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西施秘史》观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西施秘史》观后感精选10篇

2022-03-22 03:04:05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西施秘史》观后感精选10篇

  《西施秘史》是一部由尤小刚执导,马景涛 / 刘德凯 / 邬靖靖主演的一部爱情 / 古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西施秘史》观后感(一):吴王夫差:君子最应该摒弃的是对小人的同情心

  心软是种病,得治!

  《西施秘史》观后感(二):吴王夫差:君子最应该摒弃的是对小人的同情心

  心软是种病,得治!

  《西施秘史》观后感(三):玉环有白居易的《长恨歌》,我便为西子写一首《怅恨歌》

  怅恨歌 无落不起 千魂亡檇李,万魄血沾峦。 会稽家国耻,姬王西子还。 儿郎即战死,女子不言欢。 忆范郎红帐,惜纱浣故船。 王初无所念,丽质惹蝶蜂。 世有痴情子,思情忘死争。 传闻激怒发,煞气自心升。 莫叹男儿犷,双驹欲共乘。 花摇歌舞罢,绕耳几番浮。 未散王心颤,心中爱意初。 深山藏苧萝,闹市聚王都。 冷院相思锁,宫中恼事出。 狐狼如郑旦,惧惮鬼蝎肠。 行尽狐骚事,殃民有计藏。 虚情交西子,共话故园光。 两女无二话,羞颜舞宴堂。 佳丽繁似叶,西子俏如花。 难没倾国色,吴王喜芳华。 眉峰娈欲展,共浣似情纱。 日久痴心见,春风舍外刮。 妖情终使尽,郑旦不得招。 寤寐思西子,君王岂二瞧? 颦眉犹惹恋,魑魅莫伤毫。 倩影诸侯慕,今朝入我牢! 沈鱼非本意,落雁客心伤。 恨有倾国色,空怀世事苍。 朝思田舍乐,暮作婢揉裳。 旦念风光旧,昏游陌景旁。 夫差心所寄,秀色馆娃宫。 旧旧丹巾帕,新新柱框红。 金宵时浥枕,沐雨泣芳中。 今夜伴君侧,从此与君同。 晨风寒骨露,未晓帐影摇。 柔骨何多俏,花颜亦多娇。 早朝王未至,伍相欲思焦。 不守君臣礼,相逢挺剑交。 功高权位重,强迫灭妖情。 为保伊无恙,王威百宦惊。 征伐百夫勇,竟患此输赢。 踌躇深宫里,乘驹伴君行。 先王崩殂后,伍相受任时。 胯系兵符印,乌纱御万师。 王权旁道落,怎会不心疑? 此役红颜泪,思服日夜兮。 国安思伟业,霸者企中州。 马上乾坤定,相逢懦将愁。 深闺情愈烈,会盼战旗收。 此生与君许,相拥水月楼。 谁争王意气?笑屠艾陵兵。 既已刀十万,何不趁此行。 非神终败绩,歃血就功名! 越寇习兵诈,王才梦醒惊。 国乏王丧子,俎肉一挥间。 胜败兵家饭,始觉愧红颜。 云天翔比翼,冷阙寝天仙。 犹盼王归日,相拥耳语怜。 鱼肠穿重甲,巨阙断金戈。 未见朱颜老,犹闻豆蔻豁。 潸然思所念,范将嘱与托。 末路英雄泪,成败青史说。 王都难自守,越寇饿与贪。 既取王都土,新王赐爱怜。 今朝无酒饮,过往泪巾沾。 却忆西窗烛,婆娑泪染颜。 忽闻君又至,厌醒梦成奢。 自古英魂少,红颜是非多。 君归何弃我?赴死亦成说。 勘破春秋事,谁来煮酒酌。

  小学时看的《西施秘史》,颇有感触,对西施的美更是念念不忘。此美并非俗美,而是源自灵魂的美丽。此诗作于初中,当时初读《长恨歌》一边为他们的感情叹息,一边为西施打抱不平。

  既然没有人给你写,那我来。

  当时平仄格律初懂,有些生疏,而今也不愿再改,青涩的诗句不也正对应着我青涩的年华吗?剧中的西施满足了我对古代女子最美的幻想。她便是我的梦。

  而今看了太多的电视剧电影,说到印象最深刻的女生,还是非她莫属,她依然成了我的心之所向。我为自己能发现并欣赏她而感到莫大的荣幸。而今再温故一遍,希望更多人发现并欣赏你的美。

  《西施秘史》观后感(四):《西施秘史》还记得当初的选秀么!!当我知道真相之后很生气!!!秘史中的秘史【原创,求分享】

  http://tv.youku.com/xishi

  这是2010年的【选西施 拍秘史】活动。活动盛况空前。每场晋级赛的场景都有详细记录。

  这时我们应该注意到了有这么一个人,她叫靖靖。如下图,靖靖,从别人的名字中可以看出,这些演员新人用的都是本名,我也因为她姓“靖”而投了她一票。

  现在优酷上面依然可以搜索这些视频,搜索“西施秘史”就可以。

  今天我看了西施秘史预告片才发现,西施的实验者叫做“邬靖靖”。而“靖靖”这个人,和她究竟是不是同一个人呢?

  邬靖靖,就是靖靖。

  那么好,邬靖靖(wu jing jing)又是那路高人呢?为什么不用真的姓氏参赛呢!这让人非常诧异!

  http://baike.baidu.com/view/3573747.htm(百度词条)

  “邬”这个姓氏很特别,浙江还有一个著名演员姓“邬”。

  她叫“邬倩倩”(wu qian qian)。同样姓氏!而且名字的右半边都是“青”。

  http://baike.baidu.com/view/66525.htm (百度词条)

  那么继续推论~~Bingo!!!

  邬靖靖正是邬倩倩的亲戚!按辈分推论,两个人同姓,长相又接近,正所谓侄女像姑。由此本人认为应该是姑侄关系。二人在微博互动很亲密。

  众所周知,邬倩倩乃是尤小刚的妻子!

  尤小刚又是谁呢!《西施秘史》的总导演!

  而细看下来之前邬靖靖已经参演过她姑父的一部剧《杨贵妃秘史》!

  选秀?!选你妹啊!!!那么多漂亮的女女,为了一个角色经过那么久那么辛苦的选拔,只为了证明全天下的美女都不如导演家的亲戚?!

  大家看那些美丽的配角。那些人可都是心里骨子里要演西施的。

  更不要提,马景涛娶小21岁第三任老婆,还有陈浩民性骚扰事件(都曾是我喜欢的演员)这剧里面的演员都太有意思了!!!!!!!!!!!!!!!!!!!!!!!!!!!!!!!!

