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抱歉,我跟我爸不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抱歉,我跟我爸不熟。”

2019-06-15 20:31:20 作者:主笔团 来源:三点一弯钩 阅读:载入中…

“抱歉,我跟我爸不熟。”

  点击上方蓝色关注我们~比起母亲的总是忧心忡忡

  他更像是个若无其事旁观者

  刻意拘谨的旁观者

  三点一弯钩主笔团

  芒来小姐

01

   抱歉,我跟我爸不熟 

  离天空最近的时候,是小时候坐在爸爸的车后座

  双眼不用看前方,爸爸就是导航

  但不知何时起,导航爸爸在我们心里迷失了方向……

  爱而不言,是中国父母最大的毛病尤其是父亲

  《啥是佩奇》导演父亲节又出新作根据网友真人真实改编,从细微处表现父女关系短片《活地图老爸诠释了父女之间渐渐冷漠的日常。

  父亲是村里的“活地图”,没有他不认识的路,能够骑着一尾单车,下雪的冬天载着女儿去买她想吃的冰棍儿。

  女儿长大后,“活地图”爸爸却变成了路痴爸爸:

  刚下火车找不到路,拿着地图瞎转,结果迷路到了派出所

  出门去找超市,女儿怕他迷路开车看着,结果他一溜小跑甩掉女儿;

  女婿想让他用手机指路,他怒斥女婿“什么都靠机器”,自己却一再迷路;

  ……

  面对父亲一再把自己搞丢却不听劝,女儿越来越没有耐心。她呵斥父亲“老顽固指责父亲“不听劝”批评父亲“你是要气死我”

  她安排父亲乖乖在家看电视,但父亲的老花眼看不清屏幕,这让女儿心酸发现这个曾经载着自己大雪天买冰棍的“活地图”,真的老了,需要自己来照顾了。

  这样的日子不知不觉就过了一年,女儿下班回家,发现父亲突然不告而别,只留下一张手绘地图,上面画满了女儿家附近各式各样商店、超市、饭馆……

  女儿爱吃的面,女儿爱去的蔬菜店,父亲标记得清清楚楚。

  原来父亲一再坚持出门,即使迷路也“死不悔改”,是为了亲手给女儿画下这张地图。

  他忘了认路,可他没忘记爱你

  沉默不语,是中国式父女(父子)最普遍形式

  父亲不愿意告诉女儿自己屡屡出门屡屡迷路其实是为了给她画地图,女儿不明所以,说服不了只有争吵,又怕父亲弄花眼送上眼镜

  拧巴,一个词诠释了两人的关系,也折射出了千千万万对父女的关系。

  成年后,我们忙着各自的生活,不知何时起,与父母拉开了距离

  我们并不是不知道,父亲渴望我们的一声问候,却对此保持沉默脑海亲情概念如同糊了沙子一样模糊起来。

  短片最后,找不到车站的父亲又回到女儿家,戴上围裙做起了饭。

  找了父亲一天的女儿见此哭了出来:他老了,不再是童年时自己崇拜的“活地图”, 却依然她人生的导航。

02

   父爱缺失 

   是子女一生遗憾 

  父亲的导航作用,从童年起贯穿孩子的一生。子女向独立迈进的每一步,几乎都和他紧密相连。

  我有一位长期无法进入亲密关系的来访者,小敏,她第一次走进咨询室的时候我就被她雷厉风行的“大女人作风给镇住了。

  她很快速地跟我梳理了自己的问题,也很快提出了自己的咨询目标甚至在咨询中她还利用自己所了解到的心理学知识冷静分析自己。

  有一瞬间我都不禁怀疑:到底是谁在做咨询呀。

  可是渐渐深入了解,我才发现这个女人只是一个用强硬外壳包裹住自己的小女孩

  小敏从小就知道爸爸想要个儿子,但她是女儿。小时候小敏常常跟爸爸撒娇,就被被爸爸不着边际地推开。

  不过没有关系,小孩子哪里懂这些,只觉得那是自己的爸爸,爱得不行

  后来爸爸就去外地打工,只有逢年过节才会回来。可短暂的相逢并没有给小敏带回来一个温柔的爸爸,相反,爸爸非常的严厉

  有一次期末,小敏考了年级第12名,原本想让爸爸表扬自己,可是爸爸很严肃说:怎么不能进前10?选上班干部了吗?

