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心魔》经典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心魔》经典观后感10篇

2018-07-04 02:47: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心魔》经典观后感10篇

  《心魔》是一部由何宇恒执导,惠英红 / 徐天佑 / 黄明慧主演的一部剧情 / 犯罪 / 惊悚 / 家庭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心魔》观后感(一):看完后一头雾水 满肚子疑问

  冲着惠英红靠这部电影拿了很多奖才看的这部电影,满心期待能有惊喜收获,可是看到的是邋遢逻辑生硬的一个个场景,还有就是一个接一个的问号,一头雾水,不明所以。

  1.男女朋友在一起的场面看着很僵硬,看不出任何的喜爱柔情

  2.母子对话也很生硬。

  3.少女家长的对话也很生硬。

  4.很多场景话还没讲完就结束,突兀尴尬

  疑问?

  1.男子母亲到底有没有打钱给那家人?总该有个打钱或者收钱的场景吧

  2.女孩家人是出于怎样的原因收到钱还不肯罢手?总该有个女方家收到钱后的反应

  3.女孩对男子的处境冷漠的连个陌生人都不如,不是社会人,为什么?是演技?还是有隐情?

  4.女孩到底怎么死的?是掐死的?撞死的?总该有个掐死撞死时的语言对白

  5.男子还活着吗?活没活你给个场景啊正常一点的场景啊搞一个晕眩的场景,啥意思嘛,有毛病

  6.警官说的电话到底是不是男子打来的?打了,给个通话的场景,没打,给个审讯手段谋划的场景

  7.女孩父母和女孩有沟通交流吗?有的话,都交流了什么?可是怎么会没有呢?出了这么大的事,总该有个父母和女孩的对话,很多问话,问完之后是责骂还是安慰给个场景啊,问完后女孩父母的商议给个场景啊

  8.男子为何杀人回来后啥都没说就暴打他妈?杀后打前给个内心的自述

  9.他妈为何在被打的时候连句为什么都不问?

  10.女孩父母和男子母亲会面的谈话拍的没头没尾,总是该有个见面的必要因素不然为何见面,那见面后对这样的必要因素的商议决定有是啥?把场景给足啊

  11.最后男子母亲的审讯镜头要表明什么意思?

  12.男子最后抓捕归案了吗?给个场景镜头啊

  13.给女孩偷衣服八卦同学打这些场景干嘛?与剧情一点关系都没有

  这一堆的问号,都是需要必要的动作场景来交代的,还要必要的旁白来回答,还要有一种共识的达成,不然的话,还不如一篇报道。对这部电影我只能差差差评

  《心魔》观后感(二):心魔是子欲孝而亲不在

  导演的镜头感不错固定镜头的角度不做作,纵深镜头的推移舒缓,喜欢配合暗沉的自然光线总体压抑的暖光,感觉很自然。男孩剥去尸体衣服后的脸部逆光特写离开摩托后的小腿特写光线很漂亮

  但是节奏问题。节奏太过缓慢平淡,黑幕敲字和彩光晃动这些小技巧显得有些小家子气了,突然结局更反衬前半部分铺垫的拖拉。只有撞击时突然闪现的女孩脸部这个创意值得一提,可是如果剪去没必要的镜头这部电影时间上甚至更像一部纪录片

  惠英红在演过《妖夜回廊》后对这种性格扭曲的角色表演可谓手到擒来,在这部《心魔》里演技已经炉火纯青一个眼神一个颤抖都是戏都是戏。

  惠英红在和儿子撕打倒地后,站起来仍然去折衣服让我最心酸——这部片子里的情节我都经历过,勾拉起不想回忆往事。并不觉得电影主题青少年犯罪或社会风气堕落怎样,直观觉得就是讲母爱,是许多人都曾辜负和亏欠的母爱。

