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维京传奇 第一季》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维京传奇 第一季》观后感10篇

2018-05-26 21:33: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维京传奇 第一季》观后感10篇

  《维京传奇 第一季》是一部由Ciaran Donnelly / 乔韩·瑞克 / 肯·吉洛提执导,George Blagden / 古斯塔·斯卡斯加德 / 凯瑟琳·温妮克主演的一部剧情 / 动作 / 历史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维京传奇 第一季》观后感(一):第一季感受

  看这部剧的时候,很矛盾。我想,导演或者编剧设置priests这个角色,就是想帮我们理这个心路历程吧。

  首先,我的内心肯定是反抢劫的,认为维京人就是一个野蛮民族。包括现在,我离开这部剧独立思考也是如此。可是,当置身这部剧的时候,却不停地在思考,到底谁对谁错?英格兰人没招谁没惹谁,白白的被抢掠,他们是无辜的吧?居安不知思危,懦弱的民族文化,不符合当时历史背景。这些,能否算一个民族的错?一个文化的错?维京人生恶劣环境,无法创造更多的财富,也许自我都养不活。于是催生了好战文化,战斗融入了每个人血液里。甚至有人渴望死在战斗中,或者,他们没人对死亡有恐惧一个男人要做什么?He fights Take care of his family.如果不去抢,他就是没有这个民族的精神,对家庭亦是一种不负责。我们会站在自己角度批判他们的民族文化。野蛮、粗鲁、无情,但是若没有这种文化,北欧或许就是无人之境、或者蛮荒之境了吧,总之不可能强大文明存在。所以,似乎我们不能简单的说他们错了。

  就好像priests最开始一样作为一个虔诚基督教徒,谨遵教规。面对强敌,紧抱圣经,在柜台后是深深的恐惧,在船上流露无助。与之生活中对他们憎恨,认为他们是野蛮人。为说出自己国家的基本信息而自责。他到达异邦之后,像一个新生孩童、一个学者一样,努力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文化、法律等等,发现他们对待自己的free folk,讲信用遵纪守法,一个个有血有肉。最终融入他们。特别是对自己信仰怀疑,对北欧神系的好奇,渐渐的迷失信仰。最终在圣山上,对一切感到惶恐,却有一种深入骨髓敬畏。他看见活人献祭并不是用奴隶信徒们面对死亡是如此的从容,对自己的牺牲感到庆幸。不禁让人背后发凉,这种民族对他人恨,对自己人更狠,况且,自己还不觉得。

  从坚持刮头到须发茂盛,从圣经不离到抛之脑后,恪守教条到初食禁果,这是一个同化的过程,也是在展示维京文明,让观众随之融入的过程。

  只看了第一季,瞎码了一些字,权当记录当时的想法

  《维京传奇 第一季》观后感(二):不被记载,就不存在。

  任何不可验证的陈述都既非真,也非假,而是没有实在意义

  直到8世纪对罗马帝国疆域内的的劫掠,帝国的子民才开始认识这些来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北方蛮族,而这些颤栗,恐惧的记忆才得以落诸神学家的笔端,为后人所知晓。在这之前他们在被北方严寒贫瘠之地未与文明世界产生联系

  北方日耳曼人从公元790年开始扩张,直到公元1066年丹麦人的后裔征服英格兰,一般称之为“维京时代”,是欧洲远古时代和中世纪之间的过渡时期。维京人是著名的航海家,他们在设德兰群岛、法罗群岛、冰岛、格陵兰岛,都设立了殖民地,在10世纪末曾不定期地在美洲纽芬兰居住过。他们不仅是海盗,也同时进行贸易,甚至定居在欧洲沿海和河流两岸。有记录说公元839年他们曾作为东罗马帝国的雇佣兵而征战北非。他们的殖民地遍布欧洲,包括英格兰的丹麦区、基辅罗斯、法国的诺曼底等等。只是到了维京时代的末期,北欧才出现独立的国家和国王,同时也接纳了基督教,开始进入中世纪。直到欧洲各国王权强大,有能力抵抗维京海盗之后,维京人靠抢掠而创立的霸业方才逐渐开始消亡。

