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火贩》影评精选10篇
《军火贩》是一部由托德·菲利普斯执导,乔纳·希尔 / 迈尔斯·特勒 / 布莱德利·库珀主演的一部剧情 / 喜剧 / 战争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军火贩》影评(一):Once a gun runner, always a gun runner
本片根据真实故事改编,以至于还与本片主角原型之一艾弗拉姆•迪乌罗里(Efraim Diveroli)的自传《Once a gun runner》于引发了版权官司。
也有人说本片和盖•罗森(Guy Lawson)在滚石杂志发表的一篇文章有关。
还有人说本片是军火版的《华尔街之狼》。
出品人布莱德利•库珀(Bradley Cooper)在其中客串了“战争之王”亨利•吉拉德(Henry Girard),帅得一塌糊涂。
AEY公司的名字不是任何单词的缩写,以一台破电脑加一间破办公室起家,互联网为它创造了机会,包括跻身主流军火界的机会。
而战争,这台“人命收割机”的背后,是一个怎样的经济和人性的腐败泥潭?
艾弗拉姆在他的自传里说:Once a gun runner, always a gun runner。真真是,“一入军门深似海”。
顺手摘录两段电影中的话:
“我总是跳过大单子,去寻找那些国防承包商大佬们不要的小生意。所有人都在争抢同一块大面包,很容易忽略旁边的面包屑,而我就像老鼠一样,专挑这些面包屑下手。当那块大面包就是五角大楼时,一粒面包屑往往就值几百万。”
《军火贩》影评(二):人生
这么多钱浪费去打仗,可以让很多人过得很好那些所谓的装备在打仗中根本就不是什么,一下子就没了,十几万人民币在中国有些人一辈子只能让自己有吃有喝而已,根本都存不到这些钱。
那个有开关的不知道是什么一开始还以为车子是他的放行李时才知道车不是他的。
屋子可以直接走去游艇。
游艇、海边、泳池、豪宅 别墅、肥、私人按摩师、豪车……
这些空洞的东西又有什么意义,这并没有顺明富有得精髓,这看起来像暴发户,没有描述出有钱的有意思在哪。
不知道是根据什么改编,男主角描述背景是,工作辛苦,钱少,看着别人有钱,自己书读不好,工作做不好,而且家庭关系也差。
所以注定做偏门吗?
其实人生确实有时候很无奈,即使勤奋也是茫茫本来一个月十几万,后来一年半就买豪车住豪宅。
社交的重要性几百万……
《军火贩》影评(三):别再问我问题了
看完以后,十条随想。
1.没有不被吓到尿裤子的胆,别想赚数到手软的钱。
2.财不吝不聚,穷人不杀不富,黄皮树鹩哥。
3. 打虎还得亲兄弟,上阵须教父子兵。我当你亲哥,你当我表弟的搭档,都会被老虎吃掉。
4.从来不可能有馅饼从天而降。真的降了,那是因为有人想让你吃这块他做的馅饼。
5.外国女人对家庭忠诚的定义,远远不只男女那点事。如果一个享受丈夫带来的荣华富贵的中国女人,知道是丈夫捞偏门的以后,她们大多数是担心而不是愤怒。更加不会带着孩子一走了之避而不见,这在中华文化里,属于只可共富贵不可共患难的不守妇道。
6.阎王易见,小鬼难缠。得罪了牛头马面,会有一百种方法让你过不了奈何桥。
7.伊拉克的汽油真的是免费的吗?
