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恋》经典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恋》经典观后感10篇

2018-05-12 20:39: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恋》经典观后感10篇

  《恋》是一部由源孝志执导,石原里美 / 井浦新 / 田中丽奈主演的一部日本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恋》观后感(一):两座城池

  作为一个先读过原著读者,先来说说原著和电影版的不同吧。

  可能大家留意到的不同就是布美子的男友在电影里没有被提到过。

  还有一个就是赤军的叛乱了。

  在原著里,布美子杀人时房间是有开着的电视的,电视在播报围剿赤军的新闻。在电影里,则变成了录音机播放的音乐

  原著中与时代背景紧紧结合的畸恋在电影中只展现出了一半。

  我想象完美的《恋》应该更像《戏梦巴黎》,《布达佩斯之恋》,或者大家都提到的《午夜巴塞罗那》。或是暴动中的巴黎,或是战乱中的布达佩斯,城市本身的文化和时代赋予的更深意才能让这段不被人理解爱情在荧幕上大放异彩

  所谓两座城池,就是东京和轻井泽。

  在原著中,东京正笼罩在学运的风潮下,而轻井泽是一块不被打扰的净土奇异恋情也由此滋生。布美子的前男友唐木是运动积极分子,这与上流社会、对政治毫不关心的片濑夫妇形成鲜明对比——大江健三郎所谓的“政治的存在”和“性的存在”。当然要找对比的话,还是有更多的,例如在原著里东京的属性是社会,而轻井泽的属性是自然。被放归自然的人们抛弃了社会的束缚,像天神一样乱交。

  不得不说,改编还是非尊重原著的,重现了很多重要场景,不算是大刀阔斧的改编,可能也因为这毕竟是电视电影。但同时,原著中薄弱部分也暴露了出来。人物性格设定过于单一,一旦没有了时代的东风,人物的心理行为都没那么令人信服了,看过原著的人应该不难体会。为什么电影没有在赤军事件上更多着墨呢?因为话题敏感还是因为篇幅实在有限就不可而知了。

  理性分析够了。说点别的吧。我个人是很希望小栗旬演片濑的角色的!!!!!!好可惜!!!田中丽奈的雏子很接近原著的感觉,可惜原著里写雏子是短发,那种短发女人的特有魅力在电影里是看不到了。至于石原,真的不敢恭维。倒是老年的布美子演得非常好。

  看过电影还算喜欢的人,可以去看看原著。听说中文译本要出新版,真是个好消息

  对了全书我最喜欢的一个情节在电影里没有拍到。

  布美子在咖啡店一遍又一遍地反复读着翻译的手稿,当听到咖啡店里播放的reine de saba时感觉到幸福贯注全身,一动不能动。好美。电影里的布美子实在是塑造得太让人失望

  《恋》观后感(二):恋

  完全可以接受同为兄妹又为夫妇的这对畸形恋人,但是无法理解的是作为一个其实始终只是局外人的女大学生,为什么会不惜取别人性命保护这对夫妻关系?处于她对男主人的爱?还是出于她对于女主人的喜欢?(我始终觉得百合不过是吸引收视率的幌子之一罢了至少从本SP 中无法得出女主是百合的结论)抑或是出于对这对天作之合的夫妇的迷之喜爱?这种类似脑残粉的爱情说实话我是抵触生理上感觉不适的。人家之所以让人觉得天作之合,自有它的道理,你自以为是飞蛾扑火搭上了自己人生这不是莫名其妙么?话说据扯,此原著远比影视剧作要好看很多,立意也要高很多,但是那种荼蘼扭曲的调调还是描绘得非常到位,特别喜欢夫妻俩带着十元在夏天的轻井泽森林的兜风的感觉,唤起属于我自己的一段回忆,还有那一年的日环食。