  阿提拉,被史学家称为“上帝之鞭"。这位匈人帝国的传奇皇帝在公元5世纪中叶突然出现,率领他那些身材矮小胸膛广阔,头大眼小,胡须灰色稀疏鼻子扁平骑在马上的战士,由东向西横扫欧洲。而那些所谓的蛮族如受惊的狼和熊从森林中驱赶而出,侵掠了西罗马帝国,致之终而灭亡。其中的日耳曼人,据信一部分迁往斯堪的纳维亚,被称之为北日耳曼人。在公元8世纪末,他们橡树做的战船穿越波罗的海,或沿着大西洋沿岸向南挺进,再一次在欧洲的心脏地带掀起轩然大波

  这些金发碧眼,体型高大而又冒险精神极强的海盗,他们曾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默默无闻。在从多神崇拜到皈依基督教之后的几个世纪里,他们也战功彪炳。如今,这个地方——北欧已经是世界上诸多文明评价指标最高的地方,怒火已经平息,日耳曼的战士文化也已经融入了欧洲。

  这些年关于北欧的影视题材多了起来,看样子大家开始怀念那些被称为北欧海盗的维京人了。意外和中国产生联系的是被称为辽宁号的我国第一艘航母,它从乌克兰的黑海造船厂,穿过黑海,进入大西洋,印度洋,南中国海,绕过大半个地球历经600多天来到中国北方的大连港。在苏联时代这艘未建造完成航空母舰被称为瓦良格号,瓦良格---是东斯拉夫人对维京人的称呼

  但愿瓦良格,这个维京人的斯拉夫称号能给这个曾经荣耀的东方帝国注入日耳曼人的战士文化。像8世纪之前的维京人一样,如不能彪炳史册,必将默默无闻,为后人不可知。

  《维京传奇 第一季》观后感(三):历史上的雷格那-罗德布洛克

  首先承诺.关于雷格那-罗德布洛克的资料对手写.

  雷格那-罗德布洛克 瑞典和丹麦国王.

  历史背景:

  雷格那-罗德布洛克(以下简称雷格那)是办传奇性的历史人物.据说他在8世纪或9世纪时统治着瑞典和丹麦两国.雷格那的具体生卒年份已经无法确定.他很可能是在约535至865年间在北欧各地 征战劫掠的一位维京军事领袖.据记载雷格那是传奇瑞典王西格德-林创立的英凌王朝君主质疑.

  Lothbrok(罗德布洛克)的原意是毛皮裤.指他穿着妻子野兽皮做成的裤子.据说雷格那有北欧天神奥丁的血脉(任何一个文明的领袖为了统治都会把自己和其文明所崇拜的神灵联系到一起).他蔑视任何其他神灵.最喜欢劫掠的目标就是基督教堂和修道院.

  雷格那生平事迹打的细节只能通过北欧传奇故事去了解.其真实性颇具疑问.从而尽可能的最大化的还原历史真相.我们只知道他在传奇故事里是一位非凡的人物.在雷格那的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里.他是一位海盗和劫掠者.他绑架权贵.勒索赎金后扬长而去.不过多久又会再度来访索取钱财.有许多维京人追随在雷格那左右.因此他应该是一位才能出众.魅力超群的领袖.公元845年.雷格那率领一支拥有120艘船只.5000民战士的维京大军进入塞纳河口直抵巴黎.这座城市轻易贡献.当时的大法王秃头查理(查理曼的孙子)被迫向雷格那支付一大笔赎金.以免城市被夷为平地.根据维京人的说法.光头查理付给雷格那7000磅白银的巨款.虽然在收到赎金之后归还了巴黎城(还算完好无损).但是法国北部其他地区却几乎被雷格那劫掠一空.

  在横扫法国在之后的公元856年.雷格那有北上登陆英格兰.他侵入英格兰北斗的诺森伯利亚王国.与其统治者艾雷二世大战一场.有生以来第一次尝到失败滋味.雷格那被俘虏.并被扔进一个爬满毒舌的大坑.

  传说雷格那在弥留之际说了这样一句话:老野猪痛苦会让小野猪如何愤怒?他指的是他在瑞典的儿子们.艾雷二世没有将他的警告放在心上.一年之后的866年.雷格那的四儿子"无骨者"伊瓦尔即率领维京人发动大规模的入侵.伊瓦尔击败并俘虏了艾雷二世.也给他选择一种痛苦的死法.

