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迷失1971》经典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迷失1971》经典观后感10篇

2022-03-15 11:00:4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迷失1971》经典观后感10篇

  《迷失1971》是一部由扬·德芒热执导,杰克·奥康奈尔 / 保罗·安德森 / 西恩·哈里斯主演的一部剧情 / 动作 / 战争 / 惊悚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迷失1971》观后感(一):士兵突击:许三多前传 (内有剧透和YY,小心!)

  下车警戒的时候,某士兵被石头打晕,小孩趁乱拿走了士兵的56冲,一士兵去追拿走了枪的小孩,落单了,被围攻。

  另一个同伴士兵去解救,同样被围,这时候学生中间来了个杀手,近距离掏出手枪贴着士兵脸开了一枪

  同伴死了,士兵悲痛欲绝,扔下同伴拔腿就逃

  在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中,没有了56冲的士兵左冲右突

  另一个镜头,三只56冲落到了几个大学生领袖手里,被包着拿上了车

  拿手枪的杀手大学生继续追击落单的士兵

  死了的同伴被吊起来,烧着了

  接下来是这个士兵在恶略环境下的生存表演

  有同情的大妈,有小豆奶的带路,有不同派别的造反派追杀

  闯进了一个在做炸弹的豆奶拉面馆里

  小孩的豆奶哥哥请他吃了一碗牛肉拉面

  然后出去把士兵卖给了杀手

  杀手要进来的时候做炸弹的皮帽子手抖,炸弹爆鸟

  拉面馆被夷为平地,幸好士兵久等不到走到门外看 逃过一劫

  天色已暗,到处烧轮胎,路障,烧着的63坦克和62装甲车;

  不时响起的12.7高射机枪声;

  哒哒哒。。。。哒哒哒。。。

  一对父女发现了昏迷路边的士兵

  曾经是退伍老军医的父亲看到了士兵脚上的解放胶鞋,勾起了回忆

  同情心发作的父亲决定挽救这个落单的士兵

  将他架回去了八大胡同的家里;

  ---假设长安街离八大胡同不远

  ----anyway,反正我也没去过

  杀手开着车到处去搜刮这个士兵的下落

  军营里,连长发飙,一定要找到这个士兵的下落;

  政委制止,说目前的任务是清场

  ---连长找到烧死的那个了

  政委其实跟造反派有一腿,

  他正在做一个交易;

  两父女的那个女的男朋友其实就是广场上那个学生领袖

  老军医拿出退伍偷藏得军包给士兵做手术,清创,缝合

  士兵痛的呱呱叫

  政委终于打完电话 安排好交易;

  军队的军车出发搜救士兵,

  杀手的一队也出发,目标八大胡同;

  士兵醒来,从军包里找到一把65伞兵刀

  女儿把士兵的下落出卖给男朋友

  士兵从胡同里偷偷溜走;

  豆奶杀手的车先到一步,

  士兵急忙躲避,

  几个豆奶杀手分头寻找,

  士兵藏好,抽出65伞刀,干掉了一个豆奶;

  获得一只仿54

  东躲西藏之下,与一个豆奶杀手的大学生弟弟豆奶狭路相逢

  士兵和小豆奶一起举枪;

  都打算放过对方的时候,杀手豆奶哥哥背后偷袭,敲晕了士兵

  拖到下水道里准备给小豆奶练胆;

  政委一枪打倒了小豆奶,大豆奶趁机逃跑了

  政委过去抱起醒来的士兵,慢慢握紧他的喉咙

  士兵挣扎,满眼的迷茫与。。。绝望,慢慢的闭上眼睛的时候

  连长带队正在赶来;

  政委在狞笑;

  枪响了,政委倒下;

  士兵猛烈的咳嗽;

  已经倒下的小豆奶举着一只冒着烟的仿54,

  连长冲了进来,砰砰砰,小豆奶胸口绽开了几朵血花;

  士兵连喊:NO NO....痛苦闭眼

  连队调查。连长坚持说看到政委要爆士兵菊花了!