  《恋》观后感(三):”并非是色情的 是文雅的 属于比较另类恋爱小说

  我有点为自己担忧 在B站上看着大家都说“三观被刷新” 我却觉得很正常。从高一接触到第一部这样的小说开始 我还是很容易喜欢别人 有过几段深刻的关系 但却越来越不正常地恋爱。

  之前读过吉本芭娜娜的小说《n.p》里面也有一个类似的故事 也是翻译作品发生的故事。

  觉得本篇中 十元扮演的角色非常单纯 我倒嗅不到什么所谓的“师生恋””“乱伦或者“百合”之类的气息 只是对带领自己打开新世界的两人 倍感感激崇拜吧 无法全面评判那两个人 但是至少他们对十元扮演的角色很好 日久产生了信赖 就像“うちの方”的感觉。

  对于雏子 和斋藤工那段 “仿佛初恋般的少女”的感觉 真的让人觉得心疼。谁又真正理解了雏子呢(结果)谁又真的想要了解这位大小姐呢(动机)。

  但是雏子的这段恋情破坏了三人的关系。

  十元扮演的角色真的很单纯 理想主义地构建了一个三人一起相亲相爱理想世界 当这份愿望被破坏 便不能接受。关系失衡才会进行大毁灭。但外象的毁灭是对心中理想概念的维护。

  老师在某种层面上来说 也是非常理主义 偏向十元性格的人。

  我们在生活中 也常常这样吧 不如人愿时毁坏一切的心情

  只不过没有杀害那么极端

  故事的最后很温暖 洋溢着人性救赎的温暖 倘若没有最后的结尾 大概故事会少很多光彩

  以下是我很喜欢的一段。

  二階堂先生

  ある種の官能小説と言ってもいいが。ポルノじゃない、気品があるんだ。異端の恋愛小説だね。日本で出版されたら、絶対に話題になる。

  (可以说是某种意义上的官能小说 但并非是色情的 是文雅的 属于比较另类的恋爱小说 在日本出版后 绝对会引起轰动。)

  ふうちゃん:

  何ていう題名ですか。

  (书名是什么呢?)

  二階堂先生:

  「ローズサロン」。

  (《蔷薇沙龙》。)

  这段是一开始井浦新介绍《蔷薇沙龙》的那里。十元骑着自行车 来到了老师家。

  (不好意思 因为这是我添加修改的评论 有点忘记主角名字了 外加手机修改格式难以把握。)背景音乐的《heart of gold》让我心神激荡!

  结尾太感动了 眼泪鼻涕哗啦啦

  嗯……然后我希望同样喜欢这种类型的 可以和我聊聊感想啊 啥都行~毕竟生活中懂的人太少=(

  《恋》观后感(四):真想发明一部回到过去的机器,让悲剧不在发生

  1.如果教授不教她怎么用枪,她就不会知道家里有枪

  2.如果教授提前告诉她他和妻子的关系,他俩发生关系那一夜过后估计她也不会惊慌失措跑出去,晚上也就不会碰到电器店的伙计,妻子也就和伙计碰不到面了

  3.教授伤心的那个晚上如果不把这么多情绪告诉矢野布美子,如果不告诉她 真想杀了他!这句话估计她不会想去杀人.

  4.教授也是个猪啊,妹子这么漂亮非要把事实说出来干嘛,不说他妹妹不就还照样非常爱他,怎么会找别的男人.

  这结局看的我真的哭了。4个人的悲剧,矢野布美子爱上教授,所以杀人,结果监狱里过,出来后不久死了。 真惨!教授爱上的妹妹却不能同床,我真想说 既然真爱 同床也没什么大不了啊!!惨惨惨!!!一个店员看到拿着枪的人还不老实点赶紧撤,还i把话说的那么死,他妈的真笨!!!!活该你死!!!!

  感觉石原里美不适合这个角色,还是喜欢她卡哇伊的一面。如果让泽尻英龙华演这个感觉更好!!

  .

  .

  .

