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陌影》经典观后感集
《天堂陌影》是一部由吉姆·贾木许执导,约翰·劳瑞 / Eszter Balint / Richard Edson主演的一部喜剧 / 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天堂陌影》观后感(一):好美的大湖
天天电影一一美国《天堂陌影》贾木许电影作品,这也是他的戛纳电影节成名处女作。不慌不忙,对白几乎都是懒洋洋的,大师风范,初现倪端。角色之间总是有种疏离感,虚无主题扑面而来,大湖几乎是白茫茫一片,竟然有对白:真美啊!?其实什么也没看到。真实自然的表演,让人印象深刻,尤其是表哥的那个朋友。
《天堂陌影》观后感(二):哪里才是天堂
毫不夸张的说,这是我最爱的电影,也是让我真正爱上电影的一部片子。因为主角的心境和我的竟然是如此相像,所以我没有把这部电影看做艺术作品来欣赏,而是当做一位真正的朋友去对待,所以所有的瑕疵都被我忽略了,从而成就了完美。可是对于整个片子,我却始终理不出头绪,就像我永远搞不懂自己一样。人始终是孤独的,唯一永恒的东西也是孤独,无论我们去哪里,我们我们做多少尝试,宿命般的孤独永远不会逝去。可适当我们真正接受孤独的时候,才发现它并没有那么难以忍受,甚至对于孤独会有些迷恋,花花世界多么绚烂的在旋转,令人目眩,也要围着圆心,这个圆心就是孤独。关于生活,我们根本改变不了什么,更没有什么天堂,安于现状、接受命运,生活就会更容易。孤独也好,失落也罢,接受就是了。
《天堂陌影》观后感(三):你我皆是诚惶诚恐的 “天堂陌客”
贾木许的电影经常围绕聚散离合来做文章,在《不法之徒》的结局一幕,三位主角一个选择留下,另外两个来到一处岔路口,望着渐渐偏离的两条道,互相没有迟疑的选择各自的阳关道渐行渐远。或许导演贾木许是个彻头彻尾的宿命论者,又或许这只是在作品中表现的一条主题,但是在观影过程中,那种逼真的代入感让我们感到惶恐,感到孤独,不可抗力的存在焦虑被无限放大。
电影以一种无奈的不可抗力的疏散谢幕,三个人渐行渐远。没有默契,只有疏离的孤独和落寞。我们的平常生活不都是由这种桥段所填满。我们的生活便是威利,是艾娃,是艾迪的一出戏。各怀执念,不断的盘算着,不断的计划着,不断寻找和自己有交集的伴侣,却始终逃离不了自身感知的局限桎梏。我们生来为人,不完美的理型,各自过活,各自诚惶诚恐。
《天堂陌影》观后感(四):我们都活在自己臆想的世界里!
总是想等我长大就不一样了
也总是想等我独立就不一样了
又时常想等我得到了就不一样了
辗转于每一个城市
又经历一个又一个的人
坐在车里,看着窗外,灰蒙蒙的一片
站在路上,看着车里,孤单单的一个
眨眼之间,恍惚瞬间,无望的希望
我们都活在自己的臆想世界里。
结尾太有意思了,很戏剧化,三个人一同出发,走向了不同的方向.犹豫不决不能改变自己的女主回到了汽车宾馆.主见偏少习惯盲从的男二独自开回纽约.富有冒险而自大的男一去了布达佩斯.从性格貌似就决定了他们最后的旅程将是何处.三个人各有各的需求,凑在一起能够融合,但毕竟不是一路人.
在车内放着狂野的摇滚乐,女主幻想刺激但又无法自我做主,“我也好久没听了”显示着女主想要借旅途改变的心情.男二老好人的态度“我觉得不错呀”一边摇晃着脑袋表示着我真的觉得不错.最有主见的男一“那真是太糟了”然后盖上帽子逃避对他来说是痛苦的音乐.
很有张力的电影,沉闷的剧情考验了演员的功力,女主那看见友人从远方来的惊喜表现,男二那唯唯诺诺充当喜剧角色的表演,男一那酷酷吊吊的装腔作势.真是喜欢,真是有意思
《天堂陌影》观后感(六):疏离
黑白两色,
“天堂异客”,
贾木许的一贯疏离与漂泊,
居无定所,
孤单如落队的大雁,
城市里住久了,
早忘了南飞大雁的队,
迁徙,
梦中生出翅膀,
俄亥俄的严冬,
他们去看冰冻积雪的湖,
向往佛罗里达,
想起卡萨迪,
想起哈德孙,
午夜狂奔。
最终的分离,
淡淡的雾袭来,
伴着忧愁⋯⋯
思念如同蚕吐丝,
一毫一寸生长,
结成厚厚的茧,
可以抵御严寒么?
