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巴拉巴西成功定律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巴拉巴西成功定律读后感10篇

2019-12-14 23:00:1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巴拉巴西成功定律读后感10篇

  《巴拉巴西成功定律》是一本由[匈牙利]艾伯特 - 拉斯洛 • 巴拉巴西著作,湛庐文化/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89.90元,页数:288,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巴拉巴西成功定律》读后感(一):不错

  就像简介说的 是金子总会发光,这本书看后确实不错 值得推荐 大家闲来无事可以翻阅翻阅,一定不虚此观!看完以后引人入胜,不能说胜读十年书,也能做到书中黄金屋了!现在纸质书籍渐少,珍惜一些不错的书籍,可以珍藏,没事翻翻学识,增修养!这本书是解释成功的科学手册,用简易的定律诠释成功的奥秘

  《巴拉巴西成功定律》读后感(二):巴拉巴西成功定律

  不管你喜不喜欢世界就是这个样子。读完《巴拉巴西成功定律》,从中知道了成功并不是单打独斗,而是要成为“优先连接者”,让自己嵌入“我们”,机会才会在恰当时间空间涌现。 书中提供的视角让成功的定义变得更加丰富,从而为渴求成功的人提供了具有启发性的新思路。 适合所有人阅读,对于成功意义的新解释都在书中,将会助你开启个人对成功认知的新视角。

  《巴拉巴西成功定律》读后感(三):《巴拉巴西成功》定律

  作者翻译均是复杂网络领域的大牛,两位科学家对“成功”的关注让我倍感好奇。难道科学家喜欢研究心灵鸡汤?带着这份好奇,我拜读了该书。“成功”一直被赋予黑暗料理心灵补品,读一读精神倍增,然后继续惶惶终日。然而,该书从严谨的科学角度出发,运用大数据分析,最终把成功归结为五大定律,原来虚无的成功是有迹可循的,成功也可以被预测。也许,这将会使我们更正视成功,更接近成功。感谢强大的翻译,不然错过如此好书,该多遗憾啊。

  《巴拉巴西成功定律》读后感(四):巴拉巴西成功定律

  作者与翻译均是复杂网络领域的大牛,两位科学家对“成功”的关注让我倍感好奇。难道科学家也喜欢研究心灵鸡汤?带着这份好奇,我拜读了该书。“成功”一直被赋予黑暗料理式心灵补品,读一读精神倍增,然后继续惶惶终日。然而,该书从严谨的科学角度出发,运用大数据分析,最终把成功归结为五大定律,原来虚无的成功是有迹可循的,成功也可以被预测。也许,这将会使我们更正视成功,更接近成功。感谢强大的翻译,不然错过如此好书,该多遗憾啊。

  《巴拉巴西成功定律》读后感(五):最公平比赛

  “伊丽莎白女王国际音乐大赛”在古典音乐中的影响力就相当于《美国偶像》在流行音乐中的影响力。从1937年开始,这个比赛就开始了它的“造星”运动,最先是小提琴表演,然后是钢琴表演、声乐表演、大提琴表演和作曲比赛。小提琴表演的奖品不仅包括一张大额支票,还有一把每位琴手梦寐以求的、可以无偿使用4年的斯特拉迪瓦里小提琴。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带来声望,为你进入全世界的顶级音乐大厅、签订获利丰厚的录音合同敞开大门

  伊丽莎白女王国际音乐大赛长期以来以公正著称,为防止出现偏见制定了一系列规程。这个大赛每年会从世界各地邀请85位满怀希望的演奏者来参加竞赛,最终会有12位选手经过淘汰赛进入在布鲁塞尔举办决赛,演奏同一首专门为比赛所作的协奏曲要求他们演奏相同的新乐谱目的就是避免有人因挑选了自己长期练习乐曲而占得先机。另外,选手在决赛中的演奏顺序也是随机抽签决定的。发放协奏曲乐谱的时间会交错进行,以保证每位选手在最后演奏前刚好有一星期练习时间。决赛的那一星期,每个晚上会有两位选手,按名单规定的时间在评委面前演奏,然后当场打分。评委在整个打分过程中不得互相商量,在递交了成绩单以后也不得更改分数。由于注重细节,这个竞赛被认为是古典音乐界选拔奖励杰出演奏家的最佳尝试

