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超人的男子》观后感10篇
《曾是超人的男子》是一部由郑胤澈执导,黄晸玟 / 全智贤 / 陈智熙主演的一部喜剧 / 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曾是超人的男子》观后感(一):一个真正心里面是超人的人
看这部电影是因为全智贤主演的,刚开始看觉得是喜剧,黄政民演的超人会让人觉得你得了幻想症,去斥责守在女子学校前的变态人,原地埋伏捉垃圾虫,帮伤心的人找回丢失的狗.......帮助别人就觉得自己是超人,反而引发出一系列笑料,真正让人感动的是,当全智贤演的秀晶去寻找‘超人’不正常的原因:超人回忆起在他小时候他的爸爸告诉他要像超人一样的帮助别人,他就回来找他了、回忆起出车祸时,人性的冷漠让他失去了妻儿,就明白了为什么数到100就会变超人,为什么他要一直帮助别人,认为自己是个超人了。
结尾时超人努力搬动翻到的汽车救助压在下面的警察、勇敢地冲进火海救人,不管他是不是真的飞起来了,吐出了水晶,他已经成为了一个真正心里面是超人的人,那些嘲笑过他的、冷漠的人才是真正的小丑。
力量打不开铁门,但是一把小钥匙能,我们每个人在内心都有这把小钥匙,打开这个门迎来一个新的未来 ,我们只需轻轻动一下,但是又有多少人做到了?
《曾是超人的男子》观后感(二):谁是谁的超人
他有一头微卷的发
嘴里说着自己曾经是超人的话
只有一直不断地帮人
她与他的相遇
从那一刻起
可他毕竟不是那个穿红色斗篷能上天入地的Clark
豁出去帮助别人的动力
他的胸前有自己晒黑的歪曲的S符号
她也在动摇
困惑他到底是什么人
反而是眼睁睁拍下它被狮子啃噬的镜头
她握着他的手挽留 告诉他 你是我的超人
他煤黑的脸露出一个动人微笑
然后披着斗篷毅然出发
最后的他
还是没能成为自己的超人
却成了其他所有人的超人
笑不出来的喜剧
却给人平添几分生活的信心
整个城市笼罩在灰色的霾里,所有人都昏昏沉沉,只想待在有暖气的房间里,裹着被子,看三两部电影。
电影院里正在上映《火星救援》,我想起去年冬天里看过的两部跟外星人有关的电影。
一部是我的本命杜琪峰导演的《单身男女》,里面把爱情专一的男人称为“火星男”,男女三角四角乃至五角关系不过是俊男靓女们消磨着胶片,后来还拍了续集,即使是古天乐吴彦祖周渝民的颜值总和也无法拯救它的无聊透顶。
另一部是韩国电影,也是讲一个好像是来自外星的男人,不过不是火星,是氪星。那个男人,长得一点都不帅,很穷又没有才华,衣着品味恶俗。
两部“外星男”的片子比较,你会感叹,人心可以那样窄,也可以这么广。
后面这部我看了三次才看完的电影,叫做《曾是超人的男子》。
彼时的全智贤,还不是光芒万丈亦庄亦谐的千颂伊,距离一举成名的野蛮女友却也过去了6年。
这并不是一个可爱的角色,冷漠且功利的编导,工作是拍纪录片,却不像大家认为的同情心和爱心爆棚,反而对世界有许多厌倦和冷漠。憎恨用伪装的眼泪和感动包装出来的纪录片,宁可去非洲拍摄毫无同情心的狮子。但是因为全智贤亲和力极强的美貌,即使她一头随便扎起的枯黄乱发和烟民形象,也素净自然得你很难对她反感。
黄政民一点也不帅,可怕的夏威夷风情花衬衫配大短裤,一副俗气到死的中年大叔状。
这不是你看过的、想象过的任何一个超人的样子,他那头乱糟糟的卷毛和邋里邋遢的举止,破碎你任何“这可能是个罗曼蒂克故事”的幻想。
这样两个人,在一部有着雾霾冬天般灰色调调的电影里相遇,就像是走错了片场,却碰撞出奇异的火花。
两个演技派演员之间胶着的引力,实在是非夏威夷花衬衫和白衬衫黑马甲可以隔离。
“这是一个相信自己是超人的男人,和想利用后者的‘天真无知’、制作一起相信‘同情心无法改变世界’的非常现实的人文纪录片,以此获得高收视一鸣惊人的女人之间发生的故事。”
如果你遇到一个穿着夏威夷风情衬衫和大裤衩的男人,自称是被坏人在脑中植入电脑芯片而丧失了超能力,你会不会觉得他是“神经病”?
