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宝藏猎人久美子》的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宝藏猎人久美子》的观后感10篇

2018-05-05 21:04: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宝藏猎人久美子》的观后感10篇

  《宝藏猎人久美子》是一部由大卫·泽尔纳执导,菊地凛子 / 大卫·泽尔纳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宝藏猎人久美子》观后感(一):逃避的另一种审问

  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在美国一个独立院线,只身一人,抱着可乐爆米花

  被海报所吸引,我翘课来看了这个片子,心里有一些说不清的震动。如果自私一点讲,久美子有一些特质正是我所羡慕而不可得的。有人会说这不是一个正常年轻女人会做出的选择,而我自身的经历也告诉我,不是每个人都会循规蹈矩生活,或者追寻他人给的一个意义社会的一个固定模式来过完自己一生。。。不然这个世界又能谈什么多样性呢?

  最近,常常开始厌倦对自己的愧疚良心拷问:譬如没有珍惜留学机会,譬如没有认真恋爱,没有珍惜时间金钱亲人等等等等。。应该说是从小的溺爱以及偏执让我越走越远。但是如果从头再走一遭,我又会如何选择呢?其实自己也不十分清楚。回国开始大龄白领的生活,家庭压力经济负担日复一日类似的生活节奏都常常令我拷问这到底是不是我想要的生活?尽管其实没有答案。。

  《宝藏猎人久美子》观后感(二):她的宝藏

  This is a true story.

  模糊画面,隐约辨识出的字迹,旧胶带的沙啦作响......一切展开在一个令人困惑的画面,而故事制造者躲在录影带后面看着你勾出笑意

  阴郁的海,弥漫地没有尽头的海岸线,一切皆寂静唯有一个鲜明红衣身影,没有跑,没有语言,甚至眼神也是看不清楚的,步子一样频率,走着,走着,走着。在出场的时候,久美子是一个不断走路的人,一张地图,她是一个怀着秘密的寻宝者。山洞潮湿,虫蟹覆盖,无人问津,而这里却有一盒旧录影带,人类文明痕迹异地出现在这个荒野存在。一切不同寻常

  我们无从得知这个开头究竟是真实的,还是久美子径自虚构。录影带可能是她买来,或者偶尔得到,的确不太可能是她以这样一种奇异方式得到,然而她相信这个重要线索有着不寻常起源,或者用她的话:“I discover it”,因而对于她来说,就是真实的存在和真实的发生。像是某种认证和被认证,我们有理由跟着久美子的逻辑相信,这个神秘的线索,埋藏的宝藏,选择了她,如同【命运】一样指引她前行,使得她存在了某种区分于他人,甚至区分于这个世界的特殊含义

  这个选定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久美子生活在东京,年纪已经接近三十岁大关,而依旧身处OL的职位之上。在社会能够观看到她的时候,她是如此不起眼的一个人,穿着普通红色卫衣和少女风格的黑短裙,沉默地走在人来人往街道之上。朝九晚五的工作对她来说像是某种无意义的机械化的重复,她只是一只上着法条的木偶,和身边的同事一起,换上一样的职业衫,做机械化的事情,为上司倒茶,送洗衣服,整理文件,接听电话。她是沉默的。她面临无数的质问,来自老板,来自母亲,来自身边的同学,同事。这个社会的规则不容许这样一个消极的存在在质问它的价值观,人应该积极地存活,恋爱结婚生育孩子,或者拼搏以取得更高的社会位置,总之像久美子这样一个沉默的消极存在,让她身边的一切人感到不适。而这种不适,在久美子心里演化成为恐惧和对抗。我们在无数个细节可以窥见这种恐惧,坐在老板面前她声音颤抖,目光无法聚焦;在昔日同学欢天喜地要她的联络方式时,她低着头不说话;在接听母亲电话的时候她叹气;在面对同学孩子目光的时候,她和一个小孩沉默对峙,落荒而逃。一切恐惧在接连的质问和目光里汇聚成一张铺天盖地的罗网。而她的对抗也显而易见,厌倦对话,在每日的茶水中吐下口水,直到最后,丢弃老板的衣物垃圾桶,偷走公司信用卡。她是这样一个无法被人意识到的存在。换言之,生活的意义对她来说是一种荒诞的重复,而她反抗这种荒诞,并且构建出自己的价值

