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美狄亚》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美狄亚》观后感10篇

2018-10-14 01:12: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美狄亚》观后感10篇

  《美狄亚》是一部由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执导,玛丽亚·卡拉斯 / 马西莫·吉洛蒂 / 洛朗·特兹弗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美狄亚》观后感(一):幕后制作

  幕后制作:

  帕索里尼透过马克思主义的棱镜,探索了一个弗洛伊德的主题。对于很多人,本片的一大卖点是卡拉斯,20世纪伟大歌剧明星,当时她的舞台生涯已经结束,但她一向善于表达一般凡人不具有的极端感情(她演过该故事的歌剧版,而且她最著名角色《诺玛》有着类似的剧情)。这里虽然没有唱段,台词也不多,但哑剧式的表演依然很有力度。男主角显得很苍白恰到好处作了陪衬

  《美狄亚》观后感(二):《美狄亚》:爱我,否则你将一无所有

  我相信美狄亚的爱。

  以至于我都怀疑,还有比美狄亚怀有更强烈的爱的女人吗?

  只是那么无声的一瞥,她就颓然倒地了。

  她抛却了公主身份

  她窃走了国宝羊毛

  她杀死了她的亲弟弟

  她和她爱的外邦人杰森远走他乡

  公主的身份比起爱,要轻。

  国宝金羊毛比起爱,要轻。

  所有的比起爱,都太轻了。

  然而只有如她般深爱的男人才能承受这爱。

  能承受这爱的决不是杰森。

  那个在美狄亚之后又爱上柯林斯公主以换取稳定地位的杰森,

  决不是能承受美狄亚强烈的爱的杰森。

  所以,美狄亚将和杰森相连的一切斩断了:

  用毒衣焚杀了柯林斯公主,用利刃结束了两个小孩生命

  杰森一无所有了。

  然而,不要再用嫉妒、复仇、邪恶字眼谴责美狄亚了。

  那能够拥有强烈的爱的女人都是神的子民,她具备神的灵性

  她是和太阳对话的人。她也最终乘着太阳神的华车远走了。

  《美狄亚》观后感(三):不能不看的电影

  谁能想到帕索里尼和卡拉斯是好朋友

  在世界上其他同性恋狂恋卡拉斯的时候,帕索里尼却认为卡拉斯在托斯卡中得名段“为艺术爱情”过于做作,而卡拉斯在帕索里尼名作《定理》的放映中途退场,斥其“渎神”。而所谓“来自内心腼腆巨大信心”是他们的共同之处,后来,帕索里尼甚至带卡拉斯去看自己生命中“伟大的爱”…… 卡拉斯就是美狄亚,她俩一样,为了爱情不顾一切,却被伤害得更深,卡拉斯在真实生活中甚至连复仇的能力失去了。正如影片最后的一句——“不、不要再坚持了!反正没有任何可能了”。

  至于帕索里尼在影片中阐述的所谓神性和理性资本主义什么的),倒不如说这部电影更多的表现出了她对于卡拉斯的爱意。有人说这是帕索里尼的双性恋情节,不如说他是在卡拉斯身上看到了另一个自己——一个自恋的人怎么会不喜爱另一个自己呢?相同的,卡拉斯对于帕索里尼每晚都要换掉的床伴,也应该充满诡异的嫉妒吧。

  影片里,已经有些苍老的卡拉斯,眼睛中喷射出来的火,却不亚于任何人……

  重点从来不是故事本身,不是么?

  《美狄亚》观后感(四):《 美狄亚》观后讨论

  1、关于剧情,讲述的是什么故事? 为什么美狄亚杀死他弟弟?为什么要付出这么多代价背井离乡? 为什么电影里女2号出现2种死法:一个是烧死,一个是坠楼而死? 美狄亚本是黑海东岸的蛮国公主,是太阳神的孙女,月神的大司祭和神通广大巫师。 2、电影的配乐选择的是日本而不是希腊的? 3、电影里的这些群体经历了什么,如此残忍,不像大中国这么温和? 4、剧本和电影各有什么不同导演改编的用意是什么? 导演对这些仪式魔法祛了魅,仪式具有了强烈的人类色彩,我们可以理性地去理解这些不一定理性的人类行为。而魔法呢?不合理的类似奇迹的魔法都被删除或改写了,一切都被人类学化了,合理化了,把宗教神秘还原成现实,祛魅(体现导演反宗教,无神论者),为电影披上了人文主义色彩。 5、这部电影种的美狄亚的悲剧是属于哪种悲剧(4种悲剧:性格悲剧、社会悲剧、命运悲剧、偶然悲剧) 6、这部电影的美狄亚女性形象,非常具有张力,和东方作品对女性的塑造有哪些不同,为什么? 这部电影,可能是最早写女性的作品,以女性为主角,同时正因为她是女性,她的悲剧是注定的 7、这部剧作品的时代背景什么?男权社会里的对女性有哪些束缚

