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后裔》经典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后裔》经典观后感10篇

2018-07-23 02:57: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后裔》经典观后感10篇

  《后裔》是一部由亚历山大·佩恩执导,乔治·克鲁尼 / 谢琳·伍德蕾 / 马修·里沃德主演的一部剧情 / 家庭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后裔》观后感(一):我可能不会恨你

  “I'm so sorry,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电影当中很多个角色都曾对Matt(乔治克鲁尼饰)说过这句话,驾驶失事船的特鲁伊、Matt的远方堂哥、还有“给尸体化妆”的朋友,很多人在心里看着他们这一家窘境,默默感叹着“Big trouble”。

  他手中掌握着”夏威夷最后的净土“,无数人盯着他的选择(包括那群虎视眈眈的“堂兄弟”)。他的妻子因为船舶事故医院昏迷不醒。他的女儿一开口十句话中有九句半脏话事业和家庭的天平共同瓦解,Matt看着躺在病榻上的妻子影片开头的笑脸如今变成小儿麻痹似的扭曲,尽管他们过去的经历不够愉快,但那一刻,他是真的想让她醒来。套用一句话“不如我们重新开始”。

  如果我们把《后裔》拍成中国式的温情,Matt应该立刻组织亲友到有妻子记忆地方采集线索,最后妻子被真情感动睁开双眼并留下幸福泪水。(详情参考深深雨朦朦)

  夏威夷的海浪不会因为谁的泪水而停止,医生很快宣布,Liz抢救无望,撤下呼吸机后仅有几日可活,可大女儿似乎一直不怎么伤心无奈Matt说,我们该好好谈一谈,然后女儿的眼泪落在落满枯叶的泳池中,她红着眼眶有点嘲讽地问Matt,你真的不知道吗?妈妈早都背叛了你。

  Matt无法相信,或者在他心中有过这样的预感,但他无法想象他会在这个时间,这个场合,这个对话中,得知了对于一个男人来说无上耻辱的事。

  可他又能如何,他该找谁怒吼“你他妈敢背着老子婚外恋”,他该找谁解释“我一心工作还不是为了你为了这个家”,他在前一秒还劝着女儿“不论妈妈跟你吵过什么,都要忘掉”,下一秒他却不得不接受自己脑袋上闪耀着的绿帽子,得知真相后他一路小跑到朋友家——他知道他在别人眼中早已经是一个笑话

  他想,他该见见这个男人

  这个叫布莱恩的男人有着美满的家庭和美好的未来,他租住在Matt堂兄的房子潮起潮落,他还能在Matt的交易完成后赚得一大笔委托费,更重要的是,他还上过Matt的女人

  Matt找到了布莱恩,在门口他们终于对峙,大女儿支开布莱恩的妻子,Matt最后对布莱恩说,你根本就不爱我老婆

  这是个充满谎言桥段。Matt说去见布莱恩,他给出的理由是该让布莱恩见妻子最后一面,可Matt真的这么慷慨吗?当他作为一个男人的尊严被践踏时,他还会单纯地为妻子的情人着想吗?他恨不得杀掉布莱恩,或者是当着布莱恩全家人的面说出真相——Matt知道该怎样毁掉这个家庭,对他来说这易如反掌

  可面对女儿Matt还是给出了相对温情的理由——让这家伙再来见你们的妈妈最后一面吧。事实上,他只想见见这个男人,Matt无法与妻子对峙,他的委屈只能通过这个陌生人宣泄。

  而布莱恩,在他的含糊其辞中,我们无法给他和Liz的感情下一个定义。“不知道怎么回事这一切就这么发生了”,或许真的就是这样,布莱恩也不确定是否爱过Liz,或者是,他忘了。可能他爱过,在某个夜晚Liz家的高潮过后,躺在Matt睡过的地方。

  所有的矛盾在这一刻交汇,我不知道一个男人该拥有怎样的肩膀才能扛起所有责任,我也不知道Matt是不是该毁掉第二个家庭,他的家已不再完整,从头至尾他好像连正儿八经悲伤都没能来得及,麻烦接踵而至,他甚至没能过问大女儿和Sid的关系——这个神经大条吊儿郎当的闯入者,在一个照例失眠的夜晚,Matt和Sid谈话,提及Sid的父亲几个月前因酒驾去世,Matt的眼神黯淡了几秒,他看着眼前总是爱乱开玩笑少年,也许让他和大女儿待在一起也不错

