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中国舞步”从何而来
发表时间:2015-11-25 来源:常德文明网 字体:[大][中][小] [打印] [关闭]
刘奇葆同志在中国舞蹈家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要跳出精彩的中国舞步、深情的人民舞步、昂扬的时代舞步,谱写我国舞蹈艺术新的华彩篇章。
中国享有“舞蹈大国”的美誉,自古流传着“阴康氏造舞”的传说,相传部落首领阴康氏因所居之地地势低洼、道路拥堵,人们筋骨不展、身体羸弱,于是阴康氏发明舞蹈,以此强身健体。
然而,这些年受西方文化冲击,扭秧歌、摆手舞、花灯舞等中国舞蹈渐次零落,甚至沦为“不为人知”的境地,而瑜伽、街舞、钢管舞等西方舞蹈盛行一时。繁荣中国舞蹈,跳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精彩中国舞步,是弘扬传统文化的“题中应有之义”。那么,精彩的中国舞步从何而来?
精彩的“中国舞步”来源于学校教育的推动。早在1999年,国务院就提出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但总体上看,美育仍是整个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美术、音乐等美育课程被视为“杂课”,一些学校甚至取消了美术课、音乐课。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情感、气质、趣味。因此,繁荣中国舞蹈艺术,必须重视学校教育的作用。今年9月,国务院已作出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开设音乐、美术课程的基础上,有条件的要增设舞蹈、戏曲等课程,湖南省将全面推行初中毕业升学艺术科目考试,这必将促进我国舞蹈艺术的发展。
精彩的“中国舞步”,需要汲取民族舞蹈精华。鲁迅说过:“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都有各具特色的舞蹈,如傣族的孔雀舞、藏族的“锅庄舞”、土家族的摆手舞、蒙古族的筷子舞,都独具民族风情。唐代宫廷舞“十部乐”,自7世纪流传至日本,盛行至今,被日本人称为“唐乐”。繁荣中国舞蹈,必须突出民族风格,要立足我国丰富的民族舞蹈资源,从各民族舞蹈中汲取营养元素,创作出具有最炫中国民族风的舞蹈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