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后宫·甄嬛传》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后宫·甄嬛传》观后感10篇

2018-06-23 20:42:1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后宫·甄嬛传》观后感10篇

  《后宫·甄嬛传》是一部由郑晓龙执导,孙俪 / 陈建斌 / 蔡少芬主演的一部剧情 / 古装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后宫·甄嬛传》观后感(一):哎,本来要说金枝欲孽的,咋又跑题了。

  宫斗剧我看得也少,这几天看金枝欲孽,和才看的甄嬛传比较起来,有意思。同为佳作,尽管两部剧都被简单定位在宫斗,但较真起来,却有截然不同创作立场欣赏趣味相比之下,金枝欲孽是一部正常的、俗套的,又富有娱乐性的剧,而甄嬛传和它建筑起来的整个斗争,则残酷得让重口青年也有些吃不消

  不考虑剧里那些一厢情愿格格不入善恶论,那么后宫甄嬛传能称得上是一部考特剧。雍正的后宫,就像是一个封闭的铁笼,嫔妃们在里头你死我活不择手段。宫中斗争,与铁笼中的困兽残杀并无二致,只是每个人物加上政治的、阶级的、出身的、个性的种种因素,斗争更显得手段丰富结局残酷。

  看甄嬛传,你会发现这剧里并没有善恶观,更不存在所谓的普世价值观。这戏里纯粹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残杀,不是智力游戏,而是残杀的猎场,胜者奖品权力和生存,败者就只有羞辱和死亡。

  起初,我以为甄嬛传是一出悲剧,但后来想,它更是一部彻头彻尾的惨剧,在甄嬛传里,那些死去的人,甚至不完全就是斗争的参与者。在皇后华妃之外,创作者安排了很多无关者的死亡,来建筑一个惨烈斗争下的权力体系比方淳儿之死,就能称得上是给考特剧定调的死亡事件:一个人只要成为权力争取者的阻碍,那么她就有了被杀死的理由,猎场里没有无辜者。

  安陵容之死,更加寓意丰富,她的死亡多少带有阶级决定论的色彩。在甄嬛传的斗争逻辑里,出身底层的人只有“安身立命”才是被赞赏的,比如与安陵容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槿汐和剪秋这样的人,她们同样出身底层,在宫里的生存之道,不是自下而上的反动,而是做一个“忠仆”。

  安陵容的悲剧,在于一个身处权力体系底层的人,却有了向上攀爬的野心,那么她就只能沦落为上层派系斗争的工具小人物在权力斗争的猎场里,只有跟住主子一条路,因为权力的斗争仅限于上层,是上层的斗争才直接决定她们的生死。正因此,安陵容无论是跟甄嬛、跟华妃、或者跟皇后,她都只能是工具,她的结局也只能是死,不只要死,且要死的惨烈。因为她的死,就是宣告了权力塔中自下而上之路的死掉。

  在这剧里,创作者赞赏并美化槿汐这样的忠仆,就是在建筑一个泾渭分明的权力塔,正是安陵容的尸体,和败了和主子一起死、胜了吃主子赏的一根骨的忠仆们,一起构成了权力塔的底座。

  甄嬛传在每一个方面都放大权力的威胁诱惑。不像那些残肢横飞的血浆考特片,甄嬛传并不只是让权力斗争失败者接受死亡。大BOSS皇后被安排生不如死,斗争的失败者不只是死亡,更是羞辱。正因为剧中人对权力的无限渴望,在拥有权力之后才更加肆无忌惮的杀戮和羞辱,这就是甄嬛传里的畸形权力观。

  而在这样的权力斗争里,上层会拥有帮凶和忠仆,根据需要,会集结成为帮派,权力的拥有者,可以随意伤害和羞辱权力体系中的失败者和底层。安陵容之死,是整部甄嬛传无尽头的死亡事件中,最为惨烈的一个。她的死是因不愿安身立命,不愿只做忠仆或者斗争的工具。然而底层小人物向上的反叛,却正是金枝欲孽这样正常剧会赞赏的对象,假如安陵容在金枝欲孽的后宫里,那么她有机会做陈豪、张可颐,甚至佘诗曼那样的人。

  与金枝欲孽这样正常的剧比起来,一部甄嬛传,完完整整拍的就是个权力斗争,整部剧的发动机,就是对权力的谄媚。处在斗争漩涡里的人,没有一个人是正义的,即便是加上了主角光环的甄嬛。这里没有正义自由公平良知,只有胜败。

  《后宫·甄嬛传》观后感(二):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甄嬛传》看过后,崔护的一首诗一直在脑海里不停的回放: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那桃花终究无法理解人心中的悲痛,每年春天都开得分外灿烂,灿烂得太过于碍眼。而人的的一生,无论是多么的辛苦曲折苦心孤诣,也终究逃不过那八个字:求之不得物是人非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那一年,她们只有十七岁,意外入选也好,得偿所愿也罢,当她们进入那庭院深深深几许的皇宫,从此便与宫外的普通却自由的光阴拜别了。人心的欲望本就不是开始便有的,她们最初期许的不过是在保得自己性命同时,让全族的声名得以保全。 或许还有一点点额外的奢望,那深宫的夜晚,雪地挂起小象祈福,许的是,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甄嬛也好,沈眉庄也罢,甚至是皇后和华妃,深宫的女子最大的奢望便是君王情深

  那一年,杏花微雨,甄嬛第一次见到那个与她牵绊一生的男人,那个大清王朝的君王。他假称自己是果郡王,与她谈天说地,听笛赏花,雨中赴约,这怕是在那清冷的皇宫中从未有过浪漫。人生若只如初见,恐怕是所有女人的毕生所愿,恨不得刹那芳华,瞬间白头,此生也便如愿了。但还是有一个“若”字,人生无法只如初见,也没有瞬间白头,不离不弃这等好事,宫中的女人们也只能看尽了悲欢离合之后,看透爱情的凉薄转身经营另外一条康庄大道去了。看淡的便可以留得性命,而痴迷的总是赔了性命不说,还拖累族人。爱情,终究是一件渴望不可及的奢侈品代价也许是一生。