  久美子有一间拥挤房子。这个房子封闭,被物件充满,画面的三个位置,是兔子沙发,和一台大大的老式电视机,构成一种微妙平衡。回到家对于久美子来说是一种解放,这个世界相对封闭,兔子是温顺的,而一切在她的控制之下。她反复反复地播放录影带,修理它,清洁它,并且一再定格,再回放。对她来说,这像是一件重大的必要任务一样,而她像一个做作业小学生,拿着笔记本,测量画面距离,做着精细准备。这也是她走上旅程的所有物品:录影带,地图,一件红色卫衣。没有人知道她的计划,没有人明白这个计划的意义,她是一个秘密的猎人。

  她踏上了被选择,或者是她选择的命运之旅,一个人,一张偷来的信用卡,去一个遥远国家,没有流利的英文,甚至没有行李。就算是在真正的寻宝计划中,一切不可能来的如此潦草,而对于久美子来说,一切顺利成章,她在意的只是对她来说最重要的东西,就像她一直重复的,“I want to go fargo”她只是要去做这件事,去到达,就像她一直未变的走路的频率。她所认为的宝藏,在整个过程的意义中,甚至是可有可无的。所谓宝藏,在影片中,是一个罪犯在茫茫大雪中埋藏的一箱钱财。久美子需要的是这些钱财吗?不,她需要的是这个秘密旅程中本身蕴含的意义,无人理解,无人相信,没有同行者,她是一个人走在茫茫天地之间的人,以一抹红色映衬着世界的荒诞和孤独。她从停滞的大巴上跳下,她从收留她的老人的房中逃走,她拒绝警察的帮助出逃,直到最后跳下出租车逃跑。她一直以来的行为模式,即逃跑和行走,逃跑,是逃离这个正常的世界,而行走,则是怀着一种信念去直面天地的孤独。从一个寻宝者的角度来看,她应该利用身边的人的帮助,应该躲避大自然不利,应该设法寻求旅伴——但是久美子只是要逃开。我们常常在她和人的对话之中看到紧张不安,但是在她一个人裹在棉被踏在公路上几乎是要走向永恒一般的姿势中,看到的是安宁。孤独的极限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拉大。在开始,是陌生城市,后来,是语言不通,到信用卡无效,一个人生存的条件被逐渐推到极限。直到最后,是她一个人,周遭已经完全远离人类文明,没有通讯,没有食物,没有水,没有钱财,她是一个如此弱小,甚至已经开始生病的女孩子,裹着一席不算厚的破旧棉被,一只指南针和一只地图,行走在漫天的风雪和极寒的气温之下。直到夜晚降临,连光线失去,她只有一只手电筒,和眼前弥漫无尽的黑暗森林,大雪。整个世界,以一种极其无情的孤寂降临在一个人类的身上。这个时候,对于世界来说 ,她是唯一的,对于她来说,世界是如此的,不带有任何评断,完全中立的冷漠。这是她寻找的意义吗?一个人类的红色的灵魂,和一个世界的白色的对照。

  影片的结尾像是某种宗教性的图景,她从大雪里苏醒,兔子出现,而宝藏的标记躺在白雪之上,像是一直在等待她的到来。而她找到了她的宝藏,在儿童歌谣里一步步离开曾经以为影片将终结于清晨的大雪,世界的中立吞噬了个人的追寻,一切归于寂静。而她的苏醒,这样超现实的图景,该如何解读?是的,对于久美子来说,生,或死,生命的意义在这一刻已经完成。真实的宝藏不在那里,而久美子的宝藏,在她的手上。

