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李小龙我的兄弟》的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李小龙我的兄弟》的观后感10篇

2018-06-23 21:1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李小龙我的兄弟》的观后感10篇

  《李小龙我的兄弟》是一部由文隽 / 叶伟民执导,李治廷 / 梁家辉 / 钟丽缇主演的一部剧情 / 传记 / 动作 / 爱情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李小龙我的兄弟》观后感(一):《李小龙,我的兄弟》:硬得不行就来软的

  李治廷是个帅哥,这个不假,但是在我的审美观是属于那种很“奶油”的帅哥,让这么一个不很男人的男人去演一个很男人的男人,就可想而知这部影片面貌会是什么样的,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捣鼓这部影片的那些人是很有技巧性的,他们很娴熟地玩弄一些避重就轻手段,规避那些他们玩不了内容,但是又在他们那些玩得游刃有余的内容上大做文章。因此这部影片给人的感觉就是,虽然它温吞吞地,和“李小龙”这掷地有声的三个字给人的一贯印象相去甚远,但是你不会觉得它讨厌。《李小龙我的兄弟》这种“硬的不行咱就来软的”的表现手法其实十分讨巧,狡猾狡猾滴。

  去世已经三十多年的李小龙已经变成了一个似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宝藏,这个宝藏和其他历史名人一样,都有精神物质的两个层面,就看面对它的人的需求是什么样的了。显而易见的是,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人从这个“全世界华人骄傲”的人的身上挖掘或者说榨取一些剩余价值,《李小龙我的兄弟》这样的电影无疑就是这样的,当然他们可以说这是为了展示大师不为人知一面,或者也可以进一步说是为了缅怀大师并弘扬大师的精神等等等等,因为按照他们的宣传,李家也给了这电影很大的支持。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李家对此事的初衷一定和主创者想得不一样,这就和有人想拍一部关于我爷爷的电影一样,我也会感到很高兴也会大力支持的,因为那是一个我重温亲人过往亲切过程,虽然有可能我也会得到好处,但是其中的感情因素要占大部分,而“他们”则肯定想得不一样,他们的初衷必然是奔着经济效益去的,拍电影在绝大多数情况只能是一个商业行为,这也怪不得“他们”,至少“他们”在《李小龙我的兄弟》这部影片中表现出了足够敬意小心

  所以,你在这部电影的阵容中首先可以看到它的商业属性:李治庭,《岁月神偷》之后人气急剧飙升;谢婷婷,谢家总有说不完的话题;张一山,90后估计都得给他面子;贡米,号称“小张柏芝”,也有一定的炒作价值。光这一帮嫩的可能镇不住场子,再来两个老的——梁家辉和钟丽缇——来保驾护航,此外还有叶璇的帮衬,这样的搭配,既保证看点又具备了一定的质量保障。而事实上也的确是这样,这帮小的负责闹腾,两个老的负责压阵,一放一收,一动一静,影片的节奏气氛虽然远远不够匠心独运,但却达到了能够为人接受的匠气十足,可谓煞费苦心

  影片的画面刻意做旧,旧香港的风土人情表现得尚算生动有趣,正迎合了“缅怀李小龙”这样的情绪氛围。而且有意思的是,除了张达明、钱嘉乐、张兆辉、杨恭如等港片老熟人友情客串之外,连久未谋面的万梓良、余安安都出来捧场,于是怀旧的氛围更加浓烈。而让怀旧氛围浓上加浓的是,这样的老演员本身所扮演的角色大多数也都是早期港片中的著名演员,如曹达华、石坚、以及其他当时活跃在电影界的导演,甚至还有幼年的冯宝宝。在这些人的夸张表演中,让我们隐约窥见到香港早期电影的繁荣和当时的社会风情,因此,与其说这是李小龙的传记片,倒不如说更像是香港人借助李小龙这个话题来了一次集体怀旧。一种软绵绵温吞吞的感觉早让人把李小龙的刚猛勇烈忘得一干二净,或许这就是编导们的目的,因为他们来不了硬的,就干脆一软到底,从别的地方办法