  剧中雷格那总是能隐隐约约看见死神.这预示着死亡将伴随者他.

  不知道这些历史会不会在以后的剧情里面发生.

  《维京传奇 第一季》观后感(四):野蛮人的故事

  公元八百多年的时候,罗马帝国已经不复存在,北部的日耳曼野蛮人南下灭了西罗马之后,征服了西欧大片的地区几百年。讽刺的是,野蛮人在历史长河中逐渐被天主教洗礼,反而形成了相对文明温和的国家。那时候,查理曼统一了法兰克,并被加冕为“罗马皇帝”(那时候皇帝的意思就是罗马皇帝)。但罗马的荣光早已褪去,古老智慧早已失落,留下的就是天主教这个空壳而已。

  维京人,一群信仰北欧神话的野蛮人。在一种宗族制度的统治下,烧杀抢掠,奸淫掳虐。就在这种原始奴隶制部落中,诞生了一位不太一样的人物。想去冒险,想去看世界,对新生事物有着无比的兴趣,又充满了野蛮人的原始的本能智慧。

  同样是野蛮人的故事,不能不说一部相近的剧,斯巴达克斯,不过维京传奇比斯巴达克斯要温和内敛许多。

  斯巴达克斯与其说是罗马历史剧,不如说是充满杀与操的肾上腺素刺激物,走彻底解放天性感官路线,以至于观看之时快感无穷。维京传奇除了个别时候比划一下见点血,漏一下大腿后背,大部分时间都在讲故事。一个野蛮人征服文明人的故事。

  ragnar lothbrok 带着他的哥哥和好朋友们,愣是不惧死亡,探险探到了英格兰岛,语言不通的萨克森人还想着跟维京人做贸易,结果无法沟通巨大鸿沟导致矛盾一触即发。不难理解巴别塔的建造工人被上帝惩罚以至于语言不通就鸟兽散了。这个故事的亮点之一就在文明的冲突。于是维京人跟萨克森人干上了。野蛮人强壮好斗,视战死为入奥丁的圣殿,战斗技艺如火纯清,盾墙和方阵在严明的战术纪律下,教科书般的对萨克森人进行无情的野蛮屠杀。整场近距离作战毫无血腥和个人英雄主义,它确精准的像纪录片一样展示了古代战场的战术配置,个人的战术素养更多的展现在跟团队配合,粗看就像过家家,细看却乐趣无穷。讽刺的是,日耳曼人原来也是野蛮人,还灭亡了罗马帝国,而如今却敌不过更加野蛮的维京人,看来这个世界只是比比谁更野蛮而已。

  这个片有趣就在这里,他不只是陈词滥调描述一个怀揣梦想的,打着肾上腺素的传统西式中二青年主角和他的好基友们杀与操的故事。它还技术性的包裹了文明的冲突,古代战场战术的推演,宗教的矛盾和困窘,信仰的危机,充满心计宫廷内斗中压制与夺权,家庭伦理,以及坚强独立的强悍女性。里面的每一个人物们也都在不断杀戮纠结迷茫崩溃中洗礼而成长,真是太有意思的历史剧了。

  《维京传奇 第一季》观后感(五):《维京传奇》:异教的荣耀

  在播出剧集《圣经故事》的同时,美国历史频道也推出了气势恢弘的《维京传奇》,前者乃是基于通行版《圣经》的“文献电视剧”,完全立足于一个保守、囿于文本的基督教立场;后者则在荧屏上全然不见基督教的荣光(起码在第一季里是这样),而是塑造了一群历史上著名的“异教”分子,只见他们扬起海盗的风帆,对基督教世界肆意蹂躏。

  两部剧集,两个截然不同的历史视角,前后脚播出,也算历史频道苦心孤诣的编排。《维京传奇》系由破产重组后的米高梅电影公司投资开发,主创班底曾打造出大名鼎鼎的《都铎王朝》,此番重操历史剧旧业,委实出手不凡。