《天堂陌影》观后感(七):Stranger than paradise
在贾木许的电影中,总是会出现很多的有色人种,黑人,印第安人,亚洲人。其电影中也呈现出对于美国本土文化的讽刺和反省。“这是在美国”成为了多部电影中出现的台词。《天堂陌影》中来自布达佩斯的女孩来到美国生活,电影表现了外来人口对于美国莫衷一是,无法完全融入也无法完全摆脱的矛盾尴尬局面。电影第一段《the new world》中,女孩刚刚下飞机,走在纽约的街道,看到四处写着"Kings country""Country you can trust""Get out and go home"的标语,显示了美国本土对于外来人的两极化倾向。这部电影中,贾木许为了避免剪辑,每两次黑屏之间都是单镜直落,一气呵成。电影最后那个让人啼笑皆非的结局,为影片描写的百无聊赖的生活增添了点点惆怅点点惊喜。
《天堂陌影》观后感(八):发呆也是生活
生活中并不都是“发生、发展、结束”的故事和“产生、激化、解决”的矛盾,还有无所追求的淡漠和发呆。
贾木许的电影文艺范十足,每一部都有一个核心的关键词。《帕特森》是诗意的内涵,《鬼狗杀手》是道的坚守,这片子是虚无的生活。
几个演员,三个青年和老太太,没有追求,过那算哪,看电视也没大兴趣,吃饭也不讲究,游玩想哪是哪,女孩拿了黑社会错交的美元,黑社会要找来了,快跑!我们担心起来,这是故事片的手法,事件起因发展有了,我们等着看如何解决。不,故事不能讲,电影结束了。这是抽离了故事的电影,贾木许得意的手段,对白都很少,桥段之间黑场链接,体现出一种疏离、无关、散漫无目的的感觉。表现我们都过着,却在银幕上忽略了的生活。
阿基考里斯马基有部电影《坐稳了,泰欣娜》与这片类似,公路片,几个年轻人厌烦了生活,开车转一转,来一场想走就走的旅行,故事要完整多了,更耐看一些。这片子达到了导演的目的,但是太沉闷,不刺激,要坚持着看,看完还需要看影评才发现妙处,闷骚太过了。
《天堂陌影》观后感(九):All the same
三个人驱车前往弗罗里达的时候
后来车走了 姨妈用英语彪了一句脏话
you son of bitch
之前姨妈还说 艾娃不可以去 你们两个满口脏话
最后 可怜的艾迪对着前往布达佩斯的飞机
郁闷地说了一句
I had a bad feeling
赛狗感觉很好却输了
恐怕此时感觉更不好的是 被飞机绑架去布达佩斯的威利吧
表情漠然
还不如呆立着更适合这个哪里都一样的世界吧
导演拍给我们看的便是
以及无论是在纽约 克利夫兰 还是弗罗里达
生活不外乎 赛马 打扑克
这有着一点点 荒凉 寂静 温情 幽默 大多数时间却是无法解释的沉默的现代生活本身吧
其实welly是个内心挺细腻的年轻人,他知道送裙子给ewa,得知ewa去机场后毫不犹豫的决定去找她,甚至不惜买张票去追她。但他得在他有点秀逗的朋友Eddie面前要装酷,所以两次把ewa留在房间里,不带她去玩。从头到尾,welly也没有说过一句匈牙利话,坚持说英语,他对ewa的感情也可以等同于是对欧洲出身身份的感情。ewa离开纽约会,有一幕是welly在公寓里发呆,表现的就是她的不舍。在纽约混,像他这样只能靠自己的青年必须强悍,无情,甚至有些混帐,所以他必须表现出这些特质。
这部电影难得的把一种年轻人的无聊给表现出来了,为什么无聊,因为年轻人一般一无所有,狭窄的公寓,基层的工作,未决定的自我。今年34,看这部电影是频频点头,自己年轻时有大把那样的时光啊,坐在电视(电脑)前,看则无聊的综艺节目,电视剧度日。虽然我如今也仍然很多无聊和虚度的时间。(我认为必须有这样的时间,一寸光阴一寸金去活人是要疯掉的)但年轻时的无聊时光特别漫长,做的事情也特别荒唐,就像三人的公路旅行,多年后想起来却已经是人生中无可替代的珍贵时光,因为当时的感受力是那么鲜明,而中年人的世界已经开始褪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