  《心魔》观后感(三):就是来看惠姨的..加部分扯淡

  小时候倒是真的很经常在电视上看见惠英红阿姨,只是遗憾的是那会我不太记事,即使在电视上看见,也必定会一跳而过了,然后再次看见,便有了面熟的印象老实说,惠姨好像演过很多的狠毒的角色,又或是很多慈祥的角色,谈起比较深刻的印象,却要推得很近,像《太极宗师》,记得就是演了个苦情中年女子。那时候吴京还嫩的能掐出水,惠姨却已经开始扮老。

  然后要到去年,看了那个《绣花鞋》,惠姨演了个老太,头上扎着那种古式头巾,真叫一个阴森恐怖,虽然几乎都没有化妆或是特效化妆,却秒杀全片林心如莫小棋各种矫揉造作的哭喊,也充分告诉了这些后辈们一点,其实恐怖片什么的,靠眼神足够了,所谓演技之流,靠眼神也能解决大部分问题。

  什么是新手?看看胡海泉在《李献计历险记》里的客串,卢庚戌在《火星没事》里的客串就明白了,凡是那眼神找不着调,演刚睡醒非得上来就是一个哈欠的,就叫新手,就是来娱乐的。

  只是大伙乐意看就是了,也无可厚非。未必看电影的人都看演技,也有看特技的,也有看明星的,纯属各取所需了。

  本来对《心魔》的期待,完全是由于惠姨的最佳女主角,所以看之前心里有了些想法,也就直白坚持了下去,没错,情节什么的不重要,我是来看惠姨的。

  只是刚开始还好,慢慢的就有些受不了那大段朴实国语对白,不是台词的问题,但那发音方面,总觉得各种奇怪。听不懂倒也算了,像一些日剧,就算发音不习惯,但看着字幕什么的听声音却总是能接受的。这片的国语配音(大约是吧)本来就听得懂,而听起来就好像是两个人在读稿似的,偏偏又读得平淡无奇,毫无声调变化。德仔对着母亲说着“你有去求他们吗”听起来就好像泡了好几年的水,完全不像一个厌恶生活又不成器的小子的感觉。

  大约是我不懂,是不是他们说话本就该是这样的,而我只是要求高了。

  整个看完,其实我得说我没看懂,但是却不想深究了,整部片的文艺气氛远大于剧情带给我的东西,偶尔穿插一两首适景的音乐也让我这样的伪文艺者感觉世界还不错,虽然只是大部分糟糕而已。惠姨的表现无话可说,对能否拿到最佳女主什么的却是暂且不说了,自己经历的少,没有资格批评别人的成果

  惠姨最后那段,应该说是蛮经典的,没有看懂自然是我的遗憾,但要是真相真要像几位高手那样抽丝剥茧才能慢慢体现,也不得不叹息导演用心良苦了。好在我只是来看惠姨的,没事没事。

  其实还想吐槽里面的这些熊孩子,只是这些年见得多了,也就不想多说什么了,我们注定是无法教育下一代的,因为环境成人成材,其实完全取决于他(她)的后天际遇吧。

  就是那种当你见识了现在社会里人们的“护犊”行为后,最不愿也是最能预料到的事就是这样,总有一帮熊家长跟在熊孩子后面,对他(她)的所作所为百般掩饰,说着这还只是个娃啊,谁年轻没犯过错误啊等等,毫无疑问孩子有被这样掩盖错误的权利,只是凭什么?

  有一天回想,可能父母从前也是这样对自己的,也是把自己捧在手心,认为自己的孩子最好。区别只是等自己想明白他们所做的事时,已经是绝对不能被称之为孩子的年龄了。

  而做错过事情,绝对不能用一句他还是孩子来掩盖。错就是错,怎样解释都会存在

  像看《热血高校》,最经典的角色其实是后来那个在社会上老老实工作不良少年吧,年轻时犯错什么的无可厚非甚至可以说无法避免,被原谅什么的也在情理之中。最大的问题大约是那个孩子本人吧,他究竟怎么看自己曾经犯下的这个错,错得自然,还是错得不该?