  《宝藏猎人久美子》观后感(三):追吧,久美子,追吧

  小红帽不采花,不卖火柴,不看外婆,不被吃。小红帽是一件鲜红的连帽卫衣,套在久美子的身上,盖着她的头。久美子变成了一道风景线,在灰暗的东京尚显不起眼,在白茫茫的明尼苏达倒是很扎眼,从被忽视变成了被帮助,但这不重要。在红卫衣之上,她还披了极具民族风情的彩色大披肩,在沉闷清冷异国雪域行走,像一尊飘浮的妖怪,露出冻红的脸蛋,紧抱着放不下的执念,一种不被人理解的孤注一掷的希望,一种妄想,人们纷纷评论,朝着自己的理想之地走啊走。

  久美子相信自己相信的。你相信什么呢?会和喜欢的人结婚,工作会有点成就,会有的,你觉得,久美子也觉得,会有的,那宝藏。她有端端正正的笔记本标注宝藏细节,这是功课与计划,她把《冰血暴》的录像带看烂了,这是努力恒心。一些人的理想破灭了被嘲笑,一些人的幻想实现了被尊崇。久美子相信自己相信的。她的生活里没别人,没其他事,她决定相信宝藏,相信自己会拥抱一大堆纸币,相信自己会变得有钱,住大房子,不用工作,不再喂兔子泡面,会变得幸福

  幸福是不需要别人的,这才是为什么幸福值得追求,在久美子这类人的心中认为。避开朋友,丢掉公司,躲躲躲,躲得全身神清气爽不对,还剩个母亲,我曾经在她的肚子里,我被从她身体里拿出来,我曾浸在她的血里,她曾密不透风地罩住我。然而只有宝藏值得相信。母亲最后丢给我的还是劈头盖脸的指责,是我撒谎了,可撒谎的宝贝也应该被爱的。最后的牵挂也甩下了,谁甩谁的不重要,我的宝藏最重要。

  还需要最后一声发令枪,我就可以全力奔跑了。久美子给了警察一个卒不及防的吻,滚圆的眼珠转个不停,像是在观察一只实验体,要从里到外,捕捉他的所有反应。久美子知道,吻是会显现真相的。不牢靠的东西在这一吻之下就会破灭,警察本来就是不牢靠的,他也是认为我在妄想的那一类人,久美子的吻是为理解自己的人准备的。砰,久美子开始拼命奔跑。

  人们寻死也爱扎堆,港汇的护栏加的老高,青原木树海空地应该还足,有着千年大树的庇护,倒也能瞑目安息。久美子一头栽进荒芜雪海,与其说是抱着一死的决心前往寻宝,不如说是抱着寻宝的理想寻求一死。在风雪肆虐的晚上,久美子长出了第三只眼睛。她原有的两只眼睛能看到自己的身体在变僵硬,能看到眼前阴霾一片,能看到生命在流走,她明白,从奔下出租车的那一刻就隐约明白,也许从出租车驶进荒芜之境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明白。但第三只眼看到的是另一回事。它看到了自由可能性,这幅烂身体终于可以扔了,不费吹灰之力脸上就自带完美妆容,千思万念的奇迹就端坐在面前,几步小跑,伸手一挖,奇迹来了,钱,爱,欲望,所有想要的东西,都在这里,拦也拦不住的超我砸来了。

  久美子呀,你就此永生,在电影画面的最后一格,笑得最灿烂的时候。

  像我们这样懦弱的没有勇气去跌进自己幻想的人,会好好记住你的。

  《宝藏猎人久美子》观后感(四):结局是场幻灭

  我一点也不喜欢这个结局。。。看似是个完美的结局,但是只是一场梦。。。在我看来,导演要么安排久美子彻彻底底死在雪地里,要么就真真实实的给她一个完美的结局。那只兔子的出现,彻底证明这只是女主的一场梦。。。彻底证明这个电影是只给儿童看的吗?。。。