8.常常用宗教的名义接近靠近你的人,可能什么都不信。
9.一个人有一块面包,可能会分给你一半。但当他有一百块的时候,他可能也只是给你半块。
10.钱都是给你的,别再问我问题了。
《军火贩》影评(四):兄弟撕逼,其利断金,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从最初一看到屌屌的预告片,就知道是自己的菜,加上乔纳希尔这个百看不厌的胖子,我想又会是一场堪比《宿醉》的放荡之旅。
但故事要远远比我想象的更纠结,拧巴,或许也映照了每个人的或多或少无奈的过往。
影片前半部分高奏凯歌,让人一度觉得这将会是一场好兄弟之间的快意人生。看着哥俩儿一路吊炸天,从无名小卒化身军火大佬,上演一场另类的创业故事。甚至被自己都快被这碗鸡汤灌醉,恨不能操起电话就拉着朋友搞军火去~虽然天朝的子弹在影片里被吐槽得也是令人尴尬~
兄弟二人远赴约旦向伊拉克运送军火的这一路真心令人全程紧张,不自觉地为两人操起心来。加油站的夺命狂奔,我觉得自己都要逃跑了,而当美军直升机飞过的刹那,我竟不自觉地比两位主角还要兴奋,以为就此会踏上一条康庄大道,走向人生巅峰。
但操蛋的生活往往会给我们先来点甜头,以为这就美好的人生了。果不其然,在面临更大的利益诱惑下,先不提兄弟二人被库珀的套路,自己就先撕逼了。特勒严格意义上来说和希尔是完全不同类型的男人,就像特勒在影片对希尔的评价一般,希尔会迎合对方,变成对方想要的朋友的样子。可是往往当局者迷,特勒自己最后栽在了这位看似老友的表演上了~我想电影的配乐应该邀请薛之谦深情演唱《演员》-该配合你演出的我演视而不见。
特勒虽然一直对金钱都迷恋,但是更多的应该源于跟深爱的女友生活上的压力,和自我对未来的困惑与迷茫。在被希尔一步一步地引诱中,慢慢丧失自控力,从而回归原点。特勒的原则性也是从影片中随处可见,甚至在结尾,依旧直截了当地向库珀追问,其实已经知道答案了,有些话就埋在心里吧。
影片如果仅仅停留在兄弟二人反目成仇上的话,那本片和《小时代》也就不分伯仲了。亮点就在于库珀这一形象的塑造和结局剧情的导向,一句“不要再问问题了”让故事升华了一个台阶。原来兄弟二人看似激情四射的人生,只不过是别人早已设计好的一盘棋里的两枚棋子。被别人卖了,还给别人数钱的那种吧,这种深深的悲哀,似乎是最彻底的打击与讽刺,也令人细思恐极。
或许平凡的不值一提的我们在生活里连成为一枚棋子的作用都没有吧,不过这样也蛮好,能够平稳着陆,度过一生。尽管是从未飞起来,飞得高,看过高处的绝美风景,但有得有失,还算公平,这买卖不亏,挺划算。
《军火贩》影评(五):《军火贩》:现实比电影更荒唐
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剧情荒唐的简直就是不可思议,先不说两个人的能力有多大,光想想两个人就敢搞军火这件事情,简直就是痴人说梦,天方夜谭。不过这两个人真的做到了,面对生活的困境,他们选择铤而走险,干上了贩卖武器的勾当,而且贩卖给的还不是别人,正是山姆大叔。对于这一点,还真的挺让人佩服的,尤其乔纳.希尔所扮演的角色,虽然并不见得有多么聪明,但那种敢想敢干的做事风格和无惧一切的豪放都深深的吸引着我,如果我也能拿出他那样的气魄来,成功自然是信手拈来。不过,电影当中最真实的人物还是迈克斯.