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商业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作为一名职场人士,你想获得更高的收入。这无可厚非,每个人都会想有更多的钱,问题是,不是每家公司都会付给每个员工很高的薪水,那怎么办?
作为一名创业者、企业家,你想满足社会需要,卖出更多产品或者服务。
可问题是你的竞争对手,其他创业者或者企业家也这么想,那我们凭什么会让消费者买我们的呢?
回答这两个问题,我们就要搞清楚,我们的产品或者服务和社会、消费者的关系到底是什么?
我们和公司的关系到底是什么?
本质上是用我们的产品和社会、用户达成交易,用我们的时间精力、潜力和公司达成交易。
— 1 —
为什么商业的本质是交易?
我们从最本质最底层的模式来思考,一点一点抽丝剥茧来理解整个商业。
假如说我们家是养羊的,世世代代都养着羊,你们家是种大米的,世世代代都种大米。
我们家天天吃羊肉,从小到大都在吃,各种烤羊肉串、炖羊肉锅,等等。你家的大米就更神奇了,米线、煮米饭、寿司。
时而久之,总有一天你会吃腻的。虽然大米很好吃,但是能不能换一点其他,你就动了这个念头。
在你动了这个念头之前,你们家米做得非常好,各种各样的米饭、米粥、米线,这些是商品吗?
不是。为什么?
你做得再好吃,只要是为你自己服务的,都不叫商品。
那什么叫商品?
只用来交易的东西才叫商品。
只有拿我的羊肉去换你的大米,这才叫做商业。
那么,西方的商业文明是如何发源的呢?很多人说是起源于希腊的商业文明。
得到老师李筠在他的《西方史纲50讲》提到,希腊这个地方没有大河灌溉,而且丘陵跌宕起伏,气候又会引起周期性欠收,所以古希腊的谷物实在没法保证自给自足。
既然这样,与其再怎么努力都达不到及格线,那不如另辟蹊径:粮食不能自给,又必须得有,那就只有通过交换来获取。
古希腊连吃饭这个最基本的问题都只能靠交换、靠商业来解决,所以李筠老师说,古希腊的商业文明是被逼出来的。
无论是我们一直吃大米、吃羊吃腻了,或者没办法、被逼的,我们最后都会拿着我们的物品和其他人交换,各取所需。
而一旦有了物品的交换,我们也就有了商业。
所以说,商业的本质是交易。
— 2 —
一旦要交易就会涉及到一个问题,我用一头羊换你多少米?
这个时候就需要给这个东西定价。最初的时候,没有所谓定价这个概念,但是随着换的东西越来越多,越来越多。
如果一头羊可以换50公斤大米,羊和米之间一旦成比例关系,那么羊肉和小麦怎么换?羊肉和牛肉怎么换?牛肉和小麦怎么换?小麦跟大米怎么换?
这时彼此之间交易关系,就变的更复杂了,怎么办?
有了金钱,我们用于交换的产品就有了价格。
相应的,如果进入职场,应聘了某个职位,这个职位也就会有了薪资。
— 3 —
那么如何提高自己的薪水?如何卖出更多产品或者服务?
我常说,一切的商业起点,是让消费者获益。
作为交易的一方的我们,也就是想办法让对方获益,只有这样,他们才会选择我们。
打工是一个交易行为,作为交易双方,如果我们想提高自己薪水,那就要让我们交易的另一方企业获益。
那我们怎么做能让企业觉得雇我们获益、赚到了?
同样的时间,我们能更高质量的完成。
甚至,我们能完成其他人完不成的任务。
这时,公司看到你拥有其他同事不具备的能力,也就自然会给你升职、加薪。
公司的产品也一样。 既然和社会、和消费者进行一次交易,那么消费者为什么购买我们的产品,而不购买其他家的。
这当然会有很多复杂商业逻辑、商业模式等。
最底层的逻辑一定是,消费者买我们的而不买其他家的,是因为在我们这里获益更多。
同样的质量,我们的价格更实惠;
同样的价格,我们得质量更好;
这时,消费者也自然会选择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