  所以我讨厌孩子,特别是三岁到二十一二岁之间的,放这么长其实也是思考了的。三岁前不懂事的没事,往后这些,属于懂事了却不知深浅不懂分寸的,这一部分时常让人很无语。我没有成见,只是自说自话了,我也经历过这么一段,这是上天非给人的最无法选择的东西。

  在你身强力壮朝气蓬勃青春焕发的日子里,给你的是最不成熟思维,让你横冲直撞勇往直前却四处撞墙。慢慢走出迷宫,终于看清了眼前的路,你才发现已经老得不能快步奔驰,只能缓缓向前龟行了。

  这种不得不接受其实很悲剧,好在所有人都一样,是老天爷给了唯一正确公平

  好在所有人的青春都是这样,好在所有人的人生都是这样。

  《心魔》观后感(四):《心魔》很有台湾小众文艺味道的非台湾电影

  看这部电影多少有点晚了,而且在我印象中,貌似慧英红因为这部戏得了影后。她在我脑海里面好像很少演这种很文艺的片子。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觉得有很重的台湾味道,确切的说是台湾小众文艺电影的味道,后来去看了下介绍,貌似跟台湾没啥关系。。。。

  影片的调子很慢,很多人都说感情深厚伟大是这部戏的重点,其实我倒觉得这部戏讲情但是不够深情,至少还差那么点火候相依为命的母子艰难的生活,妈妈很爱儿子,但是自己的生活却也是一团乱麻,离婚,酗酒,抽烟⋯⋯

  慧英红在这部戏里面柔情很不错,至少跟她曾经的打戏不同,这种文艺片对她来说应该是陌生的,她习惯了用肢体演戏,这种让她用眼神或者表情演戏的片子,她居然让我有了点小惊喜,但只限于小惊喜。

  片子的结尾让我有点茫然,说是给观众余味也好,说是没想好结局也好,至少我觉得差了几分钟的戏份的感觉。让我还没来得及回味就茫然完了。

  最后,片名《心魔》让我赶脚有点跟电影本身的主题不太搭调,这个名字更适合一些心理类的悬疑片才对。

  《心魔》观后感(五):港式青春与亲情

  在翻看《心魔》这部电影的相关资讯时,不难发现它所获的奖项基本都是演员个人的荣誉,尤其是惠英红借由此片包揽了多项最佳女主角的称号。所以,由此可以看出,这并非是一部靠情节取胜的影片。

  导演何宇恒虽是马来西亚新晋独立电影导演,但是查过履历表之后,可以看出事实上他一直混迹在香港娱乐圈之内,因此这部影片也具有相当一部分的港味。

  横式翻看香港青春片,事实上是与台湾以及大陆不尽相同的一种风格,最好能证明的一部是两岸三地各自拍摄剧本但不同执导的《九降风》。在香港版本的“九降风”之《烈日当空》,所演绎的更是趋向于悲痛式的成长,是凝结在血与泪之中的绞疼。同样,这部《心魔》之中,也暗含了这样一份情节,虽然故事的前半段用一种较为光鲜方式表现主人公的“爱情”,但无法避免的是故事在层层递进之中开始暗淡色调,并到影片的末尾段达到故事的高潮,并以死亡和鲜血做终,也是用这样的一种极富港式腔调的风格来证明青春成长的残酷性。这样青春成长的残酷性,同样可以再陈果的《香港制造》中得到相当好的印证。

  在影片中,惠英红的表演确实可圈可点,当年以打女形象出道的她如今不如老年后开始转型文艺路线,确实是对演技的一次重点考验。当年与其同一批的萧芳芳、郑佩佩等人都已经在文艺片上获得了肯定,此次惠英红以文艺片拿下演技奖,也证明了老骥伏枥雄心