恩,和你一样正常的全智贤也是这么想。
何况他除了会去收拾守在女子学校前的暴露癖、怒斥人们不关空调令地球变暖、原地埋伏捉垃圾虫、帮伤心的人找回丢失的狗之外,没有干出任何惊天动地的事。
更可怕的是,他还会坚持倒立,以图将地球远离太阳,避免北极融化,并且声称人们开心会释放二氧化碳、缓解温室效应。
事情果然像预期一样顺利,拍摄“超人”各种可笑且超凡行径的纪录片,搜索量急剧上升。
然而,意外摔伤头的超人来到医院接受详细身体检查,他的脑子里好像真的有奇怪的东西,如同他说的氪里普顿星球一般的超自然的存在。
亦真亦假,电影开始反转,作为观众的我和全智贤一样无法分清真实和幻象。
他真的是超人吗?
他是否能够重获超能力,像个真正的超人一样飞翔?
童年的创伤,父亲身亡,自己也被子弹打中头颅,1980年5月,这个日期不是偶然,而是一段压制和遗忘的历史。
中年的意外事故,因为旁观者的冷漠失去妻儿,变成别人眼中的“疯子”,像生活中每一天发生的事情一样;
一个接一个噩梦呈现在我们面前,他在一场火灾里完成了超人的飞翔。
到最后,我也闹不清楚了,什么是真相。
我很难去描述或者归类这部电影,它不是一部科幻片,却处处有神迹一般的变化,他不是一部黑帮片,却有子弹穿过头颅的情节。
豆瓣电影恶劣地给它加上了“喜剧”的标签,是,这个奇怪的男人做了许多可笑的事情,但我却哭得一塌糊涂。
它还讲了环保、温室效应、融化的冰川等待救援的北极熊,但若说它是一部环保公益片,我也觉得不准确。
音乐像《天使爱美丽》一样让我雀跃不已,但基调却和《玛丽和马克思》一样令我心惊。
这个世界上,可怕的并不是秃头恶人,能救人的也并非只有Super Man.
这部电影讲了这么一个道理。
这个穿花衬衫大短裤的超人不过是一把钥匙,开启我们内心最深处的某种东西,那个在我们很小的时候曾经相信后来却忘记的东西。
我很喜欢其中一段,模仿美国大片中超人隐匿在办公室里的剧情,夸张的表演和你熟悉到不行的好莱坞剧情,是片子里少有可以跟“喜剧”标签匹配的东西。模仿矫揉做作美国丽人的全智贤实在可爱,戴着礼帽和黑框眼镜的黄政民也帅气了起来。
然而,这终归是部韩国电影,它从来不打算讲一个好莱坞英雄主义内核的故事。
保持倒立并不能真的令地球远离太阳,让别人开心也不能减缓温室效应的加剧。
是,我明白。
扶老奶奶过马路可能被讹诈,救被压在车下的交警可能会受伤,哪怕在公交车上让个座位也可能被别人笑“假仙”。
是,我知道。
但看着被药物唤醒的超人变得像个正常人一样正常且麻木,我和全智贤一样流下了眼泪。
这个世界好像并不缺少正常人,坏人也不像好莱坞大片里面一样张牙舞爪。
剧中全智贤,她的上司,围观的路人,你,我,他们,都太正常了。
可能功利,可能虚伪,可能冷漠,甚至只是本分,我们都不是坏人。
但世上的恶,就像不断升温的地球,有我们的一呼一吸。
最后纪录片果然如全智贤预期大红大紫,摄像机对准超人留下的器官捐赠卡,是世间对他的最后一次消费。
同情心确实无法改变世界,娱乐至死才是常态。
但是那个疯子说过: “过去不能被改变。但是未来不同,它可以被改变,”他用绳子围成的圈套住全智贤,把她拉近自己,“你看,如果我没有把你拉过来,你现在还在那里,但我把你拉过来了,未来就不同了。”
躺在冰冷的停尸间,他的胸口有一个大写的S,太阳晒出来的超人标志,又愚蠢又可笑。
