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女人的国家》好看吗?经典观后感10篇
《没有女人的国家》是一部由Manish Jha执导,Tulip Joshi / Rohitash Gaud / Amin Gazi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看着这部影片的确觉得非常的恶心,但是换位想想,中国和印度又有什么不同?
在男女比例问题上,印度2014年的男女比例数据是1000:914,是印度搭到过的最低的男女比例,而在2013年这一数据为1000:933.中国的表现当然是更胜一筹的,2014年中国的男女比例是117:100,有些严重的地方甚至到达了130:100.如果把2014印度男女出生比例换一下,也就是109:100.这也就是说,中国的男女比例失衡问题比印度要严重的多的多的多。
当一个国家都不愿意生女孩的时候,可见这个国家女性是多么的不受重视,赔钱货这种词安在女性身上恐怕是很多重男轻女家庭的想法,如果关心新闻的话,就会发现很多关于女婴的新闻,比如某地工地施工时,挖出了11具女婴的尸体,某地整个村集资购买机器以验生男生女。
在主流媒体上,比如说春晚元宵晚会上,公开声明女性是二手货,剩女,歌曲婆婆就是妈,让人不禁怀疑,女孩到底生来干嘛?因为她以后要去给婆婆擦手做饭洗衣服去的。
这就是中国女性低下的地位。(请不要说这种事情根本不可能发生,没有发生在你我身上的并不代表没有发生在其他人身上,世界不是只有你一个人)
在一个比电影中印度更加重男轻女的国家所发生的,可能根本就超出我们的想象。绝不仅仅是淹死女婴这么简单,她可能被打掉,可能出生后因为某次不听话被打死,即使长大了也可能被当成货物卖给别人,也可能不读书就出去打工因为要养育家里面的弟弟。
我们的生活是“梦”,是“和谐”,我们看到电影中的女性的可悲遭遇感到愤慨,可怜印度的女性,殊不知我们就身处于这样的环境之下。这些触目惊心的现实不仅仅是要告诉我们女性的不幸遭遇,也是给我们敲响警钟,请反思一下中国一些农村地方女性的遭遇。
最后,必须要说一句,不是没有发生在我们身上的,就从没有发生在别人身上。不是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情就和我们无关。蜕变为一个更好世界的第一步是看见,但是没有行动,就会成为空想。
社会对于女性的偏见和男女不平等的现状实际上并不比种族歧视问题轻。马丁路德金被认为是一个英雄,但是在现在的中国,女权主义们都被嗤之以鼻。我想,在我有生之年,可能没办法看见男女平等的那一天了。
影片自然有极度夸张的成分,但开篇溺死女婴的片段是真实的,如果情况得不到遏制,谁又敢保证电影中的其他片段一定不会继续在现实世界中上演呢?
社会如此变态“发展”,男将不男,女将不女,父不父、子不子、兄不兄、弟不弟,十九层地狱。
法不法、国不国、信仰崩溃。
影片中只有三个正常的人,可惜两个被害死了,一个被关了起来,受损害的无辜的反成了复仇的对象......没有什么道理可讲,在一个变态了的腐烂的社会。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如果不在情况还能控制之时去加以控制,待到不能控制之日,后果不堪设想。很多人"认识"到了,但是在"做到"之前,又有多少将或正在沦为被损害的牺牲品呢?.......
