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年轻人,只有三秒钟。”
hey,
这个世界唯一的你
?
茶二暖心拳丨慢
好像在这个社会的带动下,只有快速才能等同于效率,仿佛慢工出细活的社会与当下已经格格不入了。
这些时限带来的不只是一个又一个灵魂的耐心消失,还有对生活质量追求的直线下降。
第四天,没来得及把刚加上微信的打招呼提示刷上去,就急忙要确定关系。
还没完全了解对方就匆匆发生关系,可刚触碰到对方的真实面,就觉得不合适立马分开。
分开后一边想着下一个会更乖下一个会更好,一边打开朋友圈:感叹人间不值得,遇人不淑……
这一代的你能用电话解决的事情绝不一点一点扣字,等待半天对方的回信,在外出差相比于特色的小菜馆,更愿意去肯德基方便快捷,吃饱了继续工作。
已经忘记上次几多好友在一起慢慢悠悠压马路,边聊天边打闹是什么时候了,如今都是直接打车直奔目的地。
童年里的记忆是和表哥一起拎着小水桶,提着钓鱼竿慢慢悠悠地走在外婆家池塘边的小路上,那时候可以坐在河边等着鱼儿咬钩坐一下午。
两个人猫着腰走出地里,拿几块砖头堆砌,一团柴火,一盒火柴引起的红色火光,是完美一天的象征。
一本薄薄的杂志一个下午不要就可以翻阅完,步行半小时只为了见小伙伴一面侃南侃北。
最爱的还是每周五晚上的《天天向上》和周六定时等待熟悉开场的《快乐大本营》。
《家有儿女》是下饭神器,刘星那句:我想把这玩意染成绿的,想起来还历历在目。
那时候的一切都是慢慢悠悠的,直到智能手机逐渐攻占你所有的碎片时间。
网速的提升也随之推动着社会节奏的发展,各类不同的电子产品,生活用品都在不停地迭代。
似乎是为了不被社会的洪流淹没,我们不得不慢慢地放弃那些慢一点的生活,努力加快跑在社会的前头。
而这一切,都让人对时间的容忍度越来越低。
朝10晚9的生活,偶尔加班,刚好赶上末班地铁,回到家洗漱完将近11点,想到一天的时间什么都没有做,就想用晚上的时间补回来。
这样无尽的死循环,自己的生活被无限压缩,经历白天的快速工作,晚上还要拼命赶着消遣夜晚的时光,才显得有夜生活的样子。
有人说不妨慢下来试一下,可是真的能慢下来吗?
谁不想每天朝九晚五,下班之后悠闲地散步回家,做两道自己喜欢的菜,饭后躺在摇椅上过闲适的生活?
可是赚钱的速度跟得上上涨的房价了吗?跟得上未来丈母娘的彩礼了吗?跟得上自己想要的生活了吗?
都没有。
不如放下手机,在难得的周末花上一两个小时,喝一壶清茶,配一本好书,任茶水的芳香在心田氤氲开来,任书中的内容洗平内心的浮躁。
愿你我都能用有一份刚刚好的,慢生活。
文/茶二
排版/茶二
封面/Ramona Kaulitzki
➤ “和女朋友同居的14天。”
➤ “堕胎后,我决定嫁给他。”其实我们都想慢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