  令人错愕的是,即便是这样的记录性质极强的影片也依然忘不了“打擂台”这个中国武术中的重要元素,到最后还是安排了和洋人的对决,不过正如这部影片的基调一样,最后的结果却是皆大欢喜波澜不惊。“打擂台”已经成为中国武术的一个铁制标签,想甩掉几乎是不可能的,似乎也没必要甩掉,这种形式本来就是竞技性技击的一部分。只是这样的“疑似动作片”你不可能看到像《叶问》那样拳拳到肉的肉搏,因为这个“他们”来不了,真的来不了,那段擂台对决的大部分场景都以虚化的镜头处理了事,倒是在后来和洋人的台下切磋中,给足了那只猫的面子,这一致做法正是本片的“中心思想”。

  一切都被表现得那么美好,即使是在最黑暗时候。这部温情脉脉回忆录,以李小龙的胞弟的口味避实就虚地讲述了李小龙闯出世界声望前的“家长里短”,这部影片的贡献就是让人较为生动和直观了解了一下李小龙的青春期的那些事,仅此而已,没有激越的情怀,更没有勇悍的搏斗。因为他们来不了硬的,干脆就来软的,狡猾啊狡猾,高明啊高明。

  《李小龙我的兄弟》观后感(二):顾此失彼的两不沾

  浓墨重彩,是形容本片最好的关键词之一。两位导演在画面色彩感、场景设计人物设定上都下了苦功。但单薄想象出来的剧情显得力不从心期望李治廷饰演的李小龙以一两个招牌动作或者豪言壮语来重新掀起继“叶问”之后的又一个华语片超级英雄是不现实的。本片以近年来港片持续的怀旧、复古、致敬的风潮是一脉相承的,它不可能脱离了“旧潮流”而向功夫片或者李小龙的传记片靠近,虽然它标榜自己是李小龙的传记。

  《叶问》上映之前,人们对其的期待在于叶问宗师是李小龙的咏春拳师傅。甄子丹和叶伟信毫无疑问地确立了叶问这一形象独立性,使其终于不再依赖李小龙的形象而存在。李小龙的形象在《叶问》中以“新生儿”的姿态出现在片尾,而之后大量的怀旧照片更是强调了李小龙对于叶问的重要性。《叶问2》中李小龙仅仅是一传说罢了,虽然两部“叶问”中李小龙出场时间相当,但无疑《叶问2》以及之后的“叶问”片《叶问前传》、《一代宗师》等等并不需要李小龙了。这是一种奇妙观影心理,更神奇的是,本片倒是反过来需要依赖“叶问”这个符号。叶问宗师在本片以背影和老照片的形式一前一后呈现在屏幕上,相信,观众心中会产生对这两个功夫明星符号的呼应感。

  正因为叶问在当前华语银幕比李小龙来得更火,毕竟之后还有王家卫导演的、梁朝伟饰演的《一代宗师》,《李小龙我的兄弟》成了这一轮功夫片热潮的附赠品。本片两位导演意识到这样的尴尬,无论如何向所谓的传记片靠拢,它都无法避免人们拿它将“叶问”片比较,于是,不知何种心理作怪,本片成了另一部《人间喜剧》,各类老港片的人物出前厅,入后堂,显眼名字字幕更是加重了怀旧的气氛。李小龙本人呢,最重要的怀旧就是那部《细路祥》了。但导演又明白不能只是怀旧,于是加入了一段虚构成分颇重的友情戏,描述李小龙与黑恶势力作斗争,甚至最后还因此要避风头跑到美国,最终成就一番伟业。