特勒所饰演的屌丝,他符合我们的屁民形象,生活在这个残酷的现实当中,似乎永远都无出头之日,尤其是当女朋友怀孕而自己又身无分文的时刻,那种内心的绝望与对未来生活的渺茫都深深地刺痛着我,这不就是我们现实的写照吗?如果能有一个机会发财,怎么可能不把握这个机会呢?于是,就这样两个人一拍即合,干起了贩卖军火的勾当。从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想要抓住机会就必须到危险的地方去,不经历一次让自己终身难忘的经历,怎么可能轻易的取得成功呢,即便是有再大的艰难险阻,只要敢去做,没有什么做不成的事,这也印证了那么一句话,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作为以限制级喜剧起家的导演托德.菲利普斯,放弃自己拿手的喜剧电影,选择去执导一部政治色彩浓厚的话题性电影,不得不说是一种转变自己戏路并提升自己导演水平的转折与尝试,看的出电影还是有喜剧路线的影子,而且在乔纳.希尔的身上很能体现出来。但导演并不想让喜剧元素表现的过于突出,于是充分发挥出乔纳.希尔那神经质又特别多疑的特性,以至于让他在饰演的这个角色身上充满了各种令人不安的危险性。显然角色在电影中也突出了他的那种狡猾本质,在剧情的整个叙述过程中展现出来的疯狂与难以捉摸,不但加深了角色给我们印象,同时也注定了角色结局的走向,我们已然知道结局会发生什么,只是不知道该怎样发生,就是因为这样一个角色的存在,变得什么可能性都成为可能。相比之下的迈克斯.特勒就简单的多了,作为一个普通人角色,他所面临的问题和我们遇到的一样,他的所作所为也并没有脱离出我们认知的范畴,之所以让这个角色进行穿针引线,就是因为是他给了我们成功的渴望,就是能够从他身上看到我们自己,所以这些问题的发生也就自然而然了。 显然,电影只是通过这样一个普通人角色的视角来看待这件事情,如果换成特勒自己的话,那就肯定干不出这样的事情来,就是因为乔纳.希尔这样疯子一般的角色,才真正的将事情做成了,缺少了他,那整件事情将不复存在。
看看电影中的两个二十岁的青年都干起了贩卖军火的勾当,而自己二十多岁还在过着苦逼打工生活,这就是差距啊。对于他们的命运来说更像是一场赌博,赢了就名利双收,结果他们真的赢了。可是赢了的生活也并非美好,原本相安无事的两个人也开始有了分歧与怀疑,就是这种同患难却不能共享福的情节又一次展现出来。当然电影当中也涉及了家庭元素,展现出来了一种绝对正能量的家庭关系,漂亮的妻子,可爱的女儿,还有一份牵挂你是否误入歧途的心,虽然电影剧情相对于真实事件改的有点过分,不过迈克斯.特勒的人物形象和家庭关系还是十分靠谱的。从这部电影中看以看到导演托德.菲利普斯尝试还是非常有效果的,虽然他对于小人物角色的拿捏非常精准非常细腻,但对于政治背后的阴谋论可就不是那么在行了,电影简简单单的将军事物质采购定义为价格便宜,这就有点不靠谱了,难道对于供应商的背景调查就一点没有吗,仅凭审核一些书面文件就签下合同是不是有点太草率了,电影情节的简单化处理实经不起推敲,合同签订背后的隐情远远不止这些,只是导演没有深一步的进行探讨罢了。
《军火贩》影评(六):说说几个让我感觉很爽的点
这部片子我看了五遍以上了,可以说是为数不多的看了会上瘾的几部片子之一。故事的前半部分属于军火贩发家史,作为一个热血青年当然有很强的代入感,画面中的美国夏日海岸风情也是有股金钱的味道。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背负压力穷小子开着一辆N手破车在等顾客的间隙爽一发,午后阳光奢侈的撒在棕榈大道上。