  但这个过程仍然是失效的。以钢琴比赛为例。1952—1991年,在相同的规则下举办了11场钢琴比赛。由于表演的场次是随机安排的,最有才华的演奏者可能会被安排在任何场次。但如果我们观察这40年的获奖记录,就会发现一些十分奇特事情。首先,在第1天出场的演奏者中没有任何人获奖。第2天出场的演奏中有2位获奖,最后一天出场的演奏者中只有1位获奖。剩下的8位获奖者,有一半选手碰巧都是在比赛的第5天出场演奏的。这种现象是不是很奇怪

  当然,这可能带有偶然性。当我们反复掷骰子时,可能会这样认为,掷出3、5、6、3、1、2这种序列概率远远高于6、6、6、6、6、6这种序列的概率。如果我们拿起骰子,连续掷出6个6,就会觉得有如神助。但事实是,两种序列出现的概率是完全相同的。因此,我们可以将音乐比赛结果归于不可思议的巧合。有两位经济学家通过将钢琴比赛的相关数据放在他们的统计学显微镜下观察,得出了强有力结论:巧合不能解释这种结果。事实上,那些被要求在决赛的第1天进行演奏的选手,获奖的概率相对低,其排名总体上比在第5天演奏的选手低3个名次同时,某个晚上的演奏次序也会影响比赛结果。那些第2个出场演奏的选手比一开场就演奏的选手排名要高1个名次。性别对比赛结果同样有显著的影响。如果所有的条件都相同,男性选手的排名比女性选手的排名通常会高2个名次。如果女性选手在决赛第1天第1个出场,她的排名比在第5天第2个出场的、具有相同天赋的男性选手的排名会低6个名次。

  很显然,性别偏见在比赛结果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这还不是决定性因素专家指出了另外两种影响因素,都源于比赛的组织方式

  第一,所有的选手都演奏同一首协奏曲这一独特的要求。这一策略的目的是要创造一个公平的比赛环境。但是协奏曲对小提琴手来说是新的,对评委来说也是新的。很少有评委能仅仅通过读谱就能充分听懂音乐,作品精妙部分只能在反复听后才会领悟。当评委从最先演奏的选手那里第一次听到这首协奏曲时,他们会对乐曲表现出很强烈生疏感。随着比赛的继续,他们才会对这部作品越来越熟悉。第1天,由于被音乐的新鲜感影响,评委可能不太注意演奏者对音乐的理解、音乐表现上的细微差别,或者无法辨别出特定的音色音质

  第二,即使评委能够赏识首位演奏者的长处,但这位演奏者也会因另外一项为谋求公正而制定的规定所影响,注定享受不到公正。这条不容变通的规定是:评委对他们做出的评价不能重新做任何修改想象一下,假如首位演奏者的精彩演奏使你折服,你会冒险给他打上最高分吗?可能不会吧。如果你这样做,一旦在后面听到更让你叹为观止的演奏,你就会陷入进退维谷之境。随着比赛的进行,评委听熟了这一首协奏曲,他们对选手的评价也变得更得心应手,打的分也会越来越慷慨,打分的过程也就越来越放松

  金子和金子比,要看谁更会吸引眼球

  既然在音乐比赛中的评分上存在如此明显偏差,那么为何我们没有想到,在评价其他表现形式时,可能也存在类似的偏差呢?全球复杂网路研究奠基人巴拉巴西在他的《巴拉巴西成功定律》这本书中写到,能力表现是有界的,无论你学的是什么专业。在顶尖选手之间做出区分是极其困难的。失败不是成功之母,成功者是成功之母在任何领域,如果你希望获得成功,就必须记住,你的竞争者和你完全一样才华横溢有备而来。只要我们理解了每一次评选固有的随机性,可能会更好地接受这一现实: 成功就像一场数字游戏。如果你期望竞争中获胜,就需要参加许多这样的游戏。如果你希望得到一份工作,就不得不寄出大量的求职简历。如果你想获得有望成为明星主角,就需要一次又一次地登台试演。你不会总能掌控你是第一个上场还是最后一个上场。但正如你需要买大量的彩票增加你赢得大奖的概率,只要你不断地露面,就更有可能在花名册上你期待位置找到自己。

  一旦你获得第一次成功,就会一而再再而三地获得成功。这是一个秘诀,来自奖励的无意识转移。成功是可以自我繁殖的,并与成功次数正比。如果你赢了一次,还将会赢得第二次、第三次,甚至更多次。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