影片中的地主家应该是印度种姓中的贵族阶层,村民们大致多是雇农,还有同性恋的僧侣应该是婆罗门。
不论是有钱的地主,还是没钱的农民,都苦于找不到女人。所以可以看到:男扮女装的演员搔首弄姿,惹的一众猥琐男欢呼雀跃;简陋的农村录像厅里,一台模糊的小电视,一部播放了多次的色情片,台下观众屏息、哽咽,甚至于流下了眼泪,实在忍受不了,就溜出去找头圈里的牛解决;好友要结婚了,当老师的老大,埋怨父亲没给自己找到女人;婚礼的时候,僧侣趁机扯下了“新娘”的裙子,原来是个十几岁的男孩冒充的……
僧侣成功破坏了没有经过自己的婚礼,到自己的封地收租子,刚好就碰到了在森林中唱歌的女主角。优美的风景中,邂逅一位美女,这一幕是多么美好。但这确实女主角噩梦的开始。
一开始女主的父亲好像还很为女儿着想,不喜欢大胡子的大儿子,但地主调头将50万(不知道相当于多少人民币,但后来女主父亲买了小车,可以看出,女主父亲马上成了小财主)塞到女主父亲手中的时候,他立马答应将女儿同时嫁给地主的五个儿子。
婚礼之时,几个儿子都是笑容满面,毫不觉得五个人娶一个女人有什么不妥。当老师的老大,给兄弟们分配时间,他们五兄弟,而与女主共处一晚,剩下两天还想以老大的威严独占,父亲的哭腔马上开始了,好不容易又当爹又当妈,把你们拉扯大,还给你们娶老婆,容易吗我,这样剩下那两天都被地主自己占有了。
这就样,五个儿子和父亲轮流与女主睡觉,唯有小儿子很善良的总是帮助女主,带给女主唯一的温柔和体贴,只有当他在的时候,两人好似热恋中的情侣。不过好景不长,四位兄长和父亲嫉妒只有小儿子得到女主的垂青,竟残忍的将自己的亲兄弟杀害。
女主绝望之中托小仆人将信寄给自己已经成为小财主的父亲。当他的父亲开着小车,带着手机,衣着鲜亮的出现在她面前的时候,竟然毫不关心她的惨状,而抱怨地主家少给他一份彩礼。当女主父亲走后,地主父子几个将她一顿毒打。女主陷入绝望,希望小仆人带他一起逃跑,善良的小仆人带她逃走,但被开着吉普车的四兄弟追上,小仆人应声倒地,更被几人残忍分尸,女主被这场面惊呆。
被抓回后,更将她关进了肮脏的牛棚,脚上加了镣铐,就是这样,还不免被地主父子蹂躏。
而小仆人拉古的尸体被送回他的哥哥和叔叔,这个叔叔鼓动拉古的哥哥向地主一家报仇。当他们从牛棚的破窗进入之后,发现了锁在牛棚的女主,杀人的勇气立刻变成了作恶的淫威。
而此之后,地主一家和这拉古的叔叔、哥哥都不止一次的偷偷进入牛棚,强奸奄奄一息的女主。只有新进的小仆人可怜女主,有时喂她一点食物。
终于女主怀孕了,地主一家和拉古的哥哥家都认为是自己的孩子,拉古的哥哥同村民一同来要女主,地主回屋拿枪就放了一枪,地主和农民的战争开始了。没有一方是正义的,只会欺压更弱小的女人。
最终地主一家连同另几家地主更杀的落花流水,僧侣也被杀死在路上。而女主也在乱中生下了一个女婴,紧急关头救下女主的小仆人返回了房间,故事就此结束。
少数不带歌舞的印度影片,更辛辣的讽刺了印度的性别歧视。农村中地主与农民的矛盾,严重的性别比例失调,猥琐的僧侣充当罪恶的掮客。
印度农村的风情,一览无遗,如此优越的水热土壤条件,随便扔下一把种子,都能长成蓬勃葳蕤的一片,但却存在如此严重的社会问题。大抵越是历史悠久、文明繁盛的地区,传承下来的不止是文明,更有陈规陋习、等级差异的种种糟粕。
《没有女人的国家》观后感(四):下一个没有女人的国家会是哪里?
我不知道电影里的故事是否在印度真实的发生过,但是我敢确定,这里的故事是确实发生过的。
开场一个父亲溺毙女婴的那一刻,我感觉胃部一阵阵收紧,这样的场景似曾相识。
迄今为止在印度这种情况仍然是常态,我不知道印度人为什么这样做,但是我知道我们的同胞为什么这么做。
计划生育是重男轻女的催化剂,毕竟男性所能达到的生产力水平要胜过一个女性,越是生产力低下的地方这种情况越是明显。既然是整体社会生产力决定了这一切,那么无论是归罪于国家政策还是谴责那些父母都是一个偏颇的角度,但是双方都是罪有应得。
女婴的高死亡率直接导致男性过剩,所以在那些落后的农村一妻难求。甚至有人为了骗钱财,把男孩子冒充成女孩子嫁人,这样的场景似曾相识。
我曾在《今晚报》上读过这样的消息,在农村不时有这种现象发生。只不过我们的同胞做事情更绝,男扮女装的新娘还试图把新郎置于死地后卷款潜逃。
所以在我们的国度拐卖妇女的行径比比皆是。也许政府认为拐卖妇女进深山的行为缓解了大山沟里光棍的性压力,所以组织了一些媒体来歌颂这种行为,或者在道德上认为被拐卖的妇女就该安分守己。
不信?下面就是传送门: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7551408/?source=new_aladdin
http://www.zhihu.com/question/33555101/answer/56835128
所以剧中出现了荒诞的一幕:五兄弟娶了一个女人为妻,而这个女人成了全家的泄欲工具,怀了孕都不知道孩子是谁的,这样的场景似曾相识。
郭德纲老师曰:一人娶妻,全家有妻,岂不省钱哉?