  我已经忘记了那时候是多么的迷《孝庄秘史》了。

  《西施秘史》观后感(五):虽然有些瑕疵,但还是值得看的

  最近看了《西施秘史》,有些感触。

  总体感觉这部电视剧还可以,却也有一些瑕疵。

  一开始不知道说什么好,要说的东西太多了,却不知从何说起。

  还是先说该剧的立意吧。个人觉得该剧立意很不错,该剧旨在塑造一个纯真善良的西施,一个有血有肉的西施,一个不一样的西施。当初我看这部电视剧也是因为这个,如果她是一个工于心计的越国女间谍,那我也就没兴趣看了。

  网上关于西施的扮演者邬靖靖议论甚多,这里我也不想多说什么,感觉她还是将剧中西施的角色演得很到位的,虽然她在剧中出镜时间有点像个配角,但这不影响她在剧中的地位。先不说历史上西施究竟是怎样的,就该剧而言,这位西施确实比传统的西施更可爱的多。

  传统的西施是一个冷血美人,能够在夫差面前表现得镇定自若、与世无争,背地里却又暗中搞破坏的女人。这样的女人即使后来和范蠡在一起了,范蠡还能相信她对他是一片赤诚而不是在演戏?又假如西施对夫差心生同情,怕这同情也是鳄鱼的眼泪,没有任何意义,她还是不能摆脱冷血而虚伪的本质,终为世人所不容。那时候人们只知道她是祸水的红颜,又有谁会将她像越国的功臣一样对待?又假如她真的爱上了夫差,那她就更没理由去谋害自己所爱的人。所以,传统的西施,不管她对夫差态度怎样,只要夫差败了,她都会独自一人孤独地死去。因而关于她在吴国灭亡后与范蠡逍遥远去的说法那只是后人对她的美好祝愿而已,实际上不可能实现。

  而该剧中的西施是一个真真正正的与世无争的至纯至真至善之人,这也是她吸引我的地方。剧中的她没有虚伪,不会作假,即使在她原本仇恨的夫差面前也不会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她纯洁得就像一张白纸,使人一看她就知道她的内心深处,如此纯真的人任谁见了都会喜欢的,也难怪夫差和范蠡一见她就会喜欢她。对此有人说西施和范蠡才见三次面就互相倾心有些太快了,但我觉得这并没有什么可说的。自古以来男女一见钟情的例子并不少见,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况且范蠡本人也不赖,人长得也帅,又年少有为,文武双全,还是一代名将,西施即便对他一见钟情也是合情合理,何况他们已经见了三次了。特别是第三次,范蠡在三百死士亡灵面前忏悔跪了三天三夜,西施就在对面的山上看着他站了三天三夜,无疑,这是很浪漫的情节。而这第三次,西施也是被范蠡的那种精神所打动,范蠡也被西施的精神而感动,两人感情便有了质的进展,也是自然而然的事。

  呵呵,话题扯远了,还是先说西施吧。该剧一开始就用“秦罗敷”的表现手法,将众人看到西施的反应,来突出西施的美貌,倒没有用传统的“沉鱼”的手法来表现,可以说是一大突破。毕竟“沉鱼”有些不切实际,要说鱼沉在水底是因为西施,显然属无稽之谈。我想当时要是东施在那的话,那鱼要沉还是会沉的。所以本剧用不一样的表现手法,既展现了西施之美,又不使人感觉夸张和空洞,我还是比较喜欢的。

  感觉自己还是没有说到西施的本质上来,倒像是在说本剧的立意了,前面已经说过,本剧立意还是不错的,它旨在塑造一个更具人性真善美的西施,下面就从西施的心路历程来看本剧中西施是一个怎样的人吧。

  首先声明,这里要说的西施只是《西施秘史》里的西施,至于历史上的西施究竟是怎样的暂且不提。如果真要提的话,也只能说她是个可怜人,但不值得人们同情。当然这也只是我个人观点,也许并不代表多数人的想法。

  记得剧中西施是因为她的姐妹郑旦的哥哥郑旭及情人阿牛被抓去战场才被卷入吴越战争中去的。在一开始她就说过“他们爱打仗就让他们打去啊,把我们被抓的人救回来就行。”可见,她并不喜欢打仗,她只想她关心的人能够平安,当然她对于吴越战争谁胜谁败也是无关紧要的。不可不说这是小女人心态,却也显得真实,真正的西施一开始本来就应该是这样的人。另外,剧中还给西施带了顶高帽,她竟然是孙武的门生,还能够代孙武说出“破阵,休兵,爱民,兼爱敌国之民;爱兵,兼爱敌国之兵。”这样的话来,并能理解其中深意,也算是个有智慧的人。这句话她曾告诉过范蠡和夫差,可惜的是范蠡没有做到,而夫差做到了,这事在后文再作分析。且说西施和范蠡第一次见面,就来个英雄救美,虽说有些老套,却也另有新意。范蠡救了西施,西施还以破阵奇书,并告诉他要“破阵,休兵”“爱民,兼爱敌国之民;爱兵,兼爱敌国之兵”“破阵后,要停刀兵,修大德”“打来打去,死的都是人,受苦的可都是百姓”……相信在这时,范蠡已经被她的美丽与智慧所打动;而范蠡在她面前收服那些毛贼的那份魄力也使西施折服,竟然将他当作自己的师兄了。而在第二次见面时,西施又说“我恨,恨我太信你了”其中含意不言而喻。另外还有一句很有意思“你们这些当官的人,根本就全是言而无信,信你们,是我瞎了眼。”这句话,不知道是不是编剧用来借古讽今,或者是只是单纯地表现西施对范蠡的怨恨,又或是表现西施对统治者的不满。不管究竟是何目的,倘若这时要她去吴国当间谍,怕肯定是不行的。这也说明,西施后来肯去吴国当牺牲品,不是为了越国复兴这一远大目标,她纯粹是为了范蠡才去的。暂不说这个,且说第二次见面,范蠡失信于她,西施对范蠡又是用扁担打又是用水泼,范蠡都毫无怨言,相信西施也早已原谅了他。范蠡走后,从西施的眼神里也看得出来,那是一种爱恨交加的眼神,其中还含着眼泪。不知道这是不是编剧的意思,反正我是这么以为的,作为西施的演员这点也是演得很好的。在此,西施对范蠡的感情也已不一般了。而第三次,前文已有交待,就不赘述了。