  于是,顾此失彼,对香港电影的怀旧和对李小龙精神的刻画没有很好地结合起来。在李小龙打抱不平的拳脚面前,一个个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明星如同过眼云烟般给李小龙来作陪衬;而数场片场戏中,却又让观众暂时与李小龙割裂。片中常有李小龙对“映画戏”的着迷的描写,但即使这种神情也是难以与李小龙的“抗击邪恶”的斗争拉上关系。导演以为自己抓住了李小龙的两大特点:爱武术和爱电影。他们觉得如果能把两者同时搬上银幕,就能再现“Bruce Lee”传奇事实证明他们的想法是美好的,结果是不尽人意的。

  《李小龙我的兄弟》观后感(三):评论我的兄弟李小龙(吃完馅饼作业…)

  被天上掉下来的馅饼砸到头,然后就拿着免费票去飞扬看了“李小龙:我的兄弟”。没良心地说一句,如果不是被馅饼砸到的话,我是没打算去看这部片的……因为我基本不怎么认识李小龙,对他的了解仅限于知道他中文名叫李小龙,英文名叫Bruce Lee,擅长尖叫(似乎这个形容不怎么恰当但我真觉得那是尖叫……),还有他大概长相,仅此而已…然后也缺乏对muscle感的审美趣味…呃我不是在抱怨…下次如果赠票方还拿馅饼砸我的话我还是很乐意伸脑袋过去的喵……(好欠扁……)

  关于这部LOMO风李小龙前半生,看完至今觉得没啥好让我回味的,只是比较困惑为什么梁家辉和钟丽缇能生出如此混血长相的可爱弟弟~尤其是弟弟和哥哥跳恰恰那里真是萌到我了!..>.<..李治廷是彻底和复古风杠上了么?今年看了他三部戏全是走复古路线……什么岁月神偷为你钟情啊李小龙balabala,这位长得像王力宏的复古小王子让戏里的李小龙少了阳刚多了好多奶油,对于这种“改良配方”muscle无感的我表示尚可以接受。然后似乎故事想分亲情情爱情三条线走,可是亲情我只记得个念咒般不断重复的“一家人齐齐整整开开心心”,还有不断磕响头的话会不会对大脑功能影响?不过还挺喜欢妈妈和叶姑姑……爱情完全莫名其妙,李小龙戏里有和女人谈过情?他只是没睡醒然后被阳光晃了眼就被谢婷婷shock到了吧?但我觉得即使只是山寨的嫂嫂都比小姑漂亮太多……主线的友情情节老套,还是各种出头代打被打,然后武打场面也没啥亮点…张一山怎么看怎么不顺眼,奀仔还挺有发财潜质的……

  相比起主剧情更喜欢片场的戏中戏,各种面熟但是不完全叫得上名的演员,香港电影业运作旧光景再现等等。

  《李小龙我的兄弟》观后感(四):也谈《李小龙》

  一、怀旧

  怀旧是香港电影今年的大主题,这是显而易见的。无论是还原五六十年代生活气息的《岁月神偷》,怀念上世纪正宗港产古惑仔的功夫片《飞砂风中转》和《打擂台》,还是写给香港电影的情书《人间喜剧》,讲述发生在港岛湾仔的清新故事《月满轩尼诗》,重现港岛老字号中药店的《东风破》,甚至已经拍到烂的“叶问”系列和齐家欢的贺岁片《72家租客》,无一不和“怀旧”这个主题搭上点关系,《李小龙》当然也不例外

  怀旧原本只是一种个人情绪,或许也是一种哲学,但现在却渐渐变为一种时尚,一种吸引观众的商业手段。香港涌现的大量怀旧电影,也许只是一种追寻自我历史的做法,把只寄存于个人记忆大众文化影像上的风格和形象,通过呈现在大屏幕上,唤起一种过去的感觉。

  怀旧电影首先在画面色调上呈现复古的暖黄色,像那泛黄的老照片,视觉上为观众营造怀旧气氛。而最近的怀旧电影又似乎特别喜欢将镜头对准明媚的阳光,《东风破》如此,《李小龙》亦如此。阳光下跳跃的镜头感,投射在人物脸上多彩的光斑,除展现少年李小龙活泼灵动无忧无虑性格特征外,亦在告诉观众一切不过是电影中的梦幻场面,似乎永远都没法再回到那个年代了。

