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三界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三界读后感10篇

2019-12-15 23:3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三界读后感10篇

  《三界》是一本由全球华语科幻星云组委会著作,万卷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288,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三界》读后感(一):三界·有感

  《星云志》系列图书收录了近十年全球华语星云奖的科幻作品。其中《三界》汇集了《三界》、《人生不相见》、《再生砖》、《沧浪之水》、《孪生巨钻》和《昔日玫瑰》六篇优秀的科幻短篇小说。在这六篇之中,最最吸引我的是《三界》和《孪生巨钻》。这两篇短篇小说风格迥异,各有千秋。《三界》类似童话寓言故事,而《孪生巨砖》更像魔幻现实主义。两者间的语言表述也极具差异,《三界》较为平实质朴,《孪生巨钻》更为清新明快。但不管如何,其作品本身所蕴含的人生哲理都非常值得探究。 《三界》开篇语为:某些星星上的科学家提出宇宙里的人分为三界:人类界、动物界外星界。这三界在《三界》中均有体现,人类界——喜欢甲虫小男孩动物界——寻求城市出口的乌龟和瓢虫,外星界——机器故障的小飞碟。虽然本篇小说的聚焦点在于动物界,但其所映射出来的现象又何尝不是人类界的现实写照!终其一生寻求城市出口的乌龟,不正像人类世世代代探寻宇宙边界吗?弱小的瓢虫用智慧战胜了强大燕子,不也同人类用智慧成为地球高级生物一样吗?还有飞碟的出现,给乌龟和瓢虫带来城市出口的希望,不也和人类发现宇宙星系可能存在其他生命的希望一致吗?只不过这条路没有尽头,或者说生命无法支撑它寻向出口,但只要还有一点时间,便永不会放弃,会一直不断前行,让生命焕发光彩,就像乌龟曾说过一句话:“给时间以生命,而不是给生命以时间。”生命的延续生生不息故事也会不断在他处上演。 《孪生巨钻》开篇讲道: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是说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即是事事矛盾。既没有纯粹的“此”,也没有单一的“彼”,彼此是相生相存的。就好比七色花时间机器,能够回到过去实现持有者的某一愿望,但是不能太过分,不能超过旧时空弹性极限,这是此彼,相互克制;还有吕哲钻空子两次成功复制一模一样钻石,但最终钻石被烧毁,这是此彼,相互抵消;以及吕哲拒绝诱惑坚持本心,最终获得房屋、一百万存款还有当上副总机会,这是此彼,相互依存。这世界是辩证统一的,得到即失去,存在即虚无,真假假真,虚实实虚,才是世间恒一不变的真理吧! 虽然目前华语的科幻作品还不够成熟地站在世界之巅,但是却在一步一步坚定地前行。作为读者,只希望华语科幻能出越来越多的佳作,能让更多的读者畅想遨游在科幻的世界当中!

  《三界》读后感(二):精彩的星云志系列小说

  最近看了一本非常精彩的科幻小说,小说的名字叫做《三界》,看到这样的书名相信很多读者觉得似曾相识是的,我们经常会在一些影视剧作品中看到这样的说法,只不过那些作品是神话作品,而本书的主题可不是神话,而是科幻作品,因此有着截然不同区别。那么在科幻作品中,会讲述什么样的内容那,真的让人期待

  《三界》是星云志系列作品中的一部作品,星云志系列是收录国内星云奖获奖作品中的一些中短篇作品的合集。星云奖可是国内当今最为著名的科幻文学最具权威性影响力奖项,能够获得这个奖项也是证明了作品的实力,这些作品不仅创意新奇,而且文学结构也是非常优秀,更是拥有大量的读者。星云志系列作品中的作品都是近些年来最为受人们喜欢的作品,而且代表了华语科幻作品的最高水平