  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有时候我真的很害怕会选择错误,碰到一个人,他会带给我好还是带来坏,每个选择都影响未来。如果多年以前没有认识女友我的生活会不会是另外一种方式。。总是想着回到过去,可惜再也回不去了。。、

  .

  《恋》观后感(五):以爱之名就可以谋杀吗?

  花了点时间看了此片,真的不明白,日本人怎么那么热衷于禁忌之恋啊。。。看到此片原著还是日本获奖作品,但仍觉得此片三观真的还是有严重问题,所以来简单吐槽几句。

  首先,那对片濑夫妇的感情就是非常畸形的啊,只能说是兄妹俩人成长过程里都因为缺乏家庭亲人温暖而存在人格缺憾,导致男孩儿孤独自卑女孩儿放荡花心。所以明知道是兄妹,还是选择要坚持在一起,其实际是在弥补自己成长过程中缺乏家庭温暖的遗憾。但是两人真正的男女之爱反而是被压抑着的,比如女孩儿就不断在外新欢旧爱全收,而男孩儿可能真的真爱妹妹但也得不断压抑自己不能去爱,只求有妹妹的陪伴,变的心理更加变态出现后来的暴力

  其次,大久保的出现,其实反而是一个纠正前述两人关系的契机。让妹妹跟随自己真爱的这个男人生活,哪里不对啊???那个男人对片濑虽然嘲讽,但人家说的是事实啊,妹妹跟着哥哥一起无性的生活,这是正常的婚姻家庭的状态吗?如果妹妹自己愿意也就算了,可是她想改变了啊。。。哎。所以悲剧就要开始上演了。下面开始扒十元的角色。

  再次,十元一上场其人物背景很鲜明,贫困无依单纯涉世不深,突然有人对她友善喜爱至极,从开始的受宠若惊到慢慢默默的心理接纳,十元还是表现不错,直至后来心里竟然妄想这样三人行一辈子。不得不说,片濑夫妇害了她,至少给了她可以三人行一世的妄想。如果是换一个有一点社会阅历理智一些的人,遇到后来出现的大久保,绝对不会走到她后来的路上去。从开始的单纯可人到最后的偏执可怕,甚至杀人,不得不说,这个人物的设置是悲剧性的,但仍然是可以理解的。她最后的命运也是令人同情的。15年的牢狱生活剥夺了她的一辈子。

  但是回到此评的标题,以爱之名就可以谋杀吗?最不能忍受的是,影片末尾,那个记者说:是你守护了他们(即片濑夫妇)。看到这里实在是要忍不住吐槽啊!。。。十元再是一个令人同情可悲的角色,怎么还变成好像她是做对了啊??她是错的不能再错了啊,她最后的可悲都是自己一手造成的,怪不得别人,好歹也是受过大学教育成年人了啊。。大久保嘴巴再刁钻,可从没害人啊,只是尝试一个女人从畸形的婚姻关系里解脱出来,他有何罪?片濑夫妇的畸形关系有多珍贵,乃至要牺牲一个好人的性命来成全??虽然十元是要死了,但记者也不能这么昧着良心来骗她守护了谁啊,十元真正守护了的只是片濑那个男人的私心和她自己想跟那俩人共度一生的私心,而毁了妹妹与大久保的幸福,夺去了大久保的生命。真是罪大恶极啊!!!如此不正三观的结尾,真是让人义愤填膺啊。