  【肠断弦亦绝,悲心夜忡忡】

  当我看到深夜里华妃哭红的眼眸,对这个一直张扬跋扈草菅人命的女人便无法痛恨起来,不过又是个可怜人罢了。现实中也好,剧中也好,最不缺的就是可怜人,尤其是情深无悔的可怜人。争了一世,爱了一世,最终华妃才知道,君王从娶她的第一天起,便在防着年家功高震主,防着她怀有身孕,这一世的深情,她终是错付了。而皇后又何曾比她幸运命运齿轮在纯元皇后第一天入府就开始转动。也许她也曾想做一个良善的不问世事的女子,只是所有的努力最后都化作一句死生不复见。也许,在生命最后绝望那一刻问她们,此生是否后悔,她们都不敢作答,因为如果无悔,一世的深情,只是场笑话;如果有悔,那人生也许只是场笑话。

  上天从来未曾公平,对于一些人,她是格外的宽厚,而对于另外一些人,却过于凉薄。安陵容认为甄嬛是幸运的,因为她有她未曾拥有的一切,高贵身世娇美容貌,满腹的才华皇上宠爱,她怨恨,她报复,而她一生所做的一切,最后她自己也只能说两个字,不值。而甄嬛呢,她毕生所求,便是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她爱上了皇上,而皇上只是把她当做替身;她爱上了允礼,却无法相守。皇上临终前说,我毕生所求,终究没有得到,这句话对于甄嬛何尝不是。对于后宫里每一个或单纯深沉的嫔妃何尝不是。所有人,匆匆忙忙的追逐,最后全是一场空。你和我,这一世的深情,终究是错付了。

  【心似双丝网,结结复依依】

  沈眉庄是聪明的,也是幸运的。她聪明在于发现皇帝的薄情之后便心灰意冷,不再在皇帝身上枉费心机,去侍奉皇太后,既保得自己性命,也不给自己徒增伤悲。她幸运在于,在这清冷的深宫之中,她能遇见自己所爱之人,虽然他们无法长相厮守,她却可以死在他的怀中。比起宫中无数女子,这样的命运,实在是让人无法不羡慕。她死后,温太医为沈眉庄守灵,算是以我之身躯,还你之深情。沈眉庄临死一句,我此生也无憾了,让人无法不动容,双头花下,两同心处,一对化生儿。

  【积石如玉,列松如翠,郎艳独绝,世无其二】

  如果说甄嬛传是部苦闷宫廷争斗戏,允礼便是这部戏里面一抹难得的亮色。他通晓诗书礼乐,擅长骑射,才华横溢,惊才艳艳,不汲汲于功名利禄,潇潇洒洒纵情于山水之间,是集各种优点一身偶像男主角,仿佛与这种宫廷争斗的戏码毫无牵扯。甄嬛与允礼的深情,也是这一部苦闷的戏中的唯一一处温情

  对于甄嬛来说,她此生最快乐时光便是在那青云峰上,没有荣华富贵,但却有允礼相伴,岁月静好,琴御在侧,人生还有何求?而对于允礼来说,这是值得用一世去换回的光阴。然而,她还是回宫了;而他也娶了别人做福晋,命运从来就是在错过中交替轮回,直到死亡,也许所有的一切早已注定。

  允礼最后含笑饮下那碗毒酒,他最后还是用性命护住了甄嬛,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对于允礼来说,此生挚爱是甄嬛,而甄嬛亦是如此。只盼如果有来世,所有人活得轻松些,惟愿现世安稳,岁月静好。

  《后宫·甄嬛传》观后感(三):小议.甄嬛传

  怕以后找不到,就转记到这里了。

  【虽两情相惜,两心相怡,得来复失去。有诗待和,有歌待应,有心待相系 。望长相思,望长相守,却空留琴与笛 。以情相悦,以心相许,以身相偎依 】

  甄嬛与允礼的这段情正如他们所说,是一场美梦。也是此剧转折的牵引之处,这场美梦的破灭,因为结局凄美所以令人扼腕,因为扼腕所以痛在心中,无以言表。

  据说原著描写更加细致深刻,剧中叙述应是削弱了许多。远离世间纷扰喧嚣,不管当时的封建伦理道德三纲五常,不去论该与不该。真实的爱是无限制最自由的,皇太后说过“帝王家是不允许有真情的”(大概),允礼对甄嬛应是一见钟情,本又是不愿循规蹈矩的人,自由惯了,看似来去无踪影的浪荡公子哥,不同表象,反倒是一个忠于内心的人,这也是观众怜惜他的原因吧。

  也只能在那桃花源一般的地方,才配得上这一段只为爱而爱的情,这是甄嬛对爱情的真正向往所在

  以知己知心待彼此,对于在宫中需机关算尽争得一时宠爱的甄嬛而言,再美好不过了。

  如果故事在此停住该多好。此后种种皆是身不由己,明知皇兄之妻不可夺,可情难自禁,甄嬛比他现实,懂得若要两人都能活下去,只得各自隐忍。

  若要是当日一别,从此相忘于江湖,各自安好,倒也罢了。只能感叹造化弄人,不能两全。

  允礼最后那一场含笑饮毒酒,也是对甄嬛一片真心的交待。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亦可生,夜湖扁舟时的一句话,埋下了伏笔,他们这段情也可这番概括,谁又知道这是不是最好的结局呢。可这样完美的人,有过吗?还会有吗?

  【君来有声,君去无语,翻云覆雨里。愿勿相忘,愿勿相负,又奈何恨与欺 。】

  看到后半部分,不禁思考皇上是真爱纯元的么?还是那个爱着不受先帝青睐的亲王的纯元?