  教导员喝止了连长,坚称木有的事;

  士兵被叫进去,被命令忘记一切,包括爆菊的事。

  。。士兵退伍,回到了河南的老家

  和弟弟愉快的玩耍。。。

  。。。把写着 <许二多> 的狗牌扔进了黄河。。。

  lt;完>

  --嗯 应该是把帽徽和领章摘下,在郑州大桥扔下了滚滚的黄河水

  一看你就没去过大荷兰

  -郑州大桥下面是干的

  -八大胡同离广场不算远。

  -走路二十分钟能到。

  -还给我蒙对了

  -那时候有水的

  《迷失1971》观后感(二):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劇透) 在世界電影的語境中,《71暴亂夜》('71)的成功之處在於導演能平衡電影的地方性和普世性。電影一方面以北愛爾蘭獨特的歷史背景為素材,另一方面則從中抽取出國際觀眾皆能有共鳴的人性主題;除了照顧到主題深度以外,故事情節極度緊湊,人物關係複雜多變,也是成功的商業片操作。不過香港譯名或有誤導之處--因為電影的主線並非「暴亂夜」,而是掌握權力的官方人士逞暴與添亂。

  加里在窄巷中沒命的跑,勉強找到藏身之處。晚上,加里嘗試摸黑回軍營,遇到一個親英聯合派的男孩,願意幫這冒失的士兵一把。男孩想先把加里介紹給其叔父認識,而叔父是聯合派中的小頭目,在一個以酒吧掩飾的基地中,跟英方負責情報工作的MRF合謀以炸彈攻擊共和派。這一幕碰巧被加里瞥見,而意外隨即發生,炸彈在MRF的人員離開後突然爆炸,酒吧頓變頽垣敗瓦,加里負傷逃去。這一夜,各方人馬都在搜索這新兵:愛爾蘭共和軍當中的好鬥派要除之而後快,加里所屬的軍隊則要找回失踪成員。

  表面上雙方立場鮮明:MRF、英兵和聯合派的新教徒在一方,愛爾蘭共和軍和傾向脫離英國的天主教徒則在另一方,但後來使加里脫險的人卻是共和派的人,而要取他性命的除了共和軍中的好鬥份子,也包括要為炸彈計劃滅口的MRF頭目。後來加里雖然脫險,卻無法在軍隊內部取回公道,深深體會到他「只是軍隊中的一塊肉」,而不是人。

  值得一讚的是導演Yann Demange空間處理的功力,透過精彩的剪接和調度功夫,把普通市民的生活空間轉變為緊張刺激的危險空間。主角在橫街窄巷和方正的公寓中跟敵人捉迷藏,也令香港觀眾想起港產片中常見的後巷和公屋。熟悉的日常處境突變為陌生的險地,當中的迷失感有具體的一面,也有象徵的一面,是各地觀眾在變幻莫測的社會處境中能找到共鳴的地方。

  《迷失1971》观后感(三):血腥1971年

  本文部分刊载在《看电影》2014年1月中

  评分:B-

  尽管在2014年初的柏林电影节上并无重大斩获,导演扬•德芒特(Yann Demange)聚焦于北爱尔兰问题的剧情长片处女作《71年》仍然赢得了媒体的口碑,并助其以“新导演”身份入围了欧洲电影奖“年度发现奖”的五位提名者之一。有意思的是,同样是在柏林电影节,同样是关于北爱尔兰的武装冲突,德芒特的这部处女作在时间上看,可以被视为是英国导演保罗•格林格拉斯(Paul Greengrass)2002年勇夺金熊奖的《血腥星期天》的前传。然而,电影理念上的区别,使得这两部同一题材影片走向了电影创作中截然不同的两个方向。

  如果不是因为U2那曲《Sunday Bloody Sunday》,北爱尔兰问题对于绝大多数国人,仅仅只是90年代常见诸于报端和电视新闻里的一个熟悉的专有名词。且出于一种思维惯性,人们很自然将其与抗议、分裂、爆炸、恐怖主义等词汇分装在一个框里——一个尚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世界,一种经久不息的罪恶——但却与我们绝大多数人的生活毫不相关。也正是在这点上,人们褒扬U2,因为他们用歌声重建了一种感性的政治,引导大众跨越冷漠的电视新闻而将摇滚之爱投注到对世界的爱中。因此,当电影也试图在这个题材中寻找灵感时,对于每一个作者而言,最首要的,也是最直接的创作现实只能是政治现实以及与此现实相对应的政治立场。