  星云奖在国内的科幻地位相当的高,离不开三位创始人努力,这三位都是当代华语科幻领域有着非凡的公信力号召力人物。其中董仁威是国内著名科幻科普作家,也是世界华人科幻协会创始人,同时也是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荣誉理事;而另一位创始人吴岩是南方科技大学教授,同时也是国内首个科幻硕士,还是博士专业开创者;第三位创始人是姚海军,他是国内最具影响力科幻杂志《科幻世界》副总编辑和掌舵人。而星云奖评委阵容也是非常的强大,有我们比较熟悉的刘慈欣等数十位著名科幻作家。

  《三界》是本书中几篇科幻作品中的一部,而其他的几部也都是非常著名的中短篇科幻作品,有我们熟悉的何夕《人生不相见》等几篇作品,这些作品也是有着相当高的知名度,受到读者的关注和喜欢。而《三界》的作者万象峰年,这部作品中说出了三界的定义,也就是人类界、动物界和外星界。这样的定义也是挺有新意的,让人感觉到新奇,想要了解一下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原来在故事中主要讲述了小动物的生命体验,在科幻中又有着童话的形态,让人觉得新鲜。通过动物的视角审视世界与人的存在,展现了人类的生存环境以及生存的状态。而在其他的几部小说中,也都讲述了一些新奇的故事,充满了新奇的创意,可以看出作者超强的创作能力曲折复杂的故事情节让人叹为观止

  《三界》是一本非常精彩的科幻文学作品,里面包含了几部当今最为著名的中短篇科幻小说,都是最受欢迎的作品。这些作品是当今最具有代表性的科幻作品,他们的作者都是当代的科幻精英,这些作品的创意新奇,确实是非常的精彩作品,很喜欢

  《三界》读后感(三):众生皆在此三界

  于大千世界相遇,一个看破世俗,一个懵懂无知,这样的两小只碰头,倒也悠哉快活。   哲学家乌龟的:走是方式,不是目的。只是走走,就已经是生命里的闲情逸趣。   记忆短暂的甲虫可听不懂他的长篇大论一样的闲情逸致,只是走走什么意思?   用走的方式走又是什么体验?   他不知道,因为在他的短暂一生里,得到与失去还没有变得那么分明。   浮生只合尊前老,甲虫的时间和乌龟的时间能够得到的体验显然并不相同,好在乌龟有着极致耐心,这一场陪伴里乌龟一直重复的那句给时间以生命,而不是给生命以时间,何尝不是给甲虫的一种安慰呢?   然而它并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因为不明白就放弃的甲虫,他帮助飞碟,拯救蝗虫,甚至如同一个理想主义者一样奋不顾身。这甲虫就同一个领导者一样,大无畏说出他的宣言,五亿只蝗虫遮蔽天空时候,一只甲虫也能完成它的奇迹。   然而故事告一片段以后,奇迹就成了昨天,英雄回到世间,依旧是如此平凡。   甲虫马上睡着了,他不能想太多,今天他已经想了太多太多的东西,睡觉前他要把一些记忆抛掉那些琐碎的与生活无关的东西,那些远远高于生活的东西。确实,很多时候我们关注的太多,甚至于远远超过了生活本身。   走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我走不了那么远的路,我能记住的东西有限,走过的路就会忘了。所以我们走走停停,纵然忘记了,却也快乐过,忘记了就忘记好了,总还有新的在路上,继续给你以崭新崭新的快乐。   甲虫和乌龟是清醒的,所以清醒的分别,所以拒绝去想那一个愿望。因为,在他们眼里,想要太多的得到,本身就已经变成了一种失去。如此又是何必呢?   别忘了他们懂得,想一个愿望很伤脑筯的,尤其是只能想一个的时候。   若是一直无从遗忘,记忆就成了是痛苦根源,所以有时候能忘记也是好事。忘记了不愉快,忘记了太高兴,这样每一次相遇都是崭新崭新的,前尘过往,宠辱皆忘。   可是活在这个世上,难免有太多放不下,甲虫清除了自己脑子里来自自己的奇迹,却不愿意忘记那一只在它心里天下最好的那一只甲虫——那是他的仙女!   但是乌龟的不以为然“你还不认识它,怎么知道它是最好的?”就好像很多时候我们心中喜欢的东西不被人理解的时候,像一只甲虫一样大声反驳好了“你也不认识它,怎么知道它不是最好的?”生活无非就是这样,爱你所爱,或可情深似海,即使旁人不了解又能怎样。   即使分离,那也是一场多么可爱的一场相遇。我想,乌龟在和甲虫分别以后的日子里,一定不止一次回忆他们的昨日时光冥冥之中的相遇,是彼此共同的成长也是山一程水一程的期待。   若是还是心心念念的,即便是分开,也依旧在心中鲜活如初吧。   这个三界,说起来是三界,其实何尝不是我们自己想东西时自然划分呢!就好像最常用的那个你我他,一样划分了三者,但是我们最先直面的永远都是自己眼前的事物。   众生皆在此三界,如是而已。

