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上海人在东京》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上海人在东京》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

2018-08-10 02:24: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上海人在东京》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

  《上海人在东京》是一部由张弘 / 富敏执导,陈道明 / 葛优 / 邵兵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 / 家庭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上海人在东京》观后感(一):阵容也忒强了一点!!!(堪称豪华了)

  看看这一串演员名单:陈道明、葛优(光这二位同台演出就够强了,何况葛优还是演的反角一号:邱明海,一改以往喜剧形象

  外加阮丹宁、邵兵、于慧。。。

  日方阵容也不差,山本未来(我一直认为她应该更红,98年和成龙演出《我是谁》,和金城武演出《不夜城》)

  演员小林昭二:什么奥特曼队长,小鹿纯子的爸爸,演出古田任三郎。。。也算日本演绎圈之泰山北斗了。。。

  另外还有高桥惠子、伊原刚志、本多RURU

  提到本片导演张弘、富敏,代表作《十六岁的花季》

  96年的时候,此片阵容就够强了,放现在也是大型电视剧可惜此片一直不温不火呢。。。

  风头完全被《北京人在纽约》给盖过去了。

  《上海人在东京》观后感(二):怀才而遇,外嫁外娶

  今天事不多,把去年看这个剧写的一些感想整理,并贴在豆瓣。

  怀才而遇 几个国人九十年代来到东京。八仙过海固然各显神通,但神奇之处在于,总能怀才而遇,给观众一种“国人很有本事,在国外成功不很难”的感觉画家在国内学成,到了日本最终能够得到赏识主角中国人就能做中国菜的厨师小时候学过一些钢琴就能做钢琴老师,在国内做过律师就能(在临场应对面试方面辅导一起住的日本小伙子考律师执照,帮女主出头就能解决问题。 怀才而遇成了顺理成章事情。所有困难才能努力面前总能迎刃而解坏人仿佛是酥的,一触即溃。仿佛面对生活像是面对自动售货机,投币就出货,一切理所应当。有过困难,但努力了就能克服。有过挣扎,但撑过去就是晴天。 然而我总觉得也未免太小瞧了生活。人在生活面前难道不像是开山凿石般辛苦卑微的吗!多数的努力在多数时候,难道不是明知在打水漂,有一个成了就谢天谢地了吗!

  外嫁 看完这部剧的感觉是,剧情强烈支持女性出国或外嫁。 “北京人在纽约”里,美国人全心全意爱中国女子,然而后者不忘旧情,帮着中国前夫,不惜和美老公闹翻。后来外嫁丈夫事业受挫,两人离婚,从此在大学艰难谋生,虽然获得了中国前夫提供的奖学金得以开始学业,然而人生在多年以后需要重头再来。 “上海人在东京”里,日本人全心全意爱中国女子,然而后者不忘旧情,纵然“越陌度阡”却还是“心念旧恩”,把国内前男友一并带到日本,还能低三下四忍受前男友的每次又是摆脸色又是冷嘲热讽。后来外嫁丈夫事业受挫,破产乃至自杀。虽然太太用中国女性的温柔和支持挽回了丈夫的信心,然而人生在多年以后需要重头再来。 这部剧里女主角生活坎坷自不必说。 这部剧里还有个出国后奋斗比较成功的女性,是找了类似背景的中国丈夫的。可她在最后几集却因为剧情需要要准备离开日本去美国,也就是说在剧情里面唯一事业成功婚姻顺利的,刚结婚却被剧情拆到两地分居。

  外娶 看完这部剧的感觉是,剧情强烈鼓励国内单身或非单身的男性出国或外娶。看起来中国男性非常受欢迎。 画家到日本后,被日本富家女先是来偶遇,然后主动倒追多年,主动找能学中文的工作,还把爷爷父亲拉来帮忙,画家的事业好风凭借力。 男主角的室友到日本后,开始是在跑单帮,同时情人旅馆清洁。他在聚会上唱了一次歌之后,就有台湾的企业家女子主动来又是送名片又是登门拜访,最后事业婚姻双丰收。 男主角就更不必说。虽然已婚但因为是主角,就得到了又多一倍的垂青,到日本后分别被日本女性和国内女性主动追求。先开始在建筑工地辛苦做工,机缘巧合就能靠自身的一些列魅力引起一个日本家庭从爷爷到孙子母亲全家喜欢,还能有机会机智得体拒绝对方要求招婿的表白。 连反派一开始的设定都是娶到了有钱的台湾太太而发迹!

  坏人坏得反倒不够纯粹了。贱和坏看起来旗鼓相当。看上了小姑娘,屡次主动帮介绍工作,买了自行车主动送上门,生病了主动探望送花,主动跑前跑后补办保险申请减免医疗费,要做手术了主动还来做经济上的担保代家属签字。这些剧情放在一个暖男的角色上看起来也毫无违和之处喔。

  《上海人在东京》观后感(三):《在那遥远的日本》

  《在那遥远的日本》

  在那遥远的日本,有一群同样遥远的中国人!