  之后两人就顺理成章地走在一起,可惜的是两人相聚的机会并不多。互相倾心后,西施还是很理性地让范蠡去为勾践效命,去实现他的远大抱负,尽管她说“只要不打仗,只要两个人能够在一起,不管在哪里,都是幸福的。”但她还是让他去了。好不容易等他再一次来见她,他却告诉她,他要去吴国讲和,西施虽然没说什么,但她还是有些担心和难过的,她是多么希望他能永远留在浣江水苎萝山她的家乡,但她仍是让他去了。可以说,她爱他也爱得够辛苦的。幸而范蠡出使吴国后平安回来了,三年后终于有情人终成眷属,可就在他们成亲当晚,越王部下传来急报,召范蠡回都城效命。于是两人新婚便又分开,直到后来西施主动冒着生命危险去找范蠡,若不是分离的时间太难熬她也不会去找他。有谁能够体谅一下一个新婚妻子苦苦等待丈夫归来的心情!西施对范蠡也算是情深意重了。本来西施这来了,虽是个短暂的相聚,倘若能和范蠡一起死在战场上,也不枉相爱一场。但是被范蠡阻止了,他派人将她护送离开了。等再一次见面时,西施的第一句话是“我猜到是你,哦不,我听到了你的马蹄声。”可见她思念之情之深之切!可这一回,范蠡是来叫她去“为国捐躯”的,当时西施就不愿意,并对范蠡很失望,记得她当时说“西施还以为,找到了一个可以倚重的男人,将军,你可知道,我是有多么敬重你。你也答应过我,总有一天,我们会永远都不分开,我一直都在等着那一天,难道……这就是我等到的那一天吗?你可知道这是要把你的西施往地狱里送啊!”“你知道,可你还是要那么想,还是要那么做,我就不相信,越国的兴亡,大王的生死,就一定要系在一个女人的身上不可吗?”尽管她千百个不愿,但她为了范蠡将来不致后悔,还是毅然地选择牺牲自己。尽管她这份选择不是为了越国复兴这一崇高理想,但她这份选择已经难能可贵了。不要说她这只是小女人的做法而并没有高尚的情操,那个时代的女性地位是很低的,国家兴亡与否,不是她所能决定的,她没那权利,也没那义务。正如她所说的,越国的兴亡,大王的生死,就一定要系在一个女人身上吗?

  而后就是在吴王宫了,也许是因为受了刺激,也许不是,西施竟然趁着向夫差献舞时意图刺杀夫差,这也是需要一份勇气与魄力的。另外她这一刺杀,不管成功与否,她都不会有好下场。倘若刺杀成功,吴国大臣及将士必然不会放过她;刺杀失败,也是死罪。倘若她有丝毫的害怕,怕也不会那么做了。可惜那把本该刺在夫差身上的短刀却刺在范蠡的身上,她当然不会理解范蠡那样做的苦心,但从她对范蠡的那种怨恨的眼神当中可以看出,她还是有气节的。幸好夫差放过了她,但她也知道,只怕今后刺杀夫差无望,于是选择自杀,但被郑旦阻止。后得知夫差和范蠡有危险,便又全力以赴帮助郑旦出宫,换来的却是面临王宫森严的规矩的处罚,还有对整件事情的一无所知。更让她伤心的是,夫差要范蠡在勾践和西施当中选择一生一死,她知道在勾践的生死面前,范蠡不会选择她。她对范蠡再度失望,以致不抱任何希望,以致心死。这也不能不说是一个女人该有的心态。如果一个女人面对她心爱的男人连续几次放弃她,甚至将她推入火坑,她还能对他死心塌地,那她除了是死脑筋就是情圣了。西施不会死脑筋,也不想当情圣,相信也没有人会要求自己一定要当情圣。这也是吸引我的一点,因为我感觉这才是活生生的一个人,而不是一个男人用来实现他政治抱负的工具。

  如果说西施这么快就和范蠡恩断义绝未免太过绝情,但实际上她不是这样。当得知范蠡因丢失夫差的宝马里飞沙而要被处死的时候,她又立马跪在夫差面前替他求情,并甘愿替他***。这一方面说明她对他还有一丝感情,另一方面也是她的善良所致。倘若现在将要被处死的是她的一个普通朋友,她也会去求情的。后来在夫差父亲坟前,西施又说“不管他怎么样,我还是求大王放过他(范蠡)”也算是仁至义尽了。之后夫差将她缝制的那件袍子赐给范蠡,她还是很高兴的,也说明西施对范蠡仍有情意,接着郑旦交给她朝天凤金钗说是范蠡要她戴的,西施明知道戴上它是僭越犯上的死罪,可她还是带了。她当然不会明白范蠡这样做的理由,这也不能怪她,她只知道,这是范蠡要她***,既然相爱的人让她***,死也是一种解脱。

  于是,西施又是一次死里逃生,在鬼门关走了一回又被夫差给拉回来了,这一次,范蠡算是真正将西施送给夫差了。可这时西施的心并不属于夫差,夫差这时也没有喜欢她,只是想征服她,这时的夫差自以为能够征服所有的女人,所有的女人都会向他邀宠,向他献媚,可惜西施未能让他如愿,因而夫差发怒了,也因为这发怒,说明他开始真正在意她了。之前夫差也许只在意到她的美貌,因为她的美貌他可以处处饶她不死,可现在他开始在意她的人了。可夫差是个有傲气的君王,而西施也是个有傲气的女人,这时夫差要开始逼她就范,将她打入冷宫,实则想让她去求他,向他屈服。这时夫差和西施之间的战争便开始了,“看看谁沉得住气,看看谁比谁的心更狠!”可惜这一次夫差吃了败战,西施就算被打进冷宫,心里念的也还是范蠡。而范蠡,这时仍要她回到夫差身边,可算是彻底伤了她的心。是夫差,没能沉得住气,主动去冷宫找她,还和她一起烧饭呢,这倒让人联想到一个体贴妻子的丈夫回家后与妻子一同做家务的画面,这也是西施和夫差之间最温馨的一个画面了。之后西施随夫差去馆娃宫,看到寝房墙壁上画的是她家乡苎萝山的山水画,从她眼里的泪水可以看出她开始有些感动,对夫差的态度转好也是自然之事。毕竟夫差此举可以一解她思乡之苦,确实能博得一个女人的欢心。而后,夫差又与西施谈苦论乐,可见她对夫差的那份恨已然不存在。当夫差再次让她选择是回原来的冷宫还是向他回心转意,而西施仍是毅然选择回她的冷宫。下一次的交会又是在冷宫,夫差依然扮演的是寻常百姓家中体贴妻子的丈夫,一个刚种完田回家的农夫。之后西施的好姐妹郑旦又来劝她回到夫差身边,而她的回答是“我就是委屈不了自己的心啊,其实,他这样对我已经很不错了,而且我又没有其他的选择”“我不能委屈了自己,又欺骗了他”这时候,她开始将夫差当朋友看待了,并且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去为夫差献舞。

  紧接着是吴齐联盟,勾践差西施的师兄孟齐前去说服西施接近齐国公子姜聪以除掉他,西施的回答是“我没有想到,连孟齐大哥,你也让我以色事人!”“孟齐大哥身为越国人,这么做有情可原;就算不是越国人,为了成就自己的声名伟业,不也有情可原吗?……男人如此,女人何堪哪!”后来孟齐很自责,并且说不再帮助大王,西施又说“师兄不用责备自己,没有你,他们也不会放过我。”足见西施对范蠡勾践等人已失望透顶,在西施眼中,他们不过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之人,事实上他们也的确如此。至于他们所说的所谓的爱国,只不过是托词,在此先不作说明,后文自有分晓。而就在孟齐走后的这天夜里,夫差的温柔体贴,感动了西施,温暖了她失落而孤独的心灵,她终于答应离开冷宫,回到夫差身边。

