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人性污点》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人性污点》影评10篇

2022-05-19 02:06:5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人性污点》影评10篇

  《人性污点》是一部由罗伯特·本顿执导,安东尼·霍普金斯 / 妮可·基德曼 / 温特沃斯·米勒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 / 惊悚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性污点》影评(一):《人性的污点》看不出人性的污点

  一看片名就知道这种题材的电影应该有它特有的撞击力,很遗憾,这部电影只让我看到了一些大牌明星用惯有的表情作出努力状的表演,所有的表演看不到由心而发,只是表演而已。

  有时候会觉得很不喜欢尼可的表情,千篇一律,在这部电影中也是一样,那种冷艳的姿态似乎想表达绝望的痛苦,却始终让人觉得麻木,有一种挠不到痒的无奈。霍普金斯的表演没有什么可以挑剔。温帅也四平八稳。总之剧本本身就很有问题,所以拍出来的电影自然不怎么样。

  应该说这部电影想要表达的是一个比较厚重的题材,关于人性,关于种族,既然如此浑厚,就必须要有相对浑厚的故事来表达,然而在电影中找不到任何浑厚的情节来衬托所谓的沉痛无奈与彷徨。这显然是对这样一个巨大标题的不尊重。

  总之,这部电影比较让人失望。

  《人性污点》影评(二):秘密是人生的关节

  依旧失眠,于是起床看碟。《人性的污点》,这部电影的原著作者是菲利浦·罗斯,也是今年诺贝尔文学奖的热门候选人,菲利浦·罗斯号称是美国当代最优秀的作家,他曾获得过普利策奖。早些年上海译文出版社出过他的《美国牧歌》等作品。

  他讲得更细致生动,我今天没有讲故事的力量。

  这个故事总结出了一种人生轨迹,那就是,秘密是人生历史的关键节点。我很认同其中的一句台词,为了获得自由,为了避免被别人歧视他是个黑人(他是一个皮肤很白的黑人),科尔曼抛弃了自己的家庭,隐瞒了自己的身世。但是从此,他陷入了更大的困境,等于把自己投身入一个禁闭室。因此他时刻警惕,敏感多疑,反而因此给了他更大的束缚和枷锁。

  关于种族问题的描述,总是那么引人注目。这是人类生存在世间,最核心的命题。这也是罗斯的《美国三部曲》之三。这个重要作家的重要作品,令我想了另一名知名作家弗里德曼的作品《世界是平的》,他在那本书里面,谈了在全球化3.0时代,印度阿三完全可以和美国大兵在一个平台上竞争。我想《人性的污点》也许在展示着全球化的另一面,在美国这个自诩最为自由和民主的社会,一样有着陈旧落后、粗鲁不堪的偏见歧视。种族歧视成为一种文化习惯,在这个最平等的国度,却存在着如此深刻的种群不平等。

  我所感兴趣的,不止于种族歧视这种历史大问题。我对科尔曼隐瞒自己的人种出身更感兴趣。普遍的价值观念,他人的观念,作用于个体身上,并根深蒂固地转变为个人的价值观念的过程,是如此地让人觉得悲凉。用一句我们熟得不能再熟的话来说,“这就是人生”!

  接下来就涉及到这个影片的核心——“人为什么要撒谎?”比如克林顿,比如科尔曼。从电影中获得的解释,我并不满意。影片中仅仅把答案交给了社会,而社会毕竟只是一个因素。这里面,当然还有个体自己的意志的因素。但是除了这两者当然还是不够的。我觉得,这与个体所渴望获得认同的其他个体的多寡有关系,比如恋人,比如朋友等。能否用认同感战胜孤立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一个孤独的人,很难说会是一个真实的人,他可能隐藏着更多的秘密和谎言。有一种治疗隐瞒和撒谎的药,是伴侣和理解。