  电影本身在展现了青春成长主题的同时,更重要的母题则是母子亲情关系的表现。与更多港片不同的是,这部影片的节奏更慢,而且是全面的慢,这种过度的细嚼慢咽虽然是导演本身固有风格,但是这也绝对不是走大众路线的文艺片,观众甚至可以再每一个镜头的恍惚转移中小憩一会儿。

  导演将矛盾冲突点汇集到亲情与爱情的两端,这样的交叉也有了“魔”的产生,“魔”是为了占有保护,“魔”也是爱的过激。

  《心魔》观后感(六):我们为何不闭上眼睛

  我们为何不闭上眼睛,把自己当做导演,换位思考下!说不定会有不一样的感受理解

  德仔最后是出车祸死了。第一个镜头,德仔躺在地上喘粗气,到后来的第二个镜头,也就是影片最后结尾的那个,德仔同样是躺在地上喘粗气,影片戛然而止,两个镜头的前后联系告诉了我们德仔已经死了。加之以下几点可以更加肯定这种推定。一,同样是带着头盔。这可是很有意思细节,不得不细说。我想问问看过《心魔》的朋友,你们怎么来看,德仔在出车祸受那么大伤后,还要拿着头盔离开,不累吗?在德仔拿着头盔招出租车的长镜头里面,你会不会若有若无的注释那个头盔?回到开始,也就是德仔躺在地上,你会很自然的注意德仔是戴着头盔的。这就是一种强制心理暗示。懂魔法的朋友会知道,魔法师在让你选一张牌时,比如说红桃A,方片5,梅花10,他想让你选红桃A的几率增大,他通常的做法就是强制心理暗示,他在逐一报出这3张牌时,会特别加重红桃A的声音,和延长读A的时间。反之,降低读其他俩张牌的声音和减少读的时间。这样做,没有进行过心理方面训练的人,通常选A的几率高达65%。头盔就是起到了同样的效果。借助于头盔吸引目光的做法,就会让你不知不觉的将前后俩个德仔同样躺在地上的镜头联系到一起。二,同样能清晰的听到德仔在喘粗气。三,同样是夜晚,都看到月亮。基于这几点,我们有理由认为德仔是在车祸中死了,之后出现的德仔属于德仔死前的意识飘散。

  既然德仔死了,那么警察在审英红中说,刘太太,我想跟你(英红)说你儿子刚给我们打过电话来,怎么解释?别急,别急,听我娓娓道来我喜欢例举推理,因为这样才能有理有据,也是比较容易接受的,所以千万别嫌我烦啊!^_^

  小警员走过来说,李探警有重要电话找你。注意用词,点名道姓说李探警察,然后说,找(你),德仔在那种情况下(德仔杀了人,既然没有被抓到,肯定是躲着警方,当然这是说他还活着的话)会知道是谁在审他母亲?而且还是警方正在审他母亲的时候打来?为什么小警员不说,案件犯罪嫌疑人打电话来了?德仔要是打电话给警方,一定是会告知自己身份的。这就不难理解,这个电话根本不是德仔打的。那李探长为什么对刘太太那么说?我们只能认为这是李探长的一种审讯手法和见机起意。不相关的电话给了他灵感,从李探长和另一个老警员的对话中我们能知道,德仔至今杳无音讯,于是他就假借德仔给警方打电话讹刘太太,想从中得到有价值的消息。还是回到李探长和老警员的对话,我们也能知道,刘太太‘交代’的事情跟他们已经知道的消息相差无几,所以他们急需知道另外一些有价值的消息,这才有了这么一出。那你说李探长是见机起意,你说是就是啊,就因为你是wee啊。来,我们看台词:

  李探长:你有没有给他(德仔)什么压力?尤其是在那女孩子方面?照你儿子所说的,如果那件事摆不拢的话,就尽量想方法摆脱,或是解决,是不是这样?那女孩子的死是不是跟你有直接的关系?刘太太,你儿子给我们打电话的时候,是哭着说的,所以我们很肯定你儿子和这件命案有关!所以,请你告诉我们,你儿子现在在哪里?