  走到现在,西施本已不会再受煎熬,可是她太善良了,难免会被人利用。正因为她的善良,使得师兄孟齐死于勾践的阴谋之下。为了给师兄报仇,西施让勾践进笼中和黑熊搏斗,险些害死勾践,可她最后还是不忍心,又求夫差救他,足见西施之善良。当初伍子胥家人被楚王杀害,伍子胥将其鞭尸三百,而今西施的处境和伍子胥类似,但她却不忍报仇,确也是因为她的善良。因为她的善良,和范蠡纠缠不清;因为她的善良,甘心和她的好姐妹郑旦分享一个男人;因为她的善良,先后两次救了秋蝉;因为她的善良,敢于替王后和卫姬求情,而不是为了争宠将她们除之而后快;因为她的善良,为了救婉婷而甘心受郑旦和勾践摆布;因为她的善良,使她陷入两难的境地,一边是她的家国和亲人,一边地对她恩重如山的夫君……

  说到这里,西施的心路历程也已经解析完了。从中可以看出,西施对范蠡从痴迷到背叛并非是她无情无义。如果她对于范蠡的种种背叛,勾践的步步紧逼还能无怨无悔,而对于夫差的千般呵护,万般柔情却能不择手段地报复,那才是无情无义。或许有人说她连最基本的爱国情操都没有,还谈什么有情有义,还谈什么高尚情操。可是我要说,何为爱国情操?记得孟子曾说过“民为重,君为轻”,爱国不是说绝对的服从君主才是爱国的,他更应该关心的是这个国家的百姓。而本剧中的西施是很关心越国百姓的生活的,从开始她就反对战争,认为君王应该休兵,爱民,可这些范蠡没有做到,勾践也没有做到,反而是夫差做到了。夫差因为西施而没有灭掉越国,对越国百姓也算是仁慈,夫差如此难道西施就不该对他感恩戴德吗?

  如果真要说忠君才是爱国的表现,那我又要说伍子胥、范蠡等人也不爱国了,因为他们本为楚国人,如今他们一个身为吴国大臣,一个身为越国大臣,这当然不能算爱国了。即便算爱,那也是爱吴国或越国,既然作为楚国人可以爱吴国或越国,那么越国人为什么就不能爱吴国呢?况且西施爱吴国本身也是为了她的越国。我不明白为什么有那么多看了本剧的人会说西施没有爱国情操,却不说伍子胥和范蠡呢?后来我明白了,是因为本剧中的西施并没有如历史所言在吴国当间谍,所以她该骂,该被唾弃。可我又要问,历史是什么?历史是由谁书写的?相信大家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可我要说的是,历史是由老百姓的血泪筑成的,却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历史只讲成王败寇,只讲胜利者是如何仁慈,而失败者是如何残暴。它只讲后人喜欢的东西,而作为后人,也只看前人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却忽略了历史上前人的本质。于是,夫差失败了,因而他没有为后人留下任何成功的经验,所以他就一文不值;勾践胜利了,尽管他本质上不够好,但从他身上可以学到“卧薪尝胆”的精神,让我们明白“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因而他又渐渐地变成英雄了。殊不知,“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本身就是个错误,如若真是个君子的话,用十年的时间,不应该用来想着如何报仇,而是应该用来忘记仇恨,难道不是吗?中国历代统治者所推崇的儒家也主张以仁义待人,既然大家这么推崇儒家,为何还会有“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说法?这主要还是因为某些人为了报仇不择手段却又要装君子的缘故吧。“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是勾践卧薪尝胆留给我们的精神遗产,尽管这精神遗产不是很正确,但对后人贡献巨大,所以它被后人所赞颂。而后人如若要报仇,都可以冠冕堂皇地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了。可见,后人对前人的评价,全看前人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可以利用的东西,而不是看前人的本质是怎么样的。于是,当年项羽火烧阿房宫被后人骂得体无完肤,因为他毁了一件文物,而他们却忽略了,阿房宫本身就是秦朝残暴统治的象征,是老百姓用血泪筑成的一段血泪史,难道它就应该存在吗?后人反倒是挺喜欢这样的文物的,并且希望越多越好。而今,我们不是为了中华民族的象征——万里长城而骄傲吗,并且很自豪它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可又有谁为了那些筑造万里长城而牺牲的百姓伤心流泪过呢?伤心流泪的是那些时代的人民,与我们无关,我们只管享受前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贵遗产就行了。于是,我们似乎希望前人能够多留几件这样的文物,最好能出第九大奇迹才好。而要前人多留几件这样的文物,就得让前人的统治者更残暴些才好……哼哼,多么可笑的想法!

  呵呵,话题又扯远了。言归正传,再来看看《西施秘史》中的其他人吧。本剧中的男主角,最欣赏的还是夫差,这里就先说他吧。阖闾死后,夫差还未登基,伍子胥便掌握大权,夫差这个大王也是有名无实。为了赢得人心,不肯坐上王位,说是要等报了父仇以后,大家认为他有能力坐上去了,他才坐上去。为了稳住伍子胥,拜伍子胥为如父,并要伍子胥每天在朝堂上呵斥他,让他不忘父仇,不得不说,他是一个有魄力的大王。同时,他也是一个爱才惜才之人,曾多次请范蠡为吴效命,足见诚意,可惜范蠡不肯,范蠡不肯也有他不肯的理由,这里先不作说明,后文自有分晓。却说夫差碍于伍子胥掌握兵家大权,也只好暗中训练一批新军作为他的心腹,原来他准备让这批新军由范蠡统领,好在日后对付伍子胥。既然范蠡不肯,他也只好自己统领了。事实证明,没有范蠡,他也能统领这批新军打败伍子胥。

  可他又是个骄傲的人,打败勾践后,他并没有杀掉勾践以报父仇,而是要让勾践入吴为奴以羞辱勾践。尽管伍子胥竭力劝说说勾践留着始终是个祸害,但夫差自信越国没有复国的那一天。另外,他这也是在和伍子胥唱反调,只要是伍子胥反对的事,他必然坚持;伍子胥反对的事,他必然坚持。

  同时,他又是个多情种子。自第一眼见到西施,他便喜欢上了她,只是碍于大王的身份还有他本身的傲气,他没有表现出来。他要西施主动去讨好他,这时的西施在他眼里,也只不过是个等着他去征服的女人而已。但是他错了,即便他封西施为妃,她也没有被他征服,渐渐地,反而是他被她征服了。他开始真正地关心她,在意她,他的眼里全是西施的身影。即便是在宠幸郑旦的时候,他看到的也只是西施的影子。

