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大唐西游记》经典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大唐西游记》经典观后感10篇

2022-05-27 02:05:2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大唐西游记》经典观后感10篇

  《大唐西游记》是一部由盛振华 / 孟纪原 / 费翔 / 舒刚执导,陆建艺主演的一部纪录片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唐西游记》观后感(一):第1集的问题

  很喜欢这种带着问题上下求索的纪录片,虽然并没有得到确定的答案,毕竟这很难。

  问题:《大唐西域记》如何演变成了《大唐西游记》?

  玄奘于公元629年,由长安私发,冒险前往天竺。643年,玄奘载誉启程回国,并将657部佛经带回中土。贞观十九年(645年),回到长安,受到唐太宗的热情接待。

  《大唐西域记》是珍贵的历史记录,历史一片空白的印度现在反过来跟这书求精啦。

  《西游记》是中国民间创作的小说,作者吴承恩,成书于公元15世纪,比《大唐西域记》晚了800年。

  问题:唐僧独自一人西天取经还是带着徒弟?

  问题:孙悟空从哪儿冒出来的?他的原型是何方神圣?

  猜想一:车凤巢。稍后于玄奘的唐朝僧人,也曾去过印度。原是唐朝官员,唐玄宗时随团出使西域,因病滞留印度,后在印度出家,法号悟空。游历40余年才返回唐朝,是史料中有记载的唐朝出使西域的最后一位僧人。但后有学者指出唐朝法号悟空的僧人不止一位。

  猜想二:玄奘的胡人向导,石盘陀。胡人出家成胡僧,胡僧讹传成猢狲。玄奘弟子编纂的玄奘传记《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提到此人,但玄奘口述的《大唐西域记》却没提到。

  猜想三:哈奴曼。胡适提出,印度长诗《罗摩衍那》中的神猴哈奴曼是孙悟空的原型。同样神通广大,降妖除魔,样样精通。

  问题:孙悟空如何从一个配角徒弟变成西游记的主角?

  问题:白龙马为什么这么惨?玄奘的四个徒弟中唯独他连名字都没有?

  印度龙进入中国,中国龙才开始有了丰富的故事。所以白龙马本身已经是一个比较丰满的故事了,比起以前的中国单调龙而言。

  问题:沙和尚的来历?

  法师传中玄奘曾在梦中见过的深沙神,即佛教中的毗沙门天。

  其貌也不似中原僧人,而是中亚地区,因为中印隔着喜马拉雅山,交通不便。真正的通路是绕路克什米尔高原先到中亚再到印度。

  问题:猪八戒为何在元朝才出现?

  元朝,藏传佛教才开始影响中原。欢喜天也开始出现在中原文化中,其形像大多是象头人身的单身像或象头人身拥抱的双身像。中原最像大象的自然就是猪喽。

  问题:猪八戒如何超越沙和尚成为二徒弟?

  沙和尚至少在南宋已经出现,而猪八戒则晚至元代才出现,那为何能后来居上?

  《大唐西游记》观后感(二):仰之弥高

  因为《金刚经》读得实在是兴高采烈,转而对研究佛教史都充满了热情。兴冲冲找来本片观赏,岂料看完整一天都陷入了无以加复的肃静与唏嘘,原来真有佛经里宣称的这样的圣人存在,千百年来无出其右!满脑子都是对玄奘法师犹如滔滔江水般的崇敬,对其普度众生,排除万难的伟大人格的顶礼膜拜,以及对包含自己在内的凡夫俗子整日在群魔乱舞的婆娑世界里蝇营狗苟的生活极度的鄙视!噢哟!那是消失良久的高尚情怀呀,自从认清并极度赞同“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以来。相比起来,过往的那些得失计较,都何其的渺小呀!虽然圣人的才德只能仰之弥高,不过那些庸人自扰,都当P放了吧,噢弥陀佛!!!

  《大唐西游记》观后感(三):波澜壮阔——神话与历史的完美结合

  神话和历史的完美结合。系列片。

  拍摄得波澜起伏,玄机相扣,引人入胜,而且很有特色——里面的主人公、配角、场景,都是平面的、类似剪纸画的造型,而且甚至从头到尾都是一个造型,一个表情,然而,通过旁白的叙述,每个人物在不同的情境中,那千篇一律的表情,竟然能让人感觉出不同的内心状态,甚至被赋予不同的微妙表情。

  详细内容待续,今天上来是说《圆明园》的,这个是和《圆》的比较,个人感觉《大》比《圆》更胜一筹。

  俺对于《圆》的评价:

  《大唐西游记》观后感(四):唐僧是伟大的!

  常看见一句话,“愿来生接菩提时,心似琉璃“。

  那是普通人的时间概念,今生超脱不了,到达不了的事物,寄托在来生。

  而这位大师,在剥去《西游记》小说中稍嫌懦弱的艺术刻画后,我觉得除了”伟大“二字,实在找不到其他更为贴切的形容词了。

  他不需要等待漫长的来生,在他独自完成西行伟大取经授义的旅行后,他本身就是一个后人不能超越的传奇了,他在1300多年前的唐代就已经达到人生和佛学的极致。

  片中不论场景历程如何变幻,大师之心从不曾动摇,永远以庄严的合什之相应对万世沧桑,信念不灭,矢志不渝。观看中不免心生唏嘘。那样遥远艰险的路程,那样的泱泱大唐,竟然找不出一人能和他同心而行,不离不弃。

  曾经看过很多游人,以自驾的方式出游中国的西部,一身几万块的装备,从头到脚全副武装,更像是去作战,而非出游,对拍回的照片和旅行经历高谈阔论,其中不乏炫耀之心。若我们上溯到1300多年前的唐代,在漫漫西域路上有幸目睹这位高僧的风采,那么所有张扬炫耀的心都应该沉淀下来,应当羞愧和自省,无颜面对。

  或者根本不可与大师相提并论,因为从一开始就不是站在同一个高度上的。他注定是中印佛教和文化史上最高远的集大成者。自他之后,未见来者。

  这样的传奇人物,并不是地球上每个国家每段历史都能拥有。

  叹我国有幸!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