我本以为郭老师在开玩笑,但是我现在发现郭老师是认真的。据专家统计2020年我国即将出现几千万男光棍,郭老师的预言会成为现实,共chan共妻只是时间问题。
也许有人会吐槽,你一个有老婆的人还闹个毛?拜托,我的基因不想在我这一代就宣告终止,我还要繁衍后代。如果我的儿子和别人共享一个老婆,我断断不能忍;如果我的女儿同时嫁给好几个男人,我更断断不能忍。
我会担心我的儿子孤独终老,我更会担心我的女儿一夜之间变成一具伤痕累累的尸体。一种是钝刀子割肉的痛,一种是天塌下来的痛,哪种痛都痛彻心扉。
一个时代让无数女性受害,但是那些荷尔蒙过剩的男性难道就不是受害者吗?
被拐到穷山沟的女性数不胜数,但是也有一两个被救回来的,她们说在一个家庭里要承受很多男人的蹂躏。但是她们的呼声在嘈杂的社会里根本成不了气候,没等出声,嘴便被无形的大手死死捂住。
是呀,我们是天朝大国,我们是礼仪之邦,我们的社会怎么能有拐卖,怎么能有多夫一妻呢?要知道站在金字塔顶层,掌握社会话语权的那批人那里,可是只有一夫多妻——啊不,一夫一妻二三四五六七八奶——的情况存在吧?
当初制定政策的时候无人考虑后果,女婴大规模被溺毙的时候官方轻描淡写。现在我们的国家成为了“没有女人的国家”,和我们的邻邦印度看齐了,才刚刚有人站出来说话。不觉得太晚了吗?
现在开放二胎政策了。有用吗?你们在用天价儿童物品和奶粉吸干我们最后一滴血的时候,考虑过我们敢要二孩吗?
我们的国家即将迈入“没有女人”的时代,这一切完全是落后生产力和意识造成的结果。想解决问题,就必须从根源上入手。
如果再有重男轻女的人,请从这个人开始抹杀;如果再有溺毙女婴的家庭,请从这个家庭开始抹杀;如果再有拐卖妇女的团体,请从这个团体开始抹杀。如果开始,请不要收手,直到秩序恢复为止。
如果我们再不努力,那么我们的国家就是下一个“没有女人的国家”。
《没有女人的国家》观后感(五):人性
翻遍了整个网络,
找不到高清的片子,
只找到标清的,
原来我是个挑剔的电影观看者,
对于标清的影片真的是没有什么好感。
其实开头并没有看懂,
但是也不是很影响看剧情吧。
剧情看懂了,
看的时候抱着一种,
很迷茫,人性是什么
为什么那么多人无法控制自己,
被社会,被世俗摆布。
因为社会压力去淹死自己的女儿,
嫉妒心,让自己的儿子成了刀下魂,
因为钱,赋予了伤害力,破坏力。
其实自己很不解的是,
为什么非要这样,
没有人性,
可以说是顽固不化,
我只能说,
避而远之吧。
自己没有什么能力去改变别人的心态,
改变这个社会。
自己只是一个看戏者。
戏看完了,
抱怨几句也就没了。
对于很多的不公,
看过就好。
还只能说,
其实不是很推荐这部电影,
黑色情感太浓重了。
感觉人性丧失,
人不再是人。
《没有女人的国家》观后感(六):我们无从评判 我们没有经历过的黑暗。
记得当初看《盲山》的情境,在宿舍里一个人看到凌晨3点,隔着床帏在被子里抽噎那个不幸女人的命运,那部片子被列为禁片,结尾一行字幕 天朝公 安在严厉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现象,看起来却如同讽刺。
为了一部《盲山》,背着包一人走了黄土,去了佳县,临县,米脂,看到黄土坡里一个个与世隔绝班的家庭,而我见到的只是冰山一角,差一点被同车同座的大叔带到他的村子,我忽然就明白贫穷在这个土地上扎根已深。
《没有女人的国家》是周六美好的下午,还在忧愁着计算机怎么考,顺便抱怨着周一要预习课文,和学校澡堂人多的时候,忽然想到很久前下好,却没有看过的片子。