  他们是留学生,他们是留日者,他们是中国人!

  他们那样努力,他们那样奋斗,他们是中国人!

  千年前,日本派遣派出十几次遣唐使团。其次数之多、规模之大、时间之久、内容丰富,可谓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空前盛举。遣唐使对推动日本社会发展和促进中日友好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结出了丰硕果实,成为中日文化交流的第一次高潮

  (但应注意,遣唐使并不是朝贡使节,没有称臣的行为。)

  遣唐使臣在长安和内地一般要逗留一年左右,可以到处参观访问和买书购物,充分领略唐朝风土人情。遣唐使归国前照例有饯别仪式,设宴畅饮,赠赐礼物,珍重惜别。唐朝政府除优待使臣外还给日本朝廷赠送大量礼物,表现泱泱大国风度。最后遣唐使一行由内使监送至沿海,满载而归

  1300多年过去了,世界之轮转到20世纪90年初,赴日留学的中国人数大增。陈道明主演的《上海人在东京》就表现了那个高峰时期,即1997-1998学年(约为4.7万人)。现在是急剧减少了,且趋势并未改善

  最新的日本共同社报道,美国国际教育协会(IIE)1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在2012年秋至2013年的学年中,美国大学在读中国留学[微博]生人数比上年度增加约21%,达到了235,597人,在各国留学生人数中连续4年位居第一。日本留学生较去年减少2%,为19,568人,仅为中国留学生的约十二分之一。

  为何在日本的国人,除了正经留学的,还会有那么些纪录片描述形形色色呢?

  或许一种诠释可以解释--“去日本对于家境不是很好的人来说是个风险投资,欧美国家经费太高,对打工有限制,所以很多中国的中等以下群众都会选择日本,而且又比较近。”

  至少从土插队再到洋插队的老丁,就是一门心思赚钱的!哦,还有那从土插队再到东洋一门心思学问中求生存的老李,12年寒窗,似乎就为了博士学位,无料经济学研读中,还中招KKC事件,全家老婆刷完辛苦积攒的400万日元化为泡影!虽然是受害,但是参与者,不是冲着“投一返十”这个最违反经济学客观规律梦境去的吗?这样的经济学博士研读者,最后没有获得学位,那是多么合情合理啊!

  整部纪录片共 10集,长8小时,我一口气看完了!可以说是中国纪录片拍摄水平较高的了!

  也让我感叹,原来国内也有长期跟踪、不懈实录,诠释普通人普通生活之制片人

  2006年11月03日张导对于此片的终结篇,《我们的留学生活——在日本的日子系列纪录片的封山之作。

  中文名称:《含泪活着》,别名:泣きながら生きて,我们的留学生活-在日本的日子最终章,完成

  并于2009年11月28日于富士电视台上映,再创富士电视台收视历史记录(10%)。这部作品凝聚了张丽玲和摄制组10年的心血改变了许多日本人对中国人的误解偏见,继《小留学生》之后再次荣获“日本放送文化基金奖”纪录片大奖

  《含泪活着》并不是什么大制作的重磅影片,没有巨星加盟、没有华丽场景、更没有特技打造,主角只是一名来自中国上海的平凡小人物,但就是这位普通中国人的奋斗精神感动了整个日本,赚足了大家的眼泪

  在东京新宿区的一家电影院《含泪活着》的影片海报旁贴满了日本观众的观后感,有人说这部影片给在经济低迷冷风前行的日本人带来了温暖和希望,而更让人欣慰的是,今天影片的主人公丁尚彪终于在美国和家人团聚,告别了那段含泪的留日生活。

  影片讲述主人公丁尚彪,在35岁时告别妻子女儿,满怀憧憬,从上海到日本留学后,一家三口的命运发生一波三折故事。这个老丁就是前述“第5集:家在我心中”中长年异国赚钱,只为将女儿送到发达国家求学的那个时代的插队者。

  本剧前十集,希望今天依然快速发展的我们,可以回顾下,毕竟1999年在北京与上海电视台放映的时候,还是有过较大反响(当年,我可惜未曾目睹),2006年的终结篇,更是值得一观。

  《在那遥远的日本》,有一群同样遥远的中国人!他们用自己青春或者主要人生,去尝试了或许最终会在我们以后的身边也展现的经济、社会状态;发展、矛盾结构!因为他们或许是民间遣日使!

  《在那遥远的日本》,有一群同样遥远的中国人!他们那样努力,他们那样奋斗,他们是中国人!

