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论“天理”
2019-12-14 14:52:52
作者:壶天山人
来源:阳明悟行学宫
阅读:载入中…
我们都知道“天理”是儒家宋明理学的核心命题,自大程先生程颢程明道大力提倡后,便成为其后儒家至高的哲理。
那么是否“天理”就是儒家所提出来的?程明道便是天理的发明者吗?
让大家想不到的是,“天理”一词最早应源于道家的《庄子》一书,在《庄子·天运》篇中讲“顺之以天理,行之于五德”。
而且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战国末年法家之集大成者韩非子在《韩非子.大体》篇中也讲“不逆天理,不伤情性。”
可见“天理”一词出现之早,且并非儒家所专有。
只是这里有两个问题,一是天理所涉及的层面有哪些?二是儒家对天理有什么独特的认知?
庄子、韩非子所讲的便是法则、规律的天理,而南朝梁江淹的《知己赋》中“谈天理之开基,辩人道之始终”,就是道层面的。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儒家孔子所删定的六经中的《礼记》里对天理的描述,以看儒家之天理所在,“好恶无节于内,知诱于外,不能反躬,天理灭矣。夫物之惑人无穷……灭理而穷人欲者也。”
作为程明道的核心主张“性即理”,其实还源于唐代孔颖达对《礼记》的注疏之中,“理,性也,是天之所生本性灭绝矣。”
我们中华民族对天理的感知可谓深矣,成语中“天理昭昭”、“天理难容”、“天理昭彰”、“天理人情”、“天理良心”、“天理不容”是以天理为主导的,而含有“天、理”在内的成语则有“违天逆理”、“违天害理”、“违天悖理”、“伤天害理”、“丧天害理”等等,可见我们民族是一个崇尚“天理”、追求“良知”的伟大民族,所以四大文明至今尚存的只有中华文明,这是“天理”的能量,更是“良知”的光芒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