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东风破》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东风破》观后感10篇

2018-06-26 03:4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东风破》观后感10篇

  《东风破》是一部由麦婉欣 / 鄭思傑执导,官恩娜 / 周俊伟 / 泰迪·罗宾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东风破》观后感(一):只是尽黄昏,原来你还在这里

  很讽刺的一个后生仔的故事,很温馨的一段老少朋友的故事,很怀恋的一段时代交织的故事,听白痴的一绝症女仔追爱的故事

  有人一厢情愿好事,不惜牺牲自己传家救济中医老铺,用自己方式帮人,选择内疚补偿,却给想忘记逝去的亲人,有形的压力一直不断提醒着他们的痛楚

  因为选择不同,坏的选择,才衬出好的选择有意义

  选择无所谓好坏,有的人也是选择一厢情愿的在最后的生命,因为网络的关怀,去找一个人,同样给那个人施加了压力,货对版时,关心与被关心就是一种适合,不对时机时,其实消失比较好。

  心理学如云,对一个爱过泛滥时,你不问问对方需要什么,你把自己间接从渺小的人,放大到伟人,对方一来压力大,二来这种关系平衡

  外人不知角度,以为看懂了全部,如当事人,以为愧疚,或伟大,其实现实中的我们何尝不经常发生类似的事呢。

  有些人,也一厢情愿的等着某个人,无论这个人是否回来,也许只是为了怀念那段尘封却不曾忘记的记忆,如忠义堂的棺材们,虽然有些尸骨无存,灵魂或者记忆却存在那儿,被某些人记得,也被某些人所遗忘

  青春时候就像初恋红豆冰演的模样,或者因为一些小事任性勇气缺乏,错过了,遗憾,年老后,总有一些为实现的音乐盒在放着曼妙的音乐。

  有一些一厢情愿的写信,所谓纠缠,所谓临走前勇敢一次,就像当初看天使之恋一样不依不饶的女主角,总有她的可爱之处。很喜欢官恩娜和老伯依偎,弹吉他,各自怀着心事那段,一少一老,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铺子——姑姑当初选择的坚持,也象征着错过的爱情接受

  相机——其实我多希望严重细腻美好

  钱包——你当初送给我的东西,我一直如背包唱的收着

  一盒子的钱——快溢出的内疚

  信——你越想他记得你,他就越不记得你, 不是要人记得你,而是要你记住人

  :麦导演一如既往的选择独立范儿的音乐来配乐,而且还是本土作,就如当年通过蝴认识房子,AT17,无论dream pop还是indle pop都得哦,只是太用情了些,我们耳都花掉。片中官恩娜阳光下和姑姑神乎其神医疗水平的确夸张了些,为美化,神话,却暗中把几个故事都联系起来。

  山依在,花依存••••老伯等到了姑姑,如逝水年华的那一景,多次的错过,换来了你原来就在这里,镜头下,笑面如画··到最后,其实老伯年轻时,是送到姑姑,支持姑姑。其实所有的是,都是最好的,你没有选错。每一样的选择,都会衍生出一个兔子洞的平行世界来。

  《东风破》观后感(二):不是凄美,是温暖

  真的很惊喜,泰迪罗宾,一个已经遗忘在我记忆深处的名字,一下子,三部电影,都让我不得不肃然起敬《打擂台》《通天帝国》《东风破》2010年,一定是他的福气年,所有的荣誉,好戏,都如井喷式向他袭来。我一点不觉得他的奖是因为尊老,反而我觉得没有拿到最佳男主角都有些遗憾。他的演技岁月沉淀出来的,多一分则夸张,小一分却不足,就是那个点,转身迎上来,两人相见,眼中的温柔

  东风破因为有泰迪罗宾,苗可秀,整部电影都变得唯美而温暖。天涯海角,生生死死,60年,不过弹指一挥,在海的彼岸,那是有我的根,有一个我爱过的人。我从来没有奢望,会与他重逢,但是,多么幸运,我竟然与他重逢。《海角七号》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封永远寄不出去的情书。那么,在《东风破》里,所以渴望大团圆结局的我们,中眼泛泪光地看到了。