  他有没有爱过甄嬛?甄嬛这一生跌宕起伏都因她那张像极了纯元的那张脸,是福是祸说不清

  在她被逐出宫前,我一直认为皇帝只当她是纯元的替身,负了甄嬛一片真心。

  但当皇帝病中叫着嬛嬛时,我明白了即使作为一个符号而存在着也无妨,这反倒成了她手中的一张王牌,无论视她为嬛嬛还是纯元,不用太明白。

  众多妃嫔之中,皇帝也身不由己,想必也是付出感情的,直到最后弥留之际,还恳求嬛嬛再叫他一声四郎,无限唏嘘天子如何,拥有全天下又如何,得不到想要的那颗心,都是遗憾

  嬛嬛一袅楚宫腰,那更春来,玉减香消。选秀时,皇帝曾对甄嬛说过:“定不会让你玉减香消。”这一句,皇帝是做到了。

  最后那句“那年杏花微雨,你说你是果郡王,也许从一开始,便都是错的”。

  自己选择的也好,命运安排的也好,一开始,谁都猜不到结局。

  从希望变绝望,由爱生恨,皇帝与甄嬛之间,谁负了谁,是爱或恨,都烟消云散了,各自的无奈只有自己懂。

  【得非所愿,愿非所得 。看命运嘲弄,造化游戏 】

  在我心中,最令人羡慕的的莫过于沈眉庄。生时姐妹甄嬛相伴,死时亦在爱人怀中。大爱这个人物,她就像甄嬛的那碗人参汤,荣辱与共,不离不弃,相互扶持。姐妹情如此,此生无憾了。

  她是剧中难得的明白人,也是最幸运的那个。最早受皇帝恩宠,却被华妃陷害至禁足。谁知她那段日子里,一定有过流泪、痛彻心扉,最终想通了:后宫中的明争暗斗无法避免,集三千宠爱于一身,也是六宫怨恨所在。没有竞争价值才能保全自己。

  眉庄死前道出的那一句“你这熹贵妃当的快活吗,你这万千宠爱的贵妃都当的没有滋味”时,赤裸裸的一句话,我真心哭了。

  她与温实初的那段情,是她一生活得最不像自己的时光,只有她得到了自己想要的,“这样糊涂一次,我很欢喜”,想必是幸福的。

  眉庄的死,允礼的死,甄嬛一切所求都化为了无形,身边仅存的一点真、一点实都已不再。

  她走出眉庄的寝殿痛哭的那一段,镜头回放刚进宫时两姐妹浅笑吟吟眉目生笑,对比着甄嬛极艳的双唇,这种反差真是巨大讽刺真真假假,假假真真,这一切只是恍然如梦。

  若不是为了活着,只偏偏为了活着这样一件看似简单的事,谁愿意争的那么鲜血淋漓,却又是不得不如此的无奈。

  【真情诺诺,终于随乱红飞花去 】

  叶澜依我也是很欣赏的,心直口快之人,孤傲清冷是因她有所坚守,至始至终不变的是一颗对十七爷的真心,黑白分明,不畏惧不屈服,远离一切明争暗斗。

  她一直很清楚自己的使命——报答十七爷救命之恩,不惜帮甄嬛的一切都因十七爷,也是因为爱,而她却理智,明知自己得不到也从不加害于人。

  允礼的死留下的遗憾,却是她给补齐了。最后她选择割脉了结自己,含笑死去,真正是一个活得潇洒坦荡的女人。

  深宫女子的苦是心苦,步步都需算计,甄嬛是我心中最可怜的那一位,若出宫前是为爱而活,那再次入宫的她已是为恨而活。

  爱已逝心已死,身边的挚爱至信都已不复存在,深宫走一遭,在被世人向往的高墙之内,封建帝王后宫的女人们想求凡俗之爱不可得,争的不过是一时恩宠,为爱生恨,每一步都为了命,终究卷入那纠缠的黑暗牢笼,每一次困顿挣扎都是艰难的取舍。

  相比之下,平常人的一生虽平淡无奇,却不用如此费心挣命,要幸福的多。

  数年的尔虞我诈你死我活,空留下了一具高贵冷艳的躯壳,荣华富贵应有尽有,得到全天下,代价却是失去了那个你和最初的自己,一颗求真求实的心被活活掏空,真是残忍。

  造成甄嬛一生的悲剧的不是她自己,不是皇帝,也不是命运,而是封建社会制度,对她的摧残,身心自由皆为虚妄。

  【期盼明月,期盼朝阳,期盼春风浴 。可逆风不解,挟雨伴雪,摧梅折枝去 】

  深宫之中,若要求皇帝的那颗真心,是得不了也不能得的。

  前朝后宫的权益制衡,当个体命运背负着牵制着身后的家族荣誉、安危,争到最后最惨是含冤而死,最好也不过是身心俱疲,心灰意冷罢了。

  深宫的女人们,作为工具一般地存在着,失宠枉死的都是所求过多,得宠晋位的都须有一颗极冷的强大内心,你需抛了爱弃了情,在这里若要求个什么真爱,就是把自己推上绝路。

  甄嬛不也是心死才得活了下去吗。有爱才有恨,没了爱就不生怨,没了猜忌便没了烦恼。

  皇帝恩宠就如那一夜的夕颜花,花开花落终有时,在这个金碧辉煌沐浴荣耀的地方,好好活下去竟成了奢望,多么讽刺。

  【凤凰于飞,翙翙其羽,远去无痕迹 。听梧桐细雨,瑟瑟其叶,随风摇记忆 】

  忘不了头几集选秀结束时,甄嬛在宫门口停驻望着嬷嬷远去的背影,彼时她脸上的表情耐人寻味,那一条长长的深宫之路,谁知会带来什么,即将踏上的是一条怎样的路。

  这一切的一切,若真是一场梦倒好,只待梦醒方可解脱。而入戏的我,是当一个真实存在过的甄嬛在考量这段故事。

  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这句话无论放在何时,或许都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景罢了。

  温和从容,岁月静好,你们最终得到的是不是那最初的期盼?