  首先我们必须知道,李探长已经审过王友杰和陈昆明,以及了解过死者家属方面的信息。那他就起码已经知道了这些事情:一,案件跟德仔有关,而且是德仔杀了盈。二,盈父母告德仔XX。三,刘太太已经给过盈父母一笔钱,盈父母答应取消控诉,却出尔反尔。能明白这些,我们就不难理解李探长的话了。一,他说我们肯定你儿子和这件案子有关是因为他根本就知道德仔杀了人。二他说的‘那件事’就是指盈父母告德仔XX,以及刘太太已经给过盈父母一笔钱,盈父母答应取消控诉,却出尔反尔的事情。三,他说那女孩子的死是不是跟你有直接的关系,是想给英红造成心理压力,让英红急于摆脱干系,而交代德仔的下落。他们找不到德仔,必然会考虑英红藏匿德仔的可能性。从这些方面我们不难看出,李探长的目的,也就是他最后的一句话而已:所以,请你告诉我们,你儿子现在在哪里? 利用审讯手段以及捏造电话也只是为了这个目的而已。

  英红教唆德仔杀盈?无稽之谈! 有段画面是三个警员在湖边的在对话。其中一句是,我看这不是预谋杀人。而且我们也能知道,德仔叫盈出来也就是想让盈帮忙而已。杀人纯属意外了!

  从车上下来的是英红?这就是朋友们瞎琢磨出来的了!德仔上车打车灯只不过是想赶走那对男女而已,不想让他们撞破他们杀人。

  很多人纠结于德仔的电话,到底是真打还是假打。不论从推论和艺术角度,我都是希望德仔是死了!对于一个能让自己依赖到软弱无助的母亲,不管母亲的做法是对还是错,我都舍不得去怀疑德仔对与英红没有爱,以及一丝一点真正程度上的自私与恨!

  《心魔》观后感(七):惠英红捧起的第二座香港金像奖最佳女主小金人

  苍白、阴冷的影像,脱离神鬼之说的内心罪恶之魔以虚幻的形态和真实的存在让人不寒而栗;

  校园暴力:未成年女生之间因为“男友”、嫉妒而出手伤人;

  青少年犯罪:只是因为缺失心理上的依赖和报复对现实的不满而滥交;

  家庭伦理:单身母亲和孩子彼此之间都有强烈的占有欲,过度的宠爱使得即使是犯罪也可以选择不过问和主动帮忙摆平后事。

  惠英红在片中饰演母亲角色,不留痕迹的表演使她获得了2009年包括香港金像奖、台湾金马奖在内的多个电影节的最佳女演员奖,而这也是惠英红凭借刘家良导演的《长辈》(1982年)荣获第一届香港金像奖最佳女演员奖28年后再次捧起小金人。

  2017年第37届香港金像奖提名名单已出,惠英红将凭借在罗耀辉导演的《幸运是我》(2016年)中饰演的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孤独老人角色参与最佳女演员奖的角逐;

  竞争对象分别是:

  《七月与安生》,周冬雨,马思纯;个人认为这两位的表演根本没有达到成熟、娴熟、自如的程度--没有贬义,金马奖封后确实已经出乎意料。

  《北京遇上西雅图2》,汤唯;人捧戏,戏捧人,故事矫情做作,角色立不住,封后之事够悬。

  《大手牵小手》,鲍起静;从本片简介和预告片来看,依然是讲述特殊人群的故事,鲍起静也一直以沉稳的表演塑造亲民角色,其在许鞍华导演的《天水围的日与夜》中的表演就具有代表性。

  每一位有华语电影情结的人或许都愿意自私地把荣誉留给那些陪伴华语电影走过风雨岁月的演员...结果如何,4月9日见分晓。

  -------写于2017年1月-----

  第37届香港金像奖最终结果:

