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认识“艺术的”上帝?
2019-09-04 09:30:10
作者:约瑟的家 约瑟的家v 约
来源:约瑟的家v
阅读:载入中…
前面的话
Rainbow Bridge
艺术家、作家木心说,在他眼里,上帝是最伟大的艺术家。诚如斯言,当我们观看星宿、田野、飞鸟,无不被深深震撼。但可惜的是,现代人活得太匆忙,以至于没有闲暇去品味艺术,更无法慢下来,去阅读品味上帝赐给人类的无字圣经——大自然。近期,王人义牧师会从艺术与信仰的角度撰写系列文章,以帮助家人们从艺术的视角认识上帝。曾经看过一个“基督信仰在中国”的美术展览,作品内容很简单,表达的内容都是在中国各地的教堂,但通过作品表现的不同色彩和呈现方式,展现了福音在中国发展一百多年来的艰辛里程和生命经历,让人过目难忘。 到如今,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依然浮现在我的脑海,感动我去追想福音在中国的那段历史,那为中国的福音事业献上自己生命的一个个人和一件件事,这就是艺术的力量。 什么是艺术?艺术指凭借技巧、意愿、想象力、经验等综合人为因素的融合与平衡,以创作隐含美学的器物、环境、影像、动作或声音的表达模式,也指和他人分享美的感觉或有深意的情感与意识的人类用以表达既有感知且将个人或群体体验沉淀与展现的过程(唯基百科)。 这个解释告诉我们,艺术是通过形象与声音对现实的反映,包括文学、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等各种艺术类别,而近代以来还包括电影、曲艺等艺术形式。艺术是人的专利,自从世界上有了人,人就通过自己的精神和理性,经过以上不同的方式把领受的美好再次表现出来,就成为了活生生的艺术。 所以,艺术必然与造物主有关,与被造的人有关,与被造的自然世界和其中的一切有关。基督信仰把这几个重要方面有机地结合,呈现出奇妙无比丰富多彩的基督教艺术,促进了信仰的深化与传扬。01
基督教与艺术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基督教培养并开拓了艺术,艺术作为世人最敏感的神经,推广和传播了基督教真理。· 歌唱:
那时,摩西和以色列人向耶和华唱歌说:我要向耶和华歌唱,因他大大战胜,将马和骑马的投在海中。(出15:1)我们都知道,诗篇第九十篇就是摩西所作。 主耶稣也是喜爱诗歌的,他升天之前,是与门徒一起,“他们唱了诗,就出来往橄榄山去。”(太26:30)· 器乐和舞蹈方面:
雅八的兄弟名叫犹八;他是一切弹琴吹箫之人的祖师。(创4:21) 大卫和以色列的全家在耶和华面前,用松木制造的各样乐器和琴、瑟、鼓、钹、锣,作乐跳舞。(撒下6:5)我们也知道大卫王自己就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琴师。· 美术方面:
早在以色列人出埃及到旷野上建立耶和华的帐幕的时候,美术的各方面工具都得到大量的运用。例如绘画、编织、刺绣、雕刻艺术等。在在建造圣殿的时候,更是集建筑、(石、木、金属)雕塑、刺绣、装饰艺术为一炉。 耶和华使他们的心满有智慧,能作各样的工,无论是雕刻的工,巧匠的工,用蓝色……(出35:35)可以想象得到帐幕的华美。 紫色、朱红色线,和细麻、绣花的工,并机匠的工,他们都能作,也能想出奇巧的工。在所罗门时代圣殿被建造的时候,大殿的墙都用松木板遮蔽,又贴了精金,上面雕刻棕树和鍊子;又用宝石装饰殿墙,使殿华美;所用的金子都是巴瓦音的金子。又用金子贴殿和殿的栋梁、门槛、墙壁、门扇;墙上雕刻基路伯(参代下3:5-7)。可以想象得到圣殿的雄伟与华丽。 艺术在基督教传扬的前期,也是预备期,对在以色列人中建造出庄严肃穆的一神信仰,在感观和直觉上起到了重要作用。02