  所以,这个故事,不是凄美,而是温暖。温暖到每颗寂寞的心,只要你努力记住别人,就会知道,其实,别人从来没有忘记你。

  《东风破》观后感(三):离开,是为了回来。

  《东风破》是一部为庆祝东华三院一百四十周年而筹拍的香港电影,由执导过《蝴蝶》《十日谈》的年轻导演麦婉欣和执导过《打擂台》的郑思杰合导。东华三院起源于1870年代,是香港历史最久远及最大的慈善机构,一直致力为大众市民提供多元化的服务,包括医疗服务、教育服务及社区服务。故事的发生地点在东华义庄和上环中药铺福缘号,义庄简单来说就是暂时存放棺材的地方,而东华义庄是由香港东华三院于1875年成立的义庄。在香港开埠早期,当时广东各县市及海外有不少人来港打工,如不幸身故,因为没有雪房,尸体容易腐烂发臭,于是先行入殓再暂厝义庄,待后人来港才移回乡。东华在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中,帮助千千万万于世界各地寻找生活华人客死异乡后“回家”。

  “东风破”是什么?每年春天的第一阵风都是由东边吹来,从来不变;是一个不会完结的“圆”。《东风破》的名字是来自古代民间一种曲的形式,叫做曲破。破是一种表演技巧,在音韵上随着感情增多减少,像音乐里的即兴。因此,“破”有种“破旧立新”的意味,而“东风”亦代表一股新生力量,破除一些旧的习惯想法,甚至从破灭、消亡中再生,迎接更光明未来

  故事由多条线索组成,一条线索讲述一个滥用药物命不久矣的女孩关亚男(阿南)(官恩娜饰),由三藩市出走香港找一个素未谋面的网友,却碰上避世于东华义庄、与棺材为伴的臭脾气老伯林山(泰廸罗宾饰)。一条线索讲述一个几十年没出远门的旧金山女中医二花(苗可秀饰),因为一份速递屋契决定重返香港,而一段永远也抹不去的回忆也似乎伴随着她的归来而重现。另一条线索则关于一个讨厌家族生意的上环南北行药材铺少主余麟(周俊伟饰),原本打算卖掉祖宗留下来的地产,却最终因为三个女人找回了自己的位置

  故事的开头展示的是华人在旧金山的生活,唐人街上密密麻麻的中文招牌,与香港的旺角或是湾仔并无太大区别。年轻的一代骑着单车穿梭城市,坐在海边看海,看似潇洒的生活表象背后却是不可道人的伤痛,本应是新生的力量却由于肆意的享乐而患上血癌。明知自己命不久矣,此时的她决定出走香港,寻觅一位从未曾谋面的网友,只因她感觉他“对我好,真正地关心我”,而非选择去见抛弃她的男友,或是多年未见的父亲。另一方面,一位年过中年的老华侨女中医,每天为很多西医医不好病人把脉、针灸、抓药,帮助他人的同时却派遣不了内心孤寂,总是在怀疑自己是否当年做错了选择来到旧金山,谁能想到呢,一来就是几十年,甚至忘却了故乡的模样,昔日恋人的模样。因为一张屋契,几十年未出过远门的她向好友借了旅行箱,毅然踏上归乡的路途,为了祖宗留下的地产,或许,也是为了寻回心中那一份隐隐的思念

  两位女主人公在旧金山有过短暂的相遇,然后同时来到了香港。阿南在义庄遇见了林伯,为了有地方住,更为了找寻网友,阿南同意在义庄工作。林伯和阿南第一次碰面的时候,林伯看到这样一张和自己昔日恋人想象脸庞,不禁呆住,而当他问阿南怕不怕义庄的棺材时,阿南出人意料回答:“不会啊,我觉得这里很美啊。”或许是因为自己也离死亡不远,这一片的空旷寂寞,甚至阴森,在阿南眼中变得如此美丽。她迷恋于义庄中每一副棺材背后的故事,她偷偷去每一个房间拍照,她抚摸房间里落满了灰尘的吉他,这本应该充满了死亡气息的义庄,因为她的存在而变得充满生机活力