  其次,充满怀旧意义道具不可或缺。这一点《李小龙》做得比较到位,木质家具、全套茶具、镂空桌布,乃至小孩骑的木马、小三轮车,看得出剧组是花了心思的。配乐也是一大亮点,纯粹的香港故事,配上怀旧的英文音乐,殖民的意味便蕴含其中,这和《岁月神偷》里主题曲运用何其相像

  此片最巧妙的一点是戏中戏的运用,虽然未曾经历那个年代,无缘切身体验,我也可以想象得到老一辈们看到那些存在记忆中的电影片段的重现会是怎样的心情。李小龙和朋友们在拍戏片场的嬉戏喧闹,似乎也已成为了只属于过去的美好时光。但遗憾的是戏中戏还是由现在的演员扮演,只是将画面变成了黑白而已,如果能像关锦鹏电影《阮玲玉》那样直接用旧电影的画面也许效果会更好。

  说到底,怀旧情绪很普遍,普遍到现在90后都开始怀旧了。而香港的怀旧情绪似乎更为复杂,只因如今的香港电影届里合拍片盛行,依旧坚守本土创作的导演可谓屈指可数,而他们更被视作不主动寻求机遇的人,就连以前一直坚持成本独立电影创作的彭浩翔也在北京正式落户,彻底放弃了香港的一切。怀旧电影的诞生和掀起的潮流,似乎是那些导演的自我提醒反思,提醒港人香港精神和情怀。但香港精神和情怀究竟是什么?谁也说不清楚,怀旧也就成了港人心中隐隐的痛。

  二、传记

  期待在《李小龙》中看到大量打斗场面的观众可能要失望了,因为这部电影在类型上看首先是一部传记片,其次才是功夫片,甚至是不合格的功夫片,因为片中真正的打斗场面加起来可能不足四分之一。拍传记片的一大难处在于内容太多而难以筛选,这正是此片的最大缺点,虽然导演只选取了李小龙前半生作为题材,可以说是一部“青年版李小龙”,但内容还是太多了,因此导致看完之后没有令人印象深刻的情节留下来。且此片节奏太快,毫无让人缓口气的时间,令观者觉得好像是在赶着拍完整部片,导演只是匆匆忙忙地把李小龙生平每一件事都拍了出来,但每一件事又都不详细,整部电影看下来,只是泛泛而谈的平庸传记片,毫无细节突出的情节。

  之前我对李小龙认识不多,只因他时常出现在大众文化影像上的形象总是那么阳刚——肌肉、汗水、凶狠的眼神、奇怪的叫声、身着黄色紧身服、手舞双节棍。一直以来我对他印象可以用“头脑简单四肢发达”形容,当然,我看到的只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只是我根据常情推断出来的罢了。然而看了此片之后,我对他的印象完全改观,变成一个“重情重义,对自己充满自信,甚至有些多愁善感”的阳光男生。比起前者,我倒是更愿意相信这才是李小龙的本来面目。

  导演通过李小龙弟弟和其他家人提供的资料尽可能真实得还原了李小龙的青年时代,这种认真的考据做法让人尊重,相比起来,内地前两年的电视剧《李小龙传奇》毫无考据,绝大部分内容为瞎编乱造,正如文隽所说“除了李小龙的名字外一切都是瞎编的”。这不仅是对李小龙本人和其家人极不尊重的做法,更为普通观众刻画了一个“除了打老外什么都不知道”的空洞毫无内涵的李小龙形象。

  而此片着力讲述李小龙青年时期的懵懂爱情和深厚友情,更重要的是刻画他所成长的家庭。身为一家之长,李小龙父亲李海泉德高望重的品行和对李小龙养性武道的教诲对小龙一生影响颇大。身为李小龙最好的朋友,刘连光最后的自甘堕落让李小龙痛心,包括李小龙和三人组成的“龙城四虎”,这些深厚的兄弟情丰富了人物性格,比起单纯的打斗,这些简单的故事为观众解剖李小龙这个“传奇”的本质——他不再是只存在于影像中的传奇,而是一个可以真真正正生活在身边的平凡人。