  Liz生命的最后几天,犟脾气的父亲依旧抱怨着Matt,嘴里絮叨着女儿生前的坚强忠贞,Matt无奈于老人的不知情,又不忍增加他的悲伤,镜头切换到Matt的侧脸,说“她值得她想要的一切”。大女儿和Sid此时和Matt站在一起反驳老人,老人似乎明白了些什么,可毕竟死者为大,更何况白发人送黑发人。

  都结束了,Matt拒绝土地买卖,或许他还是不愿让布莱恩得到这么多,或许他真的意识到自己是夏威夷这片土地的“后人”,不管他想守护的是什么,都是值得原谅的。布莱恩没有出现,倒是朱莉带着胜利者同情和泪水来到病房,Matt最后把她推了出去。当Matt带着两个女儿,把骨灰倒进蔚蓝的海水中,他们的心终于归于平静生活还是会在冰淇淋电视中安然度过,时间会带走一切。

  再见了,我的爱人我的朋友,我的快乐,我的伤痛

  在我爱着你的年月身外之物让我们渐渐疏离,你用背叛惩罚了我,却也惩罚了你自己,我可能不会恨你,也不会再爱你,这是我能抵达的,最好的结局

  《后裔》观后感(二):分镜头点评

  当一个人死后,你发现了他对你的背叛,怎么办?死者为大的原谅,还是仇恨?会不会觉得当初的悲痛很不值?《密阳》《蓝》《后人》

  剧里的爸爸做的相当大度,发现之后生气吗?生气!所以他自己进病房与妻子“口战”。但之后呢,照样不允许女儿对妻子的不尊。还亲自去别的岛找妻子的情人,为了让他们见最后一面。

  爸爸在岳父指责下仍不告诉他真相,隐忍的好可怜。也许每个家长都觉得自己的孩子是最完美的吧!

  大女儿在游泳池里潜水哭,小女儿心理医生的帮助下得知真相无声哭,泪点

  我总觉这片子拍的很欢乐,想了想,一可能是因为配乐很欢乐,或者是夏威夷这个地方本身就很欢乐吧。话说夏威夷不是一般的美啊

  最后一家三口盖一条毛毯,吃两碗冰淇淋,超温馨

  《后裔》观后感(三):sth.

  平稳的家庭剧,有意想不到笑点结合地点主题想起了自己的叔公。外太公当年到了美国修铁路,后来年轻的二叔公也跟着过去了,但外公却留在了中国。多年以后,一个家庭,两兄弟,在不同的地方各自繁衍生息。后来后来,外公去世了,日益年迈的叔公也很少回国了,我甚至从来见过叔公的一双儿女,只知道他们一个是警察,一个是农夫

  quot;A family seem exactlylike an archipelago. All part of the same,but still separate and alone. And always drifting slowly apart."

  很喜欢这段台词,一个家族树根部开始不断茁壮成长、开枝散叶,有着同一条血脉,同一个姓氏,可是同时成员之间的却越来越疏离。其实有时候羡慕古代那种宗族关系,他们传承下去有时候不单单像电影中的一份物质遗产,更是一份精神财富、一份族人应有的归属感认同感、一份关于人生、生活的经验引导

  《后裔》观后感(四):又一碗以家庭为题材心灵鸡汤

  《后裔》属于每年必须的家庭类治愈系影片。要谈到它的师兄师姐可以说是有一大串,例如去年同样受奥斯卡提名青睐的《孩子们都好》、《冬天的骨头》、前年的《冰冻之河》,还有《阳光美女》。

  家庭题材的故事套路总是由矛盾到和解,话虽简单但要能炖出一碗心灵鸡汤却极为考究。本片导演亚历山大·佩恩可谓多才多艺,同时身兼制片和编剧职位。早前看过他的另一部作品《萨维奇一家》,均是把看上去一触即发问题半张半掩着,然后娓娓道来人物活在这层阴影下的感受,直到最后发人深省的那种。不管选择什么样家庭作切入,他们各自有什么缺点毛病,对于最后的大结局,总是能化各种离奇平和氛围中。

  《后裔》里悠扬的夏威夷风情乐曲搭配很有旅游宣传感觉的远景,第一印象就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乔治·克鲁尼娴熟驾驭各种衰仔表情,个人气场hold住全片。两个问题女儿的表现亦毫不逊色