地铁站人来人往,太阳照常升起,全智贤走入人流,帮一个手拿行李箱的阿婆,提起了行李。
《曾是超人的男子》观后感(四):唤醒每个人心底的超人
“过去不能被改变,因此,它才会不断地缠着我。但是未来是不同的,它可以被改变,只要你没有忘掉真正的你。”……
这是一个没有个人英雄主义的场景,看到的是世人真正的面目,曾经的“superman”做着自己要完成的使命,即便他的脑中还有着“克里普顿水晶”。其实他真正的“水晶”是他过去无法承受的悲惨身世和事实,想去改变这一切的愿望,想着改变过去的执着,所以他在不停的按照父亲的字完成自己的任务和使命:“要像超人一样帮助其他人”。
但是他还是回到了现实世界,回到了被过去缠着的现在,直到有那么一天,他终于明白了过去是无法改变的,需要改变的是未来,他带着拯救了12条性命的无憾,离开了这个星球,并且带着终于改变了“过去”的使命离开了……
他看到了小孩的笑容,露出了自己的笑容,并交给了自己朋友最后的任务……
要像超人一样帮助其他人……
《曾是超人的男子》观后感(五):如果我有超人的故事,不会选择去死
超人梦是荒诞梦。最后超人死了,救了12条人命,记者们又有神可塑,有话题可炒,有正能量可以鼓吹了。这不是超人的胜利,是超人的解脱,但他本来可以不死的。
我们用宋秀晶(一个早就厌倦自己工作和生活的纪录片导演/编导?)的视角去看超人,对超人的感情也随着她视角的改变而改变,但我知道,在真实生活中,我们只会像看笑话一样看这种人,一个其貌不扬,一看就穷,每天穿花衬衫,像个小丑一样招摇着自己的超人梦,还癫痫的男人。谁会注意他,去了解他背后的故事?没人会。更可能的是一群居心不良的假新闻制造者为了自己的利益去描画一个符合群众臆想的超人世界。
超人说,我在哪里?过去、现在、还是将来。
超人说,蛮力是打不开门的,只需要一把钥匙。
他的角色扮演很投入,这一定使他快乐。因为太痛苦了啊,在过去的世界里太深陷了啊,所以才要如此极端地获取生活满足感。
但这种游戏玩得再投入,正常世界的人还是会把他当成疯子。说话神神叨叨,做事神神叨叨,同人民群众心里的超人区别甚大,但和我们对疯子的印象倒很符合。
撇开我有没有同情心不讲,超人式的助人为乐也没有任何值得推崇之处。超人不是在救人,他是救自己罢了。
超人说,当我这么想的时候,我好受多了。
真惨。这是亿万颗孤独心灵中的一个故事罢了。在未知的角落,还有无数个缘起于孤独,却无法排解的千奇百怪的形状。
世界不需要真正的超人来拯救,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找到和自己相处的正确方式,学会拯救自己。把自己从不定期出现的烦躁和接踵而至的麻烦中快速拔出来,把自己从瞬间膨胀的物质欲望中快速拔出来,把自己从无边无际的精神世界的幻想中快速拔出来,让心里住着超人,接受生活,直面生活,这样才能享受生活。
超人坚持帮助别人,我觉得他只是忘了自己。他可以不用死,即使被救的12条人命活不下来。但别人的命,不是由他负责的。他死,是因为死亡这个动作,似乎解开了他的心结啊。他没有影响很多人,但似乎影响了一个。点亮了那么一个,昏暗生命里将熄的热情。
但我无权说什么,他觉得值得,所以选择用自己的命换别人的命,不后悔就好——当然也无权后悔了。超人想告诉我们,世界上还是有美好的事。但我走着走着,就发现这世界乌七八糟,到处都是肮脏和丑陋,继续决意为自己而活。
