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坦布尔的幸福》观后感10篇
《伊斯坦布尔的幸福》是一部由Abdullah Oguz执导,Özgü Namal / Talat Bulut / Murat Han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伊斯坦布尔的幸福》观后感(一):“我们每一个人都比她肮脏”
你叫Meryem,你被人发现晕倒在河滩之上,你被人强奸了。村里的人要把你处死,你的爸爸矛盾地接受这结果,因为他也被教予,你是有罪的,女人受人奸污后就是肮脏的,就有受到处死。
你被Cemal带离了从没离开过的家乡,坐上火车,这是你第一次坐火车。你应该感谢Cernal,因为他要把你带去伊斯坦布尔,要在这个地方把你处死,因此你才有机会看到小山之外的世界,一个真正广袤的世界,你所从未想象过的世界。
当Cernal带你来到大桥之下的时候,你就有所预感这将是自己的生命终点。Cernal抓起枪指着你的头让你诵读经文忏悔,准备往下一跳。那座大桥很高,很高,你不敢往下。当你用头巾蒙着眼睛爬过围栏要往下一跳的时候,你感到一双巨大的手臂紧紧地抱着你,是Cernal把你救了下来。这个男人是怎么了?但有一件事是清楚的,你不用死了,暂时。因此,Cernal也不能回到家乡,因为他没有把你杀掉。
Cernal为了逃离父亲的追寻,他带你私处躲避,来到一个鱼排,那里只有你俩。你慢慢对这个男人产生好奇,直到那个雷电交加的晚上,他发疯似的冲进房间追问你强奸犯是谁。但你依旧沉默,因为你确实不能再想起那可怕的事情。从此,你俩又再回到过去冷漠的关系。
Irfan的出现让你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了解更多的事情,学到更多的事情。你跟Cernal在他的船上做帮手,他就像父亲一样,给你买衣服,买项链,教你看航海图,教你绑绳结。但可怕的Cernal不可理喻地误会了你跟Irfan的关系。Cernal是一个笨蛋,他自己完全没有感觉到其实自己也一样,就像Irfan的儿女一样,受着Irfan的教导与指令,都是对Irfan充满崇敬。他竟然还因为你跟Irfan出去看海底而心生妒忌,想要把Irfan给杀死。
你还记得藏在Cernal床下的那把枪,你还记得家乡的男人是怎么开枪的,你跌跌撞撞找到了枪,跑回到甲板,Cernal失控地想要用绳索把Irfan勒死。
“BANG!”
Irfan终于松手,Irfan得救了……“为什么就没有人理我的感受,没有听我说?”你跪倒哭喊。你对天开了一枪,拯救了三个人,你自己,Irfan,还有Cernal。Cernal终于明白,没有男人该做的事情,没有女人该做的事情,哪怕是拿起一把枪。
你被吓坏了,你不知道,Cernal终于向Irfan承认自己爱上你了,因为他明白,肮脏的不是你,你并没有罪。
Cernal父亲的手下还是找到了你,你没命地奔跑躲藏,大脑里重新浮现了那一天可怕的情景,记起那个压在你身上的男人,你苦苦哀求,但他还是冷酷地把你沾污了。你并不肮脏,你并没有罪。有罪的是那个男人,肮脏的是那个丑陋的男人,乡下那些落后自大的男人。
在一个男权至上的地方,女人完全不算人,从来就没有得到过人的尊重。女人与女人之间也不过是耻笑对象而已。这是何其可怕的事情!对与错的判断不过是男人权利所控制的标准,那里只有愚昧的服从,女人对男人,儿子对父亲。当Meryem拿起枪的时候,她就成了男人,她有了“枪”。这不单是一时的拯救,更是一次进步,摆脱男权思想控制的仪式。当Cernal承认自己爱上Meryem的时候,他也完成了这个仪式。
Irfan确实如Meryem所说的,指引着他们的路该如何走。但当时的Irfan,不过是想要逃离现状的老人,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将来的路是如何。其实,这是相互间的指引,Meryem让Irfan找到那个遗失的自己,因为那不受污染的纯真眼神,让他忘却过去的那些虚情假意。
很美的土耳其,很美的伊斯坦布尔,那清澈的海水,就如Meryem眼神般的干净,单纯。
《伊斯坦布尔的幸福》观后感(二):都是逼格惹的祸
发现国人对伊朗土耳其等电影情有独钟,时不时有人推荐伊朗电影,哪怕看起来并不是那么好看,就觉得很深刻,很有意境。但国人对伊斯兰教的态度是极度排斥的,这就是造成一个很搞笑的局面,仿佛来自伊斯兰教的都是邪恶的,来自艺术的都是高尚的,这其实是一个笑话。神权国家电影的深刻很大程度上来自伊斯兰宗教的影响,为什么会崇拜伊朗等国的电影,因为无知加文艺逼格的天性使然。就像这部电影,其实就是烂俗到不能的落后文明陋习,鄙视失贞的妇女。伊斯兰是极端点用石头打死不贞洁的女人,中国十几年前还不是把谁谁失贞当做猎奇新闻来看。然后这部电影把女孩纯洁的一面拍出来,表现出对这种陋习的反省,不过如此。
《伊斯坦布尔的幸福》观后感(三):风从桥那头来
土耳其就是那种典型的“知道它在哪里,不知道它怎么一回事”的国家。书上说“土耳其地理上是亚洲国家”,因为它只有很少一部分在欧洲。细细一条博斯普鲁斯大桥,连接了欧洲和亚洲。
但是文化上,说土耳其是亚洲国家恐怕不合适。可是欧洲也不是很待见它。土耳其加入欧盟的申请迟迟不被通过。在德国和奥地利,对移民的歧视,往往是针对土耳其移民。
对于那种历史上发生过民族迁徙、冲突、融合的文化,我总是无限向往。比如西班牙,比如土耳其。文化如水,它不会因为统治者的高压而生存或毁灭,在多文化面前,人们是如何潜移默化的选择了一种文化而忽视了另一种,是一个很有趣的命题。
在留学之前,我对土耳其的了解仅仅来自于帕慕克这个名字。在我读书的班级,除了意大利人,土耳其人要算是第二大少数民族。这些土耳其同学,个个有着鲜明的相貌。有高挑白皙,金发碧眼的美女,完全就是高加索白人;也有高大魁梧,络腮胡子,长着一双执着深情黑眼睛,宛如匈奴人的帅哥;更有小巧可爱,黑色头发黑色眼睛,眼窝深陷的亚美尼亚族女孩。他们都讲土耳其语。
一直想去土耳其旅行。我听说,很多标明西班牙或者意大利的橄榄油,其实都是产自土耳其。海的蓝,索菲亚的蓝,棉花的白,橄榄的绿,土耳其在心中,是浓墨重彩的。正如街头的Kebab,口味轻的人是吃不了的。
这一部《伊斯坦布尔的幸福》,中文翻译有些”泄题“。我哭了两次。一次是在西默把枪对准了玛丽亚的时候。她问道:爸爸知道你这么做吗?告诉他我没有做错什么。我去和妈妈团聚了,叫他不要担心。第二次是西默和教授打起来,一向沉默的玛丽亚夺过枪对着天空放了一枪:为什么没有人听我说话?难道我死了吗?