  阿南给网友余麟写信,然后骗他说自己是阿南的朋友,阿南已病逝,却不料余麟并不把阿南当知心朋友,充其量只是个能聊天的网友罢了,阿南为此伤心,却并不死心,坚持每天写信给他。而另一边,二花回到了老店福缘号,原来要卖祖宗地产的正是她的侄子余麟,至此,两条线索有了连接。二花答应在屋契上签字,前提是让余麟在一个月内留在店里帮忙,而阿南也经常到福缘号来给林伯抓药治咳嗽,她和二花成了朋友。而另一条故事线索是关于余麟和独自带着儿子的阿欣(何韵诗友情客串),一次意外让阿欣失去丈夫,余麟则一直认为这是自己的错误,于是作为补偿多年来一直照顾着阿欣母子俩,而他想要卖掉自家地产也是想接济他们,让他们过上好日子

  二花年轻时的离开,并不只是因为旧金山人手短缺,更重要的,是一种逃避,一种逃离。当时她和林山相恋,是一对甜蜜的恋人,他教她英文,给她取名Eva,二花,为她作诗,花依偎,山守护。而一切幸福终将有消失的一天,林山的家人反对二花在医院工作,二花却为了事业,毅然放下了爱情。临走前她问林山:“你愿意陪我去旧金山吗?”林山却只是沉默。谁知一别就是一辈子,如今的她,事业有成,却依然放不下他,而他,呆在义庄里整天和棺材打交道,等待着她,却知道等不来她。

  故事的冲突发生在后半段,一次阿南偷偷拿了林伯的吉他在义庄里叫来朋友烧烤聚会,林伯发现后大发脾气,将阿南珍贵的相机镜头摔坏。事后,一老一少两人在天台促膝谈心,阿南谈着吉他轻轻地唱着歌,此时画面快速闪过阿南相机里的所有照片,黑白,从物到人,从旧金山到香港,最后出现了一个个笑脸,多少年华似乎就在这段闪现中流逝。相机已然摔坏,有没有照片已不重要,那些画面,总会定格在记忆深处。

  余麟在福缘号帮忙一个月,学到了不少知识,针灸、把脉、抓药,一个本已消逝了老中药店仿佛又重新焕发了生机,余麟亦对中药店产生好感。同时他还在继续帮助阿欣母子俩,但有次阿欣终于忍不住了,她一遍遍地质问余麟“为什么要不断重复提醒我失去丈夫这件事?为什么不断给孩子希望到头来确是一场空?”她不想再接受余麟的帮助了,要求他离开。这给余麟带来了极大震撼,他一直以为自己在赎罪,甚至做好事,到头来一切都是错误。他迷茫地走在深夜的街头,不知所措。直到临晨回到福缘号,他抱着店里的祖哥,泣不成声

  阿南终于走到了生命的最后时期,她躺在了医院的病床上,余麟此时才知道阿南就是写信给自己的那个“已经去世”的网友,后悔不已。但阿南最终拒绝了与余麟见面,之前的她想知道自己死后会不会有人关心,却得到了余麟这样冷淡态度人世冷漠让她绝望。还好还有二花陪着她。

  二花和林山最终要是在义庄见面了,那天,阳光很灿烂,两人微笑着望着对方。阿南陪二花回到了台山,她们的故乡,此时在二花身边的阿南,就像当年的二花一样年轻美丽。

  多线索的故事并未让观众感觉混乱,由阿南和余麟这两个年轻人串起所有的线索,但这段经过时间洗涤的爱情的真正主人公,却是二花和林伯。影片主题应该是关于选择,关于时间,关于历史。二花当年选择离开家乡,离开恋人,远赴旧金山提供医疗帮助;林伯则选择将自己的后半辈子留在义庄,守在那里等待昔日恋人;阿南选择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寻觅网友,并尽可能帮助林伯;余麟则选择卖掉地产,将钱给阿欣母子,让他们有更好的生活;阿欣则选择拒绝余麟的帮助,选择让余麟离开自己的生活。正如影片开头所说: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做着选择,上天却没有赋予我们不选择的权利。这样看似“自主”的选择,实则是为生活所迫的“不得已”。时间逝去,历史流转,当年离开的,如今回来了,见到昔日恋人的一霎那,才发现,以为自己一直后悔的选择,其实并不后悔,两人几十年未见,再次相见仍能以微笑对之,这不是“不后悔”的最佳体现么。而片尾二花和阿南回到台山时,正是对历史的重新审视,“从哪儿来就回到哪儿去”,这种“回家”可能不仅仅是表面上回到家乡,更是有一种找到归宿,找回自己的意味。