  北爱尔兰问题从最根源上说,是殖民化过程中的宗教冲突。十六世纪宗教改革期间,英国人脱离罗马天主教,改奉新教;而爱尔兰人则坚守天主教信仰。爱尔兰北部的阿尔斯特省作为苏格兰、英格兰新教徒的主要移民地,成为新教教徒与天主教教徒爆发宗教冲突的主要区域。这一冲突以英格兰新教徒对爱尔兰全岛的政治统治而告终,并在历史上引发了数次对天主教徒的血腥屠杀和长久的政策性歧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爱尔兰独立运动高涨。新芬党在战后第一次大选中大获全胜,挟民意径自宣布成立共和政府,并组建爱尔兰共和军(IRA)抵抗英军,爱尔兰陷入内战。1921年,爱尔兰迫于形势签订英爱条约。南方二十六郡以都柏林为首府,成立爱尔兰自由邦,在英国监督下获得名义上自治自决权以结束英国将近七百年来的殖民统治;而北方新教徒联合派占主导的六个郡则自决留在联合王国内部,在贝尔法斯特设议会实行自治,成为北爱尔兰。南北分治的局面遭到了爱尔兰民族主义者的激烈反对,以爱尔兰共和军为代表的激进派不惜以武装暴力方式来达成爱尔兰民族及全岛的统一。

  1968年后,受全球范围内民权运动的激励。面对独揽政治权力的新教徒族群,北爱尔兰的天主教徒发起了保障其自身权益的民权运动,却遭到新教徒的武装反制。天主教徒抗争导致北爱尔兰局势日趋严重,终于酝酿出族群间的大规模流血暴乱。英国政府逐派遣英军进驻北爱维持治安,但遭到爱尔兰共和军的武力袭击,北爱尔兰再度陷入内战漩涡。1972年1月30日,英军在北爱尔兰民权游行过程中射杀14名平民,酿成“血腥星期天”事件,标志着这一轮抗争的历史性高潮,并引发了爱尔兰共和军在其后对北爱尔兰,乃至大不列颠本土的长期恐怖袭击。而这一事件作为上世纪七十年代民权运动中最大丑闻,也成为众多艺术家创作中经久不息的主题,用于表达他们抵抗专制,宣扬自由以及平等的呼声。

  相比于格林格拉斯将镜头直接对准“血腥星期天”,并以“跳切”配合平行剪辑的“不规范”手法逼真地在三十年后,重现了发生在1972年的历史性事件。德芒特在他的处女作中则展现了一个学院派“优等生”的非凡品质。丢下了历史性书写的沉重包袱,导演以一个“拯救英国大兵”的虚构故事重建了1971年北爱尔兰首府贝尔法斯特的血腥“战场”。

  影片以小切大,以英国新兵加里在北爱尔兰一天一夜的遭遇为剧情主线,并从加里所在部队一组运动感十足的日常训练中拉开序幕,在电影伊始即为全片紧凑连贯的节奏定下了基调。但与随后极度危险的处境相比,这群马上就将发往北爱尔兰维持治安的士兵们显然对他们任务的艰巨性毫无意识。“记住!你们并没有离开英国国土!”,士官的一席话似乎不仅仅是一种政治标语式的剧情铺垫还似乎向这群二十岁出头的毛头小伙传递着一种错误的幻觉,好像他们将要面对的仅仅是同胞内部的小打小闹,是去“利兹”市处理足球流氓这样的小问题。而加里的弟弟则显得更有先见之明,在与加里分别的那一天,他忧心忡忡满腹心事样子,换来了哥哥“一定会回来”的俗套承诺。

