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命呼叫》影评10篇
《致命呼叫》是一部由布拉德·安德森执导,哈莉·贝瑞 / 阿比盖尔·布蕾斯琳 / 摩里斯·切斯塔特主演的一部惊悚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致命呼叫》影评(一):一部足够满足观影需求的合格类型片
这部电影是典型的美式流水线产品,没有辜负观影者的期望,做到了一部类型片应该做的——节奏把握得适度、氛围塑造得也比较娴熟,故事线发展倒没什么新意,但是已足够满足类型片的要求。
故事从平淡开始,十分钟之内出现了小高潮。主角误操作导致藏匿着的受害人被发现,造成了职业生涯中不可磨灭的阴影。标准的欲扬先抑式开场,接下来的发展我们心照不宣——主角会在解救另一个受害人的过程中跨越心理障碍,成功完成任务。看到主角认出电话彼端的男人时,我相信大家心中都没什么出人意料的感受吧。
解救的开始进展顺利,但是不久就被绑匪发现,然后气氛越来越紧张,直到最后失去联络,女主角肉身出场的时间也就到了。
最后一段“地窖救人”片段,是非常流水线的犯罪类型情节,包括几个重要的梗(女主角差点就被发现、差点就被杀)也是类型片中非常常见的。这一段甚至可以作为反面教材,编成一本“面对罪犯时的正确应对措施”。
首先,最最重要的,发现地窖入口,很可能是罪犯巢穴时——果断报警请求支援,不要像本片女主角一样冒动。在有枪的情况下,可以尝试着进去解救人质。(当然,很多情况下,你携带的枪会被罪犯踢飞或夺走。)
不过在这里,导演倒是给女主角的孤身犯险安了个不错的理由——她的手机掉进去了。但是你捡起手机后应该出去打电话啊?为什么要自己行动呢?
其次,在躲藏时千万要镇静,不要碰到任何发出响声的东西——这一点,女主角做得还不错。
然后,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砸昏罪犯后,一定要先确认他一段时间内没有行为能力,或者干脆把他捆起来。不这样做的人,99%会被罪犯逆袭。
貌似有些扯远了……接下来说槽点。
1、结尾部分我很不明白,为什么要选择把罪犯关在地窖里自生自灭,而不报警,让真相大白于天下?
这个结局很莫名其妙,完全没有交代清楚,缺少铺垫和合理的心理动机。难道就只因为这样做对罪犯来说,更加煎熬的缘故吗?
2、关于罪犯的心理变态,导演给出了若干镜头来解释原因,房中姐姐的照片、罪犯搜集的金发女子照片、直到后来与病中的姐姐接吻的照片,可以说已经暗示得很清楚了——罪犯有恋姐情结,他的姐姐长着浓密美丽的金发,可是后来癌症化疗期间全部掉光了。罪犯长大之后,就到处搜寻金发女子,把她们的头发连头皮剥下来保存,用来怀念姐姐。
可是导演,我们观众能看出来,不代表你可以一脸理直气壮地把这些镜头浪费掉啊!前面的这些铺垫到最后居然什么用都没有,直到结尾,我都没看出来这些镜头对解救工作的进程,或者说对剧情有什么推动。
就好比埋下了一根隐藏的火药线,但是观众到最后发现,这TMD就是一根火药线而已,那一端根本就没连着火药,是不是很坑爹?