  随后还会嘟囔一句:要是个儿子,准能考的更好。

  这样类似的批评充斥着父女关系,小敏开始疏远爸爸,索性爸爸常年不着家,也用不着刻意。

  后来小敏渐渐长大了,一直以来都跟妈妈住在一起的小敏,看着妈妈瘦弱身躯支撑起了一个家,暗暗下决心保护妈妈,成为这个家的顶梁柱

  也就是这个时候开始,小敏觉得那个看似给钱回家的父亲其实是个软弱男人

  他无法面对家中妻儿需要一个丈夫和爸爸的陪伴需求,只有酗酒、大声呵斥;

  他没办法职场上有更好的发展,只能辗转各地去打工,却还要在回村的时候碍于面子吹牛;

  他甚至没办法做到信守承诺责任,只有一次又一次的出轨来证明自己的“男儿本色”。

  正是有了这样的父亲,这样的家庭,小敏更加发奋考进了大学,从进大学开始小敏就刻苦读书考奖学金,用课余时间打工,实习

  大四找工作的时候,小敏一天走坏了一双高跟鞋,为的是要去面试更多的公司,拿到最好的offer。

  后来小敏如愿以偿地进了大公司做人事,职场上她是铁面无私叱咤风云女强人,回到家里却冰锅冷灶,没有一个可以陪伴她的人。

  小敏说,她太强了,也太害怕了,她不相信男人也不相信婚姻,她浑身都是刺,阻挡了别人,也刺伤了自己

  在我们对家庭的概念里,一直以来都把母亲作为照料者和哺育者,父亲的角色被简化了

  对于父亲,我们似乎不会表现出太多的依恋。但事实上,父亲在孩子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着深刻影响父亲角色的失调和缺失,会造成孩子一生都无法弥补的遗憾。

  The Atlantic的一项调查显示,父子/父女关系高质量的家庭,与父亲参与度低的家庭相比,前者的子女青少年时期品行不端概率只有后者的一半,抑郁症发病率只有三分之一。

  如果我们曾经被父亲理解过、保护过、尊重过,我们不会对异性感到害怕;如果我们不曾被父亲温柔对待,我们会很容易对其他异性产生移情或者投射认同,甚至从心理层面排斥和异性相处,认为异性都是“不安全的”。

  父亲作为我们生命里的第一个男人,树立了“男人就是这样”的模板。我们和异性的关系里,夹杂着童年时压抑的对父亲的不满愤怒委屈

  《A+育儿法》中说,对女儿最有影响力的男人是父亲。女儿成年后与异性接触过程中,她会不自觉地把父亲当做导航,在亲密关系中进行探索

  如果女儿有个冷酷暴力的父亲,成年后的女孩子就有对异性怀有不安全感,会找一个虐待她的男人,或者认为男人太可怕,这辈子都不跟他们打交道

  如果女儿有个可亲可敬的父亲,虽有些小毛病,但成年后的女儿就有可能维护好一段良好、亲密、理性、互助的异性关系

  我们所有对异性的爱都来自于他,所有对异性的恨也来自于他。

  他是我们成长过程的保护神,也是我们亲密关系的终结者

  “父亲”这个词对子女们来说,可能是世界上最复杂词语了。

03

   父亲教给孩子的第一课 

   是“这世界是否安全” 

  蒙特利尔大学的 Paquette认为,父亲与孩子之间是“激活”的关系(act relat)。

  父亲对孩子的影响,体现引导孩子走向世界。

  《爸爸去哪儿》某一期,最有冒险精神女孩森碟主动要求挑战滑沙。父亲田亮一开始不同意,但拗不过森碟,想出了折中的办法:

  森碟从高处滑下,他紧跟在她身后,牢牢牵着,直到女儿到达低处才放手

  儿童心理学家杜布森在《养育女儿》一书中说:“孩子的自我价值自信,都和她与父亲的关系直接相关。”