  最后,任何以爱之名夺取他人性命的行为(正当防卫除外),都是极其无耻卑鄙的,请不要侮辱爱的意义自私的只从自己出发的爱,从来都不是真爱。

  《恋》观后感(六):人生怎可以如此短暂

  数日前原为了消磨时光而观看的日本电视剧《恋》,却欲罢不能似的,连续三四天萦绕于心,不断使我琢磨着其中滋味

  实际上我的蓦然顿悟来自结局最后几分钟:临终前一天的女主角,在其传记作家的帮助下再次见到了左右其一生命运的两个人。撤空的病床前,幽然响起Led Zeppelin的Stairway to Heaven,独自站在窗前的作家,一个侧身的站姿,满脸满身皆是无尽的言语镜头快速切换,仍是作家,带着极为复杂而又显露无疑的无声表达,将观众引向灵堂的正中央,那是逝者的遗像,那张充溢了幸福、天真羞涩纯朴的脸——她的大殓式,以22岁青春正盛的照片祭奠,仿佛暗示了其情感世界在那一刻已过早地宣告终结。音乐进入第二段落节奏感加强,画面中,年轻的女主角,在失去了童贞的那一天早晨,穿着一袭米黄色长裙,捧着叫作Quince,寓意诱惑」的植物,在碧绿娇艳田地上,迷茫地,缓步走着,音乐的节拍刚刚好与其步伐附和。

  人的一生竟可以那样地短暂么?女主角终年63岁,其中有十年是在坐监,对其而言,六十三年来最幸福的一刻,莫过于22岁的夏天,在苍翠环抱的别墅里那短短的一两个月。她的后四十一年,都是为了这60天,一瞬间的幸福所付出终身代价

  将女主角置于悲剧结尾,剥夺其一生幸福的,绝不是她自己的年纪渴求憧憬无知

  如果说无趣的环境和本身普通家世促动了女主角的孤独、寂寞幻想的蔓延,那么片濑夫妇的淫乱、对欲望的不加遏制直至影响他人、误导他人、损害他人,毁了他人,则是毫无疑问罪魁祸首。我对「上流社会」并无直观了解,也因懒惰,不肯读书,是以徒有不少主观判断肤浅印象。然而,就本剧,如子爵这种纵欲的种马,如片濑夫妇这样肆意肉体的放荡,无论他们待人如何彬彬有礼,如何衣着鲜亮,如何阔绰豪爽,如何才华横溢,他们,统统摆脱不了声色犬马骄奢淫逸低级动物本质

  写在最终译本末页的答谢辞,在女主角出狱后的三十八年,片濑夫妇与之全无来往的现实下,直如狗屁。在他们而言,特别在信太郎而言,他所损失的,不过是区区两只走路的脚,他因为女主角的献身所得到的,不但是雏子不负终生的相随,更是女主角一颗矢志不渝的少女芳心——他成了一个女人一生的理想、梦想和对完美主义的定义。什么放弃了大学邀约之类,不过是做作腔调,但凡有半点忏悔、反思,为何不去把出狱后的女主角找回来,弥补其一生?女主角对于片濑而言究竟算什么?「无可取代的助手」,仅此而已。且在书内提及其姓名,不是纪念、更非答谢,而是洋洋自得的一种炫耀,满足于自我「成功」和占有不算数,还要把丑事拿出来公之于众。女主角十五年徒刑的牢狱是为了什么?难道不是为了保护有悖伦理的两人?

  而雏子,一个活生生,看似端庄大方的女人,思想,却受阴道统治,领取了各色种马们的阳具后(甚至还有同性倾向),非但没有像因醉酒而失身的女主那样罹患子宫癌,更掳获自己同父异母的哥哥那扭曲而丧德的忠诚。放弃财产继承权,那算什么?那些财富,不过是不劳而获的累世剥削,她的父亲,间接造成兄妹乱伦,沾过的一切,哪有半分干净的地方?