“耽于平庸”者不关心艺术 是耶稣基督带给我们的信仰,给我们提供了艺术表现最崇高的题材和境界。正如一位作家说过,上帝毫不保留地把祂的独生子赐给我们,这样的信念“促使绘画艺术登峰造极”。世界上许多伟大的艺术杰作都有基督教的主题或背景。 早期教会因为没有印刷术,他们手中没有圣经;后来印刷术逐渐普及,教皇也不把圣经发送给普通信众,连买的地方都没有。当时的信徒对信仰的认知,除了去教会学习以外,基督是透过教会的诗歌、教堂的美术作品和雕刻艺术领受到的。 教会,特别是天主教教会,往往是艺术的主要赞助者;欧洲的大教堂名列世界著名的建筑物,它们的启发即来自耶稣。 很遗憾,今天许多基督徒似乎不太看重艺术。诚如薛华所说,他们“耽溺于平庸”。现今的教会,似乎一味追求平庸,特别是音乐方面,为了迎合人的爱好,常常用强烈的声响、标语口号似的话语来反复吟唱,使人在强节奏和音律,不经思维的词句中逐渐麻木,并以这种近乎于痴迷的感觉为圣灵的感动。 而美术方面,我们几乎很少看到以信仰为题材的优秀作品,严格地说,美术天地已经被世俗淫秽的内容所污染,人们认为只有那样极力表达人心中的黑暗和罪性,才能被称得上是有个性的艺术。 近年来,有一批严肃的基督徒艺术家,他们愿意以自己的生命与恩赐作为为主做见证的工场,也启发了我与大家一起重新思考艺术与信仰的问题,让艺术在信仰的环节中回到它本来的位置,进而成为我们生命与信心美好的见证。以下从教会艺术的几个不同方面,来阐述艺术与信仰的关系。其中有些资料来自多个信息资源,因本文只是一般性读物,恕不一一引述。1.建筑方向 教会建筑艺术的发展,开始于君士坦丁大帝使基督教信仰在罗马帝国合法之后,接着把首都迁至拜占庭,也就是日后众所周知的君士坦丁堡,此后拜占庭的艺术风格开始盛行。 在建筑方面,“教堂建筑几乎是在一夕之间开花结果的”,许多大教堂远远超越希腊的庙宇;希腊的庙宇通常是为某一位“有限的”神或女神所盖的,里面供奉的就是那位神祗。而基督教的教堂建筑则是容纳那些向“无限的”神敬拜的极多信徒;因无限的神是天、地所无法包涵容纳的。 中古世纪的大教堂,包括前哥特式、哥特式、后哥特式,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艺术作品之一;它们在石块和玻璃的使用上成就非凡,时至今日仍属惊人之作。 大约在公元1000年,大教堂开始建立,而约在1000年到1200年间的建筑较属乎“罗马式”。整个西方的基督教世界,“从西班牙北部到莱茵河以西地区,从苏格兰与英国边界到意大利中部。”这些伟大壮观的大教堂均一一被建立起来荣耀神的名。此时教堂的拱形天顶已经用石块取代木头,在整体建筑上非常考究,尽管历经两次世界大战,大多数依然挺拔屹立!接下来的两个世纪属哥特式时期。考究的大教堂变得更美丽了,在法国,圣丹尼斯大寺院(Abbey Church of St. Denis)的亚培苏格(AbbeSuger)是国王路易六世的顾问,他要把大寺院变成“法国的属灵中心,是个让人朝圣的教堂,远胜过其它教堂的光彩。”他在1137年到1144年间重建大寺院,风格崭新惊人,欧洲各地访客络绎不绝,赞叹不已,哥特式建筑于焉诞生。 很快地,整个西方基督教世界争相模仿,哥特风格就此传开。 此新风格的重要特色直接反映在巴黎圣母院,该教堂于1163年开始兴建。几世纪之后,人们仍对这栋建筑以及欧洲的其它大教堂叹为观止。这些教堂日日指向神,它们取悦了人们的视觉与感官;藉用其视觉述说出神的荣耀与光彩。2.美术方面 接触过米开朗基罗(1475-1564)作品的人都知道,他所雕刻的人像都是圣经人物,例如大卫王、摩西、忧伤的圣母怀抱着耶稣的受难尸体。他的杰作是罗马西斯汀教堂天花板和墙壁上的画作,这些基本上也全是有关圣经的。 米开朗基罗不仅绘画、雕刻出许多伟大的圣经作品,他本人更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他有多方面的才华,到了晚年还写诗,诗作中基督信仰是最重要的主题。他也监督一些建筑工程,其中包括罗马圣彼得教堂。时至今日,这些伟大作品仍感动千千万万的人。