  好不容易博得西施的芳心,可就在第二天早上,伍子胥便率众大臣前来“逼宫”,非杀西施不可,惹得夫差与伍子胥拔剑相向,这也使得夫差更爱西施了。当夫差经过周密筹划后准备对付伍子胥,是西施的话提醒了他,“流血结下的只有仇恨,冤冤相报没有穷尽”因而他放弃与伍子胥刀兵相见,他在专注于做一件事关生死的大事时,仍不忘西施的话,可见夫差对西施用情之深。

  可是再深的感情,也敌不过猜疑与妒忌。当夫差撞见范蠡与西施同处一室特别还是西施的寝宫的时候,他眼里的怒火在燃烧他的理智,再加上郑旦的趁虚而入,又有齐国公子姜聪送夜明珠一事,还有护送师兄孟齐出逃一事,夫差和西施的感情又有了波折。尽管西施的风波够大够多,但夫差还是不顾众大臣的反对,执意护住西施。而且出行越国,众多嫔妃当中,夫差只带西施一人前去。在越国,夫差凭着勇气和谋略战胜和伍子胥,如此一来,夫差便真的没有后顾之忧了。而且,他也已发现越国的不臣之心,但他听了西施的话“爱民,兼爱敌国之民;爱兵,兼爱敌国之兵”,也因为西施,夫差最终放弃灭掉越国。

  从越国回来的途中,是西施和夫差感情最深的时候。可回到吴国后,又是他痛苦的开始。王后意图和伍子胥合谋逼夫差让位给她的儿子友儿,这本是一件很伤他心的事,恰逢这时,卫姬假装怀孕的事被曝光,让夫差本就不好的心情雪上加霜,还有郑旦在一旁煽风点火,惹得他的心情更是糟糕,这时就连西施的劝告也听不进去了,并且还怪西施在卫姬的事情上根本没有把他放在心上。接着王后卫姬一死一走,夫差倍感伤痛。但悲剧还没有结束,等他的两个儿子一死一疯,宁妃也离他而去,陪在他身边的,就只有西施和郑旦了,而真正关心他的,就只有西施一人。这时,夫差的性情也大变,他把精力全部用在争霸战争上,而且身边做事的人稍有过错,轻者鞭笞,重者杖毙,还真的从没见过他如此残暴过。在他出兵北上争霸之前,夫差还为西施做了一件事,那就是放勾践君臣回去,尽管他知道,勾践君臣一直不是真心地臣服于他。为此,伍子胥也以死劝阻。伍子胥一死,夫差又像是一个逆子失去了他的严父,而夫差的灭亡也悄然而至了。在灭亡前,夫差总结了自己葬送了吴国,短处有二:一则孤傲自负,从不相信小小的越国敢与吴国为敌;二则用情至深,常以善心度人,所以才会给范蠡和勾践一条生路。可惜他到死也不知道,王后卫姬一死一走,两个儿子一死一疯,和郑旦、勾践、范蠡脱不了干系。而他以为爱着他的郑旦,其实是间接害得他家破人亡的凶手!

  夫差死得可惜,伍子胥又何尝不是。只可惜,伍子胥这人生性也是孤傲,这让同样孤傲的夫差眼里容不下他,而他眼里也从没有真正容得下夫差。夫差还未报父仇时,伍子胥就暗中派人监视夫差的一举一动,明显这不是为臣所应当做的。夫差打败越国后,伍子胥又多次与夫差对峙,每一次都是怒目相视,进而拔剑相向。最严重的一次,是夫差为齐国公子姜聪安排了场阅兵,伍子胥与夫差意见相左便称病不能前去调兵,夫差便亲自前去军营阅兵,守门的士兵竟然不认识大王,不让夫差进军营,这事已经让夫差满腹怒火,进了军营后,军营主事的将军说大王没有印信,拒绝调兵。在将士的眼里没有大王而只有伍子胥,这当然是君王所不能容忍的事。眼看着军营中剑拔弩张,杀戮一触即发,最后夫差还是忍了下来,但这已经让夫差产生了必杀伍子胥的决心。可伍子胥还不肯收敛,又有一次,夫差刚博得西施的芳心,正是新婚燕尔之际,伍子胥一人跟夫差作对也就罢了,还要拉上满朝的文武大臣,太宰和相国伍子胥官级相同,都是位极人臣,便不肯与他一同跪在大殿前头“逼宫”,伍子胥竟叫人将太宰强按跪下,如此目中无人又将大王夫差的颜面置于何处。貌似如何处置伯嚭也只有大王夫差说了算,他又凭着什么呢。这还不是最严重的,夫差来了,他又当着夫差的面叫人拿着他的佩剑去取回西施的人头,狂傲之极可见一斑!后来,又逼迫王后与他合作,欲将夫差赶下王位,扶持夫差的儿子友儿继位以做他的傀儡。可是这次他失败了,他的政治生涯也开始走下坡路。最后,在放勾践君臣回越的问题上伍子胥激怒之下自吻而亡,可谓是“大义凛然”,给后人留下的也是忠君爱国而死。可事实上真是这样吗?倘若他真是忠君爱国,他大可以暗中派人将勾践范蠡杀害,最后再自杀也不迟。既然他认为留着勾践君臣始终是个后患,为什么就一定要夫差下旨杀了他们,而他自己不肯派人杀了他们?他违背夫差的意愿已不是一两次了。范蠡早已说了,伍子胥生性孤傲,他不屑于使用暗杀的手段。所以说,他忠于的是自己的想法,而不是忠于夫差和吴国。他若是忠于夫差和吴国,就不会目中无人,将夫差都不放在眼里,甚至还意图将夫差赶下王位。别处,他要杀勾践和范蠡,也不纯粹是因为爱国,还有其他原因,那就是一雪檇李战败之耻。作为一个骄傲的将军,竟然会败在勾践和范蠡手中,他自然不能容忍。虽然他后来还是胜了勾践和范蠡,但是这不足以泄他心中之愤,因而非杀他们不可。可是他之前已有将楚平王鞭尸三百的不良声誉,所以他也只能借夫差之手或以夫差的名义杀了他们,偏偏夫差不能如他所愿。因而他又不顾君臣之道,处处与夫差作对。倘若他若真心忠于吴国,自然不会这么做。就算勾践和范蠡留着,甚至回到了越国,可如果伍子胥能够想到只要有他在,勾践和范蠡就别想灭掉越国而忍一时之气不仓促赴死的话,相信越国也没那么容易灭掉吴国。夫差在外开疆拓土,伍子胥则留守都城,防着越国,那吴国会被越国端了老巢吗?