  “维京”其实是古代北欧的一个民族,以海盗形象著称于史,不过他们并非像大众文化中塑造的那么脸谱化,据历史学家考证,维京人活跃在公元八到十一世纪,是一个农耕、渔猎民族,而且长于贸易,经常开着货船来到海湾与欧洲大陆居民进行货物交换。从词源上看,据说“维京”这个词一开始并没有海盗的意思,在中古英语的长河里还湮没了很久,只不过到了十八世纪,“维京”开始扎堆出现在英语传奇故事中,并摇身一变成了“海盗”的同义词,而到了近世,“维京”更是跟“哥特”一样,本来是古代民族的称呼,已然演变成了西方大众文化中的一种亚类型,维京题材的影视作品不少(梦工厂动画大片《驯龙高手》就是一例);重金属音乐中的“维京金属”,亦是西方摇滚乐中广受欢迎的一种音乐流派——《维京传奇》的主题曲“如果我有一颗心”暨由瑞典著名另类歌手“热射线”演唱,曲风中弥漫着“维京金属”的风格,当然“热射线”本人就是维京人的后代,由她来演绎自然门当户对”。

  《维京传奇》的主人公拉格纳•洛斯布洛克是北欧传奇史诗“萨迦”中半人半神的人物,他跟他的几个儿子都很出名,但其生平并非信史,究竟有没有这个人也是个问题(他的名字也是个绰号,并非真名实姓),不过在“萨迦”中拉格纳声名显赫,改编剧集拿这样的人物做主角,再正常不过。

  第一季《维京传奇》可以分成两个大的段落,前面六集主要讲拉格纳开辟新航线的远征,以及面对领主哈拉德森伯爵的压制时所进行的反抗。在剧中,拉格纳神奇的掌握了通过“太阳石”确定航向的方法(媒体报道说英、法的考古人员今年真的在古代沉船上找到了一颗“太阳石”),开始极力游说哈拉德森伯爵放弃传统的东征——劫掠贫瘠的波罗的海沿岸,而是转向西方开辟新航线,因为传言西方有着富足的城镇,但保守的哈拉德森伯爵感受到了来自拉格纳的挑战,武断拒绝了他的想法。于是,拉格纳只能私下组织冒险远征队,好友弗罗基帮他打造了著名的龙头战舰,然后拉格纳招募了一支志愿小分队,包括弗罗基、他的兄弟罗洛等人,成功的登陆了不列颠海岛,洗劫了一家修道院,并俘回了修道士做奴隶。返回家乡后,拉格纳名声大振,享誉北欧,而这次八世纪末的洗劫也是维京人在西方历史典籍中最重要的登场——按照“萨迦”等的记录,拉格纳要到九世纪上半叶才威震欧陆,剧集中将拉格纳的这次袭击描述为维京人首次踏足不列颠群岛,其实不符合史实,在此之前维京人已有西征,史书中亦有记载。

  劫掠修道院的行为也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维京人暴虐海盗形象的由来——在很多记述中,他们被描述为野蛮、残忍、身材高大、头戴牛角、浑身脏兮兮的海上强盗,这些记述很多都出自对维京人深恶痛绝的修道士之手——因为维京人信仰“异教”,实际上他们已经被修道士们魔鬼化了,维京人作为友善的贸易者和农耕、渔猎民族的身份,基本被视而不见(当时很多维京人部落都没有文字,只能吃哑巴亏)。据学者考证,维京人的平均身高大致在168到174厘米之间,搁现在就是个中等身材,但在古代确属高大魁梧,于是,在《维京传奇》的主演里我们能看到一众男女超级名模的身影。

  西征成功后,拉格纳等人就成为哈拉德森伯爵的眼中钉、肉中刺,维京人的社会制度当时还带有军事共产主义的原始公社性质,大致分为贵族、自由民(武士)和奴隶三个阶层,但贵族的权力受到部落大会的限制,并有萨满巫师所掌握的神权掣肘,并非专制独裁制度。而且维京人非常有荣誉感,在他们的信仰中,战死者的灵魂可以登上瓦哈拉神殿,与众神和祖先的灵魂共饮(看过《赛德克•巴莱》的朋友想必有似曾相识之感),所以维京战士非常重视在战场上的英勇,甚至以战死为荣,因而有“狂战士”之称(玩过微软出品的著名游戏《帝国时代》的朋友应该对维京民族的这个特色兵种记忆犹新)。维京人的好战文化对后世民族的影响非常深远,纳粹的党卫军中有一支著名的“维京”师,战斗力相当强悍;而我军刚入役的“辽宁”号航空母舰在原苏联叫“瓦良格”号,这“瓦良格”就是俄语中对维京人的称呼。