  如果父亲认为孩子挑战、冒险,对孩子来说绝不是坏事,孩子便会感到“这世界是安全的”,从而培养出探索世界的底气

  在衡量父亲参与孩子生活时,心理学家LAMB提出了三个指标

  1.可及程度父亲能多大程度回应孩子的需求,当孩子需要帮助时,他能否感到父亲就在身边,决定了父亲和孩子互动程度的强弱

  2.互动程度。统计,父亲与孩子最好的互动方式是“打闹游戏”,尤其是父亲与儿子。除此之外,还有语言、照料、关注等形式。

  3.尽责程度。父亲的责任感,体现在能多大程度上满足孩子成长的资源需求,除了物质需求,还有精神需求。

  如果父亲在这三个方面参与程度较低,或者给出负面回应,孩子就会感到“我的感受并不重要”,成年后会时常自我怀疑、内心难以平静

  如果父亲参与程度较高,回应较积极,孩子就会有较高的自我肯定度,成年后无论选择披荆斩棘的冒险,还是按部就班过日子,都能理直气壮感到幸福

04

   与父亲和解,与自己和解 

  对孩子来说,与父亲互动是非宝贵经验。很幸运,我有一个很爱我也懂得表达爱的父亲。

  我对父亲最初的印象,来自于我们共同去做一件有趣事情一起去买我最喜欢冰淇淋,一起去动物园玩耍,一起拿起手柄打游戏……

  最让我感到庆幸的是,我妈每周都会鼓励父亲和我相处一整天,我可以在这天和父亲打一整天游戏、随便吃零食玩家收藏的刀具、在屋里疯跑。

  无论我玩得有多“不务正业”,父亲只是默默看着我,时不时微笑着点头示意,从不发脾气

  可能正是因为父亲,我很爱挑战。

  为了克服人际恐惧症,我去做义工,2013年宁蒗地震的时候我也凌晨坐摩托来到海拔四千米的高原赈灾,我去过摩梭族母系社会体验当地生活,我喜爱个人去旅行,住在青旅,认识形形色色的人,体验不同的文化……

  我无比的安心踏实,从来不惧怕,因为我知道父亲会陪着我,是我最坚实后盾

  我想我以后也会把这种教育方式延续给我的孩子:在父子/父女关系上,费点心让他们互相了解,是绝对值得的。

  现实生活中,由于工作压力强弱、情感表达能力、关系平衡方式的区别,并非每个父亲都能每周陪伴孩子一整天。

  但为子女的未来着想,父亲至少应该每天专注地陪伴孩子15分钟。

  这15分钟能够让孩子明白爸爸不是敌人,爸爸是“暖”的。

  一些孩子的父亲在与世界和平相处的过程中,少上了几节课,不曾让子女感到足够多的温暖

  他们酗酒、出轨、家暴自私自利、无责任心……

  没有足够的能力成为子女的朋友,甚至摇身一变成为子女的“敌人”。

  对此,心理学家温尼克特有一个很有趣的观点

  “小孩子对父母之间的关系其实是非常敏感的……或许该这么说,假如家庭生活幸福美满,最先察觉的人会是小孩,TA会因此活得更轻松、更满足、也更容易养育,TA是以此来表达他的感激的。”

  孩子成长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和父亲的参与程度、父母关系的质量息息相关

  对孩子本人而言,这并不是一件很容易察觉的事,更多时候孩子是作为被动接受者,诚实反映着这一切。

  如果子女成年后活得艰难、矛盾,在亲密关系中不容易感到幸福,这说明子女在潜意识里,向父亲表达着他们压抑已久的恨意

  他们敏感的察觉到父亲对自己有所亏欠,可除了亏待自己,他们找不到更好的方法来弥补。

  这些父亲并不曾被这个世界合理的爱过,自然也无法让子女恰到好处的感受到爱。他不懂爱,没有能力与子女做朋友,但子女的降生是这世界给予他最大的温暖。

  父亲的每一次沉默不语的操心、每一刻累死累活打拼、每一句为你骄傲话语、每一次失控的发脾气……

  都是他正在学习如何去爱你

  父亲节来临之际,愿天下的子女都能与过去和解,与父亲和解,与自己和解。

父亲节快乐

  有什么想和父亲说的

  欢迎文章底部留言

  如果有机会,也要和他亲口说出来

  关于作者芒来小姐,三点一弯钩主笔团。资深男女观察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国心理学学会会员,老爱瞎说一些好男好女不知道的真相公众号:芒来小姐(y)。

  图片声明文章配图来自网络版权原作者所有。

  你可能还喜欢

  37岁离婚,40岁爆红:

  做了7年主妇又怎样,人生从来不止一种“活法

杨幂离婚后谈孩子教育:我这辈子都不会对孩子说这5句话

  点击小程序,给你更多专业帮助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