  说了伍子胥,再说一下范蠡。范蠡同样也是个骄傲的人,也许他自己并不这么认为。夫差曾多次劝他为吴国效忠,他不肯,说是他和勾践君臣相守与义,故不能舍弃勾践。可是,勾践和他之间的义是什么?是让他为了雪耻而放弃他深爱的西施?是让他一次次地逼迫西施,欺骗西施?是让他天天生活在痛苦和悔恨当中?反正我是没看出勾践与范蠡之间有多义,也没看出来范蠡对勾践有多忠,不然他也不会多次为了西施而决定离开勾践去投奔夫差或远走高飞。而他能够坚持到与勾践一起回到越国,本质上也是由于他的骄傲。因为他不甘心就这么败了,他和伍子胥一样是个容不得失败的人,在哪里跌倒了,就要从哪里爬起来,他辅佐的越国败给了吴国,那么他就要再次辅佐越国来打败吴国,这样才能一雪他以前失败的耻辱。他自己也说了,他只不过是要用越国的复兴来向世人证明他是世间最伟大的将军,这话虽然是在他极度失意的情形下说的,但他若没有这样想的话,也不会说出这样的话来。相信在那个时代,就算他真的归顺夫差也没人说他对越国不忠什么的,在他之前的齐国的管仲刚开始不也是个阶下囚吗,可他却能归顺齐国并为齐王效力,他范蠡又何尝不可以呢。只是,他不肯以一个败军之将去归顺一个已经有伍子胥这样的虎狼之将的国度,即便他归顺了吴国,夫差也不可能只听他一个人的话,他自然也找不到在越国时的那种优越感。此外,假意归顺而求夫差将勾践放回越国也未尝不是一个好方法,相信范蠡也能想到这个办法,只是他不能委屈了自己的心,所以,他就只能委屈西施。还有,为了刺激郑旦入吴当旁间谍,文种将郑旦的情郎阿牛杀害而阿牛是范蠡的侍从,以范蠡的心智他不可能不知道,可他却并没有将实情告诉郑旦,更别说替阿牛报仇了。亏得阿牛还那么崇敬他,郑旦那么相信她。当然,后来郑旦背叛范蠡他们就是另外一回事了。西施也曾对他说过:“西施只是个普普通通的女子,只盼着能有个相爱相携的男人共度一生。当初我相中你,是因为你仁厚,你善良,你英雄侠义,你诚信待人,可是我错了……”为了报仇雪恨,他确实舍弃了他原本的仁厚善良与诚信,阿牛的死是一例,西施的师兄孟齐的死也是一例,虽然他不是直接的肇事者,但他也是知情不报,还有他在吴王宫暗中耍的那些阴谋诡计,他早已没有他原来的大将风范了。

  说了这么多,也该说一下本剧的另一个主角勾践了。勾践一开始也是个有理想有抱负的君王,他也有谋略,也有胆识,不然也不会在檇李之战中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可他又是个残忍的君王,这种残忍,也可能发展成残暴,因而他才会将交不上军粮入罪的男丁押到战场上去做死士。同时,他又是个易于骄傲自满的人,容易被一时的胜利冲昏了头脑。不然他也不会在檇李之战胜利后竟会乘胜追击,冲到吴国的大本营去。越国和吴国实力相距甚远,纵然檇李之战吴国败了,可他依然有能力灭掉越国,而他冲到吴国的老巢去,也只不过是在本来已经胜利的战争上多付一点代价而已。虽然越国将吴王阖闾射杀了,但这并不影响吴国的实力,反而增添了吴国对越国的仇恨,将吴国逼上了非灭越国不可的地步。三年后,越国败了,败得很惨,他的残忍便又用在他亲近的人。首当其冲的是范蠡,勾践一次次的试探,一次次的以死相逼,让范蠡不得不做出勾践为他准备的选择。从一开始,他就故意给范蠡一大笔珠宝,让他和西施远走高飞,而勾践自己则准备当场自杀。为人臣子,范蠡当然不会让他死在自己面前,于是,勾践的目的达到了。可是,他还是不相信范蠡会舍得放弃西施让她去吴国去作为美人计的牺牲品。太阳落山后,和范蠡的约定时间已过,勾践失望了,也没有复国的希望,于是他又要自杀了。因而有人说勾践并不贪生怕死,因为他在这儿已经准备自杀,可我要说他还是一个贪生怕死的人。正因为他贪生怕死,所以他才会时时地等待范蠡能带着西施归来,因为他心中还有希望。而范蠡没有在约定的时间内赶来,他心中的那份希望也就破灭,与其到吴国生不如死,最后还是要死,还不如早点死好,所以他自杀也是不得已的选择。如果他真的不怕死的话,他也早就自杀了,何必要等到太阳落山?他大可在范蠡走后,太阳落山之前就动手。如果他真的是不怕死的话,又怎么会在他正要自杀的时候突然听到一阵敲门声就放弃自杀?那是因为他由这敲门声想到是范蠡回来了,于是他心中又燃起了希望,便又舍不得死了。为了让范蠡甘心为他卖命,他又一次次地说些无关痛痒的安慰的话,一次次的向他许诺,可他的这些许诺在他攻进吴王宫的时候便忘得一干二净。还有他对王后的许诺,对婉婷的许诺,对孟齐的许诺,又有哪个是兑现了的?范蠡被通缉,雅鱼王后出家,这还算好的。至于婉婷,她曾为勾践做了很多事情,也曾被勾践临幸,后来却因为勾践要与郑旦合作,被郑旦折磨得不成人形,虽然后来西施助她返回了越国,相信她的日子也不长久,勾践会放过一个知道他曾经做过那么多丑事的人吗?还有孟齐,更是可怜,直接死在勾践的阴谋之下。这时的勾践,又变成了那个容易被一时的胜利冲昏头脑的人,再加上在吴王宫三年的岁月练就了他的铁石心肠,他还有什么事情做不出来,更想要霸占西施也不觉为奇了。也许,他唯一值得我们学习的就是他在吴王宫里永不绝望的心态了,当然这不代表我赞成他在吴王宫里耍的那些阴谋。

  说了可鄙的男人,再说一下可鄙的女人,这个女人当然非郑旦莫属。郑旦这个女人也许天生就是用来衬托西施的美好的,不管走到哪,她的光芒都将被西施掩盖。刚入吴王宫西施便得到夫差的重视,而她却没有,即使夫差注意到她了,可在夫差眼里看到的都是西施的影子。可她又是个爱慕虚荣的女人,记得郑旦在她家乡曾对西施说过这样的话:“都城会是什么样子啊,有人说大王的宫殿是金子建的,都城的路也是金子铺的,都城的人穿的都是刺绣的锦缎锦缎,那该有多美啊!要是我能去那里看看,就看一眼我也知足了!”足见她有多爱慕虚荣了。这段话也预示着,将来郑旦的人生轨迹了。在这我已能猜到,郑旦以后必然会和西施明争暗斗的,而事实也确实这样,不过不同的是郑旦一直对西施暗中较劲,而西施却根本没有跟她争。为了争宠,她可以不择手段,可以残害姐妹的性命,却也渐渐忘了她来吴国的初衷。她忘了她是来为她的阿牛哥报仇的,更悲剧的是,她到死都不会明白,她的阿牛哥,还有她的亲哥哥,是死于谁人之手,她的仇,又该向谁报。