  《三界》读后感(四):你我皆在三界之中

  何为三界?三界又包括那几界?在长期电视剧熏陶下,我们看到的不只是三界,可以说有好多界。例如人界仙界魔界、妖界、花界、鸟界、鱼族,真的好多呀!那到底那几界才能称之为三界呢?

  星云志系列《三界》中说三界分为:人类界、动物界和外星界,看吧,现在又多出一个外星界来,这下三界更热闹了。

  在我们的意识中,只有人界和动物界可以归到三界中去,剩下的一界到底该将那一界归入三界并没有正确考量。不管是花界还是鸟界或是鱼族都被归入了动物界,而仙界、魔界、妖界又只是我们幻想编制出来的产物根本无法称为真正的界。

  那么外星界真的存在吗?虽然我们的科学家们一直对外星球生物存在的可能性抱有幻想,可是至今并没有什么可以认定存在的外星生物出现在我们的视线中。按照科学家们的推理,地球上有人类有动植物的存在,那么在这偌大的星际世界肯定也会有像地球一样的星体,只要找到可以生存的星体必然会有生物的存在。

  寻找外星人的存在已经成为科学家们的重要课题之一,随着地球变暖,生态环境破坏趋势日益严重,我们的地球不知道还可以支撑多长时间。寻找外星人,寻找人类可以赖以生存的星球迫在眉睫

  虽然一切都只是来自科幻小说的想象,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你我皆在三界之中,所有的生物都的平等的,生死存亡都在一起,谁也逃不出三界之外。

  《三界》中的乌龟与瓢虫执着地寻找城市的出口,其实就是在找生命的出口,地球的尽头。他们每天走过的路便是我们人类正在走的路,而他们寻找的城市出口就是我们人类一直在找寻的世界另一端,一个可以生存却又一直找不到的地方

  小外星人的出现给乌龟和瓢虫带来了希望,同时也带来了事实真相,这个城市没有出口。真相固然很残酷,希望虽然很渺茫,但是一颗勇往直前的心可以带你走出原有禁锢

  我们要向小瓢虫学习,把该忘掉的忘掉,只留一个坚定向前的信念,即使生命本就渺小,也同样可以成就大大梦想

  世界万物皆有生存的权利,不论是身处三界中的那一界,都有自己生存的意义,一个小小的瓢虫都能为了正义而去与比自己身体强大百倍的燕子抗衡,我们又有什么理由放弃我们的地球呢?地球生态环境的治理才是我们现在必须为之奋斗的事。