  最佳女主角,惠英红《幸运是我》

  《心魔》观后感(八):《心魔》: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魔鬼

  同题材电影进行比较,相对于《早熟》而言,《心魔》更有看头,写实的风格,刻骨的讽刺,充实的剧情,让《心魔》有着独特的魅力。

  贫困与富裕。贫富差距,贫富矛盾,贫富悬殊,哪个国家、哪个地区都存在这样的问题。贫困的男青年,因为和一个未成年少女发生了关系,不仅被少女的母亲用烟灰缸狂砸了一下,还被敲诈了一笔钱,而这些都没能解决问题,少女的父母依然要将他告上法庭。少女的家庭是富裕的,然而他们不会放过这么一个敛财的机会,着实是小人。

  金钱与婚姻。也是因为贫困,自己的丈夫却和富有的妹妹好起来,抛弃了她们母子俩。没有钱作支撑的婚姻,脆弱无力,当母亲为了拯救儿子而前去找以前的丈夫借钱时,回家的时候,她哭得一塌糊涂,可以看出她对他的痛恨,更为可悲的是,她的生活中完全找不到其他可以依靠的人,其他可以借钱的人,可见她生活的无奈和寂寥。

  爱情与懵懂。“我不知道”,当男青年无助地向少女请求帮忙的时候,她只会说“不知道”,而当男青年向她提出结婚时,更是一下子便被少女拒绝,无路可走的男青年心中的魔鬼顿时侵蚀了他的心灵。亲亲我我、鱼水之欢的时候,爱情是浪漫的,是甜蜜的,然而一旦陷入困境,“爱情”是否能经得起考验,是否只是源于欲望,或许,这不应该称为爱情,而是懵懂。

  家庭与成长。男青年的家庭是破裂的,而母亲又经常酗酒,母子俩相依为命,在贫困的生活中过日子,因为家庭的原因,男青年也没受到多少教育。家中有个暴烈的母亲,少女生活在叛逆中度过,对于未来,她没啥追求,对于学业,她更是“悉听尊便”。关于这个悲剧,根源在哪里,应该是家庭的原因,家庭教育、家庭氛围、家庭和谐……都深深影响了两位少年的成长,在某种程度上也引发了杀人事件的发生。

  当悲剧酿成之后,孝顺的男青年竟然回至家中,与母亲纠打起来,是一种对社会无声控诉,而母亲被警察审问时,那种笑中带泪的模样,更是一种强烈的讽刺与反思。其实,这个世界有时候真的很无情,到处都是荒凉。

  《心魔》观后感(九):The Last Truth

  今天又在pps上看了部艰难晦涩的片子。就是心魔。

  其实这个在09年获大奖的时候就打算看了,但是当时听说就是一部很闷的片子,所以pass了。

  今天无意看到了。看完后果然很无趣,但是看了影评然后来回对照过后才发现这又是一部精彩藏于结局的电影。

  虽然不及记忆碎片,禁闭岛之类的片子,但是当知道真正的故事和结局后才真的发现该片能在众多商业港产片中获得09金马奖,亚洲电影大奖是名副其实的。而在pps上说此片垃圾完全不配获奖的估计是没看明白。

  按照官方的内容大概是如下:

  本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23岁的青年德仔(徐天佑 饰)与酗酒的母亲(惠英红 饰)相依为命。除了帮衬母亲的小杂货铺,德仔平日里无所事事,与附近高中15岁的少女盈(黄明慧 饰)谈起了恋爱,并发生了性关系。德仔与盈之间的情事被盈的父母发现,对方大发雷霆,向德仔的母亲索要一笔巨款,并威胁说要对德仔提出诉讼。软弱的德仔惊慌失措,心急的母亲找到离婚的德仔父亲借钱,却依然无法使盈的父母放弃诉讼。情急之下,德仔与两名朋友约了盈和其好友到郊外谈判,却没想到言语不合出手杀人。已经一无所有的母亲,究竟该如何面对儿子闯下的这无法收场的惨剧呢?