  《后裔》观后感(五):家庭,土地和治愈

  一部温暖的疗伤系电影。乔治克鲁尼能在金球奖上夺得影帝桂冠,表演精彩之处就在于,他将一个中年男人在妻子变成植物人后却发现了妻子的背叛的受伤,矛盾和不舍都准确无误传递给了观众,还有夏威夷本地居民对于他们土地的热爱也表现的淋漓尽致。最后他与妻子告别的那段台词,goodbye,my love, my pain, and my joy,goodbye时,一下子被击中泪腺。电影结束前的那个场景也温馨到极点。没有言语父女三人静静的坐在沙发上看着电视互相传递着冰激凌。一个平常到极点画面,却预示着一个破碎的家庭关系在这最后一刻完成了自己以及互相的治愈。

  《后裔》观后感(六):生活的细节

  在北京过的第二个年,由于凄风灌背,多半没有出门。也是因为家姐不慎摔伤膝关节处的韧带,于是总居家静养。期间看过伊朗电影《一次别离》,深有感。年后买了一些郁金香百合,养在一起不日却都谢了,想是互相容不得,便都作罢。

  东北有位朋友与我们一家相识于香格里拉,切切寄来贺卡祝好,我向大家一一读过,便都是笑语盈盈以对,叹些时间竟飞梭如许之话云云。

  破五之后,大家上班上学,依依分开,生活突然像发散的烟火,朝着不同的方向铺展继续。时时听到一些不悲不喜的近况,来自那些相熟与不相熟的人们,他们真的过得很好。

  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渐渐明白原来生活并没有那么多大起大落,想象与默默期待中的那些厮杀斡旋、背信弃义高山流水、相忘江湖其实并不常常发生。而人与人的轨迹,似乎也只是礼貌地彼此独立着,甚至连深刻的重叠都很少发生。

  只是何以,生活的细节却总出奇地叫人感动......因为那才是心有大志的人们恰恰疏于期待的收获,这教人恍然明白,原来重压困境都磨灭不得分毫心智其实竟也抵不过生活不掺感情的对视。

  她只笑笑地告诉你,或许你,还不够坚强。

  昨晚看了《后人》,从不再做英雄的乔治克鲁尼身上蓦然发现,原来夏威夷的风竟这么凉。

  《后裔》观后感(七):Goodbye my love, my pain, my joy! 一句最寬容也最動容的再見

  生活需要些小調侃,電影就是要還原這種小生活。

  如果我是導演或者編劇,《後裔》/《後人》,就是我想要的處女作類型。普通人物,小件事;性格參差,亦風景;細節點滴,皆生活。

  喬治克魯尼變身一個徹頭徹尾的夏威夷人,穿針引線,人物陸續登場,風景四時變幻,任故事圍繞他發展。問題女兒,愛妻出軌,查明真相……諸如此類的電影數不勝數,卻不是每個劇本都能勾勒出一個別致的輪廓、演繹出一個新穎的版本

  對於片名的翻譯,我更傾向喜愛港版譯作《繼承大丈夫》。正如我開篇的態度:生活需要些小調侃,電影就是要還原這種小生活。

  所謂繼承,之一,是繼承上上上上上代遺留下來的一片土地;之二,是繼承空缺已久的父愛;之三,是繼承那份曾經的愛與那些來不及表述的恨。

  所謂大丈夫,之一,是為人夫的擔當與責任;之二,是原諒他人的胸襟;之三,是對家族的一個決定與交代

  Goodbye my love, goodbye my friend, goodbye my pain, goodbye my joy. 愛一個人容易,寬恕一個人很難。這是我聽過的最寬容也最動容的再見。

  我們在生活,當然包括,偷個閒,在電影中體驗別人的生活。

  《后裔》观后感(八):两个女人的遗产

  电影的标题叫《后裔》。这个词在这部片子中究竟意味着什么?后裔很少强调个体,而更多地表示一群人的共同身份,这个身份的相对面是一个或多个祖先。在这个故事中,这个至关重要的祖先显然不是他们父系先祖Mr. King,而是使课家族鲜亮富有的那个曾曾曾祖母,一个夏威夷土著公主