人群的冷漠和超人的热情是极致对比。面对亲人死去而无能为力,真残忍啊。
超人的意义,不在于学会助人,而是说要在心底留一抹温暖。
如果我有超人的故事,不会选择去死。一定早早就走出来了,然后如常活着。所以超人是超人,这真没错。
超人啊,你的记忆负担太重了,所以再见吧,飞回你的星球。
2015-11-28
《曾是超人的男子》观后感(六):半夜,声泪俱下
压抑了两天的情绪随着电影的结束声泪俱下。一直说自己是冷血的,可是它着实感动了我。
想起了老师说过,别人都装正经,我只有装着不正经。我当时笑了笑,但之后觉得有点悲凉。衣冠楚楚,内心狰狞。现代人的面孔不过如此。我们见过的太多。我们擦肩而过,不会有多余的目光的交流。我们装着看不见得事情,我们袖手旁观,我们摸着自己的良心继续冷漠着,扭头潇洒的走了,我是打酱油的。
这个世界需要一个超人。
《曾是超人的男子》观后感(七):蛮力不能打开一道铁门 但是一把小钥匙能
和《马拉松》同样的纪实题材,和《马拉松》同样描述最纯真的情怀。纯真在当代社会被看作是可望不可及的,人们匆忙奔走,没有人愿意停下脚步去关怀身边的人,没有人愿意不设防的生活给别人机会伤害自己。人生充满不幸,但不幸却不是是悲剧愈演愈烈的元凶,真正塑造不幸的往往是人们自身的贪念。面对冷漠,多少人选择回馈更甚的冷漠;承载孤独,多少人选择去破坏他人的宁静;遭到遗弃,多少人选择以疯狂报复世界……然而超人,选择将不幸的自己掏空,将炽热的心灵点燃,将自己当作那把小钥匙去开启尘封的铁门,那些肮脏不公的对待在他眼里轻于鸿毛,然而生命的价值却重于泰山。
抛开丰满的故事情节,影片的男女主角表现都十分出彩。男主角那张童真笃定迎接阳光的笑脸精彩演绎出了一颗过滤污垢的心,久未露面的全智贤带着小鹿般纯净的眼神诠释的险些被显示蒙蔽住双眼的女导演,从开头到结尾,把人物在事件中的点滴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表现的入木三分,不得不让观众佩服这位低调的韩国美女的确不是花瓶。
有些美中不足的恐怕要数电影末尾的长段配乐,略带黑色幽默的旋律让人很难产生共鸣,不由使人怀疑自己对电影的理解多少有些偏颇。。。
《曾是超人的男子》观后感(八):每个人都曾是超人
开始以为就是一部纯粹的喜剧片,可是看到后来却被感动到流泪。
每一个人曾经都是超人,然而一颗克力普敦水晶在你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就已经植入脑中了。这颗水晶在每个人的脑中随着人的成长也不断的长大。直到有一天,它大到让人忘记自己曾经是谁!
电影中的超人,由于脑中的子弹导致失去是超人的记忆。然而更多的人并没有那颗子弹在脑里,他们脑子里是那颗社会植入的无形克力普敦水晶。看着两次的事故现场,旁观者的作为的确是让人心急如焚,然而真正换了你我又是否能像超人一样挺身而出?
我们的脑子里那颗无形的水晶已经长大了,很多种方式促进它不停地张。就像我们在社会中经历的、听到的、看到的,无不促进着水晶的迅速长大。电影中的超人从医院出来后,忘记了自己曾经是超人。是女主角的话让他想起了自己是谁,“你是我的朋友,我的超人”。
只希望这样的电影能够让更多的人想到,我们曾经都是超人。然而,这恐怕只会是一个梦吧?