  恰恰舞和打斗分别都有两场主要情节,而这两场都是我所喜爱的。我从未想过李小龙竟然在舞蹈上也有这么高的造诣,尤其是最后比赛的那一场,和弟弟的配合简直天衣无缝,精彩绝伦,也体现了李小龙鲜为人知的另一面。而两场打斗也各有特点,第一场与英国拳王的比赛好似叶问附身,还是“先被对方打到半死不活再突然发力出手狠打对方到其无力还击赢得比赛和欢呼”那老一套模式,不免让人有些失望。然而第二场单独打斗明显精彩很多,从开始那鬼佬就处于劣势,如果说让李小龙就这样轻松地打败对手也不免落入俗套,于是“鬼佬着火而李小龙拼命救他”的一场意外为这场戏加分不少,最后两人竟然变成了朋友,这不免让人觉得似乎在嘲笑之前的“叶问”系列。但功夫片能不能彻底走出“民族英雄打败老外”这样俗套的模式,现在下定论也许还太早,但起码让人看到了导演对改变这一模式的探索。

  三、结语

  也许大多数人对李小龙的印象依旧是他厉害的武功、拍过的精彩电影、离奇的死亡之谜,有些人会觉得这部电影太文艺太清新,没有拍出李小龙应有的阳刚之气,而我却认为导演从李小龙青年时期入手,从另一方面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不一样的李小龙形象,一个平凡中带点自信、有一身好功夫也有情调、重视兄弟之情的丰富形象,打破其作为“传奇”的神秘色彩,让人更觉亲切,而这也是对李小龙家人最大的尊重。

  《李小龙我的兄弟》观后感(五):在李小龙生日这天看李小龙的电影

  团购的正大的票子就快到期了,连看两场,李小龙是其中的一场,因为我喜欢看叶问。

  电影开场没多久,李小龙就出生了,很巧合,居然在李小龙生日这天看李小龙的纪念电影,也算有缘吧。

  从他如何叫布鲁斯,以及如何叫细凤还有为什么后来要去美国,整个故事交代的很清楚,虽然其中有些细节和我在电视里看的李小龙传奇有些出入,但是我宁愿相信电影的说法,因为那出自李小龙弟弟和姐姐的回忆

  虽然大家都说很文艺,很失望没有打戏,但是我倒觉得很温暖,看到了不一样的李小龙,演李小龙的李志廷,也很卖力,看得出,为了这个角色,他花了不少的功夫吧。剧中美女如云,特别是文女,怎么看怎么像张柏芝,我还一边看电影一边百度了一下,果然是贡米,觉得眼前一亮,期待之后看到她越来越多的作品,这个美女还是比较清新的。

  过分期待打戏的人,一定会觉得失望,所以建议文艺青年去围观一下,导演营造的回忆的气氛还是相当不错的

  《李小龙我的兄弟》观后感(六):最不像push李的Bruce Lee

  在一种欢乐的开局下迎来了push李的出生,一段往事的回忆,一段清新的故事,一些属于李,亮,文,敏之间的爱恨情与汉奸的仇,一个光鲜亮丽的家庭,一些个性鲜明的孩子,一个最不像李小龙电影的push李的电影,他是李家最珍贵的回忆。

  说实话我是抱着看看到底又要怎么打的心态去看的,没有抱有什么期待,结果李小龙用一种文艺的形式出现在我的眼前,让我感到意外。原来李小龙也可以演岁月神偷。

  很喜欢这种清新的感觉,他没有那么矫情的文艺,但是有着一种情怀,一种只有珍惜过,在乎才会有的情怀。

  或许没有和美国人打得那段,根本就已经忘记了,这原来是李小龙啊,李小龙在他们眼里,永远都是那个哥哥,弟弟,顽皮的孩子,一个永远都不会普通的家庭成员,一个永远想要在一起的兄弟。