  空荡荡的马路,随处可见的路障,街边尚未燃尽还冒着火光和烟尘的汽车,清晨的贝尔法斯特如若再配上连绵不绝的枪声,就和新闻里战火纷飞的中东别无二致。正如北爱尔兰的局势一样,这座城市根据宗教和政治倾向的区别一分为二,马路这边是亲英国的联合派新教徒定居点,而马路那边就是极度危险,对于英国士兵绝对不能深入的天主教徒居住区域。加里所在部队的任务就是要协助控制抗议的平民,保证军方能搜查和逮捕那些持有武器的极端民族主义者。正是这种不经审判,就逮捕和关押的制度,引发了1972年在德里民权组织的游行和随之而来的血腥惨剧。尽管英国在这场政治冲突中似乎扮演着中立的第三方,即仅维持地区的安全局势,但不介入到对峙双方的政治冲突中。但事实上,加里所在英国部队却面临着全民皆兵的严峻处境。孩子们用粪便“炮弹”伺候他们,而妇女、老人、年轻人则组成了人墙,试图用石头、口水、谩骂驱逐这些自以为在行使内政的“入侵者”。人群的骚动使得局势很快失控,为了夺回一个孩子抢走的冲锋枪,加里与战友两人和大部队失散,进入了天主教徒的区域。如果说愤怒的人群所施以的拳打脚踢还让加里心存侥幸,但爱尔兰共和军极端分子,二话不说提起手枪就将其战友爆头,则彻底将影片引入了“加里快跑”的地狱模式。这一枪不仅把绝大多数观众震惊哑口无言,也将剧情推向了由手持运动镜头所构成的一波又一波逃命高潮中。

  作为英国久负盛名的国家电视与电影学校的毕业生,德芒特在执导这部新片前已经拥有了七年的电视剧制作经验,并数次入围英国影艺学院奖。这或许也解释了,为什么观众能在一部处女作中,就见识到如此老练的动作场景以及美学风格。其凌厉而充满现场感的剪辑确实不输给任何一部好莱坞动作大片。而古典式的剧作方法,更是将影片各个节点的高潮与节奏都拿捏的恰到好处,使得影片的悬念张弛到了最后一刻。然而,也正是在影片的结尾处,在年轻的爱尔兰共和军少年,杀与不杀的新兵式柔情里,在为了悬念而悬念的做作中,我们窥探到了本片的陈词滥调之处。不得不承认的是,影片《71年》的优点是不胜枚举的,其技术部门高规格的完成度使得影片具有超凡的品相;如若除去影片末尾的做作,其剧本几乎如教科书一般揭示了如何从一个单点的小视角出发,构建一个悬念重生,人物层次丰富的好故事。在本片中,从“中立”的英国大兵加里出发,无论是最极端爱尔兰共和军中“恐怖分子”,还是相对温和民族主义者,普通天主教家庭以及其对立面的联合派新教徒们,都以一种丰满的“人”姿态出场,每一个人物都有其自身的动机和情感。在此,导演以一种中性的“人”的立场代替了一种“政治先行”的立场,设身处地在影片中彰显每一种政治主张背后的情和理。当然,影片的主旨仍就是老生常谈式的,也就是回归到传统的,爱的伦理价值中。正如加里的承诺是对其弟弟所做出的,相比于政治伪善地将生活中的人变成了战场上的肉。爱才是真正人道主义,才是嫁接政治敌对者之间的灰色地带。是爱让天主教父女冒着生命危险去救助一个英国大兵,是爱让宗教和政治上的对立变得无关紧要。然而,正如一幅笔触精细,色彩明朗大气的学院派画卷,为了营造古典式的戏剧张力,而显得过于规整和刻意。《71年》在总体上更像是个精巧的好故事,但却缺乏历史现实感。在访谈中,德芒特也承认,让他着迷并确定投身于其中的是这个充满悬念的故事,但北爱尔兰的背景并不是必须的,同样的故事也可以发生在阿富汗、伊拉克或是其他什么地方。在其中,二十多岁大好青年无一例外会在战场上毫无意义自相残杀。在这个意义上,被抽去了历史重量的《71年》或许是学院派“优等生”笔下质量上乘的“作业”,但终究是略显匠气而缺乏“介入性”单薄之作。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