  (Ps:看完此剧,心有戚戚焉,将会是一段“其他剧都不入眼”的日子了。犹豫要不要再将原著读一遍,却又不忍再去体会。)

  《后宫·甄嬛传》观后感(四):很带感

  在看这部剧之前,网上到处流传着对最近电视剧偏向恶俗的宫斗戏的不屑。这部甄嬛传被尊为宫斗戏的代表,所以最初开始看的时候,我对它的刻板印象就是一群女人斗来斗去的恶俗片。但是真正开始看了后,才发现这种认识实在太片面,委屈了这部制作精良,台词考究的片子。

  古代女人没办法通过自己的努力独立于男人存在,掌握自己的命运也是男上加难,所以只能通过依附自己的丈夫。在皇后后来承认害死纯元,对皇帝的自白的时候。皇帝针对皇后的发问,抛弃先前的约定,喜新厌旧,等等都是自己的错,为什么不恨自己,反而恨纯元。而皇后的回答是深爱皇上,没法找皇上下手,所以就找那些女人们。而现在宫斗戏惹人讨厌的地方就在于,现在的人拿着这些宫斗戏作为榜样,应用于现实生活中,把“打小三”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把自己的丈夫奉为天地,自己心中的不甘和痛苦,不去找那个最主要的责任人——自己的丈夫,反而先转移到小三身上。观众在观看的时候,可能会对甄嬛有代入感,所以看到负面的事情发生在甄嬛身上时,会揪心,但是发生在别人身上时,比如华妃,比如祺妃,比如皇后的时候,就觉得大快人心。觉得因果报应,风水轮流转,终于傲得天日。但是故事里的女人们,很多都是一帮可怜人,自己无法为自己的命运做主,只能在自己能控制的范围内兴风作浪,就是打击其他女人。

  而另一个让人感慨的地方就是帝王的感情。对于自己的妃嫔,说杀就杀,说打就打,说打入冷宫就打入冷宫。完全不信任自己的妃嫔。一直以来重视的兄弟,在威胁到自己男人尊严和利益的时候,说杀死就杀死。帝王无情,才是一种现实。之前看很多宫廷言情剧的时候,皇帝如何痴心,如果痴情,终究更是故事罢了。然后皇帝的无情,也是时代和现实制度带来的一种必然。

  电视剧有个跟小说不同的地方,讲故事时用的是全景视角,讲后宫的故事,也会讲前朝的时候,所以对某个妃嫔的荣宠和皇上及其他几个角色心境的变化就会结合其他的情况,看的更明白了。听说小说是以甄嬛的视角来写的,观众看到碰到的,也就是甄嬛看到遇到的,代入感可能会更强,对所有事情的理解也会更有限,但是对于体现个人在时代中的渺小和无力上来说,会是种更好的表现手法。

  在我看来,这部剧情有讲感情,有讲阴谋,用描写历史的描写手法,很多地方看得出用心制作,演员表演也相当到位。剧情更是出众,不是简单地局限于后宫的生活。

  最后说,不知道小说里如何处理的,后期的端妃敬妃以及其他妃嫔,如何就跟甄嬛一拍即合,利益完全一致而没有内斗?有利益的地方,就有纷争,而且这些利益不会是永远一致的。在电视剧中,这些地方的处理太过于理想化。另外,十七爷很帅啊。

  《后宫·甄嬛传》观后感(五):紀 唯一一部看過五次以上的劇 哭成傻逼的這些天

  疯狂流泪过3次:1.真的是,眉儿死以后,甄嬛从殿里面走出来时,回放她们相处的片段,不知道为什么,自己瞬间哭成傻逼,像我泪点这样高的人,竟然哭了···· 我想了半天也没想明白自己为什么哭,大概就像人说的,这种友情难得吧。想起了我和闺蜜,有时候还会有误会就觉得想哭。 2. 17死的时候,我也哭成傻逼,这次特别发自内心的哭了··· 两个相爱的人,真不容易,而且还要阴阳两隔,不知道如果我身处此境,会怎样,总之,心酸,难受,心里像有很重的石头那样,痛苦。 3.大结局时,甄嬛由近及远走到榻上休息时,我感觉特别崩溃,不知道为何,就是很崩溃,可能是意识到,这样的一部描绘整个人生历程的大剧,要结束了,所有的人,死时都那么悲伤,当真是悲剧,也不知为何,感觉甄嬛太孤独了,孤独到让我心痛,所有她深刻爱的,她深刻恨的人,都离开了,仿若这世间只她一人。最后回忆她整个人生历程时,崩溃大哭··· 已经看过不下5次,这次入戏这么深,深到好像自己和他们一起经历了这人生,当这人生结局时,内心的凄凉,落寞,孤独,挣扎,齐聚而来。

  《后宫·甄嬛传》观后感(六):电视剧

  今天终于看完了电视剧版本的甄嬛传,一开始只是坐在电视前观看,最后实在没忍住跑去百度了最后几集,总的来说没让我失望,挺好看的。与小说比,更添了一份正剧的感觉,有些剧情也更合理化了。当然了,还是存在不合理的地方。

  来说说自己的感觉吧..话说小说看完过后都有点儿忘了。

  1 甄嬛

  孙俪的演技挺好,也得也很错。不过总觉得颜上要差点儿,倒不是说她不美,而是觉得不合适,小说中的甄嬛应该是有倾城之貌的,应该有大家闺范的范儿啊,可是在我看来孙只能谈上小家碧玉了。不过孙的演技很不错,再加上用妆容去区分她慢慢内在的变化,挺成功的。

  2 皇后

  虽然我挺喜欢蔡少芬的,可是她演的皇后真不是我的菜,和小说中差距太大了,感觉她更适合演华妃,那个骄傲、霸气的女子,而不是一直隐忍。皇后的阴毒被她演的直白了些,不好....