导演说,你想多了。好吧,我承认,我想多了。
《致命呼叫》影评(二):致命呼叫
比较精彩的一部电影,哈利贝瑞的演绎也比较到位。一位接线员能够与电话另一端的报案人一同努力,对危机感同身受,用尽可能超凡的情绪和缜密的思维化解危机。由于自己不计后果的回拨电话,造成了第一个女孩的遇害,让她带着愧疚和不安离开了一线工作,专职培训911接线员。随后另外一名的女孩的绑架求救电话,让她再次回到了那个紧张,挑战,充满未知的工作台。在车辆中寻找解决办法的片段拍摄的很成功,紧张,刺激,让大家都为女孩捏了吧汗,损坏尾灯,泼洒油漆都设计的不错。但是影片最后的情节有一些牵强,一位执法者从惩戒恶人变成了非法禁锢,而关闭地仓大门的场景一下想起了电锯杀人狂中的经典台词:GAME OVER。还是值得一看的影片。
《致命呼叫》影评(三):遭遇变态杀手,『你』可以这么做
有些怀念那个平均时长一个半小时的年代了,电影节奏很快,毫不拖泥带水。意思是,甚至还没反应过来bug就进行到了下个场景。言归正传,总结了一下《致命呼叫》里危急时刻可能会救命的做法,希望大家永远也用不到。
1.时刻保持冷静。
遭遇危险的的第一反应肯定是接近崩溃,然而只有克服本能,冷静处理,才能会留下一线生机。保持冷静是最重要的,是下面其他行为的基础。
如果林肯司机在后备箱醒来后保持安静,不大喊大叫,其实是有可能活命的。不过剧情需要,这么安排可以理解。
2.找准时机求助。
除了身体受制安全被威胁的时候,凯西都在努力的向外界求助,比如在加油站爬到前排,踢掉尾灯向外招手,当然最重要的是那通911电话。能联系上警方是极好的。即使联系不上警方,能把信息传递给信任的人,让他们帮忙报警,也是可以的。
3.留下个人信息。
电影中受害者在后备箱里发现了油漆桶,于是一路从车尾的洞往外倒油漆,留下了可追踪的痕迹。之前看过另一部作品,它里面留信息的方法是一点一点扔自己的东西,走一段扔一样,鞋、袜子、外套等。这里没有套路,只能相机行事了。
4.在保护自己的前提下帮助别人。
林肯司机和加油站店长的死,是因为他们没有主角光环,也是因为只凭热情就去救人,没有考虑对方是一个穷途末路的歹徒就贸然行动。高速路上司机报警后正面刚的行为虽然也不可取,但在移动的车上杀手至少没办法对他们行凶(当然,如果有枪就两样了)。希望见义勇为的你初心仍在,智勇双全。
说几点不理解的地方。
小姑娘露上身的戏份真的有必要吗,为露而露只是满足了一些人的窥私欲和迎合电影分级的需要吧。
结尾部分的黑化也是莫名其妙,关在地窖不可能不被发现,最好的解释是一起出口恶气。警察迟早会发现地窖,指纹处处有,到时候就不好解释了。
杀手的姐姐/妹妹遭遇了什么。即便烧伤秃了头,沾满献血的假发(其实是真发),她也狠不下心戴吧。唯一合理点的解释:杀手小时候把家点了姐姐/妹妹烧伤了,因此被指控纵火。可是因为姐姐/妹妹的谅解,指控被撤销了。时间一天天过去,凶手越来越愧疚,姐姐/妹妹的死是诱因,他下决心做一头最完美的金发送给姐姐/妹妹,于是开始了杀戮。看看柜子里的头发,之前肯定还有好几个受害人。这也是我认为警方不会停止调查的原因。实话说,几次掠过小卧室不给正面镜头,我还以为会是个和《寂静岭》里面艾丽莎差不多的全身烧伤等待植发的卧床少女呢,结果是一个空床,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最后,我们可以努力成为低危险人群,不立危墙之下。但危险无处不在,变态杀手随机且不可捉摸。在看到困境中的受害者时,希望你我都能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要记住,无论是何种伤害,受害人是无辜的,错的是凶手。
《致命呼叫》影评(四):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烂片一如既往