▲很社会的小胖子拿着机枪吓跑黑人匪帮,牛逼哄哄。
▲简单的出租屋,便利贴做的logo,是每个初创者的回忆,我们在里面有过太多奋斗的故事。
《军火贩》影评(七):创业的时候不要想着把朋友也带入沟里,会失去朋友和事业的
喜剧电影本身都有着一定的悲剧内核,譬如人性无法跨越之恶,以及生命难以承受之重。
两个事业起步的军火贩子,两个童年密友,拿到了军方的一个大单,金额过亿,利润千万。
然后因为干活不同,瘦子找胖子要了一张股权分配证明,胖子签字了而后隔阂也在此产生。
从这一秒开始,两个人的友谊算是在走下坡路了,再难承受太大的波折,越是深厚的情谊,越难抵抗来自内部的衰变。
看电影前看到喜剧标签,还以为是一个皆大欢喜两人拿到大单吃了下去虽被告上法庭但因为没有足够的证据而释放最终花天酒地的过日子的故事,然而并不是。
瘦子是这样子的人,但胖子永远需要刺激。所以瘦子有了老婆,胖子除了钱和朋友之外什么都没有。
原本是两个世界的人,相互前行终归是要离开的,只是因为什么缘故离开罢了。
电影之中对于两个好友的关系分崩离析的描写并没有那么深刻,胖子和瘦子看起来更像是二十几岁出头的年轻人,而非老成持重的军火贩子,因而这或许也是他俩被“选中”的缘故吧,人总归更加喜欢容易控制的,然而容易控制往往也会伴随着来自内部的危险。
所谓朋友,不要附加太多东西在上面。
朋友是闲散之时相随之人,必要之时相助之人,但切莫把朋友当做了日常使用的工具。
与老友饮茶,与亲朋赏月,自然是好的,友情也便在这浮沉的茶叶、月光之中,也便与这茶水、这夜晚联系在一起,茶水能饮多长、月光能照多久,这友情便自然延续。
在酒肉之中欢愉,酒醉沉迷之中人总是特别容易放松自己的界限,把身边的人当做自身的朋友,酒醒之后两人仿佛成了朋友,但与此种容易得到、失去之后愈发空虚的场景想对应,切莫太过考验此种友情,自身都腐败了的人,不要太过期望快感之中的自身有多么高尚的道德标准,如同不要期望满口兄弟意气的古惑仔小弟不会在你背后来上一刀。
说到这儿,却又想起了自己的一些朋友了。
有的满口情义,借完钱后便消失了;
有的身心疲惫,发泄之后倾诉完后自行离开,下次再来又是这般毫无改善;
有的存在于联络工具之中,虽越来越难以相互联络,但看着他们的生活却也颇好;
还有一些人,存在于过去的记忆之中,未曾离开,却又与现在的他们逐渐重叠。
在无所需求之时所交到的朋友,在茶水、月光、时间与冷笑话之中产生的友谊,终究是长一些,也纯粹一些的罢。
说偏题了,也就这么结束了吧。
关于朋友、友情,并没有太多需要归纳总结的,只是一个小小的说明。
朋友不是拿来用的。
不要和朋友一起创业,不要借太多的钱给你朋友,与朋友交流的时候不要太多的提及太容易满足的东西,尽量为彼此创造愉快的交流过程以及美好的回忆吧。
附:两张有意思的图片
水管工这个梗在中国可能比较少,但是不少美国大片(你懂得)里面水管工、体育老师、家庭教师、隔壁邻居、大哥哥等群体不相上下。
水管工.avi
《军火贩》影评(八):【终于知道为什么纳粹要清洗犹太人了!】
死胖子犹太人,卖子弹赚了几千万,却不想给辛辛苦苦包装子弹的阿尔巴尼亚人十万元酬劳!
真是贪得无厌,该死!!!
又反悔给合伙人三成分红,又做假账坑干洗店商投资千万却只占百分之二十五的股份!
我只能说中国的奸商和犹太人比起来真是还差得远呢!