  除了这个结局,其他的部分还是很喜欢的。吃方便面的兔子就很可爱。看录像带入神的久美子就很美,虽然常人是无法理解她的,但我觉得人生只要有自己值得专注的事情就再好不过了。

  女主红色的卫衣很赞,以及后来她在酒店把铺盖剪成外套穿。。。这让我觉得女主原来不是神经病,只是个呆萌的少女。

  《宝藏猎人久美子》观后感(五):她死了

  结局就像她弥留前做的一个梦,她就像卖火柴的小姑娘在梦里冻死~

  应了那句不作不会死的话,她做了一些选择,引导了最后的结局。

  这个电影不知道是鼓励我们去追一个看起来不切实际梦想。还是警告我们不要妄想,要循规蹈矩,起码你还活着。

  在久美子选择的时候她选了如果得不到更多就抛掉,你们日常越怎么样我越要跟你对着干,反而还要凸显出自己更厉害。人们走A路,她就要走B路,还企图走在大家的前面。其实不是做不到,就是真的很艰辛才能做到。反而久美子是个不负责容易甩了不做的人。她怎么能做到呢?

  老板每次叫她去办公室,我以为她都要失业了。但是老板依旧嘱咐她做很可靠的工作。觉得老板也是一次次再给她机会。她却刷着老板卡去了美国!!!

  她在跟人交流方面很不咋,大家友好的对她,她也会觉得不喜欢,觉得那里面充满了束缚恶意。所以她对着小孩坐着,眼里充满了恐惧,吓得撒腿就跑。她那个带着孩子的朋友反而开朗不行。对着她这样一个闷闷的人也觉得见到你真的很高兴,我们去咖啡馆一下叙叙旧。隐约觉得久美子之前并不是那么闷那么不爱笑。也许是独居久了出了问题

  孤独就像一个小怪兽天天都在蚕食你的心灵。正在孤独的人要小心了~~多跟朋友和父母聊聊天吧~

  《宝藏猎人久美子》观后感(六):个人笔记

  2014NZIFF,第一场,20/07/2014,CIVIC。

  1. 看完后想想感觉单纯表现一个精神病人/抑郁症?自杀的全过程。也许理解偏了,反正就是这个路子了,实在想不出别的。

  2. 第一幕,kumiko找到Fargo的录影带,回头想应该是kumiko的幻觉。

  3. 第二幕,kumiko在房间,人的状态,房间的状态应该是交代了人已经不正常。

  4. 影评讲工作上受排挤,母亲咄咄逼人什么的。但感觉影片应该根本没有想分析kumiko问题的原因。也并没想分析kumiko的心理,这些都不是影片的重点。影片就是要单纯表现kumikou走向死亡的过程而已。

  5. Fargo出现,吸引kumiko走向死亡,走向自由。这就算是这两兄弟向那两兄弟致敬开的玩笑吧。

  6. kumiko跟社长辩解说,每个人有不同的路,这算是一点说教?

  7. kumiko的种种异常行为,应该是向观众反复说明这不是个正常人。哎呀,看之前就被影评误导了。NZIFF的影评从来都是装逼,各种拽词不说,而且驴唇不对马嘴。

  8. 自由,放生Bunzo时,kumiko少有的表现出正常人该有的情绪。无法在野外放生,而是采取另一种被动的方法。kumiko时而正常的时候,是自知有问题而无法自拔的。