  《美狄亚》观后感(五):电影开始时候的农神祭祀

  对于这个脍炙人口神话改编的片子不想评论太多,所有看过本片的人都应该对开场时候的农神祭祀仪式记忆犹新头顶上绑着金色粮食英俊男人被绑着微笑着走向十字架,然后祭祀者用木棍将其勒死,放下十字架后,用刀斧将其分尸,然后在血和肉分给在场的民众百姓们拿到血肉之后,讲血擦在作物上,将肉埋在自家的田地边上,而死者心脏被埋在书下,最后将剩余内脏尸骨焚烧。围绕这火堆,开始农神节大典,平时的奴隶平民贵族皇族身份互换,于是我们就看到了电影中,老百姓向皇族吐口水片段

  根据电影中没有点名这是农神祭祀,但是根据我的了解判断确实是这一仪式。但是农神节祭祀应该是古罗马的祭祀项目,而且没有如此血腥(古希腊文明时代的古罗马可能,也应该相较于公元后罗马要来的野蛮血腥得多)。电影中与古希腊城邦相对照的蛮族应该是亚平宁半岛上的罗马部落

  但是不管是罗马还是古希腊都原始得没法看。倒是电影中荒原镜头令我想起了《2001太空漫游》中,人类文明发端的非洲平原。同时代的电影,看来隐喻也相近

  《美狄亚》观后感(六):《美狄亚》:不可思议人格力量

  棕黑色的眼睛,诠释欲望沧桑地老天荒。纵便秋意浓,亦禁不起寒冬气息凛凛逼人的侵袭

  科尔喀斯城邦国王女儿美狄亚,恋上了伊阿宋。不择手段有时与不可思议的人格力量挂钩。美狄亚背叛父亲,杀死弟弟,夺取象征权力幸运的金羊毛,也要追随伊阿宋飞往遥远国度共同生活

  描述事实,而非意念混合着蛮族之果敢颠覆力,注定要在水静鹅飞的凡俗尘世搅扰出一番波澜壮阔

  掠夺的本性异性相吸。在见到伊阿宋的缥缈一瞬,美狄亚顿时犹若颤抖的石碑,跌落下去,万劫不复

  杀死弟弟之后,割下他的头颅四肢,美狄亚一个超越了虚浮而又失去支撑点的叛逆者形象业已生成。

  做爱的过程混合着深刻的欲望昭示,她的眼神中充满了恣情的火焰。心襟是一种卓然不群的凌驾,然后就是繁衍和哺育。

  不曾想,十年的风霜刻写在美狄亚的脸上,而伊阿宋又爱上了别国国王的女儿——年轻美丽的公主。美狄亚的痛不欲生,斑斑泣血,腆颜弃父并抛弃了一切作为代价之后,却被残忍的抛弃。陈陈相因际遇的现实征兆总有其自身的内在原因

  悲情和厌世也是她的属性,倥偬的望眼浸着无边无涯的虚浮,她的美好和魅惑已被岁月的斑驳洗劫一空,剩下的只是没有灵魂躯壳

  为公主献上自己的孔雀色泽外衣,这在美狄亚,意味着一种价值和拥有的转移。她用巫术使得国王父女先后在城堡上纵身跃下,蒸煮蚕食着无辜生命的光怪陆离

  更卓越戏码就此开演。美狄亚在为两个儿子洗浴之后,以无情刀生生剥夺了他们生者权利,然后一把火燃烧了城堡。

  无论伊阿宋如何大呼小叫,美狄亚自是咄咄逼人,站在高标制裁的行为主义者立场,宣示着落寞者享有的至高无上的权利。霜雪姿自有凛然难犯的风度

  生命悲剧永远经久不息人文思忖相勾连。伊阿宋半人半马的养父,一箩筐、一箩筐的谶语,宣告了自然界存在必然性的成功,当看来你必然成功的时候,却可能面临的是死亡。所见皆是幻象,要试图穿越并看透狡猾言语背后的玄机认识个人灵魂深处的谜面却是痴心妄想