  在一个香港电影黄金的年代,展现着细凤坚韧的亲情,青涩的爱情,真挚的友情。

  可能打得部分完全没必要,可能张一山的死很狗血,可能出动了那么多香港大大小小的明星还是让人不满意,但是淡淡的旋律,伴随的那句I LOVE YOU可以让人平静的看待这普通的一家人。

  这是一部普普通通的传记,这是一个真真切切的回忆,这是一个最简单的李小龙,一个最让我意外,让我喜欢的李小龙,这就够了。

  《李小龙我的兄弟》观后感(七):细凤--少年李小龙

  本来以为会是个功夫片 其实是个文艺片哈 但比起功夫片更喜欢文艺片的我 反而对这样的李小龙更有感觉 所以哈 期待看动作场面的李小龙粉丝这次难免是要失望啦

  恩我不是李小龙神嘛忠实粉 出生在九零年的我 说实话 我没看过他亲自演的任何片子确实惭愧…T^T 我旁边坐着专门就爱看功夫片的好朋友 我开心的向他请教好多~O(∩_∩)O 不过当然 李小龙太有名啦嘛 从各种渠道虽然我从没有特意搜集过 但也还是知道他的一些事的

  好啦 说说这部电影 副标题是我的兄弟 恩从家人角度来看的李小龙 去美国之前的细凤

  我想说打眼影片一开始的画面 我顿时充满了好感 整个颜色风格拍摄手法来展现的香港是我最喜欢的感觉 那个时代的香港虽然沦为了英国殖民地 但洋文化确是带给了她与众不同的味道

  亲情友情爱情是这部片子的三大主线啦

  亲情方面还好没有像岁月神偷那样煽情

  恩友情和爱情 哪一个更重要呢 显然细凤选择了友情 光仔的选择也是一样 最后危急关头光仔救了细凤自己一命呜呼时 我觉得好惋惜 光仔这一生结束的比李小龙还早 他的人生也太杯具了…绝对的是餐具…

  哎在我这个最近腐念头频闪的姑娘来看…细凤光仔搞基啊 他俩出现在一起的时候大多都是勾肩搭背的 李治廷长的也真是有点妖孽 他对张一山的一切眼神无敌了 张一山的眼睛吧也不算很小 但我总觉得他无神 所以他演起海龟我觉得不咋地 演起有毒瘾的人就眼前一亮…

  谢婷婷一出来我就无语了 其实她的角色最简单 被男主角一见钟情就花瓶呗 可是之后她再出来我就想她能不能把脸挡上

  梁家辉钟丽缇有第一段戏我觉得很有爱 就是细凤妈妈生日 细凤爸爸边和细凤妈妈跳舞边说着特意跟别人学来的I LOVE U 四个音节虽然说的不太好听哈 但觉得真是温馨浪漫

  饰演小时候细凤的演员看着可眼熟啊 演的很到位真是讨人喜欢

  我会推荐身边的朋友去看这部片子哒 一说到关于李小龙的片子也不能总是打呀打的吧 这样小清新的风格也是挺有意思

  《李小龙我的兄弟》观后感(八):一般一般!

  我只能给出这样的评价,其实我对差片用的都是这个评价!

  看完整部影片,觉得导演完全是借用李小龙这个名字把观众骗进了电影院。尤其是本来觉得应该是以围绕李小龙为中心展开故事的,可是他的戏份又干净不是完全的主角,甚至电影进行到三分之一的时候还没有多少李小龙的表现机会,反而是导演把整个家庭描写让出了太多的时间,或许导演是想让我们知道李小龙他的成长环境,但是观众可不是这样想的。提到李小龙我们想到的是他的功夫,看这部电影,也是希望能在真正的电影院里欣赏到他的风采(李小龙的电影说实话我们都是从录像厅里看到的)。可是导演明显在这上面没有太发力,整个动作戏也是简短扼要,也就两场,太不给力了。而且电影里没有说明想要表现出什么内容,就是仅仅要观众看到李小龙的成长吗?那我们还不如去看纪录片,也许还更详细,而且加入的感情戏也不伦不类,让人实在是受不了。

  我的结论就是:文戏没有重点,武戏不够精彩!演员表演不能说太出彩,特别是扮演李小龙的那个演员,完全被梁家辉、叶璇等老戏骨给压住了。还有就是这部电影算是港片还是国产呢?这是一个疑问,呵呵,不过看来无论是国产还是港片,现在水平也都是这样了,不能指望太多!