  《三界》读后感(五):三界

  《星云志》是汇集了近年获得华语科幻星云奖的科幻作品。只要故事中含有超现实因素,便可算作科幻作品。 这部合辑,囊括了《三界》、《人生不相见》、《再生砖》等几个科幻短篇小说。个人比较喜欢的《三界》。书中将宇宙里的人分为三界:人类界、动物界和外星界。这个就类似于道家所说的天、地、人三界。天界神仙所在天庭,是凡人所无法高攀的神圣世界;人界也称人间、阳间,即指现实的宇宙,多指地球;地界,也称阴间,是虚构的一个人死后存在的地下世界,有阎王、小鬼之类的。 而这篇《三界》更像是一篇童话寓言故事。书中大量的篇幅用来写动物界,通过乌龟与甲虫两个动物之间拟人化的对话,体现了人生存在的意义,阐述了对生命的感悟表达了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其中,活了三百多岁的乌龟,说了很多哲理性句子,比如乌龟对甲虫说:给时间以生命,而不是给生命以时间。这句话的出处是帕斯卡的:给时光以生命,而不是给生命以时光。原文是:To the time to life,rather than to life in time。我们时刻寻求意义,但是会遭受挫折,如果不能找到意义,就会有虚空感,虚空感就是一种迷失,如果被享乐主义替代,就会噬性。现代人之所以陷入种种身心困境,与“存在与虚无”息息相关。找出你生活的真正意义,因为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比生命中存在着意义更能帮助人排遣焦虑,取得内在的平衡。尼采也说:“知道为什么活着的人几乎能承受任何怎样活着的问题。” 另外一篇很有寓意的故事是《人生不相见》,里面讲述了人类在里海星试验的适合在里海星上生存的先行者,虽然有的先行者外形可爱,但是因为人类对基因片面误解,犯下的错误,导致这些里海星的先行者异化成非人类,注定要成为失败的试验品,而被人类完全不留痕迹地抹除掉。反过来想,人类会不会只是外星人的试验品,人类的命运掌握在外星人的手中。 在浩瀚的宇宙中,有一个美丽蓝色星球,它就是我们的家园——地球!这个孕育着千万种生命的星球上,有号称是生物之灵的人类。人类主宰着地球有文字记载的年限不过几千年,与地球几十亿年的演变来说,是极其短暂的,以至于我们对自己的认识太少,我们到底是从哪儿来的,至今都没有一个权威的观点。最近在撒迦利亚•西琴的《地球编年史》里看到了一个观点,宇宙中的尼比鲁星上有着高度发达的文明,他们每3600年经过地球一次,他们的使者来到了地球,并在这里建立了他们的殖民点,最后他们与地球上的生物杂交,产生了人类。感觉这个观点还是很有想象力的,还有待进一步的考证。 回过头说里海星的先行者,他们适应了里海星的环境,长出了腮。我们知道地球上的任何动物都是没有衣服的,在寒冷地方的动物大都采用冬眠来化解,人类若没有衣服,恐怕就是冬眠也会冻死,更不能和在严寒之时任能出来活动的动物相比了,若动物的演变能适应环境,那么人类的演变怎么会就不会适应环境了呢?因此,把进化的里海星先行者作为异类,是不科学的。

  《三界》读后感(六):让想象力去飞翔

  爱看科幻小说的读者应该都知道或听过星云奖,它无疑是华语科幻最重要且具有代表性的奖。

  星云奖已经走过十年,现已成为一个标杆,代表着全球华语科幻近十年来最佳的写作水平。 一直以来,感觉中国的科幻小说或许是起步晚,或许是有点非主流,一直或多或少受到冷遇。 直到刘慈欣的《三体》横空出世,一举拿到雨果奖,这才彻底为中国本土科幻文树立了形象与口碑。才有越来越多人发现原来早早得过星云奖的作品可以这么优秀。 毕竟连奥巴马都成了《三体》的忠实粉丝,之后国内一股科幻热也随之刮起,《北京折叠》,《流浪地球》,这些优秀的作品仿佛让中国科幻迷们看到希望,原来华语科幻小说也可以如此出色。 随着一些科幻作品被搬到屏幕上,华语科幻也逐渐从小众走向大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欢看科幻文。 《星云志•三界》收录了历年来参加星云奖的优秀作品,这本书共收录六篇短篇。