第一幕是女人艰难的生出孩子,却在是一句“女孩”,而父亲的眼神忽然暗淡下去,接着是把孩子平静的溺死。
第二幕是一群男人为一个男扮女装的男人,在一个劣质下等的娱乐场所,欢呼,眼里都是欲望。
第三幕,一群男人聚在一个破旧电视机前,看着一上来就是女人呻吟的电影,画质不清,完全没有美感,只是泄欲,而一个年老的男人却在这时哭泣。
女孩的美丽是最初打动我的地方,清晨的森林美景,女孩歌声,和宛如世外桃源般无清扰的安静。而正是女孩的美丽造成了她最后的悲剧。
嫁给了五个男人做妻子,初夜给了五个男人的父亲。
受尽折磨和凌辱,爱上了第五个儿子,仅有的温存却因为嫉妒,小儿子被害死,帮助她逃跑的工人被当着她的面砸死
关于印度电影,很多人想到的都是宝莱坞,华丽的布景,和喧哗的歌舞,亮丽的颜色,浪漫的爱情,这些光鲜隐匿了这个国家的污垢。
直指最让人痛心疾首的暗影。
”祝你生个女儿“是印度最为狠毒的诅咒。
女性在历史的长河中经历的歧视和虐待又岂是这部电影能够写尽?
从出生前的根据性别流产,出生后的割礼,贞洁带,生育时不够完善的卫生引起的死亡,社会的歧视,性骚扰,性暴力。
女性的命运总在牵动着我们的神经。
当我们面对自己的世界,看到的无聊、难过都以为是世界覆灭,却不想,在我们不曾走过的地方,有我们看不到的黑暗,和阴影。
我不想以自己的方式去评判正义,我想每个地方的人们都在经历着不同贫穷和人生。都有自己的苦衷,那里的女子按自己的方式静默,那里的男子按自己的方式对女子压迫。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如果我们没有走过那个地方 我们无从评判。
《没有女人的国家》观后感(七):不要脏了母爱
最后母亲疲惫却微笑地搂着孩子,让我很是动容。评论里有说“妈妈直接掐死孩子”,会更显示社会的残酷,我想他们肯定还没有为人父母,抑或者不是母亲。当你成为母亲的时候你会发现,孩子好好活着才是最重要的。而为了孩子,母亲会忍下所有屈辱,会努力去为女儿改变命运,让她受教育之类的,而不会像爸爸一样当一个拉皮条的。不要将影片中人性的污秽脏了母爱。
当我成为一个母亲的时候,我才明白对一个女人而言,养育会让她付出多少代价。但是,她就是会包容这一切。在我的成长过程中也难免遇到重男轻女,性别歧视,包括在原生家庭中。母亲的重男轻女使童年的我在幼时对弟弟有一种仇视,但其实就是想表达对母亲的不满。成人后我也很纳闷,当一个父母瘫倒在床上的时候,端屎端尿真心照看的往往都是女儿,为何母亲会轻视自己的女儿。即使儿子是不孝的,但是没有儿子却是不行的。我上一辈的人有许多是躲着计划生育生四五个女儿后终于生到一个儿子的,女儿养不了就送人或者丢弃。我上上辈的更是以多子为荣,把生儿子的面子看得无比重要。我常感到非常悲哀,因为这种思想还在代代相传。
当我亲临了生了一个女儿后的感受后,我只有一个想法,用我有限的生命去呵护她,视她为珍宝。当我看到那个影片中的母亲那个微笑时,我从心底里理解,即使孩子将面对未知的艰难的未来,即使她是一个不受欢迎的孩子,但是她依然是母亲心头的一块肉。
《没有女人的国家》观后感(八):灭绝人性的社会。
曾经的中国,过去一段时间里,为什么中国的人口快速增长呢?因为每家每户都希望有个男丁继后香灯。封建思想作祟,男人主宰一切,包括女人,女人在社会无地位,她们依附于男人,男女不平等,印度更是夸张,甚至灭绝人性,一味的任由欲望主导的人,不再是人。对于一个10几岁的女孩施暴,他们之间无有交流只有性,当第五子真正爱上他的妻子时,但女孩爱上第五子时,当女孩的生命有丝虚弱的光时,其他的兄弟更是妒忌,并密谋制作自杀假象,谋杀了自己的亲生弟弟。父亲更是乱伦,与自己的儿子“享用”妻子,让人感觉这不是当今的人类社会,是原始部落。社会落后,人更是愚昧不可及。更甚的是,大儿子是个老师,但他却丧尽天良,纵容性欲,可想而知其教出来的学生将来也是披着人皮的狼。