  本片的摄影带有强烈的导演风格,导演麦婉欣也承认,自己是一个对“美”的追求达到“变态程度的导演,她对画面的色调、构图都有着极其严格的要求。整部影片的画面色调呈暖黄色,尤其加以灿烂的阳光,更突显了画面的温暖,甚至拍出了香港“被遗忘的美”。而在回忆的段落则用带有复古的黄色,带出浓浓的怀旧感觉。而女主角阿南的服饰色调亦鲜艳明亮,在整个画面中尤其突出,多层次的衣装打扮,缤纷的色彩,凸显出阿南活泼充满生机的个性,而事实上阿南是个身患绝症的病人,这样的装扮甚至让人想不到这会是个命不久矣的女孩,阿南乐观的个性却也带来些许的忧伤,这样鲜活的生命却不久将逝去,这会是怎样的悲哀。导演善于运用特写镜头,这让人物表情变化清晰可见,亦多用远景镜头,展现整座城市的变化,更暗示出香港人在这样变化万千的城市中对自我的迷茫,对回家的期盼剪辑也是一大特色,跳跃式的剪辑显示出人物内心的挣扎与纠结。至于本片中大量的音乐,更是为此片加分不少。导演所用的歌都是香港一支只有一个人的乐团ketchup,但这些英文歌却都是七十年代的风格,是包括导演在内那一代人的集体回忆。总体来看,本片的音乐大多是欢快轻松的调子,这也奠定了本片的感情基调:不悲。想来也是,二花与林山最终相见了,二花在屋契上签了字,阿南和二花也最终回到了家乡,并没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发生,也没有未完成的愿望,结尾甚至有“破旧立新”的意味,呼应了片名,一切终将过去,新生活终将来临,死亡也是,关键是要面带微笑面对。

  离开,是为了回来,寻回历史,找到每个人的“家”,乐观地对待生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面带微笑地活下去,才是最实在的道理。

  山,普通的山

  花,普通的花

  花开遍山,山长满花

  花,依偎,山,守护

  山还在,花依存

  ♥ love brings out the best in us, and sometimes the worst, sometimes the forgotten.

  we still keep trying,

  waiting for love,

  looking for love,

  falling in love.

  -- by ketchup ♥

  《东风破》观后感(四):东风破,这名什么含义。

  中唔中意宜家噶自己,你冇得选择。因为宜家噶自己系你自己拣噶,既然拣佐,就为自己噶选择负责。

  搏一搏啊,搏唔搏都一世嘎啦。

  睇完,一句讲噻,守得云开见月明。

  山,普通的山。花,普通的花。

  花开边山,山长满花。

  花依偎,山守护。

  山还在,花依存。

  其实所有噶嘢都系最好噶,你冇拣错。

  《东风破》观后感(五):东风破,根仍在

  作为香港寥寥可数的青年女导演,麦婉欣的作品不多,广为人知并摞得一箩奖项的《蝴蝶》可为代表作。2010年的新作《东风破》继续延续她对女性的关注,还有风格化的影像。不过感觉《东风破》的风格化去到了极致,可以被理解为抒情、为叙事情感铺垫的同时,也可以被理解为滥情。而且贯穿全片采用外国小清新民谣,怎么说,虽然目的可能是切合久居美国的人物身份,并与怀旧的故事内容起比较,但是总觉得不太适合。

  以《东风破》作为片名,意指在原有基础上创新,达致新旧兼容。与周董的歌无关,但是主演官恩娜和何韵诗让我想到另一首歌,My Little Airport的《我爱官恩娜,都不及你的哨牙》 :我就算喜爱官恩娜,都不及爱你的哨牙,我就算喜爱何韵诗,她都不及你的法文诗。

  言归正传,《东风破》基调并没有如此轻快,对爱也没有如此敢于直白。

  棺材-义庄;绝症女孩-守庄山伯

  百子柜-南北行货店;卖祖业男孩-归国姑婆

  老一辈人学英文,饮荷兰水,相恋于乱世:抗日战争,内战……隔山隔水,难再重逢。山伯结婚生子,又丧子分居,也就独守义庄多年;姑婆为了争不被人轻视的那口气,为了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远渡重洋,闻着草药苦涩,也就半辈子。