  3 安陵容

  和想象的不一样,演员也太魁梧了...

  4 眉庄

  刚开始出场时,可能是演员演的,呃,太像古代的那个感觉了,端着的感觉..不过后来慢慢的也就习惯了...话说她跪的好直啊,每一次都比旁人要高出好大一截。

  5 崔瑾夕

  演员很好看,呃,真是觉得挺好看的...看小说时,把她想象的挺老的,罪过罪过。

  6 华妃

  挺好的...演上稍稍少了一点儿霸气..

  7 玉隐

  这个,和甄嬛也太不像了,而且长得也不好看...流朱挺好看的,为啥不换换演员了...

  哎,语言贫乏就记录到此吧。最后说一句,两位男猪脚不管是在电视剧中,还是小说中都不喜欢。相对来说,倒是温实初更能打动人。

  《后宫·甄嬛传》观后感(七):女演员各有特色

  优点:

  刘欢的片尾曲作为插曲出现在情感戏的时候特别带感,气氛渲染得很好。宫斗具体设计的各种情节是最大看点,我印象深的是整眉庄,让假老乡医生让她相信假怀孕。眉庄死前,温太医在床前的告白也很感人,一个至始至终卑微着望着远方,忽视了近处真爱的人终于醒悟和正视了这段配角之恋。甄嬛对温太医至始至终只有礼貌和利用,并无付出,后来还义正言辞的对温说,爱她就应祝福她,靠,强大的万能女主,单恋这玩意儿真蛋疼。女角无论性格还是长相都各有特色,而且没有假脸非主流混在里面,都是天然美女。孙俪的妆容无瑕,自配音台词表现给演技加分不少。

  缺点:

  和老煎饼的感情戏有点稳,基本还行,但一到年轻帅哥小果子的感情戏那里,就考真功夫了,无论孙俪还是导演马上见光死。甄嬛受苦的戏特别假不到位,完全就像个千金小姐受不了丁点委屈。甄嬛在皇帝面前演戏伪装的时候从来就没出错过,这至少有个成长的过程吧,怎么天生就是戏精?前朝和宫外人员的戏份太弱,只有宫斗一条线,单薄了。场景画面弱,我至今还记得金枝欲孽片尾宫中乌鸦分飞的傍晚,这种才叫艺术修饰和加强好么。高潮桥段在表现和设计上艺术性太弱了。

  《后宫·甄嬛传》观后感(八):随风飘零的,何止是落花?

  分明是明晃晃的下午,一遇上傍晚的时光,就起了一层细腻的雾,笼在空气里,让人好不生厌。这临近下雨之前的烦闷与冗长的低气压陪伴,无一不让人心生郁闷。

  大把大把的时间,静默着。在书里断断续续的温故着,曾以为冬日里的挫败会一直延续,只是徒留下一些记忆。但原来,喜欢与热爱的会一并都跟随身体存活下来,没有为任何事情改变。

  得空就看《甄嬛传》。大三看了书,看到精彩处,却戛然而止,正好是甄嬛再进宫的那一刻。所有人,所有事,都覆盖上一层讽刺的意味。

  如此喜欢的一部剧,却是因为它饱含批判。可能也不该叫做宫廷剧,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交织并存。孙俪主演。说起来孙俪,也是我喜欢的演员,只是一直都是淡淡的。有她的作品,是一定会去看看的,但是除了《幸福像花儿一样》,也没有哪部戏是真正看完的。忍不住还是在追看,一边看一边堵得慌。记得之前很喜欢《步步惊心》,一直在想,怎么会这样经不起比较,怎么一与《甄嬛传》比较,《步步》就变成了偶像剧了,如此的漂浮与不济。不过后来也懂,商业社会的电视剧,如果都是这样的细腻,恐怕也是赚不了什么钱的。

  导演第一次拍,孙俪第一次演。一个用心,另一个用心也用力。居然深深勾起了我重看《红楼梦》的愿望,前几天才看到一篇文章,说名著不必强迫自己去看,深以为然,每个人在不同的时候会开窍。甄嬛不过是个引子。

  看流潋紫的文字访问,说是看了十几遍的《红楼梦》,才有了如今的《甄嬛传》,确实,台词考究,演员优秀,制作精良,都是优点。但是,最让我感动的却是,编剧把浮沉在深宫中的女人,与高高在上的帝王赶下了“情感专一”的神坛,不再是帝王钟情于某一女子不可自拔的烂俗,也不再是琼瑶式“百转千回的”的苦恋,还原了真实的帝王生活。虽然在某些环节里确实过于唯美,但如果真的还原历史,恐怕没人会去喜欢这个故事。历史与戏剧,总是要有些区别,不能高于现实的戏剧必定是失败至极的戏剧。所以说,《甄嬛传》的导演夸下海口,并不为过,确实是这几年里最好的古装电视剧。它把要表现的封建制度吃人深刻的加以表达,再加上编剧挖空心思的把原著架空的“大周朝”放到最恰到好处的清朝雍正年间,就使得批判的意味又进一层。