  《李小龙我的兄弟》观后感(九):我的兄弟李小龙

  背景:对这部电影的咨询了解不是很多,是在一个宅的周末的下午,无意看到电视频道,电视剧李小龙,我就看了一会,其实我满喜欢的他的精神的,我也是在我慢慢成长的过程中发现的。电视剧中间有广告,正好就是这部电影的广告,想想,去看看啊 电影是什么样子的啊。在那个宅的下午,我也百度了关于功夫的一些百科,我觉得也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一部分,一种武的精神,相对于孔孟之道来讲的话。我是有点迂腐啊,我还百度了,武,百科,我喜欢的话是孔武有力,文武兼备。假如东西方相比较的话就是,斯巴达的一种勇气的代表吧。扯远了,不过我觉得武是李小龙的一种精髓。

  对于李小龙的理解,就是还在中学时光的时候的那些影碟,黄色的运动衫,被打倒的坏人。我有一个表哥叫小龙,他是小龙迷,我记得99年左右的时候他就买了一本好厚的书,传记什么的,貌似也有一些招数什么的。

  再有的咨询就是,周星驰也很喜欢李小龙什么的啊。也有看别人讨论,只是觉得自己不是很感兴趣,也不能理解他到底有伟大。

  08年的时候央视放了一部电视剧,李小龙传奇,自己断断续续的看了一些,觉得他很神奇。我了解的李小龙:

  太阳射手月亮天蝎,据说很强大

  40年出生,属龙,后来发现和我爷爷是一年出生的,相对于李小龙的气势磅礴,我爷爷平凡很多,不过我还是很敬重我爷爷的。我也有理想想要一个12年的宝宝,肖龙的很强大。

  主修哲学,这是我从电视看来的,这对他习武很有帮助,他的性格也适合修炼哲学。

  争强好胜,一部机器,身上没有一丁点的脂肪。

  他没有英年早逝就好了。

  晚上看老罗的演讲发现 john lennon也是40年的。伟大的人。

  我喜欢伟大的人。

  即使是伟大的人我们也需要去了解他,也许对我们混沌的生活状态有所帮助,所以我就是在2010年11月27日这天,他70岁生日的这一天看了他传记的电影,我很崇拜他,一个人要影响世界很不容易,李小龙做到了,很出色。看完电影本人还哭了,呵呵,电影么,放出来总是需要点什么感动别人。

  上海的光明电影院是乌达克设计的,空间处理巧妙,我有幸在最大的厅观看了李小龙,我很开心,我不是看什么哈7,我看的是李小龙,我觉得,一些核心的精神是需要从本族,本民族的一些出色的人身上发现的。

  电影开始于70年前的三番市,那个早晨,李小龙出生了。出生也没有什么迹象,伟大的人出生了什么的。

  战火纷飞的年代,李小龙一家还是回到了那个风雨飘摇的香港大家庭里,一大家子整整齐齐。虽然有屈辱,虽然有艰难我活过来了。

  电影基本是按照时间顺序放过来的。长大,读书,拍电影,交女友,交朋友,猛龙过江。完整的交代了李小龙成长的过程。

  美满的家庭,快乐的童年,一帮一起长大的死党。

  其实伟人也是有平凡的家庭的。看完了虽然也感觉不对劲,自己刚才百度了一下,导演编剧,电影只是一个弟弟,姐姐的角度来叙述的,我觉得这样才好,有些事情就是慢慢的品味的吧。跟电视剧感觉就很不一样。