  《人性污点》影评(三):菊花亦能绽放

  影片一般,但因为触及了那个少有人到达的点,因此显得珍贵。

  有多少人不是活在谎言中,而终其一生的努力无非也为的是证明那个谎言?谎言产生的根本就是不接受,不接受自己的本相。因其不接受本相而塑造出一个虚高的自我。

  另有些人亦不接受自己的本相,可其表现为被本相打倒,终其一生的努力是否定自己。受困并享受着扮演被困的角色,并在否定自己的循环中走完一生。

  科曼爱佛妮娅,事实是对自己爱的投射。他从佛妮娅身上看到了自己,渴望通过对佛妮娅的爱对自己的过去作一个补偿。

  人们疼爱有缺陷的人原因在此。

  最终科曼说出了秘密,可他仍没有接受自己的本相。通过毁灭的行为进一步表明了他的态度--这类人是不可活的。至死,他都没活明白。

  人性最大的弱点便是不接受自己的本相。这样的人,恰如科曼的母亲所说,是思想的黑奴。毕生受困。

  一个悲剧,人不接受本相便会有的悲剧。你和我,谁不是呢。秘密的大小、程度的差别罢了。

  知道自己是菊花,并不刻意伪装成玫瑰花。知道作为菊花的可贵,并努力绽放,才会有美好的一生。唯有如此,世界才会有百花的芬芳。

  《人性污点》影评(四):失望

  小温的身高是185, 老迈的霍普金斯站在妮可旁边却矮了半个头,导演也忒搞笑了吧。

  要讲的是种族问题和家庭暴力的问题,但导演却抓不住重点,那种沉重的感觉没出来,只是让影片慢悠悠的再加点雪景企图烘托出点气氛,但效果适得其反,像挥一顿乱拳却怎么都打不着重点, 我昏昏欲睡。

  妮可的表演方式在这里怎么看怎么别扭,我知道她想演出那种风尘女子的感觉,但她本身就不是这类型的,只知道一根接一根的抽烟努力挤出一点颓废感,却很做作。 你叫茱莉或者贝鲁奇来演这效果可能就出来了,但基德曼演起来就是做作

  亮点就是黑人那一家子演得不错,还有那个暴力丈夫。

  《人性污点》影评(五):不出彩的电影

  改编自同名的书,所以在电影中混入了一个第三人角色,帮助叙述;大概因为导演也觉得这个故事只有站在旁观者的角度看,线索才会分明,不然要么从主角着手顶好是部靠限制级卖场的电影,反而流为平庸——而这部电影实在也只是一部概念(conceptual) 电影,故事平铺直叙,没有惊人的地方;开头尽管卖了个关子,雪山这组镜头实在给得莫名其妙:科尔曼驾车同莱利一对亡命鸳鸯同赴黄泉;看来也不像自杀,就连妮可的前夫,就算神经病也搞不清这对“狗男女”究竟这么死了,死得太容易了。结尾突然加入科尔曼的好友,小说家也就是这个故事的叙述者尼尔森跟妮可前夫的一段对话(有人猜测或者是尼尔森为了完成自己的小说而故意预谋了这场自杀,而这段对话至少给了一点暧昧的说明),也让人看过两遍了也不能真正摸清导演的意图。或者觉得叙述下去只是白白花费菲林?观众买票看一个半钟头,商业逻辑是应该拿出些东西来凑数,但是如果勉强加上些情节又是对小说本身的不尊重,权衡之下,还是给了主角安排一场看来毫无意义的死亡。

  种族歧视(race dicrimination)题材的电影也不乏其例,然而像剧中男主角科尔曼对种族的瞒天过海当然还是首创的梗,由于这部电影一开始就标签为种族歧视,所以里面的人物都表现得对种族过分地敏感,甚至有点不正常。白人女朋友去看属于有色人种的男朋友的母亲,最后落寞而归提出分手,也是因为发现男方的母亲皮肤居然是黑色的,即使电影里的母亲皮肤还不是那么黑(简直可以认成是晒得比较黑的白人);本来是想传达出这样的一个意思:种族凌驾于爱情之上,优先选择。不过对于现在的美国来说,看起来实在引不起共鸣——关键是,他们家实在不够“黑”。

  忘年恋这个题材本身就很吸引人,甚至加上些情色镜头, 可能在宣传期就足足地赚足了噱头。看影片总认为安东尼饱餐了一顿艳福,此外不作他想。安东尼不是个漂亮的老头,身形跟年轻期的科尔曼(由后来靠《越狱》prison break一举成名的米勒扮演)相差太多,不像个拳击手。而拳击手也是个莫名其妙的梗,除了在科尔曼失恋后打倒一个黑人险致其丧命,愤激地说“绝不给黑人一点机会”。

  看完电影只觉得米帅早年真的很帅。此外别无其他,种族歧视因为没有切身体验,在中国的地方外国人称为洋鬼子,黑鬼,一视同仁了。

  《人性污点》影评(六):真相只有一个

  真相只有一个。但是一传十,十传百,味道就变了。

  有些是人性本恶,有些则是众口铄金。

  人性本恶又可以分2个层次:1、是真恶,故意伤害,2、是伪恶,也就是不经意间已经伤害了对方(比如说了句什么话),自己还觉察不到。这2个层次有本质的区别,但是旁人很难分辨。从2跳到1,就是人性的污点。