  剧中片濑有两次坐在阳台抽烟的场景。第一次是两人首次合作翻译,他向其交待了雏子的「特权」。第二次是送女主角回家,在这里他吐露了自己的家境、学生时代和与雏子初遇的情形。片濑本是羞辱的产物,这种境遇下,更该自尊自重,然而或许多数继承了其父的遗传,此人人品低下,行为下作,作为一所大学的副教授,初见陌生的女主角时就动手动脚,举止轻浮。片濑之母遗言让其做老师,为的恐怕就是要其端正品行,做人要有德操,而其继父更不忌讳养子关系,供其生活、就学,期望其继续深造。然而老人一死,他就本性暴露,跑去酒吧,酒吧女一勾搭,就胡天黑地,而嘴上还虚伪地表示,自己「堕落了」。

  片濑对雏子的痴迷,必有根由。这根由是什么,片中没有交待,但恐怕是出于一种复杂至于变态的心理:向始乱终弃的父亲的报复;因罪恶的交媾而无法直面事实,索性反其道而行;与妹妹的畸形关系可通向财富、地位、虚名、玩乐(片濑也说过,其继父虽然是旅馆老板,财力却平平,可见此人对金钱的欲望与肉体等同)。

  而片濑选择翻译的小说,剧中杜撰了书名:Rose Salon,实际上从两句英文中,可得知引用的是Fanny Hill,一部公认的淫秽小说,讲的是妓女的故事,充塞了猥亵的情节。而片濑在向女主角介绍时,却称之为「一部文雅、另类的恋爱小说」,说明此人认为恋爱和色情是一回事,也即,其根本不懂恋爱,反而扭曲、糟蹋恋爱。

  女主角有两次提了「ひどい」(过分)。第一次就是在这场对话中,她得知片濑之母被子爵玩弄、抛弃的遭遇,发出义愤填膺的同情之辞,对善与恶,她有自己的尺度。而片濑夫妇表面光彩照人,出入高级场所的假象,以及翻译一本色情小说的过程,使其迷失了原有的尺度,最终成为片濑这种偷香窃玉的浪荡子趁虚而入的牺牲品,以及雏子这个妓女招蜂引蝶的受害者。

  在首次翻译时,片濑转述Fanny Hill的第一句话是:I was transported, confused, and out of myself; feelings so new were too much for me. 暗指女主角内心的兴奋、困惑、对一个全然的新世界不能自持的心理。她也对片濑坦言,深感与他们夫妇身处两个世界,不知道该如何相处。

  送女主角回家这一段,可看作是片濑对她所做的第二次故意侵犯(第一次即初见时)。一个老师,深夜里看到女学生在换衣服,就冲进人家房门,这不是下流,又是什么?

  而这一节作为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还交待了许多细节。譬如片濑夫妇给女主角的衣服,一条迷你裙,穿时她还羞羞答答,遮遮掩掩,到了第二次,变成了彻底的大露背,那时已经羞怯全无,欣然领受了。

  更重要的是象征了女主角的飞蛾。「飞蛾投火」在剧中出现了三次,第一次被片濑赶出窗外,后片濑关了窗,第二天早上女主角看到蛾的尸体在窗台角落。值得注意的是,是片濑诱导了飞蛾的出现:开窗的是他,蛾子进来了,关窗的是他,蛾子死了,但不一定是前夜那只,且不是扑向电灯而丧命,说明此后女主角的命运如何演化,变数还很大。到了第二次,女主角看到窗外一只蛾子飞向诱蛾灯(灯名本身就昭示了内涵),引起火花,蛾子逃走(或者死亡),预示着她的命运已经相当凶险。第三次是片濑趁女主角酒醉,耍了流氓,镜头拉到同样场景,蛾子非但被电死,连灯也坏了——四人(包括雏子和大久保)的厄运已经降临。

  与其说雏子不像她自己说的那样「喜欢」女主角,不如说这个女人是在做着和片濑一样的勾当:把年少的女大学生作为一种工具,一种对片濑的性欲不满的弥补,对自己频频出轨的自我安慰——从妓女,雏子升格做了妈妈桑。

  雏子16岁时做了女人,女主角则是22岁。后者第二次的「ひどい」,正是在她发现自己与片濑发生关系后,而夫妇两人却不当一回事时。对于混乱的男女关系,女主角曾分别问过两人,对于是否「生气」,片濑的回答极其虚伪:只要雏子快乐就好——既然后来雏子遇到了大久保,认为会快乐,那么他的嫉妒、愤怒何来?雏子对是否「内疚」,则语无伦次地表示:像被解开了身上的魔法。