  既然是《甄嬛传》,就不得不提甄嬛。说实话,知道是孙俪演,真是心凉了大半截。你能想象吗?曾经傻气执着的“杜鹃”与纯美纤弱的“冯程程”居然要演后宫第一女诸葛“甄嬛”,真让人百思不得其解。那时就决定不再去看《甄嬛传》,因为会破坏原著存留在心中的美感。例如李少红导演的新版《红楼梦》,一半就毁在了演员上。既然平衡不了书籍给予读者的震撼,何苦去白白糟蹋。但是知道它上星了,出于很喜欢流潋紫的文笔,也知道花费了两年的时间去筹备,所以想着看一集也未尝不可。看的第一集,就决定看下去。一是剧集本身的客观条件,片尾曲刘欢唱的《凤凰于飞》很好听,但凡剧中主要人物都有名字会显示在画面里,这是很用心的表现。最打动我的是甄嬛拜别父母时候脸上的表情,一层层的表现出来,这就是我眼中的甄嬛。不必过于倾国倾城,但一定是善解人意,聪慧机敏。而扮演者孙俪也让我很放心,因为,她已最大程度的还原了甄嬛,至少我心中的甄嬛非孙俪莫属。

  甄嬛是一个覆盖在历史人物嘉妃身上的一个别名。甄嬛此人不存在,但是嘉妃存在,于是作者借这个原型,用艺术的手法描摹勾勒出她的一生。唯一不舒服的地方是,雍正自从即位以后,就避开了禛的所有相近读音的字,历代帝王都是如此,避名讳是一种帝王集权的表现。可是甄嬛却可以保留她的名字,这是越过亲王的殊荣。但毕竟作者也是巧用心思,这样反而凸显了雍正残忍中尚存真心的一面。

  不知道是原来就喜欢着孙俪还是甄嬛太深入心灵,通过演绎,只有一种感觉,演的真好,仿佛不是演出来的。孙俪也不是孙俪,就是甄嬛。

  看过一个访谈,孙俪演的时候很困惑。曾经的百般缱绻,怎么到后来却是机关算尽。甄嬛爱皇上吗?或者爱过吗?导演的回答很巧妙:爱过,皇帝是初恋,十七爷是困顿中的真正成熟之爱。孙俪在演的时候赋予了甄嬛更多的理解。两段恋情都是刻骨铭心,只是真正的爱只有十七爷。因为不涉及名利子嗣,只有真心。

  爱情,在这部戏里,只是作边边角角的感情处理。以漠视来凸显情感的宝贵。即便得宠如甄嬛,也是不得不小心翼翼。没有读过小说去看的人会被直接秒杀,没有抵抗力。但是读过小说的人,在第一集皇帝看到甄嬛的第一眼所表现的惊诧中就有些许的难过,此后的种种宠幸,都是因为一个早已不存在的影子——纯元皇后。皇帝与纯元皇后琴瑟和谐,相爱至深。所以当他看到多年以后有一个眉眼与纯元皇后相似的人,一定是会去给她他所能给的。像与不像,都是一段早已注定的孽缘。甄嬛初初进宫时,心机尚浅,在雪夜里,踏步出行,还会念出“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这样的温暖之句,在初次承宠时,眼里都是柔情蜜意,满目皆是小儿女的情思,可是在步步算计的过程中,她也渐渐从防御变成不得不进攻的一方,旁人种种作为也许不过是一些小伎俩,都可以忽略不提,但是在她第一次被害失去孩子的时刻,皇帝的表现已经是令人心酸,帝王的感情,从来凉薄至极。那些用情至深的场景全都是偶像剧的作法。被安陵容再度吸引的皇帝全然已经忘记这个他赐予“椒房之宠”的女子,忘记了失子之痛,继续为了社稷违心的宠溺着华妃,这第一层隔阂已然种下,再也不会消除。而第一次“失宠”之后再度得宠,不过是巧用心智换来的。红墙高瓦,那些不自由的灵魂,怎耐得住君恩如流水。年复一年的花红柳绿,不过是红颜一次又一次的衰败。与皇权相比,红尘浮世的爱恋,只是可有可无的点缀。幸得十七爷允礼一直默然相伴,在甄嬛失意的时候,在她翩然起舞的时候,在她困顿的时候,都是他在左右。正当她步步攀升,凭借美貌与智慧向前走的时候,被皇后陷害,错穿了纯元皇后的旧衣。此时才知道,原来一切恩宠皆是来自于这个女子,他是皇帝最初的爱,也是毕生所爱。这也是全剧我最爱的一个段落之一,孙俪的表演到达了一个转换的分水岭,从小清新转变为腹黑的关键初就在此处,得知自己不过是作为故皇后纯元的替身时,孙俪的表现让人惊艳,她沉默着,两眼中的光芒一点一点黯淡下去,过往的恩爱甜蜜,都不过是一个影子。她跌坐在自己的床榻旁边,此刻因为不得宠所以世态炎凉尽现,陪伴在侧的唯有谨汐,流朱等人,她握着谨汐的手说:不必再跟着我,我已经不再受宠,一切荣耀都已和我无关。可谨汐依然没有选择离开,只说:我对你的衷心,当真不是因为纯元皇后。最精彩的一个段落,是随着甄嬛的失宠,甄家也不复荣华,甄嬛的父亲被安陵容伺机陷害得了鼠疫,甄嬛跑去求情,皇帝此刻依然无视甄嬛的真心,而是一味的想念纯元皇后,甚至说出能有几分像菀菀(皇后小名)也算是你的福气这般无情的话。甄嬛看到皇帝写给纯元皇后的信时,心中一片死灰,初恋最美好的光华顷刻化为乌有,说再多都无益,生下女儿胧月帝姬以后,甄嬛口中念着“锦水汤汤,与君长诀”,以废黜之身前往甘露寺带发修行,本以为身心俱灭的自己,却遇上了痴情的十七爷,他的守护,令人动容,当他脱下衣服卧于冰雪之中,以自身为甄嬛退烧的那一刻,仿佛时间都静止了。甄嬛没有了尊荣以后,也只是寻常小女儿家,虽然一再回避与允礼的接触,可是你依然不能不为他君子的翩然之姿醉倒,更何况一个将甄嬛视作天地人间的男子,人生何其短暂,为什么不能成全自己真心的喜欢。甄嬛的痛苦在于她太想得到爱,与允礼在冰天雪地的困顿中相恋,竟也变成了她此后一生唯一的爱恋。他们抛弃繁华,在山野里如平凡的夫妇,吟诗作画,用九张机抒情,甄嬛此刻得到了真爱。只是真爱过于短暂,当得知自己怀孕而允礼死于非命时,甄嬛首先想到了死,却为了腹中允礼之子回到了皇帝的身边,皇帝依旧“爱”她。所谓的爱,七分爱的是他自己的纯元皇后,而三分也许真是无法忘记甄嬛。甄嬛回去以后最大的变化是妆容浓艳,彻底抛弃了小清新。对于前期的甄嬛,孙俪自己也说很好演,时不时的跟皇帝表现小情绪,撒娇,偶尔睿智一下,甚至跟皇帝亲热,都是最好演的。但是最能打动人的也许是后期孙俪演绎的甄嬛,她回去的时候,十七爷突然出现,但是皇帝的诏书已经下达,为了孩子,不顾允礼的伤心落寞,她又回到了争宠不断的后宫,但此时她已不再是那个听天由命的甄嬛,许多人在这一时期一个个离开了甄嬛。永不相弃的好姐妹眉庄,痴情的温太医,再后来的这段时间里,他们陆续退出了甄嬛的世界,不得不说眉庄,第二喜欢的女子,她孤高,清冷,不愿再被皇帝喜欢,甄嬛最难最苦的时候,是她一直在身边,所以当她死去的时候,是全剧最令人难过的片段之一。孙俪演的滴水不漏,不管是杀伐决断,还是伤心欲绝,都是恰到好处,不得已的狠辣,完全的被释放出来,连配音都仿佛换了一个声音,温婉中有了凌厉的感觉。好几处都哭了,曾经跟朋友说,最近的眼睛一直处于用药阶段,因为常常哭泣,第一次哭是因为流朱的死,看书的时候,流朱的死也是让我眼睛湿润,但是真的看到那个情景,还是哭了。第二次是甄嬛的感情被皇帝否认,做了替身的时候。第三次是因为允礼追到甘露寺,多番表白,在甄嬛高烧不退的时候,亲王之身脱下华服卧于冰雪之中为甄嬛降温。第四次是允礼对甄嬛说,嬛儿,于我而言,你就是我的天地人间。第五次是眉庄因为安陵容而死。第六次是允礼为了保全甄嬛牺牲掉了自己。哭泣的太多,都不记得到底有几次。所以,要是开心愉悦的人,甄嬛传都不是好的消遣选择。