  社会是复杂的,伤害也是难免的。朋友之间都可能相互捅刀子,更何况有利益或其他冲突。

  但是不管怎样,真相只有一个。

  有句俗话,身正不怕影子斜,做到问心无愧,甭管别人说三道四。

  以上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人性污点》影评(七):我赦免了你,于是赦免了我自己

  一个古稀老头,一个妙龄女子;一个知名教授,一个清洁女工;两个身份年纪阶层相差悬殊的人之间的感情,很难不让人往情色方向去想,但细看下去才发现这其中的缘由。

  他们都是跟家庭割断联系的人,都是被人背叛和伤害的人,也都是对自己的"罪“深感愧疚的人(教授在种族歧视问题上被同事出卖,为自我实现隐瞒种族出身并与家人断绝往来;美女从小被父亲性侵,年少生活混乱,婚后被丈夫虐待,因大意让自己的孩子送命)。这样两个人,因孤独无依遇见,因对对方的痛苦和内疚感同身受而了解,因接纳对方从而接纳自己而相爱,最后车祸同死,也像极了一块殉情。

  还有什么比这更自在更快活的事。

  《人性污点》影评(八):人性污点

  “在冰上面钻出一个洞,冰层下面的湖水很黑,稍微有点光线,鱼就会游过来。”

  这又是一部在影片开头就告诉我们结尾的故事,但我们没有猜到过程。这部影片用这种手法来拍摄,恰好和故事符合了。我们也是在看的过程中,通过主人公的回忆,才构建起这个悲伤的故事,才能明白人性的污点一旦染上就永远无法洗掉。

  一个黑人,因为受不了那个年代 的种族歧视,也因为自身皮肤很白,所以谎称自己是白人。背叛了自己的父母,背叛了自己的种族,却因“种族歧视”被学校开除,最终难逃厄运。 就像冰层下面的鱼,长期在黑暗中度过,但他们也渴望光明,可是一旦它们游到那里,就会发现其实那只是钓鱼人的陷阱,光明其实也是死亡。

  本电影在很大程度上映射整个社会,只是用了一个听起来都很荒谬的事情。

  安东尼霍普金斯和妮可基德曼的搭配真的很有意思。电影真是冲着老爷子去看的,看完之后去看影评,看到的最多的一句话是“什么是人性的污点?”。确实,这部电影完整看下来,还是有些晦涩,但值得咀嚼,我们也只能跟着故事的回忆试图理解这个背叛自己种族的黑人。(因为我们不是汉尼拔,不能一眼洞穿另一个人的心灵和他的过去。)

  (记得当时看完电影,自己有好多东西要写,但是被搁置了,于是现在就写不出来了。看来凡事都不能拖啊!)

  《人性污点》影评(九):所谓“政治正确”(20050404)

  关于“政治正确(political correctness)”最早是在Mr.Rosenberg的课上接触到的。他说为了实现一种政治正确,黑人(negro)应叫做非裔美国人,妓女也是不能说的,而应说成性工作者。早先的时候,我认为这是一种先进的取向,有利于消弭各种各样的歧视,包括种族、宗教、所从事的职业等。看了影片之后,发现我又可以套用那句经典了:政治正确,多少罪恶假汝之名而行。

  实际上,政治正确的提法本身没有什么不对。正如公司转投资,它本身是公司的权利,没什么不好,我们所要预防的是它所带来的弊端。错误的是人们因为操持了所谓的“正确”就赋予自己道德优越感而去指责别人。而这种群体性的指责往往会给他人带来毁灭性的灾难。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这种富于道德优越感的人,比如抵制日货在我看来仅仅是个人的选择问题,上升不到国耻家仇的层面,你不能因为你抵制日货了就说买了佳能相机的我就是汉奸,这是两码事。

  社会上的这种道德评价是巨大的,有无形的杀伤力,所以老霍要以癌症为借口逃避到树林里去。我觉得自己要反思一下,有时候我虽然不是那“道德团伙”的一员,但当别人需要我发声说话的时候我沉默了,跟直接捅他一刀的“道德团伙”没什么区别,只不过我给的是一闷棍。所谓的道德正确让人们更加沉默,但人们内心的想法却更加地阴险、呕哑糟匝。话语即是霸权,当“道德团伙”控制了话语霸权,大多数的人就选择了妥协。而妥协,可以让他们有地位、名誉、金钱、美女,“活得像一个白种人,但却思考地想一个奴隶”。君欲妥协乎?君欲做沉默的大多数乎?当然,这也仅仅是个人选择的问题而已。

  《人性污点》影评(十):自卑带来的毁灭

  这一部电影,我花了三次才看完。起初是因为被人打断,最后我又重头认真的看了一遍。

  这是一部需要认真看片子。因为他所包含的内容不仅仅是种族歧视。隐居,外遇,性侵,家暴,丧子等等所揭示的一个又一个深刻的话题。这些事情发生的原因以及其本身带给人内心的伤害是不言而喻的,其伤害之深,恐怕是外人难以想象的。而故事的每个人物几乎都有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所以故事的开始以及最后他们因为妮可前夫的蓄意报复而出车祸身亡,也许根本如这位前夫所说“我没有杀他们”以及车祸后作家陈述路边没有前夫车子印记所暗指的一样,其实是他们最终承受不了命运沉重的负荷而选择了结束生命。

  归根到底是自卑带来的毁灭。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