  哈拉德森伯爵在决斗中死在了拉格纳之手——作为一名领主,他必须接受拉格纳的一对一挑战——而临死前的哈拉德森也并不难过,而是感慨终于可以与众神和早夭的爱子共饮了。后面三集,便是取代了哈拉德森领主位置的拉格纳开始大展宏图,他在瑞典和丹麦的几个国王之间纵横捭阖,仰仗着发现西方航线的大名,在斯堪的纳维亚和日德兰两个半岛上建功立业。

  《维京传奇》中的人物塑造十分鲜明,拉格纳自不消说,他的左膀右臂弗罗基承担着首席工程师的重任,这个角色促狭而有趣,原型来自北欧神话中的火神洛基——洛基是个乖戾戏谑、玩世不恭的神祗,弗罗基的性格显然跟他如出一辙;拉格纳的兄弟罗洛是个舍生忘死的战士,但随着时间推移,他跟拉格纳之间的分歧也日深,日后将如何发展,还得留待后续剧集;拉格纳的妻子拉格莎是当地著名的“盾女”,也就是女武士的意思,曾经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还曾跟随丈夫的战舰远征不列颠(在没遮没拦的龙头战舰上跟着一群大老爷们横渡北海,吃喝拉撒全在船上,拉格莎真心不容易),不过后来因第三个孩子胎死腹中而伤痛不已,并即将遭受丈夫有了外遇的考验;拉格纳的儿子比约恩在第一集就出场,并展现出了与年龄不相符的成熟——他甚至在男女私情上奉劝老爸不要乱来,并对身边的权力斗争洞若观火。在历史传说中,拉格纳•洛斯布洛克有四个著名的儿子,其中一个就叫比约恩,他曾在九世纪时多次侵扰西欧(龙头战舰吃水很浅,可以在内河上自由通行),在公元九世纪中叶,拉格纳的四个儿子为了给父亲报仇,集结了一支史称“异教大军”(维京雄狮)的军队进犯不列颠,杀得盎格鲁-撒克逊人落花流水,领军人之一就有比约恩,应该就是剧中这个比约恩的原型。

  从“异教大军”这个英语历史文献中的名称就可看出,当时已经皈依基督教的盎格鲁-撒克逊人对信仰“异教”的维京人有多么恐惧,而展现两种宗教文化的冲突,也是剧集的一条主线。这条线索主要通过被拉格纳从不列颠掳回的英格兰修道士阿瑟尔森展现了出来,这是个年轻、虔诚的修道士,甚至在生命危急时刻,他抓在身边的东西也只是《圣经》,拉格纳带回了他,将他作为奴隶养在身边——一个细节是,拉格纳在和妻子拉格莎做爱时也邀请阿瑟尔森加入,在维京人眼里,奴隶并不具有人格,所以这里并没有“戴绿帽子”的问题(古希腊和古罗马贵族在玩性游戏时也常有奴隶加入,男奴女奴都有)。拉格纳在面对阿瑟尔森时展现了开明的一面,阿瑟尔森实际上起到了传教士和文化传播者的角色。在异教徒的地盘上,阿瑟尔森的内心还是恪守着基督教信仰,即使在他跟随拉格纳等人去乌普萨拉神庙参加隆重的维京祭礼时,阿瑟尔森还是坚守着对上帝的誓约。剧中的乌普萨拉神庙供奉着奥丁、托尔等神——托尔便是漫威漫画和电影《复仇者联盟》中拿着大锤子的那位,也是《雷神托尔》的主角。

  通过阿瑟尔森这个形象我们不难发现,《维京传奇》在大肆渲染异教荣耀的背后,还是默默伫立着一个基督教的坚实臂膀。

  (刊载于《人物》2013年7月)

  《维京传奇 第一季》观后感(六):我确实没啥文化,但是这真的符合逻辑么?