  宫斗不是重点,重点在于这部戏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后宫的女人不过是沧海一粟,他们或贪念浮华,或为了自身的安危,但是从来没有一部戏,让人觉得这样的安心和沉溺。或者我本来就喜欢悲剧,或者现实如此,或者那时候比我们看到的更加的残忍。谁又知道呢。

  还想写很多,只是,多写,也是一种累人的活,只想说,孙俪演得真好,她已经慢慢的放松下来变成了真正的实力派。后期制作的如此精良又带有“红楼”范的好剧实在不多,剧中的所有主演我都喜欢,尤其是华妃,谨汐,眉庄,温太医,自然,还有大绿叶陈建斌。总之,很喜欢。

  最后,用剧中的合庚婚贴上的一句话来总结全文吧:琴瑟在御,岁月静好。现实平淡而朴实的生活应该好好去珍惜。戏剧毕竟只是戏剧,曲终人散,留下一点感悟也不错。

  《后宫·甄嬛传》观后感(九):第二次看

  以前看的那些宫廷剧让我对宫廷的生活更多的是向往,看完这部才知道,皇宫其实就是一个人间地狱,磨掉的是人的心性,让人一步步走向绝望,刚开始看的时候对陷害甄嬛的人真的是恨得不得了,越到最后反而不恨了,只觉得她们可怜,为了生存为了爱,女人们不得不争不得不斗。说大了还是封建制度在作怪。

  18.4.15第二次看,觉得演员们真是演技在线,皇上演得好!这是之前感触不深的!皇上是真得爱甄嬛的,这次看反而觉得甄嬛有点薄情。之前很多人说甄嬛演技全靠配音,这话我就不爱听了,让配音的去给天宝她们配一配?祺嫔这种爱挤眉弄眼的也比现在有些明星好,玛丽苏什么的也完胜现在一些国产剧!

  《后宫·甄嬛传》观后感(十):红颜劫 (摘录)

  《后宫甄嬛传》改编自流潋紫的同名小说《甄嬛传》,近来这部76集的电视剧深深牵引住了我的心,私下里认为是自《金枝欲孽》以来不可多得的一部制作精良的宫斗剧,曾几何时,《金枝欲孽》里玉莹、尔淳、安茜、如妃之间的机关算尽、红颜薄命让我唏嘘不已,自此之后《宫》、《唐宫美人天下》、《后宫》等等一系列的宫斗剧层出不穷,却无一能与之媲美,直到今时今日的《后宫甄嬛传》,让人再一次为那巍峨宫墙里身不由已的宫嫔们叹息不已。

  宫斗,是妃嫔们自进宫后就将穷其一生的生活常态,那是一种人性束缚下的爆发,也是在压抑中一种心态的蜕变与反抗,无论是至高无上的皇帝,是殷切希望女儿能王耀门楣的家族中人,还是谄媚附势的奴仆们,无一不是宫斗中的幕后推手,一入侯门深似海,对宫嫔们,皇帝的宠爱、诞下的孩子就是唯一的护身符,不管事实的真相是什么,不管道理在哪边,只要有皇帝的信任就足以风光无限,曾有的单纯善良、曾有的姐妹情谊,都慢慢的被扭曲,进宫,是荣华富贵的开始,更是安稳静好日子的终结。