  其实刚开始我以为,西施的姐妹当中,还有一个人,将会成为第二个郑旦,这人就是秋蝉。因为当郑旦巴结上卫姬后,秋蝉便去找她,让郑旦帮她向卫姬说一下,让她好去投靠卫姬。可见,秋蝉也是个善于巴结之人,而她的智商,并不亚于郑旦,日后能和郑旦一争高下也在其中。可是后来她并没有像郑旦那样发展下去,她遇上了夫差的大儿子友儿,并且爱上了他。其实一开始我以为她只是爱友儿作为王子的身份而已,可是我又猜错了,她是死心塌地地爱上友儿,而且后来为了给友儿挡住一箭,牺牲了,成就了一场爱情悲剧。

  而西施的另一姐妹梦瑶,却是该剧中最可怜的人。记得她和西施住在冷宫的时候,她曾对西施说过,小时候,她的爹妈因为一场瘟病就都死了,只留下她和妹妹,族人将她和妹妹送进宫里做杂活,后来妹妹也死了。她的这个悲剧是越国给的,可来到吴国,她仍未摆脱悲剧的命运。她和西施一样有着纯真善良而与世无争的心,她后来也遇到一个她喜欢的男人——骞庸,可也因为骞庸的事,害得她被吓傻了,最后为了救她的姐妹西施或是婉婷,喝下了郑旦原本为婉婷准备的毒粥。这对西施来说,无疑是一种打击,却也让她认清了郑旦的真面目。西施像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女,而梦瑶,则代表着更多的老百姓,他们纯朴善良与世无争,而他们的一生,很多时候都是在为别人活着,在为别人服务。而社会反馈他们的,是作为社会的最底端的苦难。因而,他们才是最可怜的人啊。

  说到这里,剧中的大多数人也已解析完了。不可否认,本剧是倾向于西施和夫差的,而贬低了勾践和范蠡,这种立意有人赞同,有人反对,这也无所谓好或不好。赞同的人自是没话说,而不赞同的人就将本剧晾一边去,多学学勾践卧薪尝胆的精神,用十年的时间去准备一部新的勾践秘史吧。言归正传,下面,再说说本剧的不足之处。

  当然,这里指的不足之处仅仅是它细节的地方,和它的本质无关,倘若人们以为它将西施和夫差表现得太好而勾践范蠡等人表现得太差,又或是西施不该爱上夫差,不该放弃做奸细等等,这不是我要说的内容。首先,在这表明,我是在肯定它的基础上指出它的一些错误。

  不足之处一,勾践为夫差尝粪一事剧中并未交待,少了这一事,总感觉有些缺憾,未能将勾践在吴王宫所受的苦难完整地表现出来。相反,感觉勾践在吴王宫还是相当不错的,除了让他刷马洗槽外,夫差并不怎么为难他。而且他还可以在宫内了解夫差的一举一动,还能接见部下并且谋划对策。作为亡国奴能有这种生活还是不错的,可真正作为亡国奴是不会有这种条件的。

  不足之处二,西施与夫差在一起十年了,竟然没有生个一儿半女。如果说西施不孕也情有可原,但她明明在十年后勾践攻进吴王宫的时候就怀孕了,因而逻辑上说不过去。如果说西施在这之前已经生育过,只是剧中没有演出来而已,可作为该剧的女主角,连生孩子这样的事都不描写一下也说不过去。

  不足之处三,本剧开头很好,可结尾有些仓促,可以说是虎头蛇尾。首先,西施的死法有些叫人无法接受。历史上西施的死法有被越王后沉江而死的,有跳崖而死的,却没有说跳城墙而死的。而且,跳城墙而死没有沉江而死或者跳崖而死的过程更加漫长,也就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回忆往事。此外,沉江或者跳崖还有被救的可能,如果画面定格在西施沉江或是跳崖的那一瞬间,那么西施到底死没死在观众心中就是一个迷,观众也可以通过自己的意愿,去联想她后面的结局。其次,剧中前面埋下的伏笔未能很好的运用。卫姬装疯后仍留在吴国到最后还是没能让夫差知道,而卫姬到底该何去何从剧中也并未作交待。还有阿牛的死亡真相郑旦也不知道,郑旦在吴王宫使的那些伎俩夫差也不知道。还有勾践的功臣范蠡被通缉而文种是同样要被对付的人却没有交待勾践如何处置他。

  最后,再附上我个人所假设的结局。话说勾践回越国不久,西施为夫差生下儿子,而夫差早就说过,谁先生下王子,谁就是王后。夫差立西施为后,自然也是很乐意的。如此一来,郑旦也就失宠了,她不甘心,就暗中与越国勾结,企图害死西施和夫差,也算是为她的阿牛哥报仇。特别是当她发现自己和卫姬一样不能生育时,她的报复心就更重了。因而导致后来的吴国都城被围,夫差返回途中遭伏。却说夫差被勾践伏击后,夫差奋勇杀敌,终寡不敌众,夫差被逼到悬崖边上,这时卫姬率一小队人马在范蠡的掩护下上山与夫差会面,欲将夫差护送离开。并且卫姬还告诉了夫差关于郑旦的累累恶果,夫差起初还不相信,但从范蠡那证实后,他极度的伤心与懊悔,即刻又想到西施现在正和郑旦生活在同一个王宫里,她随时都会危险,于是又叫卫姬前去吴王宫保护西施,而夫差自己已无颜面对西施,不愿离去。而且,他也不能离去,他一离势必会让勾践察觉,到时就谁也救不了了。第二天,在经过最后的一场尤如困兽之斗的厮杀后,夫差不愿自己被勾践的人杀死,更不愿自己的尸首落入勾践之手,于是选择跳崖。却说卫姬来到吴王宫,正好碰上郑旦指使越国来的杀手欲将西施杀害,于是阻止。郑旦见事情败露,为求自保,挟持西施的儿子,这时卫姬告诉郑旦关于她的阿牛哥的死亡真相,那是范蠡昨晚告诉她的。郑旦听后,一时失神,于是被卫姬刺中一刀,毙命。不久勾践便攻进来了,欲纳西施为妃,扣下西施的儿子以作要胁,西施为救儿子,又得知夫差已跳崖而亡,遂假意答应,但条件是要等到亡夫忌日头七以后。勾践勉强答应,却也派人严密监视西施的动向。在范蠡和雅鱼王后的帮助下,又有卫姬来假扮西施,西施得以逃出勾践的掌控,她来到夫差跳崖的地方,也跳了下去。在跳崖之前,西施将儿子托付给范蠡求他一定要救出她儿子。范蠡答应了,遂救出西施的儿子,带着他远走他方。而那假扮西施的卫姬,趁勾践来看她的时候企图刺杀他,未成功,勾践遂明白了事情的始末,大怒,通缉范蠡,问罪王后。这时文种替范蠡和王后求情,被下狱。之后文种在狱中得知王后自杀,倍感痛心,遂明白了鸟尽弓藏的道理。他知道自己也时日无多了,便想起了自己的一生得与失,他自认为他这一生没做什么坏事,唯有两件事让他问心有愧。其一是他派人杀害阿牛以骗取郑旦入吴报仇的决心,为了达到他的目的而白白牺牲了一个无孤人的生命。其二是他借给吴国的种粮是熟粮,那害死的无孤就不是一两个了。这时候,他想到了孙武的话,“爱民,兼爱敌国之民;爱兵,兼爱敌国之兵”……画面又回到夫差和西施跳崖的地方,就此结束……