  这群维京人除了每年夏天去掠夺以外平时都务农,看起来不像是有很多剩余生产力的样子,平时连钱都见不到,甚至让我怀疑他们还处于物物交换的时代。或者说,既然都务农,那生活用品应该处于自给自足的状态,对交易的需求应该不大。看到现在也就是那铁匠应该算是需要交易的。

  所以非常不明白他们抢那么多金子做什么用——又不能吃又不能穿。生产力没用显著提升的情况下货币暴增只会导致通货膨胀啊,而且看起来他们也不像是会跟别的文明进行交易什么的,所以钱对他们来说有用?最搞笑的是前伯爵居然把那堆财宝给埋了(说法是给他死去的儿子用)这是不是说明财宝对他们压根就没啥用?相反,他们难道不是应该去掠夺吃的穿的武器什么的么?

  英格兰国王手下就这么一点儿兵,被夜袭之后居然说要招募新兵了……这兵少得多么可怜啊,怎么维持国内的和平?

  最后,实在不能忍男主角了——那张脸总是感觉在笑,分明一个面瘫啊,和绿箭侠里面的男主角永远发愣的面瘫是一个性质的……

  《维京传奇 第一季》观后感(七):诺斯人的史诗

  朗纳尔·洛德布罗克(Old Norse: Ragnarr Loðbrók; English: Ragnar Lothbrok)是一位伟大的海盗领袖,其统治范围可能包括今日的丹麦和瑞典南部。他于845年劫掠了巴黎,获得了西法兰克国王秃头查理缴纳的大笔赎金。据传说,他最终在865年因为遭遇海难,漂流至英格兰的诺森布里亚国王Aella的领地,被俘后遭处死。

  Gabriel Byrne、Travis Fimmel、Jessalyn Gilsig、Katheryn Winnick、Gustaf Skarsgard和Clive Standen加盟历史频道历史上首个有剧本剧集,《维京传奇》(Vikings)。这部9集历史剧于2013年播出。望文生义,该剧描绘了维京人鼎盛时期的故事,他们最初统治北欧地区,由于爱好海上掳掠并不时对外扩张,被人们冠以「北欧海盗」的别号。该剧将侧重于描写维京人的生活、贸易、探究及对外侵袭。

  公元9世纪至公元11世纪,一大批斯堪的纳维亚(Scandinavian,泛指今天的丹麦、挪威、瑞典、芬兰和冰岛等地)离开故乡前往他们从未去过的地方寻觅财富,这些擅长航海的武士被史书称作维京人(Vikings)或北方人(Norsemen)。其中一些维京人乘坐当时极为先进的新型「无畏舰」跨越大西洋抵达不列颠群岛,对沿海地区进行掳掠——特别是没有任何还手之力的修道院。还有一些维京人则把触手伸到了欧洲大陆的腹地,甚至今天俄罗斯的一些地方、冰岛、格陵兰岛和纽芬兰岛。在接下来的三个世纪里,他们由于本民族的行为被标上了各种称号:海盗、掳掠者、商人、移民。

  本剧故事的主人公名叫Ragnar Lothbrok(Travis Fimmel),他是挪威传说中「半人半神」英雄形象的再现。故事开端于维京人崭露头角的时代——公元8世纪末——事先Ragnar Lothbrok还只是个普通的农夫兼战士。他和其他人一样梦想着通过掳掠来取得财富,但他不想去东方,而是计划去后人没有去过的西方——跨过陆地,去未知而神秘的丰饶土地。Ragnar和他的筑船师冤家Floki(Gustaf Skarsgard)正机密研讨一种可以征服北大西洋的新型「无畏舰」,假如他可以成功,维京人将整整抢先其他欧洲人一个时代。Ragnar首先得争取部族领袖Haraldson伯爵(Gabriel Byrne)的支持,但这并不容易——伯爵不情愿与Ragnar分享成功带来的光彩和权利,坚持要把属下的战士派到西方,去波罗的海各国和俄罗斯进行掳掠。但那些东方人和维京人一样贫穷,伯爵这种缺乏进取心的保守做法让Ragnar日益觉得不满,一场纷争一触即发。

  依据历史频道的官方材料,Ragnar Lothbrok在历史上确有其人。Ragnar及其父亲所在的部落并不是当时最强的维京部落,但Ragnar逐步崛起,最终成为维京之王,势力遍及整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他自称是北欧神话中奥丁神的直系后嗣,因而失去了许多人的拥护和尊敬。