土耳其早就是一个世俗化的伊斯兰国家。女性出入已经不需要遮脸。但是这又是一个文化多样的国家。发达摩登的欧洲部分,和边缘闭塞的乡村,奇迹般的都属于这个国家。
土耳其不需要被定义,其实任何文化都不需要被定义。曾经希腊和罗马的文明,通过细细的海峡传过来,生根,壮大,又在适当的时机,回到欧洲本土,推动了文艺复兴。如今,几乎样样事都领先的欧洲,用“欧盟”这个尴尬的组织,试图去恢复往日的荣光。土耳其也处处在以欧洲为榜样。意大利的银行,在土耳其也有分行。
其实,我倒是觉得,有这么座桥就可以了。和另一个世界保持着联系,同时也保持着合适的距离。
伊凡先生
是你说过风儿就是生命
我明白 伊凡先生
生命是奇妙的
别问我打算做什么
别问我会怎么样
我不知道
但人生是我的 伊凡先生
西默仍然对你心存芥蒂
所以他什么都没说
但你会明白的
船员不会对船长说任何事
我希望有一天我们能再见
一起畅谈
一起开怀大笑
旅途愉快
伊凡先生
-------------------------------------
《伊斯坦布尔的幸福》观后感(五):划开历史与宗教的尘埃,驶向全新的航线
剧情其实简单的很,少女被强奸后在封建村落冠以枪决,行刑人则是家族中的某个男子,为冠冕堂皇的遮掩丑事则将其流放到繁华城市伊斯坦布尔执行,尔后偶遇失意中产老教授,不同环境思想的碰撞最后改变了结局,当然最重要的是内心对爱的始然是最大的动力。这似乎像是一个被捏变形的《纯真博物馆》的另一个版本,但这个故事更真实残忍一点,虽然结局是好的。
土耳其是个历史厚重的国家,一个最世俗化的穆斯林国家,开放如伊斯坦布尔,安塔利亚的风格完全偏向于欧洲;封闭如卡帕多西亚,孔雅等保守传统,这都体现在女子的态度上:裹着头巾只随丈夫家人甚至不出门者;浓妆艳抹高跟鞋比基尼的抽烟女子,这样的风景是这个国度的另一种魅力所在。而土国男人对他国女子则是大献殷勤而对自己身边的女人则要么专一负责要么直接搞基节奏,可见过度男权的国家造成了对男性更大的压力。
片中的女孩则是2者的结合,内心自省趋向开化,无力抗拒环境的残酷;好在电影的美好塑造了2个她内心不同化身的2个男人:表兄和教授。成长环境和军营生活造就表兄一种对爱渴望又害怕失去所爱而用家族男人那种简单粗暴的方式将女孩当做私人物品般呵护,他的筹码是被赋予的任务:处决被强奸的女孩,但实际他想要的是和女孩相爱相守,但严酷的成长经历造就其性格中没有学会如何平等的对待爱这一守则,他的教条只有强者弱者,绝对服从或生与死,但经历过生死的人才知道爱的珍贵,男人对美丽的东西总是热衷于呵护多过摧残。男女主人公如何正确学会对待爱情和改编一部分错误的人生价值观呢,就需要一个看破人世的智者现身说法,教授有钱有闲,但中产永远的追求就是对生活蛋疼的抗衡,于是趁老婆熟睡开着私家游船探索新的人生,当遇到男女主角后他善意的收留了他们,或者是为自己解解闷或为找个能派用场的人解决生活问题,但问题的魅力在于你在解决过程中从相互的了解中学到了自己意想不到的一面所需的,教授用一种仁慈悲悯的态度感化了男主角自私粗暴对待爱情的态度,女孩用自己第一次对广阔世界的感受感化了教授更坚定走自己探索人生的路线,最后还得感谢那支枪,没有让结局变为悲剧,可见最后还是用暴力的鉴证炸开了内心的真相,每个人都回归到属于自己的完整之路上。人都是互相影响的,放开内心的压抑学会接受和了解不同于自己的另一面就会得到人生的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