  这本是这个“星云志”系列的第二本,这个系列题材多样,包括《星云志•赶在陨落之前》、《星云志•安琪的行星》等多本套书。

  何为三界? “某些星星上的科学家提出,宇宙里的人分为三界,人类界,动物界和外形界” 《三界》是《星云志•三界》这本书第一篇故事。作为开篇登场,故事的主角是一只因为长寿而格外有思想的乌龟,和一只生命短暂的甲虫,它们成为朋友,结伴而行,一起寻找城市尽头的故事。 《三界》这篇和一般的科幻小说不大一样,有点像寓言故事,乌龟的言语总带着哲学家的深意,而甲虫则因为活不了几个月对生活充满了好奇,此文金句不断,幽默感十足,字里行间能看到对生活的感悟,对爱情的执着,还有对友情的珍视。 《人生不相见》这一篇是比较传统硬核的科幻文,虫洞,星际探索,宇宙空间,理论知识,科普知识满满,主题是探索与守护。 《再生砖》则以建筑上独特存在的"再生砖"展开,一个关于毁灭与重建,温情中又带点恐怖元素的故事。还有《沧浪之水》 这篇文则有点古风韵味,文字风格特点比较突出,让人印象深刻。 总体来说,《风云志•三界》里的几个故事都各有千秋,别具一格。虽然都是短篇, 但也能给读者带来一些感悟。

  可以说这本书不光脑洞大,涨知识那么简单啊,让想象力去飞翔,没准未来哪天书里提到的一些情节真能成真也不一定呢!

  《三界》读后感(七):《三界》:充满着童话般的角色

  梵语 中的三界 , 指众生所居之欲界、色界、无色界。 若能跳出三界外,便可得道修仙。

  道家所说的“三界”一般是指天、地、人三界,指的是整个世界或是宇宙范围。

  不知道科幻界的三界具体所指,但是《三界》这本书充满着可爱的童话。 “某些星星上的科学家提出,宇宙里的人分为三界,人类界,动物界和外星界” 它把三界分为 :人类界、动物界和外星界。 把小男孩和两个昆虫以及飞碟放在一起组合故事,也组合了一个高能的新世界。在这个世界里,科幻的想象力和三界的感官相互影响,令故事充满着温暖童话般的阅读感受。

  小甲虫和小乌龟组成的搭档,触摸到了自然界里面的细微层面,当作者试图展开甲虫和乌龟的视野看到它们的境界和梦想以及属于它们的精神世界及现实困境,以此为想象载体而展开来的故事,读者会领悟到更多的生命命题以及触心的感动和感化。

  小甲虫想打破现在的世界格局,它想要走出这个世界,去发现一个新的突破。

  而小乌龟以前就住在一个固定的院子里,从来不搬家。但是令人意外的是,它的脑袋里也在想走出固有的世界,它有也梦想。

  甲虫的寿命很短,跟乌龟无法比拟。所以最后的分别,也是必然。当它们相遇之后,一起回忆昨日时光的片断,也是很温暖的。而关于相遇之后携手走过的旅程,也是充满着温暖。在这个世界里,三界陪伴的设置真的很走心,特别温暖。

  中国科幻三驾马车刘慈欣、王晋康和何夕的成就高低其实从他们确立起各自的写作风格之时就决定了。 刘慈欣选择了拥抱宇宙和全人类,王晋康选择了改编时事,何夕选择了人文人性。《三界》作为 《星云志》系列图书,获得了刘慈欣和郝景芳等人的鼎力推荐,《星云志》系列图书是“星云奖”自创始以来历届获奖作品的精选集,作为世界华人科幻协会和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组委会的重大文化工程 。 星云志真的是科幻的盛宴。

  其中《三界》以童话的形式,通过两个小动物的生命体验来感知和关照个体存在的意义,审视世界与人的存在状态,揭示人类的生存境遇,并力图在反思传统文化的层面找寻抵抗异化、重建世界的新途径。小说对于人类理想世界的追寻,表达了现代人共同的精神困境。