  美狄亚用自己的疯狂血洗了整个城池破碎妇女心灵悲剧,在此间被扩写放大。她已经不再是年轻时分矍铄伟岸芳华独具的她,然而仍旧闪耀着灵异的气焰和无端莫名的热力,让伊阿宋还是心念向往,年轻时分在帐篷中的交髯,她对他从头看到脚,而在杀人行动之前的最后一次交髯,她对他从脚趾看到头颅,就这样完成了女性由被观看者到观看者的价值再造。

  孤独的野罂栗在经由心中不灭的光的暗示下,升腾了自己,战胜了作为母亲天性,完成了对于负心人的批判裁夺。不可捉摸的是她那与生俱来的激情意绪,以及舍筏登岸于生灭无度之苦海自救者的秉性

  《美狄亚》观后感(七):帕索里尼的魔法与祛魅

  帕索里尼把古希腊仪式拍活了,不死抠细节的话,精神算是出来了,那些暴力和血,死亡和新生。卡拉斯演美狄亚也很合适,她有那股疯狂和妖邪,以及端庄高贵仪表,一个完美的女祭司和施魔法者。

  里面的喀戎像是一个诗人,但不是作为立法者的诗人,而是作为阐释者的诗人,一个教育者。但后半段伊阿宋再次见到喀戎,向我们揭示出,其实喀戎的教诲以及新喀戎取代老喀戎,都是人类精神的自我演化,而这一次相遇,是伊阿宋自我意识的觉醒,他意识到了之前没有自觉到的自己的意识。这是一个让人悲伤时刻,从此刻起,我们失落天真和直接,不再是孩子,他流泪了。

  帕索里尼对仪式的把握,应该是借用了当时的人类学成果,小亚细亚地区风貌习俗,也确实挺适合拍摄古希腊的仪式。

  但他也给这些仪式和魔法祛了魅,仪式具有了强烈的人类学色彩,我们可以理性地去理解这些不一定理性的人类行为。而魔法呢?不合理的类似奇迹的魔法都被删除或改写了,一切都被人类学化了,合理化了:美狄亚用魔法帮助伊阿宋获取金羊毛的部分完全删除了,什么喷火公牛啊毒龙啊统统不见了,金羊毛变成了美狄亚所在城邦(或部族)的崇拜物,代表他们的神;美狄亚的父亲埃厄忒斯带兵追赶的时候,欧里庇德斯那里是美狄亚在船上杀死了自己的弟弟,然后把尸体扔进海里,阻止了追兵,但电影里处理成了美狄亚在路上杀死了自己的弟弟并分尸,然后一路抛弃尸块,让追兵不得不反复停下收捡尸体,最后没能追上;珀利阿斯的女儿们被骗劝自己父亲到美狄亚魔法锅里洗澡重获青春结果害父亲被煮死的情节彻底删掉了;科林斯部分难以越过,结果出现了全片最让人费解的部分,美狄亚的情敌,科林斯的公主格劳斯死了两次。本来应该是格劳斯穿上了美狄亚送的有毒的嫁衣倒地而死,但影片中把这个超自然的情节合理化了:第一次格劳斯看着镜中穿上美狄亚所送嫁衣的自己,然后浑身起火惊叫跑出死在城墙外的小路上,紧随而来的父亲也被这火焰烧死了;第二次死亡是格劳斯看着镜中穿着美狄亚所送嫁衣的自己,狂乱跑出去,然后从城墙上跳下去摔死了,看到女儿身死的父亲也纵身一跃摔死了。所以第一次是美狄亚心中想象的死亡,第二次才是实际的死亡,第一次时的火焰也就变成了一个隐喻,这火焰是恶意愧疚导致的恐惧与狂乱的外化。最后,按照欧里庇德斯的戏剧,应该是美狄亚杀死孩子之后坐上龙车离去,古希腊的剧场演到这里就要用到DEUS EX MACHINA了,机械之神,救急神,可帕索里尼就让卡拉斯对着摄影机大吼,没用了,从现在起一切都不可能!之后?没有龙车,没有机械之神,一切神圣的,魔法的,都不可能了,奇迹,不可能了,一切都是属人的,人类的贪婪,背叛,愚蠢,复仇,绝望和死亡,神和一切魔法之物祛魅之后,美狄亚注定死去,美狄亚必须死去。