  (一)鸾镜朱颜惊暗换,天教心愿与身违

  嬛嬛一袅楚宫腰。那更春来,玉减香消。

  取自蔡伸的《一剪梅·堆枕乌云堕翠翘》,甄嬛取名典故即在此。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貌美、聪慧、博采,这就是甄嬛。

  倚梅园里初次相遇,她道“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勾起了他心底对爱妻纯元皇后的思念,更对这个颇有才学的女子留心起来。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那日,杏花微雨里,他谎称果郡王,拨起了她心底的阵阵涟漪。

  雨潇潇兮洞庭,烟霏霏兮黄陵,望夫君兮不来,波渺渺而难升。他因太后召见而失约,她独坐窗前弹奏湘妃怨,一墙之隔,碎玉轩宫门口,他伫足良久,“分明曲里愁云雨,似道萧郎不归,朕不在,她心里难过”,原来,他懂得。

  赐汤浴、椒房之宠、隆重的生日宴、亲画娇梨妆,她三千宠爱集一身,荣宠盛极。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他唤她“嬛嬛”,她唤他“四郎”,一如寻常夫妻般恩爱万千。

  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即是集万千怨怼于一身,她被皇后陷害导致流产,因痛心疾首、郁郁寡欢而失宠,一时墙倒猢狲散,长街上,她被掌掴与羞辱,自此,决心重新把握住皇帝的宠爱。

  可是当梅花树下,蝴蝶翩跹,刻意曲意奉承之时,她心中的爱还剩下几分,只怕多半为了生存而已。

  又一次,皇后算计,姐妹安陵容背叛,她终于明白所有的恩宠只因她的容貌似已经逝去的纯元皇后,于是决绝出宫前往甘露寺修行,“朱弦断,明镜缺,朝露曦,芳时歇,白头吟,伤离别,努力加餐勿念妾,锦水汤汤,与君长诀!”此时,她心如死灰,对他的爱早已消耗殚尽。

  再次回宫,他滴血验亲,他赐死十七爷,她与他已成陌路,唯有化解不了的恨。

  回不去了,纵使他曾宠她一时无两,但同样是他亲手埋藏了她对他的那颗爱恋之心,自此萧郎是路人。

  (二)吹箫人去玉楼在,只影无处话凄凉

  他,果郡王允礼,康熙帝的第十七个儿子,温润如玉、生性淡泊、潇洒不羁,是多少闺阁女子的梦中人。

  遥忆那年夏天,初相见,玫瑰醉醒惊见玉纤纤,佳人前,故作闲,语翩翩,却是惹得半生情缘浅。

  笛声助威惊鸿舞,桐花台月下谈心,他对她一见钟情,奈何她是他皇兄的妃子,他只能默默的隐藏起自己的爱慕。

  她被诬陷偷窃燕窝被赶出甘露寺发高烧生命垂危,白雪皑皑里他飞驰骏马而来,为了帮她祛热,冰天雪地里,他穿着睡衣躺在雪地里,来来回回的为她祛除高热,夜夜的守候只盼她能平安,却换来自己的风寒。

  终究他的一片痴情她懂得,他带给她对爱情的希望,琴瑟和鸣,长相守的笛声配长相思的琴音,足以媲美笑傲江湖之曲。

  凌云峰的日子,他们依偎在美好的月色下述说衷情,花前月下里他们合奏长相思,分别的日子里他们互赠那阙九张机,重聚后他们亲写合庚帖,私定终身。

  滇藏之行,她误以为他藏身黄河底,为了腹中的那对他的双生儿,她选择施伎回宫。

  而他,为了她拼死从黄河底爬起,为了她在边关吹了三年的风,愿意永不回朝。

  “我和嬛儿,无需计较这么多”,只此一句,道尽了满腹的衷情。

  年复一年的,日复一日的,他独自翻看藏在他怀中她的小像,独自一个人落寞的吹着那首长相思。

  山之高,月出小。月之小,何皎皎!我有所思在远道。一日不见兮,我心悄悄。

  圣意难却,他被赐婚,迎娶了两个他不爱的女人为妻,笑一世荒唐,悲浮生情浅。

  面对皇帝的疑心与试探,他失却了往日的从容,“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彼日有三愿,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常健,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长相见”,这是她对他的叮咛与嘱托,如此殷切。

  皇帝为了消除疑心,赐毒酒于甄嬛,命其毒杀果亲王,何等的阴毒,纵使那是他与世无争的亲弟弟,宴上,他撤换了她准备亲自赴死的毒酒,这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他能为她做的,“你永远是我唯一的妻子”只此一句,他带着对她无尽的不舍离去,终究成为皇太后又如何,如若让她选择,她宁愿一切都回到凌云峰的那段日子,他是她的夫君,她是他的妻,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负。

  原来,虽两情相悦,两情相怡,得来复失去,有诗待和,有歌待应,有心待相系,望长相思,望长相守,却空留琴与笛,以情相悦,以心相许,以身相依偎,愿勿相忘,愿勿相负,又奈何恨与欺。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后宫甄嬛传》,一部后宫女人的缩影,一个女人的沧桑与成长史,塑造了那么多生动的人物,除开以上的角色,在知道皇帝真面目还痴心一片的端妃、机关算反误了卿卿性命的曹贵人、知错能改芳心暗许十七爷的浣碧、以身扑刀护主的流朱、疼爱孩子却不能生育的敬妃、聪慧阅历深厚的姑姑瑾汐、有着绝美容颜却思维简单的祺嫔、对十七爷知恩图报的宁嫔,太多太多的角色,让人过目不忘,甄嬛三起三落的后宫经历让人读懂了一个女人的谋略与睿智,一场不可避免的红颜劫,造就了一部宫斗剧的经典,让人深思、嗟叹。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