  我最喜欢《人生不相见》,因为其中的 虫洞,星际探索,宇宙空间等硬核理论讲述的比较完整,属于比较硬核的硬科幻,虽然读的时候比较费脑也比较不容易读懂其中的奥妙,但是阅读的时候感觉作者比较强大,科幻的力量比较强大,大格局带来的科幻冲击比较令人震憾。

  《三界》读后感(八):科幻大年的礼物

  上周日收到的《星云志》第二册《三界》,以我每周一本的速度,今天正好读完。

  《星云志》是为了纪念华语星云奖十周年出版的,共九卷,因为出版《星云志》时第十届星云奖还没有颁奖,所以算下来正好每年一本。于是我大胆推测,《星云志》就是按照年份来出版的。第一册《赶在陷落之前》应该就是第一届华语星云奖的获奖作品,而《三界》则是第二届获奖作品。

  我们知道好多事情都分大小年,比如1996年的NBA选秀大会,比如1994年的电影界,而第二届华语星云奖可能就处在科幻创作的一个大年。

  最直观的表现就是《三界》比《赶在陷落之前》的篇目多了两篇,而且每篇都各具特色。看作者阵容,四大天王何慈康松除了刘慈欣都有出镜,其他几位长铗、飞氘、万象峰年也都是大名鼎鼎。

  第一篇《三界》,作者万象峰年。看名字《三界》,我还以为是玄幻味的科幻,没想到却是童话味的。一只甲虫和一只乌龟还有一个小飞碟的冒险之旅。我觉得这篇最大的特点就是画面感,看故事的同时就像在看一个类似《昆虫总动员》的动画片。故事说不上多么起伏跌宕,但就是非常抓人,而且仔细读来,故事的背景其实是设置在了核战后的末世,也可能是某种运行的程序,甚至不过就是个故事。那个词叫什么来着,细思极恐。

  第二篇《人生不相见》,作者何夕。“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这应该不是何夕第一次把何夕当主角写作,但这里用的恰到好处。跃迁技术的掌握使得殖民星球变得可行。为了适应当地环境,人类对首批前去的人类进行了身体改造。而在某次殖民活动中,改造过的人类跟地球人类出现了生殖隔离。他们还是不是人类?有没有活着的权利?会不会像走出非洲的智人再次回到非洲已经举着枪炮?

  第三篇《再生砖》,韩松。韩松老师的文章一生吹。这篇《再生砖》是我第三遍读,不敢说自己读懂,只是沉浸在读的过程中那种特殊的体验。这篇文章的诞生直接原因应该就是08年的那场大地震。故事从有位艺术家发明的低技术的再生砖开始,随着大量荒诞的、反逻辑的却又觉得无比真实的事件展现中,我们对所在的国度所在的现实有了新的认识。

  第四篇《沧浪之水》,作者飞氘。跟历史结合一直是飞氘的特色,脑洞清奇而且毫无违和感,一点也不出戏,这是最让人佩服的。把女娲造人写成《弗兰肯斯坦》,把屈原投江写成《少数派报告》,把梁山好汉写成《X战警》,还有《生化危机》、《未来水世界》、《2012》等等。在这里向大家安利飞氘相同风格,但更加成熟的《中国科幻大片》,不好看你来打我。

  第五篇《孪生巨钻》,作者王晋康。跟第一册《赶在陷落之前》中选的《有关时空旅行的马龙定律》一样,探讨时间旅行问题。这次的主题围绕——对历史的修改不得超过旧时空的弹性极限——展开。通过时间旅行复制一枚巨钻,但复制品最后又消失了。

  第六篇《昔日玫瑰》,作者长铗。超级喜欢这篇,以罗马帝国征服了亚历山大城为背景,来自罗马的学者杰罗姆来到亚历山大试图整饬这里的知识界。超级喜欢这篇文章里的这句话“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是可笑的,托勒密的错误并不难纠正,就算我们记录的证据全部销毁,后人也还是很容易观测到本轮均轮模型的漏洞,‘地球中心论’并不可怕,那种‘思想中心论’才是可怕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三界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