《狱前教育》观后感(六):看A片是治不好阳痿的···
Will Ferrell和Kevin Hart 贡献了不错的演技,电影的故事完整,价值观也很正,这个故事的创意本身就很搞笑:入狱前30天进行紧急培训,甚至还有“模拟考试”。双主角的设定,是百试不爽的搭配组合,种种迹象标明这将是一部不赖的电影,但事实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