  但我还是更喜欢欧里庇德斯悲剧里的结尾,类似的结尾他也用在了好几出悲剧里:

  神奇事物形态有很多,

  诸神出乎预料完成的事情有很多,

  预期东西没有实现

  没想到的事神反倒给找出了途径

  这一件事情最后也便如此。

  《美狄亚》观后感(八):孤鸿的悲歌

  现存的古希腊悲剧,最负盛名的当数埃斯富罗斯的《阿伽门农》(Aeschylus:Agarmemnon),演出和被改编得最多的,却是欧罗庇德斯的《美狄亚》(Euripides:Medea)。美狄亚本是黑海东岸的蛮国公主,是太阳神的孙女,月神的大司祭和神通广大的巫师。她爱上了前来寻宝的落难王子伊亚宋(jason),为帮助他取得国宝金羊毛,她破解了父王的阻挠,杀死了自已的弟弟,随伊亚宋登船返国,之後又设计引诱潜主的女儿杀害她们的父亲,两人因此被逐出国门,带著两个儿子逃到科林斯,故事也从这儿开始:这对患难夫妻在科林斯生活了一段日子後,伊亚宋贪图富贵,另讨那地方的国王克瑞翁(Creon)的女儿为妻,国王要把她母子驱逐出境,美狄亚走投无路,她先虚情假意蒙骗伊亚宋,把涂有毒药的精制袍子和金冠送给新娘,结果新娘中毒身亡,国王欲救女儿,也被毒药所害。伊亚宋匆匆跑去见美狄亚,却见她已杀死两个孩子,登上太阳神派来接她的龙车飞走了。

  美狄亚的故事在古希腊神话中由来已久,但按之前一般的传说,那两个孩子是给科林斯人杀死的,因此很多人怀疑这戏里骇人听闻的杀子复仇情节,是欧罗庇德斯自己发明的。但不管真相如何,这戏却因强烈的戏剧和人格冲突,後来在世界各地一再改编演出。本港前些时候也有公演,却把戏改成让褓姆把小孩藏起来,结果孩子没死的温文结局,改编者也用心良苦,这也许在伦理上较附合此地观众的口胃吧?我看过的演出,最堂皇的当数意大利作曲家凯鲁比尼(Cherubini)写於1797年的同名歌剧。作曲家是海顿和贝多芬的同时代人,在意大利学成,却在法国成名,是歌剧由古典向浪漫派过渡有重大贡献的人物。听他这歌剧,不但音乐相当悦耳,伊亚宋和美狄亚,甚至路过科林斯承诺给美狄亚提供庇护的雅典国王埃勾斯,其歌唱都有极人性化的感人处,虽然它算不上是出名歌剧,却是我常放的唱片。其最佳版本当数五十年代歌剧女神卡拉斯(Maria Callas)的录音。据说这剧也是这位以率性称著的女伶的首本戏,可能女主角的性格也有她的影子吧?她对这个角色热衷到到甚麽程度?後来在1969年,她虽因声音不复当年早已告别歌剧舞台,还在意大利著名叛逆导演巴索里尼(Pier Paolo Pasolini)的同名电影里任主角,虽然在戏里她不再歌唱,但气度和眼神仍让人颤栗。这电影的奇特除了让卡拉丝主演,还因在土耳其和叙利亚取景,把故事拉回到古代高加索的蛮荒世界,开场便是交揉著恐怖与狂野的原始祭仪,杀人血祭的开场暗示著後来的血腥报复。美狄亚落入伊亚宋的爱情圈套,暗示著蛮族文明落入泛希腊文明中,结果是美狄亚法术尽失。也许,这位早夭鬼才是想借这部戏作一个巫术神话向现代文明反扑的预言,以影射当代第三世界文化被西方物质文明侵蚀吧?这当然是借题发挥,虽然甚有看头,与欧罗庇德斯的原意便相距十万八千里了。