  9. 新世界?不明所以。

  10. 机场的导游,也是kumiko的幻觉吧? 真有这类事吗?哈哈。

  11. 感觉所有镜头都拉得稍长,有必要吗? kumiko的心理活动不是很复杂呀。

  11. 对了,对了,octopus的音乐非常好。

  12. 路上的老夫人,不是想帮助kumiko的人。

  13. Shogun?为什么全场大笑?不懂。

  14. 警察,kumiko真的以为是能帮助她的人,感觉kumiko的泪和吻,是内心最后一次求救的体现,此后,就完全丧失自我意识了。

  15. 中餐馆。大概是在讽刺西方向来搞不清亚洲文化吧。说深一点就应了萨义德的观点。

  16. 还可以的片子,没什么大的缺点,但也没什么太大的意思。表演是亮点,可惜受制于影片本身的局限,角色的可塑性不强。

  17. 看完后,脑子里不知为什么出现两部片子,The wrath of god,Dead Man and Ghost Dog。

  17. 这个东西,要么让蔡明亮拍,要么让Jim拍,才会拍对吧。

  《宝藏猎人久美子》观后感(七):一个超写实的真实故事

  'This is a true story.'

  出现在片头的这句话从头到尾贯穿了整部片的中心思想。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像是一个魔咒,困住了女主,也困住了我们。

  讽刺的是,片中女主坚信是事实的电影《冰血暴》其实并不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是科恩兄弟的一场玩笑。

  然而我觉得这并不是一个写实的电影。片中有太多不合理和夸大的地方,如果以一个surrealistic的角度去看或许会更享受一点。久美子就像我们所有人身上孤独这一面的结合体。Solitude,久美子本身就是一个solitude的化身。故事很简单,情绪很复杂。从头到尾就是一个寻宝的故事,但是久美子对于寻宝这件事的情绪变化,对我们来说,很熟悉,也很陌生。因为我们大多数人都有过这种感受,但是久美子的情绪,性格和行为被导演夸大,成为了一个超常的结合体。

  如果以现实的角度去思考,去看待这部片,其实我是很讨厌久美子的。29岁,一事无成,是一个还在做着基层工作的Office Lady。交流障碍,被人孤立,没有朋友,天天只会在家里不断的重播这《冰血暴》的录像带,沉浸在自己想象的世界里,一味的相信着电影里的宝藏是真实存在着的,为了宝藏偷东西。这种人放在现实生活当中,我是绝对瞧不起的。菊地凛子的演技还是不错的,把久美子的天真,愚昧,阴郁都表现的很好,可以说是这部电影除了画面之外最大的闪光点。虽然我一直都不太喜欢菊地凛子的脸,看的时候其实有些镜头也让我产生了些许厌恶感,但是后来想想,或许这就是导演要表达给观众的吧。不年轻的脸做出的天真无邪的表情多少让人觉得有些弱智,久美子的各种行为也体现出了她不是正常人。看完我才觉得,我并不是讨厌这里面菊地凛子的脸,是讨厌久美子这个人物罢了。

  有很多地方都是讲不通的,比如电影开头久美子在沙滩边找到的录像带到底是谁藏在那儿的?为什么久美子会开始寻找这个宝藏?找到了之后又怎样呢?为什么她到了美国之后,大巴爆胎,她不好好待在车上等待救援而要下车自己走路?在跟久美子周围的一个个正常人的对比之下,久美子的一切都不符合逻辑,像是她与其他人是完全处在两个不同的世界一样。一开始还有点纠结,觉得她怎么这样,这种人我一点都不喜欢。看到后面觉得算了吧,就当是一部超写实电影吧,不要以现实思维去思考。其实“寻宝”,“宝藏猎人”,久美子像是小红帽的着装,都像是童话里会出现的情节和字眼。沉浸与寻宝的主角,对周围平凡的生活充耳不闻,一心想要找到自己心中相信的那个宝藏,不顾周围人的反对的不解终于踏上了寻宝之路,到了新世界,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寻到了宝藏。这样一看不就是一个完美的童话故事吗?寓意是教导孩子们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和挑战现实的勇气吧。

  只是在这个童话的最后,这个勇者,宝藏猎人久美子,只在梦中寻到了宝藏,而现实中的她估计已经被埋葬在了皑皑白雪之下。

  其实整部电影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地方是快结尾的时候,久美子包裹着毯子走在白雪森林中,一只狼跑过来咬住了她的毯子,然后抢走了她《冰血暴》的DVD。