  年轻一代,三藩市长大的Mary吸毒过度,癌症末期孑然来到香港找寻网友,中文字歪歪扭扭,学台山菜,用台山话(方言是祖先流下来证明曾经存在历史的非物质化遗产)念诗,不懂饱含血泪史的“猪仔”,只会洋快餐“薯仔”;香港长大的余麟,具现代青年特有的现实交流障碍,“汤头歌诀”从小背得烂熟,但是从未真正理解“执药”所含的责任,却变卖祖业负起抚养他同事遗孀幼子的责任。

  “当人们沮丧时,总以为自己做错了选择。其实所有的东西都是美好的,你没有选错。”

  因不同理由归国的旅美华人,站在香港的海岸遥望美国。有种悲情,是错把他乡当故乡。两代女子的回归,而后遥望,并非错认他乡为故乡,更可能是根本不知道自己所属何处。若心灵没有归宿,到哪里都是流浪。Eva和Mary都不能与有情人终成眷属,故土无人,此处和别处有何差别?终究意难平。

  最后Eva与山伯重逢,带阿爷的尸体回台山安葬,和过世的Mary出现在山脉,欣然,释然,因为根终于安落。

  棺材从义庄出出进进,有后人认领的先祖都已离开这个空寂之地。以前战乱过后,有条件的人都把祖先尸体送还故土,现在海外华人反过来让先人漂泊重洋到定居地,方便他们拜祭。尽管中国人讲究落叶归根,衣锦还乡,但时代变迁,子孙并非不重视孝道,只是在海外延续传统。

  在影片中,浓厚古朴的风土习俗氤氲漾开,如针灸,百子柜,那些中华传统秘术,见到特别亲切。记得幼时不少高烧,爸爸总带我去看一个老中医,到最后我都知道他会开些什么药,不过就是羚羊角、栗子壳。中药苦,打针痛,还是选前者吧。于是捏捏鼻,苦大仇深似的闭眼闷头喝完,立即塞几粒嘉应子入口。可就是那么简单几味,中午喝了药,下午出一身汗,烧就退了。还有关于“吉”字用法,很有意思,与根深蒂固的意头迷信有关。片中说空的棺材要说成“吉”的,因为“空”同“凶”同音,“凶凶”声不老利,要说其反义词。最好玩就是逢年过节,更被家长嘱咐注意那些词,空车要讲吉车,空碗要讲吉碗,诸如此类。搞到有一年春节,我连空调都自动讲成吉调。

  不丢不失,在东风破旧的时候,根仍在。

  《东风破》观后感(六):东风破

  东风破是什么? 据说每年春天的第一阵风都是由东边吹来,从来不变;是一个不会完结的“圆"。

  女导演作品,一个梦幻的色彩世界,有我喜欢的音乐style, 怀旧唯美暖黄色调。三十年前她还不知道永远有多远,三十年后她回到这里内心眷恋旧日时光。

  旧时总是好时光。

  我最喜欢的在34:00分——

  那时此地邂逅跟着威严的父亲的他,她恭敬地向长辈点头致意,他表面波澜不兴暗里却是偷偷欢喜。两人擦肩而过的瞬间,在父亲看不到的身后,指尖轻触。她侧身微笑走过,秋波流动暗蕴情意,缠绵缱绻极致,唇边眉宇尽是说不出的精致美丽,飘兮若流风之回雪。官恩娜一身民国装完美地诠释了情意绵绵、含情脉脉、情浓渺恰、纯情痴爱、柔情深深深几许~~~~官恩娜不是我喜欢的style,不过这个片段我真心觉得拍得好美。

  TW: 直到看完我还没意识到是港片,小清新文艺范一向不是台湾的行货吗?