  欧罗庇德斯素有悲剧诗人中的哲学家之称,他和埃斯库罗斯和索福克勒斯的分别,是最爱把神话从传说中拉回现实来,由此,他戏中的主角,无论是美狄亚或伊亚宋,都从昔日的半人半神的英雄身分重新两脚立在生活的土地上,成了有血有肉的凡人。从这角度看,把这戏用现代手法改编得较贴近原意的,反而是另一位鬼才,丹麦导演拉斯冯提尔(Lars Von Trier)在1988年拍的同名电影。我没有查过关於这部电影的制作背景资料,粗略看,它也许是这位奇才当年的实验之作,估计只属电视片规模,但手法的之洗练简约,意象涵盖之深,却堪称不可多得的佳构。在这戏里,伊亚宋不过是个见利忘义的卑鄙小人,美狄亚则是个铤而走险的刚烈女子,至於场景,我们知道,远古时的所谓王族,过的也不外是蛮荒酋长的生活,这片子走的便是这种朴实无华的路线而充满象徵或表现主义气味,美狄亚最後也没有太阳神的龙车相救,她是坐著简陋帆船悄然离去的。看这影片,透过拉斯冯提尔那魅力不凡的俯视长镜头,你会觉著,活在现实的人间,谁都不过是一只只在茫茫大地里寻找安身之所的无依孤鸿,一切恩爱情仇,都不过是在这悲情人生里的无奈挣扎,何处是彼岸,则谁也不知道。这就是希腊悲剧的原意吗?许多人为找这答案打了数不清的笔墨官司,但,谁能说得清呢?(经典的魅力.2)

  〔本文原在去年發表於香港,現收入即將出版的拙著《文化行旅》(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一書中〕

  《美狄亚》观后感(九):西塞罗被砍头时读甚麽?

  欧罗庇德斯和苏格拉底是同时代人,苏大概比他小十岁,有人推测,他们即使不是熟朋友,也该相识。这两个人都是当时不合时宜的有识之士,都亲眼看著雅典从黄金时代走向没落,都意图在世风日下中力挽狂澜,他们都没有选择从政,按记载,这两个人都不怎麽热衷公共事务,却对当时雅典人的人的品格和灵魂忧心忡忡,都苦口婆心地提醒同胞,结果都不受欢迎。结局是苏格拉底被雅典人投票当作妖言惑众的公害来处死,欧罗庇德斯没那麽倒霉,但虽被後世当作希腊最伟大的悲剧诗人来崇拜,活著的日子却很孤寂,得过的名誉也不多。据说他写过92个剧本,但生前只有四次得头奖,後世哙炙人口的《美狄亚》只得了三奖。他喜欢沉思,也与一些不合时宜的哲人过往甚密,其中有些对他颇有影响的人物是被雅典人逼走的,他本人也在晚年退隐於马其顿,并在那儿终老。从他传世的雕像看,他好像不轻易发笑,有点愤世嫉俗,并不是一个和霭的人。

  他受过哲学训练,後人常称他是舞台上的哲学家,这是因为他总是爱让戏中人说些深刻的哲理,而不管这些话有时与戏中人的身分和学识并不相称。也许,他是希望自已的哲理和诗能浑然一体吧?但他看来也没有做好,说真的,若他真的能做到最好,诗也许便不成诗,哲理也就不成哲理了。诗和哲学其实是两种东西,不过,我们倒可以相信,在他那个时代,许多人都以为这是不成问题的,这是因为,严格地说起来,即使在那时走到最前头的苏格拉底,所论说的其实也不算严格意义的哲学,而是伦理学。而希腊悲剧的所谓理性的反思,其实也不出伦理学的范围。就以《美狄亚》来说吧,和许多古希腊悲剧一样,它提出的是公义与私利,复仇与亲情的冲突,欧罗庇德斯的特别之处,是他最先把女性——弱者的问题揣出来:在戏里,美狄亚说“在一切有理智有灵性的生物中,我们女人算是最不幸的了,首先,我们得用重金争购一个丈夫,他反会变成我们的主人。美狄亚说的是残酷的事实:在远古时的希腊,男人每每用钱去买妻子,到了诗人的年代,反而是女家得付出相当大的一笔嫁妆才能把女儿嫁出,而出嫁前的女孩和嫁人後的女性,都得困在深闺,等闲不得外出,男人在外沾花惹草或离婚再娶是家常便饭,女孩嫁不出去或女人再婚则是奇耻大辱,何况美狄亚是外邦女子,希腊法律不会对她有任何保障,而她也因为爱情已与祖家反目成仇,一旦锺情的男人变心,便是死路一条,於是,铤而走险便成了对於不合理现实更不合理的报复。後世有人说,欧罗庇德斯仇视女人,理由是他透过这出戏把女人恐怖的一面写得入木三分,美狄亚这句话是相当吓人的:“女人总是甚麽都怕,看见军队和兵刃就胆战心惊,但如果她在夫妇关系上受了侮辱,就没有甚麽比她更毒辣的心了。”但诬蔑女人的批评很难成立,在这出戏里,男人的卑劣也不是得到尽情的刻划吗?“神圣的河水在向上逆流。真理所有的一切都颠倒了:奸诈成了男人的素质,再也不会有对神盟誓的信仰了。”人性的走向有时真是个时代的徵兆,每种文化的黄金时代都不会很长,在雅典也不过三数十年,当一切走下坡时,人的劣性便愈来愈占上风,当你把眼光从充满高尚理念的神话转回到现实世界来,你还能对自己的同胞有甚麽希望?过往的悲剧诗人可以说:“人最大的骄傲是可以作为一个人般活著”,所谓英雄时代可歌可泣的神性,就是建立在这终极的信念上吧?但当英雄已死,世上到处充斥著庸碌的只为现实利害盘算的势利小人时,希腊悲剧的丧钟敲响的日子也为期不远了。