说实话,有点烂,剧情有点扯蛋,有种: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感觉。先不说一个接线员是否有营救专家的水准,综合来说,本片有好几个弱智化问题,如果报警中心的人员都这技术和心里素质,那也就难怪罪犯都抓不到了。
事例一:有人入室行凶或抢劫,自己藏好以后,最怕的是什么?就是怕暴露自己的行踪!她到好,直接想也不想,通话断了直接回拨,也不想是不是报警者故意挂断,也不管对方是否会暴露目标,可以说第一个人就是她直接害死的。
事例二:女孩被劫持,接线员有来了。刚开始安慰的说了一堆,然后才问主题,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犯人特征都问了,然后你TMD到是问下车子是什么牌子啊!一个美国人,汽车上的国家,你问下牌子会死啊!警察追踪车子,不可能满大街都看颜色吧!颜色、车标结
合起来,追踪不是更容易么?(有人说为什么不说犯人穿什什么,呵呵,穿什么不会换衣服啊?这做不的准)
事例三:GPS定位。好家伙,通话1个多小时,车子开了起码半小时吧?没记错的话,GPS的范围是8公里,那么就是说,这个车子的大概行驶方向总是知道的吧?而且也说了在高速上,美国不是很多高速警察么?开了这么久的路段,一个警察都没在高速路上执勤的?就是其他警察在后面开车逛街?而且前面也有目击车辆报告了具体的移动位置,照道理说前面路段派遣人员查看下,很容易就能辨别了!
事例四:女孩子被抓到地窖那段之前的片段,犯人发现了手机,这傻B接线员自以为是谈判专家了,直接开口,麦克!我麦NMLGB!这个在间谍案中就是通风报行的典型了。恐怖片和犯罪片,看了不下几十部,这里的犯人还是一个精神高度紧张的精神病,一个犯人最怕
什么?最享受什么?作为一个报警中心的培训员,用中国话来说,应该是起码的专业知识吧?即使不专业,培训总听过吧?犯人享受的是犯罪又逍遥法外的过程,前面人家彻底檫去指纹,也就意味着他不想被人发现自己是谁,这接线员到好,这本来是可以作为暗度陈仓的牌
出去,说难听点就是,万一这女孩死了,但是警察还是可以抓住他,免得以后其他人再受害的,他这一句麦克,意思就是,有人来抓你了,跑到别的地方吧!你说这在谍战中,是不是通风报信?她有什么把握能说服人家放弃这次犯罪?
事例五:美国英雄主义!首先我不反对美国英雄主义,但是,那是建立在强大的智慧或者武力上的。这女的发现地窖了,OK,照道理,应该通知警察吧?万一这里还有同伙呢?不,她要单干!她的把握是什么?是为了剧情发展么?我看就是编剧为了剧情而特意这样写,
也就是开头说的,强说愁!然后进入底下了,如果只是为了看看,是否这里是犯罪现场,确定一下,OK,还有机会,犯人没发现她,走进去一小段路,可以看到犯人了,照道理,应该小心的返回地面,把消息发送出去才是第一重要的事情吧?她偏不!她好奇了,她要看看犯
人做什么!如果这里犯人发现了她,那这电影就是一个悲剧结尾了,也就没电影了。但是编剧和导演是不会这样做的。好吧,发展剧情到后来,接线员状态神勇的拿起一个模特砸了3下犯人,犯人被她打倒在地上那一段,有些观众就猜到了,这NM的犯人哪里会这么容易倒下
是吧?果然,后面犯人起来,差点就把SB接线员的给弄死了。要是观众,我估计很多人的想法是,不管三七二十一,趁那犯人倒地时候,拿东西再给他几棍子,然后拿胶带绳子,绑了再说,安全第一。
吐槽了这么多,其实就是想说,这个犯罪和那个电锯惊魂一样,电锯1漏洞也不少,很多观众都是被盲目的剧情吸引,而不去思考这样安排的合理性,也许,用理性的角度来看这电影,的确是没什么大的心意,也可以说有点烂,虎头蛇尾,我给它打6.5分,其中还是看
在剧情比较紧凑的份上。
《致命呼叫》影评(五):最会杀人的其实是女主角接线员吧?!