···································································································································
《军火贩》影评(九):一时为军火,一世为军火人
昨晚看的这部电影,根据真人真事改编
影片拍的一般,但是背后的故事太传奇
男主Diveroli是个问题少年,被学校开除后跟着叔叔工作
他16岁把业务扩展到整个美国,开始全国奔波售卖枪支
18岁那年不满足于现状,跟叔叔分道扬镳,成立了自己的军火销售公司
Diveroli他自己并不生产武器,他要做的,只是倒卖赚差价
公司刚成立的时候只有他一个人,一个电话一台笔记本电脑和一间租来的破公寓
他就用这些和全世界军火商和战争狂做生意,而他自己实际上还只是孩子
他的梦想是用这个公司来完成自己未来的计划: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军火商
他最喜欢的电影是尼古拉斯凯奇主演的<战争之王>
19岁淘到第一桶金,完成了一笔280万美元的订单——头盔和弹药
从这以后,Diveroli在贩卖军火的路上就像开挂一样。
20岁他自己完成了一笔1500万美金的订单——将俄罗斯产的枪支卖给伊拉克警方。
2007年1月 22岁的时候竞标拿下了美国国防部3亿美元的军火销售订单,其中包括1亿发的AK47子弹
Diveroli从阿尔巴尼亚的供货商那找到了,六七十年代中国制造的巨量的给阿尔巴尼亚的军火援助
因为美国对中国有武器进口的禁令,Diveroli把带有中国字样的的武器子弹包装拆了重新封箱发往阿富汗战场
2007年8月 东窗事发 被同行举报用过期伪劣军火以次充好,并且是合同禁止范围里面的中国产
2011年1月Diveroli被判诈骗罪获刑4年监禁
被捕的时候他说了一句话Once a gun runner, always a gun runner.
到他们被捕为止,Diveroli和搭档已经成功向美国驻阿富汗警方输送了价值6600万美金的军火
按照他的搭档Packouz的说法,从国务院到五角大楼,官员们都清楚他们提供的武器为什么价格如此之低,也都知道他们做了些什么,甚至在帮助他们,他们的子弹就算拆掉了包装,当地军人也知道这些子弹来自中国,因为有些产地甚至标在弹壳上
他和搭档Packouz只不过是政府的棋子。被判处监禁并非是出售违反法律的军火,而是事情败漏,布什政府脸上蒙羞,下不来台
所以说真实事件比电影还精彩100倍......
2015年11月Diveroli刑满出狱...把自己20几岁的经历写成回忆录....发发自拍,卖卖书,当起了小网红~
现实中的Diveroli
《军火贩》影评(十):按摩小弟转型菜鸟军火贩
靠给富豪做按摩或推销床单赚钱的戴维,一次偶遇初中同学埃夫拉伊姆,得知其倒卖军火给美军政府赚取巨额利润;而此时戴维妻子已怀孕,而自己推销床单连连碰壁。在家庭负担与生意困窘之下,戴维决定为埃夫拉伊姆工作拉生意。第一单生意,为驻伊美军提供意大利产伯莱塔手枪。不料,意大利禁止武器直接运送伊拉克,埃夫拉伊姆出主意,货物改道约旦再转送伊拉克;祸不单行,武器在约旦机场被扣留。两个菜鸟军火贩只好亲赴约旦,开车从阿曼横穿伊拉克的死亡三角区将手枪运给驻伊美军,赚取第一笔巨款,并获得美军赏识赢得极佳商业声誉。之后,生意越做越顺。在阿拉斯加武器博览会,两个菜鸟获得阿富汗军方一亿发AK步枪子弹的大订单,通过一中间商,购买阿尔巴尼亚库存的AK步枪子弹向阿富汗销售。但在装货时二人发现被中间商欺弄,子弹为中国产,而中国武器在美军方禁止买卖。埃夫拉伊姆又出主意,在阿尔巴尼亚重新包装中国产的7.62毫米子弹,再卖给五角大楼。糟糕的是,埃夫拉伊姆不顾戴维劝说,私下将中间商踢出贸易圈,导致中间商的报复,戴维差点被一枪爆头。戴维惊魂甫定,决定金盆洗手。糟糕的是,埃夫拉伊姆拒绝向阿尔巴尼亚重新包装子弹的商家支付报酬,导致包装商将其偷售中国武器的事举报落到美国FBI。结局是埃夫拉伊姆被判刑入狱,戴维被软禁7个月。尘埃落定后,戴维重新回归按摩小弟职业。不过还好,幕后老大——中间商,最后良心未泯,给了戴维一箱钱,总算没有白折腾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