  《西施秘史》观后感(六):为君王者,当如夫差

  看罢西施秘史,心怀感慨,并非是对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破吴而归的史事的崇敬,更多的却是对国已不国,家不成家的吴王夫差英雄一世,情义并重的钦慕。

  若论宫闱密斗,剧名西施秘史倒不如更为郑旦秘史,因作为故事主线的美女西施,出镜率竟少于挑起大部分是非的郑旦。或许导演的原意并非是要展现历史上的西施究竟是怎样作为一个女间谍帮助自己的国家复兴雪耻的,而是要在故事主体不偏离史实的原则上,展现这个乱世佳人至情至性,至纯至善的心灵美。这般的美究竟有几分合乎历史的真实无从考究,我也并非史学家,观一部剧仅是图些娱乐和消遣,并在人物对剧情的演绎中捕捉些感动或是能够刺激心灵的点滴,是否史实,于我来说并没有太大的意义了。

  第一次看到剧名,西施秘史,心中就开始好奇,这会是怎样一部电视剧呢,刻板重现历史?抑或是荒诞滑稽的野史?也YY着这作为四大美女之首的西施的模样和气质,在我所熟悉的女演员中,谁才能担此任?范爷太过妖艳,少了一个出身苎萝山国破家亡的浣纱女该有的清纯和凄婉;赵薇似乎又少了些灵秀;周迅又缺了些越女的风韵;恁是没有想到一个完美符合我心中的西施形象的女星来。也正是这样的遗憾心情让我对谁能胜任西施一角儿有了更强的好奇心,想要一探究竟。初看剧时,剧中的西施确实让我有些许的失望,灵秀清纯有余,却不能堪称美貌惊艳,并且聪慧睿智也不足。而在随着剧情的演进,并且逐渐理解了导演心目中想要展现给大众的西施后,却越发觉得,这个温婉清纯的姑娘,定是那西施无疑了。

  山美水美的苎萝养育了她,让她拥有了那和家乡山水可以媲美的容颜,也给了她大山深处的女子所有的清纯和善良。若不是越国君王国仇家恨的复仇计划,她本可以同相爱的人携老山水间,过着一个普通女子该有的生活,或许清贫,却也乐得逍遥自在。然而在那样的乱世,她的美貌注定了她逃不脱历史的洪流,要到史书上走一遭留下些痕迹,让后世人评判她的是与非,美丽与哀愁。而在那样的时代,女子始终是卑贱的,纵有盖世的美貌,她也只是和其他越进献给吴的贡品一样,被一起送给了吴国,而她更是悲惨的担当了取悦吴国君王,帮助越王返越的任务。一个名族,一个国家复兴的重担,却单单压到一个女子身上,她只是一个女子啊,来这儿之前,她只是个渴望幸福,渴望和爱人在一起的小女孩儿,然而现在这一切都不再那么单纯了,她被自己最爱的人亲手送给了敌国,这在小小的,并不懂什么国仇家恨的她的心中,留下了多么深的伤痕,于是,她恨夫差,恨他亡了越,恨他奴役了自己国家的大王,更恨他使得自己两情相悦的爱人要把自己送给他作为礼物。

  然而渐渐地,在日复一日的相处中,她慢慢地发现,夫差这个一世英豪,他更有着范蠡所不能给她的温暖和包容,他那样想方设法的取悦她,那样的尊重她作为一个越国罪奴的意愿,他不强迫她,面对她的不妥协,他愤恨,却也只是狠狠的甩下一句,总有一天,我会让你自己走向我。确实夫差做到了,他给她最大的宽容;和她一起在甘霖宫享受平凡夫妻生火煮食生活情调;他赠她馆娃宫,壁上刻画上家乡苎萝的山水画以慰藉她的思乡情怀;他出巡越国,唯携她于左右,共忆她的曾经往事...试问有这样一个对自己如此看重的人,她怎能不心动,于是她爱上了夫差,这个敌国的君王,她曾在国仇家恨和自己所爱的人之间无数次地做过选择,然而红颜本就不需懂大义,越国过往的仇和恨跟她又有何干,她只是想同眼前这个爱人相守一生,至死不渝。剧终她携夫差一起跳下姑苏城墙的那一笑,笑的那么会心,那么美,因为过尽千帆,她终于可以和自己心爱的人远离这浊世所有的龌龊、背叛和束缚,然后永远在一起了。

  剧中的夫差,在我看来的真豪杰,他英雄一世,却又有着那个时代的君王少有的仁慈和情义,他自己总结自己最终失败的原因,一是他孤高自傲,没有把小小的越国放在眼里;二是他用情至深,常以善心去度人,所以才放了越王一条生路。他确实是看透了自己的一生,而我却不认为这些真的是他的短处,英雄自有傲气,他的度量不是勾践那样的小人可以同日而语的,缺乏勾践所拥有的那种腹黑和无耻,才是让他这样坦坦荡荡的大丈夫在那个时代无法立足的原因,他给予他的爱人,敌国的谋臣,甚至是明知不会真真正正俯首称臣的敌国君主以宽容,在伍子胥口中是纵虎归山,在我眼中则真是大丈夫所为。或许他最后惨淡,亡国,然而他的情他的义,却让他并不孤独,他有为他不畏一死的红颜西施,有虽娇纵却心心念念为他的卫姬,有感激他知遇之恩的范蠡...再观勾践,他有什么?十年卧薪尝胆最终破吴雪耻,他的毅力确实也是令人佩服,然而他狭隘的心胸和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卑鄙,最终都导致了他的众叛亲离,他纵是拥有了一时的霸业,但都不会长久,就算是曾经那个和他同生死共患难的王后雅鱼也都看透了他,看透了有他在的世态炎凉,要离他而去守着青灯古佛了此一生,试问,他又有什么值得自豪的呢?跟夫差相比,勾践太缺乏君王该有的胸怀,缺乏男人该有的坦荡,更缺乏仁、义、情。

  为君王者,当如夫差!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