  当看完整片过后你会发现,嘿 还真的就讲的这么个故事:男女主角发生关系后,女方家长知道了像男方单亲妈妈要挟要控告,男主角在和女主角私下沟通不遂下误杀了女主角,最后成为一桩命案最后驾机车出事故死亡,留下单亲母亲在警局痛恨不已是溺爱害了孩子。

  然后当仔细回味后你会发现事情并不是这么简单。真相往往更加黑暗却更加耐人寻味,如果单单就是以上剧情那么该片可以说是只能称的上是个说教片而已,那么心魔在哪里?心魔就是真正的真相。

  关键的来了,下面贴上我自己整理的一个结尾的片段,这个片段基本上就可以告诉你什么是心魔。有兴趣的可以看看这个片子或者看过的可以讨论下。真正的答案明天再公布吧。

  真相!!前面到是没什么,德仔与盈之间的情事被盈的父母发现,盈的父母叫他们去他家告诉他们盈的父母要控告德仔,而后德仔的母亲总觉得叫他们去没理由只是说要控告德仔,她以为对方肯定是为了勒索他们一笔钱(所以一直没有提多少钱,而后德仔问她盈的父母是不是答应了给钱就不会告他,她却没有正面回答)!接着就表现出了德仔的懦弱,告诉她妈说他不要坐牢!然后她在到处借钱无门的情况下找到了她的前夫,前夫居然想用借钱救彼此孩子这件事和她发生关系,她感到了无助和绝望!于是她就精心策划了接下来发生的所有事情:她假装给德仔说那些钱已经存进了盈父母的帐户,应该不会有事了。但接着她又告诉德仔盈的父母还是要继续告德仔。(他就是抓住了儿子的心理,从突然觉得没事了以后接着又跌到了谷地,软弱的儿子肯定受不了这种打击,肯定是会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做出非常极端的事情)于是德仔找到了盈,盈的冷漠跟不妥协严重的刺激了软弱的德仔!(可能全部的事情盈都知道,知道她的母亲根本就没给钱,所以才会突然的这样对他)于是德仔就狠心杀死了盈!盈在死前把事情告诉了德仔,所以他才回去和他母亲打了一架,于是开着被他母亲动做手脚的车出去,结果在下坡的时候发生了事故!(就算德仔没杀死盈,只要德仔死了就可以让她从痛苦的负担中解脱出来,不再有什么烦恼)(可能德仔就死在这次事故当中,然后她把尸体处理了;也有可能是德仔并没有死在这次事故中,但还是被狠心的母亲杀害了!反正她把尸体处理得非常好)所以后面警方到处都抓捕不到德仔,最后警方想引诱她说出儿子的下落,她才会痛苦的笑着说:你们骗我,我儿子是不会打电话给你们的!(因为她知道死人是不可能打电话的)

  《心魔》观后感(十):心魔失控 肆虐横行

  开场,短短三分钟的对白:粤语(同学对话)、大马口音的国语(同学对话)、英语(老师训话)。不知不觉间地球变成小村,我们已经身处宗族文化、民族文化与西方文化纠缠不清的时代大背景之中。

  我们无法确定什么是最好的,于是倾向于“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生活态度。各种思想交集,却丢掉了恒常的准则。每一个人对世界的看法、对别人的寄望、自己言行准则是如此之独特且难以相容。血缘、爱欲等等无法割断的因缘又让矛盾甚至冲突避无可避。爱,却造成毁灭!导演将当下这种常态解释为心魔失控,肆虐横行。

  看完电影就有点羡慕我们的友好邻邦,人们单纯地生活着,自我感觉良好。我们曾经也过着这样的生活,当时是一样的自我感觉良好。只是大家知道了那是场梦,都不想回头了。现在是美梦噩梦交替轮回,却有几人能够应对?

  2010.7.24 http://william-ho.lofter.com/post/6c3aa_12e567f8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