文艺复兴时期的其它伟大艺术家,不管是否基督徒,都是画基督教的主题。拉裴耳(1483-1520)的最伟大作品和米开朗基罗一样,都是有关基督教的;虽然他只活了37年,却留下许多美丽的画作。 达芬奇(1452-1519)则是人类自古以来最多才多艺的天才之一,他在许多领域中皆居先锋者的角色;他也留给世人许多来自基督教灵感的伟大作品,如“最后的晚餐”、“施洗约翰”、“天使报喜”、“圣母与圣婴”、“圣耶柔米”、和“三王朝圣”等等。 还可以列举出许多伟大画家,他们都是以基督教为主题。信仰中超然于物质的属灵空间,不仅把美术家们带于永恒的国度与世界,也给了他们从天国看待世界的视觉,激发了他们的艺术想象,展开了他们创作的翅膀。 信仰给予了艺术家生命的能力,艺术作品拉近了老百姓与信仰的距离,对中古时期以来普通百姓的信仰建造,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3.音乐方面• 早期的基督教音乐是犹太音乐
早期教会音乐的根源、形式和传统均可溯自犹太殿堂的敬拜,即希伯来犹太会堂中的颂词和诗歌。 根据圣经记载,音乐有其重要的作用:历代志下第五章12至14节让我们看到,在所罗门王的圣殿中,音乐占着极主要的部分;在撒母耳记上十六14至23节中,我们看到扫罗王紧张与不安的时候,靠着大卫的抚琴平复内心;在耶稣走出最后晚餐的房子前往十字架道路时,他也带领大家唱诗赞美永恒的上帝(马太福音廿六章30节)。•贵格利的贡献
贵格利时代是西方音乐史的第一个“古典时期”,基督教的敬拜仪式是由罗马教廷所订定的,有一个形式被保存了下来:就是贵格利圣咏。 敬拜仪式和唱法大部分是由贵格利一世,即590至604年的教皇所制订。他重新整理敬拜仪式,并为教会年度中不同节庆的敬拜订定个别的仪式,他同时也写新曲。 接着,教会就把这款音乐风格变成了基督教世界的音乐文化。大家公认贵格利对教会音乐的伟大贡献乃是因其直接得到圣灵的启示。•中古世纪的音乐:乐谱的诞生
十一世纪阿雷佐的基道修士(Guido of Arezzo,大约995-1050)对于促进西方音乐的发展占有重要地位。 这位本笃修会的修士是现代乐谱的鼻祖;他为了要学生背下c-d-e-f-g-a的音调,借用了一首大家熟悉的圣诗"Ut Queant Laxis"的歌词来记诵——这首圣歌是歌颂圣约翰的,他编了一个记忆方法: 六个词的前面音节变成音调的名称:"ut"、"re"、"mi"、"fa"、"sol"、"la"。到今天我们还是如此来学音乐,只是我们唱"doh"取代"ut",并且在"la"之后加了"ti"。 这位基道修士也对一个音调的高低音发明了更精确的记谱法,从此西方音乐不必再仰赖口口相传的传统。这样的转变对音乐的发展很重要,就如同文字对文学的影响一样。 虽然那时候在教会之外还有其它音乐,但是保存下来的音乐绝大多数是教会音乐;整个西方音乐的基础是从教会音乐来的。 所以我们可以说,今天西方的音乐大部分是教会的产物。因为基道修士的缘故,十一世纪变成西方音乐的转折点,使它不同于世界其它音乐。 时值今日,我们无法想象,如果没有基督教独一真神的信仰,人类怎么可能留下那么多美伦美奂,把人的心灵带向天国的教堂建筑;如果没有基督带给我们的救恩,世间怎么会有那么雄伟壮观,瞬时之间让人连接天上人间的美术作品;如果没有没有基督信仰建立起来的人神关系,怎么可能把人的生命提升到神的身边,并产生仿若天籁一样的音乐? 以上我们谈到了信仰人类的艺术的提升,产生的巨大推动作用,在后续的文章中,我们会一起思想,艺术又是怎样的推动着信仰的发展与深化。希望大家关注。更多阅读
✟ 没有人生来无用,更没有人老来无用——读《活出生命的意义》后✟ 佛系VS个性至上:青年一代何故人在囧途?✟ 老子的道距离真道究竟有多远?✟ 众人嗟叹世风日下!出路何在?✟ 一丝倔强的温暖从无边的暗夜渗透而出——“福音在中国”系列油画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