  许多评论都说,欧罗庇德斯悲剧的魅力,是在於从神话转向写实。也许吧,但写实便能生出伟大的作品麽?二千多年来,人们写了多少年实?真正能与之匹敌的作品有多少?写到这儿我忽而想起稼轩词,据说,辛弃疾是成功地把满腹经纶写入词里的第一人,也是最後一人,这也许和欧罗庇德斯的以哲入诗有点相似吧?读稼轩词的评注,注家常惊愕,作者拿来入词的经纶其实也没有甚麽高深之论,为甚麽在九流後学那儿是陈词滥调,在他那儿却那麽隽永?其实,无论古今中外,伟大诗人的诗所以感人,并不是因为他们字面上说了些甚麽,而是因为他们都有一颗高贵的心,即使他说的是那样浅白和寻常见惯,就凭这颗高贵的心,弦歌寄意,即使用的是最平实的言词,亦有无穷魅力。艺术的奥妙就在於透过字句,让我们触摸到一颗颗伟大的心灵。传说西塞罗被人擒著砍头时正读著《美狄亚》,你以为这是巧合吗?(经典的魅力.3)

  〈本文原於去年發表於於香港,現收入即將出版的拙著《文化行旅》一書中(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

  《美狄亚》观后感(十):时空与文明的冲突——略评<美狄亚>

  去年看帕索里尼先生改编过的《俄狄浦斯王》,曾因其未袭原著情节,而草草了事,给了个差评,可谁知一年后再面对他改编的《美狄亚》,则特别期待他往古典中所倾注的新意。当然,这个跟金色羊毛有关的故事似乎被影视改编烂了,许多影片执着于获取金色羊毛的探险之旅,将一个希腊悲剧改编为奇幻惊悚动作片,即如影片开头半人半马的喀戎所说“It is a complicated story,because it is full of deeds,not thoughts.”遗形存神、借尸还魂,似乎是帕索里尼老师运用得极为娴熟的做法。伊阿宋在被半人半马的喀戎所抚养的过程中,不断受到喀戎的宗教教育,虽然在伊阿宋幼小的时候,喀戎直言不讳地讲“All I have told is a lie”,也许仅仅是在指此前对伊阿宋隐瞒他的王子身世的事情,也有可能是指此后的宗教说教的虚假,这正是在伊阿宋功成名就之后会有两个喀戎同时出现在他面前的原因(后详)。

  “All is sacred.”、“Wherever you glance,a god is hidden.”然而,喀戎同时指出:“Yes all is sacred,but holiness is also a curse,the gods that love can also hate”,他这句话中用的是“gods”,也许反映的是一种泛神主义,且是认为万事万物皆有一神在其中,这确实是希腊早期的思想形态,神既会施福也会降灾,神圣的也可以是诅咒,这一句话已经是在预示着巫女美狄亚既能因爱伊阿宋而成就他,也会因爱生恨而毁灭他,然而,这些宗教教育在成人后的伊阿宋身上寻不到踪迹了。

  伊阿宋小时候的喀戎,是半人半马的形象,并且没有衣着,这是一种很浪漫、天真、原始的形象,他能慈祥、和顺地面对着一脸无知的伊阿宋而耐心教导,对诸神虔诚顶礼,能够于无人时独对天地一抒胸臆;然而到了伊阿宋成人后,喀戎已经变成人形了,他穿着考究的服饰,同时也对伊阿宋说:“Perhaps I am too great a liar for you,or too much a poet”,表情也凝重严肃了,同时也是替伊阿宋反思此前那种浪漫不羁的教育,并且帮助伊阿宋用理性分析着宗教仪式所透射的虚幻思想与现实的关系,他给伊阿宋指引复国的实际途径,最后,终于告诉伊阿宋:“In fact,there is no god”。喀戎给伊阿宋讲谷种重生的事实的虚幻,这一种说教方式,不禁令人想起《佛说大乘稻秆经》中佛以稻种的生发过程以明因缘之理。