  《东风破》观后感(七):棺城

  麦婉欣借着东华三院的故事拍了一出爱情的寻找与回来,镜头美得不行,,她自己也说电影的每一帧画面都是反复考量的,配乐好听到爆,尽管有滥用之嫌,但也实在让人不忍心太过责怪,至少故事是及格的,比同样为画面而存在的《如梦》好过太多。

  泰迪罗宾和苗可秀的演绎,也把官恩娜等人的稍显生涩给掩盖下去,也更自然,更舒服。也不会觉得亚男和林山伯在一起会有演技上的参差,说到底,还是因为我喜欢泰迪罗宾这样的老头儿,经过岁月的打磨,亦庄亦谐(《打擂台》里的他就搞笑到可爱,让人忍俊不禁)。

  剧本虽弱,牵强中却又被电影里的其他给弥补。

  美好的片段很多,如果说像是一个加长版的MV也没有错,没有因为这是一个纪念东华三院140周年的而放弃雕琢的努力,其中我最喜欢的有两段。

  一个是林山伯和亚男在义庄里查看那些曾经的档案,林山伯告诉亚男好多年前去到金山的中国人死了被毫无尊严地运回来,被蔑称为“卖猪仔”,而义庄是暂时存放棺材的地方,却基本上很多都也无法再被送出去,好像一座悲伤的棺城,装满无助和孤单。

  活着的时候是孤独的,连死了也不会被记起,这在中国人看来应该是最凄凉的事情了吧。

  可是即使是一座孤零零的城,也还是有林山伯这样的固执的人坚持着细心打理。

  另一个是林山伯和Eva重逢那一段,漂泊的时间再次汇合,没有流泪,只有微笑。而且ketchup的配乐真的很好听,是最大的惊喜。

  死,是逃不掉的终点站;爱,也是绕不开的安全岛。

  每个人,最后终究都一样被放入棺木,变为尘土,《一一》里借胖子的口,杨德昌说“人的生命因为电影而至少延长了三倍”。但愿我到达最后的死亡站的时候,回头想想,也觉得自己的一生有精彩,有爱,有值得的等待,就够了。

  然后,去到棺城。

  《东风破》观后感(八):其实所有事情都是最好的

  由出生到离开这个世界,

  我们一共要做超过两千万个选择。

  人有选择的自由,

  但没有不选择的自由。

  这个世界充满了选择,

  踏出家门转左还是右?

  跟家人或是跟朋友吃饭?

  跟什么人一起生活?

  还是自己一个人?

  每一个选择都反映着

  影响着我们前面的路。

  在这些选择里面,

  总有些是我们后悔的,

  想要重新选择,

  想重新选择

  是因为我们不喜欢现在的自己。

  不喜欢现在的自己,

  是因为以为身边的人,

  比自己有更多的选择。

  怀疑自己比不上别人,

  觉得自己作了错误的选择,

  但若然没有错的选择,

  那对的就变得没意义了。

  其实所有事情都是最好的,

  你没有选错。

  《东风破》观后感(九):每一格都是一張照片。

  這部電影很適合我看。美美的畫面,靜靜的事物,慢慢的說。很有意思的獨白,很對味。很喜歡。太崇拜這電影的攝影師了。

  從開頭的畫面

  第一句的旁白

  就喜歡上了它

  喜歡看美的事物

  喜歡拍照

  留住最美的一霎

  喜歡讀詩詞賦

  雖然我未必讀懂

  喜歡安靜地海面

  靜靜的一個人發呆

  喜歡懷舊的事物

  舊時代的中華文化

  電影裡都一應俱全

  一秒二十四格

  每一格都是一張照片

  這可以說是

  既杜可風之後

  我會認真記住攝影師名字的另外一個人

  雖然杜可風走的是夢幻路線

  (偶爾也會有一兩部懷舊的)

  而這部電影屬於懷舊路線

  完全南轅北轍

  但是 都拍出了各自的味道

  對了 攝影師的名字是關智耀

  搜索一下才發現

  原來他已經拍過很多電影了

  這是一部值得收藏DVD的電影

  《东风破》观后感(十):选择

  因为Here to stay这首歌才知道的这部电影,电影里的插曲都很好听,画面很美,很多怀旧的元素,给人的感觉很舒服。

  “想要重新选择,

  是因为我们不喜欢现在的自己。

  不喜欢现在的自己,

  是因为以为身边的人,

  比自己有更多的选择。

  怀疑自己比不上别人,

  觉得自己作了错误的选择”

  这段话我相信说出了每个人的心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