  电影是关于一个女性祖先的子孙原著作者也是一位土生土长的夏威夷女士,想到这里,在思考电影中家庭价值观体现之同时,忍不住尝试着用性别角度再看这个故事。

  克鲁尼扮演的Matt King虽然是主角,但在故事中几乎被女性角色包围,除了物化为土地的夏威夷公主,两个女儿(不知是否是刻意安排),虽然百分之九十的时间躺在病床上但对剧情至关重要的妻子。另外,Matt显然不是完美先生,整部电影所出现的其他男性角色也清一色充满缺陷:妻子好友Kai的丈夫窝囊滑稽表兄贪图钱财,Sid大部分时间是个傻帽少年,丈人大部分时间蛮横无礼,妻子出事时在场的Troy一看就是个四肢发达头脑空空,Brian Speer就更不用说了:玩弄感情、遇事退缩,很可能还是个奸商。值得一提的是,电影中对Brian Speer的妻子Julie的刻画要比看起来更重要的Brian来的多。

  rian也是几个主人公中唯一一个没有被立体塑造的,这个角色的存在仅仅推进剧情发展:Matt要去找他。主人公的一家在故事中经历的是一次寻人之旅,也是一趟心灵之旅,一次巩固了各自身份的转变。Matt从一个连自己女儿爱吃和不爱吃什么都不知道的“替补监护人”(back-up parent)和导致妻子出轨的不负责丈夫,到最终把大家团结起来的家庭主心骨,对未来的挑战做好了准备。大女儿Alexandra从刚出场的酗酒烦校规满口脏话的不良少女到善解人意的女儿,并一点点肩负其了母亲留下的照顾妹妹的责任。Sid最终也得到了正面刻画(意料之中情理之外,失去父亲略有牵强),也是这使他像是融入了这个家庭。这个家失去了妻子和母亲,但是却造就了丈夫、父亲、女儿、姐姐、及一个新成员。

  一个女人的去世为她的后裔留下了“天堂”夏威夷的大片土地,如果卖出所获的财富够几代挥霍;另一个女人的去世,则为她的女儿和丈夫(在这里可以被视为是她的后裔)留下了同样巨大但无形的财富:明白了各自的身份,他们成为更好的人。Matt最终拒绝在购买协议上签字,为了报复Speer也好有着更高尚的意图也好,他做了一件事,就是保留祖先留下的东西。亿万美元总有用完的一天,而保存下来的,是土地,是未被开垦的夏威夷,是每个后裔的身份。两个女人留下了两份一样的遗产。

  《后裔》观后感(九):我们终会和过往握手言和

  乔布斯老爷子有个著名的观点,每个人现在所经历的,将在其未来的生命中串联起来,正是这种信仰让他没有失去希望,使他的人生与众不同。

  并不是每一个都愿意相信这样的观点,我们的过往,往往有很多我们恨不得一笔勾销的败笔,也有一些我们深知再也倒带不了的惊鸿一瞥,很多人恐怕都像老帅哥布鲁尼所饰演的马特一样,内心默念,只要这件事情过后,一切都可以改变,过去都能不算数了,又能回到那可遇不可求的初相见。

  《后裔》这部片子在今年的奥斯卡一众入围片里是个异类,跟别的卯足了劲朝着小金人而去的那些剧情繁复、政治正确、人性光辉的片子相比,它显得尤为安静。夏威夷的故事底色,充满了岛国风情的弹唱,简单的人物关系,构成了这部形式上非常不美国,但是内容却很美国的电影。看惯了那些张狂的喧闹的荒诞的美剧,可能会不太习惯这部电影叙事的缓慢平淡。但事实上,这部电影用了一种委婉的方式,揭开了美国人真实生活和价值观的面纱。

  是的,不管你承认与否,我们每个人,都是被过去和历史裹挟的后裔。

  电影中的故事虽然只是短短几天之内发生的事情,但是时间轴被马特那些旁白里的碎碎念拉的很长很远,我们可以想象马特的家族和夏威夷这片岛屿给他根植了怎样一种纠结的价值观,也能想象的到他和他出了事故昏迷不醒的的妻子的中年危机,还有他和他两个令人头疼的女儿,又是让他怎样不愿面对。虽然,这一切都被他妻子的变故,完全的打破了。

  作为一个女生,会很同情马特那种手足无措的境况,妻子将离世,女儿叛逆,家族的一个重大决定等待他做抉择,你能想象么,一个职业大律师,开始向自己女儿的同学求助自己的人生命题。当然,他自己恐怕也知道,这个青春期的小男生的答案不可能拯救的得了他。但是碰巧却给了他另一个看待生活的角度。

  当马特突然从自己大女儿嘴里得知,自己快要临终得太太之前一直在背着他在谈一场婚外情的时候,他好像真的有点 hold不住了。他的太太,故事的当事人,已经无法当面对质,他急需找到一个发泄的出口。这件事情,让他和自己难搞的女儿却突然成了同盟。他们一起上路,寻找那个让他妻子背叛自己的始作俑者,却突然发现,原来这个人和自己家族的事务紧密相连,好多事情在他的找寻中不期而遇,串成了一个更为清晰的故事,却又引出了让他更为艰难的抉择,是原谅还是遗忘,是和家族的过去说再见,还是为家族守护一段珍贵的记忆。