…………………………………………………………………………
…………………………………………………………………………
……………………严重剧透,未观影勿往下看……………………
…………………………………………………………………………
…………………………………………………………………………
最开始的绑架案。眼看小女孩可以躲过一劫。贝瑞接线员来个回拨,滴滴滴,变态君闻声返回施暴,女孩被杀。
第二个女孩在后备箱求教,接线员指导其洒油漆,结果引来好心大叔,误打误撞被变态君用螺丝刀捅死,这尼玛得多疼啊。好心大叔被杀。
在加油站,被绑小女孩突然“有了个主意”,推开后排座椅向加油站店员呼救。注意,当小女孩自己说有个主意的时候,接线员姐姐并没有阻止。于是,加油站店员被变态君烧死了。
最后,接线员与小女孩合力打晕了变态君,绑在地窖任其自生自灭,估计变态君最后死翘翘了。
一个死了四个,看看,都是接线员间接造成的!所以,接线员姐姐才是最会杀人滴!
《致命呼叫》影评(六):save till the very end
看完影片觉得最震撼的地方是结尾
I escaped while you disappeared...
我跟我室友相视一笑,要惹别惹女人,男人惹毛了最多干架厮杀,但是女人会玩阴的。。。。阴到尸骨无存的地步
剧情很紧凑
从第一次意外失手到第二次的正面交锋,哈利扮演的jordan算是表现了接线员应有色素质:沉稳,机智,甚至于敏感,也就是说,把她踢到谈判专家那边去干,她也不会逊色
当中有路人甲乙丙,除了第一个带着孩子开车的母亲,其他两位男性惨遭毒手
于是我和我室友又觉得补刀的重要性:一旦你手头有利于自己逃生的器具或者能够控制对方,下手一定要快,狠,准,without any mercy,就算是防卫过当被判了终生监禁也比死在歹徒手里强
还有一个令人深思的地方是关于报警,室友说国内报110的,被110害死的不在少数
尽量不在案发地点报,尽量不要自己报,遇到险情,需要说点很山海经的话给亲戚朋友,算是一种暗号——你不对劲
我室友说以后一定要发明一种一边童话一边可以简讯的电话系统,这样你在北绑架的时候只要有机会,还是可以悄悄报案的
于是我们今天午夜回来的时候拿着我们的电击棒了~~~
anyway, it is a good movie, try it and u'll not regret it~~~
《致命呼叫》影评(七):连环杀手老情结导演们百拍不厌
深夜看这样的题材容易吓尿!我胆子小但是又很喜欢这样的题材!看完脑补一下,凶手从小爱着自己的金发妹妹?(比较占有依恋的那种爱!)(说是妹妹可以从接线员去到他家翻的那些资料还有后面看到那个放着头皮的粉色房间得知!房间还原度很高哦)妹妹得了癌症,化疗一直掉头发,最后还死在男主眼前,男主长大后,在医疗中心上班,表面救人,其实内心扭曲,没事就绑架金发小美女,连头皮剥了头发,这个连环杀手对金色长发有迷恋!最后的结局设定挺适合惊悚片的复仇情节!如果是美剧的话应该是警察突然出场来一枪!犯人暂时不死,毕竟还有一冰箱的头皮要化验DNA找出其他受害人的身份,还要犯人招认其他受害人的尸体埋藏地,最后犯人自己再真情告白一下,小女孩母亲来了拥抱!