金钱让人泯灭良知,漠视亲情。但女主人公像曾经保护自己,并希望自己有个好的归宿的父亲写信求救时,父亲一身光亮打扮,开着小车,拿着手机,来到时不是关心自己的女儿过得好不好,而是再收取十万,并再女儿面前丢下一句:“那老头,和你睡了,居然想不给钱。”此时女孩更是万念俱灰。她忘了,父亲面对十万时觉得大儿子是个粗鲁的家伙不愿将女儿嫁给他,而但贵族提出50万时,并要求一夫侍五男时,在金钱面前,他同意了,他统一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五个男人,他同意这五十万换女儿的幸福。这是一个灭绝人性的社会,点点的光都被黑暗吞噬!
《没有女人的国家》观后感(九):我爱电影之 《一个没有女人的国家》 Ⅱ
我爱电影之 《一个没有女人的国家》 Ⅱ
简简单单的一部片子,却揭露出印度农村社会的种种问题:
首先是贫穷,农村的落后和闭塞使农民还在沿袭传统的生育观念——必须生个儿子——因为生女孩就意味着家里没有劳动力和高额的嫁妆。于是恶性循环开始了:缺乏可生育的女人——男人们开始找不到老婆——开始出现了高龄光棍。在这样的社区里,简简单单的一部廉价的A片足以让他们发泄兽性的欲望,才会出现:年轻人目不转睛,中年人热情似火,老年人热泪盈眶。在这样的畸形社会里给了人以寻求不法收入的空间,因此出现播放A片、假扮女人的艳舞表演,甚至于用小孩子假扮新娘就行骗财等等正常社会不应该出现的现象。其实,根源都在有需求,所以有供给。畸形的需求(性、女性)导致了畸形的供给。
而印度实行的市场经济(资本主义)更带来另一种社会问题——贫富不均。影片中的村子实际上分成两派——有钱的上层(包括牧师、苏拉捷他们的六口之家、迎娶假扮新娘的一家),以及贫穷的下层(包括拉吉的一家和后来的新仆人的一家、新娘的一家等等)这为后来影片出现的种种悲剧埋下了种子。首先,当大家都没有女性可迎娶的时候,这种贫富不均并没有带来什么恶果,只是在看电影等等娱乐中,有钱的有椅子、没钱的盘腿而坐。可是等到有钱人迎接新娘子的时候,恶果出现了。一开始,这种分化并没出现太多的问题,因为人总是习惯安于现状,毕竟人家有钱开工厂,财富都是自己创造的。但是,孔子说的“不患寡而患不均”,这是人类的人性。只要有这么一些事,能够激起“患不均”之心,再有钱的贵族也挡不住贫苦大众对他的反抗。拉吉之死就是这样的导火线。反抗的第一步,是拉吉的叔叔拉上胆怯的拉吉哥哥去苏拉捷的家报仇。但是发现了被锁在牛棚的新娘,于是,把生命的报仇转化为性的凌辱,即我占有了你的女人,看你怎么办吧。剧情到了最后——新娘有了孩子。一切都聚焦在生育权的争夺上。乱伦的父亲和四个儿子互不相让,贫者(拉吉的叔叔)和富者互不相让。最后演变成两派的械斗。悲剧往往就是这样产生。
这样的悲剧,能怪村民?能怪收了五十万嫁女儿父亲?能怪将一个儿媳妇平均分给五个儿子自己还享用初夜的父亲吗?能怪强奸别人妻子的拉吉的叔叔吗?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碰撞,传统价值与现代市场经济的割裂,人心人性被衡量一切的金钱冲刷一塌糊涂。每一个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如何处理传统的习俗、道德与经济发展需要的精神、道德之间的关系,成为不能忽略的问题。忽视女性重视男性,是农业社会的一大特征,但是到了现代的今天,这条路已经走不通了。男人和女人一样成为经济的建设者,而且农业技术的进步,也不需要那么多的劳动者。但是要走出这个恶性循环,重建社会道德、重建社会,需要的并不仅仅是经济,更需要人民的良心——知识分子、艺术家、政治家、以及广大人民的力量。正如这部电影一样,揭露社会问题,把问题坦荡荡地展露出来。让世人看到,让世人思考。
