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德者不倾
文 |余欣然
清代张英说:“积德者不倾,择交者不败。”意思是,积德行善的人不会一败涂地,慎重交友的人不会受挫。交际中,我们要学会积德,积德的人在遇到困难时有更强的抵抗力。
在尼泊尔境内,有一座在当地非常有名的寺庙。虽然这座寺庙占地并不大,庙宇建筑并不高大,里面的僧众也不多,但香火却是异常旺盛。不少游客觉得很奇怪,来这儿一探究竟后,才知道了背后的原因。原来这座寺庙自从建造好后,主持就颁布下寺规:人们来到寺庙里后,只许谈论生命、慈悲、安详、和谐等积德善念之言,而不得谈论死亡、恶劣、纷乱、喧闹等原罪之语。日子久了,这座寺庙渐渐有了一股特殊的力量,许多病人在这里待上一段时间,疾病便会宣告痊愈。一位文学家不无感慨地说:“看来,有积德行善之心,是会让自然环境产生神力的。”
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心态往往会对行动产生不一样的影响。尼泊尔的这所寺庙之所以能够产生如此巨大的神力,并不是寺庙所处环境的原因,而是其寺规对人心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摒弃杂念,一心向善积德,心变纯净了,负担自然也就减轻了,疾病消除也就有了可能。
苏洵是宋朝著名的文学大家,他的家境相当优渥。有一年,他老家遭遇水灾,田里的庄稼歉收,他不但免除了佃户的租金,还将家里的存粮拿出来救济乡里的灾民,甚至不惜将一部分家产变卖购买粮食。等到来年收成变好时,别人要来偿还他免收的租子和借出去的粮食,他都是坚辞不接受。这样一来,众乡亲对他是感恩戴德。后来,他家里突然遭受变故,生活也一度变得相当困难,当年他帮助过的人,主动给他们家送来粮食,帮助他度过了难关。更让他倍感意外的是,日后他和两个儿子参加科举考试,身为当地长官的张方平听闻他的名声,主动把父子三人推荐给了跟自己政见不合的欧阳修。
曾国藩说:“人生第一是积德行善。”在遭遇水灾时,苏洵并没有借机发财,而是主动免租,救济乡里的灾民,并在收成好的时候拒绝乡民的归还。
如此积德行善之举,自然为他赢来了一份相当之好的名声,日后遭遇灾祸,得到乡邻的救助,以及张方平不惜向政敌推荐他们,这些都是钦佩他懂得积德的良好品质。
澳门首任区长何厚桦父亲何贤在当地非常有声望,有一年,青州木屋区发生大火,两千多人无家可归,他倡导成立了“救济青州火灾灾民筹募委员会”,并自任会长,他带头捐了55间铁皮屋,然后领着人们逐个商家劝募,不到一个月,就让这些灾民们有吃有住了。后来,当地政府决定将一批租给贫民的房屋拍卖,这些房屋一旦被卖掉,原来因为火灾而沦为贫民的居民就要再次流离失所。他得知此事后,就自己出钱将这些房子买了下来,让原来的居民继续居住。有人问他,为什么不以自己是当初的捐赠者而跟政府力争呢,他表示,既然捐赠出来了,就归政府所有,拍卖与否都是政府的事情,自己只要负责将他们买下来就行了。正是有了他这样的做派,他们的家族一直拥有良好的名声,何厚桦更是顺利担任首任区长。
朱熹说:“善是传家宝,忍是积德门。”一个拥有行善传统的家庭,定能够让这个家庭行而致远。面对发生的火灾,何贤不但积极投身救助,还带头捐铁皮屋,日后当政府作出拍卖的决定时,他又是出资将其买下,赠送给原来的居民居住。这种善举,肯定会得到人们的认可,自然也会赢来更多的机会。
一个懂得积德行善的人,往往身体会更加康健,发展的道路会更加顺遂,一切都会变得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