  家人:温暖的一家,恩爱团结。

  朋友:李爸爸的朋友都够意思。小龙的奀仔,刘连光,文女,谢婷婷,谢的脸真是长啊。

  一个人的坚定,强大,从小龙和刘连光比较就看得出来。张一山演的很好。

  爱情:爱情史什么呢,我也不知道。

  理想:理想是用来实现的,不是用来说的。

  功夫:功夫就是不断进步,打败别人的,或者说以强制暴。

  至于我为什么喜欢李小龙,因为他够伟大,杰出,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使中国功夫扬眉吐气,名扬四海。至于对我的影响,耐心的生活吧,活出来一点滋味。

  《李小龙我的兄弟》观后感(十):造句式电影的典范

  这是哥在武汉看过的最贵的一场电影 五折后¥40.00 所以觉得很亏 所以要来骂两句。

  文戏拖沓沉闷 武戏一片混乱 这就是我的感受

  本片以李小龙的出生开头 传记式的讲述幼童到青年的人生历程 然而片中多数镜头不知所云 幼童期的好勇斗狠 为了几颗弹珠无情的毒打小伙伴是想塑造一个黑帮老大的演变来由吗? 一帮小孩子沿街踢老鼠箱的这一段长达5分钟的戏又是想表达怎样的主题? 少年时期对李小龙从艺的描绘 却把重点放在了香港武打电影及影星的发展史上 张达明饰演的冯导将其女儿冯宝宝带到李家拜年这个镜头既无前因又无后果 这个如此突兀的片段 或许只是想听到观众的一声:“哇!冯宝宝!”而已吧.. 结尾部分终于迎来了期待的武戏 然而冒昧的说一句 武指对于咏春的了解恐怕还不如哥多 全部的武戏镜头毫无动作的美感可言 只是三星连环冲锤的单曲重放 擂台打斗那一段的摄影师不知是否帕金森症发作 镜头一直拉近聚焦在选手的脸上 只见砂锅大的拳头晃来晃去 看的哥头晕 当张一山从一个不可能出现的地方冲出来拉着大反派同归于尽的时候 哥终于忍不住愤而离场了。

  这部电影让我想起一位小学老师“推荐”的一篇学生作文 引用如下:另一位学生的作文让我不敢给分。一篇四百字的作文居然每一句都没有丝毫联系。比如说,第一句是写每天早晨有个大叔在街头卖豆浆,第二句却是公园里划船的人很多,第三句能写到月亮像个鸡蛋黄。所以我怎么看都好像是几十个造句拼凑起来的,其思维跳跃幅度之大,今日中国恐怕无人能比。我决不允许自己一不小心将一颗后现代派或者意识流大师的种子扼杀在摇篮中,因此我小心翼翼地给了个“良”。 该学生的名字会不会就是叶伟民呢?抑或是文隽?毕竟这种毫无主线 主旨的电影不是哪个导演就可以随随便便拍出来的 这样后现代意识流的作品在我的记忆中只有陈导的无极可与之媲美。

  《李小龙》之最:

  最杯具:哥把导演的名字看成了 叶伟信

  最凌乱:全片既无贯穿首尾的主线 亦无凸显表达的主题 更无形象饱满的主角 坦白的说 甚至没有塑造出一个有性格的角色

  最失焦:武打镜头就是拳头的晃动

  最无厘头:多处镜头没有前因后果 不知其意义何在

  最扯淡:从李小龙勇救刘连光这一段开始的剧情之弱智程度令人发指 编剧觉得要收尾了 已经没有心思去想一个至少要遵循基本逻辑的剧情了

  据说该片是唯一一部李小龙家族授权的李小龙相关影片 我只能说 小龙啊 你在家里肯定不受欢迎 否则兄弟姐妹们不会这么毁你

  .S.:把片名倒过来就很好 叫 我的兄弟李小龙 作为我的兄弟叫顺溜的兄弟片来观赏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