  在看到这个场景的时候,我立马就想到了Joseph Beuys的"I Like American and American Likes Me'。不知道导演是否有意参考Beuys,这个场景出现的挺突然的。虽然Beuys的这个作品的意义跟本片并无相似之处,但是有趣的是,Beuys曾经说自己参加空军,被敌方击落,战友惨死的情况下,幸运的被当地的鞑靼人救了回来,并靠动物油脂、奶制品和毛毯恢复了健康,从而有只,奶制品,和毛毯成了Beuys作品中重要的一部分。对这个事件的真实性,一直是富有争议的。所以也没人能够确定这到底是不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还是只是Beuys自己幻想出来的一个场景。

  Whether it is a true story, it does not matter anymore.

  因为作品本身都存在着幻想。

  整部片的画面,特别是最后久美子找到宝藏的那个画面,让我感到了极大的满足。一片白茫茫的雪地中,久美子的小红帽的花毯显得额外突出,非常非常美。前半部分在东京的拍摄则显得十分压抑,人来人往的车站,久美子凌乱的小屋,整个画面都压抑到不行。到了新世界后,则变成另一种空旷的压抑感。公路,森林,雪地,久美子在东京是孤独的,到了美国之后,感觉这种孤独被物质化了,但是久美子的内心却不再像在东京时候那样阴郁,知道警察大叔告诉她,那是假的,没有宝藏,那只是电影。然后久美子开始爆发,逃离了好心警察,因为她坚持自己是对的,那箱子对她来说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宝藏,而是她期盼已久的,寻找已久的,为了这个目标抛弃了太多东西,努力已久的一个信念罢了。

  久美子死了。但是对她来说,或许死亡是美好的,因为在她死后的世界里,她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宝藏。

  《宝藏猎人久美子》观后感(八):正常人干不出这事儿.....

  在录像带阶段,虽然影片中前三个出现的镜头写的是“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我就已经在纳闷:假如确有真事,那么男人藏宝的影像,又是谁拍出来的呢?既是藏宝,肯定知道的人越少越好,应该不会有摄影师跟拍。可如果是自拍,他又怎么做到把这些给录下来呢?莫非远远地就架设好Camera,选好角度,一次不行再试第二次?他只要直接画个藏宝图就好了嘛!随着剧情反复地播放,我马上确信:这个故事完全不值得相信。试问:所谓的藏宝,无非就是在雪地里挖个洞,把箱子埋进去。那么等来年春暖花开,雪融化了以后,这箱子还怎么隐藏?更搞笑的,插个“红旗”权当标记?实在是要多荒唐就有多荒唐。

  断定了这一点之后,再看女主角的言行,智商真令人捉急。可悲催之处在于:把心里的想法说出来之后,能够帮她解决问题的,却又只是一个美国警察,两人之间存在语言的交流障碍。此女虽然表情呆滞,但逃跑功夫堪称一流。剧中她就跑了好几次 -- 老妇人家、旅社、警察、出租车 -- 很奇怪美国人怎么都喜欢帮别人、却不喜欢追别人?

  除了在智商层次分不清现实和虚拟,这个女人不同于常人的,还有生活方面的常识极差。录像带直接冲进厕所,丝毫不担心可能会卷成死结、把下水道堵住。你把上司的卡偷了跑了,人家难道不会在第一时间把卡挂失 / 冻结啊?你身为29岁的大姑娘,竟然就这么愉快地决定、快乐地逃跑了。(她的母亲虽然同中国家长一样爱唠叨,整天把“找对象了没”、“工作怎样”、“升职了否”碎碎念挂在嘴边,但不至于就培养出她如此地不同常理、感情用事吧!)