世界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印度和中国一样,发展中的国家,面临相似的问题。社会变革除了革命、除了政治体制改革,还有社会建设。路漫漫兮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但愿中国人民和印度人民一样,在现代化的路上,走好走好走好!
《没有女人的国家》观后感(十):一个女人的命运
很多时候,我们理解的名词不是她本身的意义,它有着时代赋予的价值,就像“姐姐”、“女人”。第一次理解“姐姐”这个词,好像是东方时空的一档节目,具体情节已模糊不清,但“姐姐”这个词的意义却深刻的记忆在心里。“姐姐”不是简单的称谓,她意味着你要吃穿住用谦让于妹妹,意味着你是姐姐就要无奈辍学供养家里,意味着不能计较的奉献和付出。当然,“女人”亦是如此。女人,不是性别区分的代名词,她可以是尊卑的象征,也可以是无条件服从的存在。如今,再次提起“女人”,我们或许多了几分尊重,略逊于人的尊重。
世界女性的觉醒,起源于女权运动的蓬勃;中国女性的呼吁,始于新文化运动的启蒙;时至今日,我们对于“女人”的理解,来自于为自己身之为人的控诉、追求。
印度,一个总人口稍逊于中国的国家。2015年雷丽斯·尤德文制作纪录片《印度的女人》,揭示印度对女性的不尊重遭到禁播。我们可以假设,这是因为片子不够客观,遭毙;也可以假设片子足够力量以至于当局对此战战兢兢。无论如何,当你看到这部片子时,你尽可以倒退几年,设想那是曾经的印度,一切都非空穴来风。2003年,《一个没有女人的国家》夸张的呈现印度村落男丁娶妻导致的一系列噩梦一样的事情。抱着不抹黑印度的心态,我假象中国的历史是否也同样如此,“三从四德”、“女子无才便是德”、“闺房男子不得入内”、“未成婚前不得抛头露面”,大抵历史都有惊人的相似吧。今天的印度与中国,我们很难平衡说谁更进步,但历史的车轮铁证时代的进步。
穆沙的一句话给人的不是震惊,因为在那个国度里,这样的想象是一种合理的价值。“一个女孩,晚上出来就是罪过”,片子是否公正,很难言说,在世界舆论发达国家主导的环境里,我并不能设身处地的体验并告诉您真相,我们唯一可以相信的是,掩饰是进步最大的绊脚石。宁愿相信,片子是不诚实的、夸张的,至少可以相信印度女性地位是可期待的;设若片子是真实的、客观的,当局的掩饰是无可奈克的,我们只能祈求这颗从根上烂掉的数目多一点觉醒、多一点新芽,这一切也是可期待的。
因为是女孩,就可能面临出生便要溺死的惨烈;因为是女孩,爸爸只能把孩子藏在屋子里十几年不见人;因为是女孩,她们便只能是奴仆、生孩子的工具;因为是女孩,这意味着从一开始命运早已安排,容不得挣扎、容不得改变……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庆幸自己生活在四个女孩的家里并读上大学,不知道是不是应该庆幸家里没有哥哥和弟弟,这个时代,就是这个时代,脱不离,命注定。
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