  豆瓣大神给本纪录片打出9.2的高分,也同时给出一串励志、奋发、图强、自省的评定、感言,确实很代表普通中国人的内心独白

  ----非常感谢提供!

  《上海人在东京》观后感(四):那个年代的热血

  (不能不承认现在的国内制作团队跟当年的先辈相比实在是不能同日而语的,尽管在预算硬件上早已一日千里,但是就不能像经典老剧那样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经典不是时间成就的,只有能够流传下来的才是经典)

  本剧的确存在因为年代局限导致制作粗糙瑕疵(比如后期录音、剪辑衔接的问题),但是较好地把握住表现“人”这一主题精髓,所以能够成为经典——当年上海还是制作了相当一些效仿日剧的作品(个人印象较深的还有《真空爱情记录》、《都是天使惹得祸》),而广东则是学习港剧了(《风云岁月》是其中的佼佼者)——原来国产剧也曾有闪亮过的时候。

  本剧大概是介于后校园剧和职场新人剧之间,是以成长为主题的热血社会剧。

  “孤立无援前途黯淡”是以明叔为首的那批国人踏上东京土地的最直观感受,随着生活的深入这种感受越来越深刻(其实他们的先辈和后辈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初出国门的新鲜感转瞬即逝面对现实压力的幻灭感油然而生)——即使对明叔那样在国内经历上山下乡体验阴暗面,在社会实践中摔打多年,有闯劲有见识的人来说,东京的生活也是泰山压顶一般让人喘不过气来,更不用说怄了满腹怨气的邵兵和白兔般的小姑娘阮丹宁了——在改革开放十年那种环境中长大的他们是祖国的第一代温室花朵啊。

  明叔总结得很精辟,日本是生活无穷便利人情相对冷漠,为生计脚踏实地的社会;在国内传统体制熏陶之下,人的个性是萎焉的,以自我为中心自由散漫和遇事推诿他人的依赖思想严重,这样的人怎么可能被日本主流社会认可?所以也只能成为葛大叔和掮客们的猎物任人宰割,在恶劣劳动环境中被榨干精力,或客死异国,或遣返原籍。

  其实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人际关系的问题。在海外国人本能习惯自己人抱成一团相互照应,但是在个人都自顾不暇前提下谁还有余裕去关照旁人呢?不相互算计出卖都算良心发现了,遑论其他?像朝鲜人那样结成小圈子,对所在地区的法律全然不了解,遇到和不熟悉机构打交道的事情就两眼一抹黑,这不是又给了葛大叔和掮客们上下其手的机会?所以在小圈子内部不论发生怎样的恶事都不会引发主流社会的关注

  剧中,逐渐立足的人都是那些和日本人建立了比较稳固良好关系的人,不仅妥善地解决了最为重要的签证担保人问题,而且为自身的学业、工作和生活都开拓了全新的路径

  阮丹宁可能是观众们诟病较多的人物,其实除了性格比较懦弱一些,任性一些(剧中的国人多是比较任性和有钻牛角尖倾向的,像明叔、修建、邵兵等人,可能是出于民族男人自尊心吧)之外,本质上还是个好姑娘(话说阮还真是有那个时期的日女范,全套牛仔+刘海搭配有些错落披肩太令人怀念了)

  她和明叔之间发生的不伦也是在那段迷惘苦惑的日子中相互支持下去的一个助力(片尾曲《过客》最能反映其当时的心境),在道德上是有瑕疵,但是应予当事人一定的理解;好在事后两人的人生都走上了轨道,彼此都没有再介入对方生活——但是对阮而言,东京是一个既让自己留下无尽耻辱伤痛,又是曾经难忘温存良善的城市;对明叔而言,这个经常让人不省心小姑娘会一直萦绕在自己内心深处吧(尽管两人发生了关系,但个人还是相信两人之间爱情的成分少而恩情的成分多,明叔很可能就是只把阮视为自己的妹妹或女儿而不是情人)

  连当初最让人担心的小姑娘都长大了(不仅是生存技能的完善,更重要的是人生心态的成熟),更不用说明叔、修建、邵兵这些历经风浪皆有小成的男人们,还有丁玫大姐、田医生、阿珍、李莉、小沈、耿林、阿康,这些先辈和伙伴们各有酸甜苦辣——大家之间真挚的友谊和相互的关怀是剧中的亮点。

  日方演员中比较脸熟的只有风间大叔和伊原两位了(话说伊原在年轻时就那么有型了,正装造型绝对掩盖住明叔和邵兵啊)

  本剧在收尾阶段不免有些过于理想和热血,但是总体而言,是一部当之无愧的经典之作。

  :

  “游子的心声”——片头曲:刘欢—《梦回的家乡》

  “人生的叹息”——片尾曲:张学友—《过客》

  “青春的阵痛”——插入歌:晓蕾—《给我一把吉它》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