  最后一切背景都虚化,只留下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她找到了想要的,同时遗弃了的那只兔子也出现了。如此寓意,不言自明。

  《宝藏猎人久美子》观后感(九):世纪末最后一位披着被子的小红帽

  我就不是写影评的料,在没看其他的影评前,碎碎念一会

  29岁,天天上班,拒绝和同事交流,暗自揣度老板是傻X,总觉得全部人都默默的嫉妒自己

  29岁,害怕碰见熟人,不愿与老友碰面,总觉得那些自个友善的朋友都是外星球的人,肯定有沟通屏障

  29岁,有一个天天和复读机一样询问你升职没?有南票没?怀孕没?

  为什么不回家和老妈一起住的老妈,你想她爱你,结果自己却是她的耻辱

  29岁,相信电影中的桥段,处心积虑计划远走高飞探险寻宝,执拗的在冰天雪地里匍匐前进直至最后印堂发黑、融入雪景

  这个29岁的,由菊地凛子演绎的姑娘,其实是我、是你、是她或者是任何一个,拒绝在成长过程承认内心年龄只有9岁姑娘

  旅途中,久美子遇见了一个抱怨儿子不回家、推荐另一个旅游路线的母亲;泛滥着权威性质的亲情像幽灵一样,她偷偷的溜了

  迷失中,久美子遇见了一个有家室的暖男警察大叔;大叔试图破除文化冲突,解释什么是故事、什么是真实;警察传递处理像爱一样的暖;如同白炽灯泡一般的光亮闪碎了久美子的梦,她愤怒的逃了

  逃亡中,久美子遇见了一个丧失听觉的司机;久美子终于不用解释和沟通,坑了司机来到fargo,她狠心的跑了

  寻宝中,久美子的fargo让最后一个生灵,一条蓦然出现的狗叼走;然后,冰天雪地中,披着被子的小红帽,默默地抗拒着由整个世界幻化的大灰狼一般的虚伪和残忍和谎言,寻找着内心还相信和坚持的宝藏,不是工作、不是婚姻、不是朋友、不是母亲,是童心未泯所结晶的宝藏

  最后呢?最后,其实我们也看见了,久美子找到了宝藏、失而复得抛弃的兔子,慢慢消失在天际。这个成为了故事的完美结局。拒绝成长的孩子都会在飞速的时光自我消失或成长为另一人。

  this is a true story。这句是病句吗?故事有真假之分吗?故事就是故事,你相信,她就是真的了;不信,就是假的了。

  是啊。哪个29岁的女子会是久美子这样,这个故事圆了29岁的我不在相信童话、猎奇和故事的二缺心智。

  菊地凛子阿姨的演技!很赞!

  《宝藏猎人久美子》观后感(十):假如宝藏欺骗了你

  如果抛开久美子荒谬的人生目标,主观的看待这个人物。会发现,其实这是一个经典的名人励志故事的套路。

  她有梦想,有目标,厌恶世俗的固定思维,可以忍耐世间的饥寒穷。不顾世人的阻碍,坚定不言放弃。坚信自己的理念,为之奋斗努力策划,追逐梦想。虽然没人支持她,却依然坚信自己的理想。

  而又是有多少人在这些词汇中谱写自己的自传或者他人的传记呢...不过导演给出的结局是,失败。

  所以我臆想一下现实,是否会有孤独的成功者?是否可以一夜成名?是否可以一夜暴富?是否能做个梦就创造出伟大的发明?这些,无非也是和这个电影一样的都市传说。

  成功无非也是一个单方面的定义,而且也需要多方面的因素才能达成。有时候成功论就是让成功者通往成功的近路。伟大的人之所以伟大是有人相信他是伟大的。

  所以我{猜}真实的成功是平凡的,道路是平庸的,故事也是通俗的。传奇这个词已经是上上个世纪的迷信了。惊天动地血雨腥风的故事还是停留在小说里吧..

  追名逐利的人们,多和身边的俗人聊聊吧。也许,那就是你的归宿。因为这个世界的励志,大多时候都是浮躁。

  信不信由你,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