  除了和平和流血冲突之外,家庭故事和兄弟情也是该剧的重点——特别是Ragnar和妻子、兄弟之间的关系。Katheryn Winnick扮演Ragnar的第一任妻子Lagertha,时常和丈夫并肩作战。他们是由于爱情而结合的。当Ragnar第一次遇见Lagertha 时,她正协助一个挪威领主英勇抵抗入侵的瑞典人。Gustaf Skarsgard扮演Ragnar的好友Floki,靠造船为生,性情怪异,爱开玩笑(这个角色取材于挪威神话中的洛基)。他将凭仗天赋手艺制造出新一代维京战船的原型,这种既坚固又笨重的船只既能穿越大洋,也能在浅水河中作战。他将协助Ragnar完成跨越大洋寻觅新土地和新文明的梦想。Clive Standen扮演Ragnar的兄弟Rollo,好大喜功,手腕残暴,后来跟随Ragnar扩张势力,但看到Ragnar坐拥宏大的财富、权利和名利之后又心生妒忌。Gabriel Byrne扮演曾经当过战士的贵族Haraldson,是Ragnar所在地域最大的领主,屡屡与当时的维京之王发生冲突。Jessalyn Gilsig扮演伯爵富有魅力的妻子Siggy。George Blagden扮演盎格鲁-撒克逊修道士Athelstan,在Ragnar第一次入侵不列颠之时,Athelstan成了Ragnar的奴隶和座上宾。Athelstan憎恶维京人的「异教徒」价值观。

  《维京传奇 第一季》观后感(八):关于看维京传奇的感觉

  对于维京传奇,我是昨天才开始看的,但是一下子就把6集全部看完,我记得有这种魔力的,只有火影忍者和行尸走肉,对于此我是深深的着迷的,抛开种种关乎文化上的差异,只是对演员的表演和剧情做个人的一些评价,维京传奇在我看来这样的剧情,如果换成我们天朝来拍的话,估计会拍的不伦不类,不会有一点的历史厚重感和那么深的感情氛围。所以这一点还是很佩服老外关于服装、道具、选景等等造诣的,不能说我们中国出不来好的东西,是很少人真的有人去用心的拍这么个东西,当然我们拍的康熙王朝等东西还是很不错的,但是整体就差点。其实我也非常的喜欢盾女,能打能爱的老婆还是很不错的~

  《维京传奇 第一季》观后感(九):最近流行的一句话,“所谓一见钟情大多是一见钟脸”

  对这部剧我就是如标题说的那样。

  囤了太多电影和电视剧,本来今年不打算追新番美剧了,直到无意中看到豆瓣上本剧女主角的剧照。

  一开始只是觉得女主角正点,几个男性角色胡子拉碴的分不清谁是谁,可是慢慢看下去觉得每个角色都帅的一塌糊涂。太喜欢看男主角的坏笑了。

  感觉主角当中拖后腿的是小正太,他倒是长得也不难看,就是萌不起来。而且还是个不省心的熊孩子,一家人被追杀时他爸让他快走他在那磨磨唧唧,后来负伤的老爸被神父救上来他又一个劲儿嚷嚷“他死了”“他死了”,哪怕换成“他快不行了”听上去也顺耳得多。小正太的脾气有点暴,感觉不太像他沉稳的老爸,倒是有点像他叔,此事必有蹊跷。

  小正太不够萌,还好有可爱的小神父作为补偿,最喜欢看他和拉格纳的对手戏,而且最好是在周围没有别人当电灯泡的情况下。

  真心觉得维京人和古代的满人是一对儿,都爱留阴阳头,不过一个留着前半个脑袋,一个留着后半个。

  反派领主前期塑造的真是坏得头顶长疮脚底流脓了,尤其到第五集公然带人杀上家门口,让人恨绝了他。不过经过“女儿被迫嫁给渣男-痛陈儿子不幸遭遇-表达对男主角有意思”三步走的洗白战略后,领主大叔也成为了我花痴的对象。虽然这种洗白反派的老套手段在看日本动画时就觉得非常矫情,但是实践证明我这个贱人还是很吃这一套的。