  然而,此时此刻,女主角再不是当初那个为一个无礼的吻而思慕良久的少女了。通往心灵的门一旦开启,潘多拉的盒子也就此敞开,女孩,成了女人,正如逃出别墅时的配乐:Just Like A Woman, 粗陋地唱着:She makes love just like a woman, yes, she does…

  然而此时还有最后的转机:车站的老头。仿佛是一名天使智者,送了女主角水(预示了生命),更赠予Quince,以15年结果的生长周期,告知其一个正常人,平凡人的未来:结婚、生子。可惜,老头描绘的十五年后,并未成为女主角的结局——她已经满脑子都是自己与片濑地位悬殊,配不上他,片濑占有了自己,也许已经就此厌烦了的念头(而不是其自陈的:背叛了雏子)。

  她没有遵照老头的指示,而是走了回头路,一条不归路。

  Quince会挑起纷争,是女神Eris的鬼把戏。剧中一个细节作了隐喻:雏子和女主角玩填字游戏,喊片濑帮忙,片濑随手写下discord,也即「不和」的意思。作者真是煞费苦心地一再告知观众,风暴即将来到,在第二句对Fanny Hill的引用中,片濑读道:All of a sudden presented no view of anything before me but the depth of misery, horror and the sharpest affliction. 此后,痛苦、恐怖和折磨的恶兆随着大久保来修灯,迅速应验。

  纨绔子弟寻欢作乐是行家,在困境面前则往往手足无措。无论是雏子,还是片濑,第三者插足,两人关系闹僵,根本拿不出理智的解决办法来,女主角,则成了两个废物的救星。片濑夫妇是完全没有责任感的一对,对自己不负责任,对他人更是如此,而女主角,同时为两人负起了责任,对自己,则失了责。

  最终一刻,女主角在目睹自己「最爱」的两人后,握着榅桲的果实,读到片濑「深情款款」的答谢辞,这个至情至性的女人,呜咽了。这是极为复杂的感情宣泄,她为了心中的爱(实际上是片濑夫妇自私的占有欲)而受尽的委屈、苦楚,明明是「优秀的英语系学生」,却沦为阶下囚,过着小餐馆杂役的卑微生活,在这一刻,于她而言,仿佛一切付出、牺牲都值得了。

  这哭泣中是否还带有对自己这短暂一生的忏悔?不得而知。只好说,Stairway to Heaven包含了不少适合女主角的告诫:Sometimes all of our thoughts are misgiven; Yes there are two paths you can go by; There's still time to change the road you're on; Your stairway lies on the whispering wind…

  Quince是献给最美丽的女子(to the most beautiful)的礼物,至少,矢野布美子的善良,是剧中唯一真正美丽的地方。

  《恋》观后感(七):日本病态思想的产物

  典型的只有日本人才写得出的东西。这部电影我感觉烂到极致,首先夫人就是一个发现丈夫是自己亲哥哥后水性杨花的一个婊子,之后找到了一个真爱的人,要死我感觉她应该第一个,学生是爱上老师,达到不正常的状态,最后用枪杀电工时就是个神经病(说学生和夫人互相喜欢,我半毛钱关系没看出来,不要和我提原著,我说的就是这个电影烂,那个吻就是个噱头),再来老师也是病态的感情,发现自己爱的人是自己的妹妹以后极强的占有欲促使他和夫人结婚,完全让常人无法理解,尼玛兄妹就不能在一块吗?夫妻不就是同居合法化吗!!!(记得考过一个报道,日本有一个妹控妹妹结婚了还是在一起生活)那个电工没说错,不过他既然这么爱夫人還是有欲望,男人真的都是下半身动物,随随便便吗?既然自己可以了为嘛夫人要离开他就受不了?所以他就是有病!最后电工,很惨呀,不过也是自找的,爱夫人没错,勾引有夫之妇就不好了,了解夫人和老师的关系选择和服人在一起我真的感觉没错呀,但是夫人把那个事告诉他更加说明夫人不是个好鸟,电工说那些话真的就是作死了。所以结论就是四个病态的人一部闹剧,我不感觉有什么值得感动的,这种乱七八糟的东西只有日本这个种族能想出来。我感觉原著会好很多,至少刻画更明显,这个电影除了两个女主的颜不错和背景音乐之外一无是处,教授长得太挫了,电工给人的感觉太能装了,死有余辜呀。