《曾是超人的男子》观后感(九):翱翔天空
看多了煽情场面,我对韩国电影有些抵触。其实中国的电影市场和发展远远比不上韩国,这是不得不承认的现实,看韩国电影我甚至对我们的电影感到郝颜。韩国电影能让人开心的笑,能让人痛快的哭,虽然夸张但能让人心甘情愿陷入这样的情绪,没有什么虚假的感觉。看过《曾是超人的男子》,我也知道里面的煽情并不靠谱,可我宁愿做一个这样的傻瓜去感动。 看这部电影让我想起了很多其他电影,同样煽情的《我脑海中的橡皮擦》,同样关心环境和讽刺人性的《十二猴子》,同样在超人和普通人纠缠不清的《K星异客》,但我依然欣赏电影的悲剧结尾,超人原来只是幻想,一切都在他的微笑下结束,结束的不仅仅是他的梦想。 电影里展现了许多次城市的全景,钢筋水泥构筑的牢笼里,人们很少去关心北极的融化,很少去在意别人的痛苦,他们面对灾难也会满脸愁容,议论纷纷,却没有人上去伸出手去帮助别人。电影里太多的场景让人心寒,撞翻的汽车下,燃烧的楼房旁,那么多人站在旁边听写里面人的求救,无动于衷,然后目睹悲剧的发生,再发出一声惊叫…幸亏,有一个人挺身而出。 我不想用太多赞美的话去美化他,他是一个不幸的人,却值得我们敬佩。我喜欢他的笑容,他随意却充满希望和哲理的话,喜欢他站在楼顶做出飞的动作。他活得像一个超人,不,他就是一个超人。在人性冷漠下依然拥有炙热的心,面对太多复杂的目光坚持活在梦中。为什么要将他从梦中拖出来呢?让他不再开心,让他生活在人类的既有轨道,让他面对别人的痛苦露出迷惘而呆滞的眼神,这就是人类想要得到吗?这就是正常的人类吗?悲哀的人性就此抛弃。 最终,他以超人的身份完成了人生的最后一跳,华丽无比。 我知道很多人对这部电影不是很喜欢,也有人直接称其傻X。我无权说什么,在看电影过程中我一直猜测结尾会怎样发展,如果最后他真的飞离地球,我只能说太过俗套,之前所有的表演都成为衬托,无聊且无趣。但我看到了一个让人震撼的结尾,见到了一个悲惨的命运在努力飞翔,被癫痫折磨了数十年之久,他也许是傻,我却要把X还给那个评论的人。 你,就是一个超人,最终飞翔在天空。
《曾是超人的男子》观后感(十):导演想传递的或许是一种反思
在饭否上看见某人的强烈推荐,将这部电影推崇到无以复加的地步,考虑到这大哥说话一贯靠谱,我于是找来看了。
这是我很少有的没有先看内容简介而看一部电影,想考验一下导演说故事的能力,略微出乎意料的是,全剧并没有将主角的真实身份做什么悬念,几个桥段一过,基本就明白了这做好事做到全世界害怕的主角大哥只是个有精神分裂症装的臆想狂而已,需要搞清楚的,只有两点:他为什么会这样,和他脑子里自称为“氪水晶”的,到底是什么?
如果电影不解释这两点,故事也能非常完整,非常符合都市温馨小品的路子,甚至连悲剧结局我都没有猜错,但是诸位,这并不是仅仅是一部用一位抱持“我为人人” 思想的病人来反衬真实社会冷漠人际关系的电影(虽然这也是导演试图传递的一种信息),其真正用意,是表达了对韩国光.州.事.件的态度。原本拥有幸福家庭的主角,是此事的直接经历和受害者,其脑内的弹头,便是那个“响枪的晚上”给他留下的永久纪念。
(写到这,请原谅我不能详加解释,请自己google。)
导演对这个事件的态度,我想是和很多人不同的,电影中点题的一句话是:“蛮力不能打开的门,一把小钥匙却可以做到”,此中的深意,我想在那个晚上痛失亲朋好友的人们,会有更深的感触。我想,导演在反思,付出的代价,到底是否值得?自由的可贵无法衡量,但如果我们找到那把正确的钥匙,那些甘愿泼洒热血的人们,是不是能好好地活着,去完成他们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