另外,电影开头的凶案也不能单凭一句"已经晚了"就判断是这个凶手,毕竟没剥头皮呢,但是影片后面,凶手又对接线员乔丹说"我以为你会高些",似乎是比较熟悉的口气,这点大家自己脑补吧
《致命呼叫》影评(八):倔强说不痛,假装什么伤都没有
首先这不是恐怖袭击,只是报警电话而已。当年的恐怖分子选择这个日子,可能也是一种挑衅。接线员每天都要接无数个求助电话,很多时候可以及时出警救人。而又有些时候,由于警方办事效率不高,造成一些人遭遇不幸。遇到危险,首先想到报警,应该是对的。有困难,找警察。相信这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只是一开始那个女孩还是被杀了。她的死对女接线员打击很大。
就好像狙击手如果打偏了,打死了人质。那么后果肯定是严重的,也许会影响他下次开枪的信心,又也许没有下次了。毕竟很多时候,只能有一枪机会!接线员因为上次的打击,她选择退役开始做老师。每天都去辅导那些菜鸟该如何应对。但很快,上次的那个变态又开始作恶了,又有一个女孩遭殃了,面临死亡威胁。其他菜鸟都不知道怎么办。
很多时候,我们都知道怎么办。但遇到突发事件的时候,我们就会不知道怎么办。也许提前做到预案,会是一个好办法。一旦遇到的事情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我们就不知道该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
接线员冷静了下来,通知下面的警员去解救人质。但警方的行动总是慢了半拍,坏蛋总可以全身而退。就算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坏蛋,平时看起来也是人模狗样的。他也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但他的内心却已经被社会逼的扭曲了。不过这个恶魔同样没有受到法律的制裁,以暴制暴的结果让人大跌眼镜。毕竟身为警务人员,居然用私刑。我想说的是,这合法吗?
《致命呼叫》影评(九):心中的魔鬼
气氛营造还是满抓人的,小女孩和接线员的对话推进剧情的同时也是很好的被绑架后的自救教程。虽然被迷晕后手脚不绑就放后备箱里多少有些超现实主义。
影片开始铺垫性的让Jordan接了若干个报警电话,除了一个老混混插科打诨之外,基本上都是刑事案件。当然这样比较容易带起氛围,但一是不符合接警电话多数是鸡毛蒜皮邻里纠纷的事实,二是也会让一起案件的悲惨结果就让Jordan依然转行稍显说服力不够,即便是因她失误而起。
罪犯是因恋姐情节产生了心理疾病。但有妻有子的设定还是让人唏嘘。心里的魔鬼如此收放自如让人不寒而栗。
接线员私自跑去嫌疑犯家还是多少有些戏剧成分,不合理,不报警而是自己去探查也不合理,当然全片哭闹的小女孩最后时刻两次背后捅刀,冷静果敢和之前大相径庭。但最不合理的还是结尾。一个小女孩,一个死前会说妈妈我爱你的小女孩,居然阻止了接线员报警,而采取以暴易暴的方式来结束。这是用一个撒旦的死亡来生祭另一个撒旦的诞生吗。
《致命呼叫》影评(十):爆米花电影
首先肯定93分钟的片子,能到这样水准还算OK了。
不过不吐槽一下那些Bug真的无法睡觉啊。简单说几个:
1)那些警察装备一流,都搜到门口了,看两看没人就走了,然后到不知哪里去设路障。那个警察头子在犯人家里就这么好耐性各种推理,推到那个cottage,到了cottage就随便看一下。人家一个接线员都能找到那个电话,你一群职业的就找不到。前后反差这么大,难道是入夜了不想工作?
2)接线员自己一个孤身闯龙潭,本来自己周围全是警察朋友,一个都不带上。后来不发现那个basement都不打电话。不职业。
3)那个犯人要进那个地下室,就要人先下去,再把门给盖上。那么两个问题出现了,a) 他盖上门以后,从哪里伸个手出来能用泥土把入口给伪装一下?b) 门盖上以后,伪装了,还不满足,还要把那个碎了的手机摆到那个门上面,这怎么做到的?!!
4)警察最后在丛林里找到那个车,说明犯人是先放下女孩,然后把车开走,然后回来,然后自己到地下室去,关上门,把那个破手机放到门上告诉人家自己在这里。效率真高,心思真细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