  我是看了预告片才看的,岐恋的电影不是没看过,这个完全就是四个神经病呀,宣传完全就是个噱头,看了之后感觉是在浪费时间。

  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恋》观后感(八):这样的爱只有爱的人才懂

  花了很长时间才看完《恋》,当我看到SP结束的时候那个114届直木受赏的时候忽然觉得这样的作品似乎也有得奖的理由。虽然开始的时候觉得这样三个人的关系是在是太过于奇怪,但是到了后来知道了他们之间所谓的秘密的时候忽然觉得这样的感情似乎也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只是因为我们爱的人似乎就是那个命中注定的,没有什么差错的人,但是如果真的就像是SP中描写的那样又会是什么样的选择,这样的感情一定是爱到了深处了吧,同时我也深深的被震撼到了,这样的SP恐怕也只能在日本的电视上面放了吧。

  一个不谙世事的女生来到了一个自己从来都没有接触过的世界。一个老师,一个老师动人的老婆,两个人都喜欢她,但是当她和自己的老师发生了关系之后,这个纯洁善良的女生在自己的心中觉得发生这样的事情一点都不正常,因为雏子没有生气,而且还问让她觉得很不好意思的话题。她一时间无法解除这样的事情跑了出去,但是等到自己冷静下来的时候却觉得这样的关系或许也是可以永远这样下去的。但是她自己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命运似乎就像是那些飞蛾一样的,明知道是火,还是一如既往的往着自己以为能够幸福,光明的方向飞去。

  可是三个人之间的关系总是会不稳定,就像是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那样,雏子爱上了其他的人,但是就在这个时候布美子觉得这样就是背叛,是对他们三个人之间的背叛,她在不经意间就已经觉得他们三个人之间相互喜欢的关系就是正常的,他们三个就应该一直这样的生活下去,可是现在忽然出现了一个人把三个人的平衡搅得一团糟,她开始不知道自己能怎么办了。

  他们三个人本来应该是相互喜欢着,就算是老师和雏子之间是同父异母的兄妹,但是两个人的羁绊也很深,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不能分开的,现在冲出来一个男人强了老师喜欢的人,强了老师真爱的妹妹,也抢走了自己的喜欢的人,喜欢自己的人,所以自己一定要把那个男人给杀了。尤其是自己在看到那个男人坐着应该是自己老师坐的位子的时候,那个男人看到她说的那些话的时候估计就开始觉得如果自己不把那个男人杀了的话雏子就不会回到自己的身边,也不会回到老师身边。在争执中布美子扣下了扳机,估计教她如何开枪的老师也没有想到竟然到了最后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其实他们都是飞蛾,会了自己的爱做着扑火的事情,爱这样的事情谁又能说的清楚,不过好歹结局到最后,布美子活着的时候能看到自己的老师和雏子都还活着,而且还想念着自己的时候就觉得或许自己做的那些事情都是正确的。

  爱都是这样的吧,或许本身就没有正确的,也没有什么错误的,顺着自己的想法,为了自己的爱难道不是一件正确的事情吗?

  就算是有人指责自己,但是只要是自己活得开心不就是人生吗?

  布美子没有把真相说出来,而是让两个人相守,或许这个也是自己爱他们的另一种方式。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