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电影不是幼稚电影
国产儿童电影要提升质量,需要中国电影在整体上达到足够成熟的工业水平和制作经验,需要我们更多的耐心和等待。数据显示,2012年~2016年,中国儿童电影票房收入逐年增加。而从近几年暑期档和“六一”档看,几部国产动画系列电影却频频被诟病:内容幼稚、粗糙且同质化。为何适合孩子看的电影越来越少?好看的中国儿童电影都去哪了?(5月28日《工人日报》)
不知道是不是创作人对儿童电影有什么误解,近年来的国产儿童电影总是给人以幼稚的感觉。
“想当然”是创作儿童电影的大敌。一般而言,孩子的世界清澈简单,加上社会常识积累有限、阅历不足,他们总是给人稚嫩的感觉。而且,“幼稚得像个孩子”,社会上总有诸如此类的话语不断提醒他们孩子是幼稚的。于是,我们的国产电影人总是想当然地认为“孩子=幼稚”,儿童电影就是幼稚电影。由此创作出来的作品可想而知,大段大段的语言幼稚可笑,甚至不合常理。
稚嫩可不等于幼稚。孩子的世界是单纯的,他们的行为是稚嫩的,但“幼稚”并不能表现这一切。可能有时候孩子的言行有些幼稚,但他们却有着自己的行为逻辑,对世界有套自己的看法。就像《皇帝的新衣》里那个诚实的孩子一样,他们直率天真,而成人的世界才充满虚伪。因此,创作儿童电影不能并不是创作幼稚电影。
要以儿童的视角诠释儿童的世界。宫崎骏的动画电影享誉世界,那是因为它真实到深刻,让成年人都有所启发,我们也应该带着这样的态度创作儿童电影,从比较中找到差距,从补缺中取得进步。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看世界,用他们的声音表达不一样的喜怒哀乐,而不是以成人的视角俯瞰社会万象。给成年人的看动画电影并不高级,而给孩子看的儿童电影也并不幼稚,儿童的世界并不完美,但却有值得用心体会的地方。
我们的儿童电影人应该深入挖掘孩子的内心世界,少些“想当然”式的闭门造车,让儿童电影摆脱成人思维的束缚,多一些稚嫩淳朴的语言表达。返璞归真,以小博大,才能真正为孩子打造一方健康成长的精神乐土。(