  看到第六集知道领主这一集必然要便当了还是有点舍不得的。拉格纳熬了半季似乎终于苦尽甘来来了。当时第一集就觉得他赶紧把老头废了自己取而代之得了,可是当老领主的遗孀给跪了,高声喊出“拉格纳伯爵”时,心里却想,男主角千万别接这差事。除了刚刚生出的对大叔的一点好感外,更重要的是觉得这么干了一定会埋下祸根的。以前年轻的时候比较血气方刚,老是想自己要是有实力就把挡在自己前面的人全干掉。现在想法越来越保守了,像是剧中杀伯爵取而代之的桥段,如今就觉得非常不妥。我想对拉格纳最理想的方案应该是大权独揽并把伯爵作为自己的傀儡,时机成熟时再用更为温和的方式获得伯爵的头衔,比如通过联姻等方式成为伯爵的法定继承人,正好老头没有儿子。通过决斗取得了伯爵的位置,将来等拉格纳老了万一也有人如法炮制可怎么办?

  话说第五六集在洗白老领主方面的不遗余力实在是很难让人不联想到日漫,当时就觉得拉格纳也应该有个日漫主角式的口号,比如:

  “我可是要成为海贼王的男人”什么的。

  最后,说到卖得一手好萌,功不可没的除了小神父,当然还少不了神经兮兮的Floki。他的老爸斯特兰演了以北欧神话为世界观基础的妇联系列,还演了加勒比海盗,于是儿子就来演“北欧”+“海盗”的北欧海盗。真心觉得斯卡斯加德一家子演《雷神托尔》再合适不过了,本身就是北欧人。Floki当然是去演小基基,只要把现在的角色名字去掉一个F即可。老爸演奥丁,哥哥Alex演锤子哥。完美。

  《维京传奇 第一季》观后感(十):维京时代的开端

  维京传奇第一季讲述了挪威人拉格纳.罗斯布鲁克从一个农民变成贵族雅尔的故事。该剧基于历史,将北欧神话、奇幻故事和惊悚悬疑溶于其中,使其化为了具有魔力的神秘药水,让观众欲罢不能,仿佛身临其境,亲身经历了维京人对海洋的征服和对于欧亚非其他文明的的掠夺与暴虐。

  拉格纳.罗斯布鲁克从一个山村中走出,向西行驶的执念,让一意孤行的他登上了不列颠岛,开始了北欧的航海时代,欧洲的维京时代。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总是受到守旧派的处处刁难,直到拉格纳满载而归的时刻,这种非议也没有消除,然而成为了老领主增加自己权力,掠夺财富,消除异己的借口。“我是你的领主,你的一切都是我的!”老领主的贪念和对于自己权力的维护,让拉格纳萌生异志。每一位统治者都害怕会有新的势力崛起,抢夺自己原来的丰功伟绩,窃取自己的权力,害怕自己的王冠会掉。老领主的反感是必然的的,而维京人的独特之处就是既然收到了挑战,就可视之为一种侮辱,那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杀了他!这在其他文明中可能较少出现,因为其他文明了,尤其是农耕文明一般都会找一个莫须有的罪名来除去觊觎者,比如满江红的作者等等。功高盖主,哪还有活下来的?

  拉格纳在老领主的袭击中幸存了下来,不知是奥丁的召唤,还是拉格纳一味的坚持和独断,他瘸着腿向老领主发起了挑战。结局可想而知,民族英雄的初体验。要指出的是,剧中拉格纳从不列颠诺森布兰王国俘虏的教士安森斯坦是剧中一个对于人性问题的关键点,在后面的故事中,许多当今社会的问题都会体现在安森斯坦与维京人的种种交往中。

  看了第一季,不禁将维京传奇与权力的游戏对比,前者是奇幻历史,后者是历史奇幻,虽然都是围绕着权力、阴谋、财富的斗争,但是维京传奇给人更加真实的感觉,而且更加贴近我们的生活。从普通人的角度出发,把每一个人的梦想都说了出来。谁不想名垂青史?谁不想白手起家,家财万贯?拉格纳做到了,他原本就是一个农民,和我们一样,是一个普通人。他具有的是一股执念,一种坚持和顽强,还有最重要的,他会思考。有可能现在的我们所欠缺的亦或是执念,亦或是思考吧。权力的游戏站在更加宏观的角度,比较像我们的三国演义,七大王国群雄逐鹿,到底鹿死谁手,不得而知。微观与宏观,只有对你的胃口,才是最好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