  最后,他放下了他本已举得高高的拳头,也打开了他一直以来习惯逃避的心。原谅妻子,就意味着他要和妻子那段让他不堪的过往和解,而放弃对家族土地的出售,也意味着他重新承认了家园和这块土地上的历史之于一个人的意义。

  而我会突然想起,在故事的最初,马特是个理性的职业人,他的价值观面目模糊,他在家庭里扮演的角色也无足轻重,他仿佛习惯了被女儿嫌弃被妻子抱怨,仿佛习惯了这就是一个美国中年男人该有的状态。

  此时,他恐怕又重生了一次,并不是像他所以为的那样,将过去敲的粉碎,把时间化作烟尘,相反,他的内心把过去和历史重新清洗了一遍,更加清澈明白,更加知道自己从何而来,该向何而去。

  既然我们都是时间和记忆的囚徒,那么,我们总归都会和过往握手言和。

  《后裔》观后感(十):及時行樂,更要及時行愛

  一段時間不見,人與人之間最平常的問候語經常是:『你好嗎?』但仔細想想,我們有多久不曾真心問過近在咫尺的身邊人,你好嗎?或者,有多久不曾打從心底問問自己:『你好嗎?』 電影『繼承人生』(The Descendants)的場景在風光明媚四季如春的度假勝地夏威夷,然而,事業有成的夏威夷商人麥特金(George Clooney飾)在開場白就告訴你,他已有十五年沒去過沙灘了。言下之意就是他過著飛來飛去忙得不可開交的日子也有這麼久了。電影就從他妻子因從事危險海上運動,撞傷頭部,昏迷不醒開始,麥特金被迫暫停忙碌的事業,回家父兼母職。突如其來的改變,令他無所適從,他不知道怎麼和兩個他不太瞭解的女兒相處?但最讓他震撼的則是他愛的妻子竟已背著他外遇許久,他原本自以為幸福的人生就此變調。 【比原諒更重要的是自省】 表面上看來,這好像是一個關於原諒與放下的電影,但其實不然。妻子背叛他的錯誤是事實,然而電影要告訴我們的絕不僅是他的傷痛,以及他如何在羞憤難耐之餘仍選擇原諒妻子,重新開始。 隨著麥特金的第一人稱敘述,他與十七歲的大女兒伊莉莎白一起找出妻子外遇的真相。一開始他像所有在婚姻中被背叛的人一樣憤怒難平,恨不得叫醒昏迷的妻子質問她為什麼?然而,隨著越接近真相的核心,當所有的意外都不再是意外後,他的心情反而漸趨平靜。最後他終於明白,造成妻子出軌,從事危險運動,進而付出生命代價的始作俑者,其實是他自己。 人總在遭逢巨變時才肯仔細回望自己的生活,才能看到自己和所愛的人在時光的變遷中究竟變成什麼樣?在麥特金被迫回望他們的生活之際,忽然發現他的慣性輕忽,習以為常的冷漠,讓他以為理所當然存在的愛,慢慢消失在妻子心裡。如果妻子的外遇有錯,那他的冷漠相待錯也不輕,因為所有的愛都不是理所當然的存在,更不是擁有了就不會改變。 父母對子女若只有金錢給予,沒有實質相處,你完全不瞭解自己的子女,又怎能責怪他們叛逆不受教呢?同樣的,夫妻戀人之間再有愛,幾個月不說話,不聞不問,再好的感情也經不起冷漠摧殘。人有一種無可救藥的劣根性,認為得不到的就是最好的,因而能常保熱度;得到的,就算是曾經以為的最好,也會沒有任何理由漸漸淡漠。 這或許源自於人自我中心的本性,總以為自己已經夠好,付出已經夠多,因而難以忍受不再自己掌控之內的改變。如果妻子外遇是可怕的改變,那麼他成天忙碌不再關心妻子和女兒不是更可怕的改變嗎?他以為他讓全家人過著不予匱乏衣食無憂的生活就是至愛的表現,卻沒想過他們要的愛真的只是這樣嗎?也許他的妻子更想要能天天與他說上幾句話,更希望寂寞時能有他在身邊做伴;也許他的女兒不需要讀最昂貴的學校,更需要的是能與他在假日時一起到海邊衝浪曬太陽,共用天倫之樂。但他卻以為這些並沒有那麼重要。 我們有時候不也是如此,當一段感情不知不覺走到盡頭,在怨恨對方改變之際,從沒想過自己在歲月中改變了什麼?你以為你對對方很好,可是你所認為的好並不是對方想要,那就不是真正的好。 