  此后影片便以极为细致的方式描写了美狄亚所在国家(即供奉着金色羊毛的国家)祭祀农神的宏大场面。一位青年被选为祭祀农神的牺牲,在全国人的围观下,被涂抹得半红半黄,而后死在十字架上(真的是十字架),而后同样在所有老少的注视下被尸解。大家都迫不及待地要分到牺牲的血与肉,好像死的只是牛羊而已,然后兴冲冲地将血水抹到庄稼作物上,这就是喀戎让伊阿宋警惕过的宗教仪式。当然,主持祭祀的祭司,就是美狄亚,《说文解字》:“巫,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焚烧掉青年残余的骨肉时,她为庄稼祝祷道:“Give life to the seed,and reborn with the seed”,恰好,喀戎告诉过伊阿宋,这样一种对稻谷重生原理的理解是无效的;所以,仅从这一点上即能反映伊阿宋与美狄亚二人根本相悖的宗教观念。

  祭祀过程中还需要将美狄亚本人绑在十字架上受民众的咳唾,而她的弟弟也要受民众的捶楚。以人为祭,固是原始社会共有的,后面在祭祀中对统治者的形式上的惩罚也是深有渊源,《尚书<汤祷>》中商汤求雨即以身而祭,在一些原始部落中酋长本身就需要在有灾难时自决,都是通过对君主的象征性惩罚来博取上苍的怜悯。所以,在收成不佳的情况下,美狄亚亲自作为牺牲,重新进行了一场祭祀,当然她只是象征性的牺牲,即如没求到雨的商汤也不会被杀掉一样。然而,伊阿宋不会相信这一套的。

  伊阿宋找到了当年的篡位者,为了夺回王位,他需要得到金色羊毛,据说它是“a symbol of the eternal nature ,of power and order”。伊阿宋的部队在冒险旅程中掠夺商队、洗劫教堂,怡然自得,也许,这才是伊阿宋眼中的“nature、power、order”。

  美狄亚在金色羊毛面前,在“a symbol of the eternal nature ,of power and order”面前,只能穿着祭祀服饰、跪拜祷告、虔诚注视;而伊阿宋可以近乎赤裸随意地进入供奉羊毛的神庙,以极为轻蔑地眼光扫略着这“a symbol of the eternal nature ,of power and order”。伊阿宋对宗教所展现的傲人风姿倾倒了美狄亚,让她醒来后似乎对自己常年来所敬畏的神灵也有了怀疑,她无奈地看了一眼金色羊毛,不再虔诚、满脸疑惑,心不在焉地出了神庙,顺带踢倒了祭器。这一瞬间的转变太厉害,美狄亚似乎忘掉了存在于万物背后的神灵,而只在乎那个充满魔力的男人,他能够让自己对神灵的信仰动摇,他所透发出的气质犹如“天上地下,唯我独尊”一般,爱情让女人的头昏,这个男人顿时变得比神还有魅力,于是她让自己的弟弟偷了羊毛、背叛了父亲、跟着伊阿宋私奔了,并且在途中杀死了弟弟,如同尸解那个被作为牺牲的年轻人一样,剁碎了他。伊阿宋身上所散发出的摆脱宗教束缚后的理性、逻辑、自由、自信等等的辉光,能够让美狄亚放弃了亲情、放弃了信仰,多么厉害。美狄亚的父亲捧回被扔得到处都是的尸体回来时,举国哀痛,可是,同样是碎尸,为什么有的就应该欢快地拿去祭祀,有的就该让人哭泣呢,宗教仪式的力量就是这样,能让人不如牛马,也能让牛马如神。

