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孔子诞辰2570年 | 追随千年不熄的圣人智慧之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孔子诞辰2570年 | 追随千年不熄的圣人智慧之光

2019-09-28 12:45:50 作者:京博国学 来源:京博国学 阅读:载入中…

孔子诞辰2570年 | 追随千年不熄的圣人智慧之光

  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夜

  ——朱熹

  9月28日,是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日子

  2570年前,伟大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至圣先师”孔子,诞生于山东曲阜。

  “至圣”,中国民族理想人生最高标准

  “先师”,中国民教育方针之最先启导。

  从个人品格学识修养,孔子都无愧于“至圣先师”的称号

  回望两千多年前那个风尘仆仆背影,他依旧是我们民族精神上的导师,也是我们前进方向引领者。

  今天,当我们纪念孔子的时候,我们应该学习纪念的到底是什么?

1我们应该领悟的是圣贤教诲

  孔子建筑了一座思想宫殿,嵯峨雄伟金碧辉煌

  他以仁、义、礼、智、信为基,忠、德、宽、恕、勇为栋;

  以孝、廉、恭、俭、敏为梁;

  和合、中庸教化、六艺为檩;

  以《诗》、《书》、《礼》、《乐》、《易》、《春秋》为椽;

  以畏天命、明天理、敬天道为脊,

  高耸起中华民族最初的人文精神大厦

  一部《论语》,大道至简,要言不烦,是天下最好的教科书,中华民族一读2000余年,百读不厌,百思不尽。

  他是一个乐观智者,一个和善长者

  他不仅教我们如何为人如何处事,

  更重要的是教会我们如何安放自己的心。

  当你懒惰时,他告诉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当你懦弱时,他告诉你:“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

  当你贫穷时,他告诉你:“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当你奋斗时,他告诉你:“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当你成功时,他告诉你:“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当你愤怒时,他告诉你:“小不忍则乱大谋。”

  当你成为领导时,他告诉你:“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当你失意时,他告诉你:“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夫子的很多教诲,年少时我们听不懂,领悟时人已过中年。

2我们应该学习的是圣贤之心

  孔子,是那样的富有人格魅力

  孔子,是好学之人。

  他从15岁开始发奋学习,而且终生都保持“学而不厌”的精神。

  “三人行,必有我师”,无论出身、无论社会地位,每个人身上皆有可学习的地方

  他拜圣者为师,向能者学艺,先后向师襄学抚琴,向剡子学为官,向老子学周礼,向苌弘学音乐,在齐国学古典乐舞《韶》而“三月不知肉味”。

  孔子喜读《周易》,曾翻来覆去地读,竟使编联竹简绳子断了好几次,故而有“韦编三绝”这个典故

  直到晚年,他依然“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可见其用功之深。

  孔子,是博学之人。

  他初学周朝礼仪,遵从鲁国礼乐,苦读上古经典掌握了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融汇了社会科学自然知识。孔子学而有道,概括出“好学、擅学、博学、为学、倡学”的方法论主张“学而时习之”“教学相长”“见贤思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观。

  孔子,是学以致用之人。

  他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夫子”,更不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呆子”。

  公元前500年鲁齐两国的夹谷会盟,正是因为孔子“有文事者必有武备”的预判,才挫败齐国阴谋

  孔子重实践、讲习行,重实干、不空谈,走出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知行合一的成长之路。

  孔子,是人格高贵道德完美之人。

  他主张做人诚信、守规矩、有约束、怀仁爱;他尊重劳动,崇尚勤俭反对淫逸,主张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他宁受劳顿之苦,决不苟且偷生,想借力济世,但不攀龙附凤、摧眉折腰;他意趣高洁欣赏“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而不改其乐的道德境界

  他是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普通人温和良善恭敬、检点、谦让使他德馨飘远,四海弥漫。

  无怪乎司马迁顿笔发出“高山仰止……可谓至圣”的千古一叹。

3我们应该践行的是圣贤之道

  孔子,是一个理想坚定忠于使命的人。

  孔子一生命运坎坷,幼年亡父、少年丧母,晚年失妻丧子,生活清贫颠沛流离

  既受过座上宾的礼遇,也有过丧家犬的狼狈吃闭门羹、受冤枉气、遭误抓错打,被撵得到处跑,被骂得满心伤。

  他从“重民”、“安民”、“富民”、“教民”、“为民”、“爱民”出发,主张宽政于民、德政于民、仁政于民、藏富于民、施教于民。

  但君王将信将疑、半用半弃、若即若离让孔子尴尬同僚排挤、陷害、嫉妒、诽谤让孔子愤懑

  作为思想家,注定是先行者,也是孤独者;作为政治家,必然现实泥淖挣扎

  白天上朝满眼污秽一身脏臭,晚上回家沐浴焚香读书沉思,孔子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凡人圣人之间奔突,窘迫痛苦

  但是人生目标一旦确定,便如日月经天,前行不辍,以“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的坚韧,独守心中的理想与责任

  他设坛开讲、诲人不倦,让社会走向有序

  他注重对人心性、品格的培育,试图把仁、义、道、德等关键词揉成泥、烧成砖、砌成墙,搭建精神的庄园

  他主张“有教无类”,像一位勤奋的泥瓦匠,试图用知识的泥浆抹平人世间贫富贵贱、智愚、善恶、孝逆、雅俗的砖缝。

  他主张“师道尊严”,试图让混沌社会迷茫人性亮起文明的曙色。

  礼崩乐坏、天下大乱下,孔子破船载酒泛中流,试图借回周礼以整饬社会,用儒家思想推动腐朽不堪的统治机器

  他提出“民以君为心,君以民为本”、“君以民存,亦以民亡”的“君民观”,开启了“君轻民贵”思想的先河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理念,对今天以人为本的执政思想起到奠基性作用历史性贡献

  两千多年过去了,但孔子并没有走远。

  不管后来他是被捧上神坛,还是被贬的一文不值。

  总有些人延着他的脚步,舍身求法,为民请命

  总有些人凭着这股气韵,不忧不惧,从黑暗走向光明

  所以中国现在才有以大国姿态包容万象模样

  部分内容节选自:刘汉俊 《尼山的月光——再读孔子》

※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

  京博国学

  最 有 格 调 的 国 学 微 刊

关注

  ↙点击阅读原文”,发现更多好物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