愛不是一廂情願,不是自以為是,而是最簡單卻最容易被忽略的兩個字“尊重”。有了尊重之心,才能在十字路口與對方交會;沒有尊重之心,兩人走得再近,終究是無法交會的平行線。 因此,我認為這不是關於原諒與放下的電影,它在試圖提醒我們,比對錯更重要的是對感情的輕忽與揮霍,比原諒更重要的是自省。唯有當我們開始深刻自省,才能看見自己在時光變遷中不知不覺的改變,以及在改變中對所愛之人造成的傷害。 【比對錯更重要的是體諒】 身為子女,我們經常覺得不被父母瞭解,父母子女之間總有層出不窮的代溝。但仔細想想,我們又何嘗瞭解過自己的父母?你知道當他不是父母時,真實的他,又有怎樣的歡喜哀愁嗎? 電影中,麥特金的大女兒伊莉莎白在得知母親外遇之際,她的反應和一般子女的反應如出一轍:震驚,質問,憤怒,離開。在得知母親犯錯的事實後,她拒絕再與母親做任何溝通,她氣母親對不起父親,更氣母親破壞了他們原本幸福的家庭。這也是許多人在得知父母其中一方外遇後會產生的類似心理,因為在我們心中父母是家庭的一份子,理應忠於家庭,這個身份往往淩駕於他們本身。至於父母為何會外遇?似乎沒什麼人關心,也沒有人真正在意,因為我們在意的始終是這件事對自己的影響,父母其中一人的背離,影響的就是家庭的完整。 以前我和伊莉莎白的想法一樣,也無法接受父母外遇,光想像就覺得無法原諒,可是現在我的想法不一樣了。當我看到她得知母親再也無法醒來,不發一語潛進泳池在水裡放聲大哭的畫面,我彷佛看到了她的後悔與遺憾。 現在如果我得知父母其中一人背叛了婚姻,我想我不會像伊莉莎白一樣,我會更想知道造成錯誤的原因是什麼?我會更希望能瞭解父母真實的心情,因為他們不只是我的父母,他們同時也是他們自己。記得我爸媽經常叮囑我:『人生在世,最重要的就健康快樂!』如果真有那麼一天,我希望他們也能做自己最想要的選擇,不要因為子女,因為家庭,再委屈求全。我希望他們不僅身體健康,心靈也要健康,我像他們對我的期盼一樣,也願他們能擁有真正的快樂。 我突然想到在課堂上給學生介紹書寫家人的文章時,我一定會要求學生不能只以子女的眼光寫父母,而是要盡其所能以不同角度去看自己的父母,因為他不只是你的父母,他也是他自己,甚至有時候必須放下子女的角色,試著當他的朋友,如此才有機會真正走入他的心。 其實我們都想走入父母的心,只是有時候不知不覺被制式化的親子關係困住了,也被我們的自我中心給阻隔了。想起龍應台說:『我知道他愛我,但是,愛,不等於喜歡,愛,不等於認識。愛,其實是很多不喜歡、不認識、不溝通的藉口。因為有愛,所以正常的溝通彷佛可以不必了。』 所以,真正的愛,應該是溝通,認識,瞭解,體諒;真正的親近,不僅是血緣,而是願意靠近的心。 【幸福人生,就從“及時行愛”開始】 表面上看來,這是一個關於原諒與放下的電影,但深入探尋後會發現,這其實是一個深刻自省後終於覺醒的電影。我們總以為時間偷走了原本幸福的人生,直到像麥特金一樣重新回望自己的生活,才終於明白:真正偷走幸福人生的,其實是自己。是自己在歲月中輕忽了愛的細節,愛不是說說,愛需要有心。有心,才能真正走入所愛的人心裡;有心,尊重與體諒將不再是難事;有心,人生就有再度幸福的機會。 人人都說夏威夷是人間天堂,無所不在的藍天白雲沙灘,無處不在的歡快樂音,彷佛在時時提醒人們要忘卻煩擾,及時行樂。除此之外,電影也提醒我們,人生更需要“及時行愛”,不要以為還有無數明天,暫時冷漠就無妨。要知道有心,才會有愛;有愛的人生,才會與幸福同在;有了幸福的感知,無論身在何方,心中都有夏威夷的好風光! 原文發表於: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0ccc4d01011w65.html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