  很快,美狄亚便惊讶于伊阿宋及其部队的无宗教仪式的生活方式,而别人也对美狄亚自己的虔诚敬畏颇为冷漠,美狄亚这才感受到自己来到了另一个文明,一个天地未曾改异、然而自己已不能与之沟通的世界,失去了宗教仪式的神圣光环的庇护的美狄亚只能在荒野中频频对天地万物发问。春秋时的宋襄公同样是时空错乱的人物,他也遵从殷商的旧礼,用其他国君的人头祭祀,他也沉浸于旧时的秩序,罔顾惨烈的事实,他们时空错乱的人物,大抵都是极为悲剧的。半人半马的喀戎说过:“When nature seems nature to you,all will be finished,and some thing else will begin”,说的便是美狄亚由宗教转入世俗生活的过程。

  拿到金色羊毛的伊阿宋能够让民众惊恐逃散、让旧国王退位、让宫女服帖,原来掌握到“a symbol of the eternal nature ,of power and order”是这样厉害。然而伊阿宋认为金色羊毛离开原来的国度后便没有任何意义了,这也许暗指美狄亚的巫女的神权。旋即美狄亚的巫袍被脱下,换上的是宫中的服装,这就是“all will be finished,and some thing else will begin”。

  伊阿宋成为国王后,两个喀戎找到了他,一个半人半马、一个则是人形,“我们都是你创造的”、“一个是神圣的,在你童年时”、“一个是被亵渎的,在你成人后”。他们相会的场景不再是茅舍、曲水、汀州、荒野,而是庄严、规整的宫殿,充满原始野趣的场景再也没有了,而只剩下这讲究几何美学的、凸显制度典章的场所,这里容不下liar(说谎者)、也让poet(诗人)索然无味,这里的所谓sacred只能来自王权。

  旧的喀戎暗藏于新的喀戎的身体内,只是通过伊阿宋成人后掌握的“logic”并不能发掘出他,他是那样曼妙不可言说,这种暗藏的天真、浪漫正是导致伊阿宋喜欢美狄亚的原因。所以,从另一个方面讲,当伊阿宋不再喜欢美狄亚的时候,也正是他完全丧失了寻找半人半马的喀戎的能力,即是过分相信理性的作用,而不再能够探寻不可知的世界了。伊阿宋更因那种不能被解释的知识的没有太多可见的作用而轻看它,也更不能理解美狄亚在新旧文明中倏忽穿梭的痛苦、无人抚慰其信仰的孤独。“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伊阿宋与那种神圣无缘了。

  十年后被伊阿宋冷落的美狄亚终于被唤起她的巫女的意识,虽然这令子民们恐惧,这更能凸显她的孤独了。她终于再次找到她的诸神了,终于再次穿上她的巫袍了。美狄亚被伊阿宋的新欢的父亲下令流放的原因是她是蛮荒之人,是“我们”的异类,换言之,美狄亚不属于这个文明。

  其后伊阿宋对美狄亚的薄情寡义的言论更是让她绝望,这个男人如此自大、如此狂妄,如此否认美狄亚的神圣的作用、如此蔑弃美狄亚的信仰,是时候了,“the gods that love can also hate”,于是,在美狄亚的法术下,伊阿宋的新娘死了,她的父亲也死了,美狄亚更亲手杀掉了自己与伊阿宋的孩子,并焚掉宫殿,以至于伊阿宋连接触孩子尸体的机会都没有。美狄亚居高临下与伊阿宋对话,伊阿宋此时只有哀求哭诉,美狄亚则怒颜相对、厉声诘责,即如天神对着忏悔之信众一般,与之前所遭到的薄情寡义的对话形成鲜明对比。这是简单的出于嫉妒的复仇吗?为什么不能看作天谴呢,浓烟缭绕于美狄亚的四周,如同天神驾云而来,她俯视着说:“You can speak to me,but you can not touch me”,天处高而听卑,这就是神之所以为神吧。

  全片充斥着似乎来自远方的灵歌,却并没有太多的神话色彩,也许半人半马及人形的喀戎只是杰森内心矛盾的具化,美狄亚的巫术也只是在最后起到了作用。神与人的冲突、理性与非理性的冲突、宗教与世俗的冲突、原始与现代的冲突、浪漫与现实的冲突、真与假的冲突、虚与实的冲突,全部在电影中暗地展开,交织成这样惨烈的悲剧,这同样也是千古难解之题,不同程度地困扰着历代无数的人们,有人喜欢骑着人头马喀戎听故事,有人喜欢与人身的喀戎摆逻辑,永远都不会存在只有一种喀戎的世界,当然,内心只有一种喀戎的人们,比如伊阿宋与美狄亚,他们之间的冲撞是比正反物质相遇时更为